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赫拉巴尔

  • 中魔的人們

    作者:赫拉巴爾

    《中魔的人們》是赫拉巴爾的代表作,1964年出版後,赫拉巴爾的聲名大振。書中收錄了「中魔的人們」、「鑽石孔眼」、「亞爾米卡」等11篇短篇小說。這些小人物善於從眼前的現實生活中十分浪漫地找到歡樂,他們透過「靈感的鑽石孔眼」看世界,看到汪洋大海般的美麗幻景,讓他們興奮莫名。他們貌似無知,但是他們的想像力卻足以將某些不愉快的、討厭的、危險的、憂傷的或是悲劇的現實改造成一種富有美感的享受。
  • 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

    作者:Bohumil Hrabal

    受傷的牛隻、孱弱的小羊,還有一車車坦克與炸藥,都在列車上。他決定,這次他一定要做點什麼事才行…… 鄰近布拉格的這個小鎮,向來不太惹人注意。鎮上的人,似乎也沒受到戰爭影響,依然安安靜靜過日子。天上掉下來一架戰鬥機,他們可以在五分鐘內把殘骸清空,各自帶回戰利品,然後發揮想像力,把廢鐵變成令人吃驚的生活用品。能夠佔據他們心思的事情,反而是鐵路實習生米洛什的爺爺想要用催眠術抵禦德國坦克那樣的愚蠢行徑,或者像火車調度員胡比奇卡在女發報員身上蓋戳印這類的浪漫誹聞。 實習生米洛什好不容易有了女朋友,在重要的那一夜竟然發現自己有嚴重的問題……萬念俱灰之下,他想結束自己的性命,不過老天不從他所願。休養三個月之後他回到工作崗位,他又想起那如唐吉訶德般勇敢的爺爺。所以,當帝國軍列車依舊匆匆穿越車站,他看到上面載滿受傷的牛隻、孱弱的小羊,還有一車車坦克與炸藥,他決定,這次他一定要做點什麼事才行…… 小鎮的人文風光在赫拉巴爾輕靈的筆下躍然紙上,在紛亂動盪的世局下,小小的凡人終究會反應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生存方式,其中或許有些無奈,卻是人生最真實的寫照。赫拉巴爾每一篇故事中的主角,平凡無奇地像佈滿斑點、毫不起眼的葡萄串梗子,可是,在這根梗子上串起了一顆顆晶瑩剔透、酸中帶甜的葡萄,就如同環繞主角周圍那一群也許無名無姓卻生鮮活蹦的人們,織就這一讓人讀著發酸,卻同時會笑出眼淚的精采故事。
  • 漂浮的打字機

    作者:赫拉巴爾,(Hrabal, Bohumi

    我是酒館裡的扒手,偷了顧客們喧嚷的故事…… 赫拉巴爾在談到「中魔的人們」(Pabitel)這一概念時,不僅說過哈謝克筆下的好兵帥克是「中魔的人」,他還說:「我的老師雅羅斯夫‧哈謝克的生活,乃至我自己的生活,都是令人不快的『中魔的人』式的。」 所謂「中魔的人」就是善於從眼前的現實生活中十分浪漫地找到歡樂,「善於用幽默,哪怕是黑色幽默,來盡力妝點自己的每一天,即使是悲痛的一天」。中魔的人透過「靈感的鑽石孔眼」觀看世界,他看到的汪洋大海般的美麗幻景使他興奮萬狀,讚歎不已,於是他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沒有人聽他說的時候,他便說給自己聽。他講的那些事情既來自現實,又充滿了誇張、戲謔、怪誕和幻想。《漂浮的打字機》恰恰就是最詳盡的注解。 《漂浮的打字機》是赫拉巴爾「妻子的眼睛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寫的是他新婚生活,在這本書中,赫拉巴爾借用妻子的眼睛,其實也是透過「鑽石孔眼」來看自己,於是,那些「令人不快的」生活,就變的妙趣橫生。 當他和妻子散步林間的時候,看到許多小孩玩耍,一般人總會欣賞孩童天真無邪的快樂,可是他卻看到他們模仿戰爭、模仿殺戮遊戲,因而傷心難過的說不出話來;當他遇上小朋友滑板車競賽的場合,看到小朋友與家人們,從比賽開始之前和樂融融的氣氛,到別上號碼牌之後「奇妙」的轉變,一直到競賽開始、結束,競賽場上流露的肅殺氣氛,彷彿每個人的一生就決定在此時此刻,生動鮮活的影像彷彿從文字中浮現出來。 他常常跟朋友到小酒館去,聽他們談天說地聊八卦,這些生活片段全部成了他未來作品中的重要內容,他自己曾說過:「如果我寫出了什麼東西,那都是別人說過的話,事實上我只是小酒家和小飯館顧客們的扒手,跟偷了他們的衣服或雨傘彷彿是同一回事。」
  • 底層的珍珠

