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宗教
-
佛像解说
《佛像解说(第2版)(全彩)》内容简介:德国的民族学学者、艺术史专家吴黎熙的《佛像解说》,以简洁的文字、丰富的史料,论述了佛像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佛像艺术的种类、艺术流派的艺术风格,佛像的铸造及绘画的制作工艺和所用材质的分析,古代印度、西方罗马和中国的艺术风格对佛像艺术的影响。作者从西方博物馆和私人的收藏中甄选了152种佛像艺术作品,并对这些佛像的教义内涵、艺术特点、流派风格作了学术性的解说,逐个注明了时代和产地,这和前面史论性的文字互为补充,构成了一部佛像艺术简史。 -
路德三檄文和宗教改革
路德宗教改革三檄文全新中文版 开启近代西方思想史大门的扛鼎之作 马丁•路德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嵌入了德国历史、欧洲历史和世界文明之中,他所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开创了基督教新教传统,导致欧洲文明脱胎换骨,面貌一新,主导世界文明至今。 本书系“世界宗教关系史文丛”之第一种,所收录的三篇檄文——《论德国基督徒的尊严》、《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是天主教和新教这两个宗教之间的分水岭,是思想史的一个新起点,也是我们进入路德思想的大门,和进入近代西方思想史的大门。它们所呈现的思想脉络和现代社会发展线索一脉相承,时至今日,其生命力依然强盛。 -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反基督教问题论文集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反基督教问题论文集》是一部研究性论文集,集中探讨了晚清和民初国人(以知识分子为主)反基督教的问题,作者以个案研究的方式细致而生动地分析了近代中国分子反基督教的成因、表现及其后果与影响。 -
明代的佛教与社会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研究明代佛教史的论文多篇,综合历史学、社会学的视角与研究方法,对明代佛教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佛教与地方经济环境的相互影响,佛教因应政治、社会的需求而发生的变化,佛教信仰所反映的明代女性的精神生活与社会地位,以及佛教医学的发展等多个论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
唐代佛教
范文澜先生系统地描述了他对中国佛教的看法。他认为: 净土宗是讲成佛最容易的一个法门,也是骗人最多害人最重的一个宗派。 律宗强调地狱冥罚来威胁僧徒受戒,逼迫中国人学天竺人的怪癖生活。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入绝境,是在文化上交流中流来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 范文澜先生对佛教是持批判态度的,总的看法是,佛教在唐朝是社会的大祸害。 -
中国的道教
本书为《道教学译丛》之一。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崭新的道教史观,用大量的佐证和详尽的分析否定了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一些通说,可以说是道教史上颇具革命性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礼仪的交织
丧葬礼通常被认为处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地位,本书论述在了17世纪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进程中,在中西礼仪传统相互碰撞后,丧葬礼所发生的复杂变化及其在宗教表达方式、新身份认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重点“礼仪之争”在本书中只是边缘问题,作者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织布”的比喻,倡导从互动和交流的视角来理解文化接触史的复杂性,将理论阐述和对丧葬礼的综合研究、个案研究有机结合,其研究路径和成果可资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参考。 -
中古华化祆教考述
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写成的学术专著。作者结合文献与考古材料,从祆教源流、唐宋时期在华祆祠分布、祆神偶像化现象以及祆教祭祀仪式、婚俗、葬俗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来自中亚的祆教在中古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变异。本书不仅收集整理了丰富的资料,并且提出了新的观点,对于古代中国社会历史、宗教信仰和中西交通的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本书包括:近世制度与商人;中国宗教的入世转向;儒家伦理的新发展;中国商人的精神;韦伯观点与“儒家伦理”序说等内容。 -
罗马-拜占廷时代的埃及基督教史研究
