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二战

  • 魔窟:日本细菌部队的可怕真相

    作者:森村诚一

    日本七三一部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细菌部队。《魔窟》真实地再现了侵华战争期间七三一部队在我国东北地区用中国人活体进行细菌实验、毒气实验、冻伤实验的血腥罪行。《魔窟》为纪实作品,总计三部。前两部由森村诚一先生在日本采访七三一部队相关人士创作完成。图书出版后受到日本右翼人士的攻击,两部书曾一度被禁。但森村诚一先生是一位果敢正义有良知的作家,他来到中国,在东北地区采访了知情者、受害者和历史工作者,创作出版了第三部作品,并对第一部和第二部作品进行了修改。
  • 恶魔的饱食

    作者:森村诚一

    本书用第一物资料系统地揭露了日本细菌部队在中国等地建立大规模细菌战研究基地,利用3000多名中国、苏联等国的战俘和平民进行活体实验的历史事实。
  • 与狼为伴-不一样的童年

    作者:[比利时]米莎·德冯塞卡

    我很疲惫了,这是本欺骗的书,事后被证明是虚构,然后德冯塞卡小姐才出来道歉,但那时候她已经赚取了不少版税了吧。可是呢,轻描淡写的道歉也不会作为增补本同本书一起发行,而已经发行的书也不会因为此事而被郑重其事的召回。于是有的人,仍旧感动着,为一个被声称为真实带着凛冽的孤独感而实际上却是纯粹虚构的故事而感动着,也许,这种感动在生命尽头的时候还会被偶然记忆起。 当那个被感动的读者了解了真相的时候,他也许会想,为虚假而感动,这是多么的荒谬啊
  • 钢琴师

    作者: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刘士聪,谷启楠

    《钢琴师》一书首先于1946年在波兰出版,原名为《城市之死》。这是波兰广播电台著名钢琴师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用生命和灵魂书写的一部回忆录。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在波兰消散,他怀着清晰而痛苦的记忆,用朴素的语言和一颗经受过死亡洗礼的心,以平淡而毫不夸张的语气讲述那段犹太人和整个华沙城一起被毁灭的经历。从天而降的战争,犹太人被像牲畜一样大批地转运和迁移,焚尸炉和毒气室里的魂灵,亲人的离散,疾病,饥饿和绝望折磨…… 神秘的生命呼唤以及最后的得救。所有这一切都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书中塑造的形象不同寻常的清晰……可是它的道德内涵更引人注目:什皮尔曼拒绝把任何人描写成英雄或魔鬼。”“《钢琴师》是一部关于幸存的绝好回忆录……纳粹侵略的生动画面、对犹太聚居区情况的再现、以及他全家人与那么多犹太人一起被送到集中营的情景,所有这些都使读者感到心灵的震撼。什皮尔曼是技艺高超的作家。”
  • 失焦

