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史

  • 中国文化史导论

    作者: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ISBN:9787100016599,作者:钱穆著
  • 现代世界的诞生

    作者:[英] 艾伦·麦克法兰 主讲,清华大学国

    ★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人类学会院士麦克法兰 ★四十年潜心欧美亚澳等文明间比较研究 ★毕生索解现代世界起源之创获,敬献中国读者 本书是我毕生思考现代世界起源问题的集成。 我是有的放矢,专为中国读者而写作的。——艾伦•麦克法兰 ——麦克法兰如何挑战马克思、韦伯 、涂尔干和彭慕兰的经典理论,将旧制度与现代世界的“大分流”,追溯至12—18世纪工业化的英国与勤业化的欧亚大陆之间的分道扬镳? ——他又如何定义现代世界的本质和特征?这一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英格兰的奇迹诞生于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领域的彻底分立与组合中。这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带来怎样的借鉴和反思? —————————————————————————————————— 本书内容简介 《现代世界的诞生》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麦克法兰以数十年来潜心欧美亚澳等文明间的比较研究为基础,将自己毕生索解现代世界起源问题的集成,敬献给中国读者。 延续早年《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这部革命性著作中的观点,麦克法兰以翔实的史料,颠覆了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和彭慕兰等思想家和学者关于旧制度与现代世界“大分流”的经典理论,将现代世界的源头上溯至12—18世纪工业化的英国与勤业化的欧亚大陆之间的分道扬镳;并对现代性的本质和特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那就是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或曰宗教)等领域的彻底分立与组合。 麦克法兰以最古老的现代国家英格兰作例,通过描述英格兰社会方方面面的独特性,丝丝入扣地剖解开启现代性大门的每一把钥匙及其之间的关系。他希望这幅关于“英格兰奇迹”的比较性画面,可以帮助中国读者理解西方的历史与中国的现状,思考如何在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解决最棘手的“社会凝聚”问题。 丛书简介 本书是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的“讲学社丛书”第一辑,内容脱胎于麦克法兰教授2011年受国学院之邀在清华园所作“王国维纪念讲座”。“王国维纪念讲座”是清华国学院创办的“三大纪念讲座”之一,还包括“梁启超纪念讲座”和“陈寅恪纪念奖座”,分别处理“美学、比较文学与汉学”、“思想与宗教”、“边疆民族史”等课题,以追念并继承民国时期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传统。讲座同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对话和评议,以体现学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间性。其成果汇集成“讲学社丛书”,以期为社会提供一个文化交锋的鲜活案例。梁启超组织的“讲学社”曾促成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几次来华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到杜威、罗素、杜里舒和泰戈尔,不仅轰动当时,而且影响深远。因此,“讲学社丛书”是接着讲学社的计划来讲的,是接着梁任公未竟的事业来讲的。 ———————————————————————————————— 没有人想要理解工业化世界的重大现代变革,却可以不去研究麦克法兰的卓越学术成果。——James Q. Wilson,《华尔街日报》 麦克法兰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具洞察力的作者之一。——Paul Barker,《标准晚报》 麦克法兰的著作探讨的是有关现代化、全球化的大课题,其研究路径也体现了某些新的学术潮流。此外,从考察日常事物切入,将重大的学术话题写得很有趣味,非有举重若轻的能力不可。 这部著作充满了精辟的创见,发人深省。尤其是,他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现代化过程中的英国形象,几乎处处都可以用来对照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刘北成
  • 文明史

