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宗教
-
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
《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关于四神的起源及其体系形成》(上下)利用大量考古学和民族学的图像资料,结合传世文献,论述了中国上古时代各种动物崇拜在其发生时代的各种涵义,论述了它们同图腾信仰的联系,进而阐明了龙、凤、玄武等非现实动物及其组合形象的产生原理。 -
印度哲学史略
《印度哲学史略》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印度哲学史的重要著作。作者在绪论中说:“摭拾中印所传之资料,汲取外人近日之研究,有文若干篇,起自上古,迄于商羯罗,今复删益成十二章,勉取付印,或可暂为学者之一助。”,《印度哲学史略》包括印度上古以来西吠陀、梵书、奥义书等的哲学,至佛教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当时所谓各种外道、哲学派别,乃至于商羯罗的吠檀多论,概括印度在西院第八世纪以前的宗教和哲学。对于印度哲学、佛教的起源、流变进行了细致的分疏,至今仍是海内外公认的学术经典。 -
王权与神祇
《王权与神祗》是考古学、艺术史、铭文学和文献学领域最专业的学者们精心提炼的作品。 《王权与神祗》分成了两卷七部分:第一卷,共四部分,专门论述埃及;第二卷,共三部分,专门论述美索不达米亚。在第一卷之前是一篇简短的引言,主要是比较在两个社会中艺术所表达出来的王权观念。在埃及,国王被描绘为神世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并且是整个人类社会具有象征意义的代表。而美索不达米亚的国王则被看作是一位英雄人物,是其民族的首领,与他的伙伴们没有本质的区别。 本书对文明史的研究做出了崭新而富于启发性的根本贡献。不是所有的学者都会同意本书中所有的阐述、阐释和结论。作者也会就与美索不达米亚相关的几个问题与其进行辩论。但是,基本上这些不同意见和分歧都是相对次要的,无论如何,不会减损本书在认识和理解人类及其古代史方面的巨大价值。 -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主要内容:方豪神父是20世纪中国天主教界著名的史学家,对天主教史的研究可谓成果卓著,著作等身。《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介绍的人物自唐代贞观年间景教阿罗本至20世纪中叶的田耕莘枢机,时空跨越1500年之久,地域横跨欧亚大陆,人物选自欧洲各国至中华各民族。 为作此书,方豪神父曾参阅了中外文献50多种,深入尘封之档案中,可见其治史之严。方豪神父写此书。采取“以我有补人无”的方法,即尽量补充已有书籍鲜见的事实,涉及大量当时的史实及人物,实为宝贵的历史参考资料。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八册)
本卷依据大量的原始资料,详细考察并介绍了伊斯兰叫个主要教派——穆阿台及勒派、逊尼派、什叶派、苏菲派在阿拔斯王朝后期的发展及各派之间的分歧,并对各派的主要教义、著名人物和文学做了充分的阐述。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七册)
本书详细介绍了安德鲁斯的社会生活、宗教、语言 、语法、文学、哲学与科学、历史和地理、艺术等领域的演变发展。 -
中国大众宗教
本书收录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大众宗教的相关优秀研究论文。书中论文的研究对象均为在中国民间已大体消失的宗教崇拜,而非现存的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如:白莲教,以及对天后(妈祖)、关帝、碧霞神君、五通神的崇拜等。对于以上各种民间宗教,各篇论文都有独特的研究视角,使读者在宗教沿革之外得以了解:白莲教通过师徒和家族联系的传播网;天后(妈祖)和关帝作为神的形象有着丰富内涵而不仅仅是国家鼓励的那一种标志;对碧霞神君的崇拜因为与女性行为联系密切使儒家文人对之带有疑虑和敌意;五通神虽然被认为是公认的恶神,但演变成一个普济的财神是和中国明末请初的迅速商业化分不开的;宗教崇拜和中国人如定居台湾的客家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此外,本书还因为对文化移植的复杂性和困难的关注,收录了有关“孔夫子”这一名称的创造的论文。 《中国大众宗教》目录 序言…………………………………………………………………………韦思谛 反叛间的联系:清代中国的教派家族网…………………………………韩书瑞 中华帝国后期白莲教的传播………………………………………………韩书瑞 神的标准化: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对崇拜天后的鼓励……………詹姆斯•沃森 刻划标志:中国战神关帝的神话…………………………………………杜赞奇 泰山女神信仰中的权力、性别与多元文化………………………………彭慕兰 财富的法术:江南社会史中的五通神………………………理查德•冯•格兰 共有的信仰:清代台湾南部客家人的会所、社区与宗教…………迈伦•科恩 北京妙峰山进香:宗教组织与圣地………………………………………韩书瑞 “孔子”与其汉文别称“孔夫子”的创造…………………………… 詹启华 译者后记……………………………………………………………………陈仲丹 -
