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国

  • 走,回民国住两天

    作者:徐志摩,林徽因,胡适

    这是一本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关于家园的散文随笔集。 跟随这本小书,我们又“回到民国”,好似进入一个悠长的历史雨巷,每一块青石板都闪动着身穿长袍、对襟衫、旗袍的人们的模糊倒影。 书中有阳光的江南冬日,你可以和丰子恺先生“把椅子靠在窗缘上,背着窗坐了看书,太阳光笼罩了我的上半身……” 书中有闲适的午后时光,朱自清诸先生侧耳倾听窗外淅淅沥沥,捉住呼噜声中老去的猫儿,摸两粒茴香豆喝一壶老酒,谈谈学问之道。 “回到民国”,品不同的景,识不同的人,看到他们别样的生活、悠闲的旧时光。 “回到民国”,可以为我们烦躁的心灵找安居之所,找到那个似曾失去又似曾存在的自己。
  • 缘缘堂随笔

    作者: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内容简介:……大娘舅的话真有道理!相真开心,但是一想起铜钱就不开心,这种情形我也常常经验。我每逢坐船,乘车,买物,不想起钱的时候总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对于制造者的工人与提供者的商人很可感谢。但是一想起钱的一种交换条件,就减杀了一大半的趣味。教书也是如此;同一班青年或儿童一起研究,为一班青年或儿童讲一点学问,何等有意义,何等欢喜!但是听到命令式的上课铃与下课铃,做到军队式的一点名.想到商贾式的薪水,精神就不快起来,对于上课的一事就厌恶起来。……
  • 胡适和他的朋友们

    作者:智效民

    《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增补本)》:胡适注定是值得在中国现代史上大写特写的一个名字,“我的朋友胡适之”、曾经是许多人的口头禅,他的人缘之好、人格魅万可见一斑。然而,上世纪50年代之后,胡适成了昔日朋友们噤若寒蝉的名字,“五四一代”的身影瞬间引退到重重迷雾之中。《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增补本)》让我们吹去覆盖在历史书页上的厚厚灰尘,从并不如烟的往事中,一寻那一代人的怕和爱。 《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增补本)》是增补本,删除了原书10万字,增补了17万字,以教育、政治、科学与文化四个章节讲述民国大师们的政治选择、学术思想、精神追求与人格风范。
  • 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

    作者:曾景忠 编注

    《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内容简介:虽然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但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被推翻后,大陆从未出版过蒋介石的著述。《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是六十年来中国大陆第一次出版的蒋介石本人的著述。《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选编了蒋介石写给前后几位妻子和儿孙的部分家书,他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后的部分日记,和他的一些散文、诗作。书中收录的宋美龄访美期间与蒋介石的往来电函内容,表面似为家书,实质所谈国事。蒋介石对蒋经国、蒋纬国的家谕和蒋经国回忆所受乃父的庭训,都反映了其舔犊之情。 《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内容虽然也涉及蒋介石的政治军事活动,但较多地偏重于他的家族、家庭、婚姻、师友交往和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等。从这些能反映他的思想性格特点的自述性文字中,读者能够了解到蒋介石的心理活动、个性、修养和处事作风。这有利于人们深入了解一个更全面、真实的蒋介石。
  • 大师远去·壹

    作者:岳南

    民国时期是一个王纲解纽、诸侯蜂起、异族入侵、整个中国历史中少有的乱世;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动荡、大辉煌的时代,是科学与民主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的历史转折关头。从文明进步意义上说,它已超越了任何一个朝代的乱世与所谓的“盛世”。在这样一个纷乱中暗含着文明与进步的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产生了一批特立独行的大师级人物,而这批人物的家庭背景、气质、爱好、学行、处世方式等等诸方面各不相同,中西交汇,文化碰撞,数十位文化大师在短暂的民国时代巨星云集,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壮丽奇观,从而构成了20纪上半页中国历史星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个风景的正面和背面,映照出的是清华研究院五位大师的身影;是霸气横生的“人间最稀有的一个天才”傅斯年那冲天的怒吼;是“三百年仅此一人”的“教授的教授”陈寅恪那孤独的回望;是一代佳人林徽因与冰心的恩怨是非;是吴宓与毛彦文的“柏拉图之恋”,是一代狂人刘文典力踢蒋介石的奇闻轶事,是著名学者闻一多在死神面前从容镇静的面容…… 本书讲述了民国大师们的飞扬与落寞,崇高与卑微……还原了他们极具人性的隐秘历史。文中融入了作者深重的生命体验,其叙述生动,史料丰富,见解独特,在此类作品中风格独树一帜,深受读者喜爱。
  • 天下(T ien Hsia Monthly,全十一册)

