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宗教
-
亲吻神学
书摘 因为他或者她意识到自己已被引导到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所以没有人感到自己远离上帝。相反,人之爱的经验就像一条直接通向上帝的跳板或者道路。对具体的你的渴望与对上帝的渴望融为一体,这在他们的书信中时时有所表露。这不难理解,因为事实上这是“肉身化”了的爱。于是,实现爱的具体形式便成为追随基督的一种形式。所以对具体的你之爱一变而成为基督成人这过程的继续,基督是作为圣父之爱的标志而成为人的,这并非为了通过爱去解救“人类”,而是为了去解救每一个个别的具体的人。上帝爱我们并非将我们当成普遍的人类的一部分,而是因为我们是位格,因为我们是具有具体和独特品格的个体。 当读者打开阿贝拉尔(Abaelard)与海萝丽丝(Helo-ise)的往来书信时,犹如被引入一幕无比美丽、无比丰富的戏剧,会看到一座空荡荡的舞台随着演员的出场而渐渐活跃起来。这些书信是伟大的爱情与友谊之独一无二的人性见证。海萝丽丝是一位——人们曾完全正确地评说——伟大的献身于爱的女性,她在某种程度上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纯洁的爱的本质就是如此,而且只能如此。阿贝拉尔写给海萝丽丝的信证明,他是一位致力实现基督之爱的崇高理想不知疲倦的斗土。他为此将他的整个生命孤注一掷,这一生命没有海萝丽丝是不可想象的。他使海萝丽丝也卷进了他那急风暴雨般的生活所掀起的大大小小的波涛之中。 在《旧约》和《新约》中,你会发现,死者复活之伟大奇迹仅有利于或者至少有利于女人,要么是为了女人,要么是在女人身上完成的。《旧约》向我们讲述了两个应母亲的请求令死者复活的故事,这便是以利亚及其门徒以利沙创造的奇迹。福音书只有三个有关主耶稣基督令死者复活的奇迹:这三个奇迹都是有利于妇女。事件本身就证实了上面援引保罗的话:“妇女通过复活重新得到死去的人。”在伯利恒城门耶稣唤醒了寡妇的儿子,因为寡妇的悲痛使耶稣无比感动,他将儿子还给了母亲。耶稣还接受了拉撒路的姐妹玛丽亚和马大的请求,使他的好朋友拉撒路复活。甚至一位会堂主管也请求耶稣,耶稣便给他的小女儿以同样的恩宠。这就证实了:“妇女通过复活重获她们死去的人。”因为睚鲁的小女儿在死亡之夜——犹如那些重新得到家庭成员的身体的人那样——立刻重新得到她自己的身体。然而所有这些生命复活都是应 少数人的请求发生的。 时代将使我的神父失去一些他所具有而我自己认为颇为神圣的坦诚性格;然而,正如魔鬼不愿人人都成为圣者那样,那些邪恶和狡猾的人(如我本人)也善于避免使你成为话柄的机会。我自己出于种种原因,虽然允许自己小心呵护我与你的交往,但并非所有的修女都能如此,正如并非所有的神父都具有我的神父那样的坦诚一样。即使上帝将这种宝贵性格赐予他们,你也不要认为他们会持有相同的意见。我告诉你,我真正担心的是那些人对你可能造成伤害,他们比魔鬼还要凶恶。姊妹也许会认为,她们可以做我曾做过的一切,她们这么认为是有道理的…… 事实上,自从女儿将自己托付给我以来,我的行为极为谨慎。因为我必须考虑到,魔鬼可能会通过我去诱惑她们,因为我也不过是个罪人而已。感谢上帝,尽管我相信在我身上找不出什么严重过失,因为上帝无时不在地庇护我。但是,我要承认,我还得在女儿面前努力掩饰我那些不完美的地方(这类不完美之处很多,想必女儿早已有所察觉)。 属于这方面的还有我对我的保罗的爱和担心。我不得不常常提醒他,他对修会意味着什么,虽然我并不愿用这些批评来干扰他。 西笃会(拉丁文为Cistercium,意为“新修道院”,由此而产生“西笃会士”这个词)与1098年开始的本笃会的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小群修士在香槟隐修院(Chaim-pagne)院长罗伯特(Robert)率领下与一直主宰着克吕尼(Cluny)本笃会的修院生活方式决裂,重新回到圣本笃的原始规章,开始新的生活。 贝恩哈德体质孱弱——他患贫血病和胃病。尽管如此,西笃隐修院第三任院长哈丁(S.Harding,1060—1134)在他于修会任职三年后,即1115年,仍然派他带领12名修土去香槟地区创建克莱尔沃隐修院。贝恩哈德由此出发进行布道活动,很快便远近闻名,以致该隐修院的名字与他个人不可分割。他那博人好感而光彩照人的风度使他的活动更加有成效,克莱尔沃的修士数目急速上升,并以这里为中心建立了许多分支隐修院。贝恩哈德个人就建立了64所。这些隐修院推行的基本路线介乎独处的欲望与通过完成各种使命而不断提高的要求之间。 