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服饰史
-
善自约束
《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是关于带钩与带扣所见最系统、全面的研究论述。前半部分结合考古学材料,利用考古学方法对带钩的起源、分类与演变,带扣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了带钩与带扣的名称,同时根据带钩的出土位置,目前所见壁画、陶俑等人物佩戴带钩的图像,分析了带钩的使用方法等。 后半部分作者借用史料,引申论述了带钩与带扣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意义,其中春秋时的公子小白(齐桓公)、管仲,孔孟庄三位圣人,汉武帝和钩弋夫人等,都与钩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钩扣在王位继承中演绎的历史故事尤为精彩,值得一览。 《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由王仁湘编写。 -
中国传统服饰图案与配色
《中国传统服饰图案与配色》在中国古代,服装是一种符号,代表着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所以,在古代,服装是政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远超出现代服装在社会中的地位。中国织锦技术起源久远。早在殷商时代已有丝织物。周代丝织物中出现织锦,花纹绚烂,技艺成熟。在历代织锦中以宋锦和明锦的艺术成就最高。 《中国传统服饰图案与配色》中收录的图案有:隋唐时期和明代的服饰图案以及历代云锦图案等。从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明代服饰是华夏近古服饰艺术的典范,当今中国戏曲服装的款式纹彩,多采自明代服饰。 -
中国历代服制服式
《中国历代服制服式》从浩繁的史籍中,以历代《舆服志》、《礼仪典》为蓝本,引证古籍史料中的记载、引录、散论数十种,将历代绘画、雕塑中的典型服式,及有关出土文物、墓壁画详加考订,梳理出较系统的历代服制服式。 此书最可贵的特点,是以史为纲,按朝代顺序,将各阶层的服装,以文释图、以图配文、图文互证,再作简明注解,深入浅出,一目了然。可称是一本简明中国古代服装史的形象图例,对古代民族传统服饰的梳理作出了贡献。 -
传统与时尚
这是一本从服饰风格入手对中西服饰进行比较,并试图找出二者融合的可能性的书。作者对中国从先秦到明清的服饰风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又对西方各个时期的服饰风格进行了简要叙述,认为中国的民国时期和西方的20世纪是东西方服饰风格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最活跃的时期,并对能代表中西方服饰风格的旗袍与小黑礼服、传统盛装与高级时装进行了分析和叙述。发掘、解读各个历史时期和东西方彼此不同的服饰风格和审美标准,以及由服饰所反映出的文化观念。其中有“中国的传统服装是平面的,西方的服装是立体的”这种内行的理论性分析,也有对于服装内蕴含的审美趣味的感性解读,是一部浅显的服装史,又是力求面向普通读者的讲述服饰风格和如何审美的通俗读物。它将中国传统服饰与西方时尚服饰两个风格迥异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概念放到一起,从多种角度对之进行分析与比较,找到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相互借鉴之处。书中穿插大量国际著名设计师的设计案例,配以267幅精美的图片。 -
金代服饰——金齐国王墓出土服饰研究
