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国

  •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全26卷)

    作者: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的编排大体按照时经事纬的方法,以历史先后排序,按文稿内容分类,适当组合, 逐次编目。全书分为晚清·北洋(上、下)、东征北伐、十年内战、西安事变、抗日战争(上、下)、日伪政权、全面内战(上、中、下)、政府·政党、特工组织(上、下)、军事机构(上、下) 军事派系(上、下)、军政人物(上、下)、经济(上、下)、文化、教育、社会及目录汇编等共26册。
  •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作者:苏文

    除了不曾间断的中外战争、老让人搞混的各式条约,以及总弄不清楚的军阀混战外,您对清末民初的印象还有什么? 其实历史是多面的,当时人的言行举止、想法观念,往往最能呈现他们所处时代的风貌。例如从孙传芳的“禁用裸体模特儿作画”,可见民初风气的保守;从陈果夫的“让有烟瘾者当禁烟局长”,可见鸦片遗毒直到民国还未根绝;从吴佩孚的“看云朵变化判断敌军动向”,可见在那个年代,科学不如迷信晋及。 且让《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里100位大物的小故事,带您来趟另类的历史之旅。
  •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中)

    作者:万仁元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书》,是为了适应中国近现代史和民国史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就馆藏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的独立成帙的档案资料,如年谱、日记、未刊书稿。重要党政军会议记录和工作报告,调查统计资料等选辑而成的一套档案资料丛书。本《丛书》由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于1988年起,陆续编辑出版。《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是本《丛书》的一种。全书分为七个部份{一]军委会委员长天水行营等机密作战日记:[二]第一第二战区机密作战日记污三]第三第四战区机密作战日记真:[四]第五战区机密作战日记:[五]第七第九战区机密作战日记[六]鲁苏、冀察战区机密作战日记[七]第十第十二战区机密作战日记。这些日记,主要记载了1939年1月至1945年12月国民党军对日作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国民党军制造反共磨擦的作战情况,是研究国民党在武汉、广州沦陷后从片面抗战转到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重要史料。
  • 胡適日記全集

    作者:胡适

    1、保存完整的原始文件 《胡适日记全集》中保存了大量反对他、批判他、甚至抵毁他的原始文件,这尤其不是一般日记的作者所能做得到的。所以他的日记所折射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生活世界,而是整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2、增加以前未收的新数据 联经版《胡适日记全集》以安徽教育出版社的《胡适日记全编》(2001)为底本,又增加了一些以前未收的新数据,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新发现胡适1906年在上海澄衷学堂读书时的日记、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新近在馆藏胡适遗稿中发现的部分胡适日记,并且收录了胡适日记里附贴的剪报,是一部最完整的胡适日记。 3、制作人名索引 联经版《胡适日记全集》特别编制人名索引一册,以利读者查阅。 《胡适日记全集》时间从1906到1962年,内容涵盖了文化、学术、思想、教育、内政、外交,以及社会变迁等各个层面,他一生触角所及比同时代任何人的范围都更广阔,因此他观察世变的角度自然也与众不同。比起近年来出版的晚清到民国时期许多重要人物的日记,以史料的价值而言,《胡适日记全集》提供了最珍贵、丰富的资料。
  • 解封民国

    作者:唐建光

    2007年至2008年,蒋介石再度走到争议的十字路口。海峡那边,“去蒋化”正进入高潮,数百座铜像被拆除甚而切割,“中正纪念堂”改名“台湾民主纪念馆”,“大中至正”牌匾拆换成“自由广场”,已成台湾一景的“两蒋”陵寝哨兵也被撤掉。台当局官员宣称,蒋介石将不再是民众崇拜的“民族救星”,而是有功也有过的政治人物。那段时间,两岸的学者奔赴大洋彼岸的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取经”,这里正式对外公开蒋介石日记,人们看到了一个更为复杂的蒋介石。恐怕很少有人如蒋介石那样得到那么多互相矛盾的“头衔”:“民族救星”“伟大领袖”“独夫民贼”“刽子手”“卖国贼”……本书在新的情势下,让蒋介石及陆续的众多民国人物从也在纷争中“复活”。
  • 中華民國全圖

