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宗教

  • 论基督教信仰

    作者:(古罗马) 安波罗修

    《论基督教信仰》选辑了安波罗修的五篇论著,它们分别是:《论圣灵》、《论基督教信仰》、《论相信复活》、《论奥秘》、《论悔改》。在这些论著中针对阿里乌主义的从属论思想,安波罗修阐释了基督的神性与父同等、同为永恒、同一本质这一为新约和旧约所共同肯定的观点。安波罗修还论述了基督教思想的中心内涵:宽恕、悔改等,以此阐明神的恩慈与怜悯。
  • 大师读心经

    作者:弘一法师

    《大师读心经:发现我们的心灵十位高僧大德,解析 的奥秘》即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字数最少的佛教经典,也是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的—部佛教经典。《心经》历代的译本共有十四种,在大正藏中共收录了八个不同的汉译本。虽然各个译本的文字表述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义理没有差别。各种译本中,流传最广的是玄奘大师的翻译本,共二百六十字,言简意深,朗朗上口,便于诵记。 《大师读心经:发现我们的心灵十位高僧大德,解析 的奥秘》十位高僧大德所讲《心经》皆采用玄奘大师翻译的版本。这十位高僧有着极高的佛法造诣,并在佛教历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心经》的奥秘。
  • 现代世界之道

    作者:[加] 纪克之

    本书作者纪克之为当今世界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本书中,对后现代语境下的当今世界之世俗性作了较系统的梳理,试图揭示出当代社会与文化所滋生的一个最狡猾的诱惑——我们在世上活着,似乎上帝并不存在,至少上帝存在与否,无关紧要。这个诱惑对人类的真实生存具有深远的影响,其结果是可悲的。纪克之将这一切向当下的我们娓娓道来。这对于我们了解今天的世界,大有裨益。
  • 圆觉经

    作者:徐敏 译注

    《圆觉经》是一部非常能够体现中国佛教注重“妙有”思想特色的佛经。该经主张一切众生都具足圆觉妙心,本当成佛,无奈为妄念、情欲等所覆盖,才于六道中生死轮回;如能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此心即佛,无须向外四处寻求。该经所明为大乘圆顿之理,故对华严宗、天台宗、禅宗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 楞严经

    作者:赖永海、杨维中 译注

    《楞严经》则是一部对中国佛教之禅、净、律、密、教都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大乘经典。该经虽有真、伪之争,但内容十分宏富,思想体系严密,几乎把大乘佛教所有重要理论都囊括其中,故自问世后,就广泛流行。该经以理、行、果为框架,谓一切众生都有“菩提妙明元心”,但因不明自心清净,故流转生死,如能修禅证道,即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一思想。
  • 四十二章经

    作者:尚荣 译注

    《四十二章经》是我国最早译出的佛教经典,而且是一部含有较多早期佛教思想的佛经。经中主要阐明人生无常等佛教基本教义和讲述修习佛道应远离诸欲、弃恶修善及注重心证等重要义理,且文字平易简明,可视为修习佛教之入门书。
  • 上帝的迷思

    作者:[英] 理查德·道金斯

    《上帝的迷思》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生物学家兼无神论者理查德·道金斯在继他的一系列科普大作后推出的又一力作。书中剖析了宗教的由来及对人类思想的禁锢和欺骗,作者认为“上帝假设”的集体非理性信仰不仅是严重背叛理智,而且导致了不宽容,压迫、固执、自大、虐待儿童、同性恋恐惧等现象,认为宗教是人类进化史的思想寄生虫。他大力提倡人们提升自我意识,亦即形成这样的意识,成为无神论者是一种现实的志向,并且是一种勇敢和值得离度赞赏的志向,从而最终成为一名幸福、安宁、有道德、充满理智的无神论者。
  • 上帝的语言

    作者:弗兰西斯·柯林斯

    在科学与信仰论争不无情绪化与激烈对立的今天,《上帝的语言》为基督教辩护,而又不否认科学的作用,明显希望在二者之间构筑一个温和对话的桥梁,提倡二者的和谐合一。 书中作者倾听了来自科学家的反对宗教的全部论据,同时驳斥了这些观点。他也倾听了某些宗教徒所持有的对于科学真理的不必要的拒绝,并且也反驳了这些观点。 作者解释了自己从无神论走向宗教的历程,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科学的主要画面,并竭力以此证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与上帝和圣经信仰并行不悖。
  • 特蕾莎修女传

