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国

  • 1911新中华2

    作者:天使奥斯卡

    《1911新中华2》:在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时空,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力量,开始展现自己的力量! 大国与大国的博弈、政治与政治的博弈、军事与军事的博弈—这一切都要用子弹来解决! 子弹一旦射出,迸溅出的是鲜血,怒吼的是不甘的国魂。平行世界虽只是一个梦,然而有梦才有奋起勃发的激情。 《1911新中华》!一个怀抱大志高瞻远瞩的领袖,一群充满激情和历史责任感的年轻军官,一个百折不挠刚毅如铁的团体,为着共同的家国理想,在短短的几年里,一举结束内战和分裂,拯救中华于重重危机中,并且打开国门,立威于世界! 一支笔,因为有了愤怒的国恨军魂,而化身为讨伐贼人鬼兵的枪!在酣畅淋漓的痛快宣泄中,祭奠屈辱里腾空而起的灵魂。
  • 1911新中华1

    作者:天使奥斯卡

    《1911新中华1》:在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时空,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力量,开始展现自己的力量!大国与大国的博弈、政治与政治的博弈、军事与军事的博弈—这一切都要用子弹来解决! 子弹一旦射出,迸溅出的是鲜血,怒吼的是不甘的国魂。平行世界虽只是一个梦,然而有梦才有奋起勃发的激情。 《1911新中华》!一个怀抱大志高瞻远瞩的领袖,一群充满激情和历史责任感的年轻军官,一个百折不挠刚毅如铁的团体,为着共同的家国理想,在短短的几年里,一举结束内战和分裂,拯救中华于重重危机中,并且打开国门,立威于世界! 一支笔,因为有了愤怒的国恨军魂,而化身为讨伐贼人鬼兵的枪!在酣畅淋漓的痛快宣泄中,祭奠屈辱里腾空而起的灵魂。
  • 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

    作者:徐小群

    该著作考察了中国社会上和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类型,而这些类型在此之前还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研究。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观察在民国时期上海的历史境遇下的中国现代社会。这是一部基于严格研究方法的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著作,对我们理解民国时期中国的国家与社会之关系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Christian Henriot 该书研究了一个被忽视了的课题,为中国历史学者和有兴趣的一般读者提供了很多阅读享受。本书所描述的故事,其实是关于在1920和1930年代的中国,一个现代资产阶级自由职业精英的形成。 ——Linda Cooke Johnson 该书作者应该得到祝贺,他富有洞见地把他的研究结果与关于民国时期中国是否存在公民社会这一仍在进行而有时甚为尖锐的争论联系起来。徐有力地证明,如果公民社会的概念被定义为社会对于国家的自治,它就过于狭窄,不能涵盖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他主张,“共生动态”的理念最好地概括了国家和社会团体的关系中固有的微妙性,那些团体既不是社会自治,又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这本著作对一个在此之前被完全忽略了的社会群体进行了敏锐和审慎的分析,而这个群体对上海的现代化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他们相对来说很少的人数。
  • 梁启超与民国政治

    作者:张朋园

    这部二十余万言的巨著,叙述翔实,论断公允……诚然是梁氏“民国部分之评传”,也可以说是民初政治之“别史”。 ——萧公权 梁任公在清末由革命家一变而为君主立宪主义者,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后,再变而拥护共和。民国元年结束其十四寒暑的流亡生涯归来,组织政党,担任阁员,“非国务大臣不做”的愿望终于实现,其于民国初年之财政、司法、外交,乃至于整个国家大计,直接间接,皆尝担任决策角色。 然其理想实践程度如何?何以其正面政治生活又若是之短暂?何以在护国之役、讨伐复辟,以及新文化运动中,其表现又与革命家无异?任公对民国之贡献如何?盖难估计。谨就上述范围,试为探讨梁氏进退之道,激进与缓进,何者为是,作一答案。 ——张朋园 张朋园合集 《梁启超与清季革命》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梁启超与民国政治》 《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
  • 千秋家国梦

