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二战

  • 亲历兄弟连

    作者:温特斯

    《亲历兄弟连:温特斯少校回忆录》不是一部虚构作品。书里讲的都是二战中的真人真事,是作者的部下和战友的故事。直到现在,六十多年以后,他们仍跟依然健在的许多人保持着联系。回忆录中包涵了士兵档案,战争,成功的十条法则等精彩内容。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一部虚构作品。书里讲的都是二战中的真人真事,是我的部下和战友的故事。直到现在,六十多年以后,我仍跟依然健在的许多人保持着联系。 斯蒂芬·安布罗斯在他的书里把我们称做“兄弟连”。其实,我们相互关心、相互保护,一同欢笑,一同痛哭,比亲兄弟还要亲密。我们像孪生兄弟,一人有事,大家感同身受。 安布罗斯写完《兄弟连》之后便着手写下一部书,是部鸿篇巨制:《D 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高潮之战》,为此,他要清理一下书桌、地板。他的清理方法就是把他写《兄弟连》时所获得的所有当事人的回忆录装了一大箱,寄给了我。我的家便成了这些回忆录的储藏室。我用了整整一个冬天来整理这些材料,完善和补充我本来就有的士兵档案。按照他所用的章节,安布罗斯把材料粗粗地分成几摞,所以要从中找出关于每个士兵的回忆,我必须做大量的整理和阅读工作。 在阅读的时候,我发现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写入《兄弟连》。我当时觉得,现在我还是这么想,这些故事被“埋没”是件憾事。《兄弟连》出版之后,特别是由汤姆·汉克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视连续剧上演以后,洪水一般的书信向我涌来,有人提问题,有人想了解更多的故事,从我这里或者从其他的战士那里。
  • 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

    作者:冯·埃里希·曼施泰因

    《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作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冯•埃里希•曼施泰因。曼施泰因在德国军队服役的57年中,有近一半时间先后在师、集团军、集团军群任参谋和参谋长,最高职位达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因此,从他的思维方式和作战指挥可窥见德意志-普鲁士总参谋部传统之一斑。
  • 希特勒-我的奮鬥

    作者:希特勒,Adolf Hitler

    本書講述的是希特勒的奮鬥故事。希特勒,一個鄙視斯拉夫族,仇恨猶太人的狂妄民族主義,一個極端裁又充滿野心的侵略者。1930年希特勒的民族主會黨大選勝利後出任總理,上台後便撕毀凡爾賽和約,重整武力軍備,以激起德國人之潛在復仇心理。希特勒率領的納粹獨裁政府,使德國煥然一新,大有吞霸整個世界之勢。希望讀者們看完後,能吸取先人們的經驗,因為這也是一種自我教育的最佳方法喔!
  • 二战回忆录(上下)

    作者:[英] 温斯顿·S. 丘吉尔

  • 狗娘养的战争-巴顿将军自传

    作者:巴顿

    乔治·巴顿——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一个暴戾的军神,一个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一个为战争而生,又为战争结束而死的战争疯子。同时也是一个文人,一个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的人,更是一个最具个性和人性的人。 巴顿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1945年二战结束,巴顿也因车祸结束一生,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
  • 狗娘养的战争

    作者:乔治·S·巴顿

    每一个渴望成功和伟大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它告诉你一个人怎样不断战胜自我和环境走向辉煌的人生之巅。 大概每个人所说的关于巴顿一生的件事都是真的,这个名字因其主人的军事天才,桀骜不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取得的胜利而被人们牢牢铭记。一般人都会认为巴顿粗暴怪僻,张扬自吹,而这种印象事实上掩盖了他的军事本天才,巴顿对于科技的发展一直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能准确地预测新型武运用于作战的作用。 巴顿在这本书中对自己二战时远征北非,荡平西西里、横扫欧洲进行了回顾,并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一些看法。 书名缘于巴顿将军的口头禅。他习惯于用“狗娘养的”来衷赞和呵斥。对于战争,他在热爱至极的同时又不忍面对它的惨烈,如此矛盾的用调方式和迥异的情感组合到一起,对视觉和心理的撞击力是不小的。中国的读者不会有何接受障碍,只能激发强烈的好奇,至于巴顿将军的在天之灵嘛,让他笑骂一句“狗娘养的”好了。 巴顿将军无疑是一个你渴望并值得你与之交流的人。他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是一个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的人;更是一个最具个性和人性的人。这一切使之成为第二世界大战中一颗耀眼的军事明星
  • 隆美尔

    作者:弗兰茨﹒梅林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军队公认的天才战术大师,在北非的戈壁沙漠中成就其一世英名。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像一只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蒙骗对手时,又似一只狡猾的狐狸。丘吉尔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本书作为一部纪实作品,严格做到尊重史实,在文风上则力求朴实无华,以便使读者能够在阅读当中更加真切地把握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而且这也是对那些妄图否定侵略历史、美化战犯者的观点的一种有力的抨击。
  • 丘吉尔传

