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宗教

  • 宗教简史

    作者:李申

    《宗教简史》是一部描述宗教发展及其兴衰历史的书。目前所见的宗教史,多是某一宗教的专史。全面描述宗教历史的,目前所见,还只有苏联的《宗教史》。然而《宗教简史》实际上也是各宗教专史的汇集,并且偏重于基督教。因此,编写一部作为一个整体的宗教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变迁的历史书,还处于社会思想的期待之中。这部《宗教简史》,仅仅是描述宗教整体历史的最初尝试。它以宗教意识的发展为线索,依历史阶段,把宗教分为原始宗教、国家宗教、世界宗教和新兴宗教四大类型,并描述每类宗教的特征以及和当时社会生活的关系,描述它们的盛衰以及给人类社会思想发展的启示。可供希望宏观了解宗教状况的一般读者阅读,也可供专业研究人员参考。
  • 天国王朝

    作者:王顺君

    11世纪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崛起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柱突厥人,他们在曼齐刻尔特战役中重创拜占庭帝国的大军并将剑锋直指君士坦丁堡。在突厥铁蹄下,皇位摇摇欲坠的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被迫向西方的拉丁教会请求军事援助。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莱芒的宗教会议上呼吁基督徒们将十字架缝在身上,向被穆斯林占领的近东进行武装朝圣,这就是“十字军”的由来。然而,当时的人们没有想到,这场起初以宗教激情支持的这场军事行动竟然持续了数百年的时间。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字军”不仅只是针对东方的穆斯林教徒——无论是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还是针对波罗的海的异教徒,或者是法国南部阿尔比异端甚至是不服从罗马教皇的西西里国王,对教会的敌人采取的军事行动都被冠以“十字军”的名头。《(战争特典007)天国王朝——十字军全史300年》以宏大的篇幅将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和风云起伏的政治谋划都刻画得详尽清晰,将这段中世纪历史中最波澜壮阔的历史精彩呈现。
  • 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

    作者:侯旭东

    本书是以造像记为中心对5、6世纪北方民众的佛教信仰进行研究的学术专着,作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发掘材料,独述己见,可谓是对中国5、6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着作,对于佛教思想研究由偏重精英与社会思想,民众思想并重的转化,开辟了新途径,新领域。
  • 耶稣的真实王朝

    作者:(美)詹姆斯·泰伯

    抽丝剥茧,层层揭开波诡云谲的真相,洗髓易骨,再次历经历史深处的洗礼。 耶稣到今朝,依然很年少,他注给这个世界的意义,我们远没有全部找到…… 《耶稣的真实王朝》是关于耶稣、耶稣王族、基督教的一次新的历史探讨。它证明,历史有时候或许比虚构的故事更奇异——而且令人好奇着迷之处不输小说。 这是一个脱去神学外衣、回归人的形貌的耶稣,可以说是“从未有人说过的耶稣的真实生活故事。” 它讲述一段被隐藏的历史,一个关于人而不是神的故事。 你知道吗?约翰可能是耶稣的启蒙导师,而非门徒。 耶稣的弟弟雅各可能是耶稣死后的继任领袖。 本书讲述一个更加贴近真实历史的耶稣:身为古代以色列大卫王室的后裔,以及一个王族家族的长子,耶稣的确曾被尊为“犹太人的王”,并因存有此念而被罗马人处死。他所奠定的不是一般理解的一个教会,或是一种新的宗教信仰,而是自他弟弟雅各与诸亲属所形成的王朝……它提出基督教起源的另一种版本,也是更接近耶稣、耶稣家族,及最初信徒的一个版本,将足以改变我们对历史上最关键时刻的理解。
  • 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

