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蔡鸿生
-
读史求识录
读史求识,脱俗求真,是陈寅恪先生的遗教。我虽然不敢淡忘,但践行不得力,成效微乎其微。难当然是难的。自从唐朝人刘知几提出 “才、学、识”三字诀,治史的规格就被推上新台阶。到了近代,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作出更具体的阐释:史识是讲历史家的观察力。做一个史家,需要何种观察力?这种观察力如何养成?观察要锐敏,即所谓“读书得间”。 -
中外交流史事考述
蔡鸿生《中外交流史事考述》序 上编 唐代九姓胡的贡表和贡品 唐代九姓胡礼俗丛考 唐代九姓胡崇“七”礼俗及其源流考辨 唐代“黄坑”辨 毕国史钩沉 唐代社会的穆姓胡客 突厥奉佛史事辨析 突厥年代学中的十二生肖 突厥事火和拜天 突厥法初探 突厥方物志 哈巴狗源流 狮在华夏 “叱拨”考 唐宋时代摩尼教在滨海地域的变异 唐宋佛书中的昆仑奴 宋代广州的市舶宴 下编 《朔方备乘》俄罗斯馆纪事补正 清朝使臣与俄国汉学家的交往 “商队茶”考释 俄芙公司与广州口岸 《四述奇》彼得堡纪事释证 俄罗斯馆“秦缓”的医术和学术 《三字经》在俄国 《红楼梦》入俄旧闻辑述 天津教案中的“俄案” 清代瑞典纪事及广州瑞行商务 清代广州的荷兰馆 王文诰荷兰国贡使纪事诗释证 清代广州行商的西洋观??潘有度《西洋杂咏》评说 近代南洋华工史迹 南海之滨的舶影文光 《陈寅恪集》的中外关系史学术遗产 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的学术风格 我和唐代蕃胡研究 后记 -
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
本书的论题,是由唐代两个著名混血儿的一场讥讽性对话引发出来的。《新唐书•哥舒翰传》给后世留下这样的记录: 禄山谓翰日:“我父胡,母突厥;公父突厥,母胡。族类本同,安得不亲爱?”翰日:“谚言‘狐向窟嗥不祥’,以忘本也。兄既见爱,敢不尽心。”禄山以翰讥其胡,怒骂曰:“突厥敢尔!” 安禄山和哥舒翰的身世,以缩影的形式反映出一个广阔的种族文化背景,即中亚绿洲城邦文明与漠北草原穹庐文明的接触和交融。自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沙畹在圣彼得堡刊布《西突厥史料》以来,昭武九姓与突厥汗国在中古时代的互动关系及其渗透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外学人的关注。当代粟特学和突厥学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不断地推进本世纪初沙畹孤明先发的学术导向。 本书之作,并无“预流”之心,只有“拾遗”之意。以下三编,谈胡说蕃,兼及胡物在汉地的命运。略人所详是显而易见的,至于能否详人所略,那就有劳读者慧眼的鉴定了。 -
学境
学问是一个望不到边际的认识领域,有起点而无终点。即使是大师巨子,也不敢宣称自己什么时候到顶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一类话,作为古代学者的悟道之言,在信息时代似乎还保持着它的棒喝作用。但愿莘莘学子不会掉以轻心。 学术境界,说到底是一个精神境界的问题。“丹青难写是精神”,艺术如此,学术也是如此。早在20世纪初,梁启超就在《新史学》中批评过传统史学的毛病,说它有事实而无精神。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与揭露过种种有貌无神的文化现象。 康德把“精神”看成心灵的跃动、主观的情调和概念的伴奏,缺了这个,对象就没有生命了。 本书将精神生产的历史经验置于篇首,旨在从前人的手迹中感受难能可贵的心迹,借以提高学术自觉和知识能力。如果因此而招来“冬烘”之讥,那也不要紧,当低首谦退:“已知无法说,心向定中归”。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