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史

  • 欧洲风化史

    作者:(德)爱德华・傅克斯

    本书包括风化的由来和本质;文艺复兴时代人体美的理想;爱情与婚姻;教会的风化;娼妓;公共娱乐;性病态共七章内容。《古希腊风化史》《古罗马风化史》与三卷本《欧洲风化史》(插图本)是学术界闻名已久的文化史名著。这三种著作虽为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但从内容脉络上来说,堪称姊妹篇。这里的“风化”,概即孟子所谓的“食色,性也”。书中对这一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了踏实精细的论述,得出了自己独特的结论,为观察人类文明史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从中我们可以寻绎出人类文明脚步的清晰印迹。
  • 屁眼文化

    作者:約翰•高登醫師(Dr. Jean Gor

    「因為屁眼,我們存在」-屁眼,絕非僅用來排泄。 在崇尚絕對貞潔的十七世紀,追求神聖的體內淨化成為一種時尚。「洗腸療法」與「放血療法」成為治病的萬靈藥。任何東西都可以經由屁眼灌入,包括海水、橄欖油、蜂蜜、各種動物內臟或植物的磨碎物……,藉此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延伸到現代,發展出了各種「排毒療法」:節食、藥膳、水療、慢跑、素食、排毒餐…… 本書從醫學、文化、社會、文學、藝術等各個角度,揭開人體後窗的神秘,讚揚「屁眼」的無私貢獻。同時蒐羅超過近百幀珍藏於世界各國美術館、私人典藏、百年教堂的名畫,從米開朗基羅、哥雅、中國的春宮圖、日本的浮世繪等藝術創作到經典屁眼名著,完整呈現屁眼的絕世風華。 本書內容多元,你無需從頭按部就班閱讀。放任自己的需求與想望,隨興漫遊其中吧! 名人推薦 「屁眼」這個隱藏在兩個屁股半球之間的秘密出口,也像它的鄰居──陰道、陰莖一般,支撐著帶有性慾色彩的幻想世界,渴望被欣賞、被愛撫、被進入……。從路易十四的肛門到瑪麗蓮夢露疑似用淨腸劑自殺,從哈伯雷天馬行空的「尿布包」,到歐塔夫米柏的酷刑。「屁眼」禁忌所帶來的愉悅,深深地激發了無數作家、畫家創作的靈感,讓屁眼超越所有的器官,榮登藝術的殿堂。 【醫學的屁眼】吃東西、排放糞便及排尿,都是新生兒最先感受到快樂的感覺,也是最初性慾的表現。──佛洛依德 【文學的屁眼】慾望一直都存在,我們之所以欣賞英俊男孩,正在於想要與他發生肉慾關係……──亞里斯多德 我感覺在疼痛、甚至是羞恥中,夾雜著一種感性,這隻鞭打的手,讓我產生慾望多過於恐懼。──盧梭 【文化的屁眼】便秘依據患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分為六大類型-文化型、壓力型、神經質型、憂鬱多疑型、沮喪型、偶發型。 【藝術的屁眼】豐滿迷人的屁股擺在沙發上,活像餐盤中的火腿。屁股明顯彎成弓狀,兩隻大腿分開,就像國王的點心。──布榭的〈棕髮女奴〉 本書賣點 蒐羅超過近百幀珍藏於世界各國美術館、私人典藏、百年教堂的名畫,從米開朗基羅、哥雅、中國的春宮圖、日本的浮世繪等藝術創作。 本書從醫學、文化、社會、文學、藝術等各個角度,揭開人體後窗的神秘。 如果你對醫學有興趣,從首部曲開始讀,如果你對歷史有興趣,請從四部曲開始讀,如果你對窺探情色有興趣,跳過一切,直接翻到三部曲吧!
  • 皇帝和他的宫廷

