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南非

  • 等待野蛮人

    作者:[南非]J.M.库切

    《等待野蛮人》是一部寓意复杂又非常好看的寓言小说。帝国边境的行政长官鬼使神差地爱上了野蛮人部落的姑娘。和《洛丽塔》一样,J.M.库切同样把未成年少女像条鱼一样,放在好色的老男人的砧板上。但在库切笔下,它并非只是老男少女的性爱故事,他的目光更多地锁定于政治生活和文明进程中的伦理障碍——国家、种族、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贸然超越这些界限就如同打开一扇恐怖之门。 《等待野蛮人》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 约翰内斯堡不再哀伤

    作者:[南非] 贝弗利·奈杜

    《约翰内斯堡不再哀伤》内容简介:一对姐弟去300公里外的约翰内斯堡寻找从事保姆工作的妈妈。通过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向我们展开了一幅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黑人的生活画卷:黑人妇女尽心照料白人小孩,而自己的孩子却成为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在白人的种植园里,偷吃橘子的黑人会被猎枪射杀,而白人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没有随身携带身份证的黑人,会被毒打、关进监狱…… 一些青年人对这种不公平提出质疑。这对姐弟的觉醒,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 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

    作者:(南非)库切(Coetzee,J.M.)

    编辑手记: 写法怪异的作家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像库切这样每部作品都要变换叙述套路。跟他以前的小说相比,2O03年完成的《伊丽莎白·斯特洛:八堂课》则完全是另一种实验文本,看上去很像一部思辨录,可是人物关系和人物本身的话语层次又极为丰富。这部别出心裁的复调小说早晚会成为文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当然那是派给学者们的差事,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倒是不妨跟着库切的人物去体验那种悲凉心境——当主人公与世人周旋之际,你差不多也能发现当下生 活的精神陷陕。 库切这回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女作家,名叫伊丽莎白的澳大利亚太,东西不多却很有影响,这有点像库切本人。也许,你和以把伊丽莎白视为库切的部分替身,确实有许多因素给人这种暗示,包括早年的欧洲经历,作为作家在英语世界中的边缘身份,以及对西方基督教主流文化所持相似的批判态度,等等。但是千万别把她当做库切本人,别说性别不同,年龄也差一截,关键是作者和地塑造的人物总归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比起故事之中的她,库切具有巴赫金所说的作者的“外在立场”,这使得他对世界的观察比她更透彻,看法上也更有分寸。库切的策略是让伊丽莎白会替他嚷嚷,让她去面对驳诘、冷落和各种尴尬场面,借着女作家那份偏执劲儿,库切是无顾忌地将自己对理性的批判引向较为极端的方向。这一来抛头露面的伊丽莎白让地玩残了,既然被推到“看”与“被看”的双重境地,那么她既是一个火力点也成了被攻击的标靶,她得为自己寻找立足的思想空间,甚至不得不从记忆的帷幕后边揭开最隐秘的人生经验——比如用性的仪式来抚慰垂死的菲利普老头那些事儿。如此“博爱”之举大大超越了理性的禁忌,会不会成为心中的一个窟窿?连她自己都不禁嘀咕掉进这窟窿里是不是走向堕落的开始。
  • 公开!老徐的南非英文书

    作者:徐静蕾

    12月8日,徐静蕾在南非驻华大使馆举行其新书《公开,老徐的英文南非书》发布会。该书可谓是一本针对英语爱好者的学习手册,包含了老徐此次南非之行的众多趣事与“新新英文对话”。她表示英文只是出版的一个创意,里面的文章也只是把自己各种很“笨”的经历跟读者分享。
  • 漫漫自由路

