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音乐随笔

  • 因为古典,所以音乐

    作者:林浩阳

    《网络与书:知识寻宝图(全5册)》主要内容:书籍,是一种传统型态的网络。网络,是一种新型态的书。这样一个重新探索阅读的计划,因此名为Net and Books——网络与书。“网络与书”希望跨越纸《网络与书:知识寻宝图(全5册)》籍与网络阅读的界限之外,也希望从许多方面跨越地域的界限。 这个计划的每一个主题、每个主题探讨的书籍与网站、写作者、工作方法,都希望跨越地域的界限。 要跨越这么界限,我们必须将本身的立场尽可能地缩小,最好只回归到一个原点。
  • 天堂里的一场暴风雨

    作者:肖复兴

    肖复兴编著的《天堂里的一场暴风雨》内容介绍:为方便读者阅读,也为检点自己心迹,把文集分为“古典卷”、“现代卷”和“摇滚卷”三册。这三册书分别记叙了关于古典音乐、摇滚音乐的心得笔记,和我在音乐会现场聆听音乐之后的感想、感喟,以及针对当今音乐现实有感而发的言说,也包括了对音乐家故居旧地的走访等其他文字,希望读者喜欢,更希望读者批评。《天堂里的一场暴风雨》是“摇滚卷”。
  • 闻乐札记

    作者:赵丽宏

    这是一本关于音乐的随笔。 这是音乐在一个爱乐者心里激起的回声。 童年时代,我也梦想将来当一个音乐家。然而这只能是梦想。在我的不算太平坦的人生旅途中,音乐一直是我的忠实伴侣,在我孤独的时候,音乐向我展现人世的美妙风景,在我烦躁的时候,音乐使我宁静,在我情绪暗淡的时候,音乐像阳光,照亮我的心。很多年前,在一篇描绘回忆往事的散文中,我曾经这样描绘音乐:“音乐把人类复杂微妙的感情和曲折丰富的经验化成了无形的音符,在冥冥之中回响,它们抚摸、叩动、撞击甚至撕扯着你的灵魂,使浮躁的心灵恢复宁静,使干涸的心田变得湿润,也可以让平静的心灵掀起奇妙的波澜。音乐对听者毫无要求,它们只是在空间鸣响,而你却可以使这鸣响变成翅膀,安插到你自己的心头,然后展翅翱翔,飞向你所向往的境界……而其他艺术则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音乐是自由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有什么记忆能比对音乐的记忆更为深刻,更为顽强,更为恒久呢?这种记忆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它应有的色彩。当你被孤寂笼罩的时候,能够打开这记忆的库藏是一种莫大的幸运。”这样的描绘,是发自我内心的体会。音乐,使我的人生之路有了伴奏。 音乐的形式千姿百态,可以说,天地间的景象有多么丰富,音乐就有多么丰富,人世间的情感有多么曲折,音乐就有多么曲折。音乐像火星,能点燃隐藏在内心的激情,音乐像流水,能冲开封闭的情感之闸,音乐像风,沉醉在音乐中的心灵如同风中花瓣,被吹向销魂的角落…… 我热爱音乐起始于幼年。童年时甚至梦想过长大后当一个音乐家。梦想虽然没有变成现实,但我现在并不觉得遗憾,因为,当一个爱乐者,当一个自由的音乐欣赏者,也许比当职业的音乐家更为幸福。就像一个美食家,未必自己一定要下厨掌勺。那些以烹调为业的名厨师,天天围着炉台转,天天被油盐酱醋的气息包围着,他们烹制出佳肴,却常常无法品味其中的美妙。而作为食客,就要幸运得多。天下的美食是为他们而做的。我想音乐大概也差不多,当爱乐者陶醉在音乐家为世界奉献的美妙旋律中时,作曲家们却在辨听其中的配器和声是否有误,演奏家们却正在挑剔着指挥的手势、琴师的指法、小号的音色…… 用一颗自由的心去欣赏聆听音乐,音乐会在心灵中溅起晶莹的浪花。音乐像一只无形的手,弹拨着爱乐者心里的情弦。音乐的回响和心弦的颤动,交织成神奇的旋律。没有人能重复这样的旋律。世界上有多少个爱乐者,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回响和颤动。最近几年,我曾在几家报纸的副刊上以《闻乐札记》(《闻乐札记》一书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为题,写了一些关于音乐的短文,引起不少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在我的文字中,有我对音乐的喜爱和理解,这决不是音乐家的评论,而只是一个爱乐者因音乐而生出的惊喜、陶醉和思索,只是万千种回响和颤动中的一种。 能生活在回荡着美妙音乐的世界上,是人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文字倾吐对音乐的感想,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快乐。但愿和我一样喜欢音乐的读者朋友能分享我的快乐。
  • 爵士派

