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读书

  • 那时年少4:青是受伤,春是成长

    作者:一草

    一个女孩究竟要遭受多少遗憾和伤害,才能蜕变为成熟优雅的女人?无伤不青春,不痛不成长。原本单纯的我们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受伤中,才成长为现在独一无二的自己。 《那时年少4》讲述的正是关于“在受伤中成长的残酷青春故事”。包含“热血青春、禁忌之爱、温暖友情、梦想正能量”。 许一静是那种最普通的女生,内心虽有浪漫美丽的激情和梦想,只是无人关注,深深觉得自己就是宇宙间最微茫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她遇见了孟亦柔,一个万众瞩目的女神,激起了她对友情所有美好的向往。她开始用心追逐这份友情,却在一次次的付出中屡屡受伤,更是惊愕发现,原来女神的成长更是伤痕累累…… 孟亦柔,一个外表如天使,内心似魔鬼的女生,她的人生信条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可以不惜任何手段。什么都可以利用,什么都可以出卖。只是她并非生而邪恶,她曾经被无情玩弄、欺骗、抛弃,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让她内心坚硬绝望。只是她怎么也没想到,最后拯救她的竟是那个她曾不屑一顾的善良女孩。 英俊少年夏直树出身名门,从小肩负着做任何事都要最完美的要求,在一次又一次的高压和挫败中患上抑郁症。他是最受瞩目崇拜的男生,却也是最可怜卑微的存在,他痛不欲生却不知如何逃离,直到遇见了孟亦柔,两颗受伤的灵魂开始惺惺惜惺惺,只是这样的安慰犹如吸毒,换来的是无尽的迷惘…… 热血男孩苏扬调皮、臭屁、爱捉弄人……原本过着最没心没肺也最快乐的简单生活,他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会为了青涩的爱付出了无法承受的代价…… 四个少年,不同个性,不同命运,他们相遇并且交织,互相伤害和拯救,经历着各种光怪陆离的冲撞,他们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当下最真实的境遇。青春易伤,更要坚强,既然我们无法回避成长的伤害,那么能做也最应该做的就是坚强面对累累伤痕,坚定步伐,走出属于自己最好的那条路,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 雪山乌托邦

    作者:神山下的访客

    这不仅仅是一本游记,时间跨度超过六年。因为一处美景,换了一种活法,听起来不可思议。他们辞掉工作,走进大山深处,从云南到西藏,从虫草江湖到松茸传奇,住在高山营地,吃着雪水泡面,有时遇见熊,还遇见了这样的人:行走丛林30多年的酒鬼猎人、拥有200多个情人的藏药老板、威震江湖的虫草老大、养猪的流浪歌手、苦行的汉族活佛、为爱决斗的浪子、为情痴狂的卓玛……这些人太真实了,活得如此灿烂,让人感动到落泪,一个不留神,落在了野花头上。等你回过神来,才忽然发现,哦,原来这一切都是“雪山乌托邦”。
  • 王安忆读书笔记

    作者:王安忆

    阅读就是体验另一种现实。在我们有限的经验与事件中再创造经验与现实。看到人类无穷多的心灵景观。我们其实也是在读着自己。 王安忆读书视角独特,感觉细腻,评价生动,语言朴实而有张力。本书内容丰富,意趣盎然。作者认为读书是“在持有自己的经验与结论的同时,善解并诚挚地去观看别人的人生所得”,“看到人类无穷多的心灵景观”。读者在书中也可以觑见作家王安忆的心灵世界。 目录 一、阅读心境(代自序) 我的“书斋”生活 阅读的要素 吞书长大 多和少 众里寻他 在偏僻的地方读书 读电影 书中书 边走边读 阅读的心境 到图书馆去 二、读书笔记 《异乡异闻》读后 汪老讲故事 颜色的里程 大陆台湾小说语言比较 上海的故事——读《歇浦潮》 《泥日》的彼岸 走出凤凰 告别青春的回忆 无韵的韵事——关于爱情的小说文本 寻找苏青 男女关系的乌托邦 坚不可摧 残酷的写实——重读《包法利夫人》 摹写的精神 知识的批评——从蒋韵说起 人间的疾苦——读《乡村诊所》 山花烂漫——评于田儿小说《关帝庙土地庙》《石屋》 世俗的张爱玲 遥想手工业时代 雅致的结构 自觉与不自觉间 纪实与虚构 事实与诠释 精诚石开 香港人——评《目迷·耽美——爱恋无声》 三、序言集次
  • 读书这么好的事