    作者:陈大道

    《特蕾莎修女传》内容简介:特蕾莎修女的本名叫艾格尼丝·龚霞·博杰舒,她1910年8月26日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阿尔巴尼亚裔人的天主教家庭。在家庭的影响下,特蕾莎修女从小就有一颗火热的爱心,她穷其一生都在为贫穷人中的最贫穷、最孤苦的人服务,她不仅给了他们食物、衣服、住所,更重要的是她给了他们纯洁的爱和人的尊严……她的爱心感动了世界上不同阶层的人,影响了数以万计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四亿多美金的资产,但特蕾莎修女在去世的时候却只有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还有一张耶稣受难像。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将特蕾莎修女评选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 《特蕾莎修女传》以生动而细腻的文笔,书写了特蕾莎修女伟大而传奇的一生。就像特蕾莎修女在一生中经常提到的“爱,直到成伤”、“爱是没有界限的”、“我们是为爱而活着的”,她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她的承诺。她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爱心和无限的思索。
  • 巫士唐望的教诲

    作者:卡洛斯·卡斯塔尼达

    《巫士唐望的教诲》记录了作者在1960到1965年间师从印第安亚基族巫士唐望·马图斯学习巫术的过程。根据卡斯塔尼达在书中的说法,1960年,他经朋友介绍,在亚利桑那州某个公共汽车站认识了唐望·马图斯。他的朋友声称唐望是印第安亚基族的巫士,对药草十分了解。卡斯塔尼达随后努力说服唐望把有关药草的知识传授给他,唐望起初并不愿意,但在卡斯塔尼达的坚持之下,终于将其收为门徒,逐步教他服食仙人掌科乌羽玉属植物(Peyote,即“培药特”,见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5月版,下同)和白花曼陀罗(Jimson Weed,即“魔鬼草”)。 在服用这些草药之后,作者得到了各种奇怪的经验,例如,有一次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乌鸦,而且能够飞翔。他认为这些经验是幻觉,但唐望则说它们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验相同,是真实的。印第安巫士和他的门徒之间这两种相左的看法构成了本书的核心问题:卡斯塔尼达服用草药之后经验到的世界是客观实在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验到的世界是终极的实在吗,抑或只是终极实在的表现方式之一? 新时代思潮的开山力作,摇滚巨星约翰·列侬、垮掉派代表作家威廉·巴罗兹、电影艺术大师费德里柯·费里尼、天才诗人吉姆·莫里森的最爱之作!
  • 宗教与科学

    作者:(英) 罗素

    这本《宗教与科学》,是罗素1935年的作品。出版的当时,就颇引人注目,到五六十年代,已多次再版,仍很风行。在罗素去世十年之后,再来读一读它,还是饶有兴味。 罗素是众所周知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但他不信上帝,对宗教神学持否定态度,他是一个非宗教主义者。罗素在这本书中,历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与神学的冲突和斗争,每次斗争的结局,总是科学战胜神学。宗教虽然始终不渝地为神学辩护,但它在科学进步面前,不得不一步一步退却,为上帝存在的论证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修饰和补缀。罗素的文采是负有盛名的,他的文章写得深刻而生动,机智又雄辩,他批判宗教神学的一些文章,很可以借用来作无神论宣传的材料。商务印书馆最近还出版了罗素另一本批判宗教的书:《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这是一本文集,收集了罗素从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十五篇文章,和《宗教与科学》可以参照阅读,对罗素的非宗教思想会有更全面的了解。列宁主张利用十八世纪老无神论者的作品,对千百年来深受宗教愚弄的群众,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看来唯心主义哲学家批判宗教神学的书,也不是不可以利用。我们对罗素这本书抱有兴趣,主要也在此。 当然,罗素终究是唯心主义者,他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不彻底的。罗素对宗教辩护者提出的“科学是不够的”、“科学不讲价值”一类说法,承认是对的,罗素说,“价值”问题确实不属科学探讨的范围,而且他还进一步说,“价值”问题首先不是知识范围的问题,因而它不是凭理智可以解决的。在罗素看来,科学只讲真伪,不管善恶,涉及“价值”一类伦理问题,是没有客观标准的。人们对价值持不同的看法,和人们对食物有不同的口味一样。既然科学管不了“价值”、“善恶”一类伦理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客观标准,也就是说伦理学不能成为一门科学,那么,宗教就有存在的余地和必要了。在这一点上,罗素和康德一样,限定知识的范围,给信仰留下地盘。罗素对科学的进步,持悲观主义的看法,虽然他肯定科学每战胜神学一步,就给人类带来一分幸福,减少人的“天生野蛮性”,但科学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残杀手段更为厉害的战争灾祸,而且发展的趋势,将是愈演愈烈。人们在战争灾祸面前,遇到许多伦理方面的问题,这是科学本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因此,在这一点上,科学又恰恰给宗教的存在创造了条件。罗素还认为,科学发展的本身,就向科学的决定论提出了挑战。他指的是量子力学关于微观粒子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自由选择运动方向的问题,微观粒子的运动的不确定性使决定论在论证上出了漏洞,给意志自由论和宇宙目的论的论证开了方便之门。罗素认为,在理论上对决定论和意志自由论都可以驳难,各自在理论上的论证都不能自圆其说,因此,罗素说这二者都是形而上学,都不是科学可以证实的问题。显然,这样又给宗教留有余地。
  • 新世界秩序

