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宗教

  • 基督宗教音乐史

    作者:陈小鲁

    人类的宗教音乐文化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的多种形态。历经两千多年所留下的丰富的宗教音乐宝藏,尽管风格样式各异,却折射出人类历史、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多元特质。作者在书中将西方音乐文化之源与古代基督教相联系,着力梳理基督教音乐的历史脉络;将音乐作为基督教的一种神圣表达方式,凸显其内含的“终极的真实,甚至表达人性”的宗教精神。   本书包括:早期基督教音乐、罗马礼仪与单声部圣咏、中世纪基督教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教会音乐等。内容丰富,值得查阅。
  • 名山游访记

    作者:高鹤年著述,吴雨香点校

    本书内容:古之大德高人,痛念身世靡常,未明已躬大事,为之割爱弃荣,涉海登山,寻师择友,参求善知识于苦空寂寞之滨,决择死生,发明向上,每每于明眼人前,扬眉吐气,或于棒喝之下,地一声,忽觉身心脱落,如寒灰发焰,暗室顿明,将无量劫来生死情根,一时拔出,当下犹断索狮子跳踯,纵横自在游行,无纤毫系绊,所以称为大力丈夫。此吾出家人发足参方之行径也。悲夫,去圣既遥,人心非古,此道寥寥。
  • 张三丰全集

    作者:[明] 张三丰;方春阳点校

    明代张三丰是气功大师、武术名家、道教英杰,生平颇富传奇色彩。本书是已知张氏全部文章结集,以清代李西月编《张三丰先生全集》为底本,勘正讹误,条理篇目,并加新式标点,可供气功界、宗教界、哲学界、科技界及广大爱好者阅读。
  • 禅与悟

    作者:圣严法师

    禅的思想是空灵的,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锁,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飞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粉碎自我,才是悟境的现前。
  • 基督形象的艺术神学

    作者:亨利克·菲弗

    《基督形象的艺术神学》以造形艺术为题材,选择了83幅在历史上有影响的绘画、雕塑和马赛克镶嵌画,从历史、神学、艺术、文化及心理学各个不同的角度介绍这些基督形象的内涵和意义,人们在那些环境中对基督的认识。本书包括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主要是欧洲艺术家的作品,也有不少来自中国、印度、日本、非洲、美洲的作品。作者是德国人,耶稣会士,出生于1939年,研究艺术史、考古学、拉丁语言、哲学、神学。作者以对拉斐尔的研究而闻名,在圣容像和圣像艺术研究上贡献颇丰。他先后就学于图宾根、伦敦、佛罗伦萨、柏林、摩纳哥、罗马、巴塞尔等地。从1974年起在罗马的格来高里亚纳大学教授艺术史,现任该大学“教会文化财富”研究所所长,及罗马教廷“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
  • 和尚

    作者:陈琛

    图说修行生活,妙文细说解脱;僧侣世界行走,趣解众生自由。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他们的户口档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为什么要以素食为主呢?禅机又有什么奥秘呢?……本书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   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该书却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们朴素、简约和体现着人性本真的生存观念,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佛教造像量度与仪轨

    作者:李翎

    本书是以佛典原文为主,加以解译,以客观的态度介绍佛教造像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词,如: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等,并适当配图加以直观的传达,不含有作者主观的倾向,读者见山见水全在自己,这是本书的写作原则。   本书大体可分为文字和附图两部分,同时在文字中亦配有说明内容的插图。除《造像量度经》原文照录外,其它不录原文直接以白话解译。经文解译依据的是工布杳布译本,并结合自己对佛理及艺术的理解。章节上以造像量度为主要内容,篇幅也最长。其它如佛教衣物、寺院、名词等部分为辅,是为说明“造像”服务的。
  • 藏传佛教寺院考古

    作者:宿白

    这本《藏传佛教寺院考古》是按大区域划分为三个部分组织的。第一部分是西藏寺院,第二部分是甘青内蒙古寺院,第三部分是内地的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寺院遗迹。三个部分撰写的时间不同,写法也多有差异。 第一部分西藏寺院调查,包括三个地区的调查记即拉萨地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调查记和《阿里地区札达县境的寺院遗迹》、《西藏寺庙建筑分期试论》等,共九个题目。第二部分甘青内蒙古寺院调查偏重于明末以前的兴建。藏传佛教向北传播,首及青海,自青海再行扩展,其主要通道有五路:出当金口抵敦煌;沿疏勒河上游,出龚岔口至安西;经祁连,出扁都口抵张掖;经乐都,渡大通河,出河桥驿,北上永登、武威;经化隆,走临夏、永靖,东抵兰州。第三部分内地的藏传佛教遗迹,现只辑录蒙元时期在当时大都即今北京修建的两处佛塔史料和对南宋旧都临安即杭州的一些元代遗迹的初步考察。
  • 中国石窟寺研究

