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近代史

  • 李鸿章传

    作者:梁启超

    读中国近代史,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读李鸿章传,亦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代史。 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李鸿章必为19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 李鸿章一如霍光不学无术,又像诸葛亮身兼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与曾国藩犹如管仲之于鲍叔,韩信之萧何;更有甚者,把他比做梅特涅、俾斯麦、伊腾博文。 染启超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又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 光焰不熄

    作者:周质平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占有不可动摇的领袖地位。20世纪上半叶,胡适与鲁迅、冯友兰、林语堂、吴稚晖、赵元任、梁漱溟、钱玄同等学人,在学术路径的取舍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碰撞与融合,为新文化运动开拓了广阔的学术领域。胡适作为当时“暴得大名”的学者,他的政治思想、学术观点与鲁迅、冯友兰、梁漱溟等人究竟有哪些异同,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但至今未有定论的问题。周质平先生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多年来致力于胡适思想的研究及胡适著述的整理工作,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胡适的权威学者。在本书中,作者通过考证相关史料,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现代中国背景下的胡适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与总结。
  • 宋子文与他的时代

    作者:吴景平,郭岱君

    《宋子文与他的时代》一书收录了250余幅珍贵照片、书信、电报、证明文书等文献资料。这些照片和文献资料均是从宋氏后人保存的大量宋子文私人材料中精选所得,记录宋子文的家世家庭、留学和从政、国务活动、社交游历、晚年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 The Generalissimo

    作者:Jay Taylor

    內容簡介近代最著名的歷史事蹟之一即是--中國大陸從一個經歷自我滿足、反現代、社會衰敗中漸漸崛起,凝聚一股總有一天將超越美國的強大力量。蔣介石,一個專制獨裁並富有英雄色彩的名人主宰了這整個故事。蔣介石是一個近代主義者與及一個新儒家,他領導這場世界上最古老且人口稠密的大國經歷無數的流血革命、內戰和抗日戰爭。 1949年,當他被競爭對手的領導人毛澤東擊敗後,他逃往台灣,在那裡展開了另一個25年的統治,也在與中國的冷戰中發揮關鍵的功能,他更發起了鎮壓反對者的『白色恐怖』、控制通貨膨脹及貪污和進行土地改革,不僅提升台灣人民的個人所得,更提升了國人的健康與教育水準。無論是無心或有意的作為,他確實奠定了台灣發展中的民主化與現代化的中國典範。 因著參考大量的中文資料,其中還包含蔣介石的日記,《The Generalissimo》提供了最完整、最真實、最全面也最客觀的傳記。Jay Taylor完整呈現出一個極其殘酷並捉摸不定,但在國家事務中卻又是如此勇敢盡責的男人。他不僅透露蔣介石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也針對過去的歷史鬥爭到今日中國大陸的現代化,以及其對台灣的關係提供了深刻的觀察。
  • 西潮·新潮

    作者:蒋梦麟

    这是一本充满了智慧的书,这里面所包涵晶莹的智慧,不只是从学问的研究得来,更是从生活的体验得来。读这本书,好像是泛舟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一重一重世间的层峦叠嶂激湍奔涛,都在我们民族和个人的生命中经过。而且这段时间乃是历史上一个极不平凡时代的新序幕,举凡人类中各个集团的冲突,乃至东西文化的磨荡,都集中在这风云际会。时代的转变愈快,被人们忽略的史实愈多。若当时的人不予以记载,则后起的人更无从知道,无从了解。这种忽略和遗忘都是人类很大的损失,因为在不断的历史的过程中间,以往的经验,正是后来的教训。了解这种意义,才能认识蒋梦麟先生这本书所蕴藏的价值。他生长在这极不平凡的时代已经过了七十年了。他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满清专制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多年生活在广大的外国人群里面,更不断生活在广大中国人群、尤其是知识青年群众里面,他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涡,同时也看遍了覆雨翻云沧海桑田的世局。经过了七十华年,正是他智慧结晶的时候,到此时而写出他富有哲学内涵和人生风趣的回忆,其所反映的决不是他一生,而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
  • 毛泽东传

    作者:[英] 菲力普·肖特

    《毛泽东传(中文最新修订版)》内容简介:这部《毛泽东传》1999年在英国、美国首版,先后被译成法文、俄文、德文、西班牙文、保加利亚文和捷克文,2004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独家推出中文版。西方对毛泽东的研究始于20世19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最早向世界介绍毛泽东的外国人;此后有关毛泽东的传记,有1966年英国学者斯图尔特•施拉姆的《毛泽东》;1979年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的《历史巨人毛泽东》;1980年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菲力普•肖特1999年出版的这部《毛泽东传》,是西方迄今为止出版的最新的、最具深度的一部毛泽东全传。
  • 蒋经国传

