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佛教

  • 中国佛学各宗要义

    作者:苏树华

    本书以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为主要内容,概括地叙述了中国佛教的十个宗派,即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律宗、俱舍宗、成实宗等。对这十个宗派,又从历代传承、经论依据、教相判释(小乘佛教除外)、基本教义、行证过程、行证果位等六方面,分别进行了精要阐释。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中国佛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心智科学”,涉及到自我认识、自我改造、健康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作者立足于佛教的心学立场,透过佛教的宗教形式,运用文本考据与返本体证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中国佛学的基本内容与行证原则。 全书结构清晰、简明扼要、论析深入,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修养性的佛学专著。
  • 佛教基本知识

    作者:正果法师

    本书是正果法师为中国佛学院编写的一部教材,影响甚广。第一章“教理”,将头绪纷繁、博大精深的佛教理论概括为六个问题。第二章“人天行果”作者在“行”的方面就三个问题详加论述。第三、四章分别为“声闻行果”、“菩萨行果”。法师在“行”与“果”的编写上,先写人天乘,因为人天乘是一切因果的根本。依着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由此向上增进,再写声闻乘,最后写菩萨乘,这就突出了人间佛教。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唯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意义。在无边佛法中,人间佛教是最根本和最精要的。
  • 因明大疏蠡测

    作者:陈大齐

    因明是古印度的逻辑学说,“因”是指推理的根据、理同,“明”是知识、智慧,所以因明是通过宗、因、喻等所组成的论式,进行推理、证明的学问。从思想上说,因明包括逻辑学和认识论。 本书成稿,倏经数载。虽尝油印分赠,就正时贤,未敢率尔问世,见知大方。丹阳束士方先生、吴兴沈兼士先生谋刊图籍,嘉惠士林。有裨学术,无多读者,书贾不乐印行,为其入选准绳。不弃葑菲,采及此作。兹土因明,绝响已久,义理严密,求索匪易。读者不众,诚符选则。学本疏浅,识又固陋,僭谈妙义,定多谬见。裨益学术,相去犹远。二君美意,不敢过拂。藏拙无以匡廖,不如广乞教益。踌躇至再,卒以充数。所望法代明达,不吝剀切指正,藉得进裨学术,稍偿二君初愿,不独作者之幸,抑亦因明之福。印稿校阅,承吴兴沈衡书先生代任其劳,辛勤备至。本书之得行世,胥出三君之赐。爰纪始末,以志谢悃。
  • 中国东南佛教史

    作者:严耀中

    本书是一部研究和论说中国佛教在东南地区传播、发展及其演变历史的专题著作。全书以“东吴之国与佛教初播”、“东晋—佛教在中国立足的关键时期”等18个专题,系统而又完整地论说了自三国至明清时期,佛教在东南地区初播、立足、兴起、演变的史迹;揭示了东南民俗、魏晋玄学等对于佛教在这一地区兴盛的关系,以及东南佛教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这一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
  • 坛经

    作者:慧能

  • 五灯会元

    作者:释普济 编

    《五灯会元(插图本)》是《家藏四库》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其后《四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书分类的含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使用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示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家藏四库》。
  • 杂阿含经论会编(全3册)

    作者:释印顺 会编

    现存汉译《杂阿含经》缺佚两卷,且次第倒乱,印顺法师依《瑜伽师地论•摄事分》进行刊定,使全经的组织部类得以明朗;并以经论比对合编,校正衍文与讹字,采用新式标点;所附《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一文,详尽阐明了《杂阿含经》的部类与会编的种种问题。该书对于探究佛教的原始法义、研读《杂阿含经》,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 安士全书白话解(上下册)

    作者:周安士

    《安士全书白话解(修订版)(套装上下册)》以佛教思想为主线,汇集了许多历史故事,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教文化,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一体,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消除烦恼、大彻大悟。 原书全部为古文,已不便今人阅读。经曾琦云先生今译并注释,《安士全书白话解(修订版)(套装上下册)》得以出版,得到了当代佛教界权威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曾亲为《安士全书白话解(修订版)(套装上下册)》作序;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已故所长吴立民教授为《安士全书白话解(修订版)(套装上下册)》题写书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已故副会长周绍良先生为《安士全书白话解(修订版)(套装上下册)》题词。 《安士全书》为清朝周安士先生所著,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圣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部,在佛教界被认为准佛经。被誉为中国佛教净土宗十三祖的民国高僧印光法师称之为“善世第一奇书”并将其列入他在苏州弘化社常备流通书籍。
  • 碧岩录