    作者:宿白

  • 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

    作者:(美)伯曼/徐大建/张辑

    《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选译了六派哲学的主要经典。其中最早的根本经典均据梵文原典译出,除了《弥曼差经》是节译外,其余都是全译本,意在使读者能完整、准确地了解各派的基本体系和思想。六派的其他典籍则多据英译本节译。各派的早期经典年代久远,文字简略,许多经句如不根据经典上下文或有关古注是很难理解的,有些经句中省略了许多字词,如不根据经典的上下文或古注以适当的方式补充一些具有经典暗含观念的字句,也难于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译者在这方面作了较多的努力,在文中圆括号内加了一些沟通文意的字句,力图使译文既不远离作者原义,又能为当代读者所理解。除了在译文中作了这类处理之外,书中还加了大量注释。注释分两种:一种是该经典在印度古代就有的注释,即所谓古注,这种注释加在了本文相应经句之下,用方括号标出。另一种注释是译者所加,采用脚注方式。经典的古注多数根据英译本译出,少数从梵文译出,多为节译。具体情况每篇译文中的有关脚注均有专门说明。此外,在附录中,《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还收录了古译《胜宗十句义论》和《金七十论》,并加了标点。古印度六派哲学(即胜论派、正理派、数论派、瑜伽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被称为印度的“正统派哲学”。这些派别在印度哲学史上所占有的地位极为重要,可以说构成了印度古代哲学的核心部分。它们不仅在古代,而且在近代对印度的思想、政治及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巨大和深刻的影响。   我国翻译印度的宗教哲学古籍已有约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但其中主要翻译的是佛教典籍,而对作为印度“正统”的六派哲学的经典,古代翻译甚少(仅《金七十论》和《胜宗十句义论》)。到了近现代,直接从梵文翻译成汉文的此类经典也不多。这一方面固然与梵文难学,我国从事此种翻译的人员稀少有关,但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六派哲学的典籍本身深奥难懂,即便是有一定梵文基础的人,若无印度哲学的专业知识,翻译时仍然会无从下手。要把这些典籍译成国人能看懂而又不失原义的汉文确属不易。   从事这项工作很可能是费时、费力但又未必能做好。尽管如此,这项工作仍然是非做不可的。因为它是我们深入研究印度哲学的一项基础工作。
  • 圣经是怎样一部书

    作者:雅罗斯拉夫斯基

    编辑推荐:《圣经》是“圣”书吗?它是不是得自神的启谕、晓示神的旨意,因而内容绝对正确、永远神圣不可侵犯呢?作者是《圣经》的研究人员。这本书是他的论著之一。他认为《圣经》是人的作品,是许多古代神话、传说的汇集,反映了古代人对世界以及周围事物的看法。作者并没有否定《圣经》,他只有是强调,对《圣经》的盲信会堵塞求知的道路,窒息自由思想的生机,既不能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科学和技术,也不能正地理解《圣经》本身
  • 印度苏非派及其历史作用

    作者:唐孟生

    印度苏非派及其历史作用(东方文化集成),ISBN:9787801278319,作者:唐孟生著
  • 塔木德四讲

    作者:(法)勒维纳斯

    《巴比伦塔木德》还原了《圣经》记载中简化了的残酷,勒维纳斯在阐释《索他》篇时,深入地探讨了作为犹太思想意识在历史长河中“所包含的所有的顾虑和歉疚”。其中有“人道危机”——日月大地为之蒙羞;信仰危机——“应许之地不是许可之地”;民族优越性授权的危机——“求助于出自以色列精神优越性的权利是不妥当的”。诚然,即使是以去那里建立天国的名义,侵占一块土地总是像背负十字架一样沉重。
  • 西方宗教学名著提要

