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在约伯的天平上

  • 在约伯的天平上

    作者:(俄)舍斯托夫

    《在约伯的天平上》(灵魂中漫游)是舍斯托夫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对俄罗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两位大师的评述。舍斯托夫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双重视力,即“天然视力”和天使赋予他的“超天然视力”。天然视力看到的是必然存在,是自明,而超天然视力则看到了自由自在,是要让人战胜自明。因则当人把生当作生,死当作死来看时,并不排除另一种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看法。舍斯托夫认为,托尔斯泰在面对最后审判时刻时,不得不抛弃自己伟大过去的一切,因为他已领悟到,死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行尸走肉地活着。 第二部分是舍斯托夫关于敢想敢为和俯首听命的片段集。其中论述到启示、哲学标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最后审判、存在的假象、存在的秘密、什么是美、认识你自己、哲学的当前任务、形而上学真理、通向真理之路、死的讽刺等问题,每节都主题鲜明、语言精炼、寓意深刻。 第三部分是舍斯托夫评述斯宾诺莎、帕斯卡尔、普罗提诺等著名哲学家的文集。舍斯托夫认为,正是斯宾诺莎继承了笛卡尔的“怀疑一切”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以为只有实体、数学方法是惟一的探索方法,其实质就是否定圣经,也就杀死了上帝。帕斯卡尔则与大多数哲学家相反,他不是去为理性大唱颂歌,而是在呻吟中去探索,到圣经中去寻找真理。普罗提诺虽然不否认理性,但他对理性失去信心,成了理性的憎恨者。最后一篇是舍斯托夫答复赫林教授评论的文章,论述什么是真理的问题,此文与胡塞尔有关,请把它与舍斯托夫论述胡塞尔的文章一起阅读。 本书撰写于1920-1924年间。1920年舍斯托夫离开俄国,定居巴黎。他写的“最后审判时刻”,发表于《现代人札记》(第1-2期)。1921年,他又写完“战胜自明”一文,这两篇文章组成了本书的第一部分。1922年,他写完“时代之子和继子”一文,1924年写完论述普罗提诺的“发狂的演说”一文,1926年写完“什么是真理”,它们共同组成了本书的第三部分。1924年他写了“科学和自由研究”一文,发表于1925年3月19、20日《新闻报》,后收入本书作为序。
  • 在约伯的天平上

    作者:列夫.舍斯托夫(俄)

    《在约伯的天平上》(灵魂中漫游)是舍斯托夫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对俄罗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两位大师的评述。舍斯托夫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双重视力,即“天然视力”和天使赋予他的“超天然视力”。天然视力看到的是必然存在,是自明,而超天然视力则看到了自由自在,是要让人战胜自明。因则当人把生当作生,死当作死来看时,并不排除另一种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看法。舍斯托夫认为,托尔斯泰在面对最后审判时刻时,不得不抛弃自己伟大过去的一切,因为他已领悟到,死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行尸走肉地活着。 第二部分是舍斯托夫关于敢想敢为和俯首听命的片段集。其中论述到启示、哲学标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最后审判、存在的假象、存在的秘密、什么是美、认识你自己、哲学的当前任务、形而上学真理、通向真理之路、死的讽刺等问题,每节都主题鲜明、语言精炼、寓意深刻。 第三部分是舍斯托夫评述斯宾诺莎、帕斯卡尔、普罗提诺等著名哲学家的文集。舍斯托夫认为,正是斯宾诺莎继承了笛卡尔的“怀疑一切”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以为只有实体、数学方法是惟一的探索方法,其实质就是否定圣经,也就杀死了上帝。帕斯卡尔则与大多数哲学家相反,他不是去为理性大唱颂歌,而是在呻吟中去探索,到圣经中去寻找真理。普罗提诺虽然不否认理性,但他对理性失去信心,成了理性的憎恨者。最后一篇是舍斯托夫答复赫林教授评论的文章,论述什么是真理的问题,此文与胡塞尔有关,请把它与舍斯托夫论述胡塞尔的文章一起阅读。 书评 《在约伯的天平上》(灵魂中漫游)一书,通过对西方古今思想家、文学家的思想的独特考察,展示了西方文化精神的两大核心要素--理论与宗教(亦即理性真理与启示真理)之间的冲突和不可调和的斗争,从而展示了西方文化精神的两大来源--希腊哲学和圣经哲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