    作者:圆悟 (作者), 纯一法师 (编者),

    《碧岩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祥门第一书”之称。许多参祥者由此书进入悟道之门,也有很多参禅者因此书而落入狂禅,故历耒视若珍宝者有之,付诸一炬者有之。国悟克勤的大弟子大慧宗果禅师,因顾虚以后的学人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于是将《碧岩录》的木刻版尽数统毁,以救其弊。此后《碧岩录》一直在禅林中秘密传写,不见天日。经过一百多年以后,于元代仁宗年间才刻板重印。在中国佛教禅宗史上,《碧岩蒙》是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作。
  • 弟子规

    作者:索达吉堪布

    《弟子规(另解)》属于古人的蒙学读物,但放眼当今,即便是许多成年人,也因利欲熏心、舍本逐末,对此能真正行持的,可谓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因而,我这次发起号召: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将其悉心研读。尤其是大人学完之后,理应把这些道理教给孩子,以令其从小就树立起敦伦尽份、防邪存诚的观念。
  • 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

    作者:侯旭东

    本书主要依据铭刻资料,并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五六世纪高僧大德与知识阶层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们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进而探讨佛教对普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何种影响。
  • Buddhism and Taoism Face to Face

    作者:Christine Mollier

    Christine Mollier reveals in this volume previously unexplored dimension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Taoism in medieval China. While scholars of Chinese religions have long recognized the mutual influences linking the two traditions, Mollier here brings to light their intense contest for hegemony in the domains of scripture and ritual. Drawing on a far-reaching investigation of canonical texts, together with manuscript sources from Dunhuang and the monastic libraries of Japan - many of them studi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 she demonstrates the competi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of the two great Chinese religions in their quest to address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fears of diverse ills, including sorcery, famine, and untimely death. 目录: Chapter 1 The Heavanly Kitchens Chapter 2 In Pursuit of the Socerers Chapter 3 Augmenting the Life Account Chapter 4 Under Stellar Protection Chapter 5 Guanyin in a Daoist Guise
  • 唐音佛教辨思录

    作者:陈允吉

  • 南朝纪事

    作者:朱岩

    《南朝纪事:梁武帝萧衍的水陆道场》主要内容:齐明帝一夜高卧入梦,见“神入”直飞殿前,大喜。遂派人前往竺圆梦,从而拉开了国人寻佛的序幕……佛教传入中国,似乎以此事件为契机。 事实上,佛教在中国流传的过程,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南北朝是一个不能不提的时代,梁武帝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作者通过对卷帙浩繁的佛教文献、历史资料的征引、梳理,通俗地为读者讲述了梁武帝萧衍从士族子弟到官场风云人物,从权臣到皇帝的过程。西去东来的主僧、蹒跚西来的佛教、兴佛灭佛的帝王们……渐次登场,佛学对于一个帝王、一个王朝、一个时代乃至千年历史的影响跃然纸上。一段真正的佛学东渐史,如实呈现……
  • 明季滇黔佛教考

    作者:陈垣

  • 西天佛子源流录

    作者:罗炤 张润平 苏航 编著

    《西天佛子源流录》是明代藏族高僧班丹扎释的传记,洋细记载了班丹扎释的身世和主要经历,其中有关明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政治和文化关系的记载,充分显示了明代中央政府在西藏的主权地位。张润平、苏航、罗炤编著的《西天佛子源流录——文献与初步研究》刊布了甘肃岷县后氏族人所藏该书两个抄本的图版,并对其进行录文和研究。此外,《西天佛子源流录——文献与初步研究》还附有《后氏家谱》和大崇教寺汉藏文碑的图版和录文,为班丹扎释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 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

    作者:湛如

    本书通过对敦煌所存小乘律典、大乘律典及相关佛教文书的文本分析,着重从教制史研究的视角,探讨了国际佛学界所关注的律仪制度问题,对佛教中国化、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思想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论点。
  • 新校参天台五台山记

    作者:[日]成寻,王丽萍 校点

    《参天台五台山记》是日本高僧成寻(1011~1081)撰写的入宋旅行日记,起自日本延久四年(宋熙宁五年,1072)三月十五日,终至翌年六月十二日,因有一闰月,共历十六个月,计468篇。日记记载了自日本至杭州、天台山、北宋都城开封、五台山,再自五台山返至开封、杭州、明州(宁波)的沿途见闻,保存了许多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交通、地理、风俗以及中日关系的珍贵史料。校点者以现存最早的日本京都东福寺藏抄本(日本承久二年,1220)复制本为底本,广泛参考,精心校点,多所创获。
  • 西藏佛教密宗

