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修行

  • 雨里青山梦里人

    作者:青山

    这是一本80后女子隐居终南的住山生活手记。一个当代奇女子,摒弃纷扰的万丈红尘,隐入山中,参禅读经,临窗煮茶,于茅蓬与僧院中穿行,过起了如古人般的山林寺院生活!
  • 性、生态、灵性

    作者:肯·威尔伯

    《性、生态、灵性》讲述了:在这次极富学识和洞察力的思想之旅中,肯·威尔伯探索了从物质到生命、从生命再到心智的进化过程。他描述了进化在物质、生命和心智这三个领域中的一些共同的模式。在每一个领域中,进化都有一个“方向”.即呈现向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进化的精神”就在于其方向性:从无序(Chaos)到有序。在谈到心智的出现之后.威尔伯通过人类意识成长和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探索了它的进化过程,指出每一阶段都有自己进化的辩证关系.意识的每一次成长都要付出代价:获得新的自由,同时也存在出现新的破坏和新的灾难的可能。威尔伯集中探讨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问题。它们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与性有什么关系?与生态有什么关系?与心理治疗有什么关系?与各种各样的解放运动又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是如何体现大精神的?精神性的关怀(concern)如何能够与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各种各样的发展融合起来?上帝在何处?女神又在何方?《性、生态、灵性》一书因内容气势磅礴,论述引人入胜,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巨著之一。它革命性地改变了许多领域中对话的性质。
  • 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误会

    作者:灵山居士

    《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误会》为灵山居士近两年来佛学随笔的合集,试图以现代人最能接受的方式讲述佛法。其中涉及我们为什么要修佛:以佛教的眼光来看,世事无常,这种无常包括向坏的方面转化,也包括向好的方面转化,因此我们既不应贪恋执著,也不应悲观失望;如何正确看待人类与众生:众生不仅包括人类,也包括世间一切生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我们应该把鱼扔进河里而不是锅里;人们对修行的误解和偏见:比如认为信佛是迷信,修行就得远离世俗生活;以及在修习佛法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步入的误区:如以对佛法的执著代替对物质的执著,或者因为自己是佛教徒而产生某种优越感,等等。因此这本书对试图了解佛法提升生命质量的人,及在修习佛法中有所疑惑的人,都会有很大助益。
  •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作者:聂晓阳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是一本关于仓央嘉措内心修行的通俗读物,于通俗之中又写出了深刻的领悟。正如书名所说的那样,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的过程;“尊者是以出世的智慧,在写世间的情感”,本书又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仓央嘉措诗歌的本质。它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人们真实地认识“最被人珍爱的上师”,同时把人们从“误把圣者当情痴”的误解中解放出来。先了解仓央嘉措的经历,再去读他的诗,就发现那其中满载的不是情爱,而是一位出世者望着俗世时显露出的智慧。这本书是浮躁环境下,带都市人回归安宁和修养心灵的最好方式。行文流畅,所言无不尽意,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
  • 新世界

    作者:[德] 艾克哈特·托尔

    自远古以来,花朵、水晶、宝石和鸟类对人类心灵就一直有着重要意义。它们对人类之所以会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之所以会对它们如此着迷并感觉亲切,就是因为它们具有超凡空灵的特质。人类的认知当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临在、定静和警觉,就能够感受到神圣生命的本质。然而除非上述这种情形能够发生,否则在部分的人类,只能看到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无法觉察到它们内在的本质,就像人类只会认同于自己肉体和心理上的形相,而无法觉察到自己的本质一样。 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也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在这本书中,作者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临在之光,也就是意识的觉醒,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作者向我们保证:那份对痛苦之身的知晓,就足以开始转化的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地去感受当下的感觉。而随着全人类觉醒的到来,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将会出现一个新世界——人类不再认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在自由。
  • 狂野寫作

    作者:娜妲莉.高柏

    『娜妲莉說你一旦嚐過寫作的真滋味,就很難無憾地放棄。到底什麼是寫作的真滋味?除非親自動筆寫寫看,很難具體形容。好在娜妲莉的書寫方法適用所有人,你未必想成為作家,但一定可以在自由書寫裡找到專屬於你自己的剎那的狂喜。』 -------詹美涓 生命是無秩序可言的。在生命旅途中,意外隨時會出現。我們努力耕耘出一畦井然有序的花園,之後卻開始嚮往森林,那裡的一切如此雜然無序,卻生氣勃勃、充滿能量。 我們藉著書寫來了解自己。寫作練習如同禪修般,可以帶你回到心靈的荒野,讓你看見廣闊的蒼穹。我們的心宛若一個迷失的、害怕的士兵,在猛然撞見荒野心靈時,會感到驚訝不已,但它終於與自己相遇了。我們看到了自己真正的模樣,意識心與荒野心靈不再各行其是,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 繼全美風行的經典作品《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之後,娜妲莉.高柏再推出《狂野寫作》,以豐富的故事和各種練習技巧,鼓舞你走進寫作的迷人世界。
  • 生命的教导

