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宗教
-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系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之一。 《西方文化概论》是一部从宏观角度介绍西方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历程的教材。《西方文化概论》在结构上分为三大部分,即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近现代西方文化。第一部分对古代希腊文化的起源、希腊神话传说与文学艺术、希腊社会的政治生活与哲学思想以及罗马社会的文化面貌进行深人细致的分析,揭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精神轨迹。第二部分侧重于探讨基督教文化与“两希文化”(即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基督教与罗马帝国和日耳曼民族的动态关系、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基督教文化的历史影响等问题,说明基督教与西方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本质联系。第三部分从考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三大文化运动人手,展示西方近代国家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勃兴历程,并对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各种重要思潮和文化运动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俯瞰。 《西方文化概论》适合高校开设跨专业的通识课程采用,也可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程教材。 -
The God Delusion
A preeminent scientist -- and the world's most prominent atheist -- asserts the irrationality of belief in God and the grievous harm religion has inflicted on society, from the Crusades to 9/11. With rigor and wit, Dawkins examines God in all his forms, from the sex-obsessed tyrant of the Old Testament to the more benign (but still illogical) Celestial Watchmaker favored by some Enlightenment thinkers. He eviscerates the major arguments for religion and demonstrates the supreme improbability of a supreme being. He shows how religion fuels war, foments bigotry, and abuses children, buttressing his points with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evidence. The God Delusion makes a compelling case that belief in God is not just wrong but potentially deadly. It also offers exhilarating insight into the advantages of atheism to th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not the least of which is a clearer, truer appreciation of the universe's wonders than any faith could ever muster. -
僧侶與科學家
《僧侶與科學家》是西方科學與佛學深入對話的結晶,內容豐富,對世界本質和生活方式的認知大有助益。--達賴喇嘛 《僧侶與科學家》探討物理學與佛學這兩個平行而涇渭分明的思想,堪稱擴人心智、開人眼目之作,對話間珠璣閃現,凡沈潛深思之士,想必都樂於聽聞受持。--丹尼爾‧柯曼 《EQ》作者 科學與佛學這兩門知識看似毫無關係。佛教強調透過直接思證經驗,闡明心性的重要性,科學著重於發現外在世界,解開我們生活環境和生命的奧祕,這兩者之間是否有相容之處?彼此間能提供什麼樣的智慧火花? 出家前是生物分子學博士的馬修,繼《僧侶與科學家》一書後,與美國知名的天體物理學家鄭春淳展開對談。從佛陀到愛因斯坦,從心的本質到量子力學,讀者可以從中領會人類思想與體驗的結晶。更奇妙的是,兩位作者揭開了科學和佛學間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 -
托马斯·阿奎那读本
该书是西方8位研究阿奎那的大家的重要文章。托马斯.阿奎拉(1225-1274)是中世纪西方世界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的原创性综合构成了目前最伟大的五个哲学体系之一。他在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认识论、人性和神性、友谊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的思想。在西方,阿奎拉的思想已经成为哲学研究的一个丰富来源,人们对他的思想的兴趣在不断复兴。甚至在人们不同意他的思想的时候,他们也相信在发展自己的观点时他们必须考虑阿奎拉的观点。然而,很多人发现这些中世纪的观点既不离奇也不过时。比如说,在阿拉斯戴尔o麦金太尔等当代理论家的著作中,人们可以发现对阿奎拉的自然法理论的新的伦理反思,这些反思对于理解和处理当代的伦理、社会和政治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不过,由于阿奎拉的著作本身很难读解,他的伟大思想经常受到忽视。本文集中的这些论文都是由当今著名的中世纪学者所撰写,既具有高度的可读性又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因此,本书在目前理解阿奎拉的思想的最佳文集。由于人们近来对中世纪哲学(尤其是阿奎拉的思想)的兴趣与日俱增,这本书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
