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宗教

  • 约翰福音

    作者:[英] 坎伯·摩根,Campbell M

    《约翰福音》是“摩根解经丛卷”系列之一。皮尔逊博士曾说过,我们现有的四福音的顺序,乃是遵照旧约希伯来安营的顺序。马太乃是整体性地述说“神权治理”的概况,换句话说,整个营地乃是围绕着这位君王的。马可福音是说到“外院”,是服事和献祭的地方。路加福音把我们带进圣所,在此有见证的七枝灯台,有陈设饼的桌子,或“交通”。约翰福音则引我们进入幔内,进入至圣所。摩根则告诉我们,《约翰福音》是有系统结构的诗人之作,它所带给我们的,乃是对主耶稣基督的最终启示。
  • 金枝

    作者:(英)弗雷泽

    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上.下册),ISBN:9787100088961,作者:弗雷泽
  • 李叔同说佛

    作者:李叔同

    《李叔同说佛》是弘一大师晚年将其学佛的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时下的书籍,大多只是供人匆匆一览,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领会的经典屈指可数。这本《李叔同说佛》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其间还配有弘一大师亲笔手书的格言,并有其学生丰子恺的插画,与星云法师的评注一起完美合璧。《李叔同说佛》收录有《我在西湖出家的经历》、《弘一大师讲演录》、《格言别录》和《李叔同诗集》,主要为大师晚年开示佛徒的讲稿。忠实地体现出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他平生重践履,《李叔同说佛(双色印刷)(珍藏版)》也要言不烦,而其慈悲的心怀,则溢于言表,堪称最能启悟世人的大德讲演录。
  • 马太福音

    作者:[英] 坎伯·摩根

    圣经对摩根(Campbell Morgan)来说不仅是一部神所启示的书,而且是一个可以亲自进入的属灵世界,在它里面可以日日朝见主面,对神的认识和爱敬日加深沉,不时从中得到启示、亮光与清新活泼的气息。因此他讲解圣经不但细腻,而且有独到之处,他能超越传统束缚,带给人新的亮光。 “摩根解经丛卷”是作者一生研读圣经的结晶,共有一百多卷,由美国活泉出版社陆续翻译成中文,这是一套解经性的注释书。中文简体版的《希伯来书》、《哥林多书信》、《使徒行传》、《耶利米书》、《以赛亚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等将陆续由上海三联书店推出。 《马太福音》是“摩根解经丛卷”系列之一。摩根反复告诉我们,马太福音是一卷王的福音,它的主题是国度。这个国度并不是人死后方能进入的境地,它是要在地上建立的一种状态。这卷福音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王,接着是王的宣讲,王的颁布律法,王的展示福祉,王的强调声明。我们无论从律法研究,或是数算福祉,或是留意王的声明,都会看出它们和今世这地上的关系。耶稣心中热切所要达到的,是在地上建立一个神圣的秩序。 相比西方汗牛充栋的解经著作,本书全无学究气,而是以一位牧者情怀,通过清新、活泼的语言,让圣经的话语发出属灵的亮光。适合所有基督徒和普通读者。
  • 佛教常识答问

    作者:赵朴初

    《佛教常识答问》用答问的方式,回答了佛教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答问之间,就佛教的教义、历史、现状作出了客观的阐述。对佛教的创立及创始人、佛法的基本内容、佛教典籍的形成、僧团和戒律等基本内容,尤其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人间佛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佛教对申国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做了精辟的分析。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作者:(法)柏格森

    《汉译经典032: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是亨利+柏格森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柏格森哲学思想在人文—社会领域方面的一次集中运用。《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柏格森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悟真篇浅解

    作者:王沐

    《悟真篇浅解》(外三种)是道家内丹功法的主要经典,总结了唐宋以前的内丹功法,并融进作者本人炼养内丹的实践经验。“浅解”融合自己炼功的心得体会,是气功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 禅宗与精神分析

    作者:铃木大拙,弗洛姆,马蒂诺

  • 高僧传

    作者:释慧皎

    传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影响,本书介绍了对佛教发展起重要推动的一批高僧,内容丰富是一本颇有价值的佛学研究文献。
  • 重负与神恩

