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佛教

  • 净宗必读

    作者:夏莲居

    《净宗必读》内容简介:20世纪50年代以后,净宗学会每年分别在帽胡同(夏府)与砖塔胡同(黄府)进行小型法会。70年代后,由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北京居士林讲师黄念祖居士负责引导学修。1992年黄老生西后,因夏莲居居士故居变迁,学修活动移至香山地区,坚持十年。此后承海内外同修及各方大德关心,三宝加持,于2009年2月在香港正式注册净宗学会,继续开展各种学修活动。 净宗学会成立的70年来,在海内外佛教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会同修遵循先贤遗愿,以弘扬净土为志愿。近十几年来,除不定期举办学修活动之外,同时陆续印行各种净土学修课本及内部资料多种。现今刊印此书,普愿行人深契如来悲心,依教奉行,同人弥陀愿海,共证无上菩提。
  • 唐卡中的度母、明妃、天女

    作者:吉布

    《唐卡中的度母、明妃、天女》中精选的130幅绘制精美、异常珍贵的唐卡,以其眩目的美丽、奇妙的技法、超凡的视觉感受和令人震撼的冲击力,形象展现了西藏神谱中女性的独特魅力。并配以通俗易懂、简洁精当的解说文字,向读者讲解画作中的精妙细节,以及它们的宗教象征意义,揭开笼罩在唐卡艺术中的女性身上的神秘面纱。
  • 韦伯作品集X: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

    作者:韦伯

    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他是社会学的大师,犹如牛顿之与物理学,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思想家。科塞评价说:韦伯以永不停息的斗争为代价获得了清晰透彻的认识。很少有人达到他那样的深度。他带来的是对人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他对社会行动中的磨难、悲剧以及偶尔的成功的超脱的关注,使他成为社会分析的科学和艺术的至今无人能及的大师。如果说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知识界对韦伯还很陌生的话,那么经过至今余温尚存的“韦伯热”,大家对“祛魅”、“理想型”等韦伯特有的术语已耳熟能详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大陆市场上的韦伯作品层出不穷,但一直不成系统,各个译本的译品亦参差不齐。此次广西师大出版社引进的台湾钱永祥等先生合力译出的韦伯作品集,填补了一直以来的缺憾。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本,主要是对印度教的一次梳理。 对印度人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至今仍有着重大影响的印度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公元前5世纪崛起于印度的佛教,尽管曾经灿烂一时,终究仍如过眼云烟,在千年前即销声匿迹于印度大陆,然而本书的标题仍为《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反之,尽管中国至今角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佛教信徒的国家,韦伯在论述中国的宗教时,书名用的却是《儒教与道教》,其中也很少提到佛教,其道理何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在本书找到答案。为了便于阅读,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增添了许多译注,对于了解印度社会、思想与佛教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 本书属于社会学大师韦伯作品集之一。作者在本书研究了印度的宗教。作者认为,对亚洲整体而言,中国扮演了类似法国在近代欧洲所扮演的角色:所有世情通达的‘洗练’,莫不是源自中国,再传布于西藏、日本和中南半岛。相反的,印度的意义则可媲美于古代的希腊世界:在亚洲,举凡超越现实利害的思相,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统或异端的)救赎宗教,在整个亚洲地区扮演了类似于基督教的角色。
  • 中国佛教史(第3卷)

    作者:任继俞 编

    《中国佛教史(第3卷)》内容简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以后我国政局分裂持续时间最久的时期。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民族心理和传统观念,认为全国的统一是正常现象,而分裂则是不正常现象。从中国整个历史过程来看,应当怎样评述这一段历史的地位? 旧史学家一般认为,东晋十六国以及北魏和后来的东西魏及北齐、北周时期,是乱世,东晋及南朝是正统,其余王朝都不是正统。这种观点曾长期影响着人们对魏晋南北朝的如实认识。两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起的重要作用,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民族大融合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长期融合形成的伟大民族。我国民族大融合历史上有五次: 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列国纷争,一通过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文化往来以至战争的促进,使得南方北方东方西方各地区的不同民族融合。春秋以前,楚文化、秦文化还不被中原各族承认。
  • 李叔同《晚晴集》讲记

