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史
-
女巫
《女巫》成书于1862年,是米什莱在撰写《法国史》漫长历程中的犀利发现。在他饱览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到伟大世纪(指法国17世纪)的历史更迭中“所接触过的所有骇人的巫术相关文献”,并首次于其中看出悲剧的残酷后续:女巫,一个本该在文艺复兴初期消声匿迹的角色,既受敬重又遭迫害,她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一种女性类型。米什莱强调,他是以史学家而非小说家的角色,讲述“同一位女人的三百年生命”。 -
脚注趣史
本书追溯了脚注的本质和起源,将以往零散的研究线索编织成一部历史,这是一段少为人知却又趣味纷呈的旅程,充满了未可预期的人文和思想意趣。脚注不是如一些历史学家所以为的那样一以贯之或者值得信赖;也并非是另一些历史学家所抵制的自负不凡、独裁专断的花招。脚注是由一个成分多样且又天才颖悟的人群创造出来的产物,在这个群体中既有哲学家也有史学家。脚注的发展变化历时甚久、波折重重,它的故事将一缕新的光芒照向了史学史尚未被述及的部分中很多幽暗的角落。 格拉夫敦笔下的脚注的历史确实“有趣”,他像一名出色的侦探一样,以倒叙的方式,从当代主流历史学家们的实践出发,逐步回溯前贤,直至其在中世纪的“史前”源头。他对“脚注学”(Fussnotengeschichte)的梳理,篇幅虽小,却旁征博引,妙趣横生。 ——Donald R. Kelley(美国罗格斯大学) 安东尼•格拉夫敦以其广博的学识,将各个时期看待与运用脚注的方式的变迁,与历史写作之发展的大背景一起,编织成一个丰富而多面的故事。 ——Ernst Breisach(美国西密歇根大学) 脚注在西方的史学中曾经被视为一种作用令人生疑的辅助手段,现在却成了史学著作合法性的基础。格拉夫敦用不乏冷峻幽默的笔调,外科手术般的精确判断,描绘了这一转变的过程。实际上这也是关于近代西方史学重要人物和阶段最为凝练而具洞见的介绍。《脚注趣史》谈论的虽是西方近代的学术,却能引起浸润于中国学术传统的读书人的共鸣。这未必是一本可以轻松读完的小书,但却是一本能给人许多启示的著作,也就是说,这是一本无可取代的小经典。 ——陆扬(北京大学) 这部《脚注趣史》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可能是一片陌生的知识丛林。不过,沿着脚注演变的线索,有心的读者不时会有意外的收获,会惊艳近代早期欧洲史学的绚丽,会感佩那些学者的匠心旨趣,会反思我们使用注释的意义和方式…… ——刘北成(清华大学) -
伊索尔德的魔汤
从历史的角度讲述有关催情药的文化。 -
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
作者讲述了抗战中中国大学内迁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既有事后的回忆与学者的发掘,更值得关注的是汇集了许多当事人的珍贵文字,这些文字体现的既是文学,也是历史,更是精神,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文字,呈现出战时中国大学的精神风貌和一代学人的文化情怀。 -
事物掌故丛谈
"事物掌故丛谈"是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代表作。全套书按"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分为九个大类。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最初来源和历史演变,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基本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事物起源于何时,又经过怎样的变化成为现今的状态。作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种追溯是以考证典籍的记载为基础撰写而成的。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群书,通过精心梳理、严谨考证,将各类事物与掌故一一对应,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全套书杂以趣闻传说、轶事传奇,内容丰富充实、妙趣横生,是关于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态的百科全书。套装版的《事物掌故丛谈》全九册,另附别册一册,函套包装。别册为一印张,包括这套书的出版说明、总序、后记以及总的篇目索引,均采用中英日三国文字文字对照。另附作者介绍等。别册不单独出售,随套装馈赠读者。以便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阅读这套书。 -
游道―明清旅遊文化