    作者:[法] 薇依

    有人把薇依的《重负与神恩》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相提并论,并称薇依为“当代的帕斯卡尔”。这位法国20世纪杰出的宗教思想家,沿循的是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艰难、绝非轻松的重负。本书不是系统的专门论著,是薇依的朋友、著名宗教学家梯蓬(G .Thibon,1903一)在薇依身后从她大量的手稿、言谈记录中整理成书的。这些闪烁着精神之光的篇章渗透着薇依的深邃思考,显示了薇依的伟大心灵和崇高的信仰,是20世纪基督神秘主义思想史上一部不容忽视的著作。
  • 在约伯的天平上

    作者:(俄)舍斯托夫

    《在约伯的天平上》(灵魂中漫游)是舍斯托夫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对俄罗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两位大师的评述。舍斯托夫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双重视力,即“天然视力”和天使赋予他的“超天然视力”。天然视力看到的是必然存在,是自明,而超天然视力则看到了自由自在,是要让人战胜自明。因则当人把生当作生,死当作死来看时,并不排除另一种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看法。舍斯托夫认为,托尔斯泰在面对最后审判时刻时,不得不抛弃自己伟大过去的一切,因为他已领悟到,死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行尸走肉地活着。 第二部分是舍斯托夫关于敢想敢为和俯首听命的片段集。其中论述到启示、哲学标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最后审判、存在的假象、存在的秘密、什么是美、认识你自己、哲学的当前任务、形而上学真理、通向真理之路、死的讽刺等问题,每节都主题鲜明、语言精炼、寓意深刻。 第三部分是舍斯托夫评述斯宾诺莎、帕斯卡尔、普罗提诺等著名哲学家的文集。舍斯托夫认为,正是斯宾诺莎继承了笛卡尔的“怀疑一切”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以为只有实体、数学方法是惟一的探索方法,其实质就是否定圣经,也就杀死了上帝。帕斯卡尔则与大多数哲学家相反,他不是去为理性大唱颂歌,而是在呻吟中去探索,到圣经中去寻找真理。普罗提诺虽然不否认理性,但他对理性失去信心,成了理性的憎恨者。最后一篇是舍斯托夫答复赫林教授评论的文章,论述什么是真理的问题,此文与胡塞尔有关,请把它与舍斯托夫论述胡塞尔的文章一起阅读。 本书撰写于1920-1924年间。1920年舍斯托夫离开俄国,定居巴黎。他写的“最后审判时刻”,发表于《现代人札记》(第1-2期)。1921年,他又写完“战胜自明”一文,这两篇文章组成了本书的第一部分。1922年,他写完“时代之子和继子”一文,1924年写完论述普罗提诺的“发狂的演说”一文,1926年写完“什么是真理”,它们共同组成了本书的第三部分。1924年他写了“科学和自由研究”一文,发表于1925年3月19、20日《新闻报》,后收入本书作为序。
  • 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

    作者:[美]阿尔文·J.施密特

    本书以其细微的审慎展示了我们有多少现行制度都是在教会中发端和发展起来的,人类文化的各个分支中又有多少东西是属于基督教的。全书从生命尊严、性道德、妇女地位、慈善、医疗保健、教育、经济、科学、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揭示了现代社会许多现行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基督教渊源,阐明了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作者还指出,在世俗主义和相对主义盛行的后现代社会,基督教对文明的积极影响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 心靈史

    作者:張承志

    「哲赫忍耶」是中國回教的一個宗派,阿拉伯語原義是「高聲讚頌」。然而,這支族群,卻被視為異端,屢遭政府殘殺。為逃避當局獵殺,更為内心信仰的自由,他們將自己隱藏在中國大西北那片貧瘠的黃土之中……
  • 金刚经

    作者:鸠摩罗什

    《金刚经》展示的是一种“性空幻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般若智慧、大乘思维,也倡导了“心无所住”、“离相无念”|“破相扫执”的修行解脱实践。从知行关系的角度看,它要求每一个修行者把思维素质、思想情怀与修行实践、大乘菩萨行统一起来,以达成境、行、果的圆融。就这一点而言,《金刚经》的义理及思维模式对现代社会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壇经校释

