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二战

  • 在中国的使命

    作者:崔可夫

    《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1940-1942)》记述了作者崔可夫1926年作为苏联外交信使、1927年作为军事顾问,1940年末作为苏联驻中国武官及随后兼任中国国民革命军总军事顾问的工作,活动情况和在中国的各种见闻。《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1940-1942)》中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史料,其中包括斯大林对中国抗日战争进程和国共两党的分析、对苏联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动机的阐述及对崔可夫肩负使命的交代;蒋介石和国民党其他军政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实行限制、挑衅直至悍然制造皖南事变的具体事实;美英苏等国驻中国外交和军事代表为达到各自的战略目标在重庆展开的博弈;作者与蒋介石和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陈诚等人的交往情况,以及他作为武官和蒋介石的总军事顾问对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训练水平、官兵素质、作战能力等方面的描述。《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1940-1942)》对了解1941年前后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了解苏联对华政策和研究中苏关系史,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不义之财

    作者:[美]琳达·格特兹·赫尔姆斯(Linda

    《不义之财》一书主要研究日军在本土、朝鲜、中国东北、台湾等地大量使用白人战俘和平民充当奴隶劳工的战争罪行。大约25000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战俘被迫在日本的私人工业企业中从事苦役,他们被迫与自己的祖国与袍泽为敌,以他们的劳力维持日本战争机器的运转。战俘营中充斥着殴打、疾病、饥饿以及营养不良,成千上万人在这样惨无人道的虐待之下死去。日本的所作所为,完全违背了《日内瓦公约》,他们为此负有不可推卸也不容抹杀的战争罪责。 作者大量查阅了美国和日本档案,采访了众多美国战俘老兵,写成了这部不朽的力作。本书不仅对日本使用白人战俘的规模和死亡率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够精确到具体的日本公司。她用专章分别对三井、三菱等日本财阀进行揭露。很多内容在过去是被美国政府严禁封锁的。
  • 东线狙击手2

    作者:约瑟夫·皮柳辛

    《东线狙击手2(苏军篇):约瑟夫•皮柳辛回忆录》内容简介:约瑟夫•皮柳辛,残酷的东线战场上苏军顶级狙击手之一,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战士,而且有着非凡的故事。他用战时经历的一手资料,生动地描绘了他那致命的狙击技艺以及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苏联红军的殊死战斗。他还记述了在长达三年的围困期间,他的亲人是如何死去的,包括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也包括他的许多战友。战争爆发,皮柳辛被征召入伍时,他38岁,跟自己的家人生活在列宁格勒。刚加入红军时,他是一名侦察兵,在一次战斗中,他证明了自己的枪法和沉着,于是他成为了一名狙击手。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皮柳辛一直在部队中服役,从1941年底德国国防军的推进在列宁格勒城下止步,到1944年苏军的进攻使该城获得解放。他不仅描绘了前线的艰苦生活,他的战友以及他所执行的狙击任务,还生动地回忆了列宁格勒被围困的居民们所经历的痛苦,以及战争带给他和他的亲人的巨大创伤。
  • 帝国骑士(第3卷)

    作者:汪冰

    《帝国骑士:二战时期德国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全传》第三卷讲述第十四至第二十位钻石骑士勋章获得者的传奇经历:二战中承担过诸多重大职责,战后既被判处过死刑、又被后人称为“最被低估的德军战略家”的凯塞林元帅;在暗夜苍穹下击坠过102架敌机,在品行与才华方面最接近莫尔德斯的夜间战斗机超级王牌伦特上校;“正派但很愚蠢”,缺乏军事才能但又是“一流的带兵领袖”,曾被纳粹元首寄予厚望但最终失望的武装党卫军上将迪特里希;粗暴强横但意志和胆识过人,战术才华无与伦比,为第三帝国的苟延残喘立过奇功,但在四面楚歌的绝境中饮弹自尽,被后人称为“二战期间最优秀的防御型将领”的莫德尔元帅;二战期间创下空前绝后的352次空战击坠世界纪录的超级王牌飞行员哈特曼;被同僚、对手和后人称为“德军最优秀的师级指挥官”的装甲兵将军巴尔克;军旅生涯横跨海陆空三军,凭借法国布雷斯特要塞惨烈的防御战连获双剑和钻石骑士勋章,被美军将领称为“两次世界大战中所遇到过的最优秀的德国将军”的伞兵将军拉姆克。
  • Le Grand Duc

