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宗教

  • 在天国与尘世之间

    作者:赵林

    这部演讲录《在天国与尘世之间》与我的另一部演讲录《在上帝与牛顿之间》可以称为姐妹篇。在那本演讲录中,我主要对与基督教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讲解;而在这本演讲录中,我则对基督教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这两部演讲录,一部侧重于理论,一部侧重于历史,二者相映成趣,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收入这本小册子中的几个演讲,分别是我在东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南华工商学院等学校所做,这些演讲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刚好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这些讲座,我们可以了解西方文化是如何从痴迷于天国理想,转向了人间幸福。为了把这些讲座的录音资料转换成文字,东南大学的陈怡教授、陆挺先生,以及西南政法大学的赵明教授和他的一些研究生们付出了大量心血。对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我深表感谢。在上述各位老师和同学所记录的文字稿的基础之上,我做了一些修改、润色工作。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很花工夫的。由于我在演讲时从来都不用讲稿,全凭脑子里所记的东西临场发挥;再加上我是一个多血质、浪漫型的人,演讲的时候语速极快,一场演讲下来所录出的文字往往要比别人用正常语速所讲的内容多上一倍,所以在事后整理文字稿时就格外费劲。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几乎对每一篇演讲稿都从头至尾重新进行了梳理和改写,这项工作花去了我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当全部的整理工作终于完成时,我内心所感受到的欣喜之情丝毫也不逊色于撰写了一部学术专著。当然,在修改文稿的过程中,我极力保持一种演讲的风格,所以这本小册子读起来还是比较顺畅的,虽然它所涉及的内容并不是一些很轻松的东西。
  • 中国的千年王国

    作者:三石善吉

  • 火坛与祭司鸟神

    作者:施安昌 编

    本书结集了作者十年来探索古代祅教遗迹和袄教美术的成果。内容涵盖地下墓葬和地上碑刻,涉及许多博物馆中保存已久的藏品和近期发掘的虞弘、安伽、史君三个萨宝墓的出土文物,对一千四百多年前的中国祅教遗存及其宗教图像系统作了别开生面的揭示与论证。同时,也对人们所陌生的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礼仪及其在中亚、中国的传播历史作了介绍。
  • 一八四零年前的中国基督教

    作者:孙尚扬,钟鸣旦

  • 元代白莲教研究

    作者:杨讷

    本书对白莲教的产生、渊源和教义、传播和演变、被禁和复教,以及与明教的关系,与弥勒净土信仰的关系,与元末农民战争天完红巾军、大宋红巾军的关系,与大明国号的关系等问题皆作了清辟的分析,并对著名史学家吴晗《朱元璋传》、《读史札记》中的相关观点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本书论从史出,视野开阔,逻辑严密,文字洗炼,实为具有真知灼见的学术专著。作者的前期研究论文已引得日本学者竺沙雅章、小川贯戈的重视,此次以专著形式推出,必将受到海内外学术界更多的关注。
  • 希伯来文化

    作者:朱维之 编

    《希伯来文化》是介绍了希伯来文化的最初尝试。其中,第一,十一章由我执笔;第二、四、六章由刘平炎执笔;第三、五、十章由刘连祥执笔;第七、八、九章由梁工执笔。限于水和篇幅,我们只能就最主要的几个方面加以叙述。
  • 英吉利教会史

    作者:(英)比德

  • 帝国的隐喻

    作者:[英] 王斯福

    《帝国的隐喻》是一部享有盛誉的宗教人类学著作,作者以中国东南地区的民间宗教和信仰为案例,用“他者”的目光,客观考察了如上现象,为人们理解中国人日常生活及其信仰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对中国人而言,在社会生活与历史方面有着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地域崇拜及其节庆的制度。这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巅峰状态.突出反映了一种生与死的感受,并且于其中呈现出来一种中国人政治关系的整体图画。
  •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

    作者:王森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行文风格深入浅出,自首版以来,成为藏学研究工作者案头必备的权威读本,同时亦为希望了解藏传佛教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一部简明教材。2002年,中国藏学出版社予以再版;8年过去,早已售罄。鉴于《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的价值所在,本社决定重印。
  • 从象雄走来