    作者:[唐]慧能,郭朋 校释

    《坛经》是我国佛教禅宗的经典。作者慧能系禅宗创始人,倡导“明心见性”,即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本书以日本学者铃木贞太郎、公田连太郎校订的敦煌写本(即法海本)为底本,参照惠昕、契嵩、宗宝三种改编本进行校释。
  • 宗教思想史

    作者:米尔恰·伊利亚德

    最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宗教思想史》,作者是美国的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晏可佳等翻译。该书是西方著名宗教史家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1907—1986)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综合反映了20世纪西方宗教的研究成果。 《宗教思想史》讲述了米尔恰·伊利亚德1907年3月9日出生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特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格奥尔基·伊利亚德(Gheorghe Eliade)是一名上尉军官,是摩尔达维亚人,摩尔达维亚人生性忧郁、充满诗意、喜好玄想;母亲是奥尔特尼亚人,奥尔特尼亚人热爱冒险、精力充沛、性喜骑马。父母亲不同的性格给了伊利亚德双重的影响,伊利亚德好胜心强、敏感、诗意盎然,但有时却陷入绝望、忧郁。 中学时代的伊利亚德热衷于科普创作,梦想着“用文学形式来处理科学问题”,同时对于宗教、东方学和神秘主义的兴趣与日俱增。1925年高中毕业,就读于布加勒斯特大学文学和哲学系。1928年到1931年在印度学习印度瑜伽和奥义书,同时刻苦学习梵文,印度的三年经历成为他学术生涯中极其后重的一笔。伊利亚德在文学创作方面数量颇丰,作为学院派小说家,其学术重心始终在宗教研究上。 二战结束后到1955年,伊利亚德一直居住在法国巴黎,这一期间他的宗教研究达到了一个顶峰,以法文的形式出版了一系列宗教著作:《比较宗教的范型》、《宇宙和历史》、《永恒回归的神话》、《瑜伽:不死与自由以及《萨满教》。这几本著作几乎涵盖了20世纪所有宗教已经的重要领域,使他迅速崛起成为一名蜚声国际学术界的宗教史家。1956年伊利亚德以访问教授的身份应邀到美国芝加哥主持哈斯科尔讲座,次年任芝加哥大学宗教系主任和教授等职,与同事将芝加哥神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宗教史研究中心,从此伊利亚德与美国宗教史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1961年主编出版了《宗教史》创刊,成为美洲大陆宗教研究的一份重要刊物。80年代,伊利亚德的学术声名日盛,担任《宗教百科全书》的主编,不幸于1986年4月22日逝世。就在他去世一年之后,16卷本的《宗教百科全书》正式出版。这部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数以百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共同参与的著作的出版,为伊利亚德的学术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宗教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要描绘历史上各种宗教现象的发展过程,更应该在空间上揭示宗教的结构以及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伊利亚德强调宗教学家不仅是一个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 现象学家。伊利亚德还特别重视“宗教史”研究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本书全方面地展示了人类历史上各种纷繁复杂的宗教现象的发展过程,伊利亚德特别注重了那些对人类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宗教思想的创新,突出了人民在遭遇深层危机之际是如何通过宗教的创新来解释、摆脱和化解这写危机的。但是伊利亚德强调任何宗教思想的创新都不是凭空而起的,都以一定的传统宗教思想为基础。伊利亚德在书中大量吸收和融合了20世纪在专门宗教领域中其他大师级宗教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还特别关注了一些被以往宗教史家所忽视的宗教思想,因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宗教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本书分为3卷,第1卷勾勒了旧石器时代、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希腊、小亚细亚、巴勒斯坦以及伊朗在内的古代文明的宗教观念;第二卷叙述了中国宗教、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展历程;第三卷讲叙了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基督教宗教改革时期的思想激荡、中世纪犹太教神学思想的演进、中国西藏宗教的基本发展等。每一卷附有一个长篇“研究现状:问题与进展。评论性书目”,罗列了相关宗教专题的已经书目和原始材料,并且做了精辟扼要的评论,既可供读者做进一步的研究参考之用,又可以对西方20世纪宗教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 父母恩重难报经