封面 1 书名 2 版权 3 序 4 目录 7 第一章 金代齐国王墓概况 16 第二章 葬具 17 一 朱棺 17 二 抗木 17 三 莲荷华铭文银棺桧 18 四 如意纹银棺翰 18 五 如意纹银包角棺翰 19 六 绛地交龙金锦棺?(之一) 19 七 绛地交龙金锦棺?(之二) 19 八 朱地鸳鸯金锦棺? 19 第三章 男服及用具 21 一 出土现状 21 二 皂罗垂脚幞头 21 三 白玉天鹅衔莲花纳言 21 四 皂罗无脚幞头 22 五 皂罗抹额 22 六 玳瑁簪 23 七 金珰珥(一副) 23 八 黄地朵花金锦大带 23 九 玉具剑 24 一○ 金饰墨玉鹿卢 24 一一 紫地金锦襴绵袍 25 一二 素绢佩巾系白玉菱角坠香盒 26 一三 红罗勒帛 26 一四 三事佩刀 27 一五 褐绿方罗旄袋 28 一六 绛暗花罗缀珠鞶囊 28 一七 象牙篦(两枚) 28 一八 骰子 28 一九 金轴环白玉瓜鹅坠系香盒 29 二○ 黄绿丝绳组双蝶同心结 29 二一 黄绿绢编绦印金花旄袋 29 二二 褐地翻鸿金锦绵袍 29 二三 褐地朵梅鸾章金锦绵蔽膝 30 二四 苔绿地栀子金绵绵蔽膝 31 二五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衣 31 二六 黄绢禅衣 32 二七 绿绢绵吊敦 32 二八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吊敦 33 二九 素绢大口裈 34 三○ 素绢大口裈 34 三一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六合靴 35 三二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袜 35 二三 素绢夹袜 35 三四 素绢兜跟 36 三五 金握(一对) 36 三六 六棱藤杖 36 第四章 女服及用具 40 一 花珠冠 40 二 白玉练鹊纳言 40 三 花珠冠盛子 41 四 花珠冠表穿缀珍珠 41 五 金钿窠 42 六 皂罗款幔带 42 七 蓝地黄彩蝶装花罗额带 42 八 黄菱纹暗花罗抹额 42 九 黄绢面帛 43 一○ 黄褐地牡丹卷草印金暗花罗缀珠大带 43 一一 紫地云鹤金绵绵袍 43 一二 黄褐菱纹暗花罗腰带 44 一三 绿地忍冬云纹夔龙金锦绵袍 44 一四 素縠团衫 45 一五 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绵襜裙 46 一六 黄朵梅暗花罗团衫 47 一七 绿罗萱草绣鞋 47 一八 绛绢绵吊敦 48 一九 棕褐菱纹暗花罗萱草团花绣绵大口裤 48 二○ 棕黄小朵暗花罗绵吊敦 49 二一 棕罗云龙贴补绣抱肚 49 二二 棕褐地团云龙印金罗大口裤 52 二三 素绢绵抱肚 52 二四 素绢裈 52 二五 金珰珥(一副) 53 二六 赤金红玛瑙项链 54 二七 紫罗绦穿绿松石蟾蜍坠香盒 54 第五章 寝具与造墓房券 59 一 棕绢大枕头 59 二 棕黄菱纹暗花罗大枕套 59 三 黄菱纹暗花罗大枕巾 59 四 黄绢褥 59 五 “太尉仪同三司事齐国王”墨书木房券 60 第六章 几个问题的讨论 61 一 墓主考述 61 二 女子死亡原因 62 三 墓向喻意 63 四 出土服饰性质 63 五 女真早期服饰与龙纹服饰年代 64 六 丝帛产地 65 七 金代女真服饰特点 66 八 耐腐原因 66 彩色图版 70 后记 244 一 金代齐国王墓地理环境 72 二 石槨板 73 三 大、小石槨 73 四 槨内棺盖 74 五 棺内状况 75 六 朱棺 76 七 抗木 76 八 莲荷华铭文银棺桧 77 九 ?头如意纹银棺翰 78 一○ 如意纹银棺翰 78 一一 如意纹银包角棺翰 79 一二 绛地交龙金锦棺? 80 一三 绛地交龙金锦棺? 80 一四 朱地鸳鸯金锦棺? 81 一五 朱地鸳鸯金锦纹样 81 一六 墓主服饰外观 82 一七 皂罗垂脚幞头 83 一八 皂罗垂脚幞头后面 84 一九 白玉天鹅?