    作者:约翰·洛尔

    本书是一部文化史和社会史的著作。 旨在分析威廉二世时代德国统治精英阶层的结构和心态。 威廉二世犹如一位英国学者所戏称的,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出色的怪物”。本书的开篇是对这位非凡统治者的心态和个性的素描,终篇则揭示这位皇帝的反犹太主义之程度和性质。让世人看到,他的世界观在痛苦的流亡中变得与阿道夫·希特勒何其相近。 威廉二世,1888年,年仅29岁,他继承了“世界上最沉重的皇冠”。“他是个小孩,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在他统治的30年里,一直是个孩子气的皇帝,狂躁、自负、虐待狂,被法国的外交部长认为有精神病,思维不正常。“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他梦想着开拓东方的殖民地,1900年,“庚子国变”,他是侵华八国联军之首,强租中国胶州湾。“一个战败者。”他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即败走麦城,继而被国内革命打落了皇冠,流落国外,客死异乡。 他的一生正好经历了德意志帝国从俾斯麦时期的国家统一到希特勒时期的自我灭亡的历史。
  • 乐山纪念册

    作者:陈小滢,高艳华

    这是一本独具特色的图文书,它的内容源自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小姑娘宝贵的纪念册,正是这三本纪念册,陪伴她度过了那抗日峰火中的少女岁月。 这位小姑娘,就是民国著名学者、作家陈西滢和著名女作家凌叔华夫妇的小女儿陈小滢。而纪念册中的赠言和寄语,大多来自她父母的朋友同事,其中不乏一代文化精英,另一部分则来自她的同龄人。 七十多年过去了,斯人已逝,留言者的后代一睹先人遗墨,更添思念之情;而当年的少男少女们也已步入耄耋之年,重温当年岁月,正英气勃发。 本书的编辑成册也堪称奇缘:寻访知情人,采编新文字,搜集旧图片,联络起几代情谊。编选者如此费心,是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体验文化名流和普通民众在抗战大背景下的心境。
  • 美国爵士乐全攻略

    作者:John F. Szwed

    美國爵士樂全攻略是左耳文化籌備已久的爵士樂導讀專書,作者除了風格與藝人介紹外,也以多種角度提供評論與剖析,是本知識性與文學性都很強的著作。從bibby與樂友的信件往來裡可得知,bibby與左耳為了這本書花費相當多心思(labour of love),從翻譯、校稿到美編、出版,bibby都事必躬親,務求盡善盡美。有幸在全書付梓之前讀過Free Jazz與Fusion等部分,吸收資訊之餘,並依據自己認知提供一些專有名詞翻譯上的建議。全書內容豐富,譯筆清晰流暢,相信美國爵士樂全攻略是適合有志於欣賞爵士樂的華文世界朋友不可或缺的好書。 美國爵士樂全攻略 內容簡介 爵士樂被認為是美國唯一的原創藝術形式,卻也是我們在二十一世紀才重新發掘與理解的新興現象之一。美國爵士樂全攻略(Jazz 101)是引導入門者、初學者、好奇者、愛樂者進入爵士樂世界的絕佳窗口。美國耶魯大學的約翰.史威玆(John F. Szwed)教授將在這本廣為長春藤名校指定使用的入門書中,替讀者逐一分析這種迷人音樂的歷史、風格、精神、發展、迷思。 史威玆教授將帶領讀者航行在多元化、非線性的奇異歷史觀裡,並一同探索爵士樂如何從種族色彩濃厚的庶民音樂,一躍成為美國最早期的流行音樂,甚至成為西方前衛藝術運動的一環。爵士樂這些傲人的成就卻在五十年內就達成。另外,史威玆教授也提供犀利的見解與評論,以釐清爵士樂如何改變世人看待音樂的態度,像他就曾在書中提及:「當爵士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首度傳佈到巴黎時,音樂鑑賞家感到一致的震驚:爵士樂不只是音樂上的形式,同時也是肢體、視覺、社會、情緒上的藝術表達。」美國爵士樂全攻略在史威玆教授深入淺出且語帶幽默的流暢筆鋒下,是本適合各種程度樂迷的工具書,並是理解與欣賞爵士樂的重要參考資料。 此外,本書提供的爵士樂全覽也包括: * 爵士樂主要的風格形式,以及二十世紀傑出樂手的簡介 * 爵士樂的根基與源流,其中包括來自歐洲與非洲的影響 * 延伸聆聽的建議清單,再加上關於爵士樂歌手、唱片廠牌、網路資源、電影、評鑑指南、延伸閱讀等的精美附錄 目次: 導讀 譯序 作者序 前言 第一部份 01. 導論 02. 錄音作品及現場表演 03. 定義爵士樂 04. 元素 05. 形式 06. 即興、作曲、編曲 07. 根源 08. 聆聽爵士樂 09. 俱樂部 第二部份 10. 爵士樂的風格 11. 爵士樂的起源 12. 1900年到1925年:紐奧爾良 13. 紐奧爾良以外 14. 1925年到1940年:搖擺樂 第三部份 15. 1940年代:復古運動 16. 興起革命的五位樂手 17. 咆勃爵士樂 18. 1950年代:酷派爵士樂 19. 西海岸爵士樂 20. 硬式咆勃、靈魂樂、放克 21. 電風琴三重奏 22. 後咆勃即興樂,1956年前後 第四部份 23. 1959年:多元革命運動 24. 自由爵士樂 25. 第三潮流 第五部份 26. 1970年代 27. 爵士—搖滾樂 28. 1980年代與1990年代 29. 歐洲 30. Acid Jazz、Drum 'n' Bass、Neo-swing 31. 下一步? 附錄 01. 爵士樂演唱 02. 關於爵士唱片評鑑的指南 03. 網路上的爵士樂 04. 電影裡的爵士樂 05. 節選書目 06. 郵購爵士樂唱片 07. 報章雜誌
  • 印刷书的诞生