贝恩哈德生性聪敏,这种品格容易接受神秘思想,但同时也具有领导才能。这些性格的特征在他那些当时看来十分频繁的通信中都有所表露。他是一位激进的斗土,为了宣扬西笃会士的理想、反对克吕尼的僧侣,他义无反顾地投入斗争。因此他于1129年应圣蒂耶里的威廉(Wilhelm von St.Thierry,约1080—1148)的请求,撰写了《护教学》一书。这大大提高了他在许多修会中的声望。 他经历了1130年至1145年间旷日持久的教会政治斗争。在此期间,教皇、主教、隐修院院长以及神学家有些视他为敌人,有些视他为朋友。 在他的所有著作和论辩文章中无不显示出一位非凡人物的独有魅力:充满对上帝之爱的激情,宽厚而又激进,脆弱而又坚强,积极主动而又善于沉思,先天的神秘主义倾向,无私因而往往不妥协,广交朋友而又对敌人毫不留情。他努力捍卫言论自由,力图在自己一生中实现他在布道和著作中所宣扬的东西。贝恩哈德的神学理论和宗教思想集中表现在他大量的布道词、论文和对《圣经》各个篇章的阐释之中。 贝恩哈德对整个发端于西笃的修院运动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这一运动最明显的特点是文法与文献、哲学与文学、神学与艺术、思辨与冥想之间的紧密联系。所有这一切都来自贝恩哈德对《圣经》的深刻理解。这无疑是神学家兼作家的这位克莱尔沃的贝恩哈德给人印象最深的性格特征。他的86篇《雅歌诠释》即对《雅歌》三章1节之前各章节的诠释,是灵修神学的杰作,同时又是理解12世纪隐修院神学的钥匙。这是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之作。他以基督和灵魂来解释爱着的男人与被爱的女人的关系。这表明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传统的辩论规则,寻求一种不平常的诠释途径。他的文风带有论战气味,但同时又显示出他高度的机敏和诗人天赋。 上帝之道成了肉身而达到人的得救这一论题,贯穿他的神学思想。这一论题的展开成为教理与过时的信仰、神学思想与神秘主义反思的结合。这一杰出的神学论述在后来影响了整个西笃会的唯灵论。所以,西笃会的改革正是由于贝恩哈德的努力才获得其内容上的和神学理论上的形式的。 正如下列选文所表现的那样,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爱在西笃会的神学理论中占有很高的地位。神学所缺乏的是思辨上有机性的品格;于是,一个新概念受到人们的关注:Experi-entia,即上帝与人相遇的个人经验。在西笃会土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11和12世纪那种宗教精神的亢奋状态,它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在个人之爱的情感张力场内重新经验着人与上帝的关系。 西笃会的修士钟情于爱(amor)。对他们而言,一切精神性认识都与爱有密切联系,爱就是一条接近上帝、接近人的途径。他们认为,爱是一团无焰的火,它不断地燃烧起来,成为雅歌形式的新婚之爱,并诱使人完全将自己奉献给上帝。 在爱者及其以完美的爱爱着的人所喜欢的一切财富中,爱所爱的是共同拥有,它乐于共同拥有而不愿独自占有能够使两人欢乐的东西。但对于两人所不喜欢的东西,爱自身也宁可放弃,它不想拥有朋友不喜欢因而也不愿拥有的东西。 在证明可爱性时,爱关注的始终是激起它所爱的人产生爱,这样他才不至只是单方面地接受爱。如上所说,爱所爱的就是被爱。对于爱者而言,只要它没有感觉到爱中的共同性,它便不会仅仅满足于去爱某种共同的东西。 如果爱要将它所拥有的东西变成共同的占有物,那么,这东西首先就是爱本身。爱总是对他人怀有好感,它厌恶孤独。可以说,爱沉迷于对共同拥有物之爱,所以它不由自主地慷慨赠予,以便达到爱的共体。 那种将其所拥有者保留下来,为自己所用而不愿将之变成共同占有物的爱,会是怎样一种爱呢?反之,如果爱者自身不被人爱,而只是爱人,那么这爱者会得到怎样一种慰藉呢?“孤独者多么可怜!”(传4:10)孤独的爱将自己钉上了十字架,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仇恨自己,因为它根本不愿孤独而是想互为伙伴。它不可能被剥夺它的爱的冲动以及它的本性,因此它也不可能不爱共同拥有它的财富,不可能不爱爱本身的共同性。 所以,与我们心中的爱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者有两个东西:对共同拥有的爱与爱的共同性。二者缺一爱就算不上是幸福的爱。 爱在共同拥有中寻求善,在爱的共同性中所要寻求的不是别的,而是幸福。如果存在着某种人共同爱着而又缺少爱的共同性的东西,那么,这爱便缺少它自己想拥有的东西。反之,如果人共同爱着而又缺少人想要共同爱的东西,那么,这爱便缺少它自己不愿失去的东西。 这便是属于我们、存在我们心中、在我们中间的爱。怀有这种爱,我们还不算完全幸福。但是,只要我们共同占有能够使一切人完全得到满足的最高财富,只要一种共同的相互之爱将我们联结起来,只要借助这种爱达到不存在无共同性之物的境界,那么,我们将来会是非常幸福的。 …… -