教会法研究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对罗马天主教会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的学术专著。它在充分掌握原台文献和国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法学和宗教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梳理了教会法历史和理论的线索和脉络,追溯了其起源和发展,对教会法的性质和特点、教会法庭对异端和异教徒的处分、教会有关战争和国际法的观点、教皇制度和教会外交等进行了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及教皇和教会的回应方式,并通过大量个案细节的分析加强了研究的深度。作者诸如宗教裁判所、教会法与西方近代宪政主义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有助于匡正国内学术界关于所谓“黑暗中世纪”的一些错误看法。全书计八章。它虽然把研究重心放在中世纪时期,但尽量将讨论延伸到后中世纪的教会法理论和法规,以便于理解当前的天主教会。因而,它虽然重在历史考察,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以传教士东为序曲,然后系统地了自鸦片战争迄1949年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全部过程。作者通过对几个较有代表性的传教士、教案、教会学校的重点介绍和分析,史料丰富、论证严密,充分揭示了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六册)
本书为全书八册之第六册。它描述了公元9世纪中叶到11世纪初(伊斯兰历4世纪末)阿拔斯王朝的社会状况及其对学术文化的影响,介绍了经济学、圣训学、苏州派、语言、语法、词法、修辞、哲学、伦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的演变发展及各学科代表人物的生平均与成就等。 -
文明冲突的背后
总序 南怀瑾 序言 肖梦 总序 自从二次大战以来,世界上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国际间交往更趋频繁,相互竞争牵制。先是犹太人战后在中东地区建立以色列国,后来发展成严重的中东问题。二战后,非洲的殖民地国家,都脱离了白人的统治,宣告独立自由了;只不过,自由却带给他们贫穷疾病,和更多的问题。 欧洲在二战时受创极重,经济上困难尤甚,有远见者不久即开始研究整合欧洲及欧元的发行。由于美国参加作战,美国富有,美国出头了,语言文化也随之而来。好莱坞的电影、美式牛仔裤及快餐,逐渐风行全球。传统以法文为国际契约的习惯,也渐渐用美式英语取代了。 亚洲受美国的影响更大,占领日本,改造日本,韩战越战,美国试图掌控全世界。 战后科学的进步和新发明,如电视计算机的普遍化,民用航空的发展进步,使地球上的国家都成为紧邻。医药的大幅改进,人口的增长,使竞争更加激烈。加上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核子武器的发明,造成国际间的互动更为复杂。 不论世界如何发展和变化,关系人们存在和生活的,基本上仍然是文化经济问题。 中国在闭关二十多年后,终于开门面对世界。中国的发展改变了与其它各国的关系,国际的平衡也产生更多的变量。在自我奋斗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遭逢的问题,较之其它国家更加复杂。它目睹了苏联共产制度解体,面对自身文化的何去何从,以及经济制度的方向等等严重问题。 在各种严苛的挑战下,中华民族,像以往一样,总有许多知识分子,怀抱为祖国打拚的热情,运用智能,研究问题,提出分析见解,扮演着智库的角色。 在这些知识分子之中,有一个名叫王小强的学者,多年来投身研究工作,发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在一九九三年春季,老友许鸣真先生自北京来香港相叙,同来携有王小强君,许老特意介绍,慎重托付,望予照顾指引云云。 我见小强,挺拔强项,大有不合流俗的器识,俨然一士谔谔的风格。但世俗中岂可或少这样一类特立独行的人物,当下便欣然接纳。 小强从一九七九年开始,投身中国改革的调查研究。一九八九年赴美,先后就读于克罗拉多州立大学经济研究所,以及匹兹堡大学公共管理及国际事务硕士研究班;以后再赴英国,在剑桥大学得到政治与经济系博士学位。 小强对经济问题有深入的研究。经济问题因各国文化背景不同,时代不同,实行起来各自有别。人们都知道美国自称为民主国家,但是,早有学者及有识之士指出,民主是一种救时的方剂,正如庄子所谓:"仁义者,先王之蘧卢,可以一宿,不可以久处也。"一个国家的社会体制,只能适用于自己本国,输出到别国就会水土不服而变调。经济政策也是如此,各国只能依照自身的特点,调整适合自己的经济政策。 小强后在香港的大学和机构继续研究工作,并成立桑尼研究公司。他全力以赴,孜孜不倦,他的文章和著作,发表于中外许多杂志和文献中,现在经过整理汇集,陆续印行出版。在出版的一系列书籍中,有《再造一个香港》、《文明冲突的背后》、《摸着石头过河》;还有其它人物不同角度的探索。 小强的文章言论每有意气。其实,一个有抱负的青年,有感而发,大多有这份的习气,这正如宋儒辛稼轩所说的:"昔越王见怒蛙而式之,曰:是犹有气。盖人而有气,然后可论天下事。"