    作者:赫拉巴爾 Bohumil Hrabal

    十二個故事,宛如深夜時坐上夜行列車,隔壁的乘客無止盡地絮語:親人、街坊鄰居的閒聊,以及小鎮上的人們。他們的對話有種溫潤的色澤,聽著聽著會不知不覺安心的睡著,彷彿置身溫暖且昏黃的童年,餐桌上懸著燈泡,母親正在上菜。一個單純到美好的世界。在其中生活的人們如此樸實,貼近某種對生命原始的想像。鋼鐵廠工人、廢紙回收站職工、保險員、教堂看門人……有人享受急馳在路上的樂趣,激憤時想拿槍殺了自己;有人老去了還舔食著生命歡愉的原味,有人會為了難以表達的情緒,而突然撕裂襯衣,將心胸裸露----他們的七情六欲,是天雨初晴後的爽朗。這些是赫拉巴爾深深愛著的人們。他在他們身上,看到了用鑽石鐫刻的哲學家所思考的東西,看到了隱藏在人性深處的珍珠。他以獨樹一幟的語流,呈現了他們獨特的美。這是赫拉巴爾專屬的語言,也是捷克底層生活發出的微光。
  • 过于喧嚣的孤独

    作者:赫拉巴尔

    本书是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小说诗意地叙述了一个在废纸回收站工作三十五年的打包工汉嘉,他把珍贵的图书从废纸堆中捡出来,藏在家里,抱在胸口。他狂饮啤酒,“嘬糖果似的嘬着”那些“美丽的词句”。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爱情的忧伤,文化的忧伤。汉嘉最终将自己打进了废纸包,他乘着那些书籍飞升天堂。
  • 一缕秀发

    作者:[捷克]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一百年前的宁城,紧邻布拉格,啤酒厂任管事的父亲和热情美丽的母亲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贝宾大伯的出现,给小城带来了热闹,也带来了麻烦……这部小说完稿于一九七〇年,此时“布拉格之春”遭到扼杀,赫拉巴尔被作家协会除名,作品遭到封禁,直到一九七六年出版。一九八零年由闵采尔改名《金黄色的回忆》搬上银幕。这部作品既不是一部家史,也不是准确含义上的回忆录,而是以母亲讲述啤酒厂日常生活的方式写就的。掺入了一些作家自己的传记材料,以玄秘的笔调唤起人们对久远时期的回忆。 赫拉巴尔诞辰一百周年典藏文集 河畔小城三部曲之一 如若有人要为苏联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结束后的时代命名,他必得称之为赫拉巴尔时代。——昆德拉 赫拉巴尔,他是乡愁的作家,他属于闪亮慧黠的布拉格,他是日常生活的诗人—— 法国《观点周刊》 异乎寻常而又细腻的悲喜剧……赫拉巴尔说的既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故事,也是捷克的历史,他在俯拾可得的细节里觅得生命中至关紧要的一切。 ——美国《纽约时报》
  • 甜甜的忧伤