    作者:[匈] 罗伯特·卡帕

    《失焦》是卡帕亲历二战的摄影手记,作品忠实记录了他在战争中经历和感受到的一切。展卷阅读,有时会哑然失笑,而更多的时候,则会让人心情沉重。卡帕深深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他厌恶战争,痛恨自己的职业——眼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生死只在一瞬间,任谁也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反差——尤其是当这种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甚至随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然而卡帕却以近乎“冷酷无情”的冷静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他的文字,他的照片,无一不充分体现出这种冷静,而隐藏在冷静北后的,是用生命才能换取的勇气。 作为战地摄影的鼻祖,卡帕有着典型的冒险家的性格,他曾说“战地记者的赌注——他的生命——就在他自己手里……我是个赌徒。”而他更著名的一句话则是:“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他的摄影作品,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焦点不够准确,裁切不够精当,色调不够丰富……但所有这些“缺点”都无法掩盖其作品的伟大性。
  •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作者:尤.谢苗诺夫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系前苏联独具风格的著名作家尤·谢苗诺夫写的惊险系列小说中的非常精彩的一部。该书为谢苗诺夫的代表作,是最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小说之一。根据该小说拍摄的同名电影连续剧在1976年获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国家奖。 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了德国法西斯覆灭前夕--1945年的春天,希特勒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企图同美国讲和,进而共同抵御红军对柏林的攻击。潜伏在德国帝国保安局第6处20年之久的苏军侦察员施季里茨(化名什际尔列茨)突然接到总部指示,要他设法查清德国党卫军高级军官与美、英单独媾和的情况,并查清与西方谈判的神秘人物是谁。在联络电台遭破坏、报务员被炸身亡、无法与上级再次联系的情况下,施季里茨冒着被敌人怀疑、监视的危险,经过17天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终于得到了德国党卫队参谋长沃尔夫与美、英司令部代表在瑞士伯尔尼秘密谈和的情报,使苏联政府及时揭露了敌人的阴谋。 作品把悬念丛生、迭宕起伏、惊险曲折的情节与对人物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对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以及对社会历史深入的分析结合起来,使故事十分引人入胜,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本片主人公的原型,是前苏联著名情报专家,号称“千面谍王”的鲁道夫·阿贝尔,他凭借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惊人的智慧和无与伦比的勇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为苏联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我当年看这部电视剧时最不解的就是,纳粹盖世太保都是天生的怀疑狂,施季尔里茨是如何获得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的?后来才知道,在一次德国人阻拦一辆载有苏联情报人员的坦克的战斗中,还是一名小兵的施季尔里茨为了赢得敌人的信任进入纳粹核心机构,同时也为了防止情报落入德国人手中,装作狂热的法西斯分子要炸掉坦克的样子,竟然冒着被自己人的炮火击中的危险接近并进入了坦克,销毁了已经牺牲了的苏联情报人员身上带的情报,而自己也负了重伤奄奄一息。从此德国人对他另眼相看,把他调入了情报部门。在二战结束前,他因为对祖国的杰出贡献和在敌人面前的出色“表现”,居然同时获得苏联政府颁发的最高勋章和第三帝国颁发的最高奖章—铁十字勋章。此事在间谍史上空前绝后!冷战时期,他任苏联克格勃驻北美情报站站长,不幸被叛徒出卖遭中央情报局逮捕,但在美国人的诱降面前表现出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贞,最后作为被苏联击落的美国U2飞机驾驶员的交换者回到了苏联,成为苏联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作者:瓦西里耶夫

    小说写了五名年轻淳朴善良的苏联少女在战时的经历。德国入慢苏联国土后,这几位少女当了高射炮手与兽性的法西斯匪徒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献出了短暂的宝贵的生命。小说讴歌了少女的纯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瓦西里耶夫告诉我,小说原名是《不曾有过的春天》,故事有他亲身经历的成分。他有意把男兵改成女兵,目的是为了加强悲剧性与感染力。他说:“妇女的使命是生育,是延续生命,不是战争,不是死亡。杀害妇女是罪恶,是反人类的行为。”他的语气里透露出对妇女的崇敬与爱戴,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憎恶。他还告诉我,小说最初发表时是他的儿子做的播图。
  • 战争风云:1939-1941(上下)

    作者:(美)赫尔曼・沃克

    《战争风云(1939-1941)》及姊妹篇《战争与回忆(1941-1945)》,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进程的规程最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是在尽很大的努力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描绘一幅真实的、宏伟的图景”。 书中人物众多,上至各交战国最高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百姓。所述故事从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为止,涉及大多数主要战场和重要事件。 作品中涉入的战史,都是真实的;所引的数字材料,都是可靠的;兴凡显赫人物的言语行事,也都是出自正史——凡此种种,加上作者感人至深的文学手法,铸成了这部“史诗风范的长篇小说”。
  • 科莱利上尉的曼陀铃

