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大学

  • 一切从大学开始

    作者:张宏杰

    这部长篇纪实文学是对当代名校大学生做了全方位的剖析,希望从中凸现出崇高的东西,书中内容是从三百多人采访中,精选出五十个人的经历:他们当中很多是自己学校里的佼佼者:有的学习很好,是班里或年级排名第一;有的做过很多社会工作,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强;有的追求自我,敢于走自己的路;有的搞创业,开起了公司……由采访录音整理成文字,每人单独成篇。根据受采访者的要求,书中有一半以上用的是化名。作者希望通过这本来之不易的书能唤醒那些麻木的大学生,能给迷惘的大学生带来方向,让更多的大学生从困惑中走出来……
  • 人与自我

    作者:夏中义 主编

    生命于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偶然,然而每个个体又不得不最终担当起这偶然而至的生命。一个人该如何为其日常存在的生命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学层面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的“主体角色”,并穿越欲望主体,向自由的精神境域迈进?又如何承担和消化外在的和精神的风暴,锤炼自己的心志,向自我筹划,为自己拓展一方可以安身立命的诗意居所? 创造自我,超越世俗的拘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升华自我,守住生命的热情;沉思自我,伸展情志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形成整体的人文自我,凸现人文情怀,让生命走向丰富、充盈、绚丽、深刻。
  • 大学思想读本

    作者:张汝伦

    本书是“大学读物”系列之一,撷取了古今中外哲学大师、思想巨擘的经典思想文献。上承先哲柏拉图来自远古的雄韬伟辩,下启20世纪中叶更形元丰富的哲学思潮,让你领会人类思想之流的壮丽历程,省察不同思想资源的独创与精微,兼收并蓄,提升思想的能力。是启迪当代大学生心智的绝佳读本。
  • 人与世界

    作者:夏中义 主编

    大学的教育功能不仅是教育培训、培养专门人才,更在于造就人,养成健全的人格、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大学生的思维能够与人类文明所取得的共同成果保持同一方向的联系。 人文就是审思人生,对生命进行终极意义的叩寻,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命运进行全方位的深层观照。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 大学理应是人文精神的一面旗帜,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
  • 大学的使命

    作者:奥尔特加·加塞特 (Ortega Y.G

    本书是作者应马德里大学生联合会邀请所作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讲演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该书紧扣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展开,以其犀利的笔锋,剖析了欧洲大学的弊端,进而提出和论证了自己独特的改革思路。
  • 走出象牙塔

    作者:德里克·博克

    在这《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中,博克旁征博引,显示了作者对高等教育研究的深厚功底,并有力地论证了他的一些独到见解。因此,该书出版后,在西方高等教育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成为表述大学继教学、研究功能后履行社会服务功能的经典之作。但是,由于作者政治立场的限制,该书也不乏政治偏见。为了避免读者误解,译者删去了一些带有不良政治色彩的内容。即使如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仍然应持扬弃的态度。
  • 十九札

    作者:朱青生

    这是19封关于学术规范和方法的信,是一位大学教师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针对的问题集中于如何遵从科学的规范和方法,完成大学作为理性保证的目标,建构并巩固自己的理性,同时认识并克服科学的局限,成为一个趋向完善的个人。信的写作历时4年,收信或质疑的学生也不固定,数年之间,或已远赴海外求学,或已进入社会工作,大多则至今仍在学校念书。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时刚入大学,如今已成为终身愿以学术为业的人。
  • 所谓大学

    作者:史生荣

    “学而优则仕”今天的大学校园官文化盛行。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得给予相应的官职,否则便是重视不够关怀不到。当然,没有一官半职也无法说明你取得了成绩。 奇才大学科研处长朱增泉教授,亦师亦官,权大位重,颇得校领导的赏识。因帮助年轻美貌的青年女教师杜小春评副教授,两人产生感情。小说用鲜活的人物,真实感人的故事,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尖锐跌宕的矛盾冲突,荡气回肠的人物命运,幽默风趣的精妙语言,深刻睿智的学者思想,勾画出了一幅当今大学校园生活的全景画面,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 消逝的燕京

    作者:陈远

    燕京大学在中国近代史上仅仅存在了33年,但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对中国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本书从司徒雷登创建燕京大学开始,讲述了燕京大学的名师风采、著名校友的逸闻趣事、燕大在抗日战争中因身份特殊起到的保护作用以及受到的摧残、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过程、燕大在院系调整后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影响等,也追述了许多功绩卓著却受到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的学者,如傅泾波、吴兴华等。
  • 大学纪事

    作者:汤吉夫

    《大学纪事》是一部反映当前我国大学中一些不正常的现象的长篇小说。在大学合并的风潮中,H大成为一所规模巨大的大学。新任校长何季洲宏图大志,决心要把H大建成国际一流的学校。为此,他使出浑身解数,不惜代价,建设五星级教学楼、申报博士点、引进明星、投巨资做广告,以期打造学校的知名度,把学校拖上一辆高速奔跑的战车。但是这样的“勇于开拓”带来了一系列弊端,教学秩序被打乱,弄虚作假成风,教学和科研质量下降;学校的日常工作也演变成官场的争斗,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 中国大学生读本