    作者:张新颖

    读书既是一种兴趣,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人与书的那些亲密的互动,书的漫长历史中那些美妙的时刻和经典的心得,不同阅读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在新的时代读书人的选择和坚持……这是一本让人重新回到“为书倾倒”的年代的小书,回味书本曾经带给我们的丰富的心灵世界,也让更多已经和最好的书籍疏离了的人们重新学会在书本中得到快乐和永恒。 书中配有二十二幅世界经典藏书票,更增添了浓浓的书卷气。
  • 史蒂芬·金談寫作

    作者:史蒂芬.金 (King, Stephen

    史蒂芬.金大半人生自傳+寫作技巧傳授 有志成為作家不可不讀的經典! 完整中譯本全新上市! 過去二十年來,史蒂芬.金已成為世界首席通俗小說家的化身,作品帶給無數讀者無懈可擊的喜悅與閱讀樂趣。不論任何世代和類型的作家,也不論成名與否,都將他視他為引領風潮的人物。特別是在這以大量娛樂矇混嚴肅專業藝術的年代,身為暢銷小說的作者,他的才華毋庸置疑。 這本書包含二個部分:一為自嘲式的回憶錄及積極成為一位小說家的過程與方法。回憶,是書中大部分的內容,活潑的敘述著一個不安分小孩如何成為一名作家。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經歷毒草事件,放屁的保母,一本正經的女教師和骯髒洗衣店的工作,這些絕妙的故事全都反映在他一本本暢銷又膾炙人口的小說中 。 這是一本薄的書,因為大部份教寫作的書都滿紙胡說八道。小說家們,包括現今的那群人,通常都對他們自己做的事一知半解——做的好的時候是哪裡做的好、做的不好的時候又是為什麼做的不好。因此我領悟到這本書要是寫的越短,就會越少一些胡說八道。 小威廉‧史湯克和懷特(E.B.White,編按:《夏綠蒂的網》作者)的《風格元素》(The Elements of Style)是這堆胡說八道慣例裡唯一著名的例外。那本書裡幾乎沒有任何明顯的廢話。(當然,它很薄,八十五頁的頁數比起本書還薄得很。)我現在告訴你,每一個有理想抱負的作家都應該去看《風格元素》。在「作文的原則」那一章裡的第十七條原則是「刪除不必要的文字」。我將在此試著去身體力行。 ——作者序 除此,他對大量文學作品的渴望也決定了他的人生方向,身為一個把家安頓在小拖車的年輕人,作者藉由一個女子中學的警衛工作而得到一個靈感,只不過他並沒有完成故事,後來他接受同為作家的妻子塔比的建議,以及年少時對二個女同學受人欺負的記憶,使得他的成名作《嘉莉》一書得以呈現世人眼前。他同時回憶大學時代的生活和一場幾乎喪命的車禍後休養的日子,但焦點仍不離寫作的技巧。 與他以往的著作不同的是,這本書用回憶錄的方式,提供大家透視史蒂芬‧金內心的機會,就好像他站在書房中引導我們如何構思情節,如何將主角帶入生活,何時該做研究,怎麼組織文章。他以說話的方式來教導我們,不只是他如何執著寫作練習,還有他寫作的習慣和有些近乎病態的固執。 他熱愛寫作,也強調這分工作比較像是遊戲。雖然鍾情於寫作是重要因素,但擁有一個工具完善的工具箱也是原因之一,其中包含字彙、文法以及寫作風格。他同時指出多閱讀是無價之寶,讓故事發展成小說的神祕之鑰,是預先擬大綱設計情節,而人物特性則是給予角色適合的情境。在書的最後還有長達三頁推薦近來閱讀的書單。 慷慨,剖析透徹,充滿熱情,他用盡心力在這本書中。
  • 读品2006