莲花纳言 85 二○ 皂罗无脚幞头与皂罗抹额 86 二一 皂罗无脚幞头与皂罗抹额后面 87 二二 玳瑁簪 88 二三 金珰珥 89 二四 金珰珥遗珠 89 二五 黄地朵花金绵大带 90 二六 玉具剑出土状况 91 二七 玉具剑 92 二八 金饰墨玉鹿卢出土状况 93 二九 金饰墨玉鹿卢 94 三○ 紫地金绵襴绵袍 95 三一 紫地金绵襴绵袍双襟展开 96 二二 紫地金锦襴绵袍双襟展开 97 三三 紫地金锦襴绵袍背面 98 三四 紫地金绵襴绵袍后禊折起 99 三五 紫地金锦襴绵袍内襟系带 100 三六 袖襴金锦出土状况 100 三七 袍襴金锦出土状况 101 三八 袍襴金锦纹样 101 三九 素绢佩巾系白玉菱角坠香盒出土状况 102 四○ 素绢佩巾系白玉菱角坠香盒 103 四一 白玉菱角坠香盒 104 四二 香盒与盒中香粉 104 四三 男墓主腰束红罗勒帛细部 105 四四 男墓主身着裹袍概貌 105 四五 红罗勒帛及佩饰 106 四六 三事佩刀 107 四七 褐绿方罗旄袋 108 四八 绛暗花罗缀珠?囊扣袋结构 109 四九 绛暗花罗缀珠?囊 110 五○ 骰子 111 五一 象牙篦 111 五二 香盒粉等物出土状况 112 五三 金轴环白玉瓜鹅坠系香盒 113 五四 黄绿丝绳组双蝶同心结 114 五五 黄绿绢编绦印金花旄袋 115 五六 褐地翻鸿金锦绵袍 116 五七 褐地翻鸿金锦绵袍外襟展开 117 五八 褐地翻鸿金锦绵袍双襟展开 118 五九 褐地翻鸿金锦绵袍后禊折起 119 六○ 褐地翻鸿金锦纹样 120 六一 褐地朵梅鸾章金锦绵蔽膝 121 六二 褐地朵梅鸾章金锦绵蔽膝揭取现状 121 六三 褐地朵梅鸾章金锦纹样 122 六四 苔绿地栀子金锦绵蔽膝揭取现状 123 六五 苔绿地栀子金锦绵蔽膝 124 六六 苔绿地栀子金锦纹样 125 六七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衣 126 六八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衣揭取时现状 126 六九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衣双襟展开 127 七○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衣背面 128 七一 黄地散搭花金锦纹样 129 七二 黄绢禅衣揭取现状 130 七三 黄绢禅衣 131 七四 黄绢禅衣右襟展开 132 七五 黄绢禅衣双襟展开 133 七六 绿绢绵吊敦 134 七七 绿绢绵吊敦背面 135 七八 绿绢绵吊敦吊系腹下状况 136 七九 绿绢绵吊敦套于足底状况 136 八○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吊敦吊系腹下状况 137 八一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吊敦 138 八二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吊敦背面 139 八三 黄地小杂花金锦及蝴蝶结细部 140 八四 素绢大口裤揭取现状 141 八五 素绢大口裤 142 八六 素绢大口裤背面 143 八七 素绢大口裈揭取现状 144 八八 素绢大口裈 145 八九 素绢大口裈背面 146 九○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六合靴揭取现状 147 九一 绵六合靴上口绿地牡丹金锦细部 148 九二 绵六合靴补褐地小杂花金锦如意细部 149 九三 黄地散搭花金锦绵六合靴 150 九四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袜揭取现状 151 九五 黄地小杂花金锦夹袜 152 九六 素绢夹袜揭取现状 153 九七 素绢夹袜 154 九八 素绢兜跟揭取现状 155 九九 素绢兜跟 156 一○○ 金握 157 一○一 金握“八十”凿痕 158 一○二 六棱藤杖 159 一○三 花珠冠出土正面状况 160 一○四 花珠冠出土顶部 161 一○五 花珠冠顶部 162 一○六 花珠冠 163 一○七 花珠冠后面 164 一○八 皂罗盘绦菊花细部 165 一○九 冠后白玉练鹊纳言 166 一一○ 花珠冠内盛子 167 一一一 花珠冠遗珠 167 一一二 金钿窠 168 一一三 冠后侧金钿窠穿款幔带 169 一一四 蓝地黄彩蝶装花罗额带 170 一一五 黄菱纹暗花罗抹额 171 一一六 黄菱纹暗花罗抹额展开 171 一一七 黄绢面帛外层 172 