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史
-
明天是舞会
编辑推荐: 少女的启程,从舞会开始。 离开学校,穿上华服,踏上马车,落座歌剧院,进入舞池…… 法国时尚文化教主、《巴黎文学散步》作者鹿岛茂力作。 本书带您重抵巴黎,还原19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生活原貌。 收录天才绘画大师保罗•加瓦尔尼时尚画卡。 小鹿:明天,是的,就是明天晚上,我就要被介绍给社交界了!——路易斯•修律 路易斯,请告诉我舞会和庆典的情形,你穿什么样的衣服、在美丽的金发上插了什么花,然后,还有男人们的话语和言行举止,也请都让我知道。当你倾听、跳舞、被握住的指尖有任何感觉时,我都与你同在。——小鹿 舞会是解读十九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最大密码,也是少女一生梦想的起点和终点。本书用巴尔扎克小说《两个新嫁娘》中两个命运迥然不同的女孩的经历为主线,辅以《包法利夫人》、《高老头》、《悲惨世界》等文学作品,书写出法国社会风俗习惯,详述了彼时社交界与时尚圈的风貌。 -
唐朝穿越指南
天涯头条推荐,“考据派”眼中的唐朝真相。 如果有一天,您一睁眼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唐朝——不要惊慌,来,拿起这本《唐朝穿越指南》: 先过了语言关,学几句中古汉语、唐朝国骂,再混进官府食堂开开小灶,品茶喝酒。记住,像穿越小说中那样大大咧咧走在街上,随手拿出纹银几两是会悲剧的,户口簿暂住证一个也不能少。可随旅行团游览长安城最热门的五大景点,顺便逛逛青楼,看看马球,带上豹子去户外狩猎。更可入乡随俗,像个唐朝人一样过端午、春节、七夕情人节。想洋气一点也没问题,圣诞节唐朝就已有!运气好的话,还能受邀去别人家里做个客,唱K跳舞,乐不思蜀,最后买套占地十亩限价房。 如果您是女士,这本指南能使您掌握长安最潮时尚衣饰。万一落地生根,嫁给唐朝人,也能了解婚礼细节,及婚后各种斗小三秘笈。 如果您有心混入政界,本书也提供唐朝公务员薪资、法律和政治制度以供参考;无论您想做文官,做武将,还是想穿越成外国来的留学生,攻略都已为您备好。 穿越无限好,乐活在唐朝。 -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本书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
萨哈林旅行记
萨哈林岛是北太平洋上介于鞑靼海峡和鄂霍次克海之间的一个长条形岛屿,四面环水,俄罗斯帝国把它当作是罪犯无法逃脱的天然监狱,从19世纪60年代起,将成千上万的政治犯和刑事犯流放到这里,从事苦役劳动。 1890年,契诃夫决定前往萨哈林考察,虽然此时他已出现疑似肺结核症状,多次咯血,身体十分虚弱;但是他坚持说“有必要”到这个“不可容忍的痛苦之地”,去研究苦役犯的生存状态。 他参观监狱、和苦役犯谈话,用卡片记录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的简况,甚至目睹了死刑和种种酷刑,深受震动,“以致后来多次在噩梦中看见这些场景”。三个月后,他回到莫斯科,花了三年的时间,写出《萨哈林旅行记》。 【编辑推荐】 村上春树盛赞 契诃夫毕生至为自豪的作品 拖着几近崩溃的病弱之躯,途经一万俄里的苦寒与荒凉,他踏进这“不可容忍的痛苦之地”,用文字诊断俄罗斯。 经典译本全新修订,最全注释和更多详细资料。 “这世间苦难深重,他为岛上的苦役犯写了一本书,描述他们的故事,传达他们的声音。”——梁文道 -
巴黎神话
最全面的巴黎思潮史、最动人的文化艺术史 一部清明上河图式的巴黎通史,一部关于巴黎的百科全书 寻梦者的天堂,朝拜者的圣地,昔日的神话城市,多民族的怀旧之都 《巴黎神话》一书精彩极了,是作者毕生阅读思考的结晶。文章精微敏锐,见识高明,而且带有绝妙的反讽。书里充满了出人意料的称引、一针见血的评论以及关联。——尤金·韦伯 巴黎是各种社会思潮与新思想的发源地,是世界的神话之都,是历史的伟大见证者。巴黎的每座桥梁、每座广场都代表着其辉煌的历史。纵然历经两个世纪的风雨,以及欧斯曼雄心勃勃的现代化改造,这座城市也仍然延续着文化的传承,记忆着巴黎人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 《巴黎神话》用神话学的方法为我们阐述和分析巴黎的社会文化史。它以极具魅力的方式介绍了外国人、法国外省人以及巴黎人想象中关于巴黎的神话与魔幻,刻画了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与衰退。它洞见深刻,信息丰富,文笔优雅,阐明了无尽变动的城市活力中交叉着的集体想象和个体想象,描述了人们心目中真实的巴黎和想象中的巴黎,为这座永远迷人的城市贡献了杰出的新篇章。 -
多难而伟大的十九世纪
“一等的天才搞文学,顺便把哲学也给讲透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无疑是这样的一等天才,他的文论《多难而伟大的十九世纪》和《歌德与托尔斯泰》首次被译为中文,浙江大学出版社4月出版。 “今天当我们回眸远望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称托马斯•曼为十九世纪‘遗老’的人已经身影模糊,儿托马斯•曼却作为人类精神林苑中的一株大树永远挺拔地兀立着,以其真、善、美滋养着世世代代爱着他的人们的心灵。翻译此书是艰苦的工作,也是审美的享受,但愿我并未因情害意,我期待着读者的指教。”——译者 朱雁冰 在《多难而伟大的十九世纪》一书中,托马斯•曼以其深湛的思想和细腻的笔触,对叔本华、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瓦格纳等伟大的思想家和音乐家,以及沙米索、克莱斯特、冯塔纳、施托姆等作家的思想与艺术创作展开评述。“叙述了这个世纪经受过苦难和在艰辛求索中所形成的伟大的巨人群体”。这些随笔展现了托马斯•曼小说世界的基础,以及他与德国卓越的文学和哲学传统的广泛联系,反映出他对文学、音乐、哲学的深刻思考。 -