    作者:金书波

    《从象雄走来》(作者金书波)讲述了“象雄”的故事。象雄的土地,是千山之宗,万水之源。进入象雄,必要循着河流的方向,必要靠着山脉的指引。冈仁波钦是世界性的“神灵之山”。陪伴他的,是辽阔晶莹、美如其名的玛旁雍错。假如我们能穿越到一千多年前,会在玛旁雍错湖边邂逅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哥哥,是赫赫有名的颂赞干布。她的丈夫,是英武非凡的象雄王……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作者:[美] 华尔顿(John H. Walt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和《新约圣经背景注释》相辅相成,提供了旧约经文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涵盖从创世记到玛拉基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汇聚浓缩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使得阅读旧约的平信徒得以一窥堂奥,在丰富并深化你对圣经经卷的研读方面,是其他注释书难以望其项背的。
  • 紅旗下的十字架

    作者:劉建平

    【摘要】: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首要关怀无疑是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安全。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作为国内与西方世界联系最为紧密,且意识形态与无神论政党完全对立的团体,自然也就成为新政权必欲进行改造以实现对其控制的重要领域。然而,由于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群众性、国际性以及苏联公开反宗教的失败教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断然宣布两教为敌对势力,进行公开打击,而是允许信徒在“信仰自由”原则下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借用中国教会历史上已经发展起来的“三自”的血统形式,全力引导和推动了旨在彻底切断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与西方世界联系的革新运动。通过此举,中共新政权不但实现了割断两教与西方世界联系以巩固新生政权的目标,而且完成了对中国教会的初步改造,最终基本上控制了这一被认为是影响其政权安危的特殊领域。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则在这种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萎缩和明显的分化。 本论文共包括七部分,即绪论、五章和结论。 绪论部分论述了文章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切入点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资料情况以及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等问题。 第一章从源头入手,分析中国传统的反教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宗教观以及苏联宗教政策的前车之鉴等诸多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中国共产党的。 第二章从新中国内外政策与教会势力之间矛盾冲突的角度切入,阐述新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的形成过程,并重点考察新政权为彻底割断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与西方世界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发起两教的“三自”革新运动。 第三章着重论述中共新政权对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关系的全面清理。中国介入朝鲜战争以后,紧迫的危机感促使新政权对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政策日趋激进。在这一形势下,新政权开始全面清理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来彻底杜绝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从新中国内部搞破坏的可能。控诉教会罪恶、驱逐外国籍传教士、切断源自西方各国的津贴以及接办教会所属机构等举措,无不体现出新政权的这一目的。 第四章重点考察了新政权为进一步“纯洁”教会而进行的几场重大斗争。在政府的全力引导和推动下,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三自”革新运动虽有相当的进展,但不管是基督教内,还是天主教内,都有对抗革新的势力存在。为进一步推动“三自”革新运动的发展,彻底割断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中共新政权在两教内发起了进一步“纯洁”教会的肃清反革命运动。通过此举,两教内公开对抗革新的势力被彻底打跨。 第五章分析了新中国宗教政策对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影响。新政权通过一系列措施,终将其权力和影响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内,使得原本带有极为浓厚的西方成份和亲西方色彩的基督教、天主教彻底改变了在中国的存在形式。在接受改造的过程中,中国教会的阵地不仅大为缩小,而且其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对全文作结,指出建国初期新政权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极其复杂,内部充满了张力。首先,建国初期新政权基督教、天主教政策的最大诉求是通过“反帝”的形式来彻底切断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之间的联系,并在这一有着特定含义的“反帝”过程中借用“三自”的血统形式来改造教会,以使中国教会完全脱离西方世界而置于新政权的严密控制之下。其次,虽然宗教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但中共新政权从统战的角度出发,仍允许信徒享有“信仰自由”。与此同时,中共新政权又提出在可能的条件下积极限制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发展,即所谓“缩小(两教)市场”、“限制(两教)发展”的政策。这就使得新政权的基督教、天主教政策变得异常复杂。再次,建国初期新政权的宗教政策不管是对中国共产党,还是对中国教会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中共来说,新政权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不仅彻底割断了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的联系,而且在“三自”中完成了对两教的初步改造和控制。然而,若从中国教会的角度视之,情况就完全两样了。
  • 欧洲的宗教与虔诚

    作者:【英】罗伯特·诺布尔·斯旺森

    《欧洲的宗教与虔诚(1215-1515)》旨在通过对1215—1515年间欧洲天主教信仰与实践做一导引性概述,以图对那种更为宽泛的理解有所发展与贡献。除了为那种将宗教视为一套教义的理解提供基础外,《欧洲的宗教与虔诚(1215-1515)》也力图阐明这种宗教作为一种力量如何发挥作用:因为它影响到人们如何生活,并为他们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奠定了基础,也提出了挑战;同时,通过构建他们的世界观与道德秩序而使他们认识了自己在此世的位置以及他们与来世生活的关系。
  • 近代传教士论中国宗教