    作者:马丁·吉尔伯特

    《丘吉尔传(插图本)》是丘吉尔八卷本的官方传记的单卷本。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必须了解温斯顿·丘吉尔。这部长篇传记是耗时25年撰写的八卷本丘吉尔传记的单卷本。马丁·吉尔伯特为我们生动描述了丘吉尔的一生,探究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激烈、最吸引人的政治事件背后的故事。《丘吉尔传(插图本)》突出体现了丘吉尔在二战期间的功绩,在英国最黑暗的时刻,丘吉尔展现出了无以伦比的勇气,领导英国走出黑暗。作者马丁·吉尔伯特是温斯顿·丘吉尔的助手之一,撰写了丘吉尔官方传记的前两卷。1965年,丘吉尔去世,吉尔伯特受邀完成这部传记。传记的最后一卷,即第八卷,于1988年出版,甫一出版,其权威性即得到了各方面认可,被公认为丘吉尔的官方传记,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盛赞这部传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历史记录之一。
  • 从乞丐到元首(上下)

    作者:约翰 托兰

    《从乞丐到元首》的作者是约翰·托兰,故事的主人公是阿道夫·希特勒。 作者约翰·托兰曾经在本书的前言中写道:“也许,阿道夫·希特勒是20世纪撼动历史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我们这个时代,毫无疑问,谁也没像他那样毁灭了如此众多的生灵和招来如此巨大的仇恨。他曾博得了广泛的尊敬,也曾是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的希望和理想。在他死后的30多年间,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对他的看法都没有多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对与他同时代的其他领袖人物——罗斯福、丘吉尔、墨索里尼、斯大林——的看法已经不同了,比较客观了,但希特勒的形象却仍与从前一样。在希特勒的某些追随者看来,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失败的救世主;在其他人眼中,他仍然是个疯子,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是个蠢才,是个不可救药的杀人犯。他的某些成就,纯系通过罪恶的手段取得的。”这段文字,概括了整部书的内容。读这部书,可以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本书的主人公阿道夫·希特勒。
  • 焦点不太准

    作者:罗伯特·卡帕

    《焦点不太准》由《焦点不太准》、《卡帕之路》两部分组成。《焦点不太准》是卡帕的二战回忆录,再现了他随盟军出生入死,转战大西洋、北非、欧洲的历程。文字幽默、痛快。收入卡帕二战中所拍照片百余幅。《卡帕之路》记录了卡帕四海为家的一生。精选了他在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等各个时期的摄影作品。
  • 希特勒(上中下)

    作者:(美)约翰・托兰

    如果有人问:有谁曾经给这个风云变幻的20世纪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么,毫无疑问,希特勒当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一个。在20世纪,恐怕再也没有一个人像希特勒那样,给德国人民、欧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过如此之多的恐怖、灾难、血腥和死亡! 希特勒是一个举世骇然的历史人物。他曾将日耳曼人带到他们从未经历过的权力和征服的巅峰,把?字旗从挪威一直插到高加索山脉和非洲;他的纳粹精神在德意志刮起了一阵种族主义的狂飙,给世界人民带来野蛮、疯狂、残暴的深切体验。人类在牺牲了数千万条生命之后,才把这头野兽制服。 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希特勒在政治上的欺骗力、对部下的控制力、对群众的煽动力、对敌手的迷惑力、对女人的吸引力,以及他个性中的乖戾、残忍、暴虐、狂躁、偏执、变态等等隐秘的侧面,是迄今为止关于希特勒的军政生涯和个人生活的最全面、最完整、最生动的记述。
  • 希特勒传(上下册)

    作者:约翰·托兰

    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上下册),ISBN:9787512500778,作者:(美)约翰·托兰 著,郭伟强 译
  • 不该被遗忘的人们

    作者:让·勒比

    让·勒比图先生使用大量翔实的原始资料,当事人证词以及他同让-保罗·萨特和米歇尔·福柯的谈话,重新揭露出一段被埋藏的历史——“二战”时期欧洲同性恋者遭受纳粹迫害的事实。他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被迫害和牺牲了的同性恋者因何成了我们集体记忆中被遗忘的人们?
  • 永远活在希特勒阴影下吗?