小俄罗斯
一个犹太女人的生死命运书 -------------------------------------- 虹影推荐作品 -------------------------------------- 没人愿意经历悲剧命运, 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 因为我们不得不成长。 -------------------------------------- 倘若《飘》和《卢布林的魔术师》有 一个孩子的话,那它一定是《小俄罗斯》。 -------------------------- ------------ 【内容简介】 波塔一直沉湎于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中,当年她住在莫斯科的一个大户人家里,生命中无处不是沙龙、舞会以及上流社会各式各样的华服。同过去相比,而今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她只是莫斯尼这个犹太小镇上杂货店老板的女儿。然而,一位神秘莫测、教养良好的小麦商走进了杂货店,波塔的生活从此被改变了。波塔恋爱了,但是她并不清楚自己的爱人加入了犹太工人总同盟,长期以来他都在为犹太小镇偷运枪支弹药,以帮助犹太人防御遍及小俄罗斯各个村镇的种族大屠杀。 波塔在小麦主产区切尔卡瑟结婚,从此便定居在此,婚后的生活让她重温着当年在莫斯科享受过的奢华生活。然而,走私武器终究还是出了岔子,波塔的丈夫不得不逃往美国,而波塔则做出了毫无意义而且愚蠢至极的决定——她要带着两个孩子留下来,继续享受眼前的锦衣玉食。战争爆发了,波塔失去了一切。为了生存,为了孩子们的生命,她不得不另谋生路。 -------------------------------------- 【国外评论】 战争改变了一名俄罗斯女性及其家人的生活轨迹,这部作品对战争对于个体的影响力做出了史诗般的叙述。 ——《出版人周刊》 从对战争的破坏性所作的冷酷描写,到对反犹太主义做出的无情叙述,再到交织在其间的炽热爱情……本书不啻为一场令人着迷的阅读体验。 ——《书单》 《小俄罗斯》将生存、失去、爱、忠诚、家庭、宗教、种族主义与战争等主题尽收于书中。 ——维多利亚•帕特森,著有《空荡荡的天国》 书中充满了犹太风情,展现出在遭受着难以想象的损害时人性所能散发出的永恒光芒。 ——伊利耶•鲁比,著有《树之语》 她经历了沙皇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在经历这一切的时候她仅有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坚毅和魅力。 ——阿德里亚娜•夏普,著有《玛蒂尔达•克舍辛斯娅最真实的回忆录》 -------------------------------------- 上下翻飞的经幡让大树充满了生命力, 人们来这里挂上经幡是为了孩子、丈夫和双亲, 还有的人是为了好运, 或者只是因为生命仍在继续; 它们就像落在树枝上的蝴蝶, 随时会拍打着翅膀飞向天空, 帮逝者,帮仍旧活在这个世上却在为逝者哀伤的人捎着口信。 -
中古佛教僧官制度和社会生活
《中古佛教僧官制度和社会生活》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一代巨人
书中以1552年沙勿略在上川岛去世至1669年康熙为汤若望平反昭雪为时间段,详细地叙述了以利玛窦、汤若望为代表的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士事业百余年间的萌芽、发展、兴旺、衰落的历史历程。从传教士在明末清初时期,成功在中国立足、传教的历史和最后传教失败的结果得出了文化适应是相对完美的文化传播方式的结论,这一方式对于我们从事文化保存和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一个瑞士人眼中的晚清帝国
一百多年(1860——1868)前,一个瑞士丝绸商阿道夫•克莱尔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收藏了大量晚清时期的珍贵照片,留下了无数有关中国的游记 这些华夏旧影生动地勾勒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风貌,象征了中国和瑞士友谊的源远流长。 瑞士商人阿道夫•克莱尔(Adolf Krayer,1834—1900)在1860年到1868年期间,作为一家英国公司的丝绸监察员和采购员在中国生活。他喜好摄影,并有记录日记的习惯,留下了大量有关晚清中国的影像与相关文字,从而为我们勾勒出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风貌。本画册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以克莱尔所拍摄的有关北京和江南的照片作为主体,这些照片共计91张,每张照片经过考据后标名,并附有说明;以克莱尔撰写的游记(以日记的形式)作为附录。 -
面对死亡的人(上卷)