    作者:陶涵

    本书大量引用莫斯科以及美国国家档案迄未公开的资料,发掘了不少以前鲜为人知的有关蒋经国的秘密。作者还运用“资讯自由法案”(FOIA),要求美国中情局、国防部、国务院等部门提供涉及蒋经国而尚未解密的文件。因此,本书的资料是非常丰富、非常新颖的,其参考价值不言而喻。 该书作为首部由西方学者撰写的蒋经国传记,反映了美国各方面人士对蒋氏家庭历史功过、台湾政局演变过程以及国共两党关系、海峡两岸关系所持的观点,从外国研究学者的角度评介了蒋经国的生平事略和思想观念,部分内容属于新披露的史料或第一手访谈资料。
  • 蒋介石

    作者:黄道炫,陈铁健

    蒋介石是个什么人?革命者,反革命,坚守传统的保守分子,随机应变的机会主义者,爱惜羽毛的政治家,拔擢于丛林中的军人,都是,又都不尽是。固执和灵活、温情和刚硬、坚毅和软弱,这些截然相反的性格,常常会呈现于蒋介石一身。虽然,仔细追寻, 或许可以在这其中发现孰主孰次,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关注未必就会得到相同的顺序。
  • 孙中山

    作者:(美)韦慕庭

    在这本《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重新付样之时,作者韦慕廷教授及译者杨慎之均已过世,书的出版授权由两位先生的未亡人所作,此情此景,令人感慨。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尽管困难重重,但未有一日不被国人关注,究其缘由,均因现代国家的构建在中国历经100多年,其行程并未结束。韦慕廷教授在这部名著中所描述的时代和人物,他们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困难,在相当程度上仍是我们今天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此书重新出版的价值。 此书新版,由张朋园先生做了部分校订,特此致谢!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章 熏陶铸炼的影响和事业的方向 第二章 为革命筹款 第三章 为了反对清政府而寻找外援. 第四章 利用外国力量的努力 第五章 向苏维埃俄国探寻摸索 第六章 有活力的联俄背景 第七章 在俄国的帮助下进行工作 第八章 挫折和新的希望 第九章 最后的追求探索 结论 缩写字体表 参考书目提要 译后记
  • 李鸿章

    作者:梁启超

    李鸿章又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他热中权势,长期掌控着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军事大权,聚集一批军政人才为其所用;有同僚称其可杀,康有为拒绝他加入强学会,孙中山向他上书变法。如此等等,使得李鸿章的一生极富传奇性。此书由梁启超撰写、何卓恩评注,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诊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
  • 间谍王

    作者:(美)魏斐德

    作者运用从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搜集到的大量从未披露过的历史档案资料,和其高超的讲故事能力,出色的讲述了中国的希姆莱戴笠复杂的个性和人生,特别是作为蒋介石的特务头子是如何在国民党的政坛险滩中腾挪盘旋,不断上升的,以及如何在国民党内外和全国建立、扩张其庞大的间谍王国。 本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戴笠和国民党特工的认识,而且加深了我们对这一阶段民国史的了解。
  • 蒋介石:1887~1975(上)

    作者:师永刚,张凡 编著

    《蒋介石:1887~1975》是蒋介石的个人自述言论集,书中虽然涉及蒋介石身世经历和政治军事活动,但笔墨着重于蒋介石谈孔孟、谈教育、说诗论文、修身养性等著述,是一本比较客观公正的蒋介石自述传记。与国内其他相关蒋介石的图书相比,这本书在意识形态、政治方面对蒋介石基本没有误读或有意识的进行误导,从讲述蒋介石走下神坛,败走台湾下后的角度出发,力求客观、公正、真实地解读蒋介石其人。
  • 陈诚回忆录

    作者:陈诚

    《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记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主持参与和亲历的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和评价了国民党对日作战的成败得失。此书对于了解陈诚的生平、思想和政治性格等是最直接的历史资料,对于读者从特定视角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以及开展民国史尤其是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是《陈诚回忆录》系列丛书之一,原由台湾“国史馆”2005年出版发行。全套丛书共分六卷:《北伐乎乱》(一卷),《国共战争》(一卷),《抗日战争》(两卷),《建设台湾》(两卷)。
  • 太平輪1949