    作者:[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一、【内容简介】 《文明史》是法国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独力撰写的一部简明世界通史。以《地中海史》等鸿篇巨制蜚声世界的布罗代尔力图借这部“最短”的作品,让年轻人对历史和现实产生兴趣,让他们“在理解历史的同时,直面他们即将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文明史》从文明的角度,俯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穆斯林世界、黑色非洲到远东,从西欧、美洲再到另一个欧洲(东欧和俄国),一代史学宗师以大历史的视角帮助我们认识人类主要文明。 布罗代尔认为,只要写得简洁明晰,充满睿智,即便是历史教科书也能写成传奇历险故事。《文明史》各个部分自成一体,既考察过去,又论及不远的将来,兼有章节简约和内涵丰富之长。不仅视野广阔,反映政治军事状况,更呈现经济、社会、文化等人类活动各个方面的整体;而且尤其注重对历史的洞察,对趋势的把握,以探求整体的人类历史的深层意义。 这是20世纪最伟大历史学家的巨献,饱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现实关切,文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读一读它。 自1963年初版以来,《文明史》在法国持续再版,并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英文、意大利文、德文、日文等译本广受好评,至今畅销不衰。 出版50周年之际,中译本根据最新法文版,补译、审校、修订出版。 --------------------------------------------------------------- 二、【看点】 (一)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简明世界通史。 《文明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史学家布罗代尔独力撰写的一部简明世界通史,初衷是为法国16到18岁的中学生提供一部用全新的史学方法编写的教材。 正如布罗代尔本人所说:“我写作这本书,旨在让我们的年轻人不论未来将会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初步了解经济与社会的现时问题,初步了解世界的重大文化冲突,初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总之,在理解历史的同时,直面他们即将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二)全球畅销50年,最好的世界文明史入门读物。 史学大师布罗代尔以壮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优雅的文笔、精辟的洞见,全景解读人类5000年文明演化的大趋势,带给了我们“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史”。 自1963年初版以来,《文明史》在法国持续再版,并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英文、意大利文、德文、日文等译本广受好评,至今畅销不衰,成为社会大众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首选入门读物。 (三)由大师推荐给大家。 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史》作者威廉•麦克尼尔,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世界体系理论开创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文明冲突论”提出者塞缪尔•亨廷顿等大师,倾情撰文、共同推荐。 (四)权威经典,赞誉如潮。 入选多家国内外权威媒体评选的人文社科和非虚构类必读书单,《世界报》《观察家》《独立报》《图书馆杂志》《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世界权威媒体一致赞誉推荐。 (五)全新修订,50周年纪念版。 初版50周年之际,中文版根据全新修订的法文版翻译、审校、修订,由中信出版社推出“50周年纪念版”;并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以及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共同组成“中信史学大师畅销经典”系列,隆重出版,诚挚呈现。 ------------------------------------------------------------------ 三、【评论】 让人耳目一新的文明史概述……这部历史著作提供了一幅宏大的历史图景。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伟大的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完成了只有巨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弗尼吉亚评论季刊》(Virginia Quarterly Review) 布罗代尔是享誉世界的一代史学宗师……他的这本书论述了人类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的发展,非常适合高年级的中学生、大学生和大众读者阅读。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这简直就是一部史学的珍宝,而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它的见解光芒四射,令人惊叹,不同凡响。布罗代尔笔下的地球文明形态各异、生机勃勃,这是一幅充满了深情、兴奋、博爱乃至希望的历史全景。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这幅历史图景公正合理,无可辩驳,不仅有力地传达出时间的流逝,还有地理和空间的重要性。即便是随性而发的见解,譬如欧洲是亚洲的一个半岛,都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布罗代尔睿智而仁慈,再次带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真知灼见。 ——《观察家》(The Observer) 布罗代尔拥抱世界,端坐于上帝的云端。 ——莫里斯·德吕翁(Maurice Druon,法国著名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 布罗代尔为法国中学师生撰写的世界通史《文明史》,囊括了数千年的时间和空间,勾勒出人类历史的主要文明。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 布罗代尔是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一代宗师……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一个追求真理、关怀人类的范例。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世界体系理论的代表人物) 阿诺德·汤因比、费尔南·布罗代尔、威廉·麦克尼尔以及其他一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在探索文明的起源、形成、兴起、互动、成就、衰落和消亡。而布罗代尔强调需要努力寻找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并理解“世界上伟大的文化冲突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以“文明冲突论”闻名于世) 这部著作旨在,使年轻读者在理解历史的同时,直面他们即将在其中生活的世界。事实上,在布罗代尔看来,历史学通过发问和迂回到过去,可以回应人们的好奇、狐疑,并回答今天提出的种种问题。 ——莫里斯•埃马尔(Maurice Aymard,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法国人文科学之家副主任) 总有一天,当我们的同胞在总结20世纪的知识、科学和技术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在军事技术、尖端工业或原子物理等领域内,并不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浅薄的法国人或许能聊以自慰的是,全靠“年鉴派”的努力,产生了世界上最好的历史学家。 ——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Emmanuel Le Roy Ladurie,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著有《蒙塔尤》,曾任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很多人其实过分夸大了历史事件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当我们真正回到历史的转折点时,你很可能发现促使世界发生变化的并非彼时的某个历史事件,历史的变化是与其深层结构相适应的。 ——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 法国年鉴学派值得我们学习,很了不起……西方除了法国以外,历史无大师。 ——何炳棣(中国史学泰斗) 过去,人们在解释历史时,或者只重视单一的因素:个人、思想、地理、政治、经济……;或者不分主次地把各种因素掺在一起;或者提出文化冲突、挑战与应战这类概念。布罗代尔用的是层次分解法,把影响历史进程的深层因素(各种结构)放在首位,其次是中层因素(经济局势),最后是昙花一现的“尘埃”(政治事件)。 ——张芝联(著名历史学家) 布罗代尔用著作为自己竖起了一座丰碑,这座丰碑是史学界的骄傲与自豪,也是激励人们向史学发展新高度前进的动力。欲了解当代西方史学,须自布罗代尔始。 ——陈恒(上海师范大学历史教授) 众人常谓史家治史,于理论、实论难能相兼,有大成就者,或独擅理论,或长于实论,二者兼擅且有突出贡献者,唯法兰西之布罗代尔。 ——曹家齐(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和其它一些当代重要史学著作一样,据说是用先进的“全球观点”而不是用过去的那种某个“地区观点”或者“某种文明的观点”去看待历史。这种全球观点与年鉴学派的“总体史”和“长时段”观点应该说很有些关系,假如从这个角度去说,老斯这本书恐怕远不如布罗代尔的书深刻和地道。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 从黎明到衰落