    作者:孙亦平 编

    本书收录的主要是西方宗教学创立以来的著名学者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以期通过这些著作来反映西方宗教学的大致风貌。根据实际情况,本书以中译本的西方宗教学名著为主,同时也适当收入了少量十分重要而尚未译成中文的外文原著,以使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 本书从已译成中文的当代基督教神学著作中选择了少量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放在宗教学名著之后,供读者参阅,以便从更广阔的背景或领域来了解当代西方宗教学的发展态势以及与基督教神学互动发展的进路与特色。 【图书目录】 - 西方宗教学名著提要 吕大吉 序一 卓新平 序二 孙亦平 前言 麦克斯·缪勒 《宗教学导论》(1870年) 爱德华·泰勒 《原始文化》(1871年) 麦克斯·缪勒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1878年) 威廉·詹姆斯 《宗教经验之种种》(1902年) 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1905年) 列维·布留尔 《原始思维》(1910-1922年) 爱弥尔·杜尔凯姆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图腾与禁忌》(1913年) 马克斯·舍勒 《爱的秩序》(1913-1917年) 马克斯·韦伯 《儒教与道教》(1915年) 鲁道夫·奥托 《论“神圣”》(1917年)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 《金枝》(1922年) 马丁·布伯 《我与你》(1923年) 恩斯特·卡西尔 《神话思维》(1925年) 马林诺夫斯基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1925-1926年) 威廉·施密特 《原始宗教与神话》(1930年) 亨利·柏格森 《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1932年) 范·德·莱乌 《宗教的本质与表现形式》(1933年) 列夫·舍斯托夫 《雅典和耶路撒冷:宗教哲学论》(1938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 米夏·伊利亚德 《宇宙和历史》(1949年) 埃利希·弗洛姆 《精神分析与宗教》(1950年) 拉德克利夫·布朗 《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1952年) 米夏·伊利亚德 《神圣与世俗》(1957年) 克里斯托弗·道森 《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1958年) 约阿欣·瓦哈 《比较宗教学》(1928年) 约翰·希克 《宗教哲学》(1963年) 埃文斯·普理查德 《原始宗教理论》(1965年) 彼得·贝格尔 《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1967年) 彼得·贝格尔 《天使的传言--现代社会与超自然的再发现》(1969年) 罗伯特·N·贝拉 《超越信仰:后传统世界的宗教研究》(1970年) 英格 《宗教的科学研究》(1970年) R·露伊卡 《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1973年) 埃里克·J·夏普 《比较宗教学史》(1975年) 约翰·麦奎利 《20世纪宗教思想-1900年-1980年的哲学与神学之边缘》(1981年) 赖齐克·柯拉柯夫斯基 《宗教:如果没有上帝……》(1982年) 罗纳德·L·约翰斯通 《社会中的宗教:一种宗教社会学》(1983年) 斯特伦 《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1985年) 布朗 《宗教心理学》(1987年) 邓尼丝·卡莫迪 《妇女与世界宗教》(1989年) 加里·W·特朗普 《宗教起源探索》(1990年) 卡尔·巴特 《教会教义学》(1932年)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 《狱中书简》(1951年) 保罗·蒂里希 《文化神学》(1959年) 约翰·麦奎利 《谈论上帝》(1967年) 汉斯·昆 《论基督徒》(1974年) 小约翰·科布、大卫·格里芬《过程神学:一个引导性的说明》(1976年) J·B·默茨 《历史与社会中的信仰》(1977年) H·奥特 《不可言说的言说》(1978年) 孙亦平 后记
  • Chronicle of a Death Foretold

    作者:Gabriel García Márqu

    A man returns to the town where a baffling murder took place 27 years earlier, determined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story. Just hours after marrying the beautiful Angela Vicario, everyone agrees, Bayardo San Roman returned his bride in disgrace to her parents. Her distraught family forced her to name her first lover; and her twin brothers announced their intention to murder Santiago Nasar for dishonoring their sister. Yet if everyone knew the murder was going to happen, why did no one intervene to stop it? The more that is learned, the less is understood, and as the story races to its inexplicable conclusion, an entire society--not just a pair of murderers—is put on trial.
  • 生死的幻觉

