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宗教
-
量子佛学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综其所有底蕴,大部分内容都受到佛学直接及深刻的影响。为什么人们会那么热衷于研究佛学呢?答案是:纵观历史,世界上最神奇、最奥妙、最不可思议、对人生帮助最大的学问,就是佛学。因为它不但可以让那些了解它的人解脱世间一切苦的束缚,而且它还超越了一切宗教和知识,告诉我们人活着的终极意义和生命、宇宙的真相(实相)。 然而,自古以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局限性,能够真正证悟佛学真义者极为少见。 今天,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是可以自由往来的,各种文化是完全开放的。最为关键的是,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人类创建的量子力学带给世人一个无法相信、甚至不愿意去相信的结果:组成世界物质的基本单位——光子、电子等都是波粒二相性的。波粒二相性的意思是,世界中的一切物质——山河大地、太阳星系,你我众生、时间与空间都是被意识创造出来的。这个科研成果也直接、透彻地证实了佛学的核心奥义:实相无相——一切皆是心生幻相。因此,今天的量子力学让人们拥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直接透视佛学真义(实相)的全新方式! 本书将以今日之科学方式——量子佛学方式,以最清晰、最有力的视角,直接透视实相以及了义经中的核心思想,从而直入佛学真义的本质!相信在阅读过本书后,你会对佛学有一个超越逻辑思辨的全新认识。它必将带给你对生命宇宙的全新认识和一个积极快乐的人生。 -
简朴生活真谛
《簡樸生活真諦》一書理論及實踐部分兼備,重現內在與外在簡樸的平衡,亦提出個人及團體的簡樸並重。此書提醒人歸回神的創造及安息的秩序,亦勉勵教會推動簡樸生活,在世俗文化中活出基督門徒的特質。在信仰感受化的趨勢底下,此書能夠幫助我們重視信仰的生活實踐,加深人神 的關係,值得仔細閱讀。 郭鴻標博士(建道神學院助理教授) -
工作的呼召
本书为你揭示工作和职业的敬虔之道。 清教徒以敬虔的生活而著名,信仰贯穿于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他们认为工作是呼召,他们借着工作活出自己的信仰,并使社会受益,工作的报偿是属灵的、道德的。 本书被誉为18世纪的“职场新人手册”,阐明了每个职场人士应该铭记于心的全部教导,包括职业与家庭中的行为以及操守。作者以丰富的经验和信仰的深情写下谆谆教诲,引导青年人走上积极、热情、敬虔、节制的职场之路。 -
愿力的奇迹
我读《愿力的奇迹》,如饮甘泉。——莫言鼎力推荐 生活是一串由烦恼和痛苦串成的念珠,而禅者是能够微笑着捻动它的人。学佛读禅,可摆脱烦恼,获得解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在《愿力的奇迹》中,作者以地藏菩萨的愿力为切入点,以四大佛教名山中的九华山(地藏道场)为载体,以通俗优美的散文体语言,结合一个个发人深省、启人心智的禅宗故事,系统介绍“佛教的智慧与慈悲”,“给人信心,给人勇气,给人欢喜,给人力量”,为读者解决现实生活中所要面对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照,能净化心灵,助你脱离烦恼,心生菩提。 -
图解宗喀巴