    作者:張典婉

    他們聽說,台灣四季如春,物產豐隆,於是許多人變賣家產、攜家帶眷, 擠上這艘航向南方的船舶,尋找一生的太平歲月...... 有人帶著期待及仰望的心,卻到不了台灣, 有人因為到了台灣,在這片島嶼活出了精彩人生, 有人因著這艘船,在溫暖的島嶼看見全世界...... 大時代中 悲歡離合的真實故事 珍貴史料與照片 重塑歷史現場 橫跨兩岸一甲子 最真實的記憶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從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間,大批新移民踏上台灣的土地,加入了台灣新住民的行列。隨著國共兩黨局勢緊張,原來每週定期往返上海與基隆之間的太平輪,就這樣成為人們從上海到台灣的逃難船。他們只聽說台灣四季如春,有甜美的香蕉與鳳梨,於是許多人變賣家產,攜家帶眷想盡辦法,擠上這艘航向南方的船舶,尋找一生的太平歲月。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正逢農曆小年夜,黃浦江頭擠滿了人等著上船。而這時太平輪已被沉重的鋼條壓得傾斜。直到傍晚這艘船才啟航,夜裡,為了閃躲宵禁,沒有掛信號燈的太平輪與運煤船建元輪迎面撞上,約莫子夜十二點,船沉沒在浙東舟山海域......在海上漂流的生還者只有三十八名,近千名乘客沉入舟山群島附近,一輩子渡不過黑水溝,也踏不上台灣的港岸。 有人出生在太平輪上;有人一家大半皆死於船難,帶著心痛的記憶過了一生;也有人因為到了台灣,在這片島嶼活出了精彩人生。本書作者採訪了船難生還者、遺腹女、船公司員工後代等,受難者家屬如著名球評家張昭雄、國際知名刑案鑑識專家李昌鈺、知名音樂家吳漪曼、回教聞人常子春等,以及因錯過船班而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還有搭著其他班次來台的名人也述說著當年的回憶...... 時光荏苒六十年,太平輪牽引的生死別離,有如記憶的拼圖,勾勒出大時代的故事。而他們都是台灣的共同記憶!
  • 上海罢工

    作者:[美] 裴宜理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政治变革,从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到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所有这些变革都曾受到工人运动的极大影响。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这部专著在广泛吸收欧美工人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人政治放在比较的角度加以研究,以一种更普遍的眼光关注罢工、工会、政党等问题,探讨了工人的文化与生活状况,为人们展示了一幅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工人丰富多彩的画像。
  • 蔣經國傳(2009新版)

    作者:陶涵

    蔣經國是誰?這個問題充滿了弔詭。這個名字在台灣絕對是家喻戶曉,以致於這個問題顯得十分愚蠢。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對這個熟悉名字的背後,卻又是如此陌生。 他是遠赴俄國、經過 13 年共產主義洗禮的熱血青年,也是嫉惡如仇、在上海打老虎的蔣專員;他掌控了台灣的情治系統,國民政府的白色恐怖中,可見他的身影,但他也是親民愛民的蔣院長,晚年又推動民主改革、開放大陸探親的蔣總統。 在這麼多互相矛盾的形象中,到底哪一個比較接近的真實的蔣經國?經過李登輝主政 12 年,新台灣人又要如何重新評價蔣經國對台灣的貢獻? 陶涵(Jay Taylor)這本《蔣經國傳》(The Generalissimo”s Son)是目前最新、最完整的蔣經國傳記,由時報出版與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同步出版中、英文版。陶涵先後任職美國駐華大使館、國務院情報處副處長,現在是「費正清中心」研究員。 照理來說,這麼一本評傳實在不應由美國人來撰寫。但是陶涵的美國人身分,卻使他比較能跳脫台灣島內政治情緒、立場、意識形態的糾葛,來評價蔣經國,而陶涵也的確做的相當出色,他在敘述蔣經國大陸時期的經歷,對於蔣經國性格的剖析,有相當精到的看法。 而且由於陶涵本身的職務與美國對台政策相當熟習,加上近年來解密的外交文件,使得陶涵在敘述蔣經國在台灣的歲月,能挑筋剔肉,勾勒出蔣經國與台灣的命運之間的關連。書中所爆的中、台、美三角關係在冷戰時期的內幕,其精彩程度遠遠超過前一陣喧騰一時的「密使案」。 以上因素都使得這本《蔣經國傳》成為一本有見地、有深度的傳記,在十年之內,恐怕任何一本類似的著作都不可能出現超越它。
  • 天下得失

