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国

  • 民国报人

    作者:张功臣

    《民国报人:新闻史上的隐秘一页》内容简介:民国年间,报馆之多,报纸之杂,报事之纷乱,可谓空前。多事之秋,报人当如何自处?且看叱咤一时者如何海鸣,矢志不渝者如成舍我,随波逐流者如陈布雷,变节沦落者如陈彬稣……事业的跌宕起伏,人生的天壤之别,缘于一念之差,抑或本性使然?等尘埃落定,乃斟取若干知名报人为之作传,集成此书。作者客观谨严,旁征广辑,叙事议人有别于官修,以求揭开中国新闻史上的隐秘一页。
  • 東北變色記

    作者:陳嘉驥

    "和我哥哥同去东北的随军记者陈嘉骥,性格明朗,河北人,但是他的国语也不合北京人标准,速度也不够快捷。对事爱作研讨,最爱辩论。他辩论有一独特难忘风格,即奋战不休,今日输了,明日再来。继续辩个畅快,但是他语不伤人,不伤和气。来台湾之后,仍难忘情东北战地记者三年所见,曾写了《白山黑水的悲歌》、《废帝,英雄泪》、《东北狼烟》等书。二000年自费重印《东北变色记》。以亲临目睹且曾报导之史实整理成一份相当翔实且客观之信史,在自序中说。“退休多年,转眼已届八旬,每在闲时闭目遐思,仍多为东北往事。在撰《东北变色记》时,每因东北不应变色,而竟变色,搁笔长叹!始则误于苏俄背信,再则误于美国之调停,三则误于将帅失和……终导致号称三十万大军,在俄顷之间崩溃于辽西!”那三年所见,场面之大,风云之诡谲,是他三十年也忘不了的血泪史。" 摘自齐邦媛《巨流河》p.195 三联出版社2011版
  • 北洋野史

    作者:金满楼

    《北洋野史乱世军阀这么干》内容简介:科考路上几经失意的袁世凯为何在官场上如鱼得水?洪宪帝制的真相竟然是为了冲破“家族魔咒”?性情火爆的北洋之虎段祺瑞一生清廉、不取一文?代理大总统冯国璋曾暗中参与张勋复辟?北洋元老徐世昌如何在风雨飘摇中把持朝政?开国元勋黎元洪二度出山为何受辱而归? 布贩子曹锟贿选总统只图一乐? 吴佩孚何以成为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第一人? 财神梁士诒为何“要头不要脸”? 章疯子章太炎为何要大闹总统府? 历史镜头摇摇曳曳,那些看不明、看不懂、看不清的珍闻趣事,不登大雅之堂却入酒肆笑谈中,可千万别把豆包不当干粮.把野史不当历史。 在官史煌煌不敢说、不便说、不屑说处,剥去尘封已久的历史面具,透过趣闻、花絮、杂碎的雪泥鸿爪,却窥见了乱世军阀操弄权术的心机最深处。
  • 亲历者讲述中统内幕

    作者:陶蔚然,胡性阶

    《亲历者讲述中统内幕》所收作品皆山编者精心挑选,所付心力自不待言,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与部分作者和家属取得联系,去之不忍割爱,唯先行用之。请作者或家属见书后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奉寄稿酬和样书。亲历者。真故事。这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书。
  • 武夫治国梦

    作者:张鸣

    《武夫治国梦》是我1980年代写的一本小册子。那时候我对北洋军阀感兴趣,因此钻到旧报纸和档案里乱翻,最后写了一本有关军阀如何治军治国的一本书,被当时很热的蓦然回首丛书的主编之一定陈晋先生看上,虽然经历了点磨难,于1989年出版。在这本书里,我收罗里很多军阀治理的“高招”,但是结论却是,武夫难以治国。 事实上,不仅在北洋时代如此,推而广之到中国历史全过程也如此。马上打天下,老百姓情愿与否,都得认账,但是马上治之,则难上加难,纵然得天下者属于军头,也得乖乖地把自己的政权文官化,把治理方式文治化。这里,跟意识形态无关。 为什么呢?马上不是绝然不能治国,但成本太高,高到任何统治者都无法承受到地步,风险太大,大到动辄全盘皆输的地步。如果统治者足够明智,即使是为了自己和家人,也应该迅速完成从武治到文治的转换。 中唐之后,藩镇割据,割据的藩镇,所凭赖着,只有武人,尤其是身边的亲卫部队牙兵,这些牙兵,个个胳膊粗力气大,而且头脑简单,藩镇的军阀,靠这些人割据,也靠这些人治理,结果没多久,牙兵主宰了军头,军头如果不像小媳妇一样讨好他们,他们废了军头,就像扔掉一双破鞋一样的容易,逼到没办法,军头只好从别的地方借来兵,用偷袭的方式把这些牙兵杀掉,再换一批新的,不久新的故计重施,到了五代十国,骄兵悍将换皇帝也如法炮制,直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五代的皇帝,朝代和自家的命都短。 彼可施之于人者,人亦可施之于彼,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手下,不花学费,就可以从主子那里学会一切。
  • 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