    作者:李叔同 集选,熊逸之 评注

    末法时代,歧说遍地,信众之中也多是只认金装不认佛,怎样辨别歧说,只有从真经入手。读经本来就是重要的修行,把真经读透,自然有了眼力,有了悟性。真经俱在,自当用真经说话,而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读经与传经,功德无量,佛经多有所载。本书即为弘一大师集结佛经之菁华,讲解也以佛经为本,对弘一大师的每句摘录,尽力求之于佛典原文,以上下文语境贯通作解,凡有旁证,也多自佛典而出,不敢以己意妄加附会而作凿空之论。 展卷即如焚香,诵诗可致超然。 读经与传经,功德无量。《金刚经》中,佛陀对须菩提说:“假如有善男信女每天兰次用无数多的身体性命来布施,布施了百千亿劫的时闻,假如有另外一人,听见这部《金刚经》后便完全信奉其中的义理,那么这个人的福德便超过前者,何况他还抄写、领受、修行、诵读、给他人讲解经文呢?……须菩提,这部经书有着无可限量的功德,是我专为修习大乘佛法的人所说之经,如果有人领受、修习、诵读这部经书,并且给人解说,我便能够了解他,我便知道他能够修成无量的功德。这样的人,即可修成无上智慧,成就佛道。”——这里举《金刚经》为例,只因为《金刚经》广为大家熟习,两事实上,这样的话乃是佛经中的习语,自然也是修行老的常识。 另如莲池大师,以净土宗师的身份虽然大力倡导念佛,却也同样提倡读经。他在《竹窗随笔•经教》当中详细阐释过读经的意义:“我一生崇尚念佛,然勤勤恳悬劝人读经。为什么这样呢?大家想想,念佛之说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不是佛祖金口所说、佛经简册所载么?如果不是因着这些,我们今天又从何得知十万亿刹之外有阿弥陀呢?有些参禅的人,以‘教外别传’为借口而拒绝读经,却不知离开经义而参禅是很容易走入邪道的,离开经义而悟道也很容易堕入邪解。”正因此故,莲池大师着重提出“学佛者必以三藏十二部为模楷”。 本书为弘一大师集结佛经之菁华,讲解也以佛经为本,对弘一大师的每句摘录,尽力求之于佛典原文,以上下文语境贯通作解,凡有旁证,也多自佛典而出,不敢以己意妄加附会而作凿空之论。
  • 大智度论

    作者:鸠摩罗什 译

  •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作者:南怀瑾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所记录的就是南先生对生死问题的解说。南先生运用佛法原理,从死亡讲起,解释人的出生,以人类正常生命变化而言说,并不沾染宗教意识,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的知识,阐释生死大事,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南先生还随机提示修持重点,使求学者易于把握关键,进入修持正途。2006年2月,胡松年先生从美国专程到上海,向南怀瑾先生求教有关生死问题。
  • 肇論校釋

    作者:僧肇

    《肇论校释(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肇论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典籍之一,它上承龙树、罗什的般若中观学,下启中国佛教的三论宗,是汉梵语言和思想交互诠释的典范,在佛教中国化的思想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历代缁素所推崇——注疏层出不穷,治中国佛学、中国哲学者也无不以为必读书目。遗憾的是,此书一直未有精准可靠的整理本。有鉴于此,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局便将其列入首批亟需整理的佛典拟目,并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佛教学者张春波先生负责整理。
  • Buddhism in Chinese History