一一八 面帛夹层丝绵絮 173 一一九 面帛里层丝绵絮 173 一二○ 黄绢面帛里层 174 一二一 大带揭取现状 175 一二二 黄褐地牡丹卷草印金暗花罗缀珠大带 176 一二三 黄褐地牡丹卷草印金暗花罗纹样 177 一二四 紫地云鹤金锦绵袍 178 一二五 紫地云鹤金锦绵袍外襟展开 179 一二六 紫地云鹤金锦绵袍双襟展开 180 一二七 紫地云鹤金锦绵袍背面 181 一二八 紫地云鹤金锦绵袍后禊折起 182 一二九 紫地云鹤金锦揭取现状 183 一三○ 紫地云鹤金锦单位纹样 184 一三一 紫地云鹤金锦纹样 185 一三二 女墓主内袍系带揭取现状 186 一三三 黄褐菱纹暗花罗腰带 187 一三四 绿地忍冬云纹夔龙金锦绵袍 188 一三五 绿地忍冬云纹夔龙金锦绵袍外襟展开 189 一三六 绿地忍冬云纹夔龙金锦绵袍双襟展开 190 一三七 绵袍领缘内钉黄罗条 191 一三八 绿地忍冬云纹夔龙金锦纹样 192 一三九 素縠团衫揭取现状 193 一四○ 素縠团衫 194 一四一 素縠团衫右襟展开 195 一四二 襜裙腰部系带揭取现状 196 一四三 襜裙下摆揭取现状 197 一四四 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绵襜裙 198 一四五 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绵襜裙背面 199 一四六 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纹样 200 一四七 襜裙带上女真文墨色押记 201 一四八 黄朵梅暗花罗团衫揭取现状 201 一四九 黄朵梅暗花罗团衫 202 一五○ 黄朵梅暗花罗团衫右襟展开 202 一五一 黄朵梅暗花罗团衫双襟展开 203 一五二 黄朵梅暗花罗纹样 204 一五三 绿罗萱草绣鞋揭取现状 205 一五四 绿罗萱草绣鞋 206 一五五 绿罗萱草绣鞋侧面 207 一五六 绛绢绵吊敦揭取现状 209 一五七 绛绢绵吊敦系带细部 210 一五八 绛绢绵吊敦揭取现状 211 一五九 棕褐菱纹暗花罗萱草团花绣绵大口裤揭取现状 212 一六○ 棕褐菱纹暗花罗萱草团花绣绵大口裤 213 一六一 棕褐菱纹暗花罗萱草团花绣纹样 214 一六二 大口裤绣“内省”字样 215 一六三 大口裤系带细部 216 一六四 棕褐菱纹暗花罗萱草团花绣绵大口裤背面 217 一六五 棕黄小朵暗花罗绵吊敦 218 一六六 印金罗大口裤揭取现状 219 一六七 棕黄小朵暗花罗绵吊敦揭取现状 219 一六八 绣抱肚系结状况 219 一六九 棕罗云龙贴补绣抱肚 220 一七○ 绣抱肚“齐”字墨印 221 一七一 棕罗云龙贴补绣纹样 222 一七二 棕褐地团云龙印金罗大口裤 223 一七三 棕褐地团云龙印金罗大口裤背面 224 一七四 棕褐地团云龙印金罗纹样 225 一七五 素绢绵抱肚 226 一七六 素绢绵抱肚揭取现状 226 一七七 素绢裈揭取现状 227 一七八 素绢裈 227 一七九 素绢裈背面 228 一八○ 金珰珥 229 一八一 金珰珥背面 230 一八二 珰珥内镶绿松石 231 一八三 赤金红玛瑙项链出土状况 231 一八四 赤金红玛瑙项链 232 一八五 腰带佩绿松石蟾蜍坠香盒出土状况 233 一八六 绿松石蟾蜍坠 234 一八七 紫罗绦穿绿松石蟾蜍坠香盒 235 一八八 香盒出土状况 236 一八九 沉香块 236 一九○ 褥及大枕头 237 一九一 棕绢大枕头 238 一九二 棕黄菱纹暗花罗大枕套 238 一九三 大枕巾角“?”字墨迹 239 一九四 黄菱纹暗花罗大枕巾 239 一九五 黄绢褥 240 一九六 “太尉仪同三司事齐国王”墨书木房券 241 一九七 木房券背面墨书“房一座” 242 后记 244 -
解读敦煌.中世纪服饰
《解读敦煌:中世纪服饰》中敦煌图版的版权归敦煌研究院所有,其余图版的版权归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所有。任何人不准以任何方式、在世界任何地区,以中文或任何文字,仿制或转载《解读敦煌.中世纪服饰》图版和文字之部分或全部。 -
北朝服飾研究