    作者:胡春惠

    《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增订版)》从清末地方主义的兴起,辛亥革命与地方主义的发展,民国初年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此消彼长,以及民初联省自治、省宪运动的发生发展等方面,深入研究探讨,揭示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这段复杂纷争历史的内在因素。对人们进一步认识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央集权与地方主义的冲突给中国政治所带来的困扰,观照中国历史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民国知识人

    作者:叶文心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度。这项宣布虽然酝酿已久,来的并不意外,但是仍然截断了千年来士子们“学优则仕”的通衢大道。没有科举制度的约制,民国时期的学制五花八门,所谓“读书人”的内涵也大大改变。有的学门得到崇敬,有的学门相对式微,在不同时空之下有不同显现。 民国时期的新式学制讲究精通外语,掌握理工科技。多半的村塾与县学提供不了相关的师资与学习条件,乡镇里的英才不得不走上离乡就学的道路,许多少年在母亲的泪眼中踏上征途。省会大城的思潮往往跟乡下相左,乡镇精英学成之余常常隔断了自己回乡的道路。 大都会的生活对许多青年人来说并不写意,上海尤其突出。新式出版物图文并茂地描述理想家庭与物质生活,然而都会空间层次分明,知识的取得未必保证上升的道路。进城是许多内地精英的期待,城市生活也是许多失望的开端。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器物不断传进中国,其中印刷机以及照相机在上海得到广泛应用,这些传播科技的产业化大大地改变了都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讯息互动。我们谈新知的传播以及国家民族共同意识的凝聚,不能不谈广告与宣传、口号与传单、教科书与公众仪式,以及手稿善本的消亡。
  •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作者:岳南

    【本书特色】 1, 本书是著名畅销书作家、《南渡北归》作者岳南系列作品之一、《南渡北归》的先声之作。 2, 以一代才女林徽因在抗战爆发直到上世界八十年代的时代巨变中生命历程为主线,揭示那一代文化名人如梁思成、傅斯年、李济、梁思永、金岳霖等等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细节。 【内容提要】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梁思成、林徽因以及他们身边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如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夏鼐、金岳霖、陶孟和……被迫拖家带口,从北京、南京等地流亡长沙、昆明,最后辗转到达四川李庄。坎坷动荡中,他们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执着于学术事业,致力于文化的传承。梁思成、林徽因的《中国建筑史》就是在李庄完成的。抗战胜利,他们虽得以重返内地,但接下来的时代巨变,却让他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旅程,从此天涯永隔! 本书通过丰富的资料,生动的图片,对于这段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真实细节进行了再现。同时,还以当代独特的视角,对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情感纠葛,林徽因与冰心之间的是非恩怨,傅斯年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之间的学派纷争,等等,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使沉积于历史风尘中的人物与事件,再度以鲜活的形象与映像,凸现于世人眼前。 【读者评论】 读了岳南的这么多书之后,启发很大:原来,岳南先生的读书与治学是有次第之道的!《陈寅恪与傅斯年》、《从蔡元培到胡适》、《李庄往事》、《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那一代文化名人》等作品,都是他读书与治学次第的一个个里程,有了这些,《南渡北归》等作品才显现出更耀眼的光芒。 ——书评人 段慧群 岳南的文笔相当不错,貌似平铺叙述的字句间看得出有很好的功底,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一代文化名人在国难当头之际,对理想不离不弃,却又真实感人。 ——豆瓣网友dreaming 大师的魅力,就在于很多年后,当他们远去,却能把那坚定的足迹留给后人吧。感谢作者岳南,写了这么多的书,让我等年轻人得以知晓大师那极富感召力的背影。 ——京东网友 路边的地藏 这本书写民国动乱期间,我国的优秀学者为国家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不求回报的民族精神与革命气节。拿到此书后手不释卷,常常感动得流泪,并对那位融智慧与美丽于一体的林徽因女士产生无限的崇拜与神圣的向往…… ——京东网友 每日 我一直对林徽因和梁思成很感兴趣,看费慰梅写的,自然是倾向于他们的,不全面;而梁思成的第二任夫人为梁思成写的回忆录,也不全面;只有多个角度了解,从侧面去看待,从当时他们朋友之间的言行去推断,也许才可以得出最真实的林徽因和梁思成。 ——当当网友 jennie82475
  • 民国清流2