    作者:[南非] 纳尔逊·曼德拉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02),全新精装校译版——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熊培云专文导读,解析曼德拉的“光辉岁月”。 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1918—2013),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世界最著名的精神领袖和政治领袖之一,20世纪最传奇的自由斗士,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前主席。199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自2010年起,联合国为表彰曼德拉对和平与自由作出的贡献,将其生日7月18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 曼德拉并非生而渴望自由,但当他逐渐认识到南非黑人和其他族群的不自由之后,他的一生从未停止过为自由而斗争。他加入非国大,创建秘密武装组织“民族之矛”,领导南非人民反抗白人专制,反抗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在40多年史诗般的斗争历程中,即使是漫长的27年铁窗生涯,他也从未片刻停止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从未放弃过胜利的希望。在他的领导下,南非告别了种族隔离制度,消弭了种族间的差异;南非变成了全体南非人的南非,不分种族与肤色;南非人走向了自由和平等,获得了民主与和平。 从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直到1994年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在这部自传中完整记载了他70多年的漫漫自由之路。这是一部有关斗争、学习与成长的史诗。他的智慧与善良,超越种族的胸怀,超脱仇恨的宽容,以及永不屈服的勇敢之心,堪为人类的楷模。
  • 勇者曼德拉自传

    作者:(南非) 曼德拉

    1990年2月11日,面带微笑的曼德拉以矫健的步伐和胜利者的姿态,迈出了监狱的大门。作为世界上的最著名的囚犯,经过了27年的铁窗生涯和出狱后4年的奋斗经历,他不仅被南非人民推举为总统,还以他完美的道德风范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在曼德拉的领导下,南非由一个长期实行野蛮、落后、残暴的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民主的国家。在40多年的奋斗生涯里,曼德拉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一名睿智的预言者,更是一位永不退却的行动大师。 本书是曼德拉迄今为止唯一的自传作品,也是全球超级畅销的励志经典,书中从他出生到罗本岛监狱岁月的一部分,是他在罗本岛监狱中创作完成的,罗本岛之后的文字是出狱后增补的。 在这部回忆录中,曼德拉回顾了生命中过去70多年的坎坷岁月:童年是快乐无忧的,可种族歧视和种
  • 漫漫自由路

    作者:纳尔逊·曼德拉

    1990年2月11日,面带微笑的曼德拉以矫健的步伐和胜利者的姿态,迈出了监狱的大门。作为世界上的最著名的囚犯,经过了27年的铁窗生涯和出狱后4年的奋斗经历,他不仅被南非人民推举为总统,还以他完美的道德风范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在曼德拉的领导下,南非由一个长期实行野蛮、落后、残暴的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民主的国家。在这场革命中,曼德拉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一个从不退却的斗士。   本书是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在监狱里写成的一本长篇巨著。它真实地记录了曼德拉和南非人民为反对种族隔离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的卓绝斗争。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 南非的启示