    作者:[捷克]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神奇的啤酒厂,乱哄哄的码头,邋遢的小酒馆,尖顶的教堂,加上有着一头傲人秀发而叽叽咕咕的母亲,买双份保险最终还是沦落养老院的父亲,整日吹牛流连酒吧但不乏真诚的贝宾大伯……《甜甜的忧伤》以作者童年的视角,回忆了小城生活的种种人和事。与《一缕秀发》不同,这部作品拥有后来新时期下的另一种气氛。这里几乎已经没有了啤酒厂和宁城附近一带人们生活中田园式的宁静与舒适,而导致深刻的社会与时代变革的危机来临。假如说《一缕秀发》首先是引起读者轻松愉快的欢笑,那么在阅读《甜甜的忧伤》时,你会一面忍不住落泪,一面却又笑得更加厉害。 赫拉巴尔诞辰一百周年典藏文集 河畔小城三部曲之二 如若有人要为苏联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结束后的时代命名,他必得称之为赫拉巴尔时代。——昆德拉 赫拉巴尔,他是乡愁的作家,他属于闪亮慧黠的布拉格,他是日常生活的诗人—— 法国《观点周刊》 异乎寻常而又细腻的悲喜剧……赫拉巴尔说的既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故事,也是捷克的历史,他在俯拾可得的细节里觅得生命中至关紧要的一切。 ——美国《纽约时报》
  • 你读过赫拉巴尔吗

    作者:[捷克]托马什·马扎尔

    《你读过赫拉巴尔吗》将大量从未引进翻译的赫拉巴尔作品片段和谈话资料,有趣而巧妙地剪贴连缀在一起,不仅概括且深入地介绍了作家的文学生涯,也细致地分析了作家的创作灵感。作家晚年的孤独寂寞,作家的童年生活和教育,作家的恋情和女人们,作家的文朋酒友,作家与小酒馆小饭店的关系,作家对音乐、体育、戏剧和美术的认识,等等,作家和他的猫们……至此,你感同身受的眼泪已经满溢而出了。这泪水又浸透着“喧嚣中孤独”的幽默和欢乐。请注意,无论你是否读过了赫拉巴尔的作品,现在捧在手中的这一本,一定会是你走进赫拉巴尔世界的一根“拐棍”,你应该紧紧地将它抱在胸口。
  • 传记体三部曲(共3册)

    作者:(捷)博·赫拉巴尔

    《传记体三部曲》(共3册)包括《婚宴》、《新生活》、《林中小屋》。这三部曲不仅是一条抒情的生活之河,河里流淌着他小时候的日常趣事、过失和小小的罪孽,有时出现的沮丧和抑郁则瞬间使河水变暗。河面上漂着作者的情绪及少年时代的恐惧、胆怯、作者与朋友们用饮酒有时甚至喝醉的办法来医治的种种伤痛。这二十世纪的生活之河越是不干净就越发真实。归根结蒂,这条河是一幅现代的拼画,在它一去不复返的水流中混杂着十成各式各样从外面扔进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表面看去好像互不相干,“可是没有这些,美就是为得单调,关于当代、关于人的思考就不完整了。”
  • 时光静止的小城

    作者:[捷克]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这部作品一九八一年以《哈乐根的数百万》为名出版,第二年获捷克作家出版社奖,同时,与前两部回忆录作品《一缕秀发》《甜甜的忧伤》组成“河畔小城”三部曲出版。小说以作者母亲进入敬老院的生活为题材,通过老年母亲的视角,观察记录敬老院中形形色色的人生,并通过他们的回忆和讲述,呈现了旧时代小城的繁华和热闹,那是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在时间停止了的小城,唯有旧时代的鉴证人们在说,唯有“我”在自言自语。这部伤感小说在黑色幽默、悲剧性的荒诞离奇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特殊气氛中展开…… 赫拉巴尔诞辰一百周年典藏文集 河畔小城三部曲之三 如若有人要为苏联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结束后的时代命名,他必得称之为赫拉巴尔时代。——昆德拉 赫拉巴尔,他是乡愁的作家,他属于闪亮慧黠的布拉格,他是日常生活的诗人—— 法国《观点周刊》 异乎寻常而又细腻的悲喜剧……赫拉巴尔说的既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故事,也是捷克的历史,他在俯拾可得的细节里觅得生命中至关紧要的一切。 ——美国《纽约时报》
  • 赫拉巴尔之书