    作者:Yann,Romain Hugault

  • 哈尔科夫之战图集

    作者:让·雷斯塔耶

    《哈尔科夫之战图集(1942-1943)》系引进加拿大JJF出版公司版权,书中所展示的650余幅图片系当时的随军记者所拍摄,战后被盟军作为档案封藏,直到近年解密,才由法国人让·雷斯塔耶整理出版。《哈尔科夫之战图集(1942-1943)》中的图片充分展示了苏德东线战争中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全景,且每幅图片均有拍摄者的详细注解,还原了当时的一些具体历史细节以及战场情况。
  • 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

    作者:赫英斌

    作为指文图史巨著“二战单兵装备”系列的第二册,我们将延续第一册《二战美国陆军单兵装备》的风格,奉上上千幅图片,图文结合,解析二战德国陆军单兵的装备资料。 我们通过对普通德国士兵的一些制服、单兵装备、个人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的介绍,采用以实物照片为主,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大家展现曾经横行欧陆的纳粹德国士兵的战斗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本书中的装备包括了德国士兵的枪支弹药、钢盔军帽、刺刀弹盒、军靴衣袜、水壶饭盒、背囊挎包、扑克信件等等,尤其是在单兵装备的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最为忠实与详尽的介绍。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体会到战争对单兵装备产生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德国人的精细。这种精细不仅仅体现在德国那些铁甲怪兽、单兵武器上,还体现在单兵装具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在士兵的个人生活用品等方面,也能充分体现出德国人严谨、一丝不苟及务实的特点。许多单兵用品的微小细节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正如今天德国制造的汽车一样,处处体现着德意志民族性格的独特烙印。
  • 二战最后五天

    作者:(美)尼古拉斯﹒贝斯特 著

    墨索里尼被处决、希特勒自杀、柏林沦陷……本书讲述了二战尾声的五天所发生的故事。从1945年的4月28日到5月2日,随着盟军推进到德国和意大利境内,法西斯主义者失去了对其民众的铁腕控制,而全世界也刚刚了解到欧洲的境况到底多么糟糕。 本书作者尼古拉斯•贝斯特向我们展示了这场战争的许多面孔,他将几十位著名人物讲述的故事游刃有余地糅合在一起: ◎ 沃尔特•克朗凯特,与一支加拿大部队空降到荷兰境内。 ◎ 摄影记者李•米勒,捕捉到纳粹暴行的铁证。 ◎ 未来的教皇本笃十六世,从步兵部队里开了小差,希望在返乡途中不要吃枪子。 ◎ 奥黛丽•赫本,盟军的胜利消除了她要在德国国防军当军妓的危险。 作者从这个具有启发的全新视角描述了欧洲战区,也因此成为精通二战最后日子的专家。
  • 奥斯威辛的爱情

    作者:蒂尔克

    《奥斯威辛的爱情》的主要内容是:1940年夏、十九岁的波兰小伙子杰西被德国纳粹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在那里,他与犹太少女希拉相遇、相识并相爱。1944年,机智的杰西偷到纳粹军服和通行证,带着希拉成功地逃出了这座人间地狱。回到乡下后,希拉躲在农民家里,杰西参加了游击队,从此两人便失去了联系。1983年,在美国开珠宝店的希拉偶尔从她的波兰籍女佣处得知杰西的消息,于是这对患难中相受的恋人在分别四十年后又重逢了。
  • 浴血东线