    作者:秦晖

    “我们时代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秦晖从南非发现另一个中国,反思福利、暂住证、农民工工棚、非法强拆、新农村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曼德拉传、从南非看中国、新南非十九年。 曼德拉病危使全世界又一次把目光注意到南非——这个以往多灾多难、如今多姿多彩、而未来前程无限的“彩虹之国”、“金砖”新秀。自从曼德拉领导南非人民废除种族隔离、建立民主南非、实现种族和解以来,新南非已经走过了19年的难忘历程。 新南非至今虽然只有19年,但此前四年曼德拉出狱后南非就已经开始新旧“过渡期”,1993年各种族各党派终于达成最后协议即民主南非协商会议公约(CODESA),并通过了新宪法决定建立新南非,至今刚好20年了。而再往前回溯,30年前的1983年发生了非国大武装斗争期间最大的一次暴力行动“教堂街事件”;55年前的1958年非国大在加纳第一次呼吁国际社会制裁南非。另一方面,今年也是1948年南非白人国民党上台开始全面实行系统性的种族隔离制度的65周年;1913年第一个种族隔离法《土著土地法》颁布的100周年;南非布尔人殖民者击败反抗的祖鲁人的“血河之战”175周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对南非的关注中,秦晖注意到发生南非“部族冲突”的黑人多是祖籍不同的“黑人家园”而在城打工的、南非当局所谓的“流动工人”,他们的“部族矛盾”表象下有着社会地位的微妙差异:科萨族劳工多是都市贫民区的安家户,而祖鲁族劳工则多是住集体宿舍、家属留守“黑人家园”的单身劳工。由此他联想到我们国家的类似现象,以及两国类似现象的制度背景,这些背景与两国经济发展及高速增长时期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到民主化前南非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演变以及与我们的对照。 主要观点: 曼德拉不是霍梅尼式的“圣人”或曹操式的“英雄”,更不是绿林式的枭雄,他是集道义与理智、勇气与宽容于一身的圣雄式人物。圣雄不是完人,但他给南非带来了希望。因此,无论基于价值判断还是基于功效判断,曼德拉投身“革命”如果说无须被“崇拜”的话,那么至少也是不该被诅咒的。 ——“曼德拉现象”的历史意义 许多国家、包括印度与拉美的贫民主要特征就是贫困。而与此不同的是:南非的“进城黑人”与中国的“进城农民”除了贫困,更严重的问题是公民权利的缺失。他们不仅是穷人,而且是“贱人”。当然,印度民间的种姓制下也有“贱民”,但那里的“贱民”只受民间传统的歧视,国家把这种歧视视为非法。而中国与南非的贱民受到的恰恰是来自国家的“合法”歧视。 ——从南非看中国 南非共大概可以说是当代世界最“自信”的共产党之一——她的自信表现在不害怕在民主政治舞台上与别人公平竞争,自信可以靠讲理、靠做事,而不是靠“专政”,靠强权封别人的嘴来取胜。南非共从来不是“甘地主义”者,在别人武力镇压她时她会武力抗争,不会任人宰割束手待毙。但她也不相信武装夺权,早在武装斗争时期她就已经在自己的纲领中放弃了“专政”的说法,更不会用武装去摧毁宪政民主。 ——新南非十九年
  • 偶遇者

    作者:[南非] 纳丁·戈迪默

    南非富家千金朱莉和修车工阿布杜——两个背景截然不同的“偶遇者”,却相互吸引并深深相恋。当阿布杜因其非法移民身份将被驱逐出境时,朱莉不顾一切与阿布杜结婚,并追随丈夫回到他贫穷落后的沙漠故乡。在朱莉努力融入当地生活和文化之际,阿布杜却不甘心困居沙漠,千方百计想逃离这种生活。身份的悬殊、不甘于现实的向往,让在欲望的交叉点上相遇的一对恋人,又因彼此的欲望而渐行渐远。 《偶遇者》是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丁•戈迪默出版于2002年的一部长篇小说,深受著名学者萨义德、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库切等人盛赞,并被评为戈迪默最好的小说之一。非洲的两个世界,奢侈的宴会和辽阔的沙漠,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人性的弱点和情感的桎梏,一切在戈迪默笔下都是赤裸裸的。她并不作道德评判,却能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展开对种族、文化、宗教及身份认同的深思,并引发关于生命归属的哲学追问。本书是小说《偶遇者》中文简体版的首次出版。 编辑推荐 《偶遇者》是戈迪默发表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萨义德称赞此书为“富有创造性的杰作”,《纽约书评》《泰晤士报》等媒体认为此书比任何作品都更直观贴切地展现了阿拉伯世界图景和穆斯林生活。《费城问讯报》评论道,这部小说超越了任何政治观点,其旨意也远远高于对人类奋斗的探讨,是戈迪默最好的小说之一。《泰晤士报》更毫不掩饰对此书的赞叹,称与这部笔法“炉火纯青”的《偶遇者》相比,“大多数现代小说顿显黯然失色”。 《偶遇者》有着经典小说式引人入胜的叙事,也不乏当代大家手笔的全球性视野和社会关怀,是既好读又启迪深思的一流文学作品。纳丁•戈迪默不仅是世界知名的作家,更是反种族隔离的社会活动家、非洲国民大会成员以及公众人物。她的作品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国内以来,受到各界的高度好评。2014年7月戈迪默逝世后,也在国内引发了其作品的阅读以及学术界研讨的热潮。《偶遇者》属于漓江社的“纳丁•戈迪默作品系列”,该系列所收作品均为在中国大陆首次出版。 业界推荐 《偶遇者》堪称一部富有创造性的杰作……戈迪默以极为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阿拉伯世界的图景。 ——(美)爱德华•萨义德 戈迪默游刃有余地勾勒出流亡、背叛、阶层不等和种族偏见等主题中的人物心理,从而赋予朱莉和阿布杜的关系以不同寻常的悲剧力量和理性深度。 —— (美)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 一部令人赞叹的作品。关于穆斯林的生活,很难想象有比这部《偶遇者》所描绘的更饱蘸同情心、更直观贴切的了。 ——(南非)库切,《纽约书评》 《偶遇者》超越了任何政治观点,其旨意也远远高于对人类奋斗的探讨。这是戈迪默最好的小说之一。 ——(美)《费城问讯报》 炉火纯青。在戈迪默的沉峻语调和情感内涵面前,大多数现代小说顿显黯然失色。 ——(英)《泰晤士报》 上下求索、绝不妥协……《偶遇者》为身份认同、归属感和寻求更好生活的权利等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文学评论》 《偶遇者》是一部雄壮且深为感人的史诗。纳丁•戈迪默成功地创作了她的又一部深刻而又震撼人心的作品。 ——《每日邮报》 在《偶遇者》中,戈迪默娴熟地塑造了一对渐行渐远的恋人,并敏锐而巧妙地就被损害者的问题进行了别有见地的探讨。 ——《纽约客》
  •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作者:[南非]J.M.库切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是英语文学最高奖布克奖获奖作品。无论生活还是时代,都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足以构筑出一部洋洋洒洒的宏大叙事,而库切却似乎更偏爱寓言的精巧结构和开放式思考。他井不捕捉整个历史奔跑的身影,而是炫技般地伸出手去,扼住了历史的某个部位,然后冷玲地向所有人发问: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 动物的生命