旅行團包套的「套裝旅遊」,你以為是現代的產物嗎?其實早在明清時期,中國已有各式各樣的旅遊活動,而且旅遊設施逐漸走向商品化,比起同時期的西方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是美酒佳餚、游船肩輿、旅遊導覽、遊伴相隨,皆讓旅途可以更舒適、更盡興。士大夫更是明清旅遊文化興盛的一大推手,旅遊也成為明清士大夫文化的重要一環。大家耳熟能詳的徐霞客,以長程的冒險旅行著名,然而,這樣的「壯遊」並非當時士大夫旅遊文化的主流。從大量的日記、遊記中,可以觀察到他們頻繁地出遊,大多是距離不遠的「淺遊」,而且具有休閒娛樂及社交功能。明清士大夫所撰寫的遊記,看似文學作品,實則背後反映了士大夫的身分焦慮感。遊記文體在書寫上的變化,涉及到士大夫試圖與其他人的旅遊活動作區分的策略轉變。到了晚清,曾與西方接觸的中國人所留下來的旅行記錄,更有助於我們理解當時中國人對西方人的看法與態度。 目次 楔子 上篇 明清大眾旅遊活動 第一章 大眾遊觀活動的盛行 第二章 明清旅遊設施的商品化發展 第三章 西方人對中國旅遊設施的評價 中篇 明清士大夫的旅遊風尚 第四章 明清士大夫旅遊風氣的興衰變化 第五章 明清士大夫日常生活中的旅遊實踐 第六章 明清士大夫旅遊活動及其功能 下篇 旅遊文本與文化建構 第七章 明清士大夫的旅遊文本 第八章 晚明遊記書寫的品味論述 第九章 清代遊記書寫的知識論述 第十章 晚清遊記對西人的情感與敘事 餘論 旅遊地景的再現 -
时尚史的碎片
时尚,是为当时之风尚。为何古希腊人右脚不穿鞋?比基尼是罪还是美?紧身胸衣为何被称为魔鬼曲线的雕刻史?虚荣丛生的假发如何成为时尚?领带原来如何从铁血战士走向纨绔子弟?高跟鞋的前世是怎样的?小黑裙如何成为世纪风流?男士内裤为何称为遮羞布的旗帜?从全民浴乐到百年禁浴是怎样的历史?……所有一切想到的想不到的时尚,本书一一为读者解读。 欧洲的法官为何头顶永远戴着假发?泰坦尼克号上的女人为何要把自己勒得像只蜜蜂?小黑裙何以击败众多华衣美服成了女人衣橱中永恒的经典?从此时的时尚中我们总能或多或少地寻觅到一点彼时的影子。这些影子或深或浅,或远或近,但并不妨碍热爱真理的我们沿着它们追根溯源,触摸彼时社会生活的印记,探寻时尚的本质含义。 时尚,是指当时的风尚。不难看出,时尚本身就带着一定的历史意味。那么,“风尚”又是什么呢?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得到的关于“风尚”的解释是这样的: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风尚是一种集体的心理状态,是社会的产物,当然如果是在古代,我们说是源自上流社会权贵阶级的产物也毫不为过。 风尚可以表现在服饰、发型、礼节、礼仪、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好奇、新颖等社会心理因素造成。比如当年那顶戴在法王路易十三头上用来遮挡秃顶的假发,到了17、18世纪的欧洲竟成了贵族气派和特权阶级的象征!还有高跟鞋,当年不过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为了掩饰自己身材矮小而设计出来的。可那时候的贵族和现代人一样精于跟风和模仿,于是高跟鞋就华丽地套在男人的脚上,并在当时欧洲的上层社会流传开来,成为当时的风尚。 风尚不同于风格和习惯,后者经历的历史是较悠久、较巩固的;而风尚则是一种风气,有的是悠久的,有的是短暂的、一时的,有的又呈现出和历史类似的螺旋形的发展轨迹。 时尚界出现的传奇女装“小黑裙”(Little Black Dress),无论崇尚宫廷奢华韵味的设计大师保罗•波烈如何批评它的“高贵的穷酸相”,我们今天几乎仍然能在所有女人的衣柜里找到小黑裙的身影。不过,比小黑裙早流行了几十年的紧身胸衣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除了在电影和博物馆里,紧身胸衣在现代的确是芳踪难觅了。当然,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否则现在我们身边的女人真不知道是该把自己饿个半死还是勒个半死,然后塞进小黑裙了。 还记得前些年曾经风靡一时的松糕鞋吗?在多少时髦少女的脚上熠熠生辉!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古代的官老爷们早就玩过这一招,那鞋底高过鞋帮的官靴活脱脱就是松糕鞋的古代版,只是穿在男人脚上罢了。看,历史就是这样重复着的。所以家里的松糕鞋先别急着丢,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就又重新流行了! 在汉语里说起“风尚”,似乎又带了一些“道德”的元素,毕竟从小时候起,我们就一直被“树立道德新风尚”这样的字眼耳濡目染着了。但事实上风尚并不同于道德。风尚没有道德那么强大的威力,当然,它的风行一时有时候确实可以起到维护道德的作用,但有的时候也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我们说,流行的风尚并不一定是高尚的,在十三世纪的法国,公共浴室里男女共浴风行,你能说它是高尚的吗? 时尚这个东西大概从人类社会诞生的那天起也随之诞生了。它的历史也就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进化史,浩瀚如海洋。本书中所选取的内容不过是从中打捞到的一点点闪光的碎片。幸运的是,即使只是这样一些碎片,也足以让我们窥视到时尚的文化内涵。虽然今天的时尚明天马上就会成为历史,但是它的文化内涵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