    作者:(美) 埃帕森

    多年来,国外有不少学者、记者、历史学家,他们从各种解迷的档案里获取珍贵史料和素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对知情人多年跟踪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及从若干情报机构批露的秘密情报里搜集详细资料,精心撰写了“新世界秩序”的专著和文章,披露了发生在两个世纪前一位放弃信仰的天主教教士:德国光明会创始人亚当• 魏斯豪普特在罗思柴德授意下,以炮制世界单一政府的“阴谋”为起点;并由“罗思柴德议院”(FINANCED BY THE HOUSE OF ROTHSCHILD)提供经费, 成立了德国的“光明会”(ILLUMINATI)社团的隐秘之事。 “罗思柴德议院”为了达到“世界单一政府”的目的 ,并且在过去两个世纪期间里由光明会如何挑起了从拿破伦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每一场战争;还描述了雅各布•H•希夫如何被罗思柴德送到了美国,对光明会的阴谋计划进一步完善;希夫的密谋和光明会阴谋计划并且如何受到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控制。希夫如何诱惑国会和总统达到对整个金钱系统的控制和取消所得税,希夫和他的同谋者创造的“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如何控制他们的当选官员逐渐驾驭美国、使其成为“联合国”世界单一政府被御用的单位。旨在颠覆各个国家的政府和宗教团体,实施全球一个政府、一种货币的“世界政府”,即所谓的“新世界秩序”(又称“新纪元”)。这种“新世界秩序”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全球化”又有什么区别,全球化的真实含义和本质又是什么?这一切确实让政治家、历史学家、金融家、学者们难以捕捉到头绪,更难知道其真相;而一切“全球化”的专著和论述就显得尤其幼稚和可笑…… 为此,我们对这一切秘密的历史必须进行研究,为人类探讨一条光明之路。
  • 地狱变相图

    作者:刘正成

  • The Jewish Study Bible

    作者:Berlin, Adele (ED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eaks exciting new ground in the field of study Bibles with The Jewish Study Bible. This innovative volume will, for the first time, offer readers of the Hebrew Bible a resource that is specifically tailored to meet their needs. The JSB presents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Scriptures where Jews experience it--in Torah. It offers readers the fruits of various schools of Jewish traditions of biblical exegesis (rabbinic, medieval, mystical, etc.) and provides them with a wealth of ancillary materials that aid in bringing the ancient text to life. The nearly forty contributors to the work represent the cream of Jewish biblical scholarship from the world over. The JSB uses The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TANAKH Translation, whose name is an acronym formed from the Hebrew initials of the three sections into which the Hebrew Bible is traditionally divided (Torah, Instruction; Nevi'im, Prophets; and Kethubim, Writings). A committee of esteemed biblical scholars and rabbis from the Orthodox, Conservative, and Reform Judaism movements produced this modern translation, which dates from 1985.Unlike other English translations based upon such ancient versions as the Septuagint and Vulgate, which emend the Hebrew text, TANAKH is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 Conservative, Reform and Reconstructionist Jews, professors, students, rabbis: indeed, anyone interested in acquiring a full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iches of the Hebrew Bible will profit from reading The Jewish Study Bible.
  • 七谷经