    作者:(德)瑞哈夏

    旅行全球的心灵大师Rahasya带来唤醒生命的深刻教导 带着诚实、幽默和智慧,瑞哈夏叙述他多彩多姿的生活,这生活引导他进入一个冒险的内在旅程——探寻成道。在此他分享强而有力的蜕变工具,邀请读者超越头脑的界限,醒悟过来,进入爱、和平和自由的本质。 瑞哈夏的教导携带着一种自然与宁静的力量,他的成长环境虽然是属于西方的,但是他的本质却是非常的东方。他的话语中充满着爱与温柔,蕴藏着极大的觉醒力量,处处可见的是他深邃的洞察力和感染力,他有着强烈的热情想要去帮助人们悟道。 在这本书里面,你可以看到一个资深的治疗师将他一生所学的、所经验的精华都呈现出来,这对身心灵的治疗师和想要了解治疗过程来疗愈自己的人来讲,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我感觉到瑞哈夏所谈论的是非常深层的心理学和心灵学,他的叙述包含了理论和实务,其中不乏活生生的例子。还有,他不厌其烦地将他个人的经验一点一滴地描述出来,跟我们分享,在字里行间你可以感觉到他的诚实和深入的洞察力。 当一个人能够进入到内在深处,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一个人停留在表面,问题会层出不穷。就好像海洋的深处是没有波浪的,暴风雨只发生在海洋的表面。我常常想起老子的一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在人生的旅途上,要怎么样才能够变得很豁达,活得很喜悦而没有烦恼?在独处的时候,闭起眼睛,向内感觉,可以感觉到和平、满足和喜悦,甚至是庆祝和雀跃,不是只为了某一件事,而是经常性的存在品质。我相信本书可以提供给你一些答案。细细品尝,仔细玩味,让作者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融入你的存在,成为你细胞的一部分。 希望本书的内容可以蜕变你内在的质量和外在的气质
  • 與生命相約

    作者:一行禪師

    初戀三摩地: 聽一行禪師告訴你他的初戀。 般若之心: 微笑, 不僅僅是為了自己, 世界會因你的微笑而改變, 聽一行禪師談《心經》。 與生命相約: 我們與生命的約會就在當下, 約會的地點就在「此地」......
  • 到达真爱的旅程

    作者:奥修

  • 出走,是為了愛

    作者:素黑

    這是我敢說除了寫過的小說外,我最愛的書。 新書收錄了我過去兩個重要的心性講座內容。 出走是我淨化自己的方式。我喜歡孤獨一個人走,也愛跟心靠得很近的人走一段。 出走是流動的自愛方式。 最偉大的愛不應僅局限於人本身。愛是流動的。愛地球,愛生命,才懂得回來愛自己,愛別人。 書中「生死愛慾。心靈出走」一講裡說的,總結了我前半生思考過經歷過愛過痛過傷過哭過笑過執著過放下過的種種,是我多年來最冷靜也最激情的深邃體驗,也算是我對活過三十八年的生命作出的一個交代。說完,放下,待學好尺八「本調」一曲,我可以帶著它再上路了。 「人最大的尊嚴和神聖是覺知,讓你得到最大的自由,這是愛的核心。」 「從神聖的慈悲中愛人性的一切,讓自己變得透明,讓一切流動,進出,你要出走自己的心,更新它,才能擁抱你的一切。」 「走吧,向前走,莫回頭,在你身邊擦過的緣份,遇見的人,甚至只是一花一草,全都是你的鏡。緣份是鏡,反映你的需要和缺失。」
  • 红尘中最美的重逢

