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宗教

  • 造物中展现的神的智慧

    作者:[英]约翰·雷

    《造物中展现出的神的智慧》全书汇集了丰富的博物学知识,极具代表性地展示出当时学者(包括科学家与自然哲学家)关注与讨论的问题,其中不乏深刻的洞见。该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谈论天体、原素、天体现象、化石、植物、动物(包括虫鱼鸟兽)的构造等;第二部分进一步详细论述地球的构成及其形状、运动方式等,以及人类与其他动物令人惊叹的身体结构及世代繁衍方式,并就某些特定的异议作答。
  • 基督教神学原理

    作者:约翰·麦奎利 (John Macqua

    《基督教神学原理》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哲理神学”(philosophical theology)所起的作用,类似于传统所谓“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ogy);第二部分“象征神学”论述的内容,相当于传统所谓“教义神学”(dogmatic theology);第三部分“应用神学”(applied theology)则囊括了现在所谓“实用神学”或“实践神学”(practical theology)所能包含的主要论题。在“哲理神学”中,麦奎利把神学的出发点由神降为人,从人生分析出发,通过一套关于“启示”的认识论推进到关于“存在”的本体论,并将“上帝”的涵义表述为“神圣存在”,以此回答了关于“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确立了信仰的哲学基础。他还提出了一套神学语言论,以回答分析哲学的挑战,主张一种宽容的宗教论,以适应思想意识的多元状态。在“象征神学”中,麦奎利运用在第一部中确立的“实存论—存在论”方法,对传统的三一论、创世论、基督论、救赎论和末世论等所有的基本教义,进行了既符合现代思想气候又符合传统教义精神的解释。其中涉及上帝的性质、上帝与世界的关系、基督与人类的拯救、个人和宇宙的归宿等等甚至连教外人士都颇感兴趣的问题。在“应用神学”中,麦奎利提出了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并与天主教调和的教会论以及相关的关于圣职、圣事、布道、崇拜和祈祷等等的理论。他还改造了陈旧的传教观,提倡同其他宗教和意识形态的对话,阐明了基督教的伦理道德观、婚姻家庭观、社会政治观,对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基督教的解决办法。
  • 安士全书

    作者:周安士

    为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部。被号称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民国高僧印光大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并列入他在苏州弘化社常备流通书籍。原书全部为古文,不便今人阅读,所以在社会上已经很少有人看到。 本书由曾琦云先生译注,包括译文、注解和补充。全书共分四部,约60万字。本书被印光法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在佛教界被认为是准佛经。全书以佛教思想为主线,汇集了许多历史故事,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教文化,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本书没有空洞的说教,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一体,会使您消除烦恼、大彻大悟,让您爱不释手! 本书分为四部,即《文昌帝群阴骘文广义节录》白话解、《万善先资》白话解、《欲海回狂》白话解、《西归直指》白话解。
  • 江边对话

    作者:赵启正、(美)路易·帕罗

    《江边对话》作者说:在与帕罗博士这三次谈之前,我只知道我是中国众多不信神者之一,我和我的家人、同事及朋友在宗教观上没有什么不同。帕罗博士是神学家,是美国的一位宗教领袖,他学识渊博,坦城热情。我很尊重他。和他对话的无神论者,应当有与宗教相关的丰富的理论素养,应当是一位哲学家,而我只是学过哲学课,在20多年的科研活动和20多年的公务员工作中常有朴素的哲学思考而已。因此,我在帕罗博士长达8小时的对话中,只直率地表达了我对宗教,特别是对上帝的认识,我没有引用神学的术语,因为我没有任何神学的素养。
  • 现代语境中的上帝观念

    作者:[德]卡斯培

    本书疏解了自希腊化时代至中古末期重要的思想文献,并游刃于经典诠释,教父学研究,中世纪思想和近现代各种哲学辩论之间,不但清晰阐明各种思想,更热切地以西方欧洲思想传统与之对话,娓娓展现出西方上帝观念在自身传统中的演变递进,特别是作为西方重要的精
  • 唯识学概论/因明大疏删注(十力丛书)

    作者:熊十力

    本丛书编辑体例如下: 一、采用简体横排,以广传流 二、以原始或原校较精之版本为底本,并参考其他版本点校 三、依熊先生原文之句读,重施标点。通假字保留;异体字酌改为通行字;凡显系手民误植者,径改不出校记。
  • 雅典和耶路撒冷

    作者:舍斯托夫

  • 论“神圣”

    作者:[德]鲁道夫·奥托

    在一个术语以成为周所周知和被广为引用之后,能重新了解它的来源,乃是一件饶有兴味的事。Numinous一词也许是贡蝎给我们这个时代的宗教思想的最富深意的术语之一,而这个术语首次出现在奥托的这部著作中。 事实上,作者在本书中所坚持的是:宗教不仅是一种自然的东西。也是一种悖论的东西。宗教是关于某个存在者的真正知识,也是与这个存在者的真正的人格的交往,而这个存在者的本性却是超越知识和人格的。
  • 宗教后的教徒