    作者:李爵士

    爵士乐根本不是小资,不是布波族,不是高雅之声,爵士乐是被压抑的底层之音,是黑人沉重的呼吸,是我们忽视的意外,而真正的爵士乐就是这样通过李爵士来到了你我的面前。“你的身影比来粒还小/而我也许已经消失/正迈出这艰难的一步……”真相和事实就在眼前。 李伟,笔名李爵土,生于宁夏银川,从摇滚皈依爵士的虔诚的“爵士主义”者,有数年爵士乐的欣赏经验。擅长绘画的他,还将音乐的世界表现在二维空间的色彩里。 一辑全面精深的爵士乐评   一份历时五年的聆听经验   一打音乐流淌的喜怒哀乐   一片信马由缰的恣意涂抹
  • 想樂

    作者:楊照

    遙想音樂的古典年代,經典名曲的深邃與悠揚,彷彿穿透紙頁而來…… 楊照介紹了自己喜愛的五○首經典曲目,包括晶瑩清響的鋼琴獨奏曲、深沉雋永的大提琴曲、層次豐盈的小提琴協奏曲、浪漫精采的鋼琴協奏曲,以及氣勢澎湃的交響曲。他透過長年累積的音樂深度,書寫樂曲創作故事、時代背景和樂段精華,讓人得以感受樂聲下的豐富與感動,享受一方悠揚時光。 「這裡記錄的,是我自己在音樂中尋找意義的過程。用心、用身體主觀感受音樂的經驗,很難轉手傳給別人;相對地,用大腦思考過的材料,或許比較有機會可以提供作別人聽音樂時參考,增加從音樂中找到意義的機會,也就是增加『聽懂』音樂的機會。 「我從來不主張有什麼『正確』的聽音樂方法,我也無法接受有人主張一定只能用什麼方法、一定不能用什麼方法聽音樂。唯一的標準,是如何從音樂中得到最大的收穫吧!什麼準備都不做,光靠聽力與直覺,顯然不會是好辦法。 「了解樂理會有幫助,明白樂曲結構會有幫助,感應樂曲背後作者的生命與思考也會有幫助。我能做的,就是攤開一些對我發揮過作用,又能以文字表達出來的知識,呈現給大家。」——楊照
  • 德国音乐地图

    作者:刘雪枫

    《德国音乐地图:现场体验的60种记忆》简介:作者一路走,一路听,也一路写下来。从《莱茵的黄金》第一幕前奏曲奏响的时候,作者开始了他的德国音乐朝圣之旅。没有职业上的约束,一切俱出自我个人的感觉,一切都作为作者的“现场体验”的一种记忆方式。翻开《德国音乐地图:现场体验的60种记忆》,跟随作者去踏上音乐之途,寻觅音乐地图中那一个个显赫的坐标!
  • 听音小札

    作者:鲲西

    它不是一本专家、学者的音乐专著,只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或者说一个音乐门外汉谈音乐感受的小书。就是那些零零碎碎的感受,关于音乐,关于音乐家,关于音乐在诗歌、绘画、小说中若隐若现的存在,共性或者差异都是有的,还有一些音乐礼仪,乐坛趣事,都可以在这个自谦为outside写的小书里面看到。总之,耳闻其乐,心有所感,性之所至,成就这样一本《听音小札》。
  • 音樂.旅.情

    作者:林一峰

    本書記錄了林一峰對音樂、文化、成長等體會,更會分享他的音樂發展過程,如何由一個只懂聽流行曲的少年,蛻變成一個懂得欣賞音樂、創造音樂的資深音樂創作人。
  • 巴赫的烟斗

