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佛教

  • 大藏经

    作者:鸠摩罗什 编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内容包括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大藏经的编纂,始于释迦牟尼涅盘不久,弟子们为保存他的说教,统一信徒的见解和认识,通过会议方式的结集,形成一致公认的经、律、论内容。其后又增加了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解等“藏外典籍”,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类。原始佛教分裂以后,各大派别大多按照自己的观点编有本派的藏经,但只有上座部的三藏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他部派的典籍除了在汉文译本中保存一部分外,基本上都已散佚。早期的梵文经典只剩下少数零散贝叶本或纸写本至今尚存,全部三藏已难窥全貌。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蒙文、满文、西厦文、日文和巴利语系等七年系统。此外还有过契丹文大藏经的刻造,但尚未发现传世的刻本。
  • 佛教

    作者:[日] 阿部正雄

    《佛教》是丛书中的一本,本丛书与坊间的众多类似读物相比,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作者都为从事各个守教研究的顶尖学者,他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早已为人所瞩目,由他们来撰写具有入门性质的图书,不仅可读性强,而且能摆脱简单的知识介绍,白领各个宗教传统最精微,最深刻之处。同时中文译者也都是学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学有所成,他们的忠实工作,使译著配得上原著的水准。其次,作者在传述中还充分地博达了自己民的宗教信仰和立场,并为此做出辩护。这不仅是同情式的理解,更是将自己的手命体验灌注其中。最后,在当代社会,宗教已经与社会高度融合,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所带来的宗教传统与现代理念的冲撞也远远超出过去的传统社会。
  • 悟性的提升

    作者:铃木大拙

  • 楞严大义今释

    作者:南怀瑾

    《楞严经》是我国禅宗、净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经典。自唐以来,光是它的注疏就有一百多种,至于寺院内外的诵持讲习则更为普遍,有名的“楞严法会”就是据此建立的。《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由唐代般刺密帝译出。经中主要论述了“根尘同源,缚脱无二”的理论,以及“二十五圆通法门”。明末高僧智旭评价说:“此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阅藏知津》卷十一) 这本《楞严大义今释》的内容包括原文、注释、今译和串讲(用括号的方式标出)。译文力求信雅达,推陈出新,化古为今。
  • 藏传佛教中观哲学

    作者:伊丽莎白·纳珀

    明代著名藏族宗教学家及中国哲学家宗喀巴·罗桑札巴是蒙藏佛教史上的灵魂人物,其特殊的重要性尤其深刻地表现在他对佛教中观哲学的独有诠释上。《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毗钵舍那”品是他五部中观论著当中最早的一部。美国学者伊丽莎白·纳珀博士于20世纪80年代以该品为主题完成博士论文,并深入探讨宗喀巴中观哲学的基本特质。本书主体部分即为纳珀的这篇博士论文修订后的《分析篇》的中文版。另外,本书附录部分还收入了译者刘宇光的文章《当代西方的藏传佛教哲学研究1980-2005》及英国学者保罗·威廉斯(Paul Williams)的文章《迦举派八世噶玛巴·弥觉多杰与格鲁派的中观诤论》。
  • 佛教哲学

    作者:方立天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文科大学生、研究生 了解宗教而编写的侧重于知识性和 学术性的读物。书中选出佛教探讨 的主要哲学问题,分别叙述其基本 内容、源流演变,勾勒出佛教哲学 的发展轨迹和传统体系。书中除介 绍了佛教哲学的构成、流派、历史 和著作外,主要从佛教的人生论、 宇宙论和认识论三方面揭示了佛教 哲学的内涵,并总结了其理论思维 的经验教训,从而为广大读者把握 佛教的根本思想宗旨提供了可靠的 知识、导向和途径。
  • 方立天文集 第4卷 佛教哲学

    作者:方立天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本卷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以及本体论、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全书还阐释了佛教的“空”、“平等”、“慈悲”等重要哲学范畴,并对儒、佛的人生哲学以及中、印佛教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作了比较,最后还讨论了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以助于加深对中国佛教哲学的整体认识。
  • 太上感应篇

    作者:释净空

    《太上感应篇(讲记)》内容简介:清朝末年,印光大师住锡普陀山时,定海知县曾礼请大师讲经弘法,大师因语言隔阂之故,于是派一位法师去讲《文昌帝君阴骘文》。大师不讲佛经,而讲一般的世间善书,这是用心良苦。“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佛法与世法的分别在于心,不在于法,法本身没有世间与出世间之分。若吾人心中有妄想、分别、执著,一切法都是世间法,即使学《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世间法。何以故?不出三界。若离妄想、分别、执著,一切法皆是了生死、出三界之法,无一法而非佛法。
  • 因果的真相

