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谢林

  • 艺术的危机与神话

    作者:杨俊杰

    《艺术的危机与神话:谢林艺术哲学探微》是一部深入探讨谢林艺术哲学的专著,作者尽可能地吸收国内外学界的重要研究成果,对谢林艺术哲学的新神话思想进行研究,提出艺术和哲学的等高性是谢林艺术哲学始终都坚持的基础观念,对新神话的期待是谢林艺术哲学的旨趣,新神话是对旧神话的超越,是终极完满的绝对同一状态的象征。 《艺术的危机与神话:谢林艺术哲学探微》论证指出,在德国耶拿浪漫派的圈子里,只有谢林提出了严格意义上的新神话思想。 《艺术的危机与神话:谢林艺术哲学探微》细致地研究谢林的艺术哲学,这也有益于进一步理解德国古典时期的文论思想,丰富对西方文论史的了解。
  • 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

    作者:黑格尔

    据德国莱比锡Philipp reclam Jun. 出版社1981年德文版译出。
  • 艺术与神话

    作者:翟灿

    本书的研究涵盖谢林的两大艺术哲学建树,也即《先验唯理念论体系》提出的艺术工具命题与《艺术哲学》中的哲学神话学,并将相关问题史的清理放在与文本诠释、体系重构和学说批判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以重新返回谢林思想的问题深度,批判地克服当今学界对德国唯理念论美学重要精神探索的某种遗忘和遮蔽。
  • 艺术哲学

    作者:F.W.J.谢林

    《艺术哲学》为德国著名哲学家弗·威·约·封·谢林(1775~1854)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在哲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具有长远的价值。本书从历史上论述了一般艺术的形成、发展、特征、根本规律、对诗歌、雕塑、绘画、建筑艺术、悲剧、喜剧、音乐、戏剧、神话、叙事诗等的种种形态、特征和艺术规律作了精辟的、经典式的论述、并涉及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荷马、维吉尔、但丁、歌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卡尔德隆等众多欧洲诗人和作家,以及菲迪亚斯、提香、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大师。 《艺术哲学》一书,谢林完成于其哲学活动的中期,即最成熟的时期(约1801-1809年)。该书是根据谢林生前演讲稿整理而成。首次演讲稿于1802年冬至1803年在耶拿,当时谢林任耶拿大学教授;其余数次于1804和1805年在维尔茨堡。 谢林的《艺术哲学》不仅是当时浪漫主义者的各种片断的艺术学知识的系统化,而且是对艺术的哲学研究。它是思维自上而下的运动的结果,谢林从一般哲学原理出发,自始至终贯彻了对艺术作系统研究的辩证方法。另外,在《论造型艺术对自然的关系》一文中,谢林运用柏拉图的理式论解释了艺术和自然的关系。 要读懂谢林的《艺术哲学》,必须掌握一条基本线索:谢林在纵向上分析了艺术史,在横向上分析了艺术形态,旨在表明艺术世界是按照内在规律组织起来的完整体系。这是《艺术哲学》最重要的价值所在。《艺术哲学》绪论的第一句话是:“有关艺术的科学,首先,可视为对艺术的历史构拟。”
  • 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

    作者:海德格尔

    《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内容为:谢林在一个论著中讨论人类自由的本质,这一论著的标题是: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与之相联系的对象的哲学探讨。这一论著首次和谢林早先已问世的一些著作一起,发表在一个集子里,其标目为:“F.W.谢林哲学著作。第一卷。兰兹胡特,大学书商菲利普·克吕勒1809年出版”。 1809年。这年拿破仑统治德国。这在此是意味着压制和凌辱德国。从1806年起帝国不再继续名义上存在。在这一年有十六个德国侯国在拿破仑的保护下结成了莱茵同盟。8月1日它们在累根斯堡帝国议会宣布它们与帝国分离。8月6日弗朗士二世以放弃德意志皇冠作为回答。1806年10月14日普鲁士在耶拿和奥埃尔斯泰特经历了它的最深痛的惨败。拿破仑写信给苏丹说:“普鲁士已消失。”国王朝麦默尔逃往德国土地的最后一角。由于蒂尔西特和约,普鲁士被压回易北河右岸。萨克森选帝国转入莱茵同盟。直到易北河边,“法语”是官用语言。
  • 哲学与宗教的永恒同盟