    作者:(法)费夫贺,马尔坦

    《印刷书的诞生》是法国年鉴学派大师费夫贺与马尔坦的经典之作,自一九五八年於法国出版以来,已成为西方书籍史与出版史研究人员必读的基《印刷书的诞生》目。印刷书的勃兴是一段不容小觑的历史进程,费夫贺与马尔坦在这部广获好评的史书中,聚焦于1450至1800年间,活字印刷术发明后的早期图书史,带领我们探究印刷书诞生的源起,以及西方文明从手抄本迈入印刷书社会的革命性转型。年鉴学派治学之道的极致范例,尽在书中呈现。
  • 中世纪的奥秘

    作者:〔美〕托马斯·卡希尔

    在历经漫长的文化萧条(即所谓黑暗时代)之后,欧洲迎来了学术(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的复兴,并开始为西方社会构建一个位居其文明核心并影响至今的理念。 在中世纪,圣母玛利亚的形象进入了教会和信众生活的核心;妇女的地位因此而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信众眼里,圣餐饼乃是耶稣的身体。这在哲学上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实在是流变的吗,以至一个实体可以转变为另一个实体?这些新问题在中世纪触发了人们的思考,其思想便是现代科学的滥觞。 中世纪的美术家(以及作家)开辟了西方的写实主义传统。巴黎是阿伯拉尔和阿奎那探求学问的地方,牛津是科学研究的温床,佛罗伦萨是但丁和乔托的艺术殿堂,雄伟的罗马,无与伦比的佛罗伦萨……凭借欧洲名城的巡礼,卡希尔很好地为我们刻画了实验的精神、多彩的盛典、充满激情的求知活动——而正是这一切,奠定了现代世界的根基。 ———————————————— 中世纪草菅人命的恶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冤枉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之所以提出“中世纪”这个概念,是为了用它来刻画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既没有古典时代的辉煌,也没有他们所在的“现代”的成就。 希腊乃是西方世界的发祥地,其形塑西方世界的是理性、思想、心智以及合理的探索。只不过,当西方的思想内容被纳入古希腊模子的时候,它又汲取了古犹太、早期基督宗教的思想资源,所以它不光与心智有关,而且更关乎鲜活的心灵、切身的体验、道德的行为及其作用。正是中世纪(尤其是12、13世纪以及14世纪初叶)这一段历程,使模子里的那些东西得到了形塑,首次融合产生了我们现代世界的早期版本。这并非最终的版本——也许永远也不会有最终的版本。 中世纪欧洲的五花八门的情形,在提醒历史学家不要妄下浮泛的断语,因为针对他的概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活生生的(甚至有点儿刺眼的)例外。
  • 荷马3000年