    作者: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

    德国人会永远活在希特勒的阴影下吗?两德统一并没有驱散希特勒的阴影,统一后的德国,纳粹时代依然是一个被回避的话题。除了1933和1945年,目前德国回避的话题中又多了一项内容:1989/1990。为什么会这样?“德国问题”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正是本书中某些文章思考的主题,所收录的文章,从18世纪开始,探讨当时对德国后世影响深远的自由和专制体制。作者的着眼点并不仅仅是德国历史,还有作为德国历史参照体系的欧洲的历史和整个西方史。只有放在这一体系中,衡量德国历史的标准才会清晰起来:那是西方世界的标准,历史中的德国曾经是西方的一分子,德国参与构建了西方世界,却不止一次地游离西方之外,最后一次游离引发了世界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

    作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精装)全书分上中下三册。1987年,为纪念「七七」全面抗战爆发五十周年,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编辑部、研究室和《民国档案》杂志编辑部合作编辑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专题档案资料。其主要内容有:(一)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方针与计画部署;(二)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役的战况;(三)战略相持阶段的主要战役的战况。但因当时时间紧迫,只辑录了正面战场中中国陆军抗战的有关史料,对中国海军和空军参加抗战的作战史料,未予收录。有鉴于此,在纪念抗战全面胜利六十周年之际,补充了中国军队海军抗战史料,其主要内容有:海军抗战部分,包括封锁江阴要塞、粤海军抗战纪实、长江布雷作战、中国海军抗战纪实等及空军抗战部分,包括空军抗战概要,中苏、中美空军联合抗日经过,空军常德、中原、长沙、衡阳、桂柳、湘西等会战经过等。
  • 從俾斯麥到希特勒

    作者:賽巴斯提安·哈夫納

    是哪一個國家能夠在崛起之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連續打敗歐洲兩個古老強權?又是哪一個國家能夠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內,就發動兩次世界大戰?以《一個德國人的故事》《解構希特勒》等暢銷書,成為二十世紀史最重要見證者之一的哈夫納,這次要帶我們回顧「德意志國」短短七十四年的興衰起落史,細數從普魯士王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如何創建德意志帝國,一直到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將日耳曼民族的國家帶往毀滅之路。
  • 密码传奇

    作者:赵燕枫

    如果说人类对抗的极致是战争,那么智力对抗的极致就是——密码战!《密码传奇》所讲述的,正是密码史上最扣人心弦的一段往事:二战前夕,随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密码机Enigma在纳粹德国的铺开使用,波兰、法国、英国等国家的顶尖智慧群体,陆续被卷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密码战。加密、破解,疯狂升级,天才、叛徒,粉墨登场。一切不仅仅是机器的对抗,更是智力的对抗。聪明人制造了密码,等待更聪明的人去毁灭它…… 全书用个性化的语言精彩描述了密码史上最传奇的故事,图文并茂,适合大众读者阅读,也是数学、密码、军事等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是珍贵的参考读本!
  • 隆美尔战时文件

    作者:[英] B. H. 李德哈特

    二战历史上德军最著名的三大文件。沙漠之狐作战理念的完美体现。 他们曾横扫欧洲,震动了整个世界,他们都无愧于“名将”的称号;然而他们都是战败者,最终沧为“战犯”;但是,他们的军事思想却为战胜国的军事专家们所重视。他们就是——德国装甲之父“闪电英雄”古德里安、扬威北非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因“曼斯坦因计划”留名战史的“战略天才”曼斯坦因。 读他们的作战回忆录,就如同亲身坐在他们的指挥车中一样,看他们纵横沙场,体验迅猛追击的刺激。 看他们讲述自己与希特勒等纳粹党魁在战略上发生争执,每每与胜利近在咫尺,却又因最高统帅的“亲自指挥”而功败垂成——不知是该为他们扼腕叹息,还是要为整个世界因此逃过一劫而暗自庆幸? 研究敌人,是战胜敌人的前提,希望本书中阐述的一些军事见解,能为爱好和平者磨砺手中的正义之剑!
  • 纳粹德国

    作者:【美国】克劳斯·费舍尔

    《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历史,深入讨论了纳粹主义的神奇魔力、纳粹德国体制的实际运作方式,以及与大屠杀相关的诸多难题和德国人的认罪困境,这使得《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成为研究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的最全面、最权威的著作。
  • 一个时代的侧影