    作者:先刚

    《哲学与宗教》(1804)是谢林“同一性哲学”时期的代表著作之一,在谢林的整个哲学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本书采用逐章释义的方式,系统全面地阐释了这部著作的核心思想(即同源分流的哲学与宗教如何通过各自的重新定位而建立一种永恒和谐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一些重要哲学问题。除此之外,本书收录了作者翻译的《哲学与宗教》全文,这是谢林的这部重要著作首次以中文的形式面世。
  • 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

    作者:[德] 马丁·海德格尔

    《新世纪万有文库》是辽宁教育出版社鼎力推出的重点图书,全书着眼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按常备、实用、耐读、易存的原则,在海内外各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将中外名著的珍善版本,精选收入文库,从1996年起到2005年的十年中,计划每年出书百种,积累至千册,意图使整个文库能基本反映出人类文化发展的概貌,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选定一个家庭藏书的基本书目。  传统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经版本专家鉴定校勘后,排成简体字横排本。  近世文化书系:收录民国时期学术大家的作品为重点的近现代人文成果,将一些珍贵的广为人知但市面难见的或久已散失的著作、收集、整理后,排成简体字。外国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以外的世界人文宝库中的精品,以研究介绍文化为主题,笔意轻松隽永,风格清新活泼,具有可读性,属于“大作家的小作品”。贯穿全书始终宗旨就是:为渴求知识的读者提供长期可读可用的图书,以证明生存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活动的必要,进而倡导社会上读书风气的形成,为广大爱书人创造坐拥书城的境界。
  • 近代哲学史

    作者:[德] F. W. J. 谢林

    《近代哲学史》(1833/34)是谢林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大师,谢林以高屋建瓴的方式阐述了近代哲学从笛卡尔直至谢林本人后期哲学的演进过程,其中不但包含着他对自己的早期哲学的检讨,更包含着他对黑格尔哲学的详细的批判分析。本卷收录的另外两篇著作,《为维克多·库桑先生哲学著作所作序》(1834)和《哲学经验论述要》(1834),从不同方面补充或进一步阐发了《近代哲学史》中的相关思想。这三篇著作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近代哲学史》对于理解近代哲学的精神实质,理解谢林的后期哲学、谢林在德国唯心主义中的定位、谢林与黑格尔的关系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布鲁诺对话

    作者:(德)F. W. J. 谢林

    该书是谢林的一部罕见的文学对话体的哲学著作,探讨了事物的神性原理和本性原理。谢林的代表作还有《自然哲学体系初稿》和《先验唯心论体系》,这些著作确立了他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改造者的历史地位。
  • 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

