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哲学

  •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作者:刘擎

    ★ “中文世界公共写作的典范”

    ★ 一本在剧变时代成为一个清醒的现代人的思想指南。

    ★ 作为以政治哲学教授的身份介入国内火爆综艺《奇葩说》的学者,刘擎老师让哲学走下神坛,用真正人性的智慧和学者的温柔圈粉,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马东、蔡康永、李诞、宋丹丹、杨幂、一众辩手,以及数千万观众。

    ★ 知名学者+《奇葩说》导师刘擎教授解读现代思想,呈现观念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在风险与意外交织的年代重建现代人对未来的想象。蔡康永、李诞、刘瑜、施展、李筠诚挚推荐!

    ★ 这本书搭建与多元价值对话的桥梁,理解现代世界的复杂性,为焦虑的现代人拨开观念的迷雾,打开更广阔的思想视野,反思现代人的精神道德困境,重获对个人生活的掌控感。

    ★ 从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做,到反思自己的生活所身处的世界,如何接触生活的更多可能、开垦属于自己的领地,打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重获崭新的“自我理解”。

    【内容简介】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纵向传承与外来文化的横向互动中,在这种“纵横交错”的文化背景下,刘擎教授通过发人深省的文字启发我们以理性化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和自己,思考“人应当信奉什么”“应当怎样生活”“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等诸多问题。

    这部作品兼具敏锐的历史意识与深切的现实关怀。刘擎教授结合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众多元素,解读社会发展变化、思想的演进,以求大众在面对这个时代时,能够辨析问题与观念的来龙去脉,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重建对未来的想象。

    【名人推荐】

    我们常常放弃自己,想要蒙混度日;但刘擎教授不想放弃我们,他希望我们醒来。这就是他的热情、他的可爱、他的理直气壮。知道他在乎我们,谁还能把脸转开呢?

    ——蔡康永

    刘擎老师就是那种不认同你的观点,也愿意与你诚恳讨论的人。他的观点我也很多不认同,或者干脆没看懂,但觉得都该认真对待,都该看看,因为这位赤子的气质让你只能信赖。

    ——李诞

    刘擎可能是最配得上“娓娓道来”这个词的学者,他的语言干净而准确,讲道理善于以退为进,他总在追问最重大的问题,但并不急于找到答案,而是引领着读者探寻沿途层峦叠嶂的风景。

    ——刘瑜

    这个世界会变好吗?相信身处当下动荡多变、思想激辩时代的年轻人面对这一问题,多少会有迷茫与彷徨。刘擎老师在这本书里,将高远的哲学观念与世界真实状况的联系展示给大家。如果你对时代与自身有困惑,来跟随他做一次思想的体操与观念的探险吧。

    ——施展

    刘擎老师一直是中文世界公共写作的典范。他奇妙地把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清晰明快、亲切友好、情义满满地呈现给读者。没有居高临下的训导,只有真诚的智识邀约。他约我们一起思考和讨论关乎我们每个人的议题,在清明的理智中携手走向未来。

    ——李筠

  • 30岁的反击

    作者:[韩] 孙元平

    没有任何一种别人定义的人生,值得你磨灭自己内心的期待。

    ✦ 济州4·3和平文学奖获奖作品

    ✦ 韩国女作家孙元平最新力作,献给在绝境中选择背水一战的你。

    【内容简介】

    将痛苦遗忘,将无法反抗当作安然自处的理由,将自己的声音融入大众,如此才能作为一个普通人活下去。

    在似乎败局已定的30岁,一件意外的小事在金智慧沉寂的生活中激起波澜,从此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一张匿名的纸条,一道无意义的涂鸦,一场精心策划的恶作剧……

    在一次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反击中,她的想法和人生轨迹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媒体评价】

    小说的主人公在目睹以及经历那些抵抗行为的同时,逐渐从顺从型自我中摆脱,最终找回了主体自我。——济州4·3和平文学奖评语

    【作者简介】

    孙元平,韩国小说家、电影导演和编剧。

    她凭借第一部长篇小说《杏仁》获得了第十届创批青少年文学奖,从此步入文坛。第二部长篇小说《30岁的反击》获得了第五届济州4•3和平文学奖。其首次执导的电影《侵入者》已于2020年上映,由宋智孝主演。