    作者:吕克·费里

    从哲学话语所发现的纯粹理性的精神力量开始,我们参与了别一种宗教话语的出现。此种话语从人性复归以来,与过去的宗教具有深层次上的不同。这个问题至少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                  ——吕克·费里 我相信我已多次谈过,不是宗教的内容尤其是基督教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而是其地位,它不再出现于人类经验的上游而是下游,并伴有另一个超越体系……                  ——马塞尔·戈谢 我们是在经历着上帝之死,抑或是教徒的回归呢?在诸宗教的衰落和教徒的持久并行不悖的现今时代,有待于思考的是在一个世俗世界里不安的不确定的这种教徒的地位。如何看待宗教之后的教徒呢?正是在这一点上,吕克·费里和马塞尔·戈谢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本书是索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的一次讨论会的记录稿,吕克·费里和马塞尔·戈谢以对话的方式就对宗教的定义、有人类的宗教秉性、宗教的离去和教徒的恒久、何谓神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辩论和探讨。
  • 基督教神学

    作者:[英] 戴维·福特

    不论是对宗教信徒还是非信徒,本书都为他们提供了对当代神学核心问题的公允概述。戴维•福特提问式的叙述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作为宗教信仰之基础的那些原则:拯救在世界几大宗教中的核心地位,古代、现代以及后现代背景下的上帝观念,祈祷与敬神活动对神学提出的挑战,罪与恶的问题,等等。作者还探究了神学中体验、认识和智慧的本质,以及今人解读神学文本的恰当方式。 借助简单提问与深刻反思的生动结合,戴维•福特努力将读者引入神学的宝库之中。本书语言形象,不事雕琢,出色完成了导论的任务。 ——杜伦大学 Stephen Sykes 带着惯常的清晰与敏锐,戴维•福特用他对神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所有人都受益。 ——芝加哥大学 David Tracy
  • 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

