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白先勇

  • 孤臣‧孽子‧台北人:白先勇同志小說論

    作者:曾秀萍

    白先勇的長篇小說《孽子》引領同志文學進入學術研究的殿堂,而曾秀萍嚴謹的治學態度,並深入體會白先勇內心世界的掙扎、糾葛與纏鬥,成就出這本《孤臣‧孽子 ‧台北人—白先勇同志小說論》,為那在深夜裡「無所依歸的孩子們」作見證!
  • 奼紫嫣紅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夢

    作者:白先勇

    16世紀末葉,東西方同時出現兩大劇作家,英國的莎士比亞跟中國的湯顯祖,兩人才情相當,遭遇卻大相逕庭。隨著大不列顛日不沒國的聲威,如今,莎士比亞成了西方文明的代表。湯顯祖卻因中國傳統崑曲的沒落,而逐漸為人所遺忘,其畢生代表作《牡丹亭》的演出,更成了空谷足音,難窺全本真貌了。 2004年海峽兩岸三地關心崑曲未來的文化界人士,在小說家白先勇號召之下,因應時代精神,就湯顯祖原著,重新編排《牡丹亭》一劇,賦予其嶄新生命,是為青春版《牡丹亭》。 本書內容除收錄青春版《牡丹亭》劇本、曲譜與相關演出照片之外,並由兩岸三地知名學者專文撰述湯顯祖事蹟、明清以來《牡丹亭》演出回顧,乃至青春版改編精神及時代意義等,並配以新舊圖片、版刻插畫近百幀,可說是《牡丹亭》一劇前所未見的歷史全記錄,也是被列為「聯合國文化遺產」的崑曲生命力的汩汩再現! [目錄] 出版緣起/王榮文 序文 大夢何嘗醒/許倬雲 【美麗的古典】 玉茗堂前朝復暮──湯顯祖與《牡丹亭》/鄭培凱 《牡丹亭》的魅力/朱棟霖 《牡丹亭》與蘇州/周秦 明清《牡丹亭》文獻選錄 一九一一年以來《牡丹亭》演出回顧/吳新雷 圖片選輯 【春春的現代】 牡丹亭上三生路──製作「青春版」的來龍去脈/白先勇 捕捉愛情神話的春影──青春版《牡丹亭》的詮釋與整編/張淑香 圖片選輯 青春版《牡丹亭》劇本(上中下) 《牡丹亭》曲譜選錄 參考文獻 編後感
  • 寂寞的十七歲

    作者:白先勇

  • 白先勇说昆曲

    作者:白先勇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日本人有能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德国人有古典音乐,他们对自已民族这种“雅乐” 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 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昆曲。这种曾有四百多年历史、雄霸中国剧坛、经过无数表演艺术家千锤百炼的精致艺术,迄令已濒临绝种之危,如何保存我们唯一现存的“雅乐”,应是文化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笔者访问中国当今昆曲第一名旦华文漪女士,畅谈她对昆曲的看法及学艺经过,希望能够引起文化界的注意,共同爱护保存昆曲这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 纽约客

    作者:白先勇

  • 骨灰

    作者:白先勇

  • 圆梦

    作者:白先勇

    圆梦》一书,收集了八大名校青年学生对青春版《社丹亭》观看后最直接的反应、最纯真的心声,以及学者专家们极具深度的研讨论文。当然,这本书也记载了这两年来,青春版《牡丹亭》巡演后,原创人员的一些反思,作为总结。《圆梦》还收集多幅精美剧照,这些剧照都是摄影家许培鸿的杰作,是从一万多张挑选出来的。许培鸿自青春饭《牡丹亭》排演以来,一直跟拍,为演出全程做了相当完整的影像纪录。他了解戏,也了解演员,所以他能在刹那间捕捉住戏剧最精彩的镜头、演员最优美的姿态表情。 《牡丹亭》是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扛鼎之作,是传奇中的国色天香,花中之后,架构恢宏,剧情曲折,戏文唱词字字珠玑,美不胜收。
  • 白先勇集

    作者:

    《白先勇集》精选的小说和散文均具有代表性。书中白先勇对昆剧的大力提倡和推广,集中表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挚爱;而他对爱滋病危害人类的担忧和焦虑,则突出地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白先勇出身名门,从小饱读诗书,生就一颗敏感之心。自幼的病痛,遭逢的乱世,家道的由盛而衰,都深刻地影响了他后来的文学创作。 作为20世纪华文学的巨擘,“当代短篇小说家中少见的奇才”(夏志清语),白先勇以非凡的功力塑造了众多独特的人物形象;他的散文,以广博而精湛的内涵、深厚而内敛的情感、生动而富于变化的语言,位居20世纪华文散文的前列,成为独具特色的散文大家。
  • 第六只手指

    作者:白先勇

    《白先勇文集(第4卷):第六只手指》为《白先勇文集》的第四卷。广东省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白先勇文集》是迄今为止搜集白先勇的作品最完整的一部集子,各种文类都收齐了。小说、散文、论文、戏剧、电影脚本、访问、对谈,统统有,可以说相当全面的呈现了白先勇这些年的文学活动。
  • 臺北人

    作者:白先勇

  • 第六只手指

    作者:白先勇

    由于家庭的关系,《第六只手指》的作者白先勇所描写的人物大多是他所熟悉的与他的家庭有密切关系的国民党社会的上层人物,以及附属于这个上层社会的各种小人物,其中包括国民党的将军,中级军官,富豪、商人,将军夫人,经理,舞女,交际花,士兵,佣人,妓女等。白先勇早期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创作才华,但他的创作仍处在探索和试验阶段。
  • 云心水心玉簪记