  • 发明个体

    作者:[英]拉里•西登托普(Larry Siedentop)

    一部思想史、心理史和精神史的杰出著作。作者引领我们走过一段两千年的旅途,始于古代城邦,终于文艺复兴。讲述了一个新的、平等的社会角色——个体是如何出现并逐渐取代了家庭、部落和种姓而成为社会组织的基础。同时,以西方文化基础中的一些共通概念(如“自由”“平等”)为基础,将古典时代与中世纪作为切入,追溯了西方自由主义的起源,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构建西方社会、政府的相关概念的演变。

  •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作者:刘擎

    ◎奇葩说导师、得到App主理人刘擎讲透西方思想史

    ◎马东、罗振宇、陈嘉映、施展等倾情推荐

    ◎邀请你穿越时空,与19位闪烁着光芒的思想家对话

    ◎来一次思想的碰撞、一场观念的探险

    人生的意义,人们向往的自由和公平的价值,人类文明的复杂冲突与未来趋势……这些让你困惑的大小问题,过去也困扰过韦伯、尼采、萨特等杰出的头脑。他们尽最大努力做出阐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标识。

    在这部讲义里,刘擎介绍了现代视域下的19位思想大家,广泛而系统地讨论工具理性的利弊,如何面对虚无主义,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和全球化等议题。

    思想不惑,精神明亮。你将在这19位大家的生平故事中,理解他们建构思想大厦的地基与框架。你还会在思想大厦之上,直面个人生活和社会公共领域的诸多难题,收获审慎而真诚的回答。

    【名家推荐】

    “太阳底下没什么新鲜事”,是农业文明留给我们的历史智慧,近两百年来科技的高斜率发展,改变着生活,也必然带来了惶恐。人类命运去脉固不可知,来龙却有迹可循,刘擎教授以“古今之变”为视角,带我们审视西方现代思想史,放大当下困境的草蛇灰线,掩卷未必豁然,于我却尽是拼图的乐趣。

    ——马东

    刘擎的这部新书阐述百余年来西方的政治—社会思想,从韦伯讲到亨廷顿。像作者的其他著述一样,内容详实,持论中正,条理明晰,既是初学者的极佳入门书,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备在案头时加参考。

    ——陈嘉映

    我们总会经历一些时刻,面对一些问题,没法不去想它,却又不得其解。刘擎老师的课程我学过三遍,每一次都感到震撼。这部新书让我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清晰与通畅。原来那些让我困扰已久的问题,并非毫无出路。感谢刘擎老师以如此平易友好、又不失深邃的方式,将这些思想家的智慧呈现给我们。

    ——刘润

    西方思想家针对现代社会所诊断出的一系列问题,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中,我们几乎全都经历了,甚至比这些思想家所想象到的还要深刻、复杂。刘擎老师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中产生出自己的问题意识,在东西方的多年求学经历让他获得了最为犀利的思想手术刀,来剖析当代的中国与世界。

    ——施展

    这本书是写给现代人的生存指南。现代世界中困扰我们的许多问题,从人生的意义到人们向往的幸福、公平和自由的价值,从生命的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创造到人类文明的复杂冲突与未来趋势,二十世纪那些最伟大的头脑都曾反复思考过。走过这些巨人构建的思想丛林,你才会是一个真正自觉的现代人,而刘擎老师,就是你探索这片丛林的引路人。

    ——王立铭

  • 自足的世俗社会

    作者:[美国]菲尔·朱克曼

    ★世俗研究前沿之作。揭示信仰迷思,为世俗幸福正名★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丹麦和瑞典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作者基于一年多的实地居住考察,深度访谈了近一百五十位不同年龄层次和教育背景的对象,得出一个核心观点:宗教观念淡薄的世俗社会不仅可能存在,而且完全可以做到温文尔雅、令人愉悦,给人们带来自足、幸福的生活。朱克曼认为,社会的高度发达与宗教并无关联,宗教的影响可以为社会带来医疗和教育的发展,但是同样有可能带来混乱、紧张和暴力。