西藏佛教经历了前弘期和后弘期的发展,至14世纪末.各教派再次呈现出戒律废弛、显密相争的颓废景象。 1357年,宗喀巴大师诞生于青海省湟中县。他16岁离开家乡,远赴西藏求法.从此力挽西藏佛教之颓风。理论上,大师以阿底峡尊者开创的噶当派学说为依据,兼容西藏其他教派的经典教义,形成一种显密兼备、完整无缺的独特学说;戒行上,大师将象征严持戒律的黄色僧帽戴在头上,主张复兴戒律,整饬了寺院僧人腐化堕落的流弊。1409年,宗喀巴大师创立了西藏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的教派——格鲁派。该派以严持戒律、先显后密次第修行的谨严宗风,600年来兴盛不衰,法脉传承至今,影响遍及海内外。 本书一改以往宗喀巴传记语言深奥、宗教色彩浓厚的风格,以通俗的语言为您详细介绍宗喀巴大师传奇的一生、他的教法核心以及有关格鲁派的情况,同时更配以数百张生动形象的图表,让您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加直观的认识。 目录: 宗喀巴大师五种化身像 宗喀巴大师学法及弘法路线图. 格鲁派上师供养图 编者序:仰视“第二佛陀”宗喀巴 本书内容导舫 第壹章 追溯历史:第二佛陀宗喀巴 1.前弘期:西藏佛教的早期发展 2.教派分立,戒律废弛:宗喀巴诞生的历史背景 3.格鲁派的始祖:宗喀巴开创黄帽派宗风 4.复兴戒律,融通显密:格鲁派对旧教派的革新 5.讲经传法:诲人不倦的佛教导师 6.宗喀巴的立宗之作:《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 7.藏历十月二十五日:纪念宗喀巴大师的“燃灯节” 8.供奉宗喀巴的著名寺庙:格鲁派六大寺院 9.格鲁派的根本道场:甘丹寺 10.真实的记录:关于宗喀巴的著名传记 11.如何辨认他的形象?艺术作品中的宗喀巴 12.警策后世:宗喀巴的著名言论 第贰章 美好的开端:宗喀巴大师诞生 1.宗喀巴的诞生地:宗喀 2.远离过失、兼具美德:宗喀巴大师的父母 3.美满的时间、地点及种姓:宗喀巴大师诞生 4.依止法王顿珠仁钦:大师幼年时期的佛缘 5.7岁受沙弥戒:宗喀巴大师出家 6.对宗喀巴影响最大的人:上师顿珠仁钦 第叁章 一生的转折点:入藏学法 1.17岁入藏:遍学显密诸法 2.19岁名扬西藏:桑浦寺辩经 3.广泛闻、思智者的经论:探寻佛法的真实本意 4.30岁时:受比丘戒 5.丹萨梯寺求法:谒见法王京俄仁波切 6.从察寺到觉摩隆岩寺:讲学弘法 7.本尊加持:亲见文殊菩萨 8.34岁后:遍学密法. 9.36岁和37岁时:精进闭关,修证功德 10.38岁时:修葺精其寺院 11.40岁时:获得无上清净见 12.获佛授记:朝拜圣山后的吉兆 13.闻思修并行之果:通达中观正见 14.广弘戒律:尊佛遗教,以戒为师. 15.46岁时:造《菩提道次第广论》 16.52岁时:谢绝明成祖的迎请 第肆章 辉煌的成就:创立格鲁派 1.祈求正法长久住世:大昭寺的神变法会 2.僧众云集:法会中的广大供养 3.格鲁派建立的标志:建立根本道场甘丹寺 4.造隐语诗:对“密集”获得无上定解 5.消灾延寿:修持密法、降伏魔军 6.修建哲蚌寺:三大寺中的第二座 7.修建色拉寺:三大寺圆满建成 8.传法、修殿、著经:晚年的弘法 9.示现涅檗征兆:大师圆寂前最后传法 10.63岁机缘圆满:宗喀巴大师圆寂 11.遗体的供奉:肉身住世,藏于银塔 12.从不曾离开:大师化身的随缘教化 第伍章 法脉长存: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和继承人 1.法脉传承:格鲁黄教,遍布十方 2.继承法位的大弟子:贾曹杰 3.历代班禅的第一世:克主杰 4.第一口正法甘露的品尝者:阿旺扎巴 5.首要弟子持律师:扎巴坚赞 6.受持经论第一的妙音法王:扎西伯敦 7.永乐帝册封的“大慈法王”:释迦耶喜 8.历代达赖的第一世:根顿竹巴 9.密法传承弟子:慧狮子法王 第陆章 我愿究竟恒无尽:宗喀巴大师三世度化因缘 1.无始流转:佛教的转世观念 2.往昔因缘:从龙种如来到婆罗门童子 3.印藏弘化:示现为诸多班智达 4.未来转世:兜率天及狮子吼佛等 第柒章 阐明菩提道的修行次第:《菩提道次第广论》 1.三士道次第修行:《菩提道次第广论》概说 2.道次第修行的阶段:加行、正行、结行 3.道之基础(1):依止善知识 4.道之基础(2):人身难得 5.道次引导:三士道修行次第 6.下士道修行(1):念死无常 7.下士道修行(2):思维三恶趣苦 8.下士道修行(3):皈依 9.下士道修行(4):深信业力因果 10.中士道修行(1):希求解脱 11.中士道修行(2):思维四圣谛 12.中士道修行(3):思维十二因缘 13.中士道修行(4):消除误解 14.中士道修行(5):解脱正道 15.上士道修行(1):入大乘门 16.