    作者:(英)路易・德・伯尔尼埃

    本书以恢弘的史诗笔调,描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与战争的故事:二次大战期间,意大利人科莱利作为占领国军官被派驻希腊,与当地一位医生的女儿相爱,但后者却是一名抵抗组织成员的未婚妻。在这种纠缠着政治因素的爱情旋涡中,主人公注定了要承受巨大的磨难和难以取舍的抉择,他们的命运,伴随着科莱利擅长演奏的曼陀铃曲,忧伤而跌宕,甜蜜而绝望。
  • 灭绝的年代

    作者:[美] 索尔·弗里德兰德尔

    该作品是近年来最为重要的历史巨作,是对人类 最黑暗的主题所作的一项最细致、最全面的研究 德国莱比锡书籍博览会奖 德国书市和平奖 “该书堪称是有关纳粹德国大肆屠杀欧洲犹太人的历史力作,以其超凡的表现力和生动的笔触将那一段历史描绘得如同一部小说,可以预见:这将是一部历久弥新的杰作。” 《纽约时报》书评 美国《纽约时报》年度优秀图 美国《出版者周刊》年度最佳
  • 密室

    作者:(荷) 波姆

    《密室》讲述了柯丽·邓·波姆一家人的在二战期间的真实经历。1971年英文本问世后,遂和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托马斯·肯尼利的《辛德勒方舟》(后改编为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一起,成为20世纪反映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三本独特的著作。 本书真实还原了沦陷中的荷兰的城市风貌和市民生活,许多犹太人“失踪”,继而受到肆无忌惮的公开迫害、大规模抓捕、转移直至屠杀。柯丽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勇气、智慧与忍耐,与她的家人以及其他荷兰地下工作者一起,收容、接济、转移这些犹太人。她因此被关入了集中营,而她的父亲嘉士伯和大姐碧西也死在集中营里。 《密室》的故事不仅关乎正义和帮助,也关乎爱和饶恕。战后的柯丽,广泛传讲她在集中营里的经历以及她从中学到的关于神的信息,她的故事抚慰了许多在战争中受创的荷兰人、美国人甚至那些德国人。这不仅仅是柯丽一个人或她一家人的生命经历,更是上帝在那个惨无人道的时代依然掌权的见证。因为柯丽在集中营里学到的最宝贵的信息正是:耶稣能将失败转变成荣耀。
  • 像自由一样美丽

    作者:林达

    作者以数十幅“二战”中犹太人集中营被害儿童的幸存画作为主,围绕在苦难中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这一核心内容,讲述相关背景和有记载的人物及故事,内容涉及普通的犹太家庭、犹太儿童、犹太艺术家等大批浩劫受难者的遭遇和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
  • Night

    作者:Elie Wiesel

    Night -- A terrifying account of the Nazi death camp horror that turns a young Jewish boy into an agonized witness to the death of his family...the death of his innocence...and the death of his God. Penetrating and powerful, as personal as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Night awakens the shocking memory of evil at its absolute and carries with it the unforgettable message that this horror must never be allowed to happen again.
  • 姐姐,带我回家

    作者:[英] 芭比·普若博莱特,简·里奇

    《姐姐,带我回家》内容简介:两个小姐妹,一个破碎的童年,一段伤痛的旅程。紧随姐姐的脚步,徒步穿越大半个德国,谱写烽火下的生命练习曲。一九四五年,战败的德国全面沦陷,所有的德国民众都要背负希特勒所犯下的罪行。和其他的德国人一样,芭比一家也在大战末期的烽火中残喘挣扎。父亲被征召到苏联前线打仗,年幼的芭比和姐姐艾薇与母亲在战争中失散。 火光、炸弹在她们眼前闪现,她们在碎石瓦砾中穿梭躲闪,死亡无处不在,遍地都是腐尸散发出的恶臭,死亡在向她们逼近。 在姐姐的鼓励下,7岁的芭比紧紧跟随艾薇的脚步,准备和姐姐共赴一段穿越烽火的寻亲之路。对母亲和家的思念支撑着她们走完了三百多里的路程,徒步穿越了大半个德国,她们直面死亡的威胁,冲破弥漫的硝烟,她们终于活了下来,但谁也没有毫发无伤地从战争的记忆中走出来……
  • 开往伊斯坦布尔的最后列车