    作者:吴经熊 温源宁等主编

    《天下》月刊(T’ien Hsia Monthly)1935年8月创刊于上海,1941年9月停刊,该刊由中山文化教育馆赞助出版,主要编辑有吴经熊、温源宁、林语堂、全增嘏、姚克等。这份英文期刊是综合性文化刊物,旨在向西方解释和介绍中国的文学与艺术,促进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主要栏目有评论、翻译、简史和书评等。《天下》月刊刊载了大量文化评论与文学译文,具有丰富的文化与文学价值,并为中国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向外传播做出了极大贡献。
  • 九十九度中

    作者:林徽因

    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是早期运用现代派手法的名篇。作者选取北京夏季炎热的一天,以挑夫流动的脚步,将貌似互不往来的社会各阶层不同的生活场景连缀在一起。小说截取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片段,且让这些片段带着生活本身的空间广延性与时间连续性,展示了1930年代中国都市生活的样态,以其相当的整体性具备了现代中篇小说的格局,同时处处体现出悲悯的情感和对底层的人道主义关怀。
  • 落花生

    作者:许地山

    许地山经典散文《落花生》因被纳入语文教材和新课标必读而广为人知,但称先生的其他作品为民国散落的文化遗珠并不为过。在抗战动荡激昂的年代,许地山空灵幽远,充满哲思的行文风格可谓独树一帜。 “他没有派别,只希望能为那环境幽暗者作明灯,为那觉根害病者求方药,为那心意烦闷者解苦恼 。”先生的文字总能让读者“有所慰藉”。 从蝉和大海的寓言,到爱人间的情愫,其散文将现实与哲学思辨、宗教情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亦僧亦俗”,在当年民国文学中卓然不群,在如今快速阅读的大环境下显得难能可贵。 · 本版《落花生》保留了1925年初次出版的散文集《空山灵雨》中全部篇目,另加入精选16篇,共60篇。编者按题材排序分辑精校,并配以契合的插画,期冀呈现给读者一本可反复品读的散文集。 · 本书共分为4辑: 第1辑 落花生 关于蝉和大海的寓言,关于梨花和老妇人的故事。往往短短一篇,禅意尽现。 第2辑 春的林野 从孩子间的懵懂感情,到对逝去妻子的思念,许地山笔下的爱情,或朦胧可爱,或深情可叹。他曾说,我自信我是有情人。 第3辑 我的童年 “自入世以来,屡遭变难,四方流离”,许地山念及幼时的母亲、祖母以及在牛津的时光,不禁“到回忆之乡”,娓娓道来。 第4辑 万物之母 集时势之作,讽时事、论文学。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由此得以一窥许地山的“入世”的一面。 · 书后附许地山女儿许燕吉抄写的《落花生》手稿及其所作《我记忆中的父亲》,希望让本书更具收藏价值。
  • 大帅府

    作者:黄世明

    《大帅府》是沈阳大帅府博物馆、张学良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黄世明的40年心血力作。与众多描写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作品不同,长篇小说着于大帅府院内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而将大帅府外的民国风云作为副线融汇其中,以第一手最珍贵的史料、第一次全部披露,拂去历史的尘埃,深度解密两代东北王发生在大帅府内的不位人知的国恨家仇、私密情史。书中对目前尚未有定论的诸多问题给予深度叙述,张学良的第一个女人是谁。让读者在感受墙外金戈铁马的同时,首度走进大帅府内拥红抱翠的世界。
  • 旧影秦淮

    作者:叶兆言

    《旧影秦淮》,本书图片与文字有着互文关系,文字因图而生,图片又为文字描述的事件提供了最好的形象说明。风流不忘爱国,这是秦淮河浆声灯影中的重要旋律。说起来也可笑,中国的文化人有时候真没出息。明亡于清以后,汉族士大夫没能耐复国,只好到秦淮河去爱国,在妓女中寻觅知音。自宋朝南迁,中国人的柔弱之风,逐渐恶习难改。武不能收复失地,文不敢针砭时弊,结果就只能一头扎进秦淮河的脂粉堆,在美人圈里打滚,在琴棋书画上消磨时间。有了这样的中国人,国家不亡也怪。醉生梦死造成亡国,亡了国,更加醉生梦死。
  • 波西米亚玫瑰的灰烬