    作者:亚当•尼科尔森

    英国作家亚当·尼科尔森给新一代人重新诠释了荷马,详尽地记叙了荷马的生平,以及他的两部史诗诞生的过程,从《伊利亚特》的粗犷雄奇到《奥德赛》的温谨绵密。 从尼科尔森诗一般的文字中,你可以看到《荷马史诗》对诗人——雪莱和济慈的影响;对哲学家——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影响,对城市、对草原的影响。简而言之,荷马存在于欧洲的每一处海滩。 尼科尔森说:就某种角度而言,荷马检视了人生最糟糕的层面,尤其是《伊里亚德》,这会让人严肃起来。而且他不提供任何抚慰。战士大部分都死得凄惨,而他们死后也没有天堂,他们全都下了冥府。 但荷马想表达的重点是:在这充满困境与磨难的世界,真正美丽的东西是爱——尽管暴力很真实,人们还是有爱人的可能。
  • 时代精神

    作者:(法)埃德加•莫兰

    •本书是一本探讨现代娱乐和文化工业的学术经典。 •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生活主要分为三个大的领域:娱乐、艺术、休闲。现代人为什么崇拜影星、歌星、运动员?现代人为什么不听歌剧不懂现代派绘画但却敬畏这些东西?现代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度假和旅游? •作者认为现代人的这些精神生活,其实和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关联。 •这种关联就是,从近代以来,人们的精神生活是通过巨大的文化工业和资本运作,转化成现代生活的,是大工业和大资本把近代人变成了现代人。这就解释了现代娱乐的产生,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产生。 •该书是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的角度对这一宏大主题进行研究的经典。
  • 德意志人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本书是本雅明收集的从1783年至1883年一个世纪以来的25封书信,书信以时间排序,有的来自法兰克福汇报,有的来自名人书信,有的就来自普通市民阶层,这些书信集中展示了德国在欧洲地位的变迁和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德国市民阶层的巨大思想变化,尤其有意思的是,本雅明特别注意德国市民 在法国大革命后词汇使用的变化,他对每封书信尤其是这些变化进行了点评,展现出的是这一历史时期德意志人尤其是市民阶层的风云变迁,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这一重要历史时期进行重新阐释。 本书由浙江大学历史系范丁梁女士根据德文版译出。
  • 中世纪的自由七艺

    作者:戴维·L·瓦格纳

    本书是国内首本系统介绍七艺的论著。它清晰明确地介绍了12~14世纪的七种自由技艺,即由语法、修辞和逻辑(亦称辩证法)组成的“三艺”(trivium),和由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组成的“四艺”(quadrivium),并将其与更早和更晚时期的发展进行了比较。本书为相关领域的专业读者和对古典文化感兴趣的一般读者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参考,其大量引文和脚注更方便读者做更深入的了解。
  • 道德镜鉴

    作者:孟久丽 (Julia K.Murray)