    【名人评价及推荐】

    过去二十年的黄金时期,在世俗研究这个新兴的领域,朱克曼一直身处前沿。从《自足的世俗社会》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个中原因:行文精致,引人入胜,既依靠深厚的学养,又不乏睿智的思想。这是典型的朱克曼式作品。

    —— 斯蒂芬·布利万特,英国圣玛丽大学学院神学与宗教社会学教授

    大多数美国人坚信,对上帝的信仰是文明社会的基石。《自足的世俗社会》表明,这无非是一种听了让人受用的美国式奇想。如果发现当今大多数丹麦人和瑞典人竟如此不受宗教之累,就连身处美国的无神论者也会感到惊讶吧。对另一种世俗现实的这一瞥,既令人谦卑,又鼓舞人心——来得太是时候了。朱克曼的研究确实不可或缺。

    ——萨姆·哈里斯,《纽约时报》

    【编辑推荐】

    说到北欧,你可能会想到安徒生的童话,想到美人鱼的故乡,想到在各种发达程度、幸福指数和廉洁程度排行榜上,丹麦和瑞典总是位居前列,那里似乎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乐土。你可能想不到的是,那里总体上是一个世俗社会,宗教信仰淡薄。那里的多数国民虽不愿自称“无神论者”,却也并不相信存在着一位人格神。他们可能会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但仅仅是仪式性的,是在遵循一种文化传统。

    的确,宗教有许多积极作用,比如提振人心、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教人宽厚仁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极端的宗教势力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制造着动乱、纷争甚至杀伐。这本书并不是想说,没有宗教信仰必然会使社会和谐、繁荣,而只是说,宗教的缺失并不构成障碍,由此否定了一种极端的说法:“没有宗教信仰,社会必将灭亡。”

  • 人文学习之声

    作者:(英)迈克尔·欧克肖特

    《迈克尔•欧克肖特文集:人文学习之声》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欧克肖特有关教育的论文集。针对西方教育的诸种弊病,尤其是大学教育的“社会化”和“功利化”的危机,欧克肖特诉诸古典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来阐释什么是真正的教与学,大学应当如何注重使学生享受“闲暇”,培养学生不断向上寻求的心灵。此外,欧克肖特还探讨了如何在追求人文的政治传统中开展政治教育,反对观念先行的意识形态的政治教育。
  • 大学与博雅教育

    作者:董成龙 编译

  • 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

    作者:A.彼珀

    本书围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卷逐节展开,逐段诠释。全书共31部分,完全按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原书排列,既深入纹理,又不枝枝蔓蔓,是西方优秀传统解经的代表,也是汉语界引入的扎实研究尼采本文的少见著作。本书作者彼珀巴塞尔大学哲学系毕业,是久负盛名的德国哲学专家,译者为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李洁。
  • 古典传统与自由教育

    作者:刘小枫 编

    自由教育是从庸俗中解放出来。古希腊人关于“庸俗”有一个绝妙的词:他们称之为apeirokalia,形容缺乏对美好事物的经历。自由教育将赠予我们之于美好的事物的经历。 根据事物本身的状况,我们可以期望从正确理解的人性中比从科学中获得更为直接的帮助,从敏感和精致中比从几何学的精神中获得更为直接的帮助。如果我没弄错,这就是为何现在的身由教育几乎等同于阅读古希腊经典。 就像别人被一匹良马、一条好狗或一只灵鸟取悦那样,我自己则因好朋友们而获得更高的快乐……古代的贤人们通过将它们写进书中而遗留下来的财富,我与我的朋友们一起开启它并穿行其中,而且如果我们发现了什么好东西,我们就把它挑出来,并当作一次丰盛的收获,倘若我们因此而能相互促益的话。 人不得不在二者之间选择,要么选择令人愉悦的谬见带来的心灵平静,要么选择令人烦恼的真理带来的心灵平静。哲学总在盼着世界的围墙倒塌,它突破了世界的围墙,放弃了对世界的眷恋(attachment the world),这种放弃最令人痛苦。另一方面,诗歌如同宗教,深深扎根于对世界的眷恋,但同时,诗歌有别于宗教,因为,诗歌可以被用来服侍超脱(detachment)。由于诗歌根植于未有哲学之前的超脱,由于诗歌强化和深化了对世界的眷恋,哲学化的诗人既是恋世的,又是超脱的,是这两者之间完美的斡旋者。
  • 瓦格纳事件 尼采反瓦格纳