    作者:邹经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汤唯说:她短暂的一生有着无穷的魅力。 究竟,萧红的黄金时代是怎样的? 且看复旦博士邹经抽丝剥茧,为你展现萧红一生的四季轮回。 李劼、余世存、张耀杰联袂推荐 萧红,原名张迺莹,与庐隐、石评梅、张爱玲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回忆鲁迅先生》等。她的文字散发着自由灵动的生命气息和力透纸背的悲悯气质,是“另一种风格”的天才之作。 萧红仿佛一个中国的波西米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了自由而流浪。除了童年,她不曾有过世俗意义上的幸福。从哈尔滨、北京,到上海、武汉,再到重庆、香港,从异乡到异乡,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每一次抉择,她的人生都有了新的局面和境遇,却终究是痛苦比欢乐多。邹经这部《萧红传》,对传主灵魂的高度深具同情的理解,将萧红一生的苦难娓娓道来,让我们重新发现“另一个萧红”。
  • 百年好合

    作者:蔣曉雲

    等到民國一百年, 我們終於等到曾源流於同一片黃土地, 因改朝換代而離家離鄉離國的人, 之後的故事。 〈百年好合〉百歲金蘭熹從家中總管到鋼筆小姐,以貴族身世自我推銷給企業家二代的平生緣。 人人羨慕她命好,不知道訣竅就是心淡;「心淡」說起來容易,可是人生要不經過些事先把心練狠,哪兒就能淡得了? 〈女兒心〉初老的陸貞霓因丈夫黃智成過世犯了抑鬱,在香港重遇發仔後引動少女情思而漸釋懷…… 無憂無慮的日子是從離開門前植滿梧桐的上海老家後就不見了嗎?那麼是從離開擺滿了蠟梅和水仙慶賀新年的香港父母家以後嗎? 〈北國有佳人〉上海灘名舞女淑英分別在上海、台灣、美國侍候過男人,每個都是她逃離從前的依託。 車行漸去,淑英感覺自己像故事裡遇鬼的書生,次日清晨醒來看見昨夜的庭台樓閣變成了土丘荒塚;她疑惑了…… 〈鳳求凰〉穆斯林古麗與學生兵國清因戰爭無依因愛情犯死罪,逃到天涯海角無歸期的私奔情事。 兩朵紅雲湧上她的臉頰;她結過婚有過男人的,都不知道兩個人只說著話,手都沒碰著,也能讓人口裡生津,心裡發毛。 〈珍珠衫〉溫柔婉約的愛芬在分居的丈夫大偉與老情人朔平間長期維持著恐怖平衡,兩老的初戀最終…… 女人記得一切細節。朔平一生……卻作夢也沒想到能靠三腳貓的閨房術被愛芬當成「大情人」來愛戀了半生。 〈昨宵綺帳〉舜美與雪燕年紀輕時都愛上飛官也都遭遇女人最悲苦的命運;只是舜美付出了最慘痛的代價。 恨呀!沒見沒聯絡都能藏一條手絹偷著想,舜美的嫉妒讓她心痛到連至儀落在她身上的拳頭都成了解脫。 童年時在眼前閃過的身影,窩在蔣曉雲的心頭,記憶反芻了大半生,等到民國一百年才開始訴說…… 故事雖屬拼湊和虛構,我創作時,人物的一生歷歷在目,他們的英靈也與我同遊天地。我清楚地知道他們從哪裡來,會到哪裡去,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什麼樣的痕跡。 和眷村裡「效忠領袖」與「官大一級」的鮮明階級意識不同,我成長過程中遇見的從大陸流亡到台灣的難民好像對政府都是牢騷滿腹,談到兩岸當時的「民族救星」更是意見比敬意多。既是難民,應該可能也有生計之憂,可是他們碰在一起卻很少聊油錢米價,反而喜歡讀他們不大相信的報紙,交換小道消息,和分析時勢;彷彿身在鄉野,卻覺得廟堂之事也是生活的一部份,自己可以置喙。等我長大後反芻才想通,原來這群人是民國的「士大夫」,經濟社會中叫「中產階級」。同是難民,雖然不是富貴的「上流社會」,他們卻或有文憑,或有技能,即使在難中,基本的飽暖問題還是可以得到解決,就有餘力繼續「生活」。 他們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追求事業、愛情、婚姻,喜歡和朋友分享對人生的期望和想法;他們也關心大世界裡的經濟,政治,和時局,很長的時間他們都在擔憂「老美」隨時會放棄彈丸之地的台灣;好像他們相信第七艦隊還勝於保衛復興基地的國軍。他們講起領袖並不比今天在電視上罵馬英九像罵兒子一樣的名嘴更仁慈,對軍人和他們的眷屬也都沒有什麼崇敬之意,反而會指名道姓地怨怪哪位將軍不會帶兵要為打敗仗負責任。生活中娛樂顯然對這些「難民」很重要,他們上館子,聽戲,和看電影;友誼也很重要,他們老是聚在一起怨天尤人或者八卦配對;除了時空不一樣,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都和如今的中產階級沒什麼不同。這些人遭逢亂世,其中有些際遇比我寫的小說還離奇……
  •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