    作者:[匈牙利]艾斯特哈兹·彼得

    生活再压抑,也抵挡不住心灵的触角潜滋暗长。爱恋,无可避免。 一首关于生活、苦与爱的曼妙幻想曲 一部向捷克大师赫拉巴尔的致敬之作 在布达佩斯,安娜又怀孕了,如同那些年的很多事情一样,说来就来,让人束手无措。她想打掉这个孩子,但身为作家的丈夫却照例视之为好消息。安娜只能向她暗恋的捷克作家赫拉巴尔倾诉自己的愁闷。这场诉说安静、强大,是一个女人无所顾忌的独白,恨的倾诉,爱的宣誓,是臆想的激情双人舞…… 孤寂而博爱的上帝很想帮助人类摆脱烦恼。为了阻止安娜堕胎,他派两位天使下到人间,甚至亲自拜查理·派克为师,学习吹萨克斯。可是,对于人间的事情,上帝能做什么呢? 厄普代克 略萨 热情推荐 钟鸣 导读
  • 巴比代尔

    作者:博・赫拉巴尔

    《巴比代尔》这本短篇小说集,是赫拉巴尔的代表作,1964年出版后赫拉巴尔从此声名大振。这本短篇小说集,尤其是与集子同名的这一篇有好地说明了赫拉巴尔这位作家独特的小说创作风格,现在人们一提到赫拉巴尔,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便会是他的巴比代尔。
  • 我是谁

    作者:[捷克] 博·赫拉巴尔

    《我是谁》既是赫拉巴尔的一本书名,又是他经常自省的一个问题。对于一个既胆怯怕事又愤世嫉俗的人,既谦卑自责又指点江山著书立说的人,经常自问:“我是谁?”该是意味深长的。“ 《我是谁》收录作者的杂文作品,内容涉及作家谈论自己的经历、性格和观点,谈论文学创作、作家和自己的作品,以及美术、音乐话题等。
  • 過於喧囂的孤獨

    作者:[捷] 赫拉巴爾

    在廢紙回收站打工的漢嘉是個處於社會底層的普通老百姓,他孓然一身沒有妻兒,終日與骯髒的廢紙為伍,渾身髒臭,袖管裡還會竄出一隻老鼠。可是他不怨歎命運更不責怪社會,卻把這份差事當作愛情並認為自己身上的文字,儼然成了一本百科辭典!捷克先鋒派作家赫拉巴爾晚年的作品,透過漢嘉的通篇獨白,進行社會底層人民處境的深刻思考。
  • 河畔小城

    作者:(捷克)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河畔小城》这部作品,由作家的三部长篇小说构成。在这三部“自传体”小说中,头尾的《一缕秀发》和《哈乐根的数百万》,都是以作家母亲的视角和口吻书写。而夹在中间的《甜甜的忧伤》,则是作家本人的童年自传。三部作品,无论作者本人自传,还是为母亲“代笔”,全都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我”(母亲或作家本人)所生活的小城的人情世故和风俗景象。作品以零碎细小的场景和普通平凡的人物,映衬出捷克民族二十世纪的生动历史,可以比喻为一卷捷克风格的“清明上河图”。 这部译文,是翻译家万世荣、星灿、劳白、杨乐云诸位老先生由捷克文本译出,全部文字经过杨乐云审校。整部译文,忠于原作,文字流畅,通篇笼罩着亲切、诙谐的气氛,也不乏一缕如烟似雾的忧郁,正在被风吹散。相信本书出版,是对作家逝世十周年、发自遥远中国的最好纪念。也希望为今日中国作家,提供一个参照、一种借鉴、一次启发。
  •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作者:[捷克] 赫拉巴尔