    作者:【读品】

    序 汪丁丁序 刘苏里序 文学 范昀:撕裂帷幕,敞开生命 王嘉军:我的名字很红 徐瑾:懦弱与骄傲 苏打:暗箭愈急 周鸣之:我们需要的神话 李业业:涉江而过,芙蓉千朵 杨不风:梧桐树下拾翠羽 艺术 金玲:则见风月暗消磨 一切艺术史都是数学史 郦菁:奇风古意傅山书 付梅溪:想像中的剧本 刘阳:一个人类学家笔下的中国歌谣 倪湛舸:不可能的忏悔 七种白:花冢与荒原 周鸣之:城市图景:本雅明及新浪潮电影中的巴黎 历史 章可:先王之制今日何处寻觅 王晓渔:20世纪思想的魔笛 李业业:两头蛇的行止 章可:大梦谁先觉? 潘玮琳:育乃士迭庇里西恬地漥性吞何许人也? 聂日明:寥落终怜吾道孤 罗卫东:旁观者的《上学记》 罗颖杰:八十年代情结:沁入骨髓的文化自恋 财经 黄章晋:如果哈耶克骑着毛驴到中国 白格:加尔布雷思的高度 本力:弗里德曼:一个反革命的传奇 李华芳:矛盾的开门人 维舟:保护少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李冠一:也说IMF的是是非非 李华芳:《情感 秩序 美德》作者罗卫东访谈录 思想 杨不风:蔷薇花与十字架 章可:最古板的狂暴 成庆:以赛亚•伯林的遗产 金健:《幻想的瘟疫》:Déjà vu 杨荷:英国中产阶级的孕育与结晶 白格:官僚君主制下的集体恐慌:关于秩序、安全和社会动态 李华芳:贫穷的位置,只应该在博物馆里 文化 梁捷:治病与治人 方钦:消逝的神 徐瑾:启蒙,不过投机 范昀:在平庸时代读经典 王晓渔:后青春期的桑塔格 梁捷:皆大欢喜 李业业:压力锅与味蕾全球化 闲杂 萧敢Vs.王晓渔:关于书评写作的一次对谈 张闳:2006年的阅读嬉戏 读品:浅尝辄止 王晓渔:后记
  • 《读书》十年

    作者:扬之水

    作者曾于1986年12月15日至1996年4月15日任《读书》编辑部编辑,当时的《读书》杂志正处于黄金时期,堪称中国思想学术界动态的晴雨表,一度为国内读书界瞩目的中心。书稿以《读书》编辑部的日常事务、编著往来为中心,从作者个人的角度,记录了当时与《读书》发生往来的知识界的种种情况。书稿以编辑部日常活动、编著往来等为主要内容,但并非简单的工作日志,而是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既有叙事,亦有议论和感想。对于一些过世的老学者,本书的一些相关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则具有言行录的性质,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书中另收入人物照片、往来书札等插图近五十幅。本书为《〈读书〉十年》系列的第一本。第二本(1991年—1993年)、第三本(1994年—1996年)将陆续出版。
  • 读书的“风景”

    作者:陈平原

    书中展示的是一片郁郁葱葱、期待有心人徜徉其间并评头品足的“读书的风景”,在这“风景”里既有学识,又有趣味;既有“关键问题”,又有各种“八卦”,更有作者的治学经验。对学生而言,书中暗含治学门径;对“普通读者”而言,书中描述的人与事都是一种“风景”。至于诸君瞥过一眼之后,是否愿意深入堂奥,那得看各人的机缘。选择“读书”、“大学”、“人文学”三个话题,有作者兴趣及能力的限制,但更主要的是, 此乃当下中国大学的“关键问题”。
  • 访问

    作者:梁文道

    梁文道最新力作,在《访问》中与十五位最具标本意义的书人相遇。 梁文道说,这十五个人,皆是他感兴趣的人。他们都有非常精彩独到的想法,能做出非同一般的事业,能开他眼界,让他想到一些他不会去想的事。这十五位人物,如一代文章大家董桥,在英美文坛大放异彩的华人作家哈金,在网络上砍出一片历史天空的十年砍柴,以及近年在时评写作上处于风口浪尖的长平,最近风靡大陆的旅行作家舒国治,港台文化传媒界的大手笔詹宏志,思维特出的文化专家赵广超,等等,在梁文道精心的导引下,缕缕细述自己的社会际遇与文化情怀,种种精彩见解和个人感受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可以说《访问》正是一道难得的智识、文化与思想的大餐。
  • 1978-2008私人阅读史

    作者:张清,胡洪侠

    阅读在这30年中首先是以改变生活的面目出现,当财富和新的梦想向着每个普通人招手的时候,读书的首要目的就是寻找向新生活靠拢的最佳路径。高考制度的确立更是为功利阅读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学位论文、职称评定等等事关房子与票子的世俗考量,又无不改写着“读书无用”的老话,读书大到使国家振兴,小到使生活富足,这些可爱的目的性,恰恰是阅读改变生活的最初动力。那些生于荒僻乡野的读书人,那些在底层挣扎的穷苦书生,正是在书本的召唤和知识的阳光照耀下走向城市,走向耀眼的人生。其实,讲读书改变人生,还有一层意思在于,通过读书,通过密密麻麻的语词的世界,国人的视野被最大限度地拓宽了。讲世界是平的,讲世界变小了,大约就源于知识与信息以书刊的形式在全球的空前的流通。通过阅读想象或体验那些遥远的世界,使平凡人生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丰富性。30年问中国人知道的一切也许超过了以往的世世代代。尤其是好奇心驱动下的阅读,使“知”与对“知”的谈论,获得休闲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愉悦与欣快。功利阅读极大地改变了人生,而休闲阅读又极大地丰富了生活。
  • 思想的星空