以此观之,亦可为之展颐了。 近年来,小强留港时间较久,对香港各方面都加深了认识,希望香港能更加进步,生活美好。尤为难能可贵者,王君自从由欧美归来,除政治经济问题外,也着力于中华历史文化方面的研讨。融合东西文化,视野广阔了,他锲而不舍地努力,提出所知所见,目的无他,企能引起更多学术讨论,共同为国家社会的进步贡献心力。 小强尝谓,学术非为一己之私,各家见解虽有不同,但经过论辩,必能激荡出完美的政策方向。 古人云:"道并行而不悖",见仁见智,互擅胜筹,汇合各方主观,相互容纳,即为集思广益。今值桑尼系列书籍出版之际,特为之序,有鼓励也有鞭策,并致祝贺之忱。 南怀瑾 于香港 二○○四年八月 序 好友小强让我为他的新书《"文明冲突"的背后》写个序,对我来说是很困难的任务。作为一个编辑,我自己很少写什么文章,总喜欢对别人的东西评头论足,有时过于挑剔,可能还得罪过人。既然是当了二十多年的编辑,看的文章多了,就在心里面留下了对这些作者的划分,大概分量最重的,就是我所评判的标准:"用功" 还是"不用功"。小强的"用功"是我最佩服和最应该学习的。且不说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他所研究的领域总追踪时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去用功地探索。《"文明冲突"的背后》同样是有感而发,不停留于发感慨的空谈,而是用功地搜寻缘由和发展,探索真谛。从去年他开始着手研究,初稿、修改稿,发给我看,许多我所关注的问题,可以在文章中找到回答,我追随着这"解读",以弥补自己对当今世界这么大问题的认识上的不足。 三年前的9.11,当飞机撞上纽约的世贸大厦,也撞击了我们的思想和灵魂,记得在那些日子里,我曾经和一些朋友讨论,我认为,美国一定会好好想一想,调整它的外交政策。朋友反对我的说法,告诉我,正好相反。事实当然是朋友对,我错。当我看到西方世界那些我所一直喜欢的作家、演员、教授站在反战的一边,我怀着希望,人类追求文明的力量,追求世界各民族、文化和宗教都是平等的力量,可以遏止压迫和强权,当然,还是我错。 为什么这些并非无知莽夫的伊斯兰青年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消灭另一生命?是什么使标榜捍卫人权、民主和自由的人从不愿意想一想别的民族的境遇,他们真正在想什么,他们有权利选择什么!什么原因在冷战结束以后,这个世界不但没有走向一个更好的世界,反而充满了战火和不人道?小强说,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从已有的公平出发,搞经济改革,追求效率;资本主义阵营从已有的效率出发,搞社会改良,注重公平。两大阵营的对抗和竞争,付出巨大代价,毕竟从不同的方向,推动人类整体的社会进步。"力量平衡的打破,结果就是帝国霸权的持强凌弱,所有的文明与进步力量都在明火执仗的强权下显得那么愤怒的无奈。我不喜欢这样的世界,我感到深深的哀伤。 本来,追求社会正义,追求人的尊严,追求自由与平等是最基本的普世价值的底线,在今天,却可不一定是唯一的"政治正确"。当年一起战斗的改革战友,因为仇恨共产党,所以认定美国可以而且应该充当世界警察去"人权高于主权"!为了"改革"的目标 - 建立私有产权,所以,俄罗斯的私有化绝不会比国有制更不公平,即便是黑手党也能最终建立秩序!本来,崇尚自由与平等就得铲除强权 - 无论是独裁政府还是帝国霸权,怎么就变成了如此的双重标准?普世价值已经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扭曲了。有的人变得利欲熏心,有的人变得麻木不仁,"理想主义"成了珍稀品。 小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些天,"也有人热泪涔涔,忧心忡忡,却不是由于个人的不幸"这句子,总盘旋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放到他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很久很久以前,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还是孩子,能够得到的书是那么少,却把里面读到的警世名言都抄在自己的本子上,成为激励自己度过跌宕起伏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食粮。当时有一批苏联小说,《多雪的冬天》、《你到底要什么》和《落角》等,记得最清楚的就有这么几句:"也有人热泪涔涔,忧心忡忡,却不是由于个人的不幸",和"好人永远激动",可惜我已经找不回当年我的记满箴言的本子,是其中哪本书中的句子也分辨不明了,不过,人就是这样,青年时代的一两句话,足以融于自己的血液中,成为自己一辈子所思所行的习惯。 我们在好问的年龄里,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在不上学的学生时代里如饥似渴地读一切可以获得的书。从马克思、列宁到普列汉诺夫、托洛茨基;从德热拉斯、萨特到爱伦堡;从政治到文学;从"垮掉的一代"到唐诗宋词。那些白皮书、黄皮书和灰皮书,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复杂而又新鲜的世界,打开了我们心灵的窗户,也点燃了我们去思索的火花。