    作者:周宇廷

    ◎中華民國全圖(秋海棠版) ★民國64年內政部審定發行之老地圖複刻版 ★中華民國秋海棠地形與早期之行政區地圖 ★保留民國64年前之行政區地名、疆界、公路、鐵路名稱 ★比例尺 1:8,000,000 全開版
  • 中国国民党军简史

    作者:曹剑浪

    《中国国民党军简史(套装上中下册)》内容简介:国民党军的历史是中华民国史的重要分支。《中国国民党军简史(套装上中下册)》记述了国民党军的建立、发展、直至在中国大陆失败、撤逃到台湾后的全部历史。重点而详细地介绍了国民党军编制、沿革、作战等基本历史情况,是目前国内最为系统而详实的国民党军史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
  • 沈醉回忆录

    作者:沈美娟

    《沈醉回忆录:我的特务生涯》内容简介:18年前,他是天真淳朴的热血青年;18年后,他是精明冷酷的军统巨头。从“杀人魔王”戴笠的得意部下,到共产党的阶下囚,国民党军统宿将沈醉自曝18年曲折离奇的军统生涯,披露不为人知的军统秘闻及国民党特务的累累罪行。
  • 袁世凯传

    作者:苏全有,贺科伟

    《袁世凯传》内容简介:袁世凯纵横捭阖两时代,既是清朝重臣,又是民国元首,是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袁世凯抵制侵略、力主维新、废科举、建铁路、推行立宪、发展经济……《袁世凯传》评说袁世凯功过是非众说纷纭的一生,解读乱世枭雄袁世凯的激荡与沉浮,透视中国千年大变局的激变与冲突。
  • 民国清流3

    作者:汪兆骞

    隐匿山林还是出世救亡?且看民国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叶辛、何建明、张抗抗、梁晓声、李敬泽、叶廷芳、张颐武、王跃文、余世存、孙郁、解玺璋、岳南、李建军等众名家倾情推荐! 本书系民国清流大师们的集体传记系列之三。 本书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的风格,承接前两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0年),讲述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1年至1936年)再次成为文化主战场的北平呈现出的中兴景观。期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之后,政治斗争激烈而严酷,日寇逐步开展侵华活动。民族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中国知识分子如何抉择? 文化主将们严重分化后,纷纷从上海回归北平,新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天才成群地来”,胡适、周作人、老舍、废名、章太炎、刘师培、刘半农、俞平伯、沈从文、冰心、金岳霖、萧乾、张恨水、朱自清、钱穆、傅斯年、陈寅恪、梁实秋等大师,或选择振臂高呼,团结民众,救亡图存,或选择灭迹山林,躲进小楼成一统,追求个人成就。民国学界一时云蒸霞蔚,是为中兴时代。 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民国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他们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 暗夜里,还亮着灯

    作者:周牧

    这是一本关于民国战乱时期的个人史与非虚构。作者周牧1930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一个官宦人家,不久家道即衰落,由父亲挑起一家重担。作者详细记述了幼年随父母、亲戚一同逃难的生活,也记录了辗转在武昌省中、汉阳县中、伪省中的学习与成长过程。过学之心的旺盛,同学之间难得的情谊,以及在沦陷区生活的普通人心中的痛苦与愤懑,都有所描画。尤其是抗战结束后,作者进入湖北省高学习,在那里遇见了此后一生的挚友,与他们结下了深刻而真诚的友谊。战乱时期的亲情与友情之爱,几十年后娓娓道来,使人深深感动。
  • 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

    作者:唐小兵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由大众媒介和同人刊物等引导形成的公共舆论起着重新塑造认同和建构自我的作用,成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质疑传统文化、引入西方资源、批判现实政治、追索理想社会的重要媒介。 《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以 “星期论文”和 “自由谈”为例》以1930年代前期《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申报》“自由谈”两个典型的“舆论空间”为主要考察对象,通过具体分析这两个南北舆论阵地所继承历史脉络、凝聚的知识群体、依托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权力的交错、关注的基本议题,以及在思想资源、思维特质、论证风格上的差异与共性等内涵,细腻展现1930年代南北知识群体所引导的公共舆论的历史面相和知识人的精神世界。
  • 国民党下级军官的日记