七日永恒
《七日永恒》内容简介:吕卡是魔鬼的代言人,佐菲娅是天使中的精英。为了结束已经持续数千年的无休无止的纷争,上帝和撒旦之间展开了最后一场决斗,他们各自派出了最优秀的使者:佐菲娅和吕卡将在七日期限内为各自的阵营而战,从而决定是善还是恶的化身将永远统治人类。 在酝酿这场疯狂的赌博时,上帝和撒旦处心积虑地预见了一切,却万万没有料到天使和魔鬼相遇了,两人不由自主地坠入爱河,在善与恶之间挣扎徘徊。 (1)法国头号人气作家马克•莱维的作品 (2)近10年来,马克•莱维每出一本书,均马上登上法国畅销榜前几位。 (3)不同于一般的法国小说,马克•莱维的作品可读性非常强,爱情故事跌宕起伏,想象力丰富。以本书为例,这是一个关于天使和恶魔相爱,上帝和撒旦斗争的故事,题材很新颖。 (4)马克•莱维的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已经被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买去,拍成电影。 -
圣殿下的私语
一个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修辞学家、神学家、赫赫有名的教授;一个是才貌双全、情窦初开的美少女,他们成为一对不朽恋人,在基督教会居主导的时代,他们被迫分手,双双遁入修道院…… 书中收录他们的书信七封,前四封是他们的个人通信;后三封主要是阿拉伯尔就女修道院的起源、规章等对爱洛依丝进行指导。 -
禅宗与道家
本书是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阐述禅宗与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响的著作。全书分为两编。上编为“禅宗与佛学”,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慧能的事迹,禅宗的语录、公案、机锋和棒喝,参禅的方法,禅学与理学的关系,禅宗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影响,以及闻名遐迩的丛林制度等,作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道家与道教”,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作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
吸血鬼――暗夜里寻找生命
这是一本传说中的故事。据说,古代有喝血的神灵,中世纪出现嗜血的恶魔,那没 入黑夜的身影渗出血……浪漫文学作品和电影中的吸血鬼或惊悚骇人,或流露人性。这在暗 夜里寻找生命的灵魂,行踪难测,形象多变。 -
千面英雄
《千面英雄:奠定坎贝尔神话学理论基础的经典之作》被称为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的经典之作。追溯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神话系统中与英雄历险相关的故事,并从中揭示出相同的英雄原型。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心理学、比较宗教学、艺术及流行文化等不同领域,由此构建起坎贝尔独树一帜 的神话学体系,并奠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历史地位,成为一代学术宗师。 坎贝尔思想的创造性,在于将人文价值与宇宙性的精神体验,注入当代科学及艺术的诠释中,此一洞见。不仅丰富了神话学的研究领域。更为人类未来开辟出更多想象的空间《千面英雄》自1949年问世以来,已启发并深刻影响了全世界的几代学人,并以多种语言在各地出版,行销数百万册。 -
耶稣全传