    作者:[德] F. W. J. 谢林

    林的《自由论文》1809年首次出版在《F.W.J.谢林哲学著作集,第一卷》(兰茨胡特)这个册子中。这个册子本是旧文汇编(包括《论自我作为哲学的原则》等等),唯一的新作就是这篇《自由论文》。谢林为整个第一卷写了一篇前言,下面就是在这篇前言的结尾部分关于这一新作所说的话: 本卷的第五篇论文《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是新作,在这里首次付梓出版。 关于这篇论文,作者认为只需稍许说几句提请注意的话。 由于理性、思维和认识首先被算作是精神自然界的本质,所以自然和精神的对立首先便是从这方面简便地作了考察。对于一种单纯人类理性的固定信仰,对于一切思维和认识的完善的主体性的确信,以及关于自然界完全无理性、无思想的确信,包括那种到处占统治地位的机械论的表象方式,都鉴于这一考察的进程获得了辩护。也就是通过这一辩护,把由康德重新唤醒的动力学的东西又再次转化为只不过是更为高级一点的机械论的东西,而绝没有把它放到与精神性东西的同一性中加以认识。现在,这种对立已被连根拔除了,因此,更为正确的洞见能够平静地委诸于更好的认识的普遍进程来加以确定。 这是更高的、毋宁说真正的对立,即必然和自由的对立,出现的时代,只有通过这一对立,哲学最内在的中心才会得到考察。 由于作者在《思辨物理学杂志》中首次对其体系作过一般描述,之后对其作进一步描述的工作可惜被一些外在的事务中断了,作者自己单纯地局限于自然哲学的探讨上。此后,在《哲学与宗教》这一著作中又有了一个开端,不过由于阐述上的欠缺,这个开端仍旧是不明确的。眼下的这篇论文是作者第一次以完全的确定性展示其哲学观念论(ideellen)部分的概念,所以,如果前面所说的首次描述肯定也有过一些重要性的话,作者首先必须把它与现在这篇论文加以比照,按对象的本性,本论文对于体系的整体必定要比所有较为局部性的阐述包含着更深刻的启发。 尽管作者对于在本论文中所表达出来的主要观点,对于意志自由、善与恶、人格等等,迄今为止还未在任何别的地方作过说明(《哲学与宗教》这唯一的著作除外),但这并未阻止有人任意地把一些固定的,甚至与本论文的内容完全不适合的意见附加给它,看来,这篇论文完全没有受到重视。也有一些不招即来的所谓追随者,喜欢主观臆断地根据作者的一些原理,对于这些事情,也像对于别的事情一样,说出了一些颠三倒四的东西。 这就显示出,真正意义上的追随者只有等有了一个完成了的封闭的体系时,才能出现。作者直到现在也从未提出过这样一个体系,而只是指出过这种体系的一些个别方面(而且,这些方面常常也只是在个别关系中,例如在论战中指示出来),因此,把他的论著阐释为一个整体的片段,并且洞察出这些片段之间的联系,这要求具有一种比在缠人的后继者那里更加细致的觉察力,和比在敌手那里通常所见的更为善良的意志。由于尚未完成对他体系的唯一科学的描述,所以没有人或者很少有人按照这个体系的真正趋势来理解它。这些片段的东西一经出版,一方面就开始了毁谤和歪曲,另一方面也开始了解说、加工和翻译,其中将其译为一种误以为更加天才的语言,曾是最糟糕的一种类型(因为与此同时一种完全不成体统的诗意的迷狂征服过一些人的头脑)。现在,一个更为健康的时代显得又将来临。人们又在寻求忠诚、勤奋和真挚。人们似乎已经开始普遍地认识到,那些用新哲学的格言警句自我吹嘘的人,就像法国戏子的装腔作势或者像走钢丝的演员那样故作疯癫,其实这正是他们空虚的表现。同时另一些人,像是要把各种从市场上捕掠来的新东西弄到手摇风琴里叫唱,也终于招致如此普遍的厌恶,以至不久将再也找不到观众了。尤其是,当那些并无恶意的评论家们对于那些莫名其妙的狂想曲,只是在其中罗列某位知名作家的一些表达套路,而说不出它是按照这位作家的哪些原则写成的,就更是如此。从根本上说,每人终归是想宁可把每一这样的作品作为原作来对待,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处理方式也要合理得多。 因此,真希望这篇论文能服务于挫败一方的某些偏见和另一方的某些轻浮无据的流言。 最后,我们期望,那些从这方面公开地或隐蔽地攻击过作者的人,现在也愿意像在这里进行的这样,直言不讳地把他们的意见摆出来。如果说,完善地掌握作者的对象才能形成关于这一对象的自由精妙的造诣,那么,论战中这种做作的迂回终归不会是哲学的形式。当然,我们更加期望的还是,一种共同努力的精神越来越稳定,不要让那种过于经常地支配德国人的宗派精神阻碍了知识和见识的获得,获得这种知识和见识的完善的造诣向来似乎是德国人的使命,对于德国人来说,也许过去从未比现在更加切近于这种造诣。 F.W.J.谢林 1809年3月31日于慕尼黑
  • 先验唯心论体系

    作者:(德)谢林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这部德国古典唯心论代表作,既体现了谢林的进步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也包括了预示着他转向反动的保守方面。在译述这部著作的时候,我们觉得有必要谈谈这位哲学家的思想演变过程,这对读者了解本书,或许有所帮助。 一个完全改充、甚至倒转了那种不仅支配普通生活、而且还支配绝大部分科学的世界观的体系,即使其原理经过了极其严重的证明,也会在那些能够感到或真正看出其证明的明晰性的人们当中不断遭到非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能在于这个体系没有能力摆脱大堆具体问题。无谓忙碌的想象力直接根据那样一种已被改变的观点,从全部经验财富里引申出这些问题来,遂使判断发生的迷误和紊乱。
  • 冲突的战略