    作者:李涤生

    本书主要选取了1946-1948年国共内战期间11位国民党下级军官的日记。这些年轻的国民党下级军官大多曾经是满怀救国理想、在抗日战场浴血杀敌的热血知识青年。抗战胜利后,他们满载荣誉的光环又被送至国共内战的战场厮杀。在冰天雪地、战火纷飞的战场,他们对自己前途感到迷惘与困惑,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越来越刻骨铭心,对“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内战越来越感到厌恶。然而,军人恪尽职守的天职又使他们难以摆脱内战的旋涡。这最终造成了他们人生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这些日记记录了他们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也真实完整地展现了另一面我们不曾认识的国共内战。虽然它们并没有飞扬的文采与华丽的辞藻,却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特殊群体的人性的真实、复杂与丰满。
  • 世风士像

    作者:李村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政治可以称作“文人政治”,现代史上,许多人在政学两界出入频繁。这部随笔集从胡适之谈起,评述民国时期的政学名人,虽内容分散,涉及人物众多,但有一个相互联系的主题,即探讨现代史上的政学关系。书中谈及的诸多往事一度尘封,作者广征博引,以缜密的判断和功力深厚的笔触,抽丝剥茧,层层梳理被忽略的历史细节,让那些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见。 (推介语) 李村没有村气,肚皮里的书多,腹笥宽,文字有民国范儿。 ——张鸣 平淡之笔墨,中正之眼光,坦诚之态度,幽深之情怀,不动声色中见史家之气象。 ——孙郁 以随笔体写民国学人从政,实非随笔而成,所言均人所不知,或人所少知,广稽博采,娓娓道来,言必求其据,事必求其真,因而有很高的可信度,可作历史读,亦可作掌故读。 ——杨天石 李村先生前著《前人后事》对一些鲜有人关注的史事已有较深钩沉,《世风士像》一书更聚焦现代史上“政学”交集之处,贯穿中国传统的“文人政治”视野,颇具敏锐之问题意识。虽是随笔集,却见大眼光。 ——叶隽
  • 去趟民国 II

    作者:刘仰东 编著

    "冯玉祥本是文盲,后来能写一笔不错的字,能说简单的英语,成了一个有文化的人。这自然是其刻苦努力的结果,据说他任河南督军时,每日苦学两小时,学习时门口挂一牌子,上书“冯玉祥死了”。 学者刘半农不仅吟诗作词,且为摄影高手,1927年,他在《半农谈影》一书中说:“所谓消遣,乃是吃饱了饭——或者说,吃不饱饭——寻些事做,把宝贵的光阴在不宝贵中消磨了。八年前,鲁迅在绍兴馆抄写六朝墓志,我问他目的安在,他说:这等于吃鸦片而已。呜呼,吾于摄影亦云然。” 藏书家周叔把书比作女人,他对另一位晚辈藏书家黄裳说:“刻板好,等于先天的身材好;如果印工好,就是说极清朗的初印本,那就是后天的发育好;再加上很好的装修,像傅沅叔的那种洒金绸面、金镶玉之类的装订,就好像是穿上了很好的衣服;经过名人收藏,钤上朱红的印记,就等于胭脂花粉;要是再有名人的题,那就更添上丰韵了。”"
  • 大商人

    作者:傅国涌

    揭开历史的层层帷幕,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中国企业家们,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个极富个性的商业传统:张謇创造的“南通模式”,小鱼吃大鱼的“卢作孚神话”,建厂力求其快的“荣宗敬速度”,永久黄的团队精神,穆藕初引入的科学管理法,刘鸿生用西方谚语概括的感悟式格言……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史上的宝贵经验,是后世企业家值得珍视的遗产,也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工商业的方向。 作者读史两年、寻访一年,为追寻企业家们的本土传统,走遍大江南北,用常带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了中国近代民营企业家们的群像,还原了那些商业先驱们的喜怒哀乐,挣扎与反抗,执着与奋斗,光荣与梦想。
  • 共和十年