上士道修行(2):菩提心次第 17.上士道修行(3):修菩萨行 18.上士道修行(4):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 19.上士道修行(5):精进度、禅定度、般若度 20.上士道修行(6):四摄法 21.上士道修行(7):止 22.上士道修行(8):观 第捌章 阐明密宗道的修行次第:《密宗道次第广论》 1.珍贵的传承:密宗概说 2.分辨诸乘:小乘与大乘 3.大乘的分类:般若乘与金刚乘 4.殊胜的修持之路:金刚乘 5.方便法门:本尊瑜伽 6.四续部(1):事部. 7.四续部(2):行部. 8.四续部(3):瑜伽部 9.四续部(4):无上瑜伽部 10.如履薄冰:密宗修持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玖章 严持戒律的黄帽教派:格鲁派 1.藏传佛教最大的教派:格鲁派的创立与发展 2.教派的道场:格鲁派的主要寺院 3.格鲁派寺院制度的特点:寺院的改革与管理 4.格鲁派的活佛转世系统: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 5.活佛转世的方式与金瓶掣签:转世灵童的确认. 6.高僧活佛的葬礼习俗:塔葬 7.宗喀巴大师的灵塔:神圣庄严的甘丹大金塔 附录 1.佛法三根本要义 2.宗喀巴大师祈祷文 3.菩提道次第摄颂略解 -
印度教概论
《印度教概论》,本书讲述:印度教的研究自18世纪以来在国际上颇为兴盛,与其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宗教之一的地位相符。从马克斯?缪勒(1823-1900)组织翻译《东方圣书》,到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专著《印度宗教----印度教和佛教的社会学》,对于印度教及其社会的研究,在各类宗教研究著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已经写作了许多著作,介绍和研究印度教,但却没有公认的印度教“权威”著作。在我国,印度教的研究直至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本书充分利用有关印度教的传统经典文献和最新资料,全面系统生动地探讨 -
神秘之光
本书记述了顾彼德在中国道观的生活和体悟, 其人与自然的观点和对人生的看法,惊人地通向今天,颇有启迪价值。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中的这些故事在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国家普遍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确实,先知们光明磊落、公正无私、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任劳任怨、积极进取、洁身自重、临危不惧、宽宏坚忍、劝善止恶、敬老爱幼、赈困济贫、意志顽强、信仰忠诚……这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不光是每一个穆斯林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典范,也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基本生活准则。同时,从故事中讲述的古老部族的兴衰成败,告诫我们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
唐卡中的六道轮回与地狱精神(彩色珍藏版)