    作者:闫苹,张雯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积淀了半个世纪的精彩》主要参照三十年代课程标准中的文体分类,按照普通文、实用文、诗歌、剧本四类,从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民国时期小学教科书中精选出近600篇精彩课文,具体内容包括生活故事、自然故事、历史故事、书信、儿歌、新诗、话剧、歌剧等,并将课后编排有特色练习的篇目进行整理,单设“特色练习设计篇目”,力求从选文、练习设计两方面来展现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特色。这些选文有的富含时代精神,有的反映了知名编者的思想,都很有特色。
  • 梁实秋经典作品选

    作者:梁实秋

    《梁实秋经典作品选》作者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县,他早期写诗和杂文,也做评论。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后任大学教授、报刊主编等,1949年6月迁居台湾。著评甚丰,主要有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偏见集》、《秋室杂文》等,并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等。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能反复的过程中,经典是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对人类精神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曾经的期望,鼓起现在的勇气,不再虚空浮华、怀疑未来。 这些智者的身影和流传已久的词句,净化了我们的心灵,震撼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可以错过但不会被磨灭的,什么是瞬间即逝却又是最宝贵的。
  • 苦竹杂记

    作者:周作人

    本书为我国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先生的散文集。其中包括:冬天的蝇、谈金圣叹、醉余随笔、如梦录、拜环堂尺牍等作品。 《宝庆会稽续志》卷四《苦竹》一条云; “山阴县有苦竹城,越以封范蠡之子,则越自昔产此竹矣。谢灵运《山居赋》曰,竹则四苦齐味,谓黄苦,青苦,白苦,紫苦也。越又有乌末苦,顿地苦,掉颡苦,湘簟苦,油苦,石斑苦。苦笋以黄苞推第一,谓之黄莺苦。孟浩然诗,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余。”苦竹有这好些花样,从前不曾知道,顿地掉颡云云仿佛苦不堪言,但不晓得味道与蕺山的蕺怎样。《嘉泰会稽志》卷十七讲竹的这一条中云: “苦竹亦可为纸,但堪作寓钱尔。”案绍兴制锡箔糊为“银锭”,用于祭祀,与祭灶司菩萨之太锭不同,其裱褙锡箔的纸黄而粗,盖即苦竹所制者欤。我写杂记,便即取这苦竹为名。《冬心先生画竹题记》第十一则云: “郦道元注《水经》,山阴县有苦竹里,里中生竹,竹多繁冗不可芟,岂其幽翳殄瘁若斯民之馁也夫。山阴比日凋瘵,吾友舒明府瞻为是邑长,宜悯其凶而施其灌溉焉。予画此幅,冷冷清清,付渡江人寄与之,霜苞雪翠,触目兴感为何如也。”此蔼然仁人之言,但与不佞的意思却是没有干系耳。廿四年六月十三日,于北平。
  • 独秀文存(平)

    作者:陈独秀

    精装29.50
  • 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朝花夕拾》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以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质朴善良的阿长、博学方正的私塾先生、严谨认真的藤野先生、热血青年范爱农,“可怖而可爱”的无常……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在鲁迅充满爱与温情的回忆中跃然纸上。《朝花夕拾》洋溢着个体生命的天真之气,展现了作者童年体验的追忆和成年沉淀后的思考。
  • 南渡北归·南渡

    作者:岳南

    《南渡北归•南渡(套装全2册)》是《南渡北归》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 南渡北归·离别

    作者:岳南

    《南渡北归.离别:全2册》是《南渡北归》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除述及迁往台湾的朱家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石璋如、蒋梦麟、叶公超等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陈寅恪、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穆旦、向达、叶企孙、饶毓泰、吴宓、钱锺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令读者感知历史真相并扼腕浩叹的同时,也生发出“在史中求史识”的冲动,并从中吸取一些“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