    作者:威尔・福勒

    450多幅来自苏联档案馆的照片,首度披露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鲜为人知的战况。囊括东线战场所有重大战役,从“巴巴罗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列宁格勒到攻克柏林。详细介绍活动在德军后方的苏联游击队的生活和战斗情况。生动展现了当年东线战场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英雄史诗。
  • 二战海报艺术

    作者:范大鹏 编

    海报又名招贴画,是一种张贴在街头或公共场所,具有一定宣传内容,通常由图画和文字构成的广告宣传品。1798年,平版印刷技术的发明使海报登上了历史舞台。不过,早期的海报体积较小,印制数量也不大。19世纪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工业和商业的迅猛发展,促成了能够被大量复制和广泛张贴的,以商务海报为主体的现代海报的诞生和发展。享有“现代海报艺术之父”美誉的法国艺术家朱尔斯·谢雷于1858年设计出了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报。他的作品将古典画派风格与当时的流行语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现代印刷技术的大量复制,被张贴在城市的墙上,为公众所认识和接受。许多欧洲著名艺术家也绘纷仿效,从此,现代海报开始在欧洲大陆和美国城镇中流行起来。
  • 地窖里的耳环

    作者:[以]Rachel Bernheim-F

    通过本书,我们仿佛能够亲眼看见集中营里的电网、毒气室和焚尸炉,亲耳聆听丧失亲人的犹太人绝望的哀号,亲身感受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气愤。本书由以色列驻中国大使馆特别授权,是全球的第12种文字译本,在全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
  • 隆美尔与非洲军

    作者:立骏//许昆鹏

    《隆美尔与非洲军》内容简介:1940年9月,意军从利比亚东部席兰尼加向埃及英军发起进攻,企图夺取英军重要的海军基地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12月英军加强了其在埃及的力量后,以第7装甲师和第4英印步兵师为主力发动反攻,一举收复了先期放弃的失地,再乘胜推进,攻入利比亚,先后于1941年1月、2月攻占了席兰尼加的重要港口托布鲁克和班加西。 意军在北非的表现简直可以说是一溃千里,在短短两个月里,英军推进超过800公里,意军9个师被歼灭,被俘达13.3万人,而英军的损失仅仅是475人阵亡、1373人受伤和55人失踪。此时,意大利在北非战场的形势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为了挽救意大利在非洲的危局,纳粹德国决定伸出援手。1941年2月,日后被人们谈论最多的二战德国将军——埃尔温?隆美尔。此时刚刚因为率领绰号“魔鬼之师”的德国陆军第7装甲师横扫法国而被晋升为陆军中将,被希特勒紧急召回柏林,受命担任德国非洲军的军长。非洲军最初由第5轻型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为核心,加上一些战术后勤辅助支持单位而组成。非洲军的传奇故事就此展开……
  • 38万希特勒战俘在美国

    作者:(法)达·科斯泰尔

  • 鐵甲兵團—納粹帝國-裝甲師

    作者:Jorge Rosado,Chris B

    德軍28個裝甲師,按戰役先後順序的完整編制解析,內含戰鬥序列、部隊徽章、以及歷任指揮官。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出現在各大戰場的德軍坦克之詳盡諸元及精美插圖。 軍事模型玩家及軍事愛好者的必備讀本。 德國裝甲師於1935年正式成軍,不過在短短不到十年的短暫歷史當中,裝甲師卻已大幅改變現代戰爭的面貌。 德軍裝甲師1939-45 「基本戰車圖鑑:德軍裝甲師1939-45」是德軍28個正規裝甲師之編制及裝備的全方位論述,完整呈現德軍坦克的精美插圖及部隊徽章,每一幀圖均有詳細注解及規格諸元。 本書以裝甲師的成軍日期為先後編排,是一本德軍裝甲師的完整圖鑑,由1935年所成立的第一裝甲師開始,一路舖陳至1944年匆匆成立的最後一個第一三○(示範)裝甲師。 本書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於各個裝甲師的各式坦克,均有深入的描寫,此外還表列各單位的歷任指揮官,以及著名的德軍坦克王牌。每個師再以各大戰役為章節條目編排,每個章節均附有戰鬥序列、戰役簡史、以及部隊徽章。
  • 铁甲兵团

