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二战

  • 麦克阿瑟

    作者:卡梅尔·惠特尼

    《麦克阿瑟》讲述了麦克阿瑟不同于美国历史上其他任何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的数个第一,他是有才能的军事家,但又是糟糕的政治家:他忠诚于他的国家,但对抗这个国家的总统;他取得过辉煌的胜利,但也遭到过惨重的失败;他有时似乎宽宏大量,有时又显得小肚鸡肠;他有时温文尔雅,有时又暴跳如雷;他爱慕荣誉,但最终被虚荣所毁灭。
  • 我的诺曼底

    作者:唐师曾

    战地记者唐师曾自1992年开始,多次赴欧美、东南亚以及国内二战战场采访,收集大量一手资料、现场照片,历时13年写成《我的诺曼底》。 这本书有20万字和300多张图片,涉及丘吉尔、列宁、斯大林、隆美尔、阿拉法特等大量与二战相关的人物。 与以往的“战场写真”截然不同,这本书一扫艰深生涩、枯燥乏味,以灵动鲜活的文思趣谈世界、戏说正史。不经意间,让对战争毫无兴趣的读者成为情趣盎然的“战俘”。丘吉尔、隆美尔、希特勒……这些提起二战便不得不涉及的著名人物,都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 唐师曾以诙谐的手笔,在广为人知的事件中融入亲近熟悉的人情、人性,大大消除了60年的时空距离。庄则栋与日本太太佐佐木敦子、英格丽·褒曼、海明威、毕加索、崔永元、姜文、张越……从这些熟悉的名字中,竟也衍生出诸多故事,与那场战争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 二战风云2

    作者:[德] 阿尔伯切特·维克尔

    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束,希特勒的军队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向西撤退。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将永远成为德军士兵在面临极度困境时所展示的战斗能力的标记。对于这场战役,无可否认,已经有了很多的著作,既有事实又有分析。但是,战场上人们遭受的磨难、每天面对恶劣的气候以及敌军时所作的苦苦挣扎、极度的恐惧与担心,对于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来说,要想用语言来准确描述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所尝试的,仅仅是努力记述那些战士的经历和情感。 书中的男主角是一名狙击手,从一开始就了解这一精英型士兵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从他们的自身角度看,由于出色的军事技能,他们得到了大家的钦佩和尊重;他们往往身处敌后,依靠自己的专业技能独立作战;他们所作出的成绩和贡献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从敌人的角度看,这些狙击手就是垃圾中的垃圾,比不加警告就胡乱开枪的冷血杀人犯好不到哪里去。一个狙击手能幸存下来,并且说出他这一行当的秘密——绝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做,他们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技术生存,这就意味着必须牺牲那些倒霉蛋的生命。毫不奇怪,几乎所有幸存的狙击手都闭口不谈自己的经历,就好像这一切从未发生过。这就很好地说明了他们的个人记述为何如此罕见并广受欢迎的原因。
  • 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

    作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是他亲笔撰写的回忆记录,从童年生活、军校生活、早期的军旅生活、婚姻和家庭生活,一直到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司令部司令时为止。蒙哥马利元帅(1887-1976)是英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任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英军参谋长、西欧盟军统帅等。《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对英美在战略方针上的分歧和大战末期与苏联的矛盾,以及对战后的国际局势和英联邦各国的关系等的记叙,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对于第二世界大战史以及战后冷战史的研究都是有价值的一手资料。
  • 我曾是希特勒的保镖

    作者:(德)罗胡斯·米施/口述,(法)布尔西耶

    本书作者罗胡新·米施曾是希特勒的贴身保镖,1940年至1945年间,从柏林的总理府到希特勒的私人住宅,从“鹰巢”、“狼穴”到纳粹总部,他在5年当中日夜守在希特勒身边,直到第三帝国灭亡。他目睹了纳粹大小头目的许多活动见证了许多历史时刻,也了解希特勒不少秘密,其中包括这个大独裁者与情妇爱娃的私生活…… 希特勒自杀后,米施是最后一个离开地堡的德国军人之一。战后,他在苏联被关押了9年,释放回国后隐居一隅。现在,89岁的米施成了那段历史最后一个活的见证人。 本书由法国《世界报》记者尼古拉·布尔西耶文字整理。
  • 黑色雪绒花

