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碑帖

  • 唐颜真卿祭姪文稿

    作者:《历代碑贴法书选》编辑组 编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生于唐景龙三年(公元七○九年),卒于唐贞元元年(公元七八五年),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曾经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赠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后世习称“颜平原”或“颜鲁公”。他的书法以沉着健劲的笔力,丰腴开朗的气度,形成了雄伟沉厚的风格,在书法领域中,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追念其侄季明所写的祭文。通篇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 一泻千里,沉痛悲愤之情,溢于笔端。《宣和书谱》记载:“鲁公平生大气凛然,惟其忠贯日月,识高天下,故精神见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严尊重,使人畏而爱之”。元鲜于枢在卷尾题跋中称赞:“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
  •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编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墨迹在宋元时流传有两本:一为晋笺,在元代初期归书家赵孟頫所得,定为王献之真迹。一为唐硬黄纸,后有柳公权等人题跋,赵孟頫定为唐人草原本,后人疑即柳公权所临。这两本在宋代都曾刻石,明清两代辗转翻刻,但基本上还是出于这两个底本。
  •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记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记》主要内容:塔三藏圣教序记通称雁塔圣教序记,又称恩寺圣教序记。序为唐太宗李世明撰,记为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所撰,褚遂良正书,序文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记二十行,行四十字。永徽四年(公元六五二年),序记由万文刻于石上。二石分到嵌于长安慈恩寺大雁塔左右,故名。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经史,工于隶楷。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叹息:“虞世南没后,无人可与论书者矣!”魏征就推荐褚遂良,并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宝爱王羲之书法,以金帛悬赏征购。一时天下王书争送至京,难辨真伪。惟遂良能品评鉴别,并编目藏入内府。其书法继承王羲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见重于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家”。传世墨迹有《倪宽赞》、《阴符经》,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房玄龄碑》等。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记》据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明拓本中两『治』未封口本影印,纸墨醇雅,字口光洁,笔划清朗,宛如墨迹,是一件很好的研习范本,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 碑帖鉴别常识

    作者:王壮弘

    《碑帖鉴别常识(修订本)》:崇善楼书系。碑帖二字含义极广,本篇所谓的碑帖仅指历代石刻文字,以及专为传学书法而摹刻的法帖。故凡甲骨、金文、砖瓦、玺印上的文字以及简、牍、帛、绢、纸缣上的手迹皆非《碑帖鉴别常识》范围。本篇既名《碑帖鉴别常识》,当以介绍碑帖版本知识为主,文字考释一概从略。本篇为一知识性的书籍,读者欲广泛深究,拙著另有《增补校碑随笔》、《六朝墓志检要》、《崇善楼笔记》、《帖学举要》等可供参考,本篇因篇幅所限未能列入。
  • 中国碑拓鉴别图典

    作者:仲威

    《中国碑拓鉴别图典》主要内容简介:中国碑拓始于南朝,惜无实物流传。传世最早拓片出于唐初,唯见敦煌藏经洞敷件而已。宋代金石学昌明,然传世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所谓宋拓多为南宋拓本,元代拓本数量更为稀少,故善本碑拓必称“宋元”。明拓最下,拓工多劣,唯恃五六百年之历史沧桑,傲立不倒。
  • 永字八法

    作者:周汝昌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答问》,以通俗而简要的问答形式讲解了中国书法的最基本的内涵、学识、意义,也涉及了学书的范本与笔法的各种问题。读者对象是青年书法爱好学习者。中编《分论》是中国书法著作方面的某些错误观念。下编《综论》是单篇论文,然亦相互联系,多有创见,精言要义,可为书学较高深者提供研究的新课题与新领悟。本书图文并茂,虽是谨严的书法探求,但亦不失其生动。
  • 书物风雅

    作者:陈麦青

    书画向为中国传统文人生活的的重要内容,进入二十世纪,传统文人群体渐已不存,而书画的鉴藏渐成专门之学。本书态度谨严,笔法别致,对近代以降的书画鉴藏、碑帖影印多有评论,兼及民国刻本等内容,更讲到徐森玉、叶恭绰、张葱玉、张大千、朱省斋、王季迁、顾洛阜、谢稚柳等重要人物。亦有怀念黄裳先生、朱维铮先生的文字,以记编著之缘。
  • 汉石门颂

    作者:

    《历代碑帖法书选:汉石门颂》介绍了:石门颂摩崖又名杨孟文颂摩崖。王升撰文,隶书二十二行,满行三十一字,额题隶书『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十字,碑文字载杨孟文修葺石门道之事。汉建和二年(公元一四八年)刻于陕西褒城褒余道石壁。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幻。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藉;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清王昶《金石萃编》说:『是刻书体劲挺有姿致,与开通褒斜道摩崖录字疏密不齐者,各具深趣,推为东汉人杰作。』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山,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 汉鲜于璜碑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编