    作者:[法] 谢和耐

    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却在中土。自东汉时输入,经诸多朝代之努力,将原为梵文(或巴利文)等古天竺文字的佛经译为汉语,并通过手工抄写到印刷技术之运用,终于使佛法深入人心,广大信众,同沾法益,此功德无量之善举前后持续了千年有余。特别是我国国民与天竺人民早有往来,其思想趋向也颇为接近,复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与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之相互激荡、磨合,乃至酝酿、吸收,至隋唐而大成,创宗立派,鼎盛繁荣,前所未有。影响所及,我国周遍朝鲜、日本、越南等邻邦亦多流行大乘佛法。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我国始终为大乘佛教之重镇,有“佛教第二故乡”之誉。此殆与我国僧俗两界人士究心于佛法义理密切相关。 佛理探究,自古以来即有僧伽、居士之分,虽无“研究”之名,而出于信仰之诚,寻求佛教精义者,彪炳史册,所在多有。降及近世,因科技发展之刺激,佛法潮流,亦屡有扩张。自十九世纪德国学者马克斯·缪勒提出“宗教学”概念以来,欧美之宗教学研究方兴未艾。佛教,作为古老的宗教之一,海外研究也日见蓬勃,从东瀛至南亚,从德意志、法兰西至英吉利,于研究南传佛教圣典及历史文化方面卓有成效。尤其是在美利坚,自 C.R. 莱曼等创办《哈佛东方丛书》、奠定美国佛教研究基础以来,从地域上说,其研究范围已囊括南传佛教、印度佛教、中国佛教(包括藏传佛教)、东亚佛教,举凡教理、经典、仪式、经济、政治等无不涉及,成果斐然。目前已发展至巴利文、梵文及藏文,横跨文献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伦理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门学科,在宗教学界已呈后来居上之势。就佛法源流而言,佛教从印度本土向南、北方向分别传播,菩萨高僧,筚路蓝缕,而成北传大乘、南传上座二极,于今因缘增上,不断发展,已趋于世界佛法之域,可谓千载一时也欤! 因此之故,时有台湾蓝吉富氏主编出版《世界佛学名著译丛》一百册,绍介国际佛教学术界之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等,内容广泛,对于国内学界拓展学术视野,提升佛学研究水准,甚有裨益,可喜可贺!惜其著作多属近代,且以日文为主,时过境迁,欧美近代以后之佛学研究日新月异,相关成果不断涌现,将此类新知卓见译为汉语,嘉惠学林,已成迫切之势。 藉此因缘, 敝寺故有觉群编译馆之设立,集思广益,斟酌权衡,适时推出系列《觉群佛学译丛》, 实欲借古人译梵为汉之经验,取信、达、雅之准则,推陈出新,俾在家出家,两俱得益。佛法虽重在行持实证,佛经所说理趣,亦无不为求证生死大事之门径,若依文解义,理事分途,则徒成慧业,殊失佛法之宗旨。然此乃针对僧伽悟道而言,非指俗世传教之事,况时际浊世,佛法传扬端赖因缘,适应时会,则日以广信,僧伽寄质尘寰,岂可遗世而独立者乎! 倘能以此译丛为契机,重视我国古代传译之汉文圣典,探悉诸宗玄义,同时摄取世界各地区佛法之优长,融贯现代国际佛学界之研究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深信国内会有更好的研究成绩出现,佛教亦将进一步充实与光大,余之愿也,因序之而随喜赞叹云尔!
  • 摩奴法典

    作者:摩奴

    《摩奴法典》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间,为古印度婆罗门教祭司根据吠陀经典、累世传承和古来风习而编成的教律与法律结合为一的作品,关乎民事,也涉及宗教行为,如宗教义务和仪式、苦行、赎罪的规定,斋祓和断食的戒律等;为了充实其立论的体系,又大量铺陈了创世的神话和梵我一如的玄思,包括死后赏罚、灵魂轮回和解脱之道。因此透过本书不仅可以研究古印度的法律,也可以了解古印度的社会和文化、宗教和生活,神圣而古朴,丰富而引人入胜,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
  • 长春真人西游记

    作者:[元] 李志常

    《长春真人西游记》是中国道教全真派道士李志常撰写的一本开篇游记,主要记述了其师邱处机和弟子应成吉思汗之邀远赴中亚途中的见闻,也顺道记述了一些邱处机的生平,是研究13世纪中亚历史、蒙古历史和中国道教历史的重要典籍。 此书分上下两卷,书前有孙锡所作序,卷后附录成吉思汗的圣旨等相关文字资料。上卷开篇记载邱处机拒绝金和南宋的邀请,认为蒙古方才是天命真主,故率弟子十八人于1220年自山东出发,经今北京、宣化、达赉诺尔、呼伦贝尔、乌兰巴托、杭爱山、科布多、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轮台、天山、撒马尔罕、铁门关等地,于1222年抵达今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脉觐见成吉思汗。下卷记述邱处机三次向成吉思汗讲道(具体内容见耶律楚材的《玄风庆会录》),并随从其返回蒙古,其间,邱处机多次劝谏成吉思汗戒杀,1223年,邱处机辞归故乡,1224年抵达燕京,主持天长观。 此书长期埋没于道教典籍《道藏》之中,直到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方由钱大昕和段玉裁在苏州玄妙观《道藏》中发现,由钱大昕抄出,得以大行于世。
  • 中国礼仪之争