有这么一个人,他才活了三十三岁,却流芳了人类历史两千多年,他还会继续影响着我们人类吗? 贫寒的诞辰,划分了人类的纪元; 他说的话译成世上所有的语言; 他的印记展现在了文明努力的每一块领域里; 明晰他的良言慧语,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劲的生产力; 您正翻开独特的生平,熟识着他 …… -
利玛窦行旅中国记
《利玛窦行旅中国记》内容简介: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1552年生于马切拉塔,1610年于北京去世。四百年后,从文艺复兴巨匠的油画、精工织就的挂毯、版本珍贵的《圣经》到精密的天文仪器、精美的乐器、丝绒和刺绣服装,乃至当年的文房珍玩、陶瓷书画,重睹利氏文稿和其制作的寰宇地图,我们会理解,明末传教士之“行旅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更是文化意义、心灵意义上的行旅。 -
殉道史
记述了西方历史上从1世纪到16世纪这漫长的时期内,基督徒为信仰而殉难的事迹,其中着重叙述了从14世纪到福克斯自己所生活的16世纪期间,更正教人士所受的迫害。其目的是基于福克斯和支持他这项伟大事业的更正教朋友们这样一份期望:让它成为一部“具体的宣传作品,不止歌颂敬虔者的受难,同时尽一切可能做到让英国永远不再遭遇这样的灾难”。作者为此付出了毕生心血,为了信仰,他始终不接受任何恩宠,却始终愿意帮助别人。在世界历史上,教会历史学家的著作绝少能对历史产生影响,唯福克斯这本《殉道史》是个例外。 -
摩西的生平
本书根据圣经《创世记》和《民数记》中的记载,重述了摩西的生平,并从这些故事中阐发深刻的属灵意义,揭示美德的生活是以神的无限善性为基础的一个永恒进程的主题。作者综合了早期希腊传统与犹太传统,认为圣经的终极目的不是历史教导,而是帮助人的灵魂飞升向上帝。他把灵性的上升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以耶和华对摩西的显现为象征:首先是在光中的显现,其次是在云中的显现,再次是在黑暗中的显现。第一个阶段让人认识到上帝是唯一自存的实在,第二个阶段认人体会到上帝是无形、无法完全领会的,而第三个阶段则让人意识到,对上帝的追寻是无穷尽的。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寓意解经,阅读此书可以使我们对亚历山大学派的寓意解经传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
终极之问
英文书名:The Question of God C.S.Lewis and Sigmund Freud Debate God,Love,Sex,and the Meaning of Life 弗洛伊德和C.S.路易斯,20世纪闪耀的人类群星中,璀璨夺目的两位文化大师,他们的思想代表了有关人类幸福本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在《终极之问》一书中,通过作者巧妙揉合的“会面”,他们的论点第一次比肩而立,正面交锋——关于良知、快乐、性、爱、痛苦、死亡、造物者…… 针对这些生命中的重大问题,双方给出了在当代最具有影响力又互相冲突的回答,展示了一直以来人类对终极意义的矛盾欲求,以及耐人寻味的挣扎与探索。 -
忏悔录
《忏悔录》是一部复杂多义的著作。“忏悔录”一词,其古典拉丁文原义为“承认、认罪”,在教会文学中转义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含义。奥古斯丁此书着重后一种意义,即历述一生所蒙受的天主恩泽,从而发出对天主的歌颂。但世人一般都注重其第一种意义,将其视为奥古斯丁的自传和个人忏悔,“忏悔录”遂成为“自传”的别名。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最典型的代表,他第一次从哲学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基督教的教义,讨论了当时最重要的神学和哲学问题。他是拉丁教父中著述最多的一个,有“迦太基的亚里士多德”之称,除了书札和布道词以外,他自己提出修订的著作达93种。他重要的著作有《忏悔录》、《上帝之城》、《三位一体》等。 奥古斯丁的哲学分为两大部分,即纯粹神学和从属于神学的哲学,前者是关于创世主上帝的论述,后者则讨论上帝创造万物、创造宇宙的问题。这两部分内容在《忏悔录》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罗素的看法有所不同,他对奥古斯丁评价甚高,认为奥古斯丁虽然并不专心致力于纯粹哲学,却很好地表述了它,并显示出了非常卓越的才能,《忏悔录》就是最好的纯粹哲学作品。 