    作者:[美] 雅克·巴尔赞

    《从黎明到衰落》是雅克·巴尔赞毕生对1500年以来整个西方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20世纪文化论著中的经典之作,评论家们将此书推崇为文化作品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这部著作论述了从1500年起至今约五百年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如君主制)、宗教、社会思潮、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科技发明、民俗及社会生活等,包罗万象,涵盖面很广,从文艺复兴的根源到说唱音乐,作者均予娓娓叙述,并将自己在漫长的一生中所作的思考融入其中,使书的内容丰厚并具独特的魅力。 作者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期。他指出,目前存在着许多令人感到烦恼的因素,如死气沉沉的政坛、恪守陈规的学校教育、个人主义的蔓延以及高度抽象化艺术的盛行,等等,但是,文化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失望多于希望,而很可能会成为西方复兴的源泉。这一思想贯穿全书,成为全书的闪光点。
  • 万古江河

    作者:许倬云

    本书以江河流域的扩大比喻文化的进展,从中国文化发轫的地理空间开始谈起,论及史前时期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分合,然后再细述中国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一步步扩大进入世界体系的历程。全书以中国文化面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帝国压力下的“百年蹒跚”为结束。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等。更重要的是,本书不但摆脱了中国文化本位主义,也着重于庶民观点及大区域文化的比较研究,每每以全球文化的高视点,来诠释多元、复杂的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其视野之开阔、思路之宽广,实为相关著作中所仅见。
  • 卑微的套套

    作者:[美] 安妮·科利尔

    《卑微的套套:安全套进化史》作者安妮·科利尔采撷了人类历史上关于安全套这个小玩意儿的无数性感片段,以一种不露声色的幽默,展现了人类自古至今对于使用安全套的种种纠结心理,她通过神话传说、考古发现、历史文本、民间段子、小说诗歌、政治斗争、法律诉讼、道德辩论、商业贸易等不同切面,对这个小小的套套的历史做了全时空的建构。
  • 茶禅一味

    作者:靳飞

    作为文化的茶道,其综合性极强,涉及到宗教、哲学、美学、美术、书法、历史、建筑、工艺、中日交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谓茶道文化,在日本也是缺乏整理的,本书是一个比较全面以图文为主的文化性读物。 靳飞,别署两京盛世闲人,北京出身,少年开始写作,十年前举家移住东家,幸得未抛旧业。著有散文随笔集《风月无边》、《樱雪盛世》、《北京记忆》、《煮酒烧红叶》等,论者以为是“一个严格的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扶桑客
  • 日本文化史研究