    作者:聂晓阳

    ★最美的上师,最诗意的智慧,最深情的浇灌 ★以出世之智慧,明世间之情感 世界上最好的道理,就是一个人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 如果他刚好是法相庄严俊美,又有诗意的智慧、传奇跌宕身世的圣域之王仓央嘉措,那这个道理,就是他用出世者的眼光望着俗世时显露出的智慧。 如果向我们传达这一智慧的作者,又刚好是一位在伊拉克的巴格达经受过战火、在耶路撒冷见证过巴以最激烈的冲突,去过北极,重走过“丝绸之路”,内心有过深度挣扎和痛苦、最后又归于宁静的人,那我们读这本书,得到的就是双重智慧,摆脱浮躁心境、回归心灵安宁的双重通道。 读仓央嘉措,我们读的不仅仅是诗歌,更是他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以及他用出世者的智慧解世情之种种。
  • 小王子

    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双语译林•一力文库024:小王子》是一个很美的童话故事。主人公,一个幼小的外星人,飞离了自己那颗小小的星球,在太空中转了一大圈,拜访了一些其他的星球,见识了不少事情与人物,后来到地球上,与地球人“我”建立了永久不渝的友谊。一年之后,他告别了朋友,又回自己的星球去了。这样一个星际旅行的童话,出现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可以说是体现了人类对宇宙航行的初期向往。不过,作者毕竟是一位航空工程师,他深知航空飞行的艰难,他笔下的小王子可不像孙悟空那样会腾云驾雾,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他要从地球上回自己的星球上去,就难得很哟,几乎牺牲了自己的小命。在这里,作者提醒了读者,人类的宇航道路实在还很漫长很漫长。
  • 爱情与工作的每日禅

    作者:夏绿蒂•净香•贝克

    在一个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身体、心理、知觉和念头的真正面貌,再没有其他方法比一个关系更能让我们识破自己陷在哪儿、执著于什么了。在这本书中,净香•贝克向我们传达了禅修的真正目的,不是打坐时候的体验,而是在生活中的每个当下、每一个关系中,留意自己身心的反应及变化,逐渐增强对身体的觉知,以此对治我们的习性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工作与爱情中,达到圆满、如意的境界。
  • 你值得更幸福

    作者:邓惠文

    《你值得更幸福:台湾心理医师邓惠文的爱情私处方》内容简介:爱情是女人的死穴?——你需要知道恋爱的“海豚原理”、“蝙蝠飞行”……再也遇不到好男人?——你需要学习“正常男人的新定义”、“跟男人吵架的艺术”……好想变得更美丽、更自信、更独立?——你需要尝试“女性主义的试衣态度”、明白“女人工作的意义”……
  • 学会爱,超越爱

    作者:素黑

    《学会爱,超越爱》介绍了,爱,是阴阳互动的力量。男和女都要进化,提升自己,跳出各自的性别限制,落脚点却不一样:男人要学会爱,女人要超越爱。在爱的修行里,男人要通过开发爱,感受爱,放下活着只为自己的自我惯性,打开柔软的心,学习付出和关爱。女人则需要走出倾向感情用事的处事惯性,回收向外流失的能量,放下别人,回归自己。《学会爱,超越爱》是素黑两性情感自疗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关于男女修养爱。第二部从两性爱谈到自爱与大爱,第三部分享自爱和他爱过程中的自疗方法,即将出版。
  • 我愛故我在

    作者:陶晶瑩

    愛情是什麼?愛能永遠嗎?愛如果變質了,該怎麼辦? 陶子說:親愛的,讓我們一起修練愛! 暢銷書天后陶晶瑩睽違五年最新代表作。獻給所有想要好好愛的你! 真正的她,始終信仰愛情,會以最大能量去愛她所愛的人事物。 敢愛直言的她,以機智幽默又溫暖甜蜜的筆觸,分享兩性關係的深刻體會,以及向來獨樹一格的精湛觀點。 人生苦短,你想蹉跎等待,還是大步地走向前去,痛快地說:我.要.愛? 不曾心碎過的人,不會有愛別人的能力。 我深刻地體認到,晚婚真的比較好。兩個人都比較成熟,當然比較好。重點是,兩個人都受過傷,這更好。 女人面對感情時,可以有彈性點、賊一點。 我並不鼓勵外遇、偷情。此事能免則免。但若真的遇上了,請女人們向偷情的男人們學習--不主動坦白,不積極選擇,吃完擦乾淨,拍拍屁股回家。 結婚不是妳唯一選擇,有個好伴更重要! 聰明的女人啊,對愛固然永遠不要放棄,但別忘記,愛不是只有一種形式,能疼惜妳的也不會只有一個叫做老公的人,放開心,好好地享受人生去。 愛是需要學習的事,請看陶子怎麼說…… 20歲,先用妳的本性、野性去戀愛,縱然跌跌撞撞,也能從不同對象身上學習,修練更棒的自己。 30歲,能分辨男人的種類,也較能分配愛情在生命中的比重。擁有花樣年華般地自在自信自由。 40歲,積極地要讓自己更美、更能抓住生活中那稍縱即逝的歡愉,也找回了少女時代的青春活力。 陶子經典語錄,讓妳更懂愛的真面目…… 當妳看過、聽過、玩過、冒險過、失去過、得到過、控制過、失控過、野過、瘋過,妳才會甘願地去經營一段穩定的關係。 愛不需要太理智,愛需要瘋狂的失控,只是,後果請自行承擔。 知道有人深愛著自己是件幸福的事,但相對地,妳也必須為守護這份幸福而謹慎小心。 付出的不見得能收回,但在愛中,不付出一定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他媽的中國人對性的壓抑導致性知識貧乏真是害死多少男男女女!去! 上帝絕對是公平的,祂給了妳一些、也拿走妳一些;不能抱怨,只能努力解決,因為,困境讓人長智慧。
  • The Art of Learning

