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佛教

  • 佛光无尽

    作者:Charles Lang Freer

    美国早期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及实业家查尔斯•兰•弗利尔(1854-1919年)创办了西方首家专业亚洲美术馆——弗利尔美术馆,汇集了世界顶尖的亚洲艺术珍宝。 《佛光无尽——弗利尔1910年龙门日记》是弗利尔于1910年考察洛阳龙门石窟时留下的珍贵文字及图像记录。这部现今保存在美国国立弗利尔艺术博物馆档案部的日记长达六十二页,近五万字,是他本人所写的文字中篇幅最长的。由于弗利尔的这次考察是以走访历史遗址、探寻艺术宝库为目的,所以在日记中其描述和记录的重点是这些历史遗址的艺术价值,并留下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如位于开封的宋代祐国寺塔,巩县的北宋陵墓以及龙门宾阳三洞等。这些历史旧影真实再现了龙门石窟等遗存一百多年前的原貌,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印度佛教史

    作者:[日] 平川彰

    《印度佛教史(精)》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平川彰 一九七四年的作品,平川教授的寫作風格極其翔實, 其本於東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其論理分明,剖析層層深入。很大程度上恢復了印度佛教的歷史概貌, 令讀者耳目一新。 本书為初學者了解印度佛教的最佳入門書。
  • Building a Sacred Mountain

    作者:Wei-Cheng Lin

    By the tenth century CE, Mount Wutai had become a major pilgrimage site within the emerging culture of a distinctively Chinese Buddhism. Famous as the abode of the bodhisattva Mañju r (known for his habit of riding around the mountain on a lion), the site in northeastern China's Shanxi Province was transformed from a wild area, long believed by Daoists to be sacred, into an elaborate complex of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Building a Sacred Mountain, Wei-Cheng Lin traces the confluence of factors that produced this transformation and argues that monastic architecture, more than texts, icons, relics, or pilgrimages, was the key to Mount Wutai's emergence as a sacred site. Departing from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cholarship, Lin's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goes beyond the analysis of forms and structures to show how the built environment can work in tandem with practices and discourses to provide a space for encountering the divine. "A well-researched, serious, significant book on fascinating subjects with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civilization."-Nancy Steinhard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汉语佛学评论(第三辑)

    作者:中山大学人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 主办

    《汉语佛学评论》辑刊是广州中山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会聚海内外中青年佛教学人中志同道合者,以拓深或扩展汉语佛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范围为宗旨,建立起的汉语佛教学研究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对话平台。希望在尽量反映汉语佛学研究前沿状态的同时,也能把国外同行的最新研究,或对我们在地的佛学研究来讲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议题,以专题、评论和译介等不同形式传达给汉语学界。 第三辑收入海内外佛学研究者的研究论文11篇,分8个主题,民国佛教学档案、阿含经研究、唯识思想研究、碑铭研究、唐宋佛教史、近代东亚佛教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民国佛教学档案”专题中,首次发表了吕澂和柳诒徵就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所写的审查意见,这两份文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吕澂在审查意见中所指出汤著中的一些方法论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迄今中国许多佛学研究论著所共有的缺点,因而相信对佛学研究者会有启发意义。 在《民国教育部“著作发明及美术奖励”(1941-1948)与吕澂柳诒徵〈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审查书〉》一文中,作者由两份审查书的签署年份与常见出版物中汤著年份不合的问题,对事件中的具体细节做了详尽的考证,确认审查书签署年份不误。又从整个事件的过程出发,进而考察支配此事件的潜在观念,并指出,这些观念所影响的不仅是汤著参评这一事件,也是引领民国时期学术从古典走向现代的重要因素。 《汉语学界唯识学研究一甲子回顾:1949-2011》一文,以大量的唯识学研究论文为基础,详尽介绍了1949年以来现代中文学界、日本唯识学界和受日本影响的九零年代台湾唯识学界的学术背景及其各自对印度唯识学和汉传唯识学的研究成果。
  • 密教发达志(上下册)

    作者:大村西崖 (作者), 吴信如 (编者)

    《密教发达志(套装共2册)》中从古印度密教起源谈起,进而叙述了密教在中国的传入、传播与发展,乃至宋元时期密教在中国式微而在日本渐兴。《密教发达志(套装共2册)》堪称古代密教史最完整之巨著,几乎对所有密教典籍,都详加考证,述其梗概,辨其真伪,尤其是对唐代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所传胎藏、金刚两部大法,史料考证更为详尽。
  • 丝路佛境