    作者:夏中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根据当代学子的精神境况“量体定制”的读本,它紧扣普世价值与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关系,围绕“大学”“青春”“仁爱”“ 情恋”“自由…良知”“敬畏”“乡愁”“记忆”“英雄”“坚忍”“希望”“自审”“反讽”“诗意”“自然”16个主题词,从人类文学史一思想史的经典文库中精选数十篇文章,为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优质的精神养料,为青春心灵的自由呼吸开拓诗意空间。 【编辑推荐】 十八岁,读“大一”,多么美好珍贵的“成人”季节!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这与其说是踏上专业深造的第一台阶,毋宁说是漫漫人生之旅的首次出门远行。肩头鼓鼓的行囊,塞满了父母的希冀,师长的叮咛,情侣的眷念……能否再挤一道空隙,捎一册《中国大学生读本》,做成年礼的礼品呢?它不昂贵,却高贵。日后,当你的心路历程弥漫幽暗,它会让你抬头看星空的北斗;当你陷入精神低谷忍受“饥饿”,它就是“面包和盐”。
  • 做书虫也做玩家

    作者:刘轩

    作者用散文的笔法,写下了自己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与生活的经历。比较作者过去的创作,显然无论题材还是创作手法都大有不同,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轻风扑面的文学气息……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描写哈佛大学墙外的流浪汉,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还是描写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咖啡店,都使读者看到了七十年代出生的年青一代,他们的成长路以及他们对生活中爱与美理想境界的追求…… 作者在书中告诉每一位追求事业、理想的年轻人:工作是为了休闲,战争是为了和平,辛苦是为了享乐,所以,做个可怜的书虫是为了做个轻松的玩家。 善待自己而不留愦憾,这就是新新人类全新的读书理念,以及现代精神生活。
  • 三人行

    作者:叶开

    《三人行》以某高校为背景,通过大学讲师梅子川与两个女研究生的暖昧关系,以出色的讽喻笔触,书写了当代中国知识犬儒们的真实境况。   著名作家莫言称这部小说“有《围城》的气味,有《小世界》的风韵……破开了高校学府的神秘唯幕,暴露出那里文质彬彬的腐败、堕落,犀利地揭示出当代知识分子斑驳陆离的心路历程。
  • 哈佛琐记

    作者:吴咏慧

    《哈佛瑣記》是筆者個人對哈佛求學時代一些瑣細的回憶。除最末一篇----〈重返哈佛〉----是描寫去年歲末重返哈佛的經歷之外,其餘十四篇都是記載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三年之間的見聞。 不可否認的,這些回憶都十分主觀,因此不免是片面的。讀者不難在字裡間發現筆者對哈佛的偏愛,這個偏愛實源於六年哈佛生活所產生的深摯情感,而不是可以用理性來推論的。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隱藏一個奧秘的精神泉源,不斷地支持他在現實世界裡過活,尤其在俗事紛擾之際,還能回到自己心靈的世界滋養休息,以便重新出發。 哈佛的可貴之處,便是提供一個良好的氣氛,讓每個人嘗試去表達自己,發覺真實的自我。在哈佛,每人受到鼓勵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用自己的感官去感覺,按照自己喜愛的方式去生活。除了個體層面的解放之外,哈佛還能夠承接西方智識的傳統,使置身其他的人隨時可以與古人精神相往來。 威廉‧詹姆士 (William James)曾描述他心目中「真正的哈佛」,他說:我相信,就培植自主與孤獨的思想者的苗床而言。除了哈佛大學,無出其右者。哈佛的環境不祇允許,而且鼓勵人們從自己的特立獨行之中尋得快樂。相反的,倘若有天哈佛想把她的孩子塑模成單一固定的性格,這將是哈佛的末日。 筆者毫無異議地贊成詹姆士的想法。 的確,世界上還有不少大學的歷史比哈佛更悠久,還有不少大學的校園比哈佛更美麗,還有不少大學的精神比哈佛更貴族;但對筆者而言,只有哈佛才是心靈的故鄉。 ================================= 三十年前,怀着前往“西方取经”的宏愿,远渡重洋,到哈佛进修。其时名师云集,诸如哲学的罗尔斯、心理学的科尔伯格、社会学的贝尔、思想史的史华慈,百家齐鸣,交织成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曲。身临其境,聆听人间知识的曲目,何其幸运。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师逐一陨落,哈佛也迈入一个“无大师的时代”。但这种自由、多元、独立的学术精神,却深植我心,且影响了日后自己治学的取向,而受用无穷。诚如詹姆斯所言,哈佛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因此,真正的哈佛人无需魂牵梦萦,而是勇往直前,开疆辟土,追寻美丽的新世界。
  • 过去的大学

    作者:钟叔河,朱纯 编

    本书由权威当事人从不同角度叙写新中国成立前我国17所著名大学的历史、人物、大事和办学特色。这些大学包括北大、清华、南开、复旦、浙大,中山、厦大、协和……,还有西南联大、中央大学及北洋、圣约翰、金陵等一度知名的学府。   作者蔡元培、蒋梦麟、胡适、梅贻琦、罗家伦、沈尹默、梁漱溟,梁实秋、潘光旦、钱穆、茅盾、冯友兰、