    作者:郑曦原 编

    《〈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共和十年(社会篇)》为《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的姊妹篇,时间上与其相承续,系《纽约时报》1911年10月至1921年12月间对华报道的选编。1911年,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帝制终结。之后十年,共和制在动荡中初具形式,列强环伺的局面依旧,社会生活中西风东渐,中国被日渐引入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中,构成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危机与希望的时代。 入选《〈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共和十年(社会篇)》的《纽约时报》200多篇报道,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角度,对中国这十年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系列报道之深入。令人惊叹。以西方人的眼光,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做了预测,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从这里读者可看到历史的另一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百年后回眸历史,给人很多启示。
  • 风雨如磐

    作者:邢文军,陈树君

    西德尼·戴维·甘博 (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 是一位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终生致力于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从1917年到1932年,甘博先生先后四次访华。在他的任期内,甘博用他的摄影机建立了一部有关中国的图像档案——总共5,000幅黑白照片和彩色幻灯片以及30盘16毫米电影胶片。这些影像资料抓住了处在重大历史变革时代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王统治即将崩溃,一个年轻的共和国正在诞生却又面对内战的混乱,五四运动和共产主义革命正在兴起,如实记录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的庆祝仪式,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5年孙中山先生葬礼等。特别是照片记录了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请愿等情景,记录了涵盖中国北部、中部、东部、西南和南部地区的城乡社会生活。
  • 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

    作者:刘革学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有一批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人物,他们起于草莽之间,贫穷之家,却制造了一个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演绎了一件件惊世骇俗的荒唐故事。 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陈济棠、龙云、杨森、盛世才、韩复榘、刘湘、刘文辉、马鸿逵,这些草莽英雄,个个都有生动的故事,丰富的人生。 虽说英雄不言老,但这些草头王晚年的生活似乎都不尽如人意,其结局也各有不同:或为人所杀,或被放逐而亡,或遇难而死。说来既有趣味,又令人百感杂陈。 民国乱世,枭雄辈出,连年混战,中华大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这些军阀祸首是怎样的一些人?他们的最终结局如何?北洋之虎段祺瑞,两造共和,醉心权术,为何了无家产?常胜将军吴佩孚,信奉四不主义;不住租界、不借外债、不积私财、不纳妾;讲气节,拒当汉奸,其死因众说纷纭。东北王张作霖,胡子出身,怎样成为权倾一方的大军阀?一生四次被日本人刺杀,最后一劫有怎样的秘闻?北洋战将孙传芳,因何拳打冈村宁次、剖士兵的腹?进驻杭州,雷峰塔轰然倒塌,是巧合还是命数?“青天老爷”韩复榘威风一时,谁能让他罚跪?韩“青天”又是如何断案?狗内将军张宗昌三不知;不知自己军队有多少;不知自己的钱有多少;不知自己的女人有多少;他的死真是因为仇杀,还是另有隐秘?此外尚有哈儿司令范绍增、投机将军陈调元、东陵大盗殿英、辫帅张勋等人,各具个性,极富传奇色彩。
  • 海桑集

    作者:熊式輝

    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熊式輝(1893-1974),根據自己四十餘年(1907-1949)的日記,在1960年代親自編著了長達40餘萬字的《海桑集》,按編年體的風格將全書分為六大篇,包括“我與中國國民革命”、“北伐成功之後”、“中國之抗日”、“中國與友邦共同抗日”、“抗日勝利與東北禍患之勃發”以及“中國在抗日勝利後之厄運”。《海桑集》側重記載了其本人叱吒風雲的政治和軍事生涯,包括參與同盟會、辛亥革命、討袁護法、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內戰、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為史家重新理解中國近代史、民國史、中外關係史和國共關係史,提供了新的史實依據和獨特視角,可謂極其珍貴。其原稿、日記、電報、照片現藏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一直沒有出版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