古代中國素有衣冠之國的雅號,豐姿多彩的服飾是中國人外在文明的體現。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是一徦複雜深奧的學問,因為中國服飾有著悠久而自成系統的發展歷史。北朝民族融合與中古常服之形式是書中多元的北朝服飾總的走向是趨於統一,是以北方民族服飾的發展為主流,兼蓄漢族和外來文化的服飾,涇過二百多年的整合,逐漸形成為各民族普遍接受的常服。 -
宋代服饰制度研究
《宋代服饰制度研究》是宋代服饰文化研究专著之一。作者通过对宋代冕服、朝服、公服、胡服及奇装异服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提出宋代服饰文化四种创新模式,并据此说明宋代服饰保守论有失公正,研究者需进一步商榷。 -
中国古代服饰图典
人类不同于动物的文化现象是奇妙的,它在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衣、食、住、行既是人类社会的决定性物质基础,又是文化现象。人类经济发展经历了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从蒸汽机时代到电气时代以及到今天的信息时代,而与此相伴随的社会文化也推动着历史的车轮走过了这个漫长的岁月。今天,人类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也向着更为光明的前途迈进。温故而知新,人类对自己过去文化的研究,是为了继承、开发与利用。当前,我们在研究与继承、发展文化事业方面虽然较之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离“民族复兴”的目标相距还远。通过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发掘、研究、整理和总结,让世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加深认识,从而使其发扬光大,仍然任重而道远。 这里,我们奉上的这四本小书,远谈不上对衣、食、住、行文化的概括,更难谈对文化的弘扬。如能通过本书让大家对中华传统的衣、食、住、行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了。 -
图说宋人服饰
与以往通史式的服饰著作对宋代服饰点到为止的叙述相比,傅伯星先生的《宋代服饰史》,正如本书序一中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郑朝先生所评价的,可谓一部"画家演述的服装断代史"。《宋代服饰史》作者在阅读大量宋人记载后,以近三十余年的形象资料搜集,从美术切入,以画家的功力,以画入史,以图说史,以大量详实形象的美术资料,独辟蹊径地对宋史的服饰史进行图解研究,全书内容宏富,具体而微,不仅涉及帝后、官员、文人、武士、庶民、僧道、女子、小儿等的服饰,还细分为冬夏服饰、出行与居家之服、制服、便服、工作服等,更有相关的发式、鞋帽、带扣等诸多细节,搜罗之广、开掘之深由此可见。 -
中国古代服饰史
(附贈:藏書票五枚) 本書為我們著名服飾史專家、原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周錫保先生的遺著,自1956年作為文化部、教育部研究課題,並于1961年列入全國高等院校教材編寫目錄。周先生一向以治學嚴謹著稱,而服飾史又是一門嶄新學科,從上古,到迄于清末民初,不論從文字上,還是圖片資料上,都需要做最基礎的爬羅、剔抉工作,至艱至巨,殊無捷徑可言。周先生窮十餘年之功力,孜孜以求,銖積寸累,以底于成;而此書一出,國內同類著作中,至今已無人能出其右。 -
清宫服饰图典
《清宫服饰图典》内容简介: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其服饰制度体系庞大,规制浩繁,超越了中国古代以往各个历史朝代,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清代宫廷服饰则是清代所有服饰中等级规格最高的服饰,在清代服饰制度中占有最重要的核心地位。 -
中国古代军戎服饰