精神的婚恋
J.V.吕斯布鲁克市基督教神秘体验论传统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的首要著作就是《精神的婚恋》,早已经被移译为多种文字,而眼下这本书是它的首个中文译本。 在十二和十三世纪的欧洲,一种神秘体验之爱的时尚和文化十分盛行。在这样的文化的熏陶下,本书作者基于他本人的神秘体验,在本书中生动地描述了神人之爱的神秘体验历程。此书与众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第一,不用第一人称而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叙述,且组织得相当完整,就像是一本指导神秘体验追求者的灵修手册。第二,他对于这种体验的低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关系,有较之不少神秘体验者而言更为动态平衡或相互回旋的描写和理解。第三,他批评当时的神秘体验潮流中的异端,而他本人又如此忠实于这种超出个人、体制的经验,以至于他对于最高神秘体验境界的描述,被人指责为异端言论。 -
伦理学
《伦理学》是朋霍费尔未被囚禁前所经营的毕生代表著作,因战乱而未能完成,现有的版本是朋霍费尔的友人Bethge于1949年编辑出版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现代神学思想上开始受到关注。在“伦理学”的论题下,朋霍费尔从神学家的立场深入思考了现代政治哲学。 -
禅的真义
这本书是铃木俊隆禅师第一本书《禅者初心》的姊妹篇,内容从铃木禅师晚年最后三年间的三十五篇开示讲稿编辑而成。 铃木俊隆禅师以每天寻常生活的语调、幽默感,和一颗好心肠,陈述“禅”的精义。尽管铃木犹如长者般供给学生滋养,但他仍然敦促学者寻找自己的道路。与其强调某一特定的指导和方法,禅师的教诲在于鼓励我们去接触、了知我们的真心,并且完全地表达自己。 对于任何想寻求精神圆满与内在和平的人来说,铃木禅师的开示是一份极美妙的礼物。 -
宗教哲学(上下册)
本书第一次从哲学角度,对纷繁万千的宗教现象进行了深邃、精辟、系统的思考和阐述。本书辑入黑格尔《宗教哲学讲演录》、《上帝存在之论证讲演录》以及黑格尔早期宗教著作《耶稣生平》、《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1800年体系的片断》。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百科全书式的恢宏和丰富。 -
梁漱溟先生论儒佛道
儒、佛、道三家之学,一般多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来研究,或当作一种知识来讲解,而本书作者之所见则与此有所不同。梁漱溟先生认为,这三家都是关于人们修持、涵养或修养的一种学问,其固有的根本精神在“力行实践”。因此,他说:“儒、佛、道三家之学均贵践履实修,各有其当真解决的实在问题,非徒口耳三寸之间的事。不掌握此点,不足以言三家之学。”如儒家孔门之学,依作者所见,就是“专务导致吾人身心生活日进于自觉而自立,整个生命有所变化提的那学术”。作者并非不承认这三家之学“其中有思想有知识”,但“主要则在返乎自家身上之修持、涵养、证悟”,若不如此,而“只当作哲学来讲者殊属失真无当”。现本书所收录之文字,各篇既强调三家之学这一固有之根本精神――“力行实践”,又指出儒家修养实践的具体方法。... -
科学与宗教的对话
本论文集收入了三位科学家和一位科学哲学家所写的关于科学和宗教问题的文章。他们提供了一种以对话的方式看待科学与宗教问题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曾被当作科学与宗教相互对立冲突的证据和口实。 本书所讨论的主题是丰富的,同时作者们对科学深有研究。他们还利用了与基督教信仰三个传统——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相容的丰富的基督教信念,期望读者不仅能够见识作者的学术觅地,同时也注意到他们对《圣经》和科学的严肃态度。 -
宗教的七种理论
宗教学这个学科是19世纪中叶开始在欧洲建立起来的。经过泰勒和弗雷泽、弗洛伊德、马克思、伊利亚德、普里查德、格尔兹等学者的努力,其理论不断完善,方法不断更新,形成了一门系统的科学。 -
成唯识论校释
《成唯识论校释》内容简介:佛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约自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但在当时並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到魏晋南北朝时间,佛教和玄学结合起来,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多的众多的宗派,在社会、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特别是哲学思想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法相宗,又称唯识宗,是唐代玄奘及其弟子继承印度瑜珈派学说创立的中国佛教宗派,《成唯识论》是其依据的重要论著之一。“校释”对此书的名词、概念作了详尽的注释,并加有本段大意。 -