    钱穆认为,若用一句话概括中国文化之特殊精神,则在其偏重于道德精神之一端。无论中国第一部画论著作谢赫《画品》中谈到的“明劝戒,著升沉”,还是唐代最成熟的画史著作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所提的“成教化,助人伦”,都将图像的道德教化功能放在首位。然而长期以来,中国艺术史中的这个重要领域并未得到广泛的梳理和讨论。 本书的前半部分(一至四章)考察了中国叙事画的早期状况,并回溯了其功能、传统以及形式风格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1世纪的演变。第二部分(五至八章)追溯文人审美兴起后,叙述性图画在精英视觉文化中持续扮演的重要角色,展示了皇帝、官员、学士、普通人,如何通过对道德故事的不同描绘,来表达他们对政权合法性、公众道德以及个人修养的关心。古代的楷模或反例,恰如一面镜子,揭示了潜藏于人事下的宇宙法则,而图像使得这些法则为世人所见。
  • 政治文化的谱系

    作者:[美]迈克尔•布林特

    从孟德斯鸠到托克维尔的法国社会学传统 从康德到韦伯的德国文化哲学传统 从阿尔蒙德到维巴以来的美国科学/行为主义传统 在这本研究政治文化历史的生动且睿智的著作中,迈克尔•布林特讨论了从孟德斯鸠到托克维尔的法国社会学传统、从康德到韦伯的德国文化哲学传统、从阿尔蒙德和维巴以来的美国科学/行为主义传统这三种传统的区别。受惠于他自己翻译的一些经典著作,布林特证明了知识多元主义的价值,这一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当代对政治文化的研究之中,也体现在当代政治科学的文化之中。 【编辑推荐】 卢春龙、袁倩两位老师所译Minchael Brint所著《政治文化的谱系》是一部对于政治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专著,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政治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空白。 译者牢牢把握了作者关于政治文化多元化与多样性的学术主旨, 以此为主轴展开译介,自然得其要领,基本贯通了作者的原创学术思路。在第一部分中,译者紧扣六位法国政治学家的政治思想演进史,在政治文化的社会学基础等方面进行了突出的有效的发掘,使六位学者的政治思想中的“政治文化”色彩更加浓厚,更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主题。在第二部分中,译者继续跟踪作者的德国政治思想演化历史,把政治文化的根基扎根于德国政治哲学的土壤之中,充分发挥揭示了政治文化的哲学根源,进一步体现了作者探索政治文化的逻辑思维,的确符合作者原创意图。在第三部分中,译者着重突出了作者的政治文化多元化与多样性之原创思想,把前述社会领域之政治文化与哲学领域之政治文化等两方面的学术归纳,进一步与美国政治学在行为主义与后行为主义思潮下越来越滑向实证经验甚至是数量统计分析学的时代趋势相结合,突出论述了政治文化在政治思想与政治科学两方面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跨越式发展思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颇具学术创新价值。
  • 影子简史

    作者:[瑞士]维克多•I.斯托伊奇塔

    这部极富争议性的关于影子的“简”史,是伴随着对可以从老普林尼和柏拉图的论述中梳理出来的这个话题的贡献进行重新评价而逐步展开的。普林尼关于艺术起源的神话故事与发生在一个科林斯制陶匠家中有关艺术画像诞生的传说是一致的,柏拉图关于知识的神话是由这位哲学家在有关洞穴的著名寓言中阐述的,这两则神话和寓言都涉及了影子——通过其在场来确认一种不在场的黑色阴影。但是,影子同样也可以被理解为在场的“另一个”身体,由光的原则而强行造成的一个证据,因而影子可以被视作一种自我表现的形式。的确,根据18世纪J.C.拉瓦特(J.C.Lavater)的观点,真正能反映灵魂的是脸的影子而不是脸本身。
  • 宗教史中的笑

    作者:英格维尔特·萨利特·吉尔胡斯

    本书考察的是神话、宗教仪式和西方宗教节日中的笑的历史。作者认为人类把笑作为一种体验世界、划分类型和价值判断的工具。但是,笑也是超越语言的,它同时也具有神圣性。美索布达米亚的众神之首阿努,犹太人的耶和华,希腊人的狄俄尼索斯,诺斯替教的救世主以及近代的耶稣无一不是发笑的神。作者在书中考察了具有肉身的人类的笑和神灵的精神上的发笑之间的关系。是对宗教史考察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合理结合。
  • 盛装猿