"西方人对天地、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决定了西方文明,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些“为什么”,就是支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也就是本书讨论的主题。 在轰轰烈烈地讨论“洋为中用”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洋”究竟是什么?西方的“自由”、“民主”、“资本”、“法治”,包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基因?诞生在怎样的背景之下?会把西方文明带到哪里? 可以想象一幅今天的地图,西端是美国,东端是俄罗斯。追求个人自由的强度西高东低的倾斜;追求人人平等的强度东高西低的倾斜;交叉点在英、法之间。过去百年来,西风逐渐压倒东风,自由压倒平等。东西之别可以通过追溯文化基因如何结合了时代心态、民族性格和历史背景与契机去解释。 从西班牙到法国、到英国,再到美国的霸权交替,都是约130 年的周期,分起、承、转、衰四个阶段,也就是四代人。美国之后,霸权归谁?中国应如何选择自己的角色与命运?" -
At Home
In At Home, Bill Bryson applies the same irrepressible curiosity, irresistible wit, stylish prose and masterful storytelling that made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one of the most lauded books of the last decade, and delivers one of the most entertaining and illuminating books ever written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way we live. Bill Bryson was struck one day by the thought that we devote a lot more time to studying the battles and wars of history than to considering what history really consists of: centuries of people quietly going about their daily business – eating, sleeping and merely endeavouring to get more comfortable. And that most of the key discoveries for humankind can be found in the very fabric of the houses in which we live.This inspired him to start a journey around his own house, an old rectory in Norfolk, wandering from room to room considering how the ordinary things in life came to be. Along the way he did a prodigious amount of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from architecture to electricity, from food preservation to epidemics, from the spice trade to the Eiffel Tower, from crinolines to toilets; and on the brilliant, creative and often eccentric minds behind them. And he discovered that, although there may seem to be nothing as unremarkable as our domestic lives, there is a huge amount of history, interest and excitement – and even a little danger – lurking in the corners of every home. -
说多了就是传奇
编辑推荐 有私心,有软肋,有荒唐种种;不降志,不辱身,不废风骨铮铮 大时代的大先生们,既如风浪中的小舟,亦如定海之砥柱 陈徒手、王小妮、冉云飞、余世存、苏小和 推荐 时代更迭,板荡丘墟,民国知识人的命运究竟在谁掌中? 这是一部百年中国知识分子坎坷命运的精要缩写本,过去几代知识人的辛酸和担当都得到了清晰的展现。历史的真相可能永远无法确认,但总有人在努力接近它。朵渔以诗人的敏锐及老实本分的实证文字,逐一追踪并还原出一个个离世者曾经的细部,他细心剥离蒙蔽,喊那些知识人重新活过来。有人早想宣布翻篇了,但执拗的朵渔非要把书页翻回来,和我们一起重新细看。 名人推荐 朵渔先生的大著《说多了就是传奇》是百年中国知识分子坎坷命运的精要缩写本,过去几代读书人的辛酸和担当都得到清晰地展现。对浩繁的史料梳理得当,对人事的评述守住底线,恪守了一位写作人、研究者的难得本份,也充分显现了作者把握历史脉动的能力和志向。 ——陈徒手 朵渔这本书的特点,恰恰是很多同类书里最缺的,它诚挚又翔实。唯一的真相可能永远没有,但总有人在努力接近它。