罗马-拜占廷帝国统治时期,埃及文化领域中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的传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这里逐渐演变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中心之一。特别是埃及亚历山大教理学校,代表了当时基督教研究的最高水平,基督教最早的神学体系也正是诞生于此 而作为基督教修道制度的滥觞之地,埃及在其起源和发展史上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修道主义也被视作埃及对基督教世界的伟大贡献,后来的基督教修道制度都直接或间接地起源于埃及。 基督教合法化以来,大量有浓厚宗教情结的土著埃及人开始皈依基督教,使得埃及教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亚历山大主教区,逐渐成为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埃及的代言人,并一度担任整个东方教会的领导者。遗憾的是,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埃及成为了教义纷争的策源地。从尼西亚到察尔西顿的四次大公会议,更是见证了埃及基督教会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在政治和文化冲突背景下,埃及教会逐渐脱离了大公教会的范畴和帝国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独特的科普特语言、文学和艺术,也是埃及基督教留给现代世界的重要遗产,同时还成为后来人们了解埃及基督教的一个重要途径。 -
中国景教
本书是朱谦之晚年写作的最后一部著作,他借鉴了前人研究的所有重要成果,在许多重要的关键问题上,他进行了鉴定、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此,为进一步厘清研究障碍和发扬前人研究成果,汇聚众人的智慧起了重要作用。朱先生凭借深厚的文史功底,全面地、完整地论述了景教的起源、发展和在中国的传入及传播情况。所援引的材料极为丰富,既有国内保留的原始文献,特别是敦煌新出土的资料,又包括了近百年来诸家的研究成果和种种的甚至是矛盾的观点,因之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
现代基督教思想(第二版,上下)
《现代基督教思想》采用大量第一手资料,概述了基督教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评介了近现代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且概述了各种批评基督教或与其对立的思想发展,评介了重要的“非基督教”或“反基督教”思想家,使我们得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思想。 ——————————————————————————————————————— 这个篇幅增加了一倍、近2000页的增订新版,包含诸多大师圣哲的名著引文,客观而又精要、全面而又深入地论述了从理性宗教到浪漫主义,从观念主义到信仰主义,从圣经批判到自由主义,从保守主义到新托马斯主义,从历史神学到自然主义神学,从辩证神学到实存主义神学,从梵二会议到解放神学,从政治神学到过程神学,从福音派神学到诸宗教神学等等400年来各大思潮的神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包括非宗教、反宗教的批评家)关于基督教的思想及其社会背景、相互关联和深远影响。 这两卷“既彻底通透,又简洁明了”的书,可以带领学生、教授和所有读者,“一起穿越”从启蒙运动直到21世纪初的思想史,全面深入地了解基督教思想如何在最严重的危机中经历了最丰富的发展。 -
中國民間宗教、民間信仰研究之中歐視角
本書出自2010年10月德國萊比錫大學召開的學術研討會論文,是該研討會學術成果的見證,也希望通過雙語模式溝通東西方兩地的學術界並促進日後中國宗教研究的交流與合作。這些論文從主題性及方法論兩方面展現了中國和歐洲學術界針對明清時代至近代、現代中國大陸及臺灣兩地民間信仰和民間宗教的研究,包括地區性宗教生活(如針對江南、河北、山西、福建、四川及臺灣等地)、神靈信仰(如媽祖、龍王、孔子及五通等)、善書、巫術恐慌以及民間宗教團體和社會及其他宗教傳統之間的關係等。 -
古罗马宗教读本
本书是一部以文本学习为主的拉丁语教材,分两部分,前篇为古罗马宗教,后篇为古罗马宗教与基督教的相遇,前后两篇均包括述要、词语汇释和文本阅读三部分,述要主要介绍背景知识,词语汇释收录一些基本词条,而文本阅读部分则各收录二十二篇拉丁语名家名作,收录原作,同时给出主要词汇的释义、中文译文以及背景知识补充。另外,作者用序言的方式介绍拉丁语的语法要点。 -
日本佛教史
中文版序: 日语版《日本佛教史》在1992年由新潮社出版。第一版只发行了3000本,当时并不被认为会是一本畅销书。但自1996年收入“新潮文裤”再版至今已经发行了23版,广受读者的喜爱。 虽然市面上名为《日本佛教史》的书相当的多,但大部分只以叙述历史事实为主,不涉思想的讨论。针对这一点,本书的特征,如同副题“思想史的探索”所呈显的,以思想为中心,探讨日本佛教的开展。只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实,是不足以理解日本佛教的,理解根本上的人们的思想是不可或缺的。 日本佛教的源流,或经由朝鲜半岛,或直接传自中国,其基本概念因为来自中国,所以常常被认为它只不过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支流而已。另一方面,亲鸾、日莲等知名的佛教人物,虽然说他们开展出了日本独自的思想,但是由于他们的想法太过偏激,从中国佛教的常识来看,要把他们纳入佛教的范畴内,看来似乎有些困难。因此,对中国的研究者、知识分子,甚至对佛教抱持关心的人们而言,他们往往认为没有必要特意去研究日本佛教。也正因如此,实际上中国对日本佛教的关注是极其缺乏的。 虽然乍看之下日本佛教好像没有什么独创性,或似乎脱离了佛教的一般常识,但是,日本佛教的思想有其必然性的发展。因此,并非只是去理解个别的片段思想,而是要把握整体思想史的发展,方能理解其产生新思想的必然性。如此才能适切地理解日本佛教独特的魅力。 