相同ISBN的还有《瑜伽的艺术》《激荡的百年史》《唐卡的故事之男女双修》《艺伎的故事》《圣地》等,均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数篇佛教哲学文稿。 作者以自己深厚的佛学功底,深邃广博的佛学知识,将博大精深的佛教理论通过对《金刚经》、《心经》等佛教代表经典,以及藏传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诗体佛学著作进行提钢挈领、高度概括、深入浅出的翻译、讲解,深细剖析,为广大研读、学修佛教哲学,尤其是藏传佛教的人士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读本,将读者带入豁然而开的哲学与人生相碰撞的妙智世界。 -
西藏宗教之旅
本书是中国藏学出版社《发现西藏书系·关于西藏的名著》系列丛书之一,由国际著名藏学家意大利科学院院上图齐(Giuseppe Tucci,1894-1984)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耿升译审汉译。 《西藏宗教之旅》(原名《西藏的宗教》)最早在1970年于德国的斯图加特以德文版刊行,系图齐与海西希(WaltherHessig,德国著名的蒙古学家)合著的《西藏和蒙古的宗教》一书的前一部分。该书刊行后立即轰动了国际学术界,各国学者竞相翻译。法文版由法国哲学家博士萨耶(R.Sailley)译成,并于1973年在巴黎出版;英译本则分《西藏的宗教》、《蒙古的宗教》两册单独刊行,于1980年在伦敦出版;1986年意大利译本在罗马面世;我国曾在1989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耿升的汉译本,此次又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刊行图齐的《西藏的宗教》单册。 全书共分7章。第一章吐蕃的前弘期佛教介绍了前弘期佛教在吐蕃的传播以及从印度、汉地两处传入的佛教在吐蕃的冲撞。第二章吐蕃的后弘期佛教阐述了佛教在吐蕃的复兴,藏族大泽师仁钦藏卜和印度高僧阿底峡对佛教在吐蕃传播的贡献以及后弘期吐蕃出现的大寺院。第三章西藏喇嘛教的基本特点则就藏传佛教的教理基础、重要教派、教派之争以及喇嘛的个人行为进行阐述。第四章西藏主要教派的教理,先分五部分介绍藏传佛教的曼陀罗、受度、灌顶仪式、法身。幻身、智慧身以及心、光明等佛教概念及教理;再就觉囊派、噶举派、宁玛派、断派以及密宗的教理加以分析;最后总结了藏传佛教解脱教理的特征。第五章重点介绍藏传佛教寺院僧众的组织、等级、职能、宗教历法、节日,以及寺院的财产和管理。第六章则对一般学者较少关注的西藏民间宗教加以分析。图齐认为,藏传佛教中存在的诸如仪轨、信仰、口头传说等结构系西藏民间宗教的遗产。图齐着重就人类和房宅的保护、灵魂、死亡、神香及焚香、预兆、财产和畜群的保护等西藏民间宗教的重要表现形式进行了阐析。第七章则扼要介绍了本教。 本书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世界名著,文图并茂,可读性很强。初读起来显得繁琐,但这正是其详细深入论述的特长之处。虽然图齐是一名典型的西方藏学家,他的许多观点值得我们作深入研究,具有很大参考价值。图齐教授是国际藏学界权威中的权威,名家中的名家。《西藏的宗教》又是倾注了其毕生精力的藏学世界名著,在国际藏学界的地位相当高,影响相当大,是研究藏传佛教必不可缺的参考书。 -
西藏的寺庙和佛像
藏传佛教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300余年。藏传佛教是古老的藏、蒙等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经典、寺庙建筑、雕塑、绘画、金石工艺等也是藏、蒙人民文化艺术修养和智慧的结晶。尤其是寺庙建筑、佛像雕塑、壁画点缀着蒙藏地区的风光,是古代藏、蒙族人民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此书具有下列特点。通俗性:作者在叙述蒙藏佛教基本知识和介绍佛像、法器的时候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使人一看便知,而不感到晦涩费解;趣味性:该书在介绍佛像的时候,尽量穿插了一些佛经小故事,使人感到饶有风趣;科学性:作者在介绍佛像的时候,除使用调查资料外,还广征博引大量经典著作和有关参考书,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