《中国古代军戎服饰》对中国古代军戎服饰进行了系统描述,上自商周,下至明清,以考古资料、文献记载为依据,结合有关研究者论述,用复原图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历朝历代的军人造型,生动形象,极具观赏性。透过栩栩如生的复原图,让读者领略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趋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 中国服饰与习俗图鉴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中国服饰与习俗图鉴》主要包含《中国服饰》《中华服制考略》和附录三个部分。 《中国服饰》首版于 1800 年,上至官员贵妇,下至贩夫走卒,笔触无一不及。一经出版,即震撼西方,引起来华热潮。其所绘版画也经常被后人引用,成为西方汉学及艺术史上的永恒经典。 《中华服制考略》首版于 1932 年,收录中国历代服饰手工绘画 24 幅,有武将、文官、和尚、闺秀等,均出自著名宫廷画师之手,在细节和颜色上都真实可信、完美地符合实际。 附录则梳理了早期西方有关中国的文献,精选百张精美且极具史学、艺术价值的彩色版画。 -
古代西域服饰撷萃
《古代西域服饰撷萃》为图录。精选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珍藏的古代西域个时期的服装和饰品等珍贵文物140余件,较为详尽地向我们展示了丝路西域文化。分“暖裘毛褐巧装扮-西域先秦服饰”、“锦帛素棉典雅风姿-西域汉晋服饰”、“万千威仪雍容气度-西域隋唐五代服饰”、“回鹘风范蒙元英姿-西域宋元服饰”、“丝路奇葩民族瑰宝-西域明清服饰”五个部分。 -
中国服饰史
《中国服饰史》以中国服饰文化的起源、形成、繁荣、发展、演变全过程的物质性特点和精神性特点为对象,记述了各个历史时期服饰文化的发展演变,其中涉及服饰门类、穿着方式、服饰制度、服饰材料、服饰纹样、发式打扮诸方面。服饰是多源的文化,各民族的服饰文化在发展的道路上互相交融,都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从中华服饰文化发展的长河,找出演变的客观规律,对于弘扬中国优秀服饰文化传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中国男装
很多人听到“时装”就会想到T台上的女模特。然而,在漫长的父系社会环境中,男装才是时装文化的主角。看中国男装,就像看中国历史,通过认识男装的发展能了解父系社会下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中国男装》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男”,下篇为“装”。全书以史实为基础,设计为核心,系统地分析了男人和时装。上篇十一章,用时尚去解构我们熟悉的名字,才惊觉屈原、孔子、诸葛亮、竹林七贤、苏东坡、雍正、溥仪等人都与时尚息息相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不同的时代,却造就了不同的男人。汉以前,中国男人文武双全,汉以后,却变成文弱书生,后来更被贬为东亚病夫,今天的大款,富而不贵,个中原因,值得深思。下篇十七章,述中国男装自成一派,独特的造型,非凡的工艺,斑斓的色彩,吉祥的图纹,同时又带出森严的等级观念……当代时尚以西服为主,年轻人大多只关注西方潮流,对自身的传统服饰反而感觉陌生。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帮助年轻一代,加深自身文化的认识,和对中国男装的关注。 -
中国古舆服论丛
从各个侧面对中国古代的车制、马饰、冠、服、化妆作了深入的研究。 -
中国服饰名物考
这本书对中国历代服饰名物制度进行了研究,分发饰首饰考、首饰考、冠饰考、妆饰考、耳饰考、颈饰考、手饰考、服饰考、腰饰考、足饰考等10编。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