    作者:庄圆法师

    庄圆法师的《金刚经》是佛家最精妙、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经典之一,其中藏有足以解脱人生困惑与苦恼、超越一切宗教的大智慧。最受台湾媒体欢迎的心灵法师——庄圆法师,曾长期从事法律工作,对常人百态、人情冷暖有着深切体验。由法官而成弘佛者的独特经历,使得他得以以普通人的视角,由身边最常见的生活琐事入手,深入浅出地讲释《金刚经》中消除“自我”妄念、求得清凉自在的观照之法。如果你常常感到生命好苦,那么建议你细细地品读这本书,它会为你的困顿找到解答,帮你在混乱的生活中找到抽丝剥茧的方向。
  • 定慧初修

    作者:南怀瑾

    《定慧初修》收录了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的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规、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是佛教全部学说的三大组成部分。戒,是用来防非止恶的;定,是用来息虑静缘的;慧,是用来断除烦恼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教人士修学的基本内容。
  • 禅的体验

    作者:圣严法师

    《禅的体验: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教你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包括禅宗的历史、禅修的具体方法、禅修的开示和指导三部分,是圣严法师指导禅修的重要著作。圣严法师从禅宗的历史源流对禅宗做了清晰准确的介绍,不仅有印度的禅法,还有中国达摩、六祖、马祖、临济、赵州等人的法门及宋后流行的看话头、参公案、默照禅等。 结合当今社会的特点,圣严法师介绍了大小乘通用的调身、调息、调心的各种法门,对如何开悟及悟境做了指导,对禅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指出了纠正的方法,很适合初学。通过这些方法,最高可以进入无的境界,其次可以得定,获得身心的轻安,至少可以强健身体。
  • 近乎佛教徒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作者:南怀瑾 编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为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2005年在大陆为佛学修行者讲解佛学的记录。南先生用通俗明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佛法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佛法修行的正确途径,佛法实证的精髓等。
  • 阿赖耶识论

    作者:废名

  • 大乘佛学

    作者:舍尔巴茨基

    《大乘佛学》为世所公认的世界佛学名著,原书名为《佛教的涅槃概念》,与原著者的另一重要作品《小乘佛学》同为姊妹篇。作者依据《中论》,剖析佛教涅檠观念的发展历史。对照批判了小乘说一切有部、经量部和大乘瑜伽行派的不同实在观,揭示了涅槃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中的深厚根源,深入地阐明了佛教解脱论所依据的世法与出世法等同一如、烦恼与菩提无二无别的本体论原理。《大乘佛学》尤为适用有西学基础而不谙佛学术语的读者。
  • 佛陀的啟示

    作者:[锡兰]化普乐·罗睺罗 Walpola

  • 终止你内心的暴力

    作者:一行禅师

    《终止你内心的暴力》是一本平易近人且深刻的精神指导作品,也是和平地改造内在的实际蓝图。教我们如何去面对、转化内在的暴力与恐惧,如何采取正确行动。 一行禅师是一位倡导和平与入世佛教的实践者,他提倡的修习是将正念生活和社会行动结合在一起。本书诉说一行禅师和他的学生在战时修习和平的故事,并且为我们提出许多简单、有力的建议,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行,以根除存在我们内心的暴力。 一行禅师运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激励人心,透过这些和平修习的概要,帮助我们发现转化的力量,在生命的每个层面创造和平。终止你内心的暴力,让和平在我们身上保持活跃,积极地培养理解、爱和慈悲,即使面对误解和冲突时仍不改变。
  • 小乘佛学

    作者:(俄)舍尔巴茨基

    《小乘佛学》为世所公认的世界佛学名著,原书名为《佛教的中心概念和法的意义》,与原著者的另一重要作品《大乘佛学》同为姊妹篇。作者依据印度世亲菩萨的《俱舍论》和世友菩萨的注释本,按西方哲学的理路来转述小乘说一切有部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对于中国汉地和藏地的佛学思想发展都有着至关重大的影响。说一切有部哲学自身是一完整的佛学体系,在藏地和汉地都极受重视,它是修慧发智,步入佛学奥堂的阶梯。《小乘佛学》对有西学基础而不谙佛学术语的读者,尤为适合。
  • 佛家名相通释