智慧之门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关于我们自己,关于这个世界的思想混合体,它们来自这儿或那儿。这本书让我们浏览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人们的精神现象。作者试图向你展示,这些思想为什么会被思索出来,它们的重要性何在。这样,你可以在历史背景的对照下观察你自己和你的思想,我们对事物的思索构成了从古至今不停书写着的哲学史的一部分。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西方的情况,因此我们选择了基督教与西方哲学来考察,这两者影响并造就了西方社会。本书几乎没有涉及东方哲学和非基督宗教,但即使你是其他宗教的信徒或不信仰任何宗教,读这本书可能对你仍有用处,因为你如果到西方生活,熟悉这些深植于西方社会的思想,会有助于培养你西方式的思维方式。 本书的篇幅不足以覆盖西方哲学所有的重要思想,例如,本书未曾研究维特根斯坦和斯宾诺莎。 这本书既可作为个人读物又可作为学校教材。自始至终,哲学与基督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本书里受到考察。 -
瑜伽论
瑜伽论,ISBN:9787561741245,作者:(印度)室利·阿罗频多(Sri Aurobindo)著;徐梵澄译 -
觅人的上帝
在基督教和基督教神学中,人对上帝的追求是单向的,上帝依靠人的悔罪和皈依而拯救人,但不主动屈尊而需求人。在犹太教传统中,上帝与人的盟约有双向性:上帝允诺赐给以色列人“流着奶和蜜”的迦南地,使之子孙繁多,还为他们颁布了神圣的“律法”,反过来,以色列人必须服从上帝,并永远遵循上帝的教诲行事。这样的盟约是上帝和以色列人双方的,而不是单向性的;上帝有责任信守诺言而永不放弃其“选民”,而以色列人则必须永远奉行神圣的律法。圣经犹太教中的这一传统在现代犹太哲学中仍然清晰可见,而且在某些哲学家那里得以发扬光大。罗森茨维格这位维特根斯坦式的哲学天才指出:上帝、世界和人是通过“创造”、“神启”和“救赎”关联在一定关系中的,世界通过创造与上帝相联系,上帝通过神启和人相联系,世界通过救赎和人相联系。在这三重关系构成的“救赎之星”之中,“上帝”、“人”以及“世界”都是平等的范畴,人的救赎(以及世界的存在)固然需要上帝,然而也反过来需要人(和世界)来实现和表现自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在马丁•布伯那里,上帝是绝对的“永恒的你”。 然而,正如孔子所谓“我欲人,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一样,布伯的上帝也不是遥不可即的。人与上帝相遇而达成一种真正的“我-你关系”,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相互融合,不必等到人死而复活后上升到天国,而是现实生活中既可遇,又可求、可得的事情。海舍尔在他的《人是谁》和《觅人的上帝》中更是把上帝与人的这种关系发挥得淋漓尽致。人是一种寻求意义的存在,而最终的意义则在于上帝。因此,人需要并且追寻上帝。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实际上,上帝也需要人。“《圣经》所描绘的全部人类历史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上帝在寻找人。”(第274页)上帝之所以需要人,是因为他需要人来实现他的目的,他需要人的肉体和灵魂,需要人去实现正义、和平、爱和美;而这也是他与人订立契约的缘故。上帝是活生生的在者,他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虔敬的人当与上帝同行。人是被他者所需要的存在。当人被人所需要时,他总有一种快意和幸福感,而当他意识到他也被上帝这一无与伦比的存在所需要时,他该是多么地幸福、荣耀和神圣啊! 另外一本很好的哲学书是美国的亚伯拉罕·海舍尔写的《觅人的上帝》,关于犹太教的哲学。“灵魂渴望对它自己的判断做出判别,渴望超过确定和有限的樊篱去寻找意义——总而言之,灵魂对升到它自身的智慧之上的渴望——是宗教信仰之根。”海舍尔提供的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宗教哲学。就像威廉·盖斯的触类旁通,他们的疆域灵动宽广。 -
宗教经验之种种
这是一部从个人经验角度观照宗教作用的著作。作者对皈依、悔改、神秘主义等宗教经验进行探讨,并以伏尔泰、惠特曼、爱默生、路德等思想家的宗教经验为例。虽然讨论的是严肃的宗教哲学命题,但书中和和分析了大量的个体传记资料,叙述生动,情节跌宕,充满了小说的趣味。 本书是作者从个人经验角度对宗教经验进行探讨的著作,全书二十讲的内容都属于描述人的宗教构成,在第二十讲中,我提示了我个人在哲学上的结论。主要内容包括宗教与神经学、主题界学、健全心态的宗教经验、病态的灵魂、自我分裂与统合、圣徒性的价值等。 -
神、人及其幸福简论
译序 第一部分:沃尔夫英译本导言 I.斯宾诺莎传 II.《神、人及其幸福简论》一书的历史 第二部分:神、人及其幸福简论 第一篇 论神 第二篇 论人及其所有物 附录 一 论神(共十章) 二 论人的心灵(共二十六章) 译后记 -
奥义书
奥义书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圣典,是印度唯心论哲学思想和唯物论哲学思想的总源泉。作为印度最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奥义书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现在已知的奥义书约有108种之多,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奥义书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印度哲学的基础。本书所译的是学术界公认的十三种原始奥义书,直接从梵文译出,具有重大学术研究价值。 -
论凝思的生活
斐洛是希腊化犹太教的代表人物,是沟通希腊哲学、犹太传统与早期基督教思想的典范。本选集的七篇斐洛(Philo)著作主要是伦理方面的,或者说是斐洛对于摩西五经有关经文所作的伦理上的神学解释。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伦理神学文集”。因为在斐洛,伦理的概念就是要体现宗教虔诚的本质。 -
旷野呼告
舍斯托夫认为,西方文化往往将规律、命运和命定的道德神化为石墙,他分析了敢于用头撞墙和用身护墙的人,并指出,哲学不是反省,不是一种加深睡眠,直到不醒程度的反思和解释,而是与自明的东西之间的一种斗争;人的生命中有某些比理性更高的东西,生命本身来自比理性更高的源泉。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