    作者:巴哈欧拉

  •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英]麦克斯·缪勒

    本书的书名即提示了他所论述的基本内容: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缪勒认为,宗教产生和发展是沿着三条基本线索展开的,这就是从自然对象中形成物质宗教,从人类自身中形成人类宗教,然后在心理宗教中合流。他在本书中基本上是以印度宗教为例,阐释了他的宗教发展观。
  • 道藏(1-36册)

    作者:

        明正统《道藏》收道书一千四百二十六种,合五千三百零五卷,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门。万历《续道藏》补收道书五十种,合一百八十卷,不再标明门类。正、万两部《道藏》共收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合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它是道教文献的大集成,同时也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宝库。    道教形成于东汉顺帝时,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由于它崇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所以它托根于东周春秋时代的道家。道有又称说黄帝,到秦汉之间,还形成一个“黄老学派”,把自己的学说、观点追溯到传说祖国文化开始的代表者黄帝身上。实际上,道教的内容杂驳,它糅合了我国古代的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老
  • 唐卡中的度母、明妃、天女

    作者:吉布

    《唐卡中的度母、明妃、天女》中精选的130幅绘制精美、异常珍贵的唐卡,以其眩目的美丽、奇妙的技法、超凡的视觉感受和令人震撼的冲击力,形象展现了西藏神谱中女性的独特魅力。并配以通俗易懂、简洁精当的解说文字,向读者讲解画作中的精妙细节,以及它们的宗教象征意义,揭开笼罩在唐卡艺术中的女性身上的神秘面纱。
  • 韦伯作品集X: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

    作者:韦伯

    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他是社会学的大师,犹如牛顿之与物理学,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思想家。科塞评价说:韦伯以永不停息的斗争为代价获得了清晰透彻的认识。很少有人达到他那样的深度。他带来的是对人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他对社会行动中的磨难、悲剧以及偶尔的成功的超脱的关注,使他成为社会分析的科学和艺术的至今无人能及的大师。如果说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知识界对韦伯还很陌生的话,那么经过至今余温尚存的“韦伯热”,大家对“祛魅”、“理想型”等韦伯特有的术语已耳熟能详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大陆市场上的韦伯作品层出不穷,但一直不成系统,各个译本的译品亦参差不齐。此次广西师大出版社引进的台湾钱永祥等先生合力译出的韦伯作品集,填补了一直以来的缺憾。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本,主要是对印度教的一次梳理。 对印度人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至今仍有着重大影响的印度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公元前5世纪崛起于印度的佛教,尽管曾经灿烂一时,终究仍如过眼云烟,在千年前即销声匿迹于印度大陆,然而本书的标题仍为《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反之,尽管中国至今角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佛教信徒的国家,韦伯在论述中国的宗教时,书名用的却是《儒教与道教》,其中也很少提到佛教,其道理何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在本书找到答案。为了便于阅读,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增添了许多译注,对于了解印度社会、思想与佛教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 本书属于社会学大师韦伯作品集之一。作者在本书研究了印度的宗教。作者认为,对亚洲整体而言,中国扮演了类似法国在近代欧洲所扮演的角色:所有世情通达的‘洗练’,莫不是源自中国,再传布于西藏、日本和中南半岛。相反的,印度的意义则可媲美于古代的希腊世界:在亚洲,举凡超越现实利害的思相,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统或异端的)救赎宗教,在整个亚洲地区扮演了类似于基督教的角色。
  • 金刚经·坛经

    作者:慧能

    《坛经》记载禅宗六祖慧能的语录和事迹,是中国僧人著作中唯一称“经”的重要典籍,被尊为禅宗的宗经,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金刚经》自问世以后就受到大乘佛教徒的重视和推崇,中国佛教许多宗派都接受它的思想,而禅宗受其影响最大。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名《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或《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意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达彼岸。此经字面的意思是:凭借金刚不坏之身和至高无上智慧而到达解脱的彼岸。早期大乘佛教提倡般若说,般若思想是大乘思想的理论基础。在所有大乘经典中,般若类的典籍约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一,而《金刚经》就是般若类中的一部重要佛典。它全文五千多字,内容相当丰富,基本囊括了般若经典的主要思想,是一本般若思想的纲要性著述。它主要通过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话,来启迪修佛者,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心念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才能证得正果,才能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能脱离三界而达苦海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