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闲趣坊

  • 旧时勾当

    作者:余斌

    本书与《提前怀旧》、《南京味道》(三联书店,2012年版)合为“提前怀旧”三部曲。部分文章曾于“提前怀旧”专栏发表。若说《提前怀旧》近于“政治生活场景”,因为有毛泽东去世、林彪失事、西哈努克亲王在中国等大事件的历史记忆;而本书则多是洗澡、剃头、习泳、看电影、听音乐、穿衣戴帽之类的日常琐细,不妨视为“私人生活场景”或“日常生活场景”,这也是和前编同题而有区别的所在。不过,二书可做正续编看,正是因为“都是关于记忆,所写大多是我青少年时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的人与事,写法也一般无二”。以童年视角与今日眼光两相重叠交错,既是给那个逝去年代留一印记,也从琐碎、懵懂的记忆中折射出那个时代荒诞的喜剧性。是个人记忆,也不失为群体记忆;属南京方志,也可以通约为那个时代的共通记忆。
  • 北平味儿

    作者:季剑青 编

    《北平味儿》是北平研究学者季剑青编选的一本关于老北京饮食的书。作者将时间限定在民国北京的饮食上,写家为唐鲁孙、老舍、邓云乡、梁实秋、汪曾祺、黄裳等名家,具有文化性。 全书大致分为“吃在北平”、“时令生鲜”、“名馔佳肴”、“风味小吃”、“食肆趣闻”五辑,共选文68篇,内容大体上分为两块,一是写于民国时期(主要是二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的文字,以记述北平饮食文化为主,其中有一部分(大概十几篇)是编者从旧报刊上直接爬梳出来的,此前未收入任何集中;另一部分是1949年以后一些名家(梁实秋、唐鲁孙、邓云乡、汪曾祺等)的作品,选择的标准是突出回忆的主题,追忆民国时期北平的饮食及相关话题。文字生动,富有情趣。
  • 吃主儿二编

    作者:王敦煌

    这本书可以看作是《吃主儿》的续篇。王敦煌继讲述父亲王世襄和家中两位老人的故事后,又以把视角放到老北京的庭院里,讲述“吃主儿”眼中的花草。书中所提九十多种花草,其实都是食材、药材,都可以为人们食用;同时又由于各自的形态而让人有了摆弄、欣赏的意趣。 “说起来是个景儿,五六十年代的北京,住在平房里不闷得慌。刚入五月,从城外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花儿的、就在胡同里吆喝上了。吆喝声是那么的传神,那么的打远儿,那么的好听,他们似乎把春天的气息也带到城里来了。卖的花儿没几样儿,但瞧着新鲜。那顶着花骨朵儿的蝴蝶花、串儿红、韭菜莲,和不开花的天门冬、麦门冬,每棵的根底下都带着一坨子土。栽这东西省事,找个花盆,或者在院子里挖个坑,把花儿坐到里头,再浇点儿水,它准活。 这么着,没过多少日子,就有能摘下来吃的了。还真去摘吗?看是什么了。黄瓜有摘的,那顶花儿带刺儿的嫩瓜,市场上没卖的,它不够个儿不是。庭院里的,爱什么时候摘什么时候摘,来的就是这口儿鲜。 除此之外,就不摘什么了,摘下来嘛使呀。胡同口外头卖茄子、卖秦椒、卖西红柿,都几分一斤,来个五毛钱的,一个人兴许拿不动。还摘,留着看景儿不就得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情,还有入秋时节,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九花儿”的吆喝声,都已经消失在九霄云外了。我生活过的那个庭院,和周围几十条胡同里的院落,都在旧城改造、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消失了,从此变成拔地而起的高楼组成的小区,就是寻梦也找不到它原来的位置了。只有那难以忘怀的故事,永远留在记忆里了。”
  • 酒人酒事

    作者:周作人 等

    酒,可谓泽被众生。古今中外,好酒贪杯者难以胜数,而真正知酒乐饮,且形诸笔墨者,却属少数。本书辑录了包括周作人、张中行、唐鲁孙、金受申、王蒙等现当代58位学者、作家的散文、随笔共69篇。他们中有的是品酒名家,上海的柜台酒、京味十足的大酒缸,酒香四溢,令人神往;有的是自得其乐,或月下独酌,或与酒友浅斟,无鲸吸百川之量,但求悠然舒雅之味;有的则不会喝,或干脆不喜欢酒,却倒也乐谈酒事。 本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夏晓虹教授携杨早博士编选,内分四辑:辑一“ 何以解忧”直接谈酒,兼及酒故,陶渊明之贪杯,刘伶之沉湎,李白之豪饮,读来逸趣横生;辑二“壶边天下”说各地酒品,苦老酒、绿茵陈、绍兴老酒、回沙茅台,酒未入唇,意已微醺;辑三“酒话连篇”泛谈酒史与文化,既有酿造之法,也有饮者之德,还有酒令之趣;辑四“酒界往事”忆旧念故,或思及挚友,或怀念亲人,或感慨人生,世味在酒香中弥漫。诚如编者所说:“当年的豪举氤氲化为纸上的墨迹,追思起来才更显韵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