    作者:[南非] 库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历史就是不同文明交融的过程。“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小巧的篇幅容纳了文明的博大,精致的文字表达出了智慧的深沉。本书为丛书之一,是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作品。它以小说和讲座的形式讨论了尊重动物尊严与权利的问题。本书内容涉及人类学、动物学、哲学和宗教学,不同的知识背景共同营造了一个异常广阔的文学与学术交相辉映的天地。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们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小说、论著应有尽有。一册小书,凝聚人类智慧,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我们和世界沟通心扉。本书为丛书之一。
  • 爱的讲述

    作者:纳丁·戈迪默

    这是中国文学翻译出版界首次携手国际文学翻译出版界进行的公益活动,是世界文坛名家献给防治艾滋病事业的故事,所汇集的二十一个故事用不同的“声音”——充满活力、独具个性的风格——写就,反映了出自当代作家笔下、美妙绝伦的运用语言的可能性。他们包括五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约翰·厄普代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大江健三郎、戈迪默,另外,苏珊·桑塔格、伍迪·艾伦等也名列其中。购买中文版《爱的讲述》,在品味文学杰作的同时,就是在帮助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戈迪默所编当今世界著名作家短篇小说集,让世界文坛重要的文学天才同时聚集在读者眼前。   所选小说都是他们自认为代表了自己作为讲故事的人一生的创作中的最佳作品。   本书中所有二十一篇小说均由其作者及译者授权由十一个国家的出版者出版。所有的版税和利润都将捐献给防治艾滋病事业。购买中文版《爱的讲述》,在品味文学杰作的同时,就是在帮助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 夏日

    作者:J.M.库切

    本书讲述了库切死后,有人想要搜集材料为他写一部传记;这位传记作者与库切素昧平生,他从死者遗留的笔记中找到若干线索,开始一系列的采访,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金斯敦到南非的西萨默塞特……
  • 男孩

    作者:[南非] J.M.库切

    《男孩》,库切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叙写主人公十岁至十三岁时在南非的孩童生活。所有的情节都带有天真而阴郁的色彩,且充满奇奇怪怪的幻想,然而这一切细琐之处背后却有着宏大的叙事意图。通过一个小男孩,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见证殖民者的文化帝国主义给南非社会播下冲突的祸根——库切借此铺衍本书的悲剧性语境,透过主人公内心的困惑,世事艰难的老生常谈出人意料地演绎出一套全新话语。
  • 幽暗之地