不丹的旅行者與魔術師
電影《旅行者與魔術師》 在世界之頂「不丹王國」壯麗的風景中拍攝 交織著二段充滿魔幻與真實的喜馬拉雅之旅看欽哲諾布用電影構築的魔幻人生 追尋著作者到不丹朝聖的縷縷足跡 沐浴在藏傳佛教的宗教氣息 品嘗到不丹特殊的文化風情 且讓《不丹的旅行者與魔術師》帶引著你 行一趟最不可思議的奇幻之旅宗薩欽哲仁波切拍攝的不丹電影《旅行者與魔術師》,故事是從一個急欲逃離家鄉的知識分子開始,他丟下官職跑去追尋夢想中的國度,旅程中遇見了愛說故事的和尚與心儀的女孩。和尚在這段旅程中,說完了一個魔幻的故事中的故事:不愛讀書的哥哥著了偷學魔法的弟弟的道,進入了一個真實的夢幻之旅,演出一場荒唐的情變而幾近瘋狂。知識分子受到了和尚故事潛移默化的影響,心性大為轉變,對於自己夢想的堅持也逐漸模糊。電影中呈現不丹日常生活,並用佛學的哲理來詮釋人生無常的法則。 本書結合了電影與旅遊,第一部分鋪敘電影《旅行者與魔術師》,第二部分陳述不丹的風俗民情。先從電影談起,再引介不丹文化,藉由電影我們經歷了一場真實與虛幻交錯的旅行,接著再進入一個神祕美麗的不丹古國神遊。 書中以大量圖片和實地踏訪的旅行情報介紹不丹這個陌生而又令人悠然神往的國度,並具體勾勒出不丹風貌。我們追尋著作者往訪不丹的足跡,在穿梭於魔幻與真實的旅程裡,瞭解不丹文化、體驗不丹風情。透過圖片與文字的交織,呈現出作者對人事物的細膩觀察與真摯情感,這股況味貫穿了電影與旅遊二種主題,揉合成一趟跨真實與虛幻的奇妙之旅。 【本書特色】 全書附有許多彩色及黑白圖片,包含電影花絮和不丹人文風情的珍貴圖片,值得收藏。透過文字與圖的搭配更能呈現不丹電影與文化,無論是風土民情、人物描摹都更加深刻動人。書中以譯註方式說明電影場景中揭露的不丹文化,有助於不熟悉不丹文化者理解電影背後的文化意涵。本書融合電影與旅遊,既談電影,也談不丹風情,一次滿足喜愛電影或喜愛旅行這二種不同讀者的多元需求。並且配合電影《旅行者與魔術師》(雷公發行)今年十二月在台上映,本書可引領影迷深入了解電影製作的幕後花絮與不丹文化背景。 電影《旅行者與魔術師》在去年的金馬影展掀起一陣旋風。宗薩欽哲仁波切在台有眾多的信徒與影迷,本書有許多電影幕後製作的照片與劇情大綱可供信徒與影迷收藏與省思。 近年來不丹這個神祕國度的萬種風情逐漸受到國人的好奇與喜愛,本書披露不丹獨特的文化風貌,對不丹有諸多深入淺出的敘述,對有意瞭解不丹文化或到不丹旅遊者,不啻為一本簡單易讀的入門書籍。 -
西藏朝佛之旅
一位内地汉族藏传佛教信仰者的心灵朝觐纪实,亲历目睹的情景,翔实准确的史料,神妙传奇的典故,700余幅精选彩图,汇成震撼心灵的本书。 佛教的千经万典,归结起来就是“修心”两个字。佛法即是心法。所有修行的果位,都是修心程度的标志。一切万法,都起于心,归于心。人生一切苦乐,心是承受者。 心是一个最矛盾的东西:最大的是心,最小的也是心;最明亮的是心。最黑暗的也是心:最乐最甜的是心,最苦最酸的也是心;私是心,公也是心;好是心,坏也是心。语言文字中的所有形容词,都是用来描述心的感受的,都是心的标签。 佛教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众生皆有一颗光明的心,叫做佛性。但是这种本来光明闪烁的“心”被无遏制的欲望之“贪”、挥不去的愤怨之 “嗔”、愚昧无明之“痴”遮掩污染得暗淡无光。感觉到活得很累,活得很苦。学佛。照着佛的教导去做,就可以使苦乐无常的生命化为不生不灭的常乐自在。 自觉自愿之心就是我们所说的“佛心”、“佛性”。就是没有人提醒你,没有人督促你,也没有交换条件。甚至没有人看见你,完全是你自己的觉悟产生的一种博大的“慈悲心”,一种“爱心”,一种本能的道德意识启迪你去弃恶扬善,去舍己为人。为了他人利益去牺牲自己。现在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不一定就是佛教信仰者,但他们正是菩萨的化身。 -
真灵位业图校理