中国文化受到儒学绝对性的影响,而日本文化或日本人的想法,其根底是佛教。中国佛教以僧院为中心,其影响在某一限定的范围内,而日本佛教则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丰富了日本人的生活及文化。今日虽然其影响力逐渐衰落,但为了了解日本,学习日本佛教成为不可或缺的首要之务。 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位置上虽然很近,但却很难相互理解。如果如是没有相互理解的对立,那是很危险的。如欲克服这个难题、建立新的中日关系,理解相互的文化根底是不可缺的。因为,在理解他人的同时,也成为自我反省的契机,不是吗? 本书虽然不是大部头的书,但尽可能不受特定宗派所拘泥,从自由且宽广的视点来描述不同于中国的日本独自的佛教思想及其发展,深入探讨被视为是日本佛教特征的本觉思想、葬式佛教、神佛关系等问题。虽然是入门书,但不拘于一般的通说,尽量记述从我个人观点出发的研究结果。二十几年前的著作,或许有些地方无法反映出现在最新的研究状况,但在基本的地方,我有信心即使是现在仍然称得上开端性研究。 本书的繁体中文版由台湾商周出版社在2002年出版。译者涂玉盏氏(台湾文化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副教授)是我任教于东京大学时博士班的学生,以日本净土教研究取得博士学位。这一次,因有葛兆光教授的大力帮助,才促成了简体中文版的发行,身为作者的我,这是很开心的事。但愿本书能让读者更理解日本佛教,甚至理解日本。 末木文美士 2013年9月 -
良心的自由
对于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议题在共众传递,并且对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内涵的关注从未减弱过,而这当中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良心的自由。如果对于人类个人信念基础上的行动需要有限制,这种限制是怎样的?应该由谁来设定?良心该向谁负责?是制度?国家教会?还是唯独上帝? 本书追溯良心自由这个观念从帕金斯到麦迪逊及《权利法案》这段时期的演变过程。发源于英格兰的良心自由观念,之后在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开花结果,最终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形式被制度化,在人类历史上奠定了信仰自由的原则。书中作者将注意力特别集中在帕金斯、罗杰•威廉姆斯、威斯敏斯特大会、殖民地政策,以及各州与联邦的法律上,向读者展示了良心自由的观念如何奠定了美国思想的基础,并在随后的岁月中广为传播。到20世纪,它所提倡的原则被《世界人权宣言》接纳,成为普世价值准则。 -
圣书与圣民
从整体而言,圣经就是一个历史命题。通过在心灵层面对这个历史命题的接受或采纳,人们成为“以色列入”。但人们之所以接受这个历史命题,并不在于它可以被历史地证明为客观或真实。一个外在的客观事件无须人们信心的投入。信仰者与圣经历史叙事的联系,不是与所谓历史真实的联系。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说,圣经的历史叙事只是或然为真,有可能被证明是虚假。圣经历史叙事的精髓所在,恰是一个故事,一个用历史讲述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意义系统。它需要读者在它面前进行抉择,是否愿意通过信心将自己交托给这个故事,是否愿意委身于这个故事,是否愿意在生活中为它留出一个异乎寻常的位置。在这个故事的面前,不是人们去审判它是否真实,而是在聆听、接受中等待被改变。 -
中国中世纪的鬼节
本书展示了一位当代美国学者对这个古老中国之节庆的理解,以局外人的角度隔岸观火,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画面。该书连导语、结语共分八部分,概括了全书主要内容及分析框架,综述了鬼节的主要活动、在中国及东亚流行情况及其多重意义,并将宗教分为“制度型”和“扩散型”,以此来修订鬼节的定位。随后几章探讨了佛道两教流行前的鬼节风俗,及包括盂兰盆经在内的多种古典文献。 -
“天会”与“吾党”
《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论丛·“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研究》从“天主教徒群体”的新视角,结合宏观的分析与细致的个案研究,力图对明末清初天主教进行整体把握与重新梳理,探究了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及其与中国社会之间的互动,从明末到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交往与认同发生之变化及其原因等重要议题,展现明末清初天主教发展的一个崭新视野。 -
中国三阶教史
本书是论述中国三阶教的创立、发展、被禁,最后湮灭的史实。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中国佛教史领域关于三阶教的研究比较薄弱,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更是没有出现。本书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敦煌遗书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近年来新发现的有关考古资料和作者本人田野调查搜集到的资料对三阶教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全书从历史梳理到思想分析,从修行实践到社会影响,对三阶教做了较好的研究,是三阶教研究方面填补空白的力作。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