    作者:约翰·布洛菲尔德

    金刚乘(Vajrayāna)是在中国西藏和蒙古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大乘佛教之一宗。它是一种明显的非常适用的修习奥义的形式。为了实现人能看到其自我之幻消失,并进入其自我神性的大乐之中的智,它提出了许多具体、明确的修持技术。一千多年以来,这些修持术于罗马占领我们地区的时代就在印度的那烂陀大学得到了发展,它师徒相传,严禁向世俗人传授,而现在,旅居世界各地的喇嘛们感到鉴于他们身处异邦这一事实,如果他们在一代人期间尚不能返回故乡,那么他们的神学知识就会衰落和消失。因此,他们准备向所有那些真心诚意地希望学习的人传授这种知识。存在于思想中的奥义或对神圣真谛的追求,无论在哪里始终都寄身于一小批人中,但密教奥义的修持术却很少与其它宗教或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具有相似性或共性,它的大部分修持方法实际上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它们对于那些学习佛教(尤其是禅)和心理学者们的深刻意义之外,这种学习还可以帮助那些试图揭示表面的面纱和一直深入到任何智慧和任何神的本源的人。金刚乘之道是导致控制善恶的道路。这也是变化之道,心力于其中可以把内外物都变成武器。毫无疑问,这样一种变化过程的发展是不容易的,不会因仪轨和神咒而自动获得。这里也如同在其它各处一样,心是主宰一切的国王。难道那些没有一种金刚石般毅力的人在本世中就可以达到一尊神的地位吗?弟子必须全心全意地、以其全部身心、感受和身周围的一切(无论好坏与否)来服从这一目的。它所要求的第一个条件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决心,第二个条件是一名上师。这位上师不仅根据经书向其弟子传授奥义,而且还要根据其亲身经验和一种已获得觉的心来传授。在西方国家,这样的人比如意宝珠多不了多少。但在涌入印度、锡金和尼泊尔的藏族流亡者中,有些来自大型喇嘛教研究中心的实现了很高的圆满成果的高僧,以及从山间隐修处出来的获得圆满的瑜伽行者。他们中的一小批迁往欧洲和美洲。或在大学中工作,或者是在后来变成修习三昧和观想之地的偏僻地区创建了寺院。早在苏格兰的山坡上建造的桑耶岭寺就已经吸引了一批喇嘛和更多的对此感兴趣的人,以至于都无法容纳得下了。一旦当这批喇嘛们掌握了欧洲语言之后,那些如同本书一样的著作就将会过时。我们等待出自他们笔下的一些在西藏任何时代都未曾出现过的公开阐述其教义的权威著作。因为他们已经明白,维持旧有的保护将会使金刚乘遭到灭绝的威胁。他们的所有学生将不再是佛教徒;因为其他人也可能会发现使密教修持法适应于自己的精神宗教生活将是有益的。在等待期间,我们还是回到自己那西方金刚乘信徒的地位上来,尽可能以最佳的方式接触这一内容吧。对撰写本书,我犹豫了近十年。首先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无法胜任这项任务,认为最好是按照习惯而保持沉默,一直到我们的宗教修持的进步能允许以非常权威的口吻论述这一问题为止。我最终还是决定要写这本书,尽管自己尚未取得充分的进步。因为我认为金刚乘已引起了日益增长的兴趣,现在肯定已迫切需要排除由于奥义的保密传统而导致的对佛教密宗的可笑误解的时候了。在西藏。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能谈论密教的禁令又株连到了一些主要的讲授。若没有这些讲授,那么密教著作就会成为真主的不解之谜。让一名一知半解的医科学生如同一名合格的教授那样自由地从事手术,和让初学者以不仅能改变思想而且也能改变心的大师自居同样都是危险的。错误地运用这种修持术可能会导致神经错乱,甚至比疯狂还要严重的后果。本书仅仅勉强触及到金刚乘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不同的宗派,它主要论述的是密教修持法。这种修持法可以导致控制心、自我幻觉的结束及其特殊效果。那种认为密教修持术可以被非佛教徒使用的思想在出现了两种背景之后已开始于我的思想中形成和发展:两名本笃会修道院院长(一名英国人和一名美国人)在曼谷分别拜访了我,他们强烈希望学习佛教的禅定观想修习法,我偶尔听到了他们讲到一些天主教神职官员已开始了类似学习的事实。我个人在澳大利亚遇到过一、两名公谊会教徒也对金则乘表现了强烈的兴趣。我对于在佛教徒的背景之外从事金刚乘修持法可能会带来好处的大致范围尚一无所知,因而希望看到整个佛法能与其修持术一道被人接受。宗教和精神上的进步与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是任何一种宗教的特权,它们是向所有拥有一种深刻和坚强决心的人开放的。由于我把金刚乘视为人类思想发展的最绚丽的花朵之一,所以我坚信为它辩护并没有错。不过我又自忖,由在井底观星的青蛙对茫茫宇宙的描述只能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
  • 西藏密教史

    作者:索南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