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佛教

  • 印度和锡兰佛教哲学

    作者:(英)凯思

  • 禅悟的实证

    作者:周昌乐

    本书从古今、中外、文理三个维度,围绕禅悟揭示真性这个出发点,依据最新科学及其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特别是有关当代物理科学、脑科学、数理科学、混沌动力学等的最新成就,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禅宗的元逻辑哲学思想、表现形式以及现代意义。虽然篇幅不大,但却言简意赅,内容涉及哲学、宗教、科学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典型反映文理交叉研究的著作。   本书可供广大爱好专利哲学思考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研究生等读者参考。
  • 禅与文化

    作者:季羡林

    《禅与文化》内容简介:“野孤谈禅”与其让别人在自己脑袋上跑马,不如自己来跑上一趟。从来没有信过任何宗教,对佛教也不例外。为什么还要研究佛教呢?不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就无法写出真正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再细分起来,更无法写中国绘画史、中国语言史、中国音韵学史、中国建筑史、中国音乐史、中国舞蹈史,等等。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程度不同的模糊性,而汉语则是模糊中之特别模糊者。
  • 禅的世界

    作者:圣严法师

    禅并不一定是什么,也不肯定或否定什么,禅是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本书是著者近十年来,在世界各地弘扬禅法的实录和缩影,共收文稿二十九篇。文中介绍的禅修观念可帮助你放松身心,调整自我,消融自我,获得安心喜悦。 本书共收文稿二十九篇,长的约一万余字,短的二、三干字,内容性质是以禅法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通过深入的体验及简明的介绍,推广到人间的现实生活中来,以期使得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得到禅法的利益。若能定时禅修者,本书中提供了基本的禅坐方法;若是忙碌异常的人士,也不妨试着用本书中介绍的禅修观念,调整自我、消融自我。从三分钟的放松身心,到平常日用中的照顾身心,更见简便实用的禅修方便。
  • 中观今论

    作者:释印顺

    《中观今论》内容简介:空宗——圣龙树的论典,对我可说是有缘的。早在民国十六年,我开始阅读佛典的时候,第一部即是《中论》。《中论》的内容,我什么都不明白,但一种莫名其妙的爱好,使我趋向佛法,终于出了家。出家后,曾一度留意唯识,但不久即回归空宗——嘉祥的三论宗。抗战开始,我西游四川,接触到西藏传的空宗。
  • 佛法即活法

    作者:释果宁

    《佛法即活法》:“众生皆为佛”,参禅求佛,其实是在参悟和反省我们自身。作者果宁法师将带领我们进入山门,游历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佛家圣地,独眼禅观人生真谛,闲坐妙解天下禅机:唯有参透无常、放下执著,所有烦恼都将烟消云散,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快乐;学会理性做事、感性做人,让头脑与心灵完美结合,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和谐。 心中有佛,处处是佛。将佛法融入生活,在生活中进行禅修,将会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和谐而智慧的灵性境界,慰藉心灵的疲惫,笑对生活中的压力与困境。
  • 金刚经 心经

    作者:洪华志 编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

    作者:杜继文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这些经典累世而积,便构成了卷帙浩繁的汉译大藏经。《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与以往所出的同类著作相比,在研究方法上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坚持“以历史说明宗教,而非以宗教说明历史”的方法,努力挖掘各种佛学思潮形成及发展的历史根源;二是努力把佛学作为一个整体,并从佛学本身出发,勾勒佛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三是以丰富的文本为基础,努力还佛学之真面目。《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得到了评审委员会的高度评介,其鉴定意见中说:“本成果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完全是创新的,是迄今为止此类研究中最有分量的一项成果。”
  • 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