    作者:白先勇

    【首批限量珍藏】 回春发芽,老树开花 昆曲的老灵魂,得以在舞台上 再次以青春姣好的形貌 翩翩起舞,倾倒众生 继二00四年青春版《牡丹亭》之后,作家白先勇带领原班人马制作新版《玉簪记》,将中国传统最雅致的琴曲书画,在舞台上赋予新意。 本书由白先勇总策划,制作团队共同书写:包括张淑香的新剧本、新观点,传承大师华文漪与岳美缇的现身说戏,书法家董阳孜的书法挥洒,画家奚淞的白描佛像与色空不二,王童、曾咏霓的淡雅服饰,王孟超的极简舞台设计,古琴大师李祥霆与千年唐代古琴“九霄环佩”剧中亮相,美学家辛意云的情爱新诠……将一出今日看来也毫不落伍的爱情戏曲,演绎得淋漓尽致,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 张爱玲与白先勇的上海神话

    作者:符立中

    《张爱玲与白先勇的上海神话:台湾后上海文化学》以张爱玲为切口,讲述了神话时代的上海梦。有故事、有八卦、有资料,且组织的妥当严密,运用的娴熟。虽然《张爱玲与白先勇的上海神话:台湾后上海文化学》副标题是“张爱玲与白先勇”,但内容却不时抛开此二位,以海上旧梦做底色,重点写30年代的影视文化对张爱玲、白先勇、金庸这些当下的重磅文人的深远影响。视角独到,言之有物,读来有趣。文中注中所附张爱玲参与的电影等资料鲜见于其他刊物,这也使《张爱玲与白先勇的上海神话:台湾后上海文化学》具备了一定“指南”功用。
  • 游园惊梦

    作者:白先勇

    《白先勇文集(第5卷)(戏剧 电影):游园惊梦》分两辑,第一辑为剧本,第二辑是剧论。全书共收录了《游园惊梦(话剧剧本)》、《玉卿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对 的影响》、《游园惊梦——小说与戏剧》等内容。
  • 姹紫嫣红开遍

    作者:白先勇

    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曾赞誉白先勇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也因如此,白先勇2008年获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职务。 本书《姹紫嫣红开遍》(散文卷)是白先勇经典散文自选集,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用心、周到的白先勇散文精选版本。
  • 昔我往矣

    作者:白先勇

    怀人感事,家国情深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散文自选集 对家乡桂林的寻根之旅 对上海童年往事的生活记忆 对家姐先明的姐弟情深 对文学挚友的拳拳深情 对创办《现代文学》艰辛过程的回顾 对钟爱的昆曲艺术和文学作品的深情追叙 …… 作家用文学家的笔触,篇篇皆信手拈来,毫无矫揉造作,充分表达了对友人过往的深切怀恋。
  • 臺北人Taipei People中英對照

    作者:白先勇

    時被論者與詹姆士•喬埃斯的《都柏林人》相提並論的《臺北人》,堪稱當代中國小說的經典。哈佛大學教授韓南讚揚本書為「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亨利•米勒形容白先勇為「描劃人物的大師」。書中各名篇,曾被翻譯成法、德、意、荷、希伯來、日、韓等多國語文,風靡無數讀者。 本書英文本由作者與葉佩霞合譯。葉氏專長翻譯傳統中、日民謠和現代土耳其詩歌,目前正在翻譯皮藍德婁的劇作。主編喬志高(高克毅),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譯叢》期刊創編,並與高克永合編《最新通俗美語詞典》。 讀者對象:對現代文學有興趣人士,翻譯界人士,翻譯系學生。
  • 第六只手指

    作者:白先勇

    白先勇回来了。六月底回来的。他只是回来玩。文艺的公开聚会根本见不到他的影子。耕莘文教院举办的暑期写作班请他讲两堂课,这位在美国教中国文学的讲师一再叫苦:“讲些什么呢?我从没用中文讲过课――非讲不可吗?”余光中拍拍他肩膀:“在台北,作家演讲是常事。你再待上三个月,电视、电台通通会找你来了!”但白先勇不会待那么久。九月初,他就要回中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上课去了。
  • 白先勇书话

    作者:隐地

    《白先勇书话》简介:白先勇作为当代台湾知名作家,一向以才气纵横,不拘一格受读者欢迎,作品曾被《亚洲周刊》选进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他对台湾文坛新秀不断施与助力,更在台湾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开启了台湾的现代主义文学。近年来,惜于传统文化的消失,他转而不遗余力推广昆曲。而本书编者隐地一向注重对白先勇作品的推广,与白先勇情意匪浅。本书辑集了大量白先勇的文坛掌故及温馨故事,对白先勇的作品不啻为一种前所未有的补充。
  • 樹猶如此

    作者:白先勇

    《樹猶如此》是白先勇題獻給摯友王國祥的散文集。在輯一的懷人文章裡,作者真摯動人的深情,躍然紙上,其中《樹猶如此》一文,以冷靜內斂的筆觸書寫親密至交罹病求醫卻依然不治身亡的故事,感人至深。 輯二集結了作者近年來演講、訪談的紀錄,可一窺大師文學觀與個人體驗。輯三則展現作者對愛滋病議題的關懷與重視。作者抒情文章疏雅有致,情韻綿密;論述文字則質地鏗鏘,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