    作者:贾晓伟

    本书为作者最新的一部随笔集,文中内容以古典音乐为主,兼及美术、电影与文学多个方面,在大文化视野下通过对大师作品解读,探讨当下环境下如何理解经典,与逝去的大师对话。作者文笔充满丰富感知与思想基础,可读性强。 文中话题在古典音乐方面有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舒曼、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等。美术有马蒂斯、达利、巴尔蒂斯、弗里达、艾舍尔等。文化上有里尔克、贝克特、策兰、贝娄、塞林格、伯恩哈德、桑塔格等。
  • 老灵魂

    作者:韩松落

    GQ年度专栏作家、《为了报仇看电影》作者韩松落首度谈音乐,讲述经典老歌背后,不为人知的人与事。 韩松落音乐随笔集,探寻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那些老歌和老歌手的下落,以及这些人的人生故事。他们去哪儿了,他们为什么不唱了?他们现在状况如何? 近百篇文章,讲述周梦蝶、刘蓝溪、杨庆煌、杨明煌、黄舒骏、罗大佑、郑智化、李宗盛、齐豫、张艾嘉、张琼瑶、张清芳、童孔、“燕舞”之歌、艾敬、张楚、金德哲、森田童子、中岛美雪、多丽•帕顿的故事,甚至有萨顶顶的前世今生。还有那些传唱已久的歌曲——比如《野玫瑰》的来历,“牯岭街少年合唱团”的来头,以及《未央歌》《青青的野葡萄》是怎么成型的,寻找这些在一代人心中留下印迹的声音的来龙去脉。
  • 最后的夜曲

    作者:欧南

    音乐是迷人的,音乐的世界是多彩的。在这多彩的音乐世界里,有着说不完的人和事,令人或击掌赞扬、或扼腕叹息、或精神亢奋、或萎靡消沉、或迷惘不解、或唾弃不屑、或拍案斥责、或哀叹无奈…… 作者将自己对此多年的观察、思索、体验、感悟、点点滴滴地记录下来,有历史的,如莫扎特、肖邦、贝多芬等,这些在伟大作品光芒笼罩下音乐家个性的另一面;也有现代的,如小提琴大师海飞兹、俄罗斯夜莺安娜·尼翠科、天使童声罗伯蒂尼等;更有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学钢琴还是学音乐?为什么要捧降调演唱的世界级歌唱家?大师来讲学的背后?……相信读者看了本书,有人会笑、有人会骂,有人会痛快、有人会嗤之以鼻!
  • 乐迷闲话

    作者:辛丰年

    《乐迷闲话(修订版)》是辛丰年先生的第一本音乐随笔著作,一九八七年一月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一九九五年九月重印。台北宏观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将它更名为《乐迷乐话》,于一九九六年三月刊行繁体竖排版本。这次我社重刊《乐迷闲话(修订版)》,特邀作者对全书做了较大规模的增订,重要的增补内容逾七十处近万字,较之初版更为翔实和完备。 这本小书反映了槛外人的随意性。但是虽似游谈,并非无根。多年来,不满足于就曲听曲,还有所知,因为有所知颇有助于倾听。于是对各种资料多方涉猎,日积月累,细大不捐,搜罗了一大堆,我不想自秘,就写成此书,与同好共享。
  • 管风琴·看听读

    作者:马慧元

    本书是作者继《北方人的巴赫》、《管风琴手记》之后又一本谈音乐的书,让人惊喜的是,内容更为丰富且颇具价值。开篇第一部分当然还是作者的练琴笔记和对作品、音乐家的札记。这些文字是作者学琴、练琴、演奏、读书、听音乐会、看DVD中的真实感受,用她特有的细腻而丰富的语言描绘出来。第二部分是作者编译的一些音乐家的评论和分析文字,如兰多芙斯卡谈音乐,让我们可以看到大师是怎样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在音乐之外,本书第三部分还特别的讲述了管风琴的简史,并附有大量的管风琴照片。如果说教堂建筑是欧洲建筑的代表,那么管风琴就是教堂建筑的精华。这些照片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管风琴建筑艺术的华美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