    作者:伊妮

    长篇历史报告文学《千秋家国梦》,这部作品具有典型的宏大叙事的审美特征,用恢弘、理性的笔触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广州高第街许氏家族在中国风云际会的历史漩涡之中由盛而衰的显赫历史,成为90年代我国文坛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报告文学优秀作品。
  • 被偷走的秘密

    作者:鬼马星

    中国推理女王首部民国风作品,衣衫鬓影间的重重杀机! 民国时期,南京夏家二小姐夏英奇突遭人生巨变。父亲早逝,弟弟溺死,母亲改嫁,连赖以为生的当铺也被人骗去……她眼看哥哥夏漠从医生变成性格古怪的下毒者,为了掩饰夏漠的“罪行”,夏英奇决意带哥哥前往上海,投奔年龄能做她父亲的远房侄子夏秋宜,开始新的人生。 不曾想,入住夏宅的第一晚,这栋三层小白洋楼里就发生了命案,夏秋宜长姐夏春荣的丈夫周子安,被发现死在后院墓园里,一时间,夏家人心惶惶,互生猜疑。更令夏英奇焦虑的是,她的前未婚夫、南京警察唐震云为追查下毒连环案一路追到上海,受夏秋宜委托开始秘密调查周子安之死。 日夜为生计担忧的夏英奇决定私下调查,先一步找到凶手,却发现费劲心机所找的疑犯或许并非凶手。失望之余的她本想放弃,却因为一条无意中发现的线索,窥到了真相的端倪。 于是,她给凶手设了一个局……
  • 国民党与共产国际

    作者:李玉贞

    《国民党与共产国际(1919-1927)》利用国内外已经公开的和俄罗斯尚未公开的档案,梳理了这段时期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说明中国国民党一方面在组织建设,军事建设,干部培养等方面得到共产国际一定程度的支持,同时又时时坚持其三民主义,或公开地在国际舞台上或私下里在谈话中和,以及决定国民党发展和建设的关键时刻,就三民主义还是苏式共产主义问题比较强硬地表态,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国民党与共产国际(1919-1927)》揭示了往昔共产国际对华政策研究中阐述不多的两个方面:“楔子策略”和“国家利益”。即共产国际把国民党领导层划分为左中右,利用其左派,争取其中派,打击其右派,以分裂中国国民党。而划分的标准则是对苏俄和共产国际持何种态度,以达到培植亲苏派,并通过他们维护苏俄“国家利益”的目的。 书中列举一系列论据说明以上两个因素是国民党对共产国际若即若离的原因,作为伏线,一步步说明1927年的国共分裂,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关系的恶化,并非简单的因为国民党“反共”。
  • 黄金时代:民国心史

    作者:傅林

    《民国心史》是一段从显微镜下观看的历史,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只关注历史人物的内心,可谓一部人物心灵史。胡适、蔡元培、赵元任、王国维、林徽因、鲁迅……正如北大教授钱理群所说:“这是有承担的一代学人,这是有独立、自由、创造精神的一代知识分子,他们因此而成为民族的脊梁,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学术的顶天大柱,并且如鲁迅说的那样,为我们‘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当我们触摸这些人物的内心时,我们的情感会随着他们的情感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 追寻律师的传统

    作者:傅国涌 编

    作为律师,必须坚持一个光照百代的传统观点:人的自由权利、生命尊严是我们应予维护的至高利益。 ——张思之 只有清楚自己的历史,我们的路才有可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踏实,才不至于陷入虚无和迷茫,在十字路口无所适从。 ——傅国涌 民国肇始,律师登上历史舞台,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作为自身的职业伦理,维护人权,推动社会进步。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追源溯始,以上海本土律师及律师组织为观察对象,讲述民初律师行业的发端;中编着重展示民国律师的风采,既有刘崇佑、阮性存、张耀曾等人办理社会重大案件的经过, 也有曹汝霖、包天笑、吴凯声等律师执业者的亲笔记录和口述;下编则通过第一手资料呈现典型司法案例,如陈独秀案、“七君子”案,直击历史现场。
  • 父亲与民国