    《历代碑帖法书选:汉鲜于璜碑》内容简介:鲜于璜碑立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一六五年)。一九七三年五月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此碑在历史文献、金石书籍中,均未见著录,是迄今发现的保存完整、字数最多的一通汉碑。其书法笔致方整朴厚,点画富于变化,与传世隶书名作《张迁碑》风格相近,对于研究汉代书法艺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ISBN:9787501008582,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
  • 隋董美人墓志

    作者:《历代碑贴法书选》编辑组

    《隋董美人墓志》内容简介:随董美人墓志刻于隋开皇十七年(公元五九七年),蜀王杨秀撰文,楷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原石于清代嘉庆年间在陕西兴平县出生,咸丰三年(公元一八五三年)毁于兵燹。拓本流传稀少。此志书法端庄坚挺,清妍明快,结构严整紧健,生动有致,为随代墓志中的佳品,赵万里评其书法云:“字迹稳秀端丽,与《公元》、《姬氏》二志同为传世关中隋志翘楚。” 唐初的一些著名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人)我取法于隋代墓志的书体。清代中叶以业,更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垂爱,视为学习楷书法范本之一。
  • 唐柳公权书神策军碑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 晋王羲之兰亭序帖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晋王羲之兰亭序帖》内容有:秦石鼓文、汉袁安袁敞碑、汉曹全碑、汉礼器碑、汉张迁碑、晋唐小楷五种、晋王羲之兰亭序贴、晋王羲之洛神赋十三行、北魏张猛龙碑等。
  • 汉乙瑛碑

    作者:《历代碑帖书法选》编辑组 编

    《汉乙瑛碑》:东汉《鲁相乙瑛奏孔庙百石卒史碑》(简称《乙瑛碑》)是我国古代著名汉碑之一。此碑镌立于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一五三年),正值我国汉隶兴盛时期,因此隶书书体已经比较成熟。全篇书法结体端庄,骨气凝重,意态爽秀,正如前人评论说它是:骨肉匀适,汉隶之最“《乙瑛碑》原石旧置兖州仙源县,今藏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碑林陈列馆内。碑高约二六0厘米,宽一二八厘米。碑文共十八行,每行四十字。碑末刻有“后汉钟太尉书,宋嘉(祐)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楷书跋文。现据流传最佳“王氏拓本”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
  • 唐颜真卿书麻姑山仙坛记

    作者:

    《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碑高三十厘米,宽九十三厘米,十三行,行二十字,楷书。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颜真卿为抚州刺使,路过江西南城,浏览麻姑山后,撰文并书写。大历六年(公无七七一年)四月立。 此碑书法端严雄秀,为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其字横轻竖重,字形相向,用笔易方为圆,以转代折,笔姿轻妙。宋欧阳修《集古录》谓:“此记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原碑久佚,在明代为雷火所毁,故拓本稀少。翻刻甚多,皆失真。
  • 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

  • 北魏张玄墓志

    作者:

    《北魏张玄墓志》原名《南阳太守玄墓志》。张玄字黑女,故俗称《张黑女墓志》。楷书二十行,每行二十字,镌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北志原石已亡佚,现仅存清何绍基藏剪裱孤本,志文书法精美,多参隶意,颇带质拙,出于汉《子斿碑》。清何绍基在题跋中称赞,“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著。”现据何绍基旧藏宋拓影印本重印,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 北魏张猛龙碑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组

    《北魏张猛龙碑》主要内容:张猛龙碑刻于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公元五二二年),碑文正书阴刻,无撰书人姓名。碑阳二十四行,每行四十六字。碑阴十二列,镌刻立碑官吏姓名。额题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阴文十二字。碑文记载张猛龙任鲁郡太守时的政绩。原碑现藏山东曲阜孔庙碑石陈列馆。 此碑书法俊秀刚健,开唐欧阳询、虞世南之先导,而额书尤险劲,诚为北魏碑书难得之笔。清代包世臣、康有为等都赞赏此碑精能造极,不可名言。事实上爨龙颜之奇古,比干碑之瘦硬,李超、杨大眼之峻整,南碑之气韵,张猛龙碑都兼而有之。其姿态翩翩,秀丽溢洋,结构精能,格调高古。
  • 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

    作者:颜真卿

    这本《多宝塔碑》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写的,和他后来所写的颜家庙碑、麻姑坛碑等等风格不同,因而明、清以来的一些书家有各种评论,但正由于出于早年手笔,那种筋骨层棱的独特风格还没有形成,而与当时通行的一般体势接近,反倒比较便于初学书法者临习,这是《多宝塔碑》流行普遍的一个原因。《多宝塔碑》因历代捶拓过多,一些浅细的笔锋,都被磨损,只有宋拓本,因时间较早,还比较能表现出行笔的映带丰神。
  • 爨宝子碑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爨宝子碑位于曲靖市第一中学内,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碑”。俗称小爨碑,碑为长方形,额半圆形,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 此碑立于东晋大亨404年,全碑共计388字,记述了爨部首领爨宝子生平事迹。碑文字体是从隶书向楷书过渡文体,古朴浑厚,对研究汉字有较高的价值,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