    作者:证严法师

    《父母恩重难报经》介绍佛教经典中以孝经著称的《父母恩重难报经》,介绍其经文内容,阐释佛典中的善行、福祉,及其人生与社会意义等。
  • 云笈七签

    作者:(宋)张君房辑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复兴,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愈发其众了。道教文献以其五彩缤纷的奇姿,赢得了中外人士的瞩目,确为有待于深掘的宝藏。  这部素享“小道藏”、“道教小百科”美誉的名著编于北宋。张君房在辑成了宋藏《大宋天宫宝藏》之后,为方便省览,撷取其中精华,后成此举。在宋藏久佚的今天,这部书愈为珍贵,一部分险些失传的古代文献,据此得以硕果仅存。此书不仅仅是一部道书,由于其内容相当丰富,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诸方面,如哲学、医药、化学、天文、地理、民俗、气功、以及人体科学的人来说,都会是一本部有用的书。  本书原拟编写的各种索引,如书名、人名、神名、地名、药名、功法名等。
  • 当科学遇到宗教

    作者:伊安・巴伯

    《当科学遇到宗教》针对一般读者,减少了技术性的分析,但是在不大的篇幅里却包含了当代科学与宗教的丰富内容,其叙述简单扼要,条理清晰,在美国读书界极受好评。巴伯的开创性研究是在科学与宗教关系上。2000年出版的这本《当科学遇到宗教》是对他自己毕业研究成果的总结。天文学与创世,为什么发生大爆炸?量子物理学的意蕴,对关于现实的假说的挑战!达尔文与创世纪,进化是上帝的创造之路?人类天性,我们是由基因决定的吗?
  • 道藏提要

    作者:任繼愈/主編,鐘肇鵬/副主編

    本書是第一部以提要形式揭示道教內容的大型工具書,吸收了國內和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該書大多篇章是研究考證的結果,每篇幾百字或數十字的提要,都需要翻閱大量的工具書,細心研讀原著,對比不同道書的思想特點、文字術語特徵,才能找出判定時代和作者的證據。此書在考據學、目錄學上取得的成果,超過了翁獨健所編的《道藏子目引得》、法國施博爾主編的《道藏工程》專案,對劉師培、陳國符、吉岡義豐等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亦有所補充,糾正不少錯誤。該書出版後國內外學者給予很高評價。 本書內容包括:一、本書為明《正統道藏》及《萬曆續道藏》提要。所據版本乃一九二四至一九二六年上海涵芬樓影印北京白雲觀所藏明刊正、續《道藏》。二、提要按照影印明藏各書先後順序排列,用阿拉伯數字編號。三、提要每篇皆首列本書編號、次列書名、卷數,再次在括弧內注明X冊,即涵芬樓影印本之冊數,其後列三洞四輔分類及千字文編序。四、篇卷題法:1 凡原書標明卷數者,均按原書卷數著錄。2 原書無目錄卷數而《道藏》本有卷數者,按《道藏》本卷數著錄。3 《道藏》本二書合卷或數經同卷者,按《道藏》本題“X經同卷”或“X篇同卷”。五、提要中引文均注明出處,凡引用該書,一律在括弧內注明《道藏》本該書之卷數、頁數;引其他書則注出書名、篇名,無篇名的注出卷數。六、提要之後,列附錄五種,以便檢索:1 《編撰人簡介》按姓氏筆書排列,介紹《道藏》中撰人、編者之略曆及著作。2 《新編道藏分類目錄》,將《道藏》各書按其內容重新分類編目,以便治思想史、哲學史、科技史及研究《道藏》者檢索。3 《正續道藏經目錄》,《道藏》舊目均按三洞四輔分類,今將明《正統道藏》及萬曆《續道藏》舊目附上,以便稽考。4 《書名索引》,即《道藏子目索引》。從中可查出《提要》篇目編號,及該書涵芬樓影印本和臺灣翻印本之冊數。5 《編撰人索引》,凡《道藏》各書有編撰者的,從中可查出其著作及其在涵芬樓影印本《正續道藏》和臺灣翻本之冊數及《提要》篇目編號等。 附註:2005年12月已有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