    作者:李天纲

    发生在18世纪初的“中国礼仪之争”,虽然在儒家文化与以基督教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接触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当时中国方面的记录与历来的研究都不能不说是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李天纲先生费十年之力,搜集国内外资料而完成的本书,可以说是目前为止国内唯一的一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专著。本书一定程度上理清了该段历史真实,并对历来被认为是阙失的有关此事件的汉语文献进行考究,且将研究重点置于中西文化冲突、中西思想比较的大背景之下。 序 前言 第一章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变 第二章 “中国礼仪之争”的汉语文献 第三章 “中国礼仪之争”的文化史意义 结语 附录 后记
  • 先知的土地・伊斯兰世界

    作者:(美)时代生活图书公司

    伴随着叙述,展示了五彩缤纷的图画,它们传递给读者关于穆斯林世界的概念。穆斯林世界的范围自非洲的沙漠一直扩展到中亚的帕米尔山地,自西西里的海岸延伸到印度中部河流的两岸。书中出现的马赛克、浮雕和当代绘画讲述了在这广阔的伊斯兰世界中,那些居民的日常生活。如书记员如何施展其宗教书法艺术;猎人们如何跃马紧追猎物,猎鹰站在他们的手腕上,猎狗跑在马的左右;舞女的衣着如何华丽,舞步如何轻盈。还有一些物品的照片,如精致的玻璃水瓶、装饰华丽的书写工具盒,以及民间用的水罐,它们使这幅历史长卷更完整了。 为编纂这套丛书、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的同仁们饱览了学者、旅行家、博物馆和大学的藏品,不但给每一本书都配了丰富的艺术品和工艺品的插图,以期编写的故事能够惟妙惟肖地再现逝去的生活,还给制了各种各样的地图、城市和建筑物的复原图,以期重建故事发生于其中的整个世界。开卷的概览,是一篇有深度的史论,配以大事年表,让您首先对所述时代的概貌了然在胸。叙述力求引人入胜,不落俗套。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形象,每一桩轶事,每一件史实,都会让您耳目一新――感受到那遥远年代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 牛津基督教史

    作者:约翰·麦克曼勒斯

    并列题名: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Christianity:据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出版:约翰·麦克曼勒斯,通译麦克马纳斯,牛津大学钦定教会史讲座荣誉教授,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研究员
  • 亲历宗教(东方卷)

    作者:玛丽·帕特·费舍尔

    《亲历宗教(东方卷)》以纤细的视角描绘了印度教、耆那教、佛教、锡克教、道教以及儒教等东方各大教派的产生和发展,还展望了21世纪的新宗教运动,以及各大教派之间的融合趋势。资料翔实生动,笔触流畅优美,并配有大量珍贵图片,可读性极强。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东方宗教不再仅仅是东方的事物。正如《亲历宗教(东方卷)》作者所描绘的那样——宗教的传统不是装着货物的箱子,从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它们是一条一条的河流,充满生命、充满变数,永远在流动、分叉、会合,在一个地方干涸,却在另一处滋养新的生命。 深入东方宗教的内核,我们会意识到:对人类而言,所有的人都是邻居,在有些地方我们是少数民族,在有些地方是多数民族,这就是新的地理宗教世界。在休斯敦,天主教堂旁边就是清真寺;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生活在伦敦;基督教的教堂建在穆斯林的巴勒斯坦……
  • 幽灵的节日

    作者:[美]太史文

    本书首先综述鬼节的主要活动、在中国及东亚流行情况与鬼节的多重意义,进而提出对中国社会中宗教形态的认识。作者将社会中的宗教区分为“制度型”与“扩散型”两种,并加以修正来为鬼节定位,视之为涵盖了从扩散型宗教到制度型宗教的所有形式。由此引出对资料性质的关注,强调不同资料的价值,突出视角的多样性。最后由提示宗教形态转到具体考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
  • 西藏的寺与僧