该书知识丰富,思想深邃,十分详细地阐述了死亡的历史……一部非凡的作品。 ——罗伯特•尼斯比特,《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毫无疑问,这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为未来的死亡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标准及目标。正如此前阿里耶斯的一部关于儿童史的著作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典范之作,衡量其他同类作品的水平一样,未来关于死亡历史的著作,必将借鉴这部伟大的综合性著作,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阐释、修正和取舍。 ——劳伦斯•斯通,《纽约书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中兴起了新的学科——死亡学,而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1977年所著《面对死亡的人》一书则起了开创性的作用。本书展现了西方从中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死亡态度的历史。阿里耶斯的著作奠定了一套对死亡观的话语解释系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阐释、修正和取舍的基础。 上卷包括两个部分、五个章节,分别研究了历史上面对死亡态度的演化,教堂中的圣墓,来世观念与末日审判,葬礼的变迁以及墓地的雕像。 下卷共分三个部分、七个章节,分别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死亡观念的变化,对死亡的冷漠态度,对于尸体的处理,假死现象,面对死亡的浪漫主义态度,公墓以及现代西方工业社会里出现的被倒置的死亡的现象。 -
面对死亡的人(下卷)
该书知识丰富,思想深邃,十分详细地阐述了死亡的历史……一部非凡的作品。 ——罗伯特•尼斯比特,《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毫无疑问,这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为未来的死亡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标准及目标。正如此前阿里耶斯的一部关于儿童史的著作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典范之作,衡量其他同类作品的水平一样,未来关于死亡历史的著作,必将借鉴这部伟大的综合性著作,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阐释、修正和取舍。 ——劳伦斯•斯通,《纽约书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中兴起了新的学科——死亡学,而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1977年所著《面对死亡的人》一书则起了开创性的作用。本书展现了西方从中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死亡态度的历史。阿里耶斯的著作奠定了一套对死亡观的话语解释系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阐释、修正和取舍的基础。 上卷包括两个部分、五个章节,分别研究了历史上面对死亡态度的演化,教堂中的圣墓,来世观念与末日审判,葬礼的变迁以及墓地的雕像。 下卷共分三个部分、七个章节,分别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死亡观念的变化,对死亡的冷漠态度,对于尸体的处理,假死现象,面对死亡的浪漫主义态度,公墓以及现代西方工业社会里出现的被倒置的死亡的现象。 -
明清江南的州县行政与地方社会研究
本书的研究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州县行政与社会关系为切入点,从历史社会学的分析层面,通过一系列有特色的个案和行政官员的大量实践活动的考察分析,说明当时的州县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权威下延的终点和地方意志表达的起点,在维持地方社会安定、经济运作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进行操作的。明清时代与近现代历史相衔接,明清时代的王朝统治、地方行政的制度设计与调整,对后世中国政治与社会有重要影响。作者的研究所涉及的州县衙署建设、地方利益分割、府县秩序、地方治安与思想教化、刑事操作、民变控制、吏治问题等,都在专题研究的形式下展开,既呈现出与明清时代典章制度设计之间的距离,也为现代中国基层社会的管理与官治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
不淡定的中国人
淡定是什么?不争,不抢,不浮,不躁,是内心到行为上的从容与平和。纵观过去到现在的中国人的行为,往往是不淡定,比如,处处可见的插队,中国式过马路,暴发户式的炫耀,无时无刻的迟到……这些不淡定,深深地烙印在很多中国人身上,成为一种独特的国民性征。梁实秋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这种种不淡定的表现,用浅幽默、淡批判的文笔将之描述出来,犹如一面镜子,足以让我们每个人对镜自省。说国民性,不必如鲁迅和柏杨一样下笔太狠太损,其实,不淡定才是最恰当的定义。 -
文化、权力与国家