    作者:王棣

    《丝路佛境》内容简介: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佛教之路”,它是佛教东传中国的主要线路。千年丝路上的寺院、石窟,不仅成为佛教东传的路标,也见证了古人追寻信仰的过程。作者远离纷繁喧嚣的城市,重访丝路故地,一路探寻散落的文明,试图再现它们的精神与荣光,找到信仰最初的地方。
  • 浩劫與重生

    作者:侯坤宏

    本书是作者近10年来研究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佛教的初步成果,也可以说是一位生长在台湾的佛教史研究者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佛教发展的初步观察。 全书分两部,第一部为「浩劫篇 」,主要探讨1949年以来大陆政权鼎革后对佛教的冲击,除分析中共统治初期至文革前的佛教变革外,并以释巨赞、康寄遥居士为个桉,就彼等在无神论挂帅新政权下之相应调适与遭遇进行深入分析。此外,并以范文澜、任继愈等学者的佛学着作,探索中共统治前期的官方佛学论述。 第二部为「重生篇」,先叙述释巨赞在文革后的复出到死后荣耀,继从释茗山的日记分析改革开放后佛教新局开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诸种转型新貌,并对大陆佛学研究与代表性佛学着述进行相关考察,最后再就作者近年来与大陆佛教界之交流所感,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作者认为,观察当代佛教,不能仅就当代现象论,必需要兼顾历史性回顾。当我们盛讚1945年以后的「台湾佛教发展经验」时,同时期在海峡对岸的中国大陆佛教也很值得各界做些「必要的关注」。1949年以降的中国大陆佛教,其发展过程到底发生了怎麽样的变化?其内涵又是如何?对台湾海峡两岸的学界与教界,又有何启示意义?凡此,均可由本书得到部分解答。
  • 简明中国佛教史

    作者:李尚全

    《简明中国佛教史》以短小精练的篇幅,生动地描述了汉传佛教产生、形成、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尤其是书中简述了藏传佛教与傣传佛教的历史渊源,使佛教中国化的历史面貌更为完整。全书共分为五章。
  • 中国佛教疑伪经综录

    作者:曹凌

    疑伪经,相传是非佛所说、没有梵文原本而冠以"经"的名义的佛教著作。中国佛教疑伪经的撰造起于东晋以前,东晋时释道安始在其所撰佛经目录中设立"疑经录"一类以著录这些经典。从东晋到隋唐,中国佛教疑伪经不断涌现。这一时期编撰的佛教经录著录了大量的疑伪经典,其目的是为了将这些经典排斥在藏经之外,大量的疑伪经因此亡佚。然而,中国佛教的民间信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疑伪经的传播,由此也成为中国佛教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释民间信仰的集体记忆,其意义甚至超过了正藏佛经。而由于资料的分散、历来遭到禁毁和不受重视等原因,疑伪经的搜集、辨别十分困难。 本书作为一部"综录",顺次叙录了300余部见载于中国历代佛教经录疑伪录中的经典,对其存佚、内容、文本流传过程等进行考察,并编制索引以便学人检索,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一本研究疑伪经文献的基础性的工具书,在佛教文献学上建立起一个新门类,也为其他学科比如民间信仰、仪轨、民俗研究提供了资料导向。
  • 鸠摩罗什及其时代

    作者:尚永琪

  • 觀音

    作者:于君方

    觀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的化身,在印度、東南亞與西藏,亦是象徵神聖王權的男性神祇,然而在中國,「他」卻變成了「她」,成為循聲救苦的「慈悲女神」,並擁有截然不同的歷史與身世,深刻地影響了國人的生活與信仰。 于君方教授投注十多年的心血,以結合文化、藝術、社會、歷史等跨學科領域的創新研究方法,探討觀音經歷此戲劇性演變的原因與過程。除了佛經之外,本書將感應錄、朝聖故事、寺志與山志、民間文學、田野調查,以及反映觀音形象變化的藝術造型等全面納入討論範圍,是深入研究觀音信仰的突破性著作。
  • 文本与语言——出土文献与早期佛教比较研究

    作者:陈明

    该书针对最新的(新出土或者新校订的)非汉语(以梵语为主)的佛经写本材料,将它们与相应的汉语译本进行了细致的语言学对勘研究,一方面分析了梵本与各汉译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对其做出了细致的梵汉词汇比对,对汉译佛经中的一些词汇进行了解说,进而讨论了佛经翻译的若干特点。该书不仅为传统意义上的佛教文献学提供了新的资料,而且向中古汉语史研究的深化做出努力。
  • 藏密佛教史