    作者:白先勇

    白先勇:父親與民國 2012年04月08日 父親白崇禧將軍出生於公元一八九三年桂林六塘山尾村,一個回民家庭。祖父志書公早逝,家道中落,父親幼年在艱苦的環境中奮發勤學,努力向上,很小年紀,更展露了他過人的毅力與機智。一九○七年,父親考入桂林陸軍小學,這是他一生事業奠基的起點。父親生長在一個革命思潮高漲的狂飆時代,大清帝國全面崩潰的前夕。桂林陸軍小學正是革命志士集結的中心。一九○六年孫中山成立同盟會後,次年便派黃興至桂林發展革命組織,陸小總辦蔡鍔等人鼓吹「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父親深受影響,與同學們紛紛剪去長辮,表示支持。 公元一九一一辛亥年,十月十日晚,武昌新軍工程營的成員發出了第一槍,武昌起義,展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那一槍改變了中國幾千年的帝制歷史,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誕生了。武昌起義那一槍也改變了父親一生的命運。 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廣西人士反應熱烈,組軍北上支援。父親參加了陸軍小學同學組織的「廣西學生軍敢死隊」,共一百二十人隨軍北伐。家中祖母知道父親參加敢死隊的消息,便命父親兩位哥哥到桂林城北門去守候,預備攔截父親,強制回家。誰知父親暗暗將武器裝備託付同學,自己卻輕裝從西門溜了出去,翻山越嶺與大隊會合。那年父親十八歲。踏出桂林西門那一步,他便走出了廣西,投身入滾滾洪流的中華民國歷史長河中。 學生軍敢死隊水陸兼程經湖南北上,父親肩上荷「七九」步槍一枝,腰間綁着一百五十發子彈的彈帶,背着羊氈、水壺、飯盒、雜囊,身負重載,長途行軍,抵達漢陽時,父親與許多敢死隊同學們腳跟早已被草鞋磨破,身上都生了蝨子,癢不可當。時清軍據守漢口、漢陽,與武昌方面的革命軍隔江對峙,廣西北伐軍和學生敢死隊,奉命在漢陽蔡甸到梅花山一帶,配合南軍作戰,威脅敵方側後。一夜,父親被派擔任步哨,時適大雪紛飛,頃刻間父親變成了一個雪人,那是父親第一次上前線,而且參加了一場驚天動地的革命行動,內心熱情沸騰,刺骨寒風竟渾然不覺。那是父親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親身參加武昌起義,對父親具有重大意義。他見證了中華民國的誕生,由此,對民國始終持有一份牢不可破的「革命感情」。 辛亥革命成功後,父親考入保定軍校三期,接受完整的軍事教育。父親在保定前後期的同學,日後在國軍中皆任要職。保定畢業,父親與二十多位同學,自願分發到新疆屯邊,效法張騫、班超,立功異域,他曾經下工夫研究左宗棠治疆的功績,中國邊防一直是他戰略思想的要點之一。治疆的抱負後因俄國革命交通阻斷,未能實現。民國六年,父親返回廣西,結識李宗仁、黃紹竑,共同從事統一廣西的大業,時稱「廣西三傑」。 民國十五年,北伐軍興,蔣中正總司令力邀父親出任國民革命軍參謀長,這是父親軍事事業第一個要職。當時北洋軍閥各據一方,中國四分五裂,其中以孫傳芳、吳佩孚勢力最大。中國人民經過辛亥革命、五四運動,革命新思潮高漲,對國民革命軍有高度期望,革命軍遂能以少擊眾,從廣州一路摧枯拉朽打到山海關。那是國軍士氣最旺盛的時刻。北伐是民國史上頭一等大事。 北伐時期,父親立下大功,重要戰役,幾乎無役不與,充份展示他戰略指揮的軍事才能,尤其是民國十六年「龍潭戰役」,關係北伐成敗。時因「寧漢分裂」,蔣中正下野,國民革命軍內部動盪不穩,孫傳芳大軍反撲,威脅南京,形勢險峻。父親臨危受命,指揮蔣中正嫡系第一軍,與孫傳芳部決戰於南部城郊龍潭,經過六晝夜激戰,不眠不休,終於將孫軍徹底擊潰。行政院長譚延闓在南京設宴招待龍潭戰役有功將領,特書一聯贈予父親: 指揮能事迴天地 學語小兒知姓名 北伐後期,父親任命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率領第四集團軍,揮戈北上。