    作者:(英)克里斯·毕晓普//豪尔赫·罗萨多|

    《铁甲兵团:二战德国装甲师(1939-1945)》内容简介:铁甲兵团:二战德国装甲师1930-1945)是德军28个正规装甲师之编制及装备的全方位论述,完整呈现德军坦克的精美插图及部队徽章,每一幅图均有详细注解及规格参数,《铁甲兵团:二战德国装甲师(1939-1945)》以装甲师的成军日期先后进行编排,是一本德军装甲师的完整图鉴,由1935年成立的第一装甲师开始,一路介绍至1944年匆匆成立的最后一个第一三○(示范)装甲师 《铁甲兵团:二战德国装甲师(1939-1945)》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各个装甲师的各式坦克。均有深入的描写,此外还用表格列出各单位的历任指挥官,以及著名的德军坦克王牌 每个师再以各大战役为章节条目编排,每个章节均附有战斗序列、战役简吏,以及部队微童 每幅图的信息框均以同一色系标示,以方便读者阅读比较。铁甲兵团:二战德国装甲师1938-1945)是模型玩家、以及二战德军装甲师爱好者的必备宝典。
  • 艾森豪威尔将军战争回忆录

    作者: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将军战争回忆录》原名《远征欧洲》,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1969)撰写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艾森豪威尔将军战争回忆录》以艾森豪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个人经历为主线,比较翔实地记述了他从1939年]2月由菲律宾回国到1945年12月离开柏林回国担任陆军参谋长期间的作战历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曾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副处长、处长,负责组织向太平洋战场增调防御力量1942年3月任作战处处长,支持“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主张集中兵力于英格兰,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沿最近路线攻入德国本土1942年6月任欧洲战区美军司令,为在法国登陆做准备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总司令,指挥实施北非登陆战役。1943年2月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总司令,组织实施突尼斯战役,结束北非战事随后指挥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和意大利南部战役,迫使意大利投降并对德宣战、12月任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统帅,1944年6月组织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指挥盟将德军逐出法国,直捣德国腹地。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书中一些观点反映了其本人和西方的世界观、战争观,但总体上看,对史实的记述是客观真实的,对战争经验教训的总结概括也是精辟准确的。特别是其在筹划和组织实施作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洞察能力、全局观念、指挥艺术,都是值得借鉴和汲取的;而西方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实施的多国、多军种联合作战的组织指挥形式、方法和战法,也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至于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看法,则反映了美国及西方政治家的一贯思想,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批判鉴别。
  • 呐喊——大屠杀回忆录