    作者:内藤湖南

  • 日本料理的社会史

    作者:[日] 原田信男

    日本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它的演变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本书沿着历史的长河,以和食为线索,将其放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的氛围中,考察日本餐饮文化是如何历经各时代而演变而来,是一部既有知识性又饶有趣味的日本料理的演化史。
  • 居所中的水与火

    作者:[日]光藤俊夫,[日]中山繁信

    《居所中的水与火:厨房、浴室、厕所的历史》内容简介:我们人类生活的开端,正是从水与火的使用开始的。把水与火纳人居所,就是文明的进程。而厨房、浴室、厕所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见证我们从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变为文质彬彬的现代人。居所中水与火的历史,也是管窥人类文化生活的视角。《居所中的水与火:厨房、浴室、厕所的历史》的作者正是从这个角度,回溯历史长卷的一隅,为我们带来妙趣横生的知识。
  • 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限量珍藏版)

    作者:[日] 野岛刚(Nojima Tsuyo

    精装版为限量珍藏版。售完即止! 何以《清明上河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画”,充满扑朔迷离的谜题?将近千年不断有人解答它的身世之谜。一张千古名画可以挖掘出怎样的流转身世?而画作本身又如何不断诱引世人的好奇心?《清明上河图》问世以来,历经改朝换代,却神奇地躲过烽火人祸,辗转成为北京故宫至宝,甚至被称为“中国 的蒙娜丽莎”。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野岛刚在其最新著作《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中,诉说了鲜为人知的名画流转故事。 野岛刚在《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里,除了从政治、文化交光错影的暧昧地带剖析名画背后的权力故事,也深刻地进入到画作的深层细节,包含已成历史谜团的张择端身世之谜、《清明上河图》创作年代之谜、画作描绘时节之谜,在错综复杂的线团中,野岛刚根据各种文献资料、实地采访,抽绎出最清晰的理解线索,带领读者领略《清明上河图》的玄妙之处。
  • 美语新诠:海外喷饭录

    作者:[美] 乔志高

    乔志高累积在美国数十年“听”美语的经验,将地道有趣的习语、俚语、谚语,以中国化的观点和智慧加以诠释。美语中涌现的新词语、新用法,它们的来龙去脉、言外之意,凡微妙费解处,都用亦庄亦谐的文字、风趣耐读的故事,或追本溯源,娓娓道来;或三言两语,点拨到位。 为什么说不懂“双关语 ”(pun,“喷”),体会美式幽默永远只是隔靴搔痒?在美国这个大熔炉里,究竟是外国移民谋杀英文,还是移民后裔谋杀他们祖国的文字?为什么说话斩钉截铁说一是一,不是现代美语的美德?为什么美国人说话尽量避免大字眼,严肃场合也要故意掺杂俚语解嘲?选举政治中的log-rolling、barnstorming、platform,都是什么意思?在公司里,上司让你跟各个部门touch base,你该怎么办?为什么美国人害怕接到pink slip?人们老说的the name of the game,是指球赛吗?…… 乔志高优游中西文化六十余载,在他笔下,英文美语不再是呆板严肃的功课,而是轻松有趣、引人入胜的体验。书中汇集数千条地道美语,涉及华府政治、新闻传媒、竞技体育、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汇成美国本土的南腔北调,最真实的美国之音,为美式英语权威集大成之作。 ▲梁实秋:乔志高关于英语的文章“不但精审,而且有趣”。 ▲夏志清:乔志高对美国语言了解如此之深,正因为他对美国的历史、政治、社会、文学、艺术、音乐以及各色人种及其方言,五六十年来日常注意而非常内行,远非一般专治一行的旅美博士、教授可望其项背的。 ▲陆谷孙:志高技高,汉英双语造诣俱深,好弄翻译之外,更是一位two-fisted writer……我深为志老十年如一日关注、追踪美语变化的执着和捕捉新词语的敏感所折服。” ▲白先勇:高先生诠释美语,深入浅出,每个词汇后面的故事,他都能说得兴趣盎然,读来引人入胜,不知不觉间,读者便学到了美语的巧妙,同时对美国社会文化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因为高先生说的那些美语故事,其实反映了美国的社会史、文化史。高先生的英文能深能浅,雅俗之间,左右逢源,同时又有深藏不露的一面。 ▲董 桥:第一流的美语专家,功力那么深厚,每一个英文字经他掂量随手写些美语新诠一段段全是珠玑。 ▲金圣华:高先生丰盛的双语生涯,是一般人无法领悟的,他毕生在中英双语中穿插出入,折冲往返,他的学识,他的经验,他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努力与贡献,岂是一言可以尽道?
  • 妓女与文人