三五个朋友,常常要冒着陷入囹圄之灾的危险,聚集在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纵论天下大事与小事,讨论什么是理想世界,讨论什么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也讨论什么时候,怎么样的情势下才可能结束这样的"文革",使中国走出当时的"动乱",使中国人民真正过上好日子。身处特殊的历史时期,怀抱着理想,我们互相滋补着知识与思想,靠了这些养料,于是,我们长成不断发问,不断寻找答案的人。 我相信,正是有过那一段特殊经历锤炼的人,当他们投身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大潮之中,他们总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即便是孤立无援,即便是处于逆境,即便是屡战屡败,还是会屡败屡战,探索真理的脚步从未停下。因为心里永远抱持着"理想、希望、追求 - 这些被世界冷落而被我们热爱的东西。"张承志这样说。而小强正是这么做的。 肖梦 2004年9月11日 -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
本书所讲座的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是世界最古老的一个宗教。有关该教的起源,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学界一直在深入探讨。 本书所调查的伊朗西南亚兹德和克尔曼两个飘荡的琐罗亚斯德教徒,就是这个古老宗教在当代伊朗的遗存。生存于伊朗本土的这批教徒,在博伊斯教授之前,并没有引起学者的多少关注。他们的宗教生活,学界并不了解。本书所展现的这两个村落的民俗和信仰,实际上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历过伊斯兰教的强力压迫,在穆斯林的重重包围下,幸存下来的琐罗亚斯德教群体的现实面貌。这个群体与巴斯人不同,后者所过的是一种未受强力改造,但却是适应印度环境的传统宗教生活。这两个现代群体的信仰及其宗教生活,都源自萨珊帝国时期的琐罗亚斯德教。 本书讨论的是现代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但对于国人认识古代祆教,不失为一面参照的镜子。 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对我们的借鉴意义。就本书用历史人类学方法的运用,其权威性自然不容怀疑。因此,倘若我们要倡导历史人类学的话,本书似也可作为一本样板著作,供我们阅读效法。 -
Destiny Disrupted
We in the west share a common narrative of world history—that runs from the Nile Valley and Mesopotomia, through Greece and Rome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to the rise of the secular state and the triumph of democracy. But our story largely omits a whole civilization that until quite recently saw itself at the center of world history, and whose citizens shared an entirely different narrative for a thousand years. In Destiny Disrupted, Tamim Ansary tells the rich story of world history as the Islamic world saw it, from the time of Mohammed to the fall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beyond. He clarifies why our civilizations grew up oblivious to each other, what happened when they intersected, and how the Islamic world was affected by its slow recognition that Europe—a place it long perceived as primitive and disorganized—had somehow hijacked destiny. Entertaining and enlightening, Destiny Disrupted also offers a vital perspective on current conflicts. -
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
E.E.埃文恩-普里查德是一位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著述丰厚、影响广深的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1937年首次出版的《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是他基于1926年到,1930年期间三次累积长达20个月的田野调查所撰写的第一部田野志专著。该著作与他于1940年发表的《努尔人——对尼易河流域一族群生计方式与政治制度魄描述》后来都被视为代表他所处时代的人类学经典之作。他也因此被后人视为现代社会人类学奠基人之一。商务印书馆出版《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的中译本,无疑将有助于学人在对埃文思-普里查德的学术建树有更多了解的同时,也对在我国仍处于潜学地位的人类学,和上个世纪中叶欧美人类学研究及其学理发展脉络有更深的认识。 -