    作者:曼尼· 斯坦伯格

    呐喊——大屠杀回忆录是一部非常感人的自传。Mendel (Manny) Steinberg在德国和波兰的纳粹集中营中渡过了他的少年时期,数以百万计的同胞死亡了,他奇迹般幸存了下来。这是他的故事。 1925年,Manny生于(波兰)拉多姆的犹太贫民区,Manny很快就意识到了犹太人的命运逐渐变为局外人。1939年9月纳粹入侵,噩梦就开始了。这个城市的波兰人民只能逃亡,遭遇饥饿、折磨、性暴力,最终被驱逐出境。本书是一位前后经历辗转四个纳粹集中营,侥幸活下的少年直白而感人的记录。 不得不受遭受折磨被驱逐的同时,有两个问题挥之不去,深深刺痛着他:“为什么是犹太人”以及“世界怎么会放任不管”?时至今日,这两个问题仍然很难回答。Manny的哥哥Stanley在去集中营的路上跳下了牛车,而他妈妈和弟弟在车上死去了。虽然又饥又饿,Stanley还是站在外面想看看Manny和他们的爸爸。他发现他们在囚犯当中,就自己也入狱了。在饥饿、寒冷中干着体力活,日子就这样数着过。知道还有家人在同一个集中营里让他们能活下去。认出彼此意味着死亡,他们假装完全不认识。Manny讲述了集中营里供应人肉,他还被迫给女尸剃头发还得把她们的牙齿拔下来。他在自己的木鞋里藏了一张深爱的妈妈的照片。他和哥哥、父亲在经历了波兰的恐怖和德国集中营之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1945年4月,美国人抵达时,Manny看起来和活着的骷髅没多少两样,肋骨断了几处,患着严重肺病,穿的就只是脏兮兮的破毯子。 写作这本自传完成了Manny在重获自由第一天时对自己的承诺。出版这本大屠杀回忆录,他想让世界铭记,永远不要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什么。本书叙事个人化、直接不拖沓。 强烈控诉直接简单直指人心,本故事通过老人的视角讲述,他迫使自己释放出多年的痛苦,这是对人类冷酷的记录,也是对爱和希望的力量的一份见证。这是值得排成电影的回忆录。
  • 为了忘却的胜利

    作者:(美)亚历克斯·克肖

    《为了忘却的胜利——21名贝德福德男孩血祭D日》是亚历克斯·克肖的新作。 1944年6月6日:来自弗吉尼亚州贝德福德乡村的十九名小伙子,阵亡于D日最血腥的几分钟里。他们隶属于第29步兵师第116团A连,是进攻诺曼底海滩第一波次美军士兵中的一批。在随后的战役中,又有三名来自弗吉尼亚州这个小社区的小伙子中弹身亡。 二十二名贝德福德的孩子牺牲了——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也是一段贝德福德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历史。《为了忘却的胜利——21名贝德福德男孩血祭D日》真实而又详尽地描述了这群小伙子们的传奇——关于美国的一个小镇奋勇出征并牺牲于奥马哈海滩的故事!
  • 黨衛軍“歐根親王”師官方戰史

    作者:奧托·庫姆【德】

    “欧根亲王师能和最久经战阵的党卫军部队相提并论!” 这是1945年初在斯雷姆前线,师长奥托·库姆见证南斯拉夫人民军第5师阵地被摧毁时的感言。因为即使在如此绝望的时刻,他的山地猎兵们仍在固执地战斗,以致许多军官认为,他们是想一路杀到他们的老家巴纳特。1942-1945年间,也正是这种残忍和顽强,让“欧根亲王”师成为了党卫军中最著名,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一支部队——帝国宣传部将他们描绘为战争机器;占领区的平民则视其为极端凶狠残忍的野兽。 本书为曾经担任过“欧根亲王”师第三任师长的党卫军名将奥托·库姆以时间为主线,并结合了大量战时日志、公报,以及该师官兵的个人回忆,历经数年编撰而成。本书不但以作战为线索,还原了二战中最残酷的后方战场实况,还揭示了“忍受比荣誉重要,杀戮重于宽容,服从命令胜过骑士精神”——这一无论是追击铁托时,还是在尼什承受排山倒海的攻击时,或是在战争结束前夕绝望地作战时,都为该师官兵信守的、最冷酷无情的原则。尽管因目击者的记忆不同,或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其内容也许有别于传统的观念,但它毕竟是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读者想了解巴尔干战场,相信他读完这本书,就一定会说,这本书的内容确实是有用的。 一言蔽之,“欧根亲王”师的历史既是一部独特的战史,也是对战场风雨的全息再现,更是众多扣人心弦报导的集合。在其中,一个个紧张生动的故事被串联起来,构成了对巴尔干战场的真实记录。 在本社早期出版的《闪电战》杂志中,曾刊登过一篇该师的简史,也正是这篇简史,走出了国内研究党卫军师级部队战史的第一步,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党卫军战史爱好者。今日出版的这套“欧根亲王”师官方战史,也是由长期在本社从事各类二战文章编写的两大高手担纲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