《文化、权力与国家》是以乡村的文化网络为基本结构并考察其功能,这一点和作者第二本书《从国族中拯救历史》(中译本即出)的结构形态似乎相差不少,但他所关注的主题却在继续延伸:现代国家如何构造新的文化,以及民间团体如何“抵抗”从上面来的“攻击”,是第二本书所讨论的一个主要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在他的著述里贯穿了一种方法论:在考虑话语—主体—制度这三者对历史的建构时应该加入许多外来事物和偶然因素,因为参与主体和主体性构成的不仅有话语,还有外来事物;而由主体构建的制度还应包括制度本身的逻辑和偶然性。因此,所谓“拯救历史”其实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带有实体的目的。作者认为当民族国家成为现代性之下的历史主体时,其它历史就没有了,因为写历史的不同方法带有不同的目的性——以民族国家为对象的历史自然会排除掉其他可能的历史。所以,他从民族国家中要拯救的不是某种实体,而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表明,我们本来就应该有许多种历史,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对杜赞奇这样的研究者来讲,他最关注的就是在民族国家之外的历史是如何被压下去的,乡村仍然是他的立场。 -
舌尖上的历史
在人类历史中,食物是许多重大改变的背后主因:社会改革、政治改组、土地竞争、工业发展、军事冲突,以及经济扩张。《舌尖上的历史》这本生动的作品,就是在告诉大家,因为食物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如何改变和塑造我们今日的社会和其游戏规则。无论古代或现代,食物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力一样强大。本书结合各种领域的观念,从基因到考古、从人类学到经济学,并且把食物看成科技产物的成果,成为一本从食物写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的作品。 -
古拉格:一部历史
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威性的《古拉格:一部历史》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扩张,再到公开性时代的瓦解。阿普尔鲍姆深刻地再现了劳改营生活的本质并且将其与苏联的宏观历史联系起来。 《古拉格:一部历史》出版之后立即被认为是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二十世纪历史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必读书。 -
民国北京城
本书不是把城市作为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舞台,而是综合考察北京这个古老帝都本身的转型,以及被塑造成现代中国“文化城市”的过程。作者指出,今天所认为的“老北京”其实并不很老,它并不是帝都时代的北京,而是不那么遥远的民国北京。今天对老北京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将历史商业化的产物。北京不仅是政治活动中心,也是各类人群的生存社会。在作者的观察视野下,北京城获得了深刻的、实质性的学者叙述。 ——唐晓峰 《民国北京城》是第一部对民国时期北京的空间变迁、日常物质生活及其文化表述做出系统研究的重要学术专著,与其他研究北京的著作相比,该书的一个独特视点在于对民国时期北京的普通人群及其日常生活实践的极大关注。“传统的回收”这一概念的独到应用具有很大的启示,它对过去与现在、旧与新、物质与文化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辩证的视点。 ——张鹂 -
论历史
内容简介: 《论历史》是现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艾瑞克·霍布斯鲍姆80高龄之时编撰的重要著作。经过50多年的学术磨炼和人生积淀,霍布斯鲍姆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悟,全部融入其中,反映了这位世界级伟人毕生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怀。 在这本书中,他关心社会与政治两方面对历史的运用与滥用,以及历史学家的责任;讨论历史对当代社会的作用,历史学对其他学科(特别是社会学科)的价值;检视各种历史的趋势与潮流,并予以批判评估;探讨马克思与当代历史潮流的关系;讲述欧洲历史、底层历史、俄国革命和破坏文明发展的全球性野蛮主义……通过本书的论述,霍布斯鲍姆引领读者一同思考历史的理论、实践和发展,以及历史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这些文字展现了霍布斯鲍姆对于历史书写重要性的坚定信念,同时,展现了他精辟的分析、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观点。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之所以享誉世界,的确名至实归。 除了记住其他人已经忘记或想要忘记的事情之外,历史学家的主要宗旨,就是尽可能从当代的纪录中后退,而以更宽广的脉络和更长远的视野去观看与理解。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 编辑推荐: 托尼·朱特、余英时、何顺果、陈文茜,联袂致敬推荐。 