    作者:Sogyal Rinpoche

    In this major and comprehensive work, Buddhist meditation master and international speaker Sogyal Rinpoche brings together the ancient wisdom of Tibet with modern research on death and dying and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With unprecedented scope, 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 clarifies the majestic vision of life and death that underlies 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Sogyal Rinpoche presents simple yet powerful practices from the heart of the Tibetan tradition that anyone, whatever their religion or background, can do to transform their lives, prepare for death, and help the dying. Rinpoche shows the hope there is in death: how we can go beyond denial and fear to discover what it is in us that survives death and is changeless. He presents a lucid, inspiring, and complete 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e of meditation, to karma and rebirth, and to the trials and rewards of the spiritual path. He gives advice on how to care for the dying with love and compassion and offer them spiritual assistance. Rinpoche presents his own vision of the near-death experience from the Tibetan perspective. He explains in detail the "bardos," those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after death that have fascinated and tantalized Western artists, psychologists, scientists, doctors, and philosophers ever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in 1927. 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 is not only a spiritual masterpiece but also a manual, a guide, a work of reference, and a source of sacred inspiration. It has been written to inspire all who read it to begin the journey to enlightenment and so become "servants of peace," working in the world with joy, wisdom, and compassion to take part in safeguarding the future of humanity.
  • 佛法概论

    作者:印顺

    本书虽名为“概论”,但与一般所流通的概述、通论类著作不同的是,它并非仅将一些常识性的概念作系统的编排,予以通俗的介绍,甚或在各类相关的著作中寻章择句,作些剪贴功夫而已。作者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全面、系统介绍佛教基本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不少观点发人所未发,极其精辟,富有启发性。
  • 人,为什么活着

    作者:[日]高森显彻,[日]明桥大二,[日]伊

    《人,为什么活着:日本佛教大师的入世智慧》内容简介:“人生到底有没有目的?”“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也是怀着同样的疑问,开始探究人苦恼的根源及获得幸福的真实之路。人生究竟有没有永远不会背叛自己、值得一生追求而无怨无悔的幸福呢? 《人,为什么活着:日本佛教大师的入世智慧》透过释迦牟尼佛的智慧之语,日本佛教大师、净土真宗创办人亲鸾圣人的语录,以及无数文学家、思想家对生命的解读,回答这些让我们困惑不已的人生命命题——“在不自由的世界中得以尽享自由,这‘无碍之一道'才是所有人追求不已的终极目的。”为此,无论遭遇多大的痛苦,我们都要顽强地活下去,直至达成这个目的。
  • 安士全书

    作者:周安士

    为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部。被号称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民国高僧印光大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并列入他在苏州弘化社常备流通书籍。原书全部为古文,不便今人阅读,所以在社会上已经很少有人看到。 本书由曾琦云先生译注,包括译文、注解和补充。全书共分四部,约60万字。本书被印光法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在佛教界被认为是准佛经。全书以佛教思想为主线,汇集了许多历史故事,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教文化,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本书没有空洞的说教,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一体,会使您消除烦恼、大彻大悟,让您爱不释手! 本书分为四部,即《文昌帝群阴骘文广义节录》白话解、《万善先资》白话解、《欲海回狂》白话解、《西归直指》白话解。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作者:致远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讲述了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祝福翻开本书的你,因为阅读而心神安定,波澜不惊。
  • 坛经译注

    作者:惠能

    《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宗经,其宗旨在令学人从自心中顿见本性。经中强调的“顿悟”、“见性”、“无相无念”,皆为我国佛教史与思想史上的重要观念。《坛经译注》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魏道儒研究员整理,分为导言、原文、译文、注释四部分。导言对《坛经》的版本、流传状况,《坛经》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价值,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原文标点准确,译文浅近流畅,注释详略得当,是初学者研读《坛经》非常好的入门读本。
  • 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