    本书是作者用十八天在“一种轻盈的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从完稿到出版,他只字未动。赫拉巴尔自己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孤独》,我都害怕去读,甚至连一行字也不敢看一眼”。小说以一个餐厅服务员蒂迪尔的打工经历,展示了捷克二十世纪中期的社会变迁。这部作品体现出作家一贯的回忆录式“传记”创作风格,通篇描绘了旅馆、饭店、酒家、餐厅和私人会所的生活,处处流露出布拉格帅克式的幽默、揶揄和调侃。
  •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作者:(捷克)赫拉巴尔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赫拉巴尔精品集)》讲述了:在中国,谁都知道米兰·昆德拉。但谁会知道博胡来米尔·赫拉巴尔?捷克作家博·赫拉巴尔,这位法学博士为自己重新建构的一生是这样的:服过兵役、当过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炼钢工,后来又做废品回收站打包工、舞台布景工。49岁时第一部作品才得以出版,而此后获得的国内、国际奖项多达30多个,很多作品被改编电影和戏剧,并获柏林电影节金奖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部小说以一个餐厅服务员的打经历,展示了捷克斯洛伐克近半世纪的社会生活画面。它又是一部作家回忆录式的“传记”,通篇描绘了旅馆、饭店、食堂、酒家和餐厅的生活,处处流露出布拉格帅克式的幽默、揶揄和调侃。赫拉巴尔的生命是这样结束的:1997年2月3日,人们发现原来即将愈出院的这位作家从医院五楼窗口坠落身亡,陆续推出的这套“赫拉巴尔精品集”,系中国青年出版社完整购进版权,著名翻译家由捷文直接译出。
  • 过于喧嚣的孤独 底层的珍珠

    作者:[捷] 博·赫拉巴尔

    本书收录的《过于喧嚣的孤独》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本书第二部分《底层的珍珠》是作者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作品。 陆续推出的这套“赫拉巴尔精品集”,系中国青年出版社完整购进版权,著名翻译家由捷文直接译出。
  • 婚宴

    作者:(捷克) 赫拉巴尔

    《婚宴》是赫拉巴尔传记体三部曲之一。1986年,年过七旬的赫拉巴尔完成了他的传记体三部曲:《婚宴》《新生活》《林中小屋》。他说:“我要写一部一方面让自己开心,一方面使读者生一点气的书。” 《婚宴》主要讲述他与妻子碧朴莎相识、交往、结婚的那段日子。这个时期,纳粹德国战败,捷克获得解放,战争带来的伤残尚未抚平,国有化又带来一些新问题。当时的赫拉巴尔虽已拥有博士头衔,但他自愿舍弃小康之家的大少爷生活到布拉格谋生,干的是重体力活,住的是贫民大杂院。碧朴莎则是苏台德地区的名门闺秀,被只身留在捷克,感情受骗,轻生未成,寄宿在负心的未婚夫母亲那里,报不上布拉格户口,领不到就业证……
  • 林中小屋

    作者:(捷克) 赫拉巴尔

    《林中小屋》是赫拉巴尔传记体三部曲之三。《林中小屋》写的是从赫拉巴尔的第一本书问世到他的《花蕾》遭禁销毁、他和妻子移居林中小屋的经历。《底层的珍珠》出版后,他成了畅销书作家,每本书一出版即销售一空,随之而来的是各方的邀请,出席各种讲座、新书签名等活动。但因为他生性内向害羞,在讲座的前一天,他会开始焦躁不安,甚至想办法逃避……60年代末,伴随着接踵而至的苏联坦克,捷克文化改革的湮灭和70年代的正常化,赫拉巴尔们幻灭、堕落和衰老的时期也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