南朝齐梁时道教学家、中药学家陶弘景所作《真灵位业图》是中国道教最早的一部神仙谱系,是最早将纷乱的道教神灵整理为谱系和统属的代表作,在中国道教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内容和影响有两点:一,陶弘景提出“仙亦有等级千亿”的理论,并以此给神仙世界划分等级差别。二,本书从众多的道教神灵中抽出七位主神,其中前四位的主神已初步具备了后世道教所尊奉的“三清尊神”的神格,而高居玉清境之上的“元始天尊”则正式被定为道教的最高神,这样,道教从开始时期的多神教向一神教发展和转化中迈出了关键意义的一大步,在道教史上影响深远。王家葵教授以《道藏》本为底本,参校以《秘册汇函》本、《说郛》一百二十卷本,采用疏证的体例,对每一位神灵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考证。本次校理本大大扩展了读者对道教神仙体系的理解,是一部高水平的古籍整理著作。 -
宗教文献学研究入门
《宗教文献学研究入门》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我想在他们撰写的这套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最通行和最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最好的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最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最高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 -
道教文化十五讲
道教文化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ISBN:9789787301067,作者: -
佛教大辞典
《佛教大辞典(套装共3册)》讲述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三大世界性宗教,以其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内容繁复著称。佛教故事、佛教文学、佛教音乐、佛教建筑、佛教造像(包括壁画和雕塑)及其历史遗迹等等,其影响远远超出现在佛教信徒活动的范围。今天亚洲有些地区的佛教早已消逝,但该地区佛教遗迹仍散发着灿烂的艺术光辉,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世界各国游客。可见真正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已为人类共享。佛教历史悠久,教派众多,其教理教义、典籍文献、宗教哲学、思维方式、逻辑模式、心理分析以及健身防病之法,与其他宗教相比独具特色,值得以现代科学方法总结和深入发掘。这些思想文化资源都是构建我国新文化的珍贵遗产。建设新文化如果忽略佛教文化,将是不可想象的。 -
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
引 言: 在佛道交流上,學者大都以為道教抄襲佛教,其實那是指六朝後的道教,六朝之前則並非如此;相反的,中土的佛教,則自始至終都是在襲取儒道之思想以發展自己,並壯大自己的聲勢。早自東漢初佛教傳入中土時,便依附於黃老道教以行,而東漢安世高、支婁迦讖則採老子及道教說以譯經。由東漢經魏至西晉初,此時期佛教的信徒少,勢力弱。至西晉末,佛徒開始努力攀附上流名士,而有所謂的名士名僧相交游,並以《老》、《莊》、《易》三玄為主的玄學來充實佛教的哲理,因而奠定了佛教日後壯大之基。從東晉而後,尤其自梁以後,佛教轉強而道教趨弱,此種情形一直延續至今,遂使人有佛教哲理高於道教哲理的錯覺。實者中土佛教之哲理,取自道說者多。道之貴「生」,亦較佛之以「生」為苦者高。 由於中土道家道教與佛教的傳揚與發展,有極密切的關係,且兩者的關係自東漢佛教傳入之時的依附黃老,即已開始,其後一直綿延不斷,因而本書即據此來論述漢魏六朝道家道教對佛教的影響。 -
禅:瑜伽,没有目标的旅行(附光盘1张) (平装)
《禅:瑜伽,没有目标的旅行》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