    作者:[日] 斋藤茂

    文人与青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现象。青楼女精于世故却也婉约深情,文人富于诗书却也缱绻多情。他们交往与酒肆歌楼,以诗歌互递情谊,其中鼎鼎大名,如薛涛与元稹,鱼玄机与温庭筠,李师师与周邦彦,柳如是与钱谦益,更是留下了诸般传说。他们写下众口传送的诗句,也成为被传唱千年的传奇。《妓女与文人》从中国的古籍小说及民间传说中,引用文人和妓女之间特殊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依存关系的事例,对这种奇特的社会关系进行了解析。
  • 中世纪星空下

    作者:[日] 阿部谨也

    生活在今天的人也许无法想象,“拥有财产并在都市中受人尊敬时,丢下一切,将自己的生命交付于朝圣之旅”,但对生活在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们而言,这却是每日生活的目标。不能实际参加朝圣之旅的人也会将自己托付给兄弟团,只希望在自己死后,灵魂能够获得解救,因为他们不能想象在无法确认人与人之间的无形纽带下活下去。以这样的意义来说,中世纪的都市可说是旅行者的临时居所,但这样的话,便不禁要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现在的都市是个怎样的居所?旅行又有什么意义呢?阿部谨也,一位享誉国际的中世纪史学者,以充满亲和力的随笔形式书写出十到十三世纪之间,西方中小型城市迅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巨大转变。本书的三十五篇短文均为动人的中世纪故事,将中世纪写得如此感性,也是本书的独特之处。
  • 日本AV影像史

    作者:(日)藤木TDC

    中国内地第一部有关AV发展历史的读物。以文化角度,系统全面地阐述AV的人和事。把AV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重新定义——不要觉得你懂AV,其实你什么都不知道。 日本每年流通的成人视频超过一万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色情影像生产国。通过互联网,日本制的无码AV流向世界各地,其质量之高堪与动漫相比肩,是日本的代表性文化。可是另一方面,AV属于地下状态的边缘文化,至今未能有一部详尽的历史。本书通过熟知业界的作者之手,首次多方位地展现了AV的发展历程。
  • 日本文化史

    作者:叶渭渠

    本书意在探寻日本文化的精神,展示其丰富的面向,追溯其发展的源流。首先考察大和民族在生活实践中自主生成的宗教、学术和艺术的成果,以及由这些成果凝聚而成的文化性格;其次研究了日本文化与外来文化——具体地说,古代之与中国,近代以来之与西方——的交流,以及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日本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发展的自律性和外在交流的主体性。由此展开日本文化发展史的论述。
  • 时尚的精髓

    作者:若昂·德让

    本书描述了一个时代,在那个时代,人类对优雅、品味及奢侈的欲望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其所为美食、时装、室内装饰等领域所制定的标准,至今仍然发生着作用,这就是被18世纪法国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称为历史上四个伟大时代之一的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兴隆昌盛的、文化技艺臻于完美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法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代。在路易十四执政之前,法国贫穷、肮脏,盗匪猖獗;巴黎街道狭隘,铺砌粗糙,整个国家与时尚无缘。半个世纪后,法国已成为西方世界不容置疑的时尚中心,从时装、香水、美食、香槟酒,到家具、室内装潢,乃至镜子、雨伞和街灯,都被当时的人们追逐和仰慕;自那之后的三百余年,法国始终统领着世界的时尚。本书就是将这一传奇展现给人们。透过这个时代,可以看到对物质享乐的欲望是如何能够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这一推动力的强大有时并不亚于人类伟大的精神。
  • 女人的历史