    作者:[土耳其] 艾雪·库林

    二战期间,土耳其政府为了拯救其居住在法国的本国侨民和其他犹太裔受难者,为他们派出了一列穿越德国开往伊斯坦布尔的秘密列车。因为与犹太青年相爱结婚而在几年前与家庭决裂并远走巴黎的席娃和丈夫以及其他犹太人在惶恐中焦急地期待着,他们知道,只有搭上这班列车,才有可能挣脱命运的无情安排……被称为“帕慕克终结者”的土耳其国民作家艾雪•库林根据二战时期土耳其外交官的回忆录所写成的《开往伊斯坦布尔的最后列车》为您讲述一个鲜为人知的犹太人惊心动魄的逃亡故事。 本书为您揭秘二战时期身处英德俄三方夹击下的中立国土耳其不为人知的外交斡旋内幕;土外交部为何安排这列载满犹太人的列车横穿德国,这些犹太人如何在纳粹的魔掌下一路惊魂逃亡;.不被祝福的恋情、不伦的婚外情、暗流涌动的姐妹情、夹杂种族宗教冲突的父女情,身处其中的人们能否从中脱身,实现自我的救赎与提升? 本书以一段罕为人知的真实历史为本,将历史事件与人们在追求自由与爱的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浓烈情感成功融合在一起,讲述了一段令人惊喘的爱怨情仇。故事流畅、易读,且不落入犹太人大屠杀之历史俗套。书中对希望、勇气以及人性光辉的最深刻展示和对亲情、爱情、友情等人情的最完美诠释使得它成为一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同类题材文学作品的小说力作。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作者:李德•哈特 (Basil H.Lidde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 无命运的人生

    作者:(匈)凯尔泰斯·伊姆雷

    《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无命运的人生》小说以其出人意料的主题和形式、不同的准则、开放性以及充满疑惧的玩笑给它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匈牙利及欧洲历史记忆的更新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该书的同名电影正在拍摄中。
  • 青铜骑士

    作者:(美)宝琳娜·西蒙斯

    这是完美的一天。整整五分钟里,没有战争,只是列宁格勒6月里一个美丽的星期天。当塔季雅娜从她的冰淇淋上把目光抬起来的时候,她看到街对面有个士兵在盯着她看。 今生就是这么开始的。许多年后,当塔季雅娜奄奄一息地躺在异国的医院时,清晰地想起了她和亚历山大初相遇的那一刻。这是1941年的夏天,塔季雅娜和亚历山大在列宁格勒的街头偶然相逢。他们不知道,这悸动的朦胧感觉会成为一场绵长的死生契阔,不知道接下来的冬天会有多残酷,更料不到德军会将整个城市围住,他们马上就要面对人世间空前的苦难。 这是20世纪最残酷的大战,轰炸、饥饿、严寒、离散,一波比一波更激烈地席卷着他们。塔季雅娜幸福安宁的少小时期一去不复返,亚历山大一直死守的家庭秘密也给他带来近乎毁灭性的灾难。而始终高高翱翔在战争和谎言的废墟之上的,是他们纯洁而坚忍的爱情,是他们对于美丽人生不变的希冀和等待。
  • 逃离奥斯维辛

    作者:(英)鲁道夫·弗尔巴,Rudolf Vr

    17岁的犹太少年鲁道夫·弗尔巴几度反抗,但最终被送进奥维辛集中营(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杀人工厂)。在集中营21个月,他目睹了176万人被屠杀,自己也十几次面临死亡威胁。但他凭着勇气、运气、智慧与品德,不但每次都化险为夷,而且进入了数十万囚犯中的上流社会,甚至还和集中营里的一个美丽姑娘谈了半年美妙的恋爱。当得知还将有近百万犹太人被德国纳粹骗到奥斯维辛屠杀时,他下决心逃出去告诉全世界真相。结果他真的成功了,他拯救了60万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