    作者:汪兆骞

    民国大师们分化与对峙时期的历史真相! “民国清流”系列是国内首套立体全景式再现民国清流大师们的史诗级集体传记丛书,本书为第二部。《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获选《作家文摘》2015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百道网中国好书榜2015年度人文类好书。系著名作家、编辑家,原《当代》副主编汪兆骞老先生的心血力作。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何建明、张抗抗,著名作家梁晓声、王跃文、余世存、岳南,著名文化学者叶廷芳、张颐武、孙郁、解玺璋、李建军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系“民国清流”集体传记系列之二。 本书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的风格,承接第一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27年),呈现出民国十六年至民国十九年(1927年至1930年)文化主战场的“战国”景观。 时值国内政局巨变,国共两党合作破裂,政治斗争激烈而严酷。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举起大旗的文化主将们出现严重的分化,蔡元培、鲁迅、茅盾、瞿秋白、丁玲、叶圣陶、柔石、胡适、沈从文、林语堂、郁达夫、梁实秋、包天笑、周瘦鹃等纷纷来到上海,一时间,民国文化思想界风起云涌,各文化流派旗帜鲜明,针锋相对,演绎出文化界的交锋论战与恩怨情仇。 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真实地反映文化中心转向上海的这一时期,民国大师们分化与交锋的历史真相。那些特立独行的民国文化大师,用自己的人格风骨、思想情怀、学术风范,铸就了民国文化史上的又一段风流。
  • The Age of Openness

    作者:Frank Dikötter

    The era between empire and communism is routinely portrayed as a catastrophic interlude in China's modern history. But in this engagingly written book, Frank Dikouml;tter instead shows that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 characterized by unprecedented openness. He argues that from 1900 to 1949, all levels of Chinese society were seeking engagement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that pursuit of openness wa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four areas: governance, including advances in liberties and the rule of law; greater freedom of movement within the country and outside it; the spirited exchange of idea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thriving and open markets and the resulting sustained growth in the economy. Accessible to general readers and full of valuable insights for specialists,China before Maopresents a fresh way of approaching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and shows that in politics, society, culture, and the economy, China was at its most diverse on the eve of World War II.
  • 国民党将领淮海战役亲历记

    作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国文史资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 淮海战役是国共双方武装斗争中决定全局胜负的一个规模最大的战役。这个战役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战争之不得人心,其失败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也从另一面显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和英明。为了研究这段历史,编审组收集、整理了有关资料并编纂此书,以供兵家和史学家参考。收入本书的资料,均为参加淮海战役的原国民党军将领所提供,是他们亲身经历的记录。为了如实地反映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的实际状况,在编审过程中,作者对有分歧的重要问题,一时难于核实的,则多说并存,以待研究;各个军的史料,只选登有代表性的,以免重复。
  • 革命逸史

    作者:冯自由

  • 安福祸国记

    作者:南海胤子

    《安福祸国记》是记述皖系安福俱乐部和安福国会活动的一部专书,对安福俱乐部缘起及其把持政治、操纵选举以及该部重要成员简历等均有较详细的记载。 《段氏卖国记》揭露了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卖国乱政的种种活动,为了解和研究皖系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参考资料。
  • 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直皖秘史

    作者:吴虬

    《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记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派军阀间的矛盾和斗争、政局内幕、重大事件的发展线索及其起因等,翔实扼要。   《直皖秘史》记述北洋军阀的由来和发展、北洋派如何分裂为直系和皖系,以及直、皖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作者张一麐熟悉北京政坛,了解北洋军阀的内幕,所记皆是自己所见所闻,参考价值较大。
  • 徐永昌日记

    作者:徐永昌

  • 洪宪帝制

    作者:张华腾

    本书以袁世凯称帝前后的心路历程为线索,对洪宪帝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进行了全面解读。
  • 中国近代通史(第7卷)