    作者:Arthur Wright

  • 掌中解脫

    作者:帕繃喀仁波切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乃佛說八萬四千法蘊的心要,是大乘佛教深、廣傳承的手傳教授,以整體佛教為框架並有次第可循,特重實修經驗。<<掌中解脫>>的內容是有名的「菩提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法會記錄,帕繃喀仁波切(1878~1941)於一九二一年七月在拉薩附近的曲桑茅蓬宣講,受法者達數千人。由帕繃喀仁波切的心傳弟子,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經師第三世墀江仁波切化費數十年功夫編輯方得以成事。 對現代大多數人而言,此書確實是研習佛法最佳的入門捷徑。
  • 图解大手印

    作者:洛桑杰嘉措

    《图解大手印:获得圆满身心的西藏密法》(图解经典18)中的“大手印”是什么?武侠小说中把大手印杜撰成神乎其神的“武林绝学”,然而现在您所翻开的这本书却绝不是什么武功秘籍—恰恰相反,大手印乃是佛教密宗最高层次的修心法门。修心不是让人去四处寻找“对手”,世人有烦恼,有仇恨,总是假想出各种“对手”来试图打败它,但却不知一个人的真正对手,其实是他自己的内心。在“大手印”这三个字中,包含着“自心是佛”的意思,也就是说,三世诸佛的无二智慧,要到自己的心中去寻找。因为人们的佛性是无形无相、大如虚空的,所以说“大”;“手”就是心;“印”则是说众生与佛心心相印,佛心即我心,我心也就是佛心。 大手印教法来源于佛陀金刚总持,这种教授代代相传至今,是最为神秘殊胜的传授。可以说,大手印包含了佛陀所有开示的精义,它由金刚总持开始,传授到印度大成就者帝洛巴,并在帝洛巴手中得到了发展和校正。后来,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开山祖师马尔巴赴印度留学,从帝洛巴的弟子那洛巴处学得大手印归藏,从而使大手印教法成为显密大手印噶举派教义的精髓。而在西藏密宗的其他教派,如萨迦、格鲁等教派中,大手印也都有传承。 何谓“大手印”?它不同于密教修法时双手结出的各种姿势——手印,更不是武侠小说中所杜撰的武林绝学,而是与大圆满齐名的密宗最高心法。其具体含义包括: 大如虚空的佛性,至高无上的成佛法门。 手既心,自心能见诸法空性的智慧。 印证、契合佛的妙智,众生与佛心心相印。
  • 智慧的能量

    作者:堪忍尊者,梭巴仁波且

    我们需要研习佛法,不仅只是因为佛陀如是说;而更基本的原因乃是我们都想要离苦得乐。 不健康的心念和错误的生活态度,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许多问题,例如爱滋病等,这是今日世界许多有名的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也都同意的观点.所以,培养一个对生命积极健康的态度是去除这些问题的最佳办法。更进一步地说,我们的心念是自己所有苦乐的泉源。任何外力都没有办法改变或去除这些苦因,只有靠心念才可以达到根除的目的。 不健康的心念使我们产生孤寂、沮丧,甚至自杀的念头;它促使我们杀戮残害的行为;使我们伤害他人;甚至引发国际间的战争、使得数以百万计的有情众生遭受核战浩劫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它更是造成人类累世以来不断相互倾轧的主因,使得人类永不停止地在生、老、病、死、患得患失等情境中翻滚。这种不健康的心念必须要被转换成那种能带给我们快乐与安祥的心念——从日常生活的快乐与安样到由生死轮回中了脱;到成就无与伦比的、最高的、完全的正等正觉,这种正等正觉能带给无数的有情众生快乐与安详。这才是真实的佛法,观修的究竟。
  • 图解佛教

    作者:田灯燃

    《图解佛教:读懂佛教之美(全新图解)》从佛教的方方面面展开来讲解,从世界的构成到人生的意义;从佛塔到寺庙;从佛教的创立到其各个流派的形成;几乎包含了佛教的历史、教义、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所有重要知识。无论是仅仅对此感兴趣者,还是真正想要认真研究佛学的人,都会受益匪浅。 《图解佛教:读懂佛教之美(全新图解)》以图文并重的形式,将佛教的博大精深呈现给广大读者。运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为您解决佛教术语的限制和障碍,这种编排清晰明了、条理分明,能够迅速满足你的好奇心,带你走进丰富多彩的佛学殿堂。
  • ZEN MIND, BEGINNER'S MIND