《忏悔录》全书共十三卷,内容分作两部分,卷一至卷九记述他33岁以前的生活历史,卷十至卷十三记述他撰述此书时的心路历程。卷一由歌颂天主写起,叙述了他从出生至15岁时的事迹。卷二、卷三记述青年时代和在迦太基求学的经历。卷四、卷五记述游学米兰之前的教书生涯。卷六、卷七记述思想转变的过程。卷八集中描写一次思想斗争的起因、经过及其结果,里面的许多文字已成为宗教心理研究者一再征引的权威章节。卷九记述皈依基督教后至母亲病逝的一段事迹。卷十记述著书时期的思想状况。卷十至卷十三对《旧约创世纪》第一章进行了诠释,在歌颂伟大的天主中结束全书。 对于《忏悔录》中所表述的思想,这里不作全面的评述,而只介绍最突出的两点,即其关于时间和语言学习的议论,它们大概属于罗素所说的“纯粹哲学”。关于时间这一哲学史上的重要概念,奥古斯丁说,时间是么呢?“加果没有人问我,我是明白的;如果我想给问我的人解释,那么我就不明白了。”他认为,实际存在的既非过去,亦非未来,而只是现在。过去和未来都被想象为现在。“过去事物的现在是回忆;现在事物的现在是视觉;未来事物的现在是期望。”这是他所谓三种时间的理论。 关于语言学习,奥古斯丁阐述了许多重要观念,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二十世纪语言哲学家们的思想资料。他写道:“当他们(我的长辈们)称呼某物时,他们同时转向该物。我注意到这些并且渐渐明白:他们是用发出的那个声音来意指该物的。他们用身体的动作表示自己的用意,可以说身体的动作是一切种族的自然语言。人们用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其它部位的动作和语气表达寻求、拥有、拒绝或逃避等心理状态。因此,当我反复听到字词在各种不同语句中不同位置的用法后,便逐渐学会了懂得它们所指示的东西。后来我的口舌习惯于这些声音符号时,我便用它们来表达我自己的意愿。”奥古斯丁描绘了一幅人类语言本质的特别图画。这段话出现在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首章。这个事实足以说明奥古斯丁的深刻性及其与现代的关系。 -
达赖喇嘛传
《达赖喇嘛传》丛书中的《达赖喇嘛传》、《班禅额尔德尼传》是西藏刚和平解放时就进藏工作的牙含章先生的力作,以元朝西藏正式纳入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以来的历史为经,以达赖、班禅两个世系历代活佛的主要活动为纬,织成了一幅西藏六百多年历史的画卷。这两本书作为早期自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西藏历史和社会,研究达赖、班禅世系发展的学术专著,曾对几代藏学研究者和涉藏实际工作者产生启蒙的作用,至今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
耶稣传 第二卷
《耶稣传·第2卷》内容简介:在第一卷里,我们已经对耶稣的真实生平描绘出一个大概的轮廊。我们力图使不仅在时间上距离我们如此遥远,而且主要还是通过一种非常混浊不清,又以其独特方式进行折光的媒介所观察到的人物形象,尽可能地易于被我们所理解。现在我们将进而就这个媒介本身进行一番分析,这就是说,分析出从其中所看到的假象,并说明它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
凡人佛陀
两千多年来,佛陀的故事不断累积,当中充斥奇迹与神祇,使得世人愈来愈不清楚他的真实生平。佛陀谈到自己时,从来没有提到奇迹或神祗。他对这两者抱持怀疑的态度,也不想被尊为伟人;他说法日寸从不提到家人,也很少谈私事。他不认为自己是神,这一点和《新约圣经》中的基督完全不同。 佛陀 把自己视为“觉醒的人”,这也是“佛陀”一词的原意。本书旨在探讨一位觉醒的人,在这段谜般的生平当中,你会看到一个人觉醒悟道的历程,他甚至?尽毕生心力,只为唤醒沉睡中的世人。佛陀在艰苦恶劣的境地修行,历经人间最惨烈的苦难,甚至差点丢掉性命,最后终于证得无上道法。佛陀俨然就是真理的化身,他曾经说:“见我者即见法,见法者即见我。” 本书描写一段神圣的旅途,许多情节虽然经过改编,我仍希望它能确切传达一位求道者的心路历程。佛陀的三个人生阶段分別是悉达多太子时期、乔达摩沙门时期以及大悲世尊时期,他与你我一样只是凡人,甚至也有一颗脆弱的心,但他能跟随这颗心悟道成佛,最后超凡入圣,可以说是一种奇迹。 -
如此活佛如此活