    作者:汪朝光,王奇生,金以林 著

    《天下得失:蒋介石的生命史》内容简介:蒋介石的“天下”既从“马上”得之,也从“马上”失之;既顺民心而得之,又逆民心而失之。这样惊天动地的一得一失,竟在蒋介石一身一生中“实践”,在中国历史上也称得上绝无仅有。这是何等的生命体验?什么样的人能承受这样巨大的人生起伏?经历了如此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竟还能“寿终正寝”。这样的“淡定”,世间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即使不承认蒋介石是“伟人”的人,恐怕也不能不承认蒋介石是一个“非凡”之人吧。 《天下得失:蒋介石的生命史》是几位作者合作撰写的有关蒋介石研究若干篇章的结集,利用蒋介石日记,也利用其他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对蒋介石的一生做了一个初步的描画,也许可以称为几位作者的尝试。至于对蒋介石复杂一生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对蒋介石客观而求实的历史评价,远非几位作者初步的研究所可担当,或许还有待于学界将来的不断努力吧。
  • 转变的中国

    作者:[美] 王国斌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在广泛汲取和甄选中西史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变化、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三方面入手,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欧之长时段历史的异同,否定了长期盛行的各种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框架,也展现了中西社会、经济、政治史的总体脉络和各自特点。
  • 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作者:袁伟时

    当今中国正在继续发轫于近代的借鉴西方走向富强之路的现代化进程,而中华民族悲壮的近代磨难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对西方文化的跨文化误读,进而反思近代中国的悲壮历程对当前中国或许尤为紧要。很多中华学人矢志于辨析近代悲剧,不断阐发各自的宏论新见,以期尽可能认知近代悲剧的历史语境,而成为当前中国之鉴。袁伟时先生的《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便是辨剖近代悲剧的近著中极蕴新见的佳构。 作者在书中主要剖析了鸦片战争后五十年间(一八四○——一八九○)中华文化的能动表现者面对突然不期而至的西方文化的思考与迷失,从多方面揭示从经世致用思潮到洋务思潮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面对亘古未有的大变局,究竟什么才是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的殚精思考。作者高度评价魏源、郭嵩焘、王韬、冯桂芬、郑观应等有识之士,充分肯定他们的思想,称他们为“早期民主思想家”。 这些有识之士虽不曾执掌大权,甚至不曾入仕,但他们位卑不忘国忧,面对西方文化,他们广泛学习,认真观察,竭智思考,著书立言,为中国抵御侵略走向富强而呕心擘画,形成对西方文化的合理认知,并积极倡导中国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教育制度,走向富国强民的现代社会。 这些有识之士尽管囿于当时的有限认知,没能象作者那样明确指出“华夷之辨是传统文化留给中华民族的历史重负”,“是中华民族步履蹒跚的直接原因,也是这个古老民族仍在沉睡的重要标志”,但他们已经认识到西方人不是夷狄。进而他们认识到西方“富强之基,与其政教精实严密,斐然可观,而文章礼乐不逮中华远甚。”“汽轮车船夺天工造化之奇,横行江海,无以为敌”(郭嵩焘),西方“以礼义为教,而不专恃甲兵;以仁信为基,而不先尚诈力;以教化德泽为本,而不徒讲富强”(王韬),而中国则已落后于西方,“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冯桂芬)。 至若向西方学习什么,这些有识之士指出,中国若要富强,首先应学习西方建立私有经济主导的工业化经济制度,“西洋之富专在民,不在国家也”,“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船以分洋人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益”。(郭嵩焘)。 那么,这些有识之士的对西方文化的合理认知以及据此对中国发展取向的合理选择为何不能为当权者所认同接受采纳呢? 我以为关键在于这些有识之士对西方富强的跨文化误读,他们误读了西方社会富强的起始条件,以为在当时中国的专制制度下是可以建立起富强的现代化社会的,而实际上西方建立富强的现代化社会的起始条件完全不同于当时中国的基于小农经济的专制社会制度和封闭保守的文化传统。 专制制度与富强有重大的不相容性。专制制度下只能实现有限的富强,而专制制度下的富强往往潜生民族和文化毁灭性因素。社会富强最终需要打倒专制。当时有识之士没有认识到西方思想家对专制制度的全面批判,因而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建议根本不可能为当时中国的专制制度的当权者所接受采纳,或者说他们的建议不可能使当时专制制度下的中国真正走向西方式的富强的现代化社会。 作者在书中还理性地分析了当时对西方民主和策略的合理性,指纠了一些人对郭嵩焘、徐继畬甚至李鸿章的投降、卖国的不实斥骂,同时对赫德、林乐知、傅兰雅等西方在华人士对中国学习西方的建议作了冷面周细的分析,直斥一些人对西方人建议的纯情绪化反应,并坦陈了作者对太平天国、学习西方三阶段说、曾国藩、群众性等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这些闳见同样惠人新识,启人深思。
  • 流产的革命

    作者:易劳逸

    本书透视了1927-1937年蒋介石在中国统治最初十年的历史,分析了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基础,指出蒋介石政权与中国古代王朝统治的联结之点,分析了国民革命失败的内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