    作者:[美]汉娜·霍姆斯 (Hannah Ho

    在这本令人称奇、诙谐幽默且极具教育意义的书中,科学作家汉娜·霍姆斯熟练地将个人的经历和思考与最新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相结合,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见闻广博的科学导游,引领读者了解灵长类动物中最怪异且最迷人的一种,即人类自己。作者比较了人类与其他动物的生物性和行为,说明人类同其他动物一样,来自并遵从相同的进化过程。人类不仅是动物,在某些重要方面(如嗅觉和视觉),甚至远不如其他很多动物。因此,这样的动物能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原本很小,而其生存和繁衍,更是一个非凡的奇迹。同时,作者也揭示出,尽管人类与其他动物具有很多共同点, 但是,没有其他哪种动物具有像人类那样的自我思考能力,能够面对自然界的挑战,制造出无数工具,改变自身或其环境,给地球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完这本书,你便会明了身为人类的意义。
  • Human Accomplishment

    作者:Charles Murray

    A sweeping cultural survey reminiscent of Barzun's From Dawn to Decadence . "At irregular times and in scattered settings, human beings have achieved great things. Human Accomplishment is about those great things, falling in the domains known as the arts and sciences, and the people who did them.' So begins Charles Murray's unique account of human excellence, from the age of Homer to our own time. Employing techniques that historians have developed over the last century but that have rarely been applied to books written for the general public, Murray compiles inventories of the people who have been essential to the stories of literature, music, art, philosophy, and the sciences—a total of 4,002 men and women from around the world, ranked according to their eminence. The heart of Human Accomplishment is a series of enthralling descriptive chapters: on the giants in the arts and what sets them apart from the merely great;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eat achievement in the arts and in the sciences; on the meta-inventions, 14 crucial leaps in human capacity to create great art and science; and on the patterns and trajectories of accomplishment across time and geography. Straightforwardly and undogmatically, Charles Murray takes on some controversial questions. Why has accomplishment been so concentrated in Europe? Among men? Since 1400? He presents evidence that the rate of great accomplishment has been declining in the last century, asks what it means, and offers a rich framework for thinking about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human spirit has expressed itself most gloriously. Eye-opening and humbling, Human Accomplishment is a fascinating work that describes what humans at their best can achieve, provides tools for exploring its wellsprings, and celebrates the continuing common quest of humans everywhere to discover truths, create beauty, and apprehend the good.
  • 癲狂與文明

    作者:米歇爾・福柯

  • 哭泣(眼泪的自然史和文化史)

    作者:【美】Tom Lutz

    哭泣是人类共有的情绪,哭泣是人类独有的行为。但我们却对哭泣知之甚少,除了知道女人通常比男人哭得多,婴儿比成人哭得更多,除此之外,几乎一无所知。在哭泣者眼中理所当然的理由,在安抚者看来,却是莫名其妙。通过本书,读者将会理解什么是欢愉之泪,什么是虚构的眼泪,以及男人、女人、婴儿和孩童之泪的含义。 本书描绘各种艺术和科学学说对眼泪的理解,并将彰显各个观点的价值,说明其历史及其缺失。
  • 读书为上

    作者:[英] 玛格丽特·威尔斯

    本书重点写了大收藏家佩皮斯、杰弗逊、约翰·索恩爵士、托马斯·比维克,还有邓尼斯·希利和埃德娜·希利夫妇的图书收藏和阅读的历史,有力地展现了这五百年丰富多彩的图书收藏历史。同时,也提到了十八世纪英国咖啡屋广布的重要性,法兰克福书展的十六世纪起源到二十世纪纸皮本和书店连锁的革命等问题。另配有94幅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