本书是盛噶仁波切的自传,也是他的人生告白。他以最真挚的笔触,写下他的成长、生活、事业,甚至爱情,带引我们进入活佛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藉此帮助我们洗刷尘封已久的心灵,体会生活的真正意义。 盛噶仁波切是青海噶扎西寺的转世活佛。由于直到16岁才被认证为“转世灵童”,因此他比一般活佛对俗世人心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他认识到,弘扬佛法的理念必须深入社会,真正去融入俗世生活。不穿僧服,而穿T恤、牛仔裤和球鞋,加入唱片公司发片,颠覆传统的新时代传教方式为盛噶仁波切惹来了巨大争议,也赢得了“时尚活佛”的美名。 -
有信仰的资本
当今社会,人们更加关注商业道德和企业公民责任。评判公司的标准,不再仅仅根据利润和分红,还要看其对待员工的方式,以及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时下,对公司进行环境和社会审计的呼声越来越高。 此书讲述了10位维多利亚时代杰出企业家故事。正是对商业的成功和企业公民责任双重目标的追求,帮助这些从社会最底层的工作做起的平凡人,成为了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不寻常人物。 他们的影响如此深远,使得大洋另一端的今日中国也可以从他们的企业和开明思想中受益。这些在150多年前创立的公司至今大多数仍然生机勃勃,其中包括已经来到读者身边的吉百利巧克力,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联合利华。他们创立的慈善组织和公益信托机构,也仍在继续改善着全世界上百万人的生活质量。 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工商业的黄金时代,一个贪婪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信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商业精神直到今天还在对我们说话。 -
马丁.路德时代-名人与时代
《名人与时代:马丁·路德时代》源于美国作家杜兰夫妇的《世界文明史》第6卷《宗教改革》,以编年史的方式,介绍了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及发起人马丁·路德所引发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其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名人与时代:马丁·路德时代》体裁新颖,说理充分,见解独到,适合历史学家、哲学家及文史学爱好者阅读。 美国《纽约人》杂志评价此书道:“值得称道的不仅有写成这《名人与时代:马丁·路德时代》所做的大量研究,还有该书流畅的风格,特别是杜兰先生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杜兰夫妇表现出对这个伟大时代敏锐的鉴赏力,同时,该书在处理对这个有争议的时代的各种争论时,非常恰当地做到了公正无私。” 美国《美利坚》杂志评价此书道:“对那些已忘掉了所学历史的人来说,杜兰方法是理想的解决办法。读者们可以放心,所有的领域都已涵盖。在书页的翻动之中,读者已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这就是杜兰风格独到之处的最好见证”。 -
耶稣传
《耶稣传:从"木匠之子"到全球第一大组织的领袖》出自世界著名传记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之手。在这里,耶稣——这个基督教的圣子,走出了宗教的迷雾,成为有血有肉的历史真实。毫无疑问,这个世界最大宗教的缔造者,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理想、不懈奋斗的历史伟人。在他的身上,散发着强大的人格魅力,堪称是人类理想的化身;他吸引着不计其数的信众,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前赴后继。他如人类文明史上众多的先行者一样,为了人类的幸福,为了坚定的理想,艰苦修行,不惜以身殉道……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