    作者:周国平

    最优美的哲学与最睿智的美文,二十余年畅销不衰,滋养数代年轻心灵。 大学校园里一直流传着“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之说,周国平的散文以情理并茂、哲理和诗情交融著称,二十余年来长销不衰,滋养了数代年轻人的心灵。这一套《周国平散文经典》精选了作者最优秀的散文作品,按照主题分为四卷,周国平称其为“历年来编选得最好的”版本。 我原是一个易感的人,容易为情所困,跳不出来。我又是一个天性悲观的人,从小就想死亡的问题,容易看破红尘。因此,我面临双重的危险,既可能毁于色,也可能堕入空。我的一生实际上都是在与这两种危险作斗争,在色与空之间寻找一个安全的中间地带。 周国平,1954年出生于上海,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 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思想的星空》 第一辑 不时髦的读书 人与书之间 弄了一阵子尼采研究,不免常常有人问我:“尼采对你的影响很大吧?”有一回我忍不住答道:“互相影响嘛,我对尼采的影响更大。”其实,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这就的确存在人与他所读的书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我眼中的尼采形象掺入了我自己的体验,这些体验在我接触尼采著作以前就已产生了。 近些年来,我在哲学上的努力似乎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要突破学院化、概念化状态,使哲学关心人生根本,把哲学和诗沟通起来。尼采研究无非为我的追求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学术表达方式而已。当然, 我不否认,阅读尼采著作使我的一些想法更清晰了,但同时起作用的还有我的气质、性格、经历等因素,其中包括我过去的读书经历。 …… 《思想的星空》 第一辑 不时髦的读书 第二辑 语言的圣殿 第三辑 文学没有使命 第四辑 纯粹的写作 第五辑 我的写作观 第六辑 精神寻找形式 第七辑 时尚考察 第八辑 科学与人文
  • 读者

    作者:梁文道

    本书谈论书缘,读书的方法,对阅读的看法;谈因书而结交的朋友的聚散离合;谈政治书籍中的政治花边;谈论作者心中的经典书籍,还有谈论散发着文艺味道的书籍或相关作者的故事;再次谈论“常识”,这些常识是作者从阅读中感受到的。 书中文章属于书评与散文相结合的“书话”,字句间无不显露了梁文道先生的真性情。同时也是梁文道先生继《常识》之后,推出的与他工作生活最为密切的书籍。 本书读者对象比较广泛,以青年学生、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工薪阶层、对文化与阅读感兴趣的人为主。
  • 蒋勋说红楼梦

    作者:蒋勋

    《蒋勋说红楼梦(典藏版)(套装共8册)》是台湾美学大家蒋勋先生倾注长达半个世纪反复阅读《红楼梦》数十多遍后的心血之作,可谓品读最到位、讲解最感人的《红楼梦》赏析书。也是蒋勋先生密藏多年以后,首次和读者分享共读《红楼梦》,并以独特的青春视角、脱离考据之后的纯文学角度解读《红楼梦》,这里没有“红学”的考据,只有迷人的小说本身!通过阅读《蒋勋说红楼梦(典藏版)(套装共8册)》,我们会发现作者在《红楼梦》和读者的人生间架设了一条通道,跟着蒋勋读《红楼梦》,其实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红楼梦》的每个角落也有我们自己的身影在其中。
  • 我读3

    作者:凤凰书品 编,梁文道 主讲,马鼎盛 主讲

    全书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 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作为《开卷八分钟》的大当家,梁文道被媒体誉为“最具知识分子情怀的主持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使得梁文道的视角异常开阔,对于每日被各种榜单书讯狂轰滥炸、又苦于无从下手的人来说,他的声音当然值得倾听。 主讲人以私享家的眼光,去为读者推介值得品读的好作品。这本安静的小书,分为“黑天鹅”“寻求哲人石”“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镀金中国”“也同欢乐也同愁”“从战争中走来”等六个篇目。《我读3》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散文集、艺术赏析、佛学常识、哲学、美食指南……兼顾了各种读者的口味。
  • 书读完了

    作者:金克木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全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
  • 替人读书