朵渔用自己的老老实实和逐一还原的实证性,追踪一个个离世者曾经的细部,他细心剥离蒙蔽,喊那些人重新活过来。有人早想宣布翻篇了,但执拗的朵渔要把书页翻回来,我们一起重新细看。 ——王小妮 朵渔是中国最有才华的当代诗人,他的民国人物随笔也充满了诗意。任何时候,他都是能够紧紧抓住人的意义的写作者。别人都弄丢了意义,但朵渔还在这里。——苏小和 朵渔以他诗人的敏锐,记下这些值得思索的人与事。诗意而不谵妄,锐利而不喧嚣。 ——冉云飞 朵渔先生本质上是一位诗人,历史或国家社会的不幸与真正的诗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往往是前者能够成全后者,后者能够赋予前者以意义。在炼狱般的研读中,朵渔对民国以来的世道人心有了同情,有了命名,有了审判。在当代众多的写作者中间,朵渔先生的文字是少有的值得信任的文字。 ——余世存 -
多少次散场 忘记了忧伤
本书的十篇文章标题分别为:1解放、2民歌嘹亮、3红太阳、4花样年华、5解冻之春、6西北风,东南风、7摇滚中国、8都市忧郁、9偶像的力量、10民谣,民谣。这些文章系统梳理并呈现了自1949年至2009年六十年间,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中国流行歌曲生态样貌,涉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中的流派、歌手、创作者、有代表性的曲目,以及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它们传达的社会背景、时代精神。 -
趣味生活小史
粉色一向是女性的颜色?白婚纱才是王道?厨房从来是女性的领地? Sorry,you are wrong! 绅士不付裁缝账,蒙特祖玛二世的诅咒,魔鬼用甜蜜的睡眠引诱僧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意思的又岂止这些呢? 衣、食、住、行,平常又不普通,有史以来缓慢发展变化,其间又趣味横生,作者选择其代表角度,做了有趣的博物考察和普及介绍,描绘了极具趣味的生活史。 -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
弗兰克·安东·麦斯迈尔(Frank Anton Mesmer,1734—1815)与以其命名的催眠术(mesmerism)或“动物磁性论”(animal magnetism)是启蒙运动科学史研究中饶有趣味的一个领域,但20世纪60年代之前这个主题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在科学史领域,学者普遍对它缺乏兴趣,而且评价不高。丹皮尔认为,麦斯迈尔及其继承者的研究是“电在生理学中的作用的研究庸俗化”。 -
怀孕文化史
这不是一部传统内史意义上的医学史著作,而是在医学与文化的互动框架中解释“怀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史作品。本书利用英国两百五十年间妇产科文件、怀孕指导手册、文学作品、流行小说和视觉图像,涉及的话题包括母婴的相对权利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医疗介入对于怀孕是可接受的等关键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医学和社会变化对于怀孕的主体经验带来的影响等。 -
私人生活史IV:演员与舞台
《私人生活史4》是一部介绍古代私人生活史的优秀著作。《私人生活史4》主编乔治?杜比通过艰辛的研究与探索,为我们讲述了有关古代人私生活的有趣故事,勾勒出一幅幅鲜为人知的私人生活画卷。作者渊博的学识及对历史事件入木三分的剖析,对我们清楚了解那段社会历史大有裨益。从城堡的宏大建筑到农民普通的服饰,《私人生活史4》都一一提及。我极力向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推荐这部著作。关于《私人生活史4》: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社会急剧现代化的进程。工业化、民主化、交道阶级绘至沓来,现代性走上历史前台,形成一种新的私人生活模式: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爱恨情仇、生死欲求、交往模式均呈现出今日我们时代所熟知的图景。但与此同时,工业时代的来临,亦给私人生活埋下了致使的威胁。 关于本系书:从微观史角度,以历史年代为时间纵轴,全面书写个人的私密生活史——围墙中男人的权力与女人的权力,老人的权力与青年的权力,主人的权力与仆从的权力,从家庭争吵到王室血案——《私人生活史4》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基本方面,小到诸如住宅、卧室和床榻,大到诸如家庭生活、家居环境、交友空间、宗教信仰以及生育、教育、死亡等,是现今一部权威的人类私人生活史。 私人生活概念:私人生活空间是一个免除干扰,自省、隐逸的领地。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扔掉他在公共空间冒险时必备的武器和防范工具,可以放松,可以随意,可以身着“宽松的便服”,脱去在外面确保安全的那层招摇的硬壳。这个地方很随意,不拘礼节。这也是个秘密场所。人们拥有的最为珍贵的东西,被置放在最贴身的私人生活领地,只属于自己,与他人毫无关系,禁止泄露、炫耀,因为这与荣耀所要求的在公众场合的所谓面子格格不入。 -