    作者:[德] 约翰·福斯

    《二战风云3·黑色雪绒花:党卫军士兵回忆录》的构想和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写作于很久以前。1945年3月到1946年12月期间,我是美军的战俘。其后的几十年间,我从未想过修改并出版这部手稿。那场战争以及后来所发生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结束的一章。直到1985年里根总统和科尔总理共同拜谒了比特堡(Bitburg)的德军士兵公墓,我才有了出版这《二战风云3:黑色雪绒花党卫军士兵回忆录(附书一本+CD-R光盘1张)》的念头。那次拜访激起了世界范围的抗议,就是因为有一些年轻的武装党卫军士兵也被埋葬在那里。包括为这些士兵所办的纪念仪式也被普遍看作是一件可耻的事。从那时起,对那些武装党卫军士兵不分青红皂白的诅咒变得越来越普遍和严厉。显然,这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六十余年后,帝国崩溃的瓦砾依旧堆压着他们短暂的一生,并未被移开。
  • 身残志坚

    作者:解力夫

    十年前,我社出版的“二战精品系列”丛书在社会 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近年来,对于其中一些图书,许多读者秽们提出重印、再版的要求。我社现对这套丛书中具有代表性的百余幅插图,汇编成任图本“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谨以此套丛书奉献给广大读者。插图本“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共15册,收录了15位著名人物,其本上涵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双方在政治上、军事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代表人物。其中有深受读者欢迎的国际问题专家、畅销书作者解力夫撰写的二战三巨头、三元凶和其他几位军事历史学者编撰的二战著名将帅等书。这套丛书也选择了对人类犯下滔天罪行的罪大恶极的法西斯恶魔。它告诉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是怎样施展阴谋诡计登上权力最高峰,是如何扩军备战,丧心病狂地挑起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又是怎样不可避免地一步步走向灭亡。这套丛书还挑选了敌对双方的军事将帅作为传主。在这场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反动的大厮杀和大搏斗中,站在前列披坚执锐、角力斗智的是同盟国异彩纷呈的众多将帅。丛书还包括了德日法西斯国家的将领。他们都是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罪犯,但他们在军事领域的作为,仍有值得后人借鉴研究之处。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既是世界有民的普遍愿望,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天一并不太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切热爱和平、关心祖国安全、立志从戎保卫祖国的热血青年,若读读这套丛书,都将从中获得益处。
  • 谍海搏杀-舒伦堡回忆录

    作者:[德] 舒伦堡

    《谍海搏杀•舒伦堡回忆录》作者华特·舒伦堡1910年生于萨尔的一个商人家庭。1929年舒伦堡进入波恩大学,1933年毕业,恰好是希特勒上台的那一年。舒伦堡为了谋取进身之阶,参加了纳粹党,加入了党卫军,不久就被吸收到党卫军的特工机构——情报安全局工作。他从事特工历12年之久,在纳粹的特工系统中是最年轻而又提拔最快的一个,1944年时已是希姆莱手下实际统揽特工大权的入。舒伦堡很得希姆莱的宠信,第二次大战末期,他利用这一优越条件,极力加强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转而利用希姆莱,企图同西方媾和。 《谍海搏杀·舒伦堡回忆录》是一本记述间谍与反间谍历史或技术的图书。伦堡在纳粹党内资历不深,但却是一个野心颇大的幕后人物,他是纳粹统治集团中特别是从事情报保安工作的重要集团中唯一著有回忆录的人,因此,这《谍海搏杀·舒伦堡回忆录》颇有一看的价值。 为了使读者更容易弄清楚《谍海搏杀·舒伦堡回忆录》所述人事关系和某些事件,除了根据手头材料将德国特工组织和作者概况综述如上之外,还选了舒伦堡的副手威廉·霍特尔所著的“秘密前线”一书中“屠哈切夫斯基案件”和利用伪币进行特务活动的“伯恩哈特计划”两节作为附录,以充实《谍海搏杀·舒伦堡回忆录》中有关的内容。
  • 狗娘养的战争

    作者:乔治・巴顿

  • 我所知道的战争

    作者:巴顿

    《我所知道的战争:巴顿回忆录》原名War As I Know It,由巴顿夫人比阿特丽斯·艾尔编辑,巴顿原副参谋长保罗·D·哈金斯上校撰写脚注和引语,名军事传记作家道格拉斯·S·弗里曼撰写前言,巴顿死后二年(1947)出版。
  • 欧洲最危险的男人