    作者:(英)罗莎琳德•迈尔斯,Rosalind

    迈尔斯将女性史置于巨幅时间╱空间脉络下,从宏观角度切入,其目的在于肯定女人对人类演化所做贡献的重要性,以及女人在所有层面与各种领域的杰出成就。本书是世界女人的历史,从太初有道的女神、父神开始,然后是婚姻、宰制与劳动,工人阶级与贵族女性的处境,到现在的职业妇女、女同性恋、性平等,兼及各种宗教中的女性、阳物的兴起、维多利亚时期的性压抑…… 传统的历史观照完全集中于男性。男人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取得记录、定义、诠释事件的权力,却并未给予女性应有的关注与荣耀。对于女人,这个过程到十九世纪才开始。女性的声音被压制,女性被排除在历史之外。然而,女人是有历史的。我们的世界史充塞着数不清的女性故事,有亚马逊女战士、亚述女战士,有母神,有一跃为统治者的王朝嫔妃,有科学家、精神病患者、圣人、罪人……男人的历史已然完成,女人的历史才刚刚开始,需要所有女人共同努力创造。 为了抗衡权能兼备的男性人物,早期的女性史专以搜寻女皇、女修道院院长及女学者的纪事为主,因此我们看到的女性多是英雄形象的翻版:圣女贞德、南丁格尔、凯瑟琳女皇等。这般刻意标高女性形象的女性史,固然在肯定“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全能、强悍”方面有若干价值,却有两个问题:它加强了“历史是由男人主导、支配”的错误观念,因为男性统治者及“天才”比女性多了许多;且它无法道出大多数平凡女性的生活实相。 然则女人的历史应为何?答案是:它必须填补传统历史留下的罅隙,给予女性应有的关注与荣耀。恢复女性在历史中的位置绝非易事,任何女性史都必须留心空白、遗漏及似是而非的论调。它必须倾听静默,让静默发出声来。
  • 从黎明到衰落(上下)