    作者:熊十力

    《 佛 家 名 相 通 释 》 是 一 部 解 释 法 相 唯 识 类 佛 教 术 语 ( “ 名 相 ” ) 的 著 作 。 书 首 有 作 者 的 “ 序 ” 和 “ 撰 述 大 意 ” 。 “ 序 ” 简 略 地 介 绍 了 本 书 的 撰 作 缘 起 ( 主 要 是 为 “ 有 志 于 研 究 佛 学 , 而 苦 名 词 难 解 ” 的 学 子 而 作 ) 。 “ 撰 述 大 意 ” 叙 述 了 本 书 的 结 构 体 例 为 何 这 般 设 定 的 原 因 , 以 及 作 者 对 如 何 研 究 佛 学 的 看 法 。 作 者 认 为 , “ 唯 识 法 相 , 渊 源 广 远 , 资 藉 博 厚 , 而 其 为 书 也 , 又 条 件 分 明 ( 如 法 相 书 — — 原 注 ) , 统 系 严 整 ( 如 唯 识 书 — — 原 注 ) , 佛 家 哲 学 方 面 名 词 术 语 , 盖 亦 大 备 于 唯 识 法 相 诸 要 典 , 撮 要 而 释 之 , 则 可 以 读 其 书 而 通 其 学 。 大 有 ( 大 乘 有 宗 ) 之 学 既 通 , 而 诸 小 有 ( 小 乘 有 宗 ) 、 小 空 ( 小 乘 空 宗 ) , 爰 及 大 空 ( 大 乘 空 宗 ) , 一 切 经 论 , 无 不 可 读 。 ” 印 度 佛 学 , 在 本 土 亡 绝 已 久 , “ 今 欲 求 佛 学 之 真 , 必 于 中 国 ” 。 读 佛 书 , 有 “ 四 要 ” : 分 析 、 综 会 、 踏 实 、 凌 空 。 读 佛 书 , 必 先 读 “ 论 ” , 而 读 “ 论 ” , 必 先 唯 识 法 相 , 而 次 空 宗 。 正 文 分 为 上 下 二 卷 , 共 解 释 佛 教 名 词 四 十 六 条 。 卷 上 : 依 世 亲 《 大 乘 五 蕴 论 》 , 诠 释 法 相 类 佛 教 名 词 。 有 : 法 、 有 宗 、 空 宗 、 法 性 宗 、 法 相 宗 、 唯 识 宗 、 诸 行 、 《 五 蕴 论 》 、 五 蕴 、 色 蕴 、 性 、 善 等 三 性 、 业 、 三 业 、 假 实 、 假 法 、 相 、 心 心 所 、 种 子 、 受 蕴 、 想 蕴 、 行 蕴 、 识 蕴 、 十 八 界 、 无 为 法 、 止 观 、 十 二 缘 生 、 三 苦 、 四 谛 、 二 谛 、 外 道 十 六 异 论 、 数 论 、 胜 论 。 总 计 三 十 三 条 。 卷 下 : 依 世 亲 《 大 乘 百 法 明 门 论 》 , 并 参 酌 《 成 唯 识 论 》 等 , 诠 释 唯 识 类 佛 教 名 词 。 有 : 《 百 法 论 》 、 《 识 论 》 ( 指 《 成 唯 识 论 》 ) 、 诸 识 、 能 变 、 四 分 、 功 能 、 四 缘 、 三 境 、 识 性 、 修 行 位 次 、 四 智 心 品 、 法 身 、 情 识 。 总 计 十 三 条 。 熊十力先生“十力丛书”之一。 序:读熊十力札记(王元化) 佛家名相通释 题记 序 撰述大意 卷上 卷下 读者论抄 题记 读智论抄
  • 僧侶與科學家

    作者:馬修‧李卡德

    《僧侶與科學家》是西方科學與佛學深入對話的結晶,內容豐富,對世界本質和生活方式的認知大有助益。--達賴喇嘛 《僧侶與科學家》探討物理學與佛學這兩個平行而涇渭分明的思想,堪稱擴人心智、開人眼目之作,對話間珠璣閃現,凡沈潛深思之士,想必都樂於聽聞受持。--丹尼爾‧柯曼 《EQ》作者 科學與佛學這兩門知識看似毫無關係。佛教強調透過直接思證經驗,闡明心性的重要性,科學著重於發現外在世界,解開我們生活環境和生命的奧祕,這兩者之間是否有相容之處?彼此間能提供什麼樣的智慧火花? 出家前是生物分子學博士的馬修,繼《僧侶與科學家》一書後,與美國知名的天體物理學家鄭春淳展開對談。從佛陀到愛因斯坦,從心的本質到量子力學,讀者可以從中領會人類思想與體驗的結晶。更奇妙的是,兩位作者揭開了科學和佛學間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