    作者:[日] 忽滑谷快天

    《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实际上作为忽滑谷快天博士论文一部分的该书,是日本禅学和禅宗研究领域划时代的巨著,对日本旧时期的禅学研究作了总结。内容从论述印度禅学入手,进而论述禅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演变,并考察禅宗形成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流传情况和禅法特点。 原著《禅学思想史》钜着全书分为两大部,前部是"印度部",后部是"中国部"。"印度部"篇幅仅占全书约百分之十左右(共二十七章),主要的论述重点集中在"外道禅"和"小乘禅",指出佛教的禅法源于婆罗门的《奥义书》,具有"外道禅"的特色,但还是有发展。本书的所谓"外道禅",其发展时间是指西元前一千年至西元后五百年的大约一千五百年间,重点在于"摄心入定"的方法;而所谓"小乘禅"发展的时间是指始自佛住世的西元前六世纪至鸠摩罗什时代(西元后四世纪)的一千年间,其重点在于各种禅观的表现。印度禅的部分,大大有助于理解原始禅学的内涵,及其后的发展。不过,全书的重点主要是放在"中国部"的部分(共五十六章),"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这是中外学者所公认的事实,印度禅传入中国之后进一步中国化,而形成了"中国禅"。忽滑谷快天将中国禅学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准备时代、纯禅时代、禅机时代、禅道烂熟时代(前期)、禅道烂熟时代(后期)、禅道衰落时代等。自安世高以下的禅法传播内涵和各家特色,逐一介绍。因为有如此众多优点和丰富的原始资料。 中文的《禅学思想史》节译本,即《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分为以下六大部分: (1)准备时代:从东汉桓帝(西元146年)至梁武帝大约叁百五十年间,为祖师禅勃兴的准备期。此时的禅法修持者有一类人或称能伏鬼魅,强调神通;另一类人则禅净兼修,发参禅念佛之端。后鸠摩罗什来华,叁论空宗得到新的发展,罗什门下道生、僧肇以空理会通老庄,影响唐代及唐以后禅宗之发展。 (2)纯禅时代:从达磨东来(西元528年)至六祖惠能入灭大约一百九十年间,为纯粹达磨禅实行的时代。达磨纯禅时代有七个主要特色:第一,不摒弃经教直探根本;第二,没有特殊禅的术语,尽用普通佛教术;第叁,没有厌世、不强调神通,展现平实稳健之宗风;第四不染老庄哲思,信奉大乘教理;第五,不坐死禅、枯禅;第六,不借棒喝机用,亦无脱常轨异言异行之高风;第七,致力于传教,不以闲散自乐。 (3)禅机时代:从六祖惠能寂后(西元713年)至五代末年的二百五十年间。六祖之后禅风大变,棒喝之机用大行其道,竹头接木之语泛滥禅海。其中代表人物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石头希迁、马祖道一、荷泽神会、永嘉玄觉、南阳慧忠皆为六祖门下宗匠,特别是唐武宗会昌五年(西元845)灭佛之后,自宣宗之后禅宗又进入新一波的发展,如百丈怀海门下沩山灵佑与其徒仰山慧寂开出沩仰宗;黄蘖希运\棒下打出临济义玄,而为临济宗之祖;洞山良价行业纯密,开创出曹洞宗派。然唐末禅病渐生,去简就繁,舍易取深,禅风又为之变。唐灭,五代乱世佛教诸宗皆衰,唯禅门不见衰兆。如德山宣鉴之法叁传至云门文偃,开出云门宗,四传至清凉文益,而为法眼宗之祖,至此禅宗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4)烂熟时代(前期):从北宋建国(西元960年)至其南迁的一百六十年间,为禅宗烂熟时期。五代末年法眼宗开宗立派,融摄华严圆融妙谛成为禅学的思想主流。北宋建国后禅净双修、显密合流之势更加明显,如永明延寿倡导华严禅,同时兼修持咒念佛。禅净显密合流之后禅法渐失特色,虽风靡一时却造成禅道之烂熟,就像是一粒果子成熟到了极点,走向衰败势不可免。 (5)烂熟时期(后期):宋室南迁之后(西元1127年)的一百五十年为禅道烂熟之后期。此一时期曹洞宗天童正觉主"默照禅",临济宗大慧宗杲倡"看话禅",二者皆盛于一时。然此期倡叁教合一之风甚烈,儒家亦沿禅学义理为己用,宋代理学乃见大成。 (6)衰落时期:自元代(西元1206年)至清乾隆的四百五十年间,是谓禅道衰弱时期。元太祖虽崇信藏传佛教,毁斥道教,但亦助长迷信之风,佛教衰落之势愈甚,如天目中峰国师尚立足于多神信仰,以禅净双修为宗。明代以降,叁教合一、儒释混杂、多神信仰兴盛,至明宪宗、武宗溺于密教,禅法陷落之势已明。有清一代亦崇藏传佛教,清初时禅门势力更衰,至乾隆时期是禅道衰败之极。忽滑谷快天在本书中运\用大量的汉译佛经及中国佛教史料,详细解析禅学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演变,从魏晋南北朝至清初禅学逐渐形成、兴盛、衰落的过程,虽已是八十年前的旧作,却依然是禅学研究者不能轻忽的大作。
  • 科学与宗教引论

    作者:(英)麦克格拉思

    《科学与宗教引论》向读者介绍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迷人关系。对于那些学习科学和宗教,但在其中一个方面缺乏知识学生来说,尤为合适。《科学与宗教引论》视野极为开阔,从历史、神学、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来审视科学与宗教的交互作用,并一直延至当今,囊括了理查德·道金斯所提出的涉及进行论以及与宇宙相联系。
  • 痛苦的奥秘

    作者:(英)C.S.路易斯

    路易斯的理性和信心之作,路易斯在优雅的行文中诠释痛苦,充满了希望、智慧和对人性的真实认识。 既然上帝存在,为什么人还会遭遇痛苦?无论你持有什么样的人性哲学,当你经受痛苦时,你的人生哲学必将经受考验。C.S.路易斯用饱含同情的笔触和丰富的洞见来论述这个谜题。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充满了希望、智慧和对人性的真实认识。 路易斯在《痛苦的奥秘》中,谈及有关痛苦的知性方面的问题,阐明了痛苦的与生俱来,面对此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耐心和神的关爱。
  • 宗教学导论

    作者:(英)麦克斯·缪勒

    本书的特点有三:第一,它第一次提出了宗教学这个概念,赋予这门新的人文学科一个比较恰当的名称;第二,说明了宗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应有的不同于神学的性质;第三,提出了宗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推动了大批学者将文化-人类学的比较研究方法运用于宗教学方面。这三点充分体现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如作者本人所说:“激起一股新的精神和一种新的生活。”
  • 薄伽梵歌(注释本)

    作者:【印】毗耶娑 著

    《薄伽梵歌》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和精神内核,是印度瑜伽三大经典之一。本书分成18章讨论宇宙和人生的各种基本问题:如宇宙论、创造论、存在论、知识论、实践论、瑜伽论、解脱论等问题,是广大瑜伽行者和爱好者之最上乘的瑜伽经典。《薄伽梵歌》已经有多个汉译本,但这个译本更倾向于大众化和通俗化,同时有着西方学者对经文的准确而精彩的注释,由此与已出版的各种其他版本区别开来,对于当今进行着精神修养和瑜伽实践众多瑜伽爱好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佛教的概念与方法(修订版)