    作者:第二世敦珠法王

    《藏密佛教史》是以西藏人的观点叙述藏地密乘历史,展现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和传承体系。书中择要叙述了佛教如意宝出世、兴盛的状况,历代传承密宗金刚乘的高僧大德等,并叙述了续——玛哈约嘎、教——阿努约嘎、窍诀——阿底约嘎密乘三系各自之情节。此书对于藏传佛教之教徒,当有极大饶益。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作者:陈中浙

    惠能(公元638年-公元713年),是佛教禅宗祖师,是最有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人”。 惠能的重大贡献在于,对传统佛教进行了大胆改造,把抽象的成佛观念、出世的成佛精神拉到了现实之中,使成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刹那”行为。同时,把儒家的人文精神和心性学说、老庄玄学的自然主义哲学和人生态度与佛法结合在一起,使他的禅学思想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坛经》是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博大精深,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是中国唯一被尊为经的佛书,也是中国哲学史的典籍之一。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的世界》通过 “持平常心”、“成自在人”、“活在当下”等9个方面,重点揭示惠能大师如何运用禅学思想,来处理现实的种种,为现代人摆脱名利地位等各种欲望的束缚,实现精神自由,提供一种思维方式与处事方法,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历史卷

    作者:潘桂明,董群,麻天祥

    本书是《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的历史卷,书中对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历史发展及这种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据、思想文化背景等进行了线条清晰而又资料翔实的梳理与剖析,以有限的篇幅展现了中国佛教的历史衍变和发展大势。
  • 隋唐佛教文化

    作者:(日)砺波护

    本书上编,主要根据文献记载,考察佛教在东亚世界的传播,以及传播过程中同中国已有的儒家伦理道德和佛教势力的冲突斗争,通过对此过程的研究,可以深刻的了解佛教是如何在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社会扎下根来的;下编有三章,其中主要内容是介绍佛教文物,包括碑铭的重要论文,和书法...
  • 汉唐佛寺文化史(上下)

    作者:张弓

    本书以汉唐佛寺为视角,展示它的各种人文内涵,是一部汉传佛教上升时期的具象文化史。全书分九篇共70万字。“寻蓝篇”—伽蓝分布与型制演变;“造设篇”—施主层群及造寺心理,寺等、寺名、佛寺景观的文化意韵;“基壤篇”—寺院土地制度、经济结构、教团阶级关系;“僧伽篇”—僧尼仪制,寺院规约,佛寺管理,僧官僧职;“科门篇”—译场、义林、禅窟、律镇、声业及诸宗祖庭;“妙相篇”—寺院与窟寺绘画雕塑区群、艺术风格类型;“文苑篇”—释门人文撰述与文学创作;“艺技篇”—佛寺乐舞、戏弄、书法、茶道、医药、历算;“辅世篇”—寺院的岁节、教育、庋藏、寄宿、悲田养病、造林环保等社会文化功能。书中并附有精美插图及佛寺分布示意图。
  • 汉文佛籍目录

    作者:宿白

    《汉文佛籍目录》讲述了:汉文佛籍量大类多,如何查寻呢?那就要有汉文佛籍的目录学常识。首先要知道有哪些重要目录?这些重要目录是怎样编排的?历代目录的编排是什么发展顺序?今天我们着重的应是什么目录?这个问题也就是今天我们实用的目录是什么和如何应用的问题。以上就是《汉文佛籍目录》的内容和目的。
  • 中国佛教史

    作者:蒋维乔

    《中国佛教史》内容简介:佛教历数千年,事实复杂,向无有系统之典籍,以备参考。撰佛教史,正如暗中孛物,不易有所得。于佛教义理的方面,中国有特别发达的学问,多有独自成宗、成家者。但不注重考史,对于深研义理总是有妨害的。“历史之研究,实足为教理之辅助”,此即为蒋维乔撰写《中国佛教史》之出发点。 《中国佛教史》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加上后记,对作者其人及其书予以简要介绍,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使读者知人论世、知世论人。选目精当、装帧得体、印刷精美,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值得书友珍藏的珍品。 《中国佛教史》适合读者:学术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佛学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佛教徒或俗世中人,中国文化之爱好者或反对者,党政干部或群众……
  • 佛陀的本生因缘故事

    作者:主编单位:敦煌研究院,主编:樊锦诗,著者

    《解读敦煌·佛陀的本生因缘故事》内容简介:伟大的哲人释迦牟尼距今两千五百年前,是世界上大哲学家们十分活跃的时代。正当中国的孔子、希腊的苏格拉底、犹太人耶稣活跃于历史舞台之时,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也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人,他就是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在世界文明的历程中,孔子、苏格拉底、耶稣和释迦牟尼并称为“四大圣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