    作者:[德]尼采

    瓦格纳在很大程度上是尼采的引路人,一度是亲密的“战友”,后来又是尼采树立起来的主要“对手”。从 “战友”到“对手”,瓦格纳伴随尼采思想生涯的始终。尼采对瓦格纳所做的最后的清算是在1888年,是他思想生涯的最后一年,在一年内完成了《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两本著作。字里行间充满着尼采对瓦格纳深具匠心的哲学洞察。本书特将这两种著作结集出版,为读者研究提供方便。
  • 中国新儒家

    作者:[加]贝淡宁

    一个西方人在中国大陆的大学讲授政治哲学会是怎样的情景? 为什么中国的性工作者与顾客一起唱卡拉OK? 为什么某些关心照顾年老父母的共产党干部更容易获得提拔? 贝淡宁是在北京清华大学担任全职教授的西方人,在这本有趣而又有启迪的书中,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描摹出一幅当代中国社会的画像。这幅画像有些出人意料,因为这个社会正经历着剧烈变迁,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广,堪称史无前例。他善于讲故事,注重细节,所观察的是当今中国日常生活的礼仪、做事程序和各种张力。 他的观点或许让人惊讶,比如,他认为儒家的社会等级制实际上有助中国的经济平等。在他论及2008北京奥运会时,会想到用儒家的礼仪来抑制中国过度的争竞。他还指出,儒家思想影响了他如何去做一个政治理论家,如何去做一个老师。 当中国让古代价值观适应当代社会之际,真可谓挑战多多,而贝淡宁对这种趋势的检讨,无疑会丰富有关中国未来前景的对话。
  • 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

    作者:干春松

    本书从社会史和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角色,及其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历史命运。作者以儒家经典的经学化、孔子的圣人化、儒家的教育选举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儒家化来界定制度化儒家的基本形态。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新的观念体系的形成等过程的分析,揭示制度化儒家在国内社会矛盾和西方文明的全面挑战面前,如何逐步失去了对于中国社会的控制力,从而使我们对儒家的近代命运有一种更为深入的了解。此次修订,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比初版具有更大的解释空间。
  • 思潮

    作者:公羊

    本书以中国当代启蒙知识界自改革开放发来围绕“民主”、“民族”和“民生”这三个基本问题所经历的三次大裂变为脉络和走向,介绍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两大阵营的思想交锋。内容基本概括了九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在交锋中分化的整合的趋势。文章对国内读者所关注的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作出了新颖的回答,并广泛地涉及对中国革命、毛泽东时代以及对中西方历史的基本评价。尤其有趣的是,从“老左派”的淡出到“新左
  • 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作者:George Klosko

    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presents fifty original essays, each specially written by a leading figure in the field, covering the entire subject of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y provide not only surveys of the state of research but substantial pieces that engage with, and move forward, current debates. Part I addresses questions of method. Contributors discuss the contextual method, classically articulated by Quentin Skinner, along with important alternative methods associated with Leo Strauss and his followers, and contemporary post-modernism. This section also examines the value of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discipline itself. Part II, Chronological Periods, works through the entire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While most contributions address recognizable chronological periods, others are devoted to more specialized topics,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Roman Law, medieval Arabic political philosophy, Socialism, and Marxism. Aspects of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that transcend specific periods are the subject of Part III. Essays on topics such as democracy, the state, and imperialism trac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over time. The histories of major non-Western traditions-Muslim, Confucian, and Hindu-are discussed in the final Par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ir relationships to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 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