    作者:[日] 忽滑谷快天

    《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实际上作为忽滑谷快天博士论文一部分的该书,是日本禅学和禅宗研究领域划时代的巨著,对日本旧时期的禅学研究作了总结。内容从论述印度禅学入手,进而论述禅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演变,并考察禅宗形成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流传情况和禅法特点。 原著《禅学思想史》钜着全书分为两大部,前部是"印度部",后部是"中国部"。"印度部"篇幅仅占全书约百分之十左右(共二十七章),主要的论述重点集中在"外道禅"和"小乘禅",指出佛教的禅法源于婆罗门的《奥义书》,具有"外道禅"的特色,但还是有发展。本书的所谓"外道禅",其发展时间是指西元前一千年至西元后五百年的大约一千五百年间,重点在于"摄心入定"的方法;而所谓"小乘禅"发展的时间是指始自佛住世的西元前六世纪至鸠摩罗什时代(西元后四世纪)的一千年间,其重点在于各种禅观的表现。印度禅的部分,大大有助于理解原始禅学的内涵,及其后的发展。不过,全书的重点主要是放在"中国部"的部分(共五十六章),"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这是中外学者所公认的事实,印度禅传入中国之后进一步中国化,而形成了"中国禅"。忽滑谷快天将中国禅学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准备时代、纯禅时代、禅机时代、禅道烂熟时代(前期)、禅道烂熟时代(后期)、禅道衰落时代等。自安世高以下的禅法传播内涵和各家特色,逐一介绍。因为有如此众多优点和丰富的原始资料。 中文的《禅学思想史》节译本,即《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分为以下六大部分: (1)准备时代:从东汉桓帝(西元146年)至梁武帝大约叁百五十年间,为祖师禅勃兴的准备期。此时的禅法修持者有一类人或称能伏鬼魅,强调神通;另一类人则禅净兼修,发参禅念佛之端。后鸠摩罗什来华,叁论空宗得到新的发展,罗什门下道生、僧肇以空理会通老庄,影响唐代及唐以后禅宗之发展。 (2)纯禅时代:从达磨东来(西元528年)至六祖惠能入灭大约一百九十年间,为纯粹达磨禅实行的时代。达磨纯禅时代有七个主要特色:第一,不摒弃经教直探根本;第二,没有特殊禅的术语,尽用普通佛教术;第叁,没有厌世、不强调神通,展现平实稳健之宗风;第四不染老庄哲思,信奉大乘教理;第五,不坐死禅、枯禅;第六,不借棒喝机用,亦无脱常轨异言异行之高风;第七,致力于传教,不以闲散自乐。 (3)禅机时代:从六祖惠能寂后(西元713年)至五代末年的二百五十年间。六祖之后禅风大变,棒喝之机用大行其道,竹头接木之语泛滥禅海。其中代表人物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石头希迁、马祖道一、荷泽神会、永嘉玄觉、南阳慧忠皆为六祖门下宗匠,特别是唐武宗会昌五年(西元845)灭佛之后,自宣宗之后禅宗又进入新一波的发展,如百丈怀海门下沩山灵佑与其徒仰山慧寂开出沩仰宗;黄蘖希运\棒下打出临济义玄,而为临济宗之祖;洞山良价行业纯密,开创出曹洞宗派。然唐末禅病渐生,去简就繁,舍易取深,禅风又为之变。唐灭,五代乱世佛教诸宗皆衰,唯禅门不见衰兆。如德山宣鉴之法叁传至云门文偃,开出云门宗,四传至清凉文益,而为法眼宗之祖,至此禅宗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4)烂熟时代(前期):从北宋建国(西元960年)至其南迁的一百六十年间,为禅宗烂熟时期。五代末年法眼宗开宗立派,融摄华严圆融妙谛成为禅学的思想主流。北宋建国后禅净双修、显密合流之势更加明显,如永明延寿倡导华严禅,同时兼修持咒念佛。禅净显密合流之后禅法渐失特色,虽风靡一时却造成禅道之烂熟,就像是一粒果子成熟到了极点,走向衰败势不可免。 (5)烂熟时期(后期):宋室南迁之后(西元1127年)的一百五十年为禅道烂熟之后期。此一时期曹洞宗天童正觉主"默照禅",临济宗大慧宗杲倡"看话禅",二者皆盛于一时。然此期倡叁教合一之风甚烈,儒家亦沿禅学义理为己用,宋代理学乃见大成。 (6)衰落时期:自元代(西元1206年)至清乾隆的四百五十年间,是谓禅道衰弱时期。元太祖虽崇信藏传佛教,毁斥道教,但亦助长迷信之风,佛教衰落之势愈甚,如天目中峰国师尚立足于多神信仰,以禅净双修为宗。明代以降,叁教合一、儒释混杂、多神信仰兴盛,至明宪宗、武宗溺于密教,禅法陷落之势已明。有清一代亦崇藏传佛教,清初时禅门势力更衰,至乾隆时期是禅道衰败之极。忽滑谷快天在本书中运\用大量的汉译佛经及中国佛教史料,详细解析禅学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演变,从魏晋南北朝至清初禅学逐渐形成、兴盛、衰落的过程,虽已是八十年前的旧作,却依然是禅学研究者不能轻忽的大作。
  • 佛教的概念与方法(修订版)