    作者:吕大年

    本书可看作英国文学专家吕大年先生的读书笔记,全书共八篇,介绍了大多数读者不能直接接触到的英国作品,如《第二只布谷》系英国《泰晤士报》历年读者来信汇编而成,在五花八门的信件中,既有对生活中各类琐事趣事的记录,也有文化含量相当高的对语言问题的讨论,甚至还有凯恩斯关于经济改革的来信,在二次大战的专题中既有战死士兵之父的来信,也有前德国军官、集中营主管对英美战俘的真诚问候与美好祝愿。《乔治时代的童年》则对各种18世纪画册和读物中的儿童形象及其所处的社会状况、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作了深入的剖析。《理查逊和帕梅拉的隐私》对书信体小说、畅销书《帕梅拉》,从历史学家的角度对18世纪英国社会作了透彻的研究。《替人读书》是一篇别致的书评,不仅是书评人与原书作者加上书评读者的“三方通话”,更是“多方通话”——几位十八世纪的英国小说家也加入了进来。此外,《歧义相与析》、《〈罗马帝国衰亡史〉译文推敲》等则是作者对《帕梅拉》、《罗马帝国衰亡史》等中译本译文的商榷、探讨之作。作者知识渊博,文字清透利索,毫不拖泥带水,对英国文学作品的介绍、批评和研究,完全能让没有读过的人看明白,就像一个向导,解说它们跟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历来学者对它们的研究,真正尽到“替人读书”的责任。
  • 书读完了

    作者:金克木

    金克木先生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生前约30部已出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福尔摩斯读书法—怎么读书·读书·读物·读人——读通书等3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利,全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
  • 读书毁了我

    作者:王强

    编辑推荐: 一个让沈昌文追求、让郝明义开始藏书的恋书狂 总在寻书、购书、读书、藏书的人生 将书当作情人的他,从常人难以想象的角度 带你领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书中世界 我确实追求过王强,朝思暮想,穷追不舍,因为他读书多,见识广; 我表面上是王强的“长者”,实际上只是他的“粉丝”,他谈论书的文字,我篇篇精研。 ——沈昌文(《读书》杂志前主编) 内容简介: 《读书毁了我》,一个恋书狂关于书世界的漫游奇境记。 “我坚信文字只可能呈现出两种存在——‘有力量的’存在和‘没有力量的’存在。”“书房就是我的王国,风景收束于此。”王强说。 作为著名的爱书之人,《读书毁了我》记录了知名“书痴”王强寻书、看书、买书、藏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其对图书的喜爱入痴的状态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读书毁了我》写了王强与书的很多故事,你不妨把书看成是王强的“红颜祸水”。因为很多时候,他已经把书当成了他的情人…… 从历史上的宠物,到厨烟里的大仲马,到莎士比亚的博物学,到伊甸园的黑暗,到曼哈顿的书店,王国的主人陪你展开书世界的瑰丽奇航。
  •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书

    作者:郭凤岭 编

    书缘如情缘。所有的记忆,终将上升为美好。 ◆ ◆ ◆ ◆ ◆ ◆ 在无书可读的年代里,我们曾如饥似渴。如今有书可读,而且书越来越多,我们反倒不怎么读了。正如在禁欲的年代,爱情青涩但美好,到了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却怎么都爱不起来了。于是,不如怀念。就像怀念初恋一样,怀念那些年,我们与一本书的相遇,和相恋。 ◆ ◆ ◆ ◆ ◆ ◆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记忆的书。四十多位作者集体回忆与一本书相遇和相恋的故事,用他们真诚的文字,传达那些年读书的记忆和情绪:有书可读的年代,终究是幸福的。他们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最大程度地呈现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在这个不怎么读书的年代,对那些曾经广泛影响了一个时代、承载了读书人青春与梦想的书,进行了一次盛大的回忆。
  • 我读2

    作者:梁文道,何亮亮

    内容介绍 《我读2》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他被媒体评为“香江最犀利的一枝笔”!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触摸书的精髓。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讲起,向读者多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主讲人梁文道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客观而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虽然这本书是书评集,但是每一篇文字里都包含着一些社会时评,对生活的感悟,对历史的描述。语言轻松有趣,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精彩章节节选 “好的散文要靠文字的纯正,而如今纯正的文字,却要逐渐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好莱坞写宣传稿式的一味夸张,用最美丽的字眼,去形容一堆垃圾,把原先有意义的东西,贬到不值一文。” ——梁文道讲《吴鲁芹散文选》 “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质的吃穿和花费,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爱和慈悲,而是物质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种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只有那种光线充足却非暴晒暴烫的阳光,才可以让草成草,树成树,让人的心灵充满温情与善良。” ——梁文道讲《我与父辈》 “其实,放弃理想比坚持理想更难。 为了承担生命里的一种责任,对别人的责任,就放弃了理想。他们知道放弃理想的结果是什么,但他们放弃了。县城里的生活,今天和明天没有区别。生命对他们来说不会再有奇迹出现了。“ ——梁文道讲贾樟柯《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