    作者:(美)托马斯.谢林

    本书是1960年哈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冲突的战略》。在瑞典皇爱科学院颁奖的新闻稿中就特别提到了他的这本书。毫无疑问,《冲突的战略》是谢林获得诺贝奖的最重要的原因。 谢林教授的著作《冲突的战略》一书理性地分析了政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即当今流行的国际威慑政治学。此书语言清晰易懂,颇富吸引力。在该领域,作者的倒退析超过了此前的所有相关学者。在众多的国际威慑的政治学著作中,《冲突的战略》无疑是迄今为止最优秀、最具说服力和最精彩的一部著作。 《冲突的战略》一书中发展出来的最重要的思想是关于可信承诺在冲突或谈判过程的重要作用。这一思想民最早源于他的一篇论文“论谈判”(1956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后收入本书,成为第2章的内容),其基本内涵是,在谈判和冲突的场合,如果博弈一方能够以可信和可观察的方式限制自己的某些选择自由反而会增强其谈判地位,而赋予一方更多的相机决策权则可能伤害该参与人的利益。...
  • 选择与结果

    作者:(美)谢林

    简介: ================= 我曾在政治经济学领域获得一项奖励,我以为人们会问我获奖的原因,然而他们却问我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我可能会想到两个答案,他们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一个答案是政治背景下的经济学,政治将多于经济学,但多余的部分并不能脱离经济学。例如核能,或外国援助,或军事议案。第二个答案是研究一个经济学家不太熟悉的领域,尽管没有提供解决方案,但有助于找到解决办法或发现问题,即使通常问题本身并不被视为经济学。在跨学科委员会的日子里,除了法学家、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几乎没有一个问题不需要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常常获得邀请是基于这样的观点:无论其他方面有多么重要,经济学仍有一席之地。被邀请的经济学家通常会发现,"其他方面"比经济学更吸引人;尽管他为进入经济学领域而付出过"入门费",但他仍能从整个问题研究中获得成就感。 目录: ================= 序 言………………………………………………………………1 第1章经济理性与政策伦理…………………………………1 第2章命令和控制……………………………………………31 第3章为控制自我而进行的亲密竞赛………………………67 第4章伦理、法律与自我控制训练…………………………99 第5章救人可能就是救自己…………………………………137 第6章死亡过程中的战略关系………………………………181 第7章经济学和犯罪行业……………………………………195 第8章什么是有组织犯罪行业………………………………221 第9章战略分析与社会问题……………………………241 第10章什么是博弈论…………………………………………265 第11章军备议案评估的框架…………………………………301 第12章防御成本战略…………………………………………333 第13章谁将拥有炸弹…………………………………………361 第14章核恐怖主义引发的思考………………………………385 第15章作为消费器官的大脑…………………………………411 注释……………………………………………………………435
  •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作者:[美] 托马斯·C. 谢林

    本书的主题是关于个体动机、行为(或微观动机)与其所带来的总体结果(或宏观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不仅探讨个体行为所导致的令人惊奇的宏观结果,也讨论宏观结果中所蕴涵的个体动机或行为,以及是否可能从观察到的宏观行为中推论出微观动机。谢林教授通过人们耳熟能详的、简单易懂的例子说明了当总体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累加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社会成员为何对他们的单独行动所产生的集体后果视而不见,以及为何从群体现象中推导个人意愿的尝试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在书中他还建立了一些既不太艰深又并非显而易见的模型,以及一些基本的分析系统,并将这些模型和分析系统应用于解决类似于由种族、性别、年龄和收入所引起的社会分隔问题上。
  • 自由的深渊

    作者:[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

    《自由的深渊》是齐泽克在拉康心理分析理论指导下对谢林第二手稿《世界时代》的亲自解读,其核心观点认为,拉康的这一理论主张象征性的宇宙源自非象征性的驱动力,即谢林认为逻各斯产生于原初力量的漩涡运动,或者说源自下面的主张,在上帝之中的事务尚且不是上帝。作者在书中认为,这样一种关联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表明谢林的思想十分有力地预示着后现代"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谢林是德国哲学观念论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开创了一条对黑格尔哲学进行切实可行的批判道路。本书的中心内容是阐述绝对精神(上帝)自身,为了成为现实的,即卓有成效地存在着,不得不实现一种绝对偶然地获得物质的、肉体存在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