民國十七年六月一日,父親領軍長驅直入北京,受到北京各界盛大歡迎,成為歷史上由華南領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天津《大公報》主筆名記者張季鸞在六月十四日發表社論:「廣西軍隊之打到北京,乃中國歷史上破天荒之事」。當年太平天國的兩廣軍隊只進到天津。父親時年三十五歲,雄姿英發,登上他戎馬生涯的第一座高峯。 父親繼續率部至灤河,收拾張宗昌、褚玉璞殘部,東北張學良易幟,最後完成北伐。 北伐期間,廣西軍屢建奇功,桂系勢力高漲,功高震主,蔣中正決意「削藩」。民國十七年,發生「蔣桂戰爭」,掀起「中原大戰」序幕,中國再度分裂。北伐成功,原為國民黨統一南北,建設中國最佳良機。北伐甫畢,南京開編遣會議,計劃裁軍,父親由北京拍千言長電致國民黨中央,請纓率領第四集團軍至新疆實邊,可惜未受採納。中央派軍攻打廣西,父親等人一度流亡安南。後再潛返廣西,展開兩廣連盟,與中央對峙。其間父親致力建設廣西,不到七年,廣西由一個貧窮落後的省份一躍而成為全國「三民主義模範省」。民國十二年,父親曾在廣州晉見孫中山先生,受到極大鼓勵。父親對孫中山創作的「三民主義」、「建國大綱」、「實業計劃」中的建國理想及方針心嚮往之。建設廣西,如土地改革、「三自」、「三寓」地方自治等計劃,可以說都在實踐「三民主義」的精神。胡適等人參觀廣西,大加讚揚。建設廣西,展現了父親的政治抱負及行政才能。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地方將領中,父親第一個飛南京響應蔣中正抗日號召。日本各大報以頭條新聞報道「戰神蒞臨南京,中日大戰不可避免!」廣西與中央對峙因一致對外而暫時化解。 父親出任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對日抗戰,父親的貢獻不小:民國二十七年,軍事委員會在行都武漢開「最高軍事會議」,父親提出對日抗戰大戰略:「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以游擊戰輔助正規戰,消耗敵人實力作持久戰。日軍軍備遠優於國軍,與日軍正面作戰,難以制勝,「八一三」上海保衞戰,國軍傷亡二十多萬精兵,犧牲慘重。父親認為應該同時發動敵後游擊戰術,困擾敵人,不必重視一城一鎮的得失,使敵人局限於點線的佔領,將敵軍拖往內地,拉長其補給線,使其陷滯於中國廣大空間,從而由軍事戰發展為政治戰、經濟戰,向敵發動長期總體戰,以求得最後勝利。父親自承抗日戰略思想,是受到俄法戰爭,俄國人拖垮拿破崙軍隊策略的啟發。父親的提議得到蔣中正委員長的採納,並訂為抗日戰爭最高指導原則,對抗戰的戰略方向,有指標性的作用。父親有「小諸葛」之稱,被譽為中國近代傑出軍事戰略家。他的抗日戰略,顯露出他高瞻遠矚的智慧。 抗日期間,父親奔馳沙場,指揮過諸多著名戰役:「徐州會戰-台兒莊大戰」、「武漢保衞戰」、「桂南會戰-崑崙關之役」、「長沙第一、二、三次會戰」等。其中尤其以民國二十七年「台兒莊大戰」至為關鍵。 時首都南京陷落,日軍屠城,國軍節節敗退,全國悲觀氣氛彌漫。台兒莊一役給予日軍迎頭痛擊,被國際媒體稱為日軍近代史上最慘重的一次敗仗。全國人民士氣大振,遂奠下八年長期抗戰之根基。父親與李宗仁等將領,登時被全國民眾尊為「抗日英雄」。 民國命運,自始多乖,內憂外患,從未停息。抗戰剛勝利,國共內戰又起,而且不到四年間,國民黨竟失去了大陸政權。國民黨在大陸上的失敗固然原因多重,然父親在他的回憶錄中卻認定軍事失利是導致國民政府全面崩潰的主因。戰後父親出任首屆國防部長,其後又調任華中剿總司令,雖然身居要職,但職權受限,並未能充份發揮其戰略長才。國共戰爭,國軍在戰略戰術上犯下一連串嚴重錯誤,終致一敗塗地。 首先父親極力反對戰後貿然裁軍,內戰正在進行,處置不當,動搖軍心。本來國軍部隊有五百萬人,共軍只有一百多萬。裁軍後,大批官兵,尤其遊雜部隊,這些八年抗戰曾為國家賣命的士卒,流離失所,眾多倒向共軍,共軍軍力因此大增。裁軍計劃由參謀總長陳誠主導,父親的反對意見,未獲高層支持。 