中国文化史(上下)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柳诒徵先生的代表作首推这本《中国文化史》。本书创稿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可谓中国文化史的地位,更确立了文化史写作的基本框架。本书资料详赡,含括极广,举凡典章政治、教育文艺、社会风俗,以至经济生活、物产建筑、图画雕刻之类,皆广搜列举,力求使读者明了中国历史之真相及其文化之得失。 -
西洋文化史纲要
本书虽然是七十年前雷海宗先生的讲课提纲,但无论就其整体结构言,还是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论述上,至今仍有巨大学术价值,可供我国世界史工作者和研究生参考,启人深思。书中具体包括了:黑暗时代之政治与社会、封建时代之政治与社会、资本主义之兴起与新教之伦理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分为五编,介绍了西洋文化的历史,包括西洋文化酝酿时期——黑暗时代、西洋文化第一期封建时代、西洋文化第二期——旧制度时代、西洋文化第三期——欧美时代。 雷海宗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西洋文化史纲要》是其遗著。是书梳理西洋文化史,起自罗马帝国之灭亡、“黑暗时代”之开始,迄于19世纪末。全书纲举目张,结构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其风格类似课堂笔记或备课记录,内容精准,一语中的,无半点赘辞。 -
疯癫与文明
福柯的分析始于中世纪,他描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将麻风病人关起来。从这里开始他探讨了15世纪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纪法国对监禁的突然兴趣。然后他探讨了疯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种女人引起的病的,当时有人认为女人的子宫在她们的身体周围环绕可以引起疯狂。后来疯狂被看做是灵魂的疾病,最后,随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疯狂被看做是一种精神病。 福柯还用了许多时间来探讨人们是怎样对待疯子的,从将疯子接受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到将他们看做必须关闭起来的人。他也研究了人们是怎样试图治疗疯狂的,尤其他探讨了菲利普·皮内尔和塞缪尔·图克的例子。他断定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残暴和残酷的。图克比如对疯子进行惩罚,一直到他们学会了来模仿普通人的作为,实际上他是用恐吓的方式来让他们的行为像普通人。与此类似的,皮内尔使用厌恶疗法,包括使用冷水浴和紧身服。在福柯看来,这种疗法是使用重复的暴行直到病人将审判和惩罚的形式内化了。 隐藏在理性的语言背后的这种对峙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是遵循理性的纵向发展历程,而是试图追溯那种使欧洲文化与此同时算做欧洲文化的东西相对照的不变分界,并用其自身的错乱来确定其范围,那么这种研究会把我们引向何处呢?我们所进往返领域既不是认识史,又不是历史本身,既不受真理目的论的支配,也不遵循理性的因果逻辑,因为只有在这种区分之外因果才有价值和意义。无疑,在这个领域中受到质疑的一种文化的界限,而不是文化本质。那么这是一个什么领域呢? 在我们这个时代,疯癫体验在一种冷静的知识中保持了沉默。这种知识对疯癫已了如指掌,因而视若无睹。但是,从一种体验到另一种体验的转变,却由一个没有意象、没有正面人物的世界在一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中完成的。这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作为一种无声的机制,一种不加评注的行动,一种当下的知识,提示了一个庞大静止的结构。这个结构既非一种戏剧,也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个使历史陷入既得以成立又受谴责的悲剧范畴的地方。 -
游戏的人
荷兰著名学者约翰·赫伊津哈所著的《游戏的人》,是西方休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该书从游戏的角度阐述了游戏与人的文化进化的相关性。他认为,游戏作为文化的本质和意义对现代文明有着重要的价值。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创造力,游戏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 -
照管图书
本书是20世纪图书馆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克拉克在这一研究中,吸收了档案、建筑和考古的研究方法。 书里有多幅精心收集的展现图书馆内部宏伟景象的老照片(有156幅插图)。大部分照片是反映18世纪后期欧洲的大学图书馆的馆舍、与藏书的照片。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