    作者:吴汝钧

    著名佛教学者、哲学家吴汝钧代表作 以现代学术方法研究佛教 【编辑推荐】 ◎汉语学界著名佛教学者、佛学诠释学的倡导者、哲学家吴汝钧代表作。 ◎作者细致地研究了儒家的义理之学、佛学的判教说和西方的哲学诠释学,博采三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研究方法和采用现代学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从佛学哲学诠释和佛学文献诠释两个方面来解读佛学思想,史料与思想并重。 ◎随文配有200余条佛教术语的名词解释,为读者提供准确理解佛学的方便途径,并为这些术语的逻辑关系和逻辑论证配上图示,直观而精准,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 【内容简介】 《佛教的概念与方法》是著名佛教学者、哲学家吴汝钧的佛教研究专著,初版于1988年,2000年修订,兼用概念解释和逻辑论证两种方法来解读佛学思想,是运用西方哲学方法研究佛学的优秀范本。 本书根据不同主题,重新编排吴汝钧先生多年来撰写的佛学研究论文汇集而成。按内容分为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两部分,兼用概念诠释和逻辑论证的方法,比如借鉴主客二分法来诠释十二因缘,用直接、间接知识来对比解释现量、比量,阐释龙树的三谛论证、陈那的逻辑、法称的认识论则采用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符号逻辑、真值函蕴系统三个角度,既避免了只用佛教话语容易导致的狭隘观点,又澄清了许多西方佛学研究者的知识论框架容易造成的误解和曲解。阐释转识成智理论则分为原因、方法、理论根据、理论困难以及解决方法等明确的步骤,让读者熟悉问题背景、解决思路、论证过程和最终结论。对禅宗、华严宗、天台宗的研究则既用逻辑论证教义,又有禅诗譬喻佛理,兼有哲学研究和文学欣赏的双重优势。 本书析解名词,简练精准;论证观点,理据翔实。作者悉心研究儒家的义理之学、佛学的判教说和西方的哲学诠释学,博采三家之长,从佛学哲学诠释和佛学文献诠释两方面来解读佛学思想,200余条佛教术语的关系和逻辑论证过程配有文字说明和图解,学术性和可读性相得益彰。
  • 妙法莲华经

    作者:[后秦]鸠摩罗什 译

    《妙法莲华经》内容简介:在大乘佛教中,《法华经》属于问世相当早的大乘经典。据现代研究成果,一般推定《法华经》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左右于印度形成,也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认为本经成书早于这个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3世纪之间。
  • 中国大乘佛学

    作者:方东美

    《中国大乘佛学(套装全2册)》是一部讲学笔记,是由一代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在辅仁大学讲授《中国大乘佛学》的录音笔记整理校订而成,共二十一讲。在本书中,方先生重点讲述三论宗、天台宗和唯识宗。以浅显的口语表述深奥的佛学,并以中西印比较文化的观点随处阐发,毫无晦涩窒碍之感。本书可作为学习大乘佛学的入门工具书。
  • 入菩萨行论

    作者:寂天

    《入菩萨行论》即《入行论》,共有十章,其核心是阐述六波罗蜜多,即何谓彻底的布施、彻底的精进努力,彻底的守戒自律,彻底的禅定,彻底的忍辱和彻底的大智。六波罗蜜多概括了大乘佛教的基本内容。因此,千余年来,佛教僧人以及信众把《入行论》作为佛法必读课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把《入行论》列为必修教材,是该院系列教材第八部。
  • 华严宗哲学(全二册)

    作者:方东美

    华严宗哲学(套装全2册),ISBN:9787101082463,作者:方东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