    作者:陆大鹏,冯涛,邢天宁,丛丕

    “年龄37岁,约6英尺4英寸高,220磅重,肤色暗沉,头 发深色微卷,耳大贴脸,下巴突出,留有希特勒式小胡子,或已刮掉,左脸有延伸至嘴角的刀疤。此人极端狡猾且非常危险。可能身着美军或英军制服,又或是便服。通常左手中指戴有一枚印章戒指。如有任何与此人有关的消息应立即通报最近的情报部门,不得有误!”这是1944年底45年初盟军广为散发的一张通缉令中的内容,里面所描述的这个人就是二战德国武装党卫军当中最富有传奇经历的一个人物--奥托·斯科尔兹内。 这个出身奥地利的壮汉在二战中从敌友双方那里获得了许多绰号,比如刀疤脸、欧洲最危险的男人、刺客和希特勒的突击队员等等。作为二战时期特种作战的一位名人,他所参与的行动也是赫赫有名,比如将墨索里尼从大萨索山解救下来的“橡树行动”,比如阻止匈牙利反水的“铁拳行动”,还有在阿登战役中搅坏了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圣诞节的“狮鹫行动”等等。另外他还参与了不少特种作战武器的研发工作。 更令人惊奇的是,斯科尔兹内在战后的审判中被盟军宣告无罪,后来转往西班牙定居。关于他在战后的经历也有很多传言,有说他在埃及帮助训练过军队,跟阿根廷的贝隆夫人也有过暧昧关系,种种种种…… 战后很多书籍都试图记录他的一生,其中包括不少第三方撰写的传记,但这些作品大多是管中窥豹或以偏概全之作。晚年,这位战后一直隐藏在阴影中的神秘人物终于不再沉默,决定将这部早在50年代初期就已完稿的自传付梓。他的目的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笔来记录下在20世纪前半叶波澜壮阔的大背景下,他那跌宕起伏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经过三年的准备,本社今日将这部传记奉献给中国的读者,并在其中配上了大量相关的珍贵图片。相信此书又将会是您的收藏首选。而在此书中,我们也对斯科尔兹内一些明显的回忆失实进行了最新的考证,其中不乏有趣之处。
  • 巴顿将军战争回忆录

    作者:乔治.S.巴顿(美)

    《巴顿将军战争回忆录》原名《我所知道的战争》实际是巴顿将军根据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战北非、意大利和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期间在作战间隙时写下的日记,在1945年5月战争刚刚结束时匆匆撰写的。在巴顿将军12月不幸因故死后,由其夫人及在整个二战期间担任巴顿将军副参谋长的哈金斯上校编辑整理出版。这也是巴顿将军惟一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连续性记载,因此颇具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乔治·S·巴顿将军(1885年-1945年)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1909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任美国欧洲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的上尉副官。1917年参与美军第1装甲坦克旅的组建,并随该旅参战。1932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学校。历任装甲坦克旅旅长、师长、军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法西斯德国投降后,任德国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和美国第15集团军司令,免职后负责领导一个总结战争经验的小组。1945年12月9日,巴顿因车祸负伤,后于12月22日去世,享年60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西方盟军在北非、意大利和欧洲第二战场的各次主要战役,一直到彻底打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在作战中,巴顿重视坦克作用,在西方盟军各部队中,他所指挥的部队战绩最为辉煌。人们称他"有指挥大军的天才",特别擅长于进攻、追击和装甲作战,是一位敢打敢拚、英勇善战的骁将。从这《巴顿将军战争回忆录》中,人们可以了解巴顿将军的战役战术思想、作战原则和指挥艺术;当时的战略战役态势,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意图;以及敌对双方上层的许多趣闻轶事,是研究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重要参考史料。
  • 德国名将曼陀菲尔传

    作者:汪冰

    哈索 冯 曼陀菲尔出身普鲁士贵族世家,幼龄从军,二战中成为著名装甲兵领袖之一,也是获得镶钻骑士最高战功勋章的27位军人之一。他曾任第7装甲师和“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师长,北非、东线和西线战场都有他的踪影,洛林和阿登战役中曾与巴顿和布莱德雷等美军名将较量,纳粹帝国崩溃的前夜又与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对决于奥得河畔。战后的曼陀菲尔曾任西德国会议员,是冷战时期重要的军事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本书是华文世界的首部曼陀菲尔传记,对传主亲历的重大战役有着繁简得当的精彩描绘,更是首次独到地总结了其战后经历。全书资料客观翔实,文笔生动流畅,图片精彩纷呈,既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阅读欣赏价值,又具备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 Laurels for Prinz Wittgenstein