    作者:吴汝钧

    著名佛教学者、哲学家吴汝钧代表作 以现代学术方法研究佛教 【编辑推荐】 ◎汉语学界著名佛教学者、佛学诠释学的倡导者、哲学家吴汝钧代表作。 ◎作者细致地研究了儒家的义理之学、佛学的判教说和西方的哲学诠释学,博采三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研究方法和采用现代学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从佛学哲学诠释和佛学文献诠释两个方面来解读佛学思想,史料与思想并重。 ◎随文配有200余条佛教术语的名词解释,为读者提供准确理解佛学的方便途径,并为这些术语的逻辑关系和逻辑论证配上图示,直观而精准,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 【内容简介】 《佛教的概念与方法》是著名佛教学者、哲学家吴汝钧的佛教研究专著,初版于1988年,2000年修订,兼用概念解释和逻辑论证两种方法来解读佛学思想,是运用西方哲学方法研究佛学的优秀范本。 本书根据不同主题,重新编排吴汝钧先生多年来撰写的佛学研究论文汇集而成。按内容分为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两部分,兼用概念诠释和逻辑论证的方法,比如借鉴主客二分法来诠释十二因缘,用直接、间接知识来对比解释现量、比量,阐释龙树的三谛论证、陈那的逻辑、法称的认识论则采用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符号逻辑、真值函蕴系统三个角度,既避免了只用佛教话语容易导致的狭隘观点,又澄清了许多西方佛学研究者的知识论框架容易造成的误解和曲解。阐释转识成智理论则分为原因、方法、理论根据、理论困难以及解决方法等明确的步骤,让读者熟悉问题背景、解决思路、论证过程和最终结论。对禅宗、华严宗、天台宗的研究则既用逻辑论证教义,又有禅诗譬喻佛理,兼有哲学研究和文学欣赏的双重优势。 本书析解名词,简练精准;论证观点,理据翔实。作者悉心研究儒家的义理之学、佛学的判教说和西方的哲学诠释学,博采三家之长,从佛学哲学诠释和佛学文献诠释两方面来解读佛学思想,200余条佛教术语的关系和逻辑论证过程配有文字说明和图解,学术性和可读性相得益彰。
  • 妙法莲华经

    作者:[后秦]鸠摩罗什 译

    《妙法莲华经》内容简介:在大乘佛教中,《法华经》属于问世相当早的大乘经典。据现代研究成果,一般推定《法华经》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左右于印度形成,也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认为本经成书早于这个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3世纪之间。
  • 原罪与正义

    作者:刘宗坤

    此书系六点学术丛书。作者刘宗坤为北大哲学博士和美国Valpraiso University法学博士。此稿部分内容曾在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系作为博士论文答辩,并经过作者技术性的改动。 西方文化中“罪”的观念曾经被认为是中国文化认同西方文化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几个世纪以来的现代性的冲击下,它随着西方文化对神圣性的遗忘而成为一个被遗忘的问题。因此,重新梳理西方文化中“罪”的观念是当今现代性问题讨论的关键一环。 首先,《原罪与正义》从哲学背景和它在宗教文献中意义的演进与继承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其次,基于上述概念的梳理,《原罪与正义》进一步在理论上令人信服地阐述了西方文化中“罪”观念是如何通过自然法理论,并在历史上宗教因素的作用下,而影响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这种理论之于近代政治思想的意义在于,它为建立所谓“有限政府”的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理论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 此书对西方文化中的罪论作出理论上的概念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论述西方文化中的罪论和西方宗教文化中的社会政治维度与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理论联系。内容丰富扎实,注疏详尽,叙述精准,思考深入,这些工作,增强了国内在这个领域中研究的深度。
  • 中国大乘佛学

    作者:方东美

    《中国大乘佛学(套装全2册)》是一部讲学笔记,是由一代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在辅仁大学讲授《中国大乘佛学》的录音笔记整理校订而成,共二十一讲。在本书中,方先生重点讲述三论宗、天台宗和唯识宗。以浅显的口语表述深奥的佛学,并以中西印比较文化的观点随处阐发,毫无晦涩窒碍之感。本书可作为学习大乘佛学的入门工具书。
  • 信仰或非信仰-哲學大師與樞機主教的對談

    作者: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洛杉磯時報非小說類年度好書,已翻譯成多國語言。本書是舉世聞名的大師艾可與下任教宗熱門接班人選馬蒂尼的精采對談!他們站在教堂門檻的兩端,分別從信與不信的角度各抒己見,質疑對方的立論基礎。不論你是不是基督徒,都可以從這兩位大師的對談中看到智慧的光芒,得到引人深省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