    作者:陈怀宇

    儒教是一种“国家宗教”、“政权宗教”? 中国宗教的历史是由一神教不断堕落成多神偶像崇拜的过程? 祖先崇拜是中国人的宗教? 18世纪末以来,基督教传教士主要围绕上帝创世论、一神论、永生论等中心议题,对中国诸宗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加之他们对偶像崇拜、多神教的批判立场,反映了基督教新教传统中耶稣作为道路、真理、生命的基本立场。近代传教士的著作及其论述,呈现出他们对中国宗教认识和研究的思想脉络,同时也使我们得以了解中国宗教研究的近代思想史渊源。 本书是 “世界宗教关系史文丛”的最新一种,之前已出《路德三檄文和宗教改革》和《上帝与皇帝之争——太平天国的宗教与政治》两种。
  • 人的宗教(珍藏版)

    作者:(美国)休斯顿•史密斯

    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各种原初宗教。作者透过个人的观察,以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实的态度,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世界宗教的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在对两性观点与语言的运用、各宗教的内在层面分析,以及藏传佛教、苏菲教派与历史上的耶稣等方面做了详细述说。 这部被称为“世界宗教第一部可用的教科书”,其特点在于史密斯尝试用个人的亲身体验,以说故事、讲历史与哲学思辨的方式把世界宗教的精神性传达给大众,环绕宗教所引发的价值深入地挖掘人性的奥秘。书中的内容丰富而精彩,语言生动流畅、通情达理,这也是其畅销、长销的最大秘密所在。1958年出版的《人的宗教》总销量超过200万册。 人群聚居之处,必有宗教痕迹。宗教不只是外显的迹象,它是人类生活的核心本质。要了解一个民族,必认识其信仰。探讨各大宗教,发掘人性的奥秘。 本书内容的重点既不是宗教史,也不是对宗教作全盘或平衡的论述,更不是比较宗教之优劣,而是环绕着宗教所引发的“价值”,“ 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生命能量要强”这种价值,就是促使人性趋于完美的力量。 本书内容实为知识分子所必备者,但愿我的导读能促使更多的人一探究竟,共品智慧传统所广施的喜悦。 ——台大哲学系教授傅佩荣
  • 以色列的先知及其历史地位

    作者:【英】威廉•R•史密斯

  • 华北的暴力和恐慌

    作者:[德] 狄德满

    《华北的暴力和恐慌:义和团运动前夕基督教传播和社会冲突》作者狄德满利用基督宗教各传教团体档案特别是天主教圣言会与耶稣会藏档、传教士著述和日志,以及天主教各代牧区修会、教土与教廷及其母国政府间的往来信函等中国学者迄今没有接触到的资料,从新的角度探讨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起源于山东与邻省交界的三个边缘地区,与该地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派系冲突、盗匪、教门斗争等暴力冲突尤为相关,强调应从中国内部环境考察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历史根因。
  • 图解埃及生死书

    作者:穆金

    《图解埃及生死书》主要内容:每一个亡灵梦寐以求的时刻。这时的阿尼已经通过了心灵的审判,正满怀崇敬之情,在荷露斯大神的带领下觐见冥王奥西里斯。奥西里斯头戴自冠,手持象征权力的权杖、权标和金钩,以木乃伊的形象站立,他忠实的妻子伊西斯在身后护佑着他。冥王的前面生出一朵睡莲,上面站着荷露斯四子。觐见后,奥西里斯将赐予诚实的阿尼以神名和"芦苇之野"的土地,让他在那块富饶的土地上获得幸福的永生。 提到古埃及,我们脑海中肯定会浮现出那些巨大的金字塔、雄伟的神庙、神秘的木乃伊,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纯金陪葬品。在惊叹于这个文明的辉煌之余,你可曾想到这些令人惊叹的奇迹创造,都与古埃及人相信永生的生死观密切相关。 古埃及人认为阳世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人死之后,他的灵魂将进入冥界,并在那里的真理大厅接受用天平称量心脏的审判,以此分辨善恶。阳世为善者将通过审判,并在冥王的首肯下获得天堂(芦苇之野)的肥沃田地,在那里重新恢复肉体的生命,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直到永远。
  • 中国巫术史

    作者:高国藩

    本书为“中华本土文化丛书”之一。巫术,作为中国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本书主要内容是以敦煌巫术为轴心,考察和探索了我国从古到今的各类巫术流变史。中国巫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它始终伴随着各个朝代统治阶级的爱好与专宠而发展,在这部全景式的中国巫术史里,作者着重于对“巫文化”的探讨,因此,本书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更有相当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