    作者:[美] 雅克·巴尔赞

    编辑推荐: ★30岁构思,50余年酝酿,85岁动笔,93岁出版,美国“国宝级历史学家”雅克•巴尔赞毕生心血巨著! ★《纽约时报书评》惊叹:史学大师的绝世之作! ★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被评论界赞誉为“20世纪的文化圣经”! ★著名学者余英时唯一亲笔推荐的西方文化史,专门撰文盛赞: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史书,而是一位博雅老人一生读书和反思的最后结晶! ★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14周名列前茅;Amazon五星强力推荐;邦诺书店Top10推荐;每月之书俱乐部重点选书。 ★台湾:诚品书店“年度之最重量出版”;博客来书店“年度百大人文类畅销书”。 ★《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纽约客》《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卫报》等欧美近百家权威媒体一致推荐。 内容简介: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史学大师将500年的西方文化编织成一部优美流畅、气势恢宏的史诗巨制、20世纪最伟大的文化论著;两卷在手,纵览五百年西方文化的宏伟画卷! 民主政治、个人自由、女权运动、性解放、工业化社会、原子弹、数字时代……西方文明带来的美德与罪恶,几乎已经完全渗透全球每个人的生活,你可知道这一切从何开始?让史学大师雅克•巴尔赞带你回到过去,细说西方文明如何在五百年中渐渐开花结果,带来我们如今所见的世界;又如何盛极而衰,面临再生的瓶颈…… 巴尔赞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末500年间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思潮、宗教、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科技发明、民俗及社会生活等。他以四场“真正的革命”为标志来对这五百年进行划分:宗教革命、君主制革命、自由革命和社会革命,并以此为主轴,详述这些变革在思想与物质层面所带来的冲击,这些冲击又如何交互作用塑造出今日我们所见的世界。 在他流畅的文笔之下,五百年的历史故事也能像《红楼梦》一样,出场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剧情”高潮迭起,无处不精彩!不论是名列史传却面目模糊的名士,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巴尔赞都能还他们有血有肉的真面目;书中有爆炸性的大事件,也有乍看琐碎却寓意深远的琐事,经过大师提纲挈领,五百年来多不胜数的种种事件人物,逐渐融合成一幅属于西方文明的立体图像。 阅读这本书,注定是一段非比寻常的西方文化之旅。 媒体评价: 【一部传世巨著的诞生】 早在20世纪30年代,年轻的雅克·巴尔赞就萌生了撰写一部西方文化史的念头,但被一位长者劝阻了。那位长者认为,这位年轻人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写出一些有创意的东西,建议他把写作计划推迟到80岁之后开始。 巴尔赞听从并且履行了那位长者的意见,在自己85岁的时候,才开始文化史写作。此时的巴尔赞早已是史学界的一代宗师了。 几年之后,也就是20世纪结束的那一年,巴尔赞的文化史巨著《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一书出版。 这一年,他93岁。 这是一个奇迹! 吾人在哥大所最祟拜的业师之一。 ——唐德刚,著名美籍华人学者 他专治近世欧洲文化史,对音乐、文学、绘画无一不通,对当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种发展,也极留心注意,可说是当代极少数拥有读者的通人之一。 ——夏志清,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文学名誉教授 我往往把他的书翻来覆去地读,逐渐体会其行文和推理的妙处,然后再据为己有。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教授 像他这样学识渊博的人在今天的西方也已经是硕果仅存。 ——甘阳,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 哥伦比亚大学非常有名的一个大师级人物。 ——梁文道,凤凰卫视评论员、专栏作家 此书深入浅出,大可雅俗共赏。……我推荐它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窥测西方人文修养深厚的学人究竟是像什么样子。此书出版是当年美国文化界一件大事,报章和电视都有评论和访问。中国人如果真要想重振“人文精神”,这是一块大可借鉴的他山之石。 ——余英时,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 如果我们已经厌倦了现代学术的那种装腔作势的思考和夸夸其谈的阐释的话,回到巴尔赞那里,这是一个好的选择。通过他,或许可以找到重返现代文明源头的路径,重新回到那个属于但丁、路德、彼特拉克、达•芬奇、伊拉斯谟的文明的“黎明”时分。 ——张闳,上海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雅克•巴尔赞生来就是注定要写这本书的,但是他在五十岁的时候不可能写出来。这是一本杰作,只能出自大师之手,需要终其一生才能获得产生于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卓见。感谢上天使他长寿健朗,得以完成这部别人连开头都力不能及的著作。 ——安妮•法迪曼,《美国学者》前主编 《从黎明到衰落》对过去的五百年作了风趣、博学、大胆、特别是睿智的回顾。全书令人读来不忍释卷,对最喜爱的部分百读不厌。 ——格特鲁德•希默尔法布,著名历史学家、《一个国家,两种文化》作者 这部书对过去五百年西方文化的评估内容精彩、引人深思、趣味盎然,是对抗当前浑浑噩噩消费主义的最佳武器。除了雅克•巴尔赞,再无第二人能写出这部引人入胜的史学著作。阅读此书好似参加了一次这位当今思想最活跃、最渊博的学者主讲的座谈会。 ——戴安•拉维奇,纽约大学教授 这是一部绝妙好书。雅克•巴尔赞的渊博无可匹敌。无人能像他一样对五百年的历史辑古钩沉,洞察入微,而行文又如此清楚、优雅、流畅。雅克•巴尔赞是当今时代的文化瑰宝,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约翰•西尔伯,波士顿大学校长
  • 流放者归来

    作者:[美] 马尔科姆·考利

    在“迷惘的一代”最重要的成员之一的笔下,这一群体的冒险历程,以及他们对人生、对文学的态度,生动鲜活地再现在我们眼前。192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倍感孤立疏离的年轻人们,诸如菲茨杰拉德、克莱恩、海明威、怀尔德、多斯·帕索斯、考利,以及许多其他作家们,一同“逃往”欧洲。有些人一去不返,有些人则只是暂时的流放者。 正如考利在这部深具个人色彩、满布逸闻趣事的作品中所细致描画的, “迷惘的一代”断绝了与传统生活和文学的联系,从而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他们所致力的目标超越了文学的范围,展现了一个大时代激烈的历史变革。作者希望,通过本书的回忆与记录,“解释过去以便缔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