从希特勒崛起到911恐怖袭击,和世界大潮交织纠缠一生的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思索百年,见证苏联式共产主义、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灾难性的失败之处,以及其中的残酷、血腥、骚动、沉沦和麻木…… “年代四部曲”之后,霍布斯鲍姆晚年最重要的综论性著作,收录22篇历史研究心得和体会的重要文章,触及了我们时代的重大问题,以才华横溢的书写 “赋予历史一种新的解读方式”。 温暖、激情而敏锐,《论历史》是霍布斯鲍姆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遗产,任何关注历史应该如何被书写、记忆和理解,以及这为何重要的读者,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延伸阅读: 在躁动的时代,读霍布斯鲍姆!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从1789年到1991年,从法国大革命到冷战结束,全面展现200年来的世界史和全球化。 战后史学写作的高峰——著名学者爱德华·萨义德 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 最清醒、深睿、无畏的思想家之一——巴西前总统卢拉 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 媒体评论: 所谓人生,就注定得历经主义的残酷;所谓成长,就是目睹大革命一一背叛他的信仰。……他一路拥有那么多学术界的政治敌人,却无人能阻挡他成为史学巨擘。他的笔那么动人,他的热情那么召唤众人,而他的史家技艺与那个极端主义的岁月如此环环相扣。 ——陈文茜(作家、媒体人) 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他的史学著作是最高等级的学术作品,但又充满了深刻的同情和正义感。他孜孜不倦地鼓动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英国前首相) 任何他所涉猎的领域,霍布斯鲍姆都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因为他的阅读量更大,具有更宽广和精确的理解。……其散文化的行文风格完全没有爱挑剔的理论癖,和某些年轻的英国同道身上那种夸张做作的理论自恋,文体干净利落、明白易懂。 ——托尼·朱特(Tony Judt,著名历史学家、《战后欧洲史》作者) 霍布斯鲍姆从来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的奴隶……他的作品具有非凡的知识宽度和深度,优雅、明晰,同情小人物,喜欢讲述细节。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迷人的历史书写……总是让人获益良多。 ——《观察家》(The Observer) 《论历史》有着霍布斯鲍姆一贯的品质……权威可信,非常重要。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让霍布斯鲍姆与众不同的是,他能够透彻地理解、讲述整个现代世界转变的性质。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作为一位见证了希特勒崛起和共产主义衰落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拥有无人能及的宽广视野。这本书的敏锐洞见和坚定信念,更多的是基于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而非其理论推断。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基于霍布斯鲍姆非凡的睿智,在历史学识方面,无人能出其右。……《论历史》对于我们领略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心灵的魅力非常有价值。任何关注历史应该如何被书写,以及这为何重要的读者,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卫报》(The Guardian) -
感官的教育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伦敦书评》《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惊叹赞赏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 耶鲁大学荣休教授 彼得•盖伊 五卷本心理分析史学巨著《布尔乔亚经验》之开篇鸿制 一部布尔乔亚少妇的感官日记,引领我们返回现代社会精神困境的起点 解读亲密信件,阐释画作,分析梦境,追寻心理线索,历史学巨擘彼得•盖伊用前未有的视角探究现代社会秩序与商业文化源头的19世纪,展现出一幅构建于人类基本经验下的全景式时代画卷。 彼得•盖伊尽情引用梅贝尔•托德——这位布尔乔亚少妇大胆、详尽、毫不隐晦的情爱日记,捕捉她对于感官享乐的渴望和对情爱的需求:性知识的获得、性启蒙的困惑、与丈夫和情人的关系、生育的焦灼……在彼得•盖伊看来,性与爱是所有经验的起点,是对时代变迁的最原始反映。托德无微不至记录下的19世纪布尔乔亚的性本能表达,实则是拉开了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序幕。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