救赎与自救
这部论著专门研究中华基督教总会在抗战期间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这一运动虽仅局限于川西、西康两地,时间也只维持了不长的16年,但对于抗日、对于边疆建设都有相当典范的意义,在当年颇受关注,对中国的基督教会如何服务社会、进行本色化改造,对川西、西康两地的农牧医教建设,影响尤其深远。由于国内档案和耶鲁大学神学院相关档案的发现,使这一专题的深入拓展成为可能。本书以战争和政制转型作为历史背景研究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史实详尽,发掘新史料和档案文献充分,对1949年前后中华基督教会和“三自”运动的描述客观有据,并进行了客观平实分析评述。 -
一条开往中国的船
《寻找·苏慧廉》出版后,作者沈迦继续寻访调研,利用未用尽的一手材料,陆续撰写了十余篇独立文章,继续叙说与苏慧廉有关的传教士在华的往事逸闻。其中有涉及胡适的信仰认识及与苏氏父女的交往,这是早已汗牛充栋的胡适研究所忽略的;还讲述了翁同龢家族这个晚清文官家族如何与传教士交往,并由此影响了后辈的传奇生活;《陈寅恪受聘牛津的缘起》则首次披露了陈公与苏慧廉承前启后的关系。寻找、写作苏慧廉的背后故事也有记录,如《英伦“寻宝”三记》《牛津寻找苏慧廉墓地》等,作者寻访前人足迹遍布几大洲,不乏曲折离奇之经历。书中另有部分文章是与温州近代史有关的,苏慧廉在温州生活了四分之一世纪,由他的视角回望这座现在闻名遐迩的城市,不论是重新解读枫林教案的起承转合,还是考证艺文学堂的细枝末节,作者都能用鲜见的域外材料,说出不一样的故事。 作者虽以运用史料、考据史实见长,但在铺陈、叙述时亦具备技巧,把历史写得既扎实又好看。还有很多来自海外的珍稀老照片,也是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
利玛窦
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是天主教中国传教区的奠基者,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著名的传教士之一。作为将天主教带人中国的先驱,利玛窦在华传教28年,通过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跨越了中西文化间的鸿沟。即使在400年后的今天,他仍是中国最有名的西方人之一,因其在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上的卓越贡献而被纪念。 《复旦文史丛刊:利玛窦紫禁城里的耶稣会士》是首部全面使用中西文相关文献的利玛窦传记,讲述了利玛窦沟通反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欧洲与明代中国的不平凡的一生。作者追述了利玛窦在意大利中部城市马切拉塔的童年时光,在罗马接受教育的学生时代,在葡属印度地区的逗留,以及在大明帝国内自我发现与文化遭遇的漫长经历。 -
16世纪的不信教问题
本书分拉伯雷是无神论者、信教还是不信教两卷,内容包括:一些好友、诸神学家与论辩家、拉伯雷的闹剧、高康大的家书及灵魂不灭等。 -
从波斯到中国
本书分为三章,按波斯摩尼教东向传播的时间进程和几个重点教区为序,通过分析该教于中亚及敦煌等地出土残片中所传达的信息,以及东西方史料中的相关记载,对中亚、西域、唐代中原的摩尼教传播与发展脉络进行清理、考察,揭示该教在波斯遭禁后,中亚教会中枢地位的确立,及其以中亚为早期据点继续向东传播,进入西域、中原并繁盛于高昌的教会历史。在此基础上,讨论唐代中原摩尼教的初传、摩尼寺院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该教的禁断等问题。并以吐鲁番地区的高昌为中心,逐一探讨西域北道各绿洲城镇中摩尼教的初传、教团及其寺院分布、宗教文书的分类与功能、宗教仪式、教会人员的构成及教会与回鹘王族之间的关系。 -
上帝的代言人:《旧约》中的先知
本书是汉密尔顿于90高龄写的最后一部作品,书中以简约轻松的笔法以及短小精致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古希腊灿烂文化的兴衰史。汉密尔顿以其渊博的古典知识诠释了被视为西方文明根基的自由、民主等理念在雅典这个人口稀少、战事频仍的贫瘠小国的勃兴与践行,以及希腊精神的衰微。借助汉密尔顿的叙事,我们或许能够更透彻得理解这些观念何以能够影响此后2500年的人类历史。被称为希腊黄金时代的200年,在汉密尔顿的笔下,如一部令人兴奋的小说,将那段风云际会的时代绝唱变成了绕梁不绝的历史回响。所谓“上帝的代言人”其实是指《旧约》中的以色列先知,他们既是《旧约》的作者,又是《旧约》写作的素材,《旧约》的许多篇章记录了这些先知们的思想、言行,如《摩西五经》、《阿摩斯书》、《以西结书》等。汉密尔顿正是通过研究这些先知们思想、言行来试图阐释《旧约》如此混乱的原因。在这本书里,作者是以研究者的身份而非信仰者的身份来写作的,也就是完全从研究的角度出发,而与现世信仰无关。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