    作者:高全喜,张伟,田飞龙

    《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为博源基金会《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系列中的一本。全书由主题、专题演讲、相关链接三大部分构成。通过对晚清以来所开启的现代法治的古今之变的考察,对激进主义的中国现代性之路进行了梳理,检讨其之所以成败的缘由,以期为中国未来的现代性之路提供一种更为健康合理的选择。
  • 希罗多德的王霸之辨

    作者:吴小锋 编译

    希罗多德政治史书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讲述人灵魂世界的战争如何演变为现实政治世界的战争。希罗多德让我们看到,城邦礼法的败坏最终会导致城邦的衰亡,而导致礼法败坏的,正是政治人灵魂之法的紊乱,灵魂之法比城邦之法显得更为紧要。希罗多德修史的意图,就是要校治政治人的灵魂。灵魂就像河水,不断涌动,城邦习俗和自然界限就像河的两岸,希罗多德就在这动与静之间观察城邦治乱兴亡的历史。 我们称王为遵循灵魂法度和城邦礼法的人,称破坏灵魂和城邦法度、纵容自己欲望的僭主为霸。从这个层面来看,理解希罗多德王霸之辨的要津,并不在于他给那些王侯将相安排的名头——当然也不能忽视这一点,而更应该从德行的角度考量王与霸之间的差异。
  •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

    作者:【美】列奥·施特劳斯

    本书是列奥 施特劳斯的晚期作品,通过对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这两位思想史人物的碰撞来理解“诗与哲学之争”这一古老问题,并重新提起古典政治哲学这一伟大传统。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解读《云》,第二部分解读所有的阿里斯托芬的谐剧。施特劳斯
  • 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市场

    作者: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罗伯特·诺齐克

    自由市场大幅度地改进了世界各地民众的生活境遇,然而,那么多的知识分子又那么鄙视、厌恶甚至憎恨自由市场。为什么?哈耶克、诺齐克、弗里德曼、斯蒂格勒、布坎南等当代最杰出的政治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一齐来会诊这种奇怪的心理症状。
  • 政治现实主义-威廉姆斯政治哲学研究

    作者:陈德中

    《政治现实主义:威廉姆斯政治哲学研究》内容简介:价值与权力竞争模式是威廉姆斯政治哲学考察的基本模式,基于这一考察模式,《政治现实主义:威廉姆斯政治哲学研究》合乎逻辑地推导出结束人类社会自然状态与战争状态分别需要满足的两个基本条件:最低限度的至上权力和最低限度的道德。我们分别称其为“霍布斯条件”与“洛克条件”。鉴于“洛克条件”只是满足了我们对于政治的基本合理的正当性要求,而如威廉姆斯所言,政治正当性又应当是分级的,则我们就完全有理由追问从“基本合理的正当性”要求到“充分合理的正当性”要求的可能性。这样,“霍布斯条件”与“洛克条件”以及从“基本合理的正当性”要求到“充分合理的正当性”要求,这两个追问方向分别构成我们政治哲学考察的两个基本空间。而由这两个考察空间所形成的政治哲学考量,对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思考路径提出了严肃批评,从而使我们在传统的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考量之外,获得看待政治问题的一个新路径。
  • 谁是马基雅维利

    作者:韩潮 主编

    “谁是马基雅维利?” 自以赛亚·柏林的名篇以来,这已然成为千人千面、聚讼不已的话题。此篇问世五十多年后,关于马基雅维利的认知仍旧在增长,例如左翼的马基雅维利阐释与共和主义的“马基雅维利时刻”。马基雅维利当然没有变,是我们自己在变。如何认识马基雅维利,好似现代人如何认识自我;又好似一把标尺,窥测我们对现代世界理解的量度。 本辑所组译文,涉猎西方古典著名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文本研究、思想资源与思想遗产,另有两篇论文,分别重申列奥·施特劳斯式的论题“马基雅维利与基督教”,以及“马基雅维利的virtù”这个永恒的谜题。至于卷首长诗《金驴记》,系延请徐卫翔先生译出,当属所有马基雅维利著述中“最为复杂、最为矛盾、同时也是最为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