    作者:柳陞祺

    《西藏的寺与僧(1940年代)》作者于西藏和平解放前任拉萨实地调查与搜集资料后所作,反映了当时西藏宗教的真实面貌,系国内对1940年代藏传佛教寺院与僧侣情况较早、较全面的系统记述。
  • 中国与基督教

    作者:[法] 谢和耐

    本书是法国汉学大家谢和耐的专著,由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耿昇翻译。西学东渐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史光谱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明清之际基督教的传入可以说是西学东渐的起源,本书正是对这一源头进行追溯的思想史专著。本书的特点在于,它并不去深究耶稣教会的中国基督教传播史,而是将视角转向中国人对这种外来宗教的反应,这是一个新鲜的领域。通过这一视角,作者力图探究一个更为宏大的命题:17世纪中国人的反应,表现出他们与西方人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上的哪些基本差异?本书的可读性极强,作者并非单纯罗列中西方思想体系的区别,而是在着墨于历史中的吊诡细节后,再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错乱的历史细节后的思想成因。本书是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领域中极有价值的参考书目。
  • 说巫史传统

    作者:李泽厚

    李泽厚认为,中国文明有两大征候特别重要,一是以血缘宗法家族为纽带的氏族体制,一是理性化了的巫史传统。两者紧密相连,结成一体,并长久以各种形态延续至今。本书所收《论巫史传统》《“说巫史传统”补》和《说儒法互用》,专题论述了“理性化了的巫史传统”是如何源起、如何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特质,以及如何构成我们传统的基本文化范畴。这些相互关联、发展的重要论述,从源头上探寻了中华文化的奥秘。
  • 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

    作者:[意]利玛窦

    内容简介:本书为著名传教士利玛窦一行来中国传教过程中所见、所闻的记录手稿翻译译著。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为西学东渐及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影响。 本书记录了利玛窦从准备进入中国直至其在中国去世前的所见所闻。此前中华书局曾以《中国札记》为名出版。本书相比《中国札记》的优越性在于使用底本为意大利文原版,经过译者和审校者的精心译制,力求以最接近利玛窦原著的方式将那段历史呈现给读者。
  • 基督教思想史

    作者:胡斯都·L.冈察雷斯

    这部三卷本的著作是介绍两千年来基督教思想发展的专著,出版后不断再版,极为畅销,被美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多所大学及神学院广为采用,作为教授基督教思想史的教科书或进行该学科研究的主要参考书。该书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基督教思想历史和入门的基础知识与有关的历史背景,它既适合一般读者,作为了解基督教思想发展的普及读物,也可以作为一些大学宗教系基督教专业的师生的扩展课外读物。此外,这部书在以时间顺序叙述的同时,突出了一些重要的人物与思想流派,因而既适合于按时序来阅读,也可以按人物或思想流派来分类查阅。本书条理清楚,观点中允,内容充实,思路开阔,行文流畅,颇具可读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
  • 印度佛教史

    作者:平川彰

    平川彰的印度佛教史,日本版為春秋社出版,大陸未出版。
  • 红史

    作者:蔡巴·贡噶多吉

    《红史/西藏历史文库》内容简介:为便于读者阅读,按各个重要问题划分了章节编排了目标,并按现代书籍的形式,各节按内容分段,各段开头另起行,以使段落区分清楚。《红史/西藏历史文库》中还有一些年号、年数与其它史籍不合,以及书内前后矛盾之处,这次都末作改动,仍保持原貌。 《红史/西藏历史文库》中有若干不加注释则难以理解之处,还有一些与中国古代史有关的问题,,为使不能阅读汉文的同志易于理解,从汉文《中国通史》及《汉文大辞典》中收录了少量内容,其它则据藏文资料适当注释,尽可能将有关参考资料文献的作者、书名、函数、页数注明,为有志于进一步阅读和研讨藏族历史的读者提供便利,总计对六百八十余条词目加了注释。 《红史/西藏历史文库》对西藏从远古至朗达玛灭佛之间的历史叙述十分简略。
  • 大中国志

    作者:(葡)曾德昭

    曾德昭是耶稣会士,1613年到达中国南京,1636年返回欧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 本书分两大部分,上部根据作者多年见闻,记述中国各省的物产和情况,中国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语言文学、服饰、宗教信仰等;下部记录耶稣会士在华的传教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