民國三十五年五、六月第一次東北四平街會戰,那是國共戰後首度對陣,雙方精英盡出,蔣中正派父親往東北督戰,旋即國軍攻進長春,林彪軍隊大敗,往北急速撤退,孫立人率新一軍追過松花江,哈爾濱遙遙在望。在此關鍵時,父親向蔣中正極諫,自願留在東北繼續指揮,徹底肅清林彪部隊。蔣中正由於受到馬歇爾調停內戰的壓力,以及對共軍情況的誤判,沒有採信父親的建議,竟片面下停戰令。林彪部隊因此敗部復活,整軍反攻,最後吞噬整個東北。事後多年,國民黨檢討內戰失敗原因,蔣中正本人以及國軍將領咸認為那次片面停戰,不僅影響東北戰爭,而且關係全盤內戰。 民國三十七年底三十八年初之「徐蚌會戰」,乃國共最後決勝負的一仗。原本蔣中正屬意父親指揮此次戰役。父親時任華中剿總司令,北伐抗戰父親在淮北平原這一帶多次交戰,熟悉戰略地形。他向蔣提出戰略方針:「守江必先守淮」,應將軍隊集結於蚌埠,五省聯防,由華中剿總統一指揮。未料臨時蔣中正卻將指揮權一分為二,華東歸劉峙指揮,而指揮中心卻設在徐州。徐州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父親曾如此警告:「指揮權不統一,戰事必敗。」「徐蚌會戰」開戰前夕,國共兩軍各六十萬,嚴陣對峙,國府高層深感勢態嚴峻,劉峙不足擔當指揮大任,國防部長何應欽,參謀總長顧祝同聯名向蔣中正建議,父親替代劉峙統一指揮。父親飛抵南京開軍事會議,發覺國軍戰略佈署全盤錯誤,大軍分佈津浦、隴海鐵路兩側,形成「死十字」陣型。父親判斷大戰略錯誤,敗局難以挽回,況且開戰在即,已無時間重新佈置六十萬大軍。父親斷然做了一項恐怕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拒絕指揮「徐蚌會戰」。後「徐蚌會戰」國軍果然大敗,蔣中正下野,李宗仁出任代總統。蔣、白之間,嫌隙又生。 內戰末期,林彪百萬大軍南下,父親率領二十萬部隊與共軍盤桓周旋,激戰數月,但當時大局已瀕土崩瓦解,國軍士氣幾近崩潰。父親軍隊一路奮勇抵擋,由武漢入湖南,退至廣西,與共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但孤軍終難迴天,父親於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三日離開大陸,由南寧飛海口。 父親十八歲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見證了民國的誕生。北伐軍興,父親率部由廣州打到山海關,最後完成北伐統一中國。抗日戰爭,父親運籌帷幄,決戰疆場,抵抗異族入侵,立下汗馬功勞。國共內戰,父親率部與共軍戰至一兵一卒,是與共軍戰到最後的一支軍隊。為了保衞民國,父親奉獻了他的一生。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父親自海南島飛台灣。在風雨飄搖之際,父親選擇入台,與中華民國共存亡,用他自己的話,是「向歷史交代」。父親在台十七年,雖然過着平淡日子,但內心是沉重的,大陸淪亡一直是他痛中之痛。他念茲在茲的仍是反攻復國的大業。民國五十五年,離過世前不久,父親託人攜帶一封長信給旅居香港昔日同僚廣西省省長黃旭初,信中言不及私,通篇都在分析國際大勢及國軍反攻大陸的可能性。當時越戰正打得熱火朝天,父親認為如果越戰繼續擴大,中共可能出兵,一旦與美軍起正面衝突,便是國軍反攻良機,父親並詳細列出反攻大陸的戰略,犖犖大端。信中最後結尾:「弟待罪台灣,十有七年矣!日夜焦思國軍何時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現在國際形勢已接近反攻時機,屆時我總統蔣公,必統三軍,揮戈北指,取彼凶殘也。」 我曾親聞父親吟誦南宋詩人陸游《示兒》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我想這也是父親晚年最後心境的寫照吧。 (白先勇) 1963年 1月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在松山機場合影
  • 杨柳青青