    作者:Shunryu Suzuki

  • 圆觉经

    作者:唐.佛陀多罗 译,唐 宗密 略疏

    此书全名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疏者宗密是唐朝人,被尊为圭峰大师,融华严与禅宗于一身,疏文简明通俗,是圆觉经疏中影响最大的一种。
  • 佛迹画传

    作者:(英)迈克尔・乔丹

    迈克尔·乔丹是英国著名的宗教学专家,对世界各地的各种宗教,尤其是对东方宗教有深入研究,目前已出版20余本专著,代表作品有《世界的众神》、《神的百科全书》、《异教百科全书》、《宗教》、《东方智慧》等。同时,作者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著名广播节目主持人,曾就职于BBC、Granada和Channel 4等公司十余年。   《佛迹画传》是他的最新著作,作者以严谨的学者态度、生动流畅的写作风格,对佛陀的一生和世界各地的佛像艺术,做了丰富翔实的考察,并且专门对佛像造型艺术中的特殊关键细节,如手势、坐姿、32种大人相等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使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佛教智慧和艺术的博大精深。
  • 和尚与哲学家

    作者:让-弗朗索瓦.勒维尔(法)

    法国当代思想大师,法兰西院士让-朗索瓦·勒维尔与他皈依佛教的儿子马蒂厄·里卡尔,尼泊尔俯临加德满都的山上的一个僻静处,开了一场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 和尚说:佛教提出了一种精神科学,它讨论的是幸福与痛苦的最基本的机能。从早到晚,在我们生命的每个时刻,都在与我们的精神打交通,这个精神的最微小的改造也会对我们的生存过程和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产生巨大的影响。 哲学家说:从这些谈话中我吸取了什么教训?它们给我带来什么?它们启发我产生对于作为智慧的佛教的越来越多的钦佩,以及对于作为形而上学的佛教的越来越多的怀疑。它们也使我隐隐约约地看到对这种学说目前在西方具有吸引力的一些解释。这首先是因为佛教在生活艺术和道德的领域里填充了西方哲学的逃脱造成的一个真空。
  • 六祖坛经

    作者:(唐)惠能

    《六祖坛经》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典籍之一,目前广为流传的版本是元代宗宝本。1900年郭煌莫高窟藏经洞打开之后,发现了唐和五代时期经过六祖弟子记录整理的手抄《坛经》卷子。经研究发现:敦煌本《坛经》比宗宝本和其他版本的《坛经》,更能反映出六祖惠能当时的思想、更贴近祖惠能的真传真谛。《六祖坛经——敦煌学读本》由邓文宽先生精心校注,既是“敦煌学”的研究著作,又是了解佛教文化的通俗读物。
  • 汉化佛教与佛寺

    作者:白化文

    本书内容包括:佛光的折射、释尊的生涯、佛像与佛寺、山门与天王殿、大雄宝殿、菩萨、观世音菩萨、中国的罗汉、汉化的诸天、藏经与藏经阁、塔与经幢、受戒与戒坛、僧人生活与佛事。 中国佛教界从传承的角度,将中国佛教的派系划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邪佛教三大系。“汉传”与“汉化”仅一字之差,却说明与白化文同志的着眼点不同,虽然并不冲突,却是应该提出来的。
  • 摄大乘论世亲释集注

    作者:无著,造论

    《摄大乘论》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经典论著之一,比照小乘,从十大方面统摄大乘佛法之“殊胜”,后成为中国法相唯识宋的要籍。智敏法师学兼显密,取玄奘译《摄大乘论世亲释》,广征博引,译加注释,使本论的奥义豁然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