    作者:陈晓卿,李继锋,朱乐贤

    这里结集的是我们制作的30集纪录片《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1945》的文案,也就是电视节目的初稿。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因此,国内各种媒体都把抗战作为今年的报道重点,我所在的电视台也是这样。在年初的选题会上,许多栏目根据自身特点申报了有关抗战的选题,我们《见证·影像志》也不例外。 这个片子的想法是几年前就有了。这之前,我已经做过《百年中国》等一批历史题材记录片,对历史资料的熟稔程度已经足以向我的同行炫耀。但是在制作过去那些片子的时候,每次总有遗憾——大量的编余资料静静地躺在边上——并不是说这些资料不够珍贵,而是由于主题或节目长度的原因,许多观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历史镜头无法在屏幕上显现。那时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把这些资料作为节目的主干来呈现给观众,而不强加于它我们主观的解释和评说,这对于中国观众更加真实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先辈曾经走过的路程的确善莫大焉。 于是从2004年春节开始,我们以记录片《申年记忆》开始了我们的实验。在节目中,没有个体的口述和采访,没有事先设定的主题,而是以年度为时间框架,把我们能够搜集到的当年的所有影像素材进行类型化梳理。实验的结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众的认可程度,该片的收视率和音像制品的销售量都出乎我们的意料;二是对我们熟知而观众相对陌生的影像素材进行了有效地挽救。 这次实验显然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所以我们在选择抗战题材纪录片制作的时候,决定沿着这条路子继续走下去。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这15年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显然无需论证,我们选择这个时间段作为我们的叙事出发点,抗日战争肯定是贯穿于始终的主旋律。但《一个时代的侧影》不是单纯的抗战史,我们给它的定位是抗战时期的社会史、生活史和民间史。因为关于抗战的更多的文本记忆在宏大叙事、重大事件、精英人物和悲情述说方面,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展示,我们不必重复。可以说《一个时代的侧影》是对上述这些主流电视节目的有效旁证和补充。 中国和战争已经有50多年的距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可能很难体会战争的血腥与残酷。我们最大程度选择了百姓生活作为我们叙述的核心,目的也是为今天的人们找到体验战争的参照物。所以,在节目中,经常见到的是战争背景下的婚丧嫁娶、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这些具有社会学、人类学意义的内容,我们要求编导在构成影像时一定要选择当时的歌曲,电影,戏剧,小说,照片,海报,家居、娱乐、饮食之类的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民俗的,有质感的东西也是基于这个考虑。准确地说,这个片子应该是在战争天空下中国百姓的生活图景,这其实也是我们反复端详这些素材之后得出的感受,从那一时期的影像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命运的波折和表情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在百姓身上切肤地体现出来的,正像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说的那样:“山河表里潼关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很快就感到了素材的枯竭。毕竟900分钟的容量,对于我们大脑的库存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时候,我们得到了两位先生的帮助:一位是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马英魁先生,他是与我合作多年的资料顾问,对新影厂片库的资料如数家珍。年初他新近发现的一批汪伪政权拍摄的纪录片为我们节目提供了有效的素材支持。另一位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王天竞先生,他与去年新发现了由我国最早的纪录片摄影师孙明经拍摄的多达90盒赛璐珞胶片,为我们认识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全貌打开了一片新的天空。 有人说,和西方相比,中国人缺少影像历史记录的习惯。的确,保存至今的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资料并不多,因此我们使用了由英国、日本、美国和苏联等国家摄影师在中国拍摄的大量历史影像。必须说明的是,我们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当年影像的完整,这既包括纪录影片的完整性和它所负载的声音信息的完整性,包括大量的国外制作的影片也都保留了其语言的原始状态,目的是让观众更真切地体会那个年代给我们提供的所有信息。对中国的历史,鲁迅以为“从来不缺真话,而是缺少一张西方式样的,摆放真话的圆桌”。《一个时代的侧影》尝试着寻找先生首肯的这张“圆桌”,在选择历史影像的时候我们最大限度地保障资料的严谨和准确,对于那些经常被使用的似是而非的“史料镜头”尽可能找到它的准确拍摄时间地点,做到“无一字无出处”。 说实话,对于历史,我们是一群没有经过历史学系统理论培训的后生晚辈,因此我们从南京请来了李继锋博士。李博士是我们长期合作的一位历史学学者,多年来从事民国史研究,治学严谨,此前,他已经出版了多部历史学专著。他的到来对我们这些显然缺乏“历史免疫力”的菜鸟给予了有效的匡正。6年前,杨天石先生曾经呼吁建立中国的影像史学研究,我们也谨以此书表达对前辈们的敬意吧。 参与这次纪录片制作的岁数最大的编导不过30来岁,很难得在今天这样浮躁的大环境下,有这样一批人夜以继日地研读他们的祖辈曾经经历的场景。中央电视台《第一线》制片人肖同庆博士为此片的前期策划贡献了才智,中国传媒大学的何苏六教授、刘红梅博士等带领十几位硕士研究生参与了这项工程,广西师大出版社刘瑞琳女士、曹凌志先生为此书的出版多次催促于我,在此一并谢过。 按照天干地支的规律,60年是一个甲子,一个轮回。当年的那场战争距离我们整整60年了,我相信,有心的观众会从这部纪录片中读出某种宿命的东西。我想,只有从全景的角度认识昨天和今天的社会,中国人才能在战争之前避免战争的发生,才能在战争发生后赢得战争。 后记/ 陈晓卿 /200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