    作者: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年),潜山人。原名张心远,“恨水”作为笔名,出自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词中的最后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寓有希望人生不要匆匆而过的意思。张恨水孜孜孜不倦,辛勤写作的一生,可以说他实现了使用这个名字的愿望。 1913年张恨水考入孙中山主办的蒙藏垦殖学校,同时试写小说向杂志投稿。1917年进新闻界,解放前一直在北京、南京、重庆、上海等地担任很多著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3

    作者:雾满拦江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3:激战北洋》内容简介: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辛亥革命,大浪淘沙;民国初年,风云际会。激烈的血战,惊天的权谋,让民国历史更显悲壮!孙中山角力袁世凯,双峰并峙逐鹿中华。宋教仁创建国民党,功业未成身先死。对于过往之事,蒋介石为何极力掩盖?首义元勋恃功生骄,黎元洪暗施黑手。身居总理高位,唐绍仪弃官私逃为哪般?巨匪白狼流窜各地,北洋名将全力围剿……大民国时代,英雄辈出,乱云飞渡。熙熙攘攘的历史长河,奔涌向前。在长河深处,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将向我们风趣而诚挚地道来!
  • 商务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民国老课本系列

    作者:庄俞,沈颐

    原书一共八册,前四册多采用能表演的材料,使儿童由活动来获得文字的实际经验;后四册多采用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材料,使儿童能在知识里求得文字的实际经验。书中选了大量的生活故事、历史故事、自然故事、童话、传说、笑话等,贴近儿童生活,在插图、文本的选择上都很有匠心。多以儿童的文学描写儿童生活,体现了“儿童本位”的思想。 小学教科书的特点是越往后插图比例越小,课文越长。此次出版,对原书内容作了精选,把重点放在前几册上,使全书图文比例适当,避免长文章太多影响阅读,同时删去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以利于读者特别是小读者接受。
  • 民国语文(高小选粹卷)

    作者:叶圣陶,蔡元培 等 著 胡足青 编

    《民国语文(高小选粹卷)》是民国时期语文教材的选粹汇编本。它从三十余种民国通用的语文教科书中精选课文汇编成书,分为初小和高小两部分,既展现了民国语文教材的大体风貌,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又便于厂大中小学生和家长,以及语文教育工作者、语文学习爱好者阅读、欣赏和借鉴。
  • 张荫麟全集(全三册)

    作者:陈润成、李欣荣 编

    《张荫麟全集(套装共3册)》集是张荫麟研究三部曲之一,笔者和李欣荣先生合作多年,初时准备合编张荫麟文集一种,后来我们在海内外相继找到稀见的资料,遂计划出版研究资料三种:一为纪念文集,书名《天才的史学家:追忆张荫麟》,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林忆往丛书”之一,已于2009年出版。二为《张荫麟哲学论著集》,内收张荫麟的哲学硕士论文英文原著及中译、哲学论文、《戴东原乩语选录》和《补录》,以及张氏翻译的西方哲学论文多篇,计划交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三即为《张荫麟全集(套装共3册)》。《全集》成书之日,清华创校刚好一百年,谨以此书奉献给清华,以志其世纪之盛。
  • 木垒河