    作者:Werner Roell

  • 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作者:马骏

    掀起全国收视热潮的国防专家马骏博士,CCTV《百家讲坛》名牌军事大讲堂,将军首脑论,现代行政管理艺术的传世范本。   传奇历史,传奇人生,于笔端凝聚生辉,如影画般呈现。戴高乐为什么能成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沙漠之狐”隆美尔有何致使弱点?蒙哥马利凭什么能打败隆美尔?马歇尔非凡的识人眼光从何而来?艾森豪威尔仅仅是一个作战参谋,为什么可以立刻指挥几百万盟军?……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戴高乐、艾森豪威尔、巴顿、蒙哥马利、隆美尔、麦克阿瑟等人物的名字,一般人都耳熟能详。他们与一段风雪激荡、奇伟诡谲的历史连为一体,书写了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生传奇。他们的人生轨迹、荣辱得失,不但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大格局、大背景,也深深启发今天的人们思索人生、探寻成败的法则。
  • 希特勒家族

    作者:[德]沃尔夫冈•茨德拉

    关于他的家庭,阿道夫•希特勒创造了一个充满谎言的神话。他煞费苦心并且十分成功地掩盖了他的家庭背景和亲戚关系。直到今天,世人仍然不知道阿道夫•希特勒的亲戚们在纳粹上台前,纳粹统治期间以及二战之后是如何生活的。 沃尔夫冈•茨德拉在这本书中首次将希特勒的家族史呈现在世人面前——从生平不详的祖父到最后一个在假名下生活的希特勒家族后裔。本书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希特勒家族,它将视角投向了阿道夫•希特勒的私人生活领域。 本书集合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FBI联邦调查局和美国OSS保密局尚未公开的档案、民间私人的收藏文件、德国和奥地利的国家档案文件,以及当年见证人的口述……这些都丰富充实了本书的内容。 希特勒一方面刻意掩盖自己,另一方面又竭力美化自己。以往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像希特勒这样处心积虑掩饰个人背景的现象。 ——约翰姆•费斯特 这小子(希特勒)是个灾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个性和命运令人不感兴趣……这位老兄……是个让大家感到不快和耻与为伍的家族一员,他让人难以忍受,绝对是个让人非常难堪的亲戚。 ——托马斯•曼
  • 我是日军翻译官

    作者:山大柏

  • 艾森豪威尔回忆录

    作者: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

    本书比较详细地叙述了战前美国的军备情况以及美、英等国军队在北非、地中海区和欧洲大陆进行的几次重要战役,特别是美、英军队强渡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北部实行大规模两栖登陆的军事行动。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北非盟军总司令和西欧盟军最高统帅,同华盛顿盟军联合参谋长会议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参加了重要战略计划的拟订、战斗部队的组织准备和各次战役的指挥工作,因此,书中所提供的材料,对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方面同希特勒德国作战的经过情况以及盟军最高统帅部的战略计划和战术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所述表明,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德、意、日的竞争,重新瓜分世界,攫取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争夺世界霸权,书中在叙述一些重大战役时,暴露出作者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为着各自国家统治集团的利益,多次在战略计划上发生分歧;还透露了美国意欲压取法国殖民地的野心,并用停止援助相威胁企图逼使法国就范。
  • 我的一生的甜蜜与痛苦

    作者:[捷克] 丽达·巴洛娃

    丽达・巴洛娃,30年代捷克和德国电影界最耀眼的明星。 因巴洛娃酷像希特勒死去的侄女兼情人盖丽,希特勒想方设法追求巴洛娃,遭到婉拒…… 纳粹德国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她…… 希特勒逼迫戈培尔斩断情缘。丽达・巴洛娃几乎付出生命的代价,被纳粹封杀,饱受囹圄之苦,家人惨遭不幸,无休止的逃难…… 巴洛娃用流畅的笔调,娓娓道来她明星生涯的甜蜜与痛苦……
  • 安妮·弗兰克

    作者:(美)梅莉莎.缪勒

    安妮·弗兰克,ISBN:9787806455876,作者:(美)梅莉莎·缪勒(Melissa Muller)著;石平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