    作者:王奇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讲述了:《中国近代通史》是中国社科院“十五”期间的重大科研项目,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中国近代史著作,也是唯一一部完整地叙述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历史进程的学术专著。该书改变过去单纯政治史的传统模式,以革命范式为主,以现代化范式的补充,全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转型的历程。该书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以大量史料为依据(其中许多重要史料是近年来新发现并首次披露),吸收港、台及国际研究的新成果编纂而成。
  • 民国人物大辞典

    作者:徐友春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了解和掌握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各类人物的资料,是史学工作者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收录中华民国时期各类人物的《民国人物大辞典》,自1991年推出以来,获得海内外社会各界的热诚欢迎和高度赞誉;与此同时,也陆续发现了它的一些不足和遣漏。为了不辜负广大读者的厚爱,决定对原书进行增补和修订,出版《民国人物大辞典》(增订本)。 《民国人物大辞典》(增订本)收录的各类人物,从原有的12000余人增加到17000人,加上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机构建制、中华民国议会、国会暨其它政治会议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国驻外国使官与外国驻华使官等各类附录,增补修订后全书近800万字。资料翔实可靠,均依据档案馆馆藏档案、书刊与各类政府公报,并向私人调查征集书信材料,且辅以人物传记、碑传集、地方志和部分文史数据与港台书刊等相互排比、核对、验证,订正讹误,补足脱漏而成。《民国人物大辞典》(增订本)仍采用繁体字排印,意在便于港澳台与海外读者使用。
  • 走向自立之路

    作者:久保亨

    本书是日本著名经济史学家久保享教授研究中华民中经济史的代表作。 作者依据大量国内学者能以见到的日、英、美等国的档案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有关档案和其他资料,以1937年抗日战争前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税收政策的变动以及币制改革的努力等为中心,探讨了在皮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国内外诸各关系战争前夜东亚的国际关系,指出南京政府恢复政治主权限和经济发展的努力以及受到的诸种制约,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國民黨興衰史(增訂本)

    作者:蔣永敬

    國民黨自孫中山一八九四年創黨以來,迄今有百餘年之歷史,期間興衰輪替不只一次。前期於大陸,雖 最後敗於中共,但仍於臺灣繼續發展;後期在臺灣已近六十載,自二○○○年至今,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國民黨政權失又復得。百餘年來的國民黨,曾有四次由衰而興的歷史,二○○八年政黨轉替,國民黨再度執政,應是第五次由衰而興的契機。如何掌握這一契機,同時記取先前的教訓,也受到各界的關注。 黨史專家蔣永敬教授依前作《國民黨興衰史》,續將近年發表多篇新論文,增訂補充加入五篇,均是探討有關國民黨興衰的問題,對於《國民黨興衰史》原先內容多有補充。 增訂版自序 自序 歷任領導人圖片 壹、三次大結合 一、第一次:同盟會成立的時代意義 二、第二次:國民黨改組的歷史背景與意義 三、第三次:三民主義青年團與抗戰建國 貳、聯俄與容共 一、孫中山與越飛聯合聲明前的談判 二、馬林與國共合作 三、蔣中正赴俄考察記 四、鮑羅廷與改組國民黨 參、軍權、黨權與民權 一、國民黨與民國早期之民主運動 二、二、國民黨實施訓政的背景及挫折 三、民主憲政摧殘者:袁世凱與李登輝 肆、分裂與整合 一、國民黨的分合與興衰 二、中山艦事件原因的考察 三、迎汪復職與迎汪倒蔣 四、中共抗日統戰初期的「抗日反蔣」方針 五、從團結禦侮到共赴國難 伍、世代交替 一、孫中山晚年北上與最後的奮鬥 二、胡汪蔣分合關係之演變 三、從紀念蔣經國的言論來認識李登輝 四、李登輝與汪精衛的「世代交替」之比較 陸、回顧與展望 一、國民黨一至六次代表大會的回顧 二、從國共兩次分合看兩岸問題 三、國共合作的回顧與展望 四、從「百年老店」的興衰看國民黨的改造自救 柒、增訂部份 一、從三個名詞的微觀角度透視辛亥革命 二、「督撫革命」與「督撫式的革命」 三、鮑羅廷對國民黨的「左運」工作 四、孫中山晚年北上致力和平統一的途徑 五、戰後蔣中正「先安關內,再圖關外」問題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