    作者:李健

    《木垒河》是一部深情书写民国新疆往事的史诗之作,也是一部真实再现动荡时代家国变迁的命运之书。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以木垒河县城由小见大,再现了这一时期新疆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风云变幻。 小说从汪秀英三次出嫁未遂、夫婿均离奇死亡开始,引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汪雨量逼婚、魏啸才娶妻、剿麻匪、贩烟土、惨遭阉割、兄占弟媳、战火劫难、遭遇饥荒……同时写出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三位新疆统治者的新旧交替,“尕司令”马仲英进军新疆,直到新疆和平解放、解放军进疆等历史事件,铸就了一部沉郁、厚重的新疆往事,以史诗般宏阔的笔调,还原非常时期的非常人事,书写动荡时代的家国命运变迁。历史大势的风云变幻,交错缠结的恩恩怨怨,彪悍率直的爱恨情仇,此起彼伏的正邪善恶……古老的木垒河在一代代人新生的阵痛中颤栗。打开《木垒河》,你将走进新疆这片古老而瑰丽的土地,走近一群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的人们……
  • 蒋介石日记揭秘

    作者:张秀章

    本书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1949年部分日记其1000余篇,经过作者悉心深入地研究整理对其逐篇进行了考释、注解和评析 内容涉及党务、军事、行政、外交以及家事等诸多方面。 日记作为真实记录个人心理、性格、行状、思想的文字,一直被视为研究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料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要、极其复杂酌人物,长期以来,蒋介石的日记备受史家和广大读者关注而不可得;本书在对日记“揭秘”过程中,征引了与之相关的电文、信函、命令、演讲、谈话记录等珍贵资料,其中不乏属首次披露世所鲜见的历史档案文献 因此,《蒋介石日记揭秘》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具有启迪发微的研究价值。 2006年年初,媒体报出蒋介石日记手稿由其孙媳蒋方智怡交给美国胡佛研究所暂时保管,并将1917年至1931年的蒋介石日记开放(中间缺1924年的日记)的消息,但对于国内的广大读者来说仍不过是水月镜花,只能望洋兴叹而已 《蒋介石日记揭秘》一书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年至1949年逐年的日记1000余则,内容主要涉及军事、政治、党务、外交以及游冶、家事等活动,所谓“揭秘”就是根据日记文本相关内容进行的解析、评注、诠释。《蒋介石日记揭秘》中的日记部分,是有选择地辑录而成,但是比手稿本起始的时间提前了两年(即近年发现的《参谋长日记》13则),而且补阙了手稿本遗失的1924年部分,从而在年代上保持了编排的连续性,这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对手稿本拾遗补缺的作用。 一直以来,蒋介石日记被列为与公众无缘的密档。《蒋介石日记揭秘》一书的出版,不仅披露了蒋介石日记的真实面目,而且用以揭秘的文字本身也是人们平素难以见到的珍贵资料,因此,这本书可说是公开了双重秘密,从而可以使我们尽量置身于那个日寸代,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了解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没有不散的筵席

    作者:黄蕙兰

    作者细腻、坦率地写出了她一生的主要生活经历,包括童年时代的豪华生活;作为外交总长和内阁总理的夫人,周旋于北京社交界中的见闻;作为驻外大使夫人在欧美各国的经历;她与顾氏之间的微妙关系等。
  • 德国与中华民国

    作者:[美] 柯伟林

    1927年南京民国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在积极依靠美国、日本的同时,注意发展同德国的关系,寻求德国的军事、经济支持,稳定本身的政治、军事统治。作者利用了档案、回忆录等资料全面研究了这一时期的中德关系,对于我们研究民国历史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德国与中华民国》目录 第一章 1914年之前德国在中国 第二章 德中关系的发展 第三章 关系的建立1926-1931 第四章 国民党的工业战略 第五章 新的关系1933-1936 第六章 朴素、法西斯主义和新生活 第七章 德国与中国的现代化 第八章 尾声
  • 梁启超年谱长编

    作者:丁文江,赵丰田

    《梁启超年谱长编》是任公的年谱长编,治近现代学术思想者必读。近现代人物年谱中的一部鸿篇巨制,以资料翔实著称,尤其是书中摘录谱主与其师友往还的七百余通书信,史料价值极高。编者在处理资料时,将其按年分类连缀起来,加上说明性的或评论性的文字,以体现谱主在有关年月中的主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