    作者:[南非]库切

    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最早的小说《幽暗之地》初次展露了善于移情的艺术才能,这种才能使他一再深入到异质文化中间,一再进入那些令人憎恶的人物的内心深处。小说描写越南战争期间一个为美国政府服务的人物,挖空心思要发明一套攻无不克的心理战系统,与此同时他个人生活却糟糕透顶。此人的奇思异想与一份十八世纪布尔人在非洲腹地的探险报告并列而述,展示了两种不同的遁世方式。一者是智力的夸张和心理上的妄自尊大,另者充满活力,是富于荒蛮气息的生命进程,两者互为映照。
  • 铁器时代

    作者:(南非)J. M. 库切

    的确,库切——无论是他的人,还是他的作品——常常会让我们想到铁。他像铁一样冷酷,坚硬,不动声色。但与其说这是出于天性,不如说更是出于需要,出于一种抵抗这个世界的需要。通过文学和虚构,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库切式的抵抗风格,而这本书就是这种风格最成熟最炽烈的表现:库切的中期杰作——《铁器时代》。一起来翻阅《铁器时代》吧!
  • 内陆深处

    作者:[南非]库切

    这是一部相当诗意化的小说。一个与父亲一同生活的白人老处女发现了令她憎恶的事实,他父亲和一个有色人种年轻女子有着不正当关系。她幻想着把他们两人都杀死,而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透露出这个老处女自己想跟家中的男仆保持苟合之事。那一系列事情并无明确的结局,读者惟有从她的笔记中去找寻线索,但笔记中真真假假的记录交错混杂,粗俗和优雅的笔致并行其间。爱德华七世时期描写女性内心独白那种矜夸的文体与非洲大地的自然环境极为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 作者:J.M.库切

    瑞典学院前常务秘书贺拉斯•恩达尔作序推荐 独家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受奖词 本书《耻》为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南非的社会矛盾和往日的种族冲突,触及了当代对浪漫激情与伦理道德的态度。“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他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脆弱个人斗争经验的坚定支持。”库切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为南非文学大师库切的重要作品。52岁的南非白人教授戴维•卢里因与一位女学生的艳遇而被逐出学界。他躲避在25岁的女儿露西的农场里,却无法与女儿沟通,还得与从前不屑一顾的人打交道,干从前不愿干的活。不久,农场遭黑人抢劫,女儿被强奸…… 我喜欢把我的写作意图隐藏起来,而要创造一种情景,让受众自己去深思、去做道德思考或自己下结论。 ——库切 库切小说的特色,包括精致的结构、意义深长的对话,以及精彩绝伦的分析。同时他又是个追根究底的怀疑者,对西方文明罔顾人性的合理化企图以及粉饰太平的道德观,提出无情的抨击。他基于知性,力求诚实,破坏了一切抚平伤痕的可能,并杜绝任何卖弄忏悔与认罪的廉价戏剧。 ——瑞典学院
  • 异乡人的国度

    作者:[南非] J.M.库切

    《异乡人的国度:文学评论集》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文学评论集,收入发在《纽约时报》或《纽约客》上的文论26篇,这些文论写于1986-1999年间。库切不光是被公认的经典作家,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兼通文理,学识驳杂,不亚于博尔赫斯。他的文学评论有相当的分量,那随笔式的文论很具亲和力和可读性。他不但论及了18至19世纪的作家如笛福、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还剖析了博尔赫斯、奥兹、莱辛等20世纪的文学巨匠。优美的文笔和较高学术价值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学评论集。
  • 作者:(南非)J.M.库切

    《福》(Foe)是作家库切的第五部小说。这部小说是比较典型的后现代作品,与英国传统经典小说《鲁宾逊飘流记》有很强的互文性。可以说《福》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大胆反拨与颠覆。对《福》的解读有不同的版本,一些人认为《福》是“南非状况”的寓言,也有学者从女权主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福》以苏珊作为个体对事件的亲身经历,一种小历史去反拨那个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宏大历史。在对大历史的反拨方面,该书做出了极有价值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本身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展现一条解构历史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