    作者:白玛格桑仁波切

    《生死的幻觉》,在这本开示法宝里,作者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向读者阐明了佛法的深密要义,并依据佛理揭示了宇宙世界中的许多奥秘,其中包括生命的奥秘、灾病的起因、健康富足的原因、延年益寿的法门、如何消除烦恼的方法等等,还探讨了有关死亡和死后的灵魂去向问题。尤其难得的是仁波切根据自己的实证经验,给修习显密佛法的善根信众们指点了成佛的捷径妙道,并在其中透露了由几位高僧大德上师亲传的深密窍诀。仁波切还根据他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西藏的一些大成就者的传奇故事,令人受益无穷。 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为己任的白玛格桑仁波切,以无尽的慈悲之心,将这本智慧法宝甘露洒降给我们,愿我们都能领受白玛格桑仁波切的慈悲甘雨和加被助力,愿我们永离烦恼、恒具欢乐!愿世界和平、永远祥瑞!愿所有的众生离苦得乐、同登佛土! 目录 编者导读 译者的话 序 我和我生长的地方 第一章昨天和明天的尽头 / 第二章生命的奥秘 / 第三章无常的人生 / 第四章未来的神圣事业 / 第五章微妙正道的路径 / 第六章内在的寂静甘露 / 第七章迈向恒久快乐的步伐 / 第八章魔术游戏般的无常 / 第九章虚妄和欺骗 / 第十章三苦囹圄 / 第十一章永恒解脱的指路明灯 / 第十二章如意宝藏 / 第十三章缘起因果的规律 / 第十四章西方极乐净土 / 第十五章正确永恒的微妙皈依 / 第十六章微妙心宝 / 第十七章清静的明月 / 第十八章无量福源 / 第十九章殊胜身供施 / 第二十章取得如意妙果的捷径——上师相应法 / 第二十一章临终的和合往生 / 第二十二章死亡征兆——时间明镜 / 第二十三章赎死与延年长生 / 第二十四章无常的死亡之路 / 第二十五章除灭二取迷妄顽症 / 第二十六章无念气轮 / 第二十七章修炼三门的要法 / 第二十八章根除轮回的污秽种子 / 第二十九章无动寂静的禅定 / 第三十章脉、气和明点的作用 / 第三十一章成熟灌顶的重要性 / 第三十二章大圆满总纲 / 第三十三章面对新世纪的话
  • 星云法师释佛

    作者:星云法师

    所谓生活的佛教,就是说睡觉、说话、走路,不论做任何,都应该合乎佛陀的的教化。壁如佛陀告诉我们发心,不止布施要发心,信佛要发心,甚至吃饭睡觉也要发心。佛法中的发心,可以运用于我们的家庭生活上,敦亲睦邻、孝敬亲长、友爱手足、帮助朋友,都需要发心,愈发心,功德愈大、效果愈好。佛法并不是画饼说食,嘴上说说而已,应该身体力行,彻底去实践,进而扩充运用于家庭、学校、社会,不可以把生活和佛法分开。
  • 没有经卷的宗教

    作者:刘立善

    神道教通称神道,它是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是日本文化的根源,它对日本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神道作为日本国民独有的宗教信仰,宛如一条源源不竭的文化河流,在时代气候的影响下,时而泛滥成灾,时而温顺,流淌在日本民族精神的底层,左右着日本人对面对自我,人类,自然、社会所秉持的自我感觉。 二十一世纪的中日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层化,我们需要对日本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阅读本书有助于中国读者客观地了解日本人的心灵世界。
  • 圣爱-新画圣经

    作者:韦尔乔

    这本书是一本漫画圣经故事。一个故事一幅画,画挺不错,柔和简约的线条,写意地勾勒出人和物表现故事的大意,画幅衬以淡褐色的底,隐约有一点画在羊皮纸上的意思,看起来很舒服。书的封面也是淡褐色,只在中心有一幅小小的画,很有圣经的意趣。 美中不足的是书中的故事并不是圣经的原译文,而好象是改写的文字。之所以用好象,是因为这本书既无序也无跋,连出版说明亦无。也没有对画作者韦尔乔的介绍。让人无法得知这些画与这本书的来历。不过现在这样没头没脑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作为读者也实在没有精力去一一考究每本书的本源。(盗版者听了这话会不会偷着乐?) 我们只能这样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一本装帧不错,内容有趣的漫画圣经读本。闲暇时坐在阳台的躺椅上晒太阳,或晚上睡前倚在床头灯下,拿起这本书闲闲翻阅,会让你感受到人生的小小乐趣。 [读书时空]
  • 神话辞典

    作者:(苏联)M.H鲍特文尼克等

    《神话辞典》正文按条目标题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第一字同音时,按声调顺序排列;同间、同调时,按笔画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第一定相同时,按第二字的音、调、笔画的顺序排列;余类推。本词典个别条目标题有两个义项,分写两段释文。有的条目标题俄文只有一个名,但为照顾释文内容或出于体例需要,译成两个汉名。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汉译名之间用逗号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