    作者:Josh Waitzkin

    Eight-time national chess champion and international martial arts champion Josh Waitzkin lays out his battle-tested principles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to give readers the same tools for excellence and success--in whatever field they pursue--that have propelled Waitzkin himself to the top of his game.
  • 高僧传

    作者:(梁)释慧皎 著,朱恒夫 王学钧 赵益

    《高僧传》是一部自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建筑名僧人的传记,共257人,附见者又二百多人,13卷,将所载僧人分为“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等十类。记载了佛教传入中国及佛经翻译的情况,介绍了这一时期佛教的主体——僧人的活动,描述了许多文人和佛教僧侣的交往以及他们受佛教影响的故事。后人通过此书能够全面地了解佛教东进之后的宣传、融合,进而占据社会思想领域中显要位置的历史过程,了解中国佛教的源头等珍贵的原始史料。可以说,《高僧传》是一把打开东汉到南北朝佛教世界大门的钥匙。 《高僧传》问世以后,常被佛教目录书籍著录,对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有多方面的作用,但由于它是一部一千多年前的佛学著作,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相当困难,因此出版这套简体白话注译版,以填补空白。选用碛砂藏本为底本,并参照大正藏本、弘教藏本与金陵刻经处本,注释时尽量做到详细,译文则尽量做到通俗明了。
  • 王凤仪笃行录

    作者:王国华|口述:王凤仪

    《王凤仪笃行录》内容简介:道不远人,我天天讲道也就是天天讲人,若不讲人,哪里有道?学道不专,听的次数多了反而觉得没意思,没把做人当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专看别人的不对,把自己忘了!从小当孙子、当儿子,自己有了儿子当爹,有了孙子当爷爷,一辈子连一个人也没会当,连一条路也没会行,闹个空来自走!人是由这里丢的,世界也是从这里坏的。 道在对面,在自己身上的是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了。像兄长,只问自己宽不宽,不管弟弟敬不敬。当丈夫的,只问自己义不义,不管女人顺不顺。这才是”立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啦。 《道德经》上说:”知止不殆。”可是常人都不肯在事上去止,所以得不着道,都以为止住就坏了,岂不知若真止住,绝无坏的理。不知止,像走马观花似的,看不真切,必须止住,才能看得清楚。 人人都有道,不必向外去求,先要克己,不要管人。管人是假的,管自己才是真的。自己不真,惬人不佩服。人人都说敬天地、孝父母。我说。想敬天,要先清性,性不清不能孝父;想敬地,先要净心,心不净不能孝母;心性不清净,说是孝敬,等于骂人。
  • 我从西藏来

    作者:創巴仁波切 Trungpa Rinpoc

    《我从西藏来》,原书书名:《Born In Tibten》,是创巴仁波切记述他被认证为第十一世创巴祖古(转世活佛),带领一群藏胞从西藏前往印度的经历。书中对禅世祖古的认证过程,以及转世祖古的养成训练,有深刻的描述,可一探西藏佛教所以别于一般佛教的大概:尤其藏人对佛教的虔诚,对高僧的尊崇、上师的敬信追随,让人感动。其中细致的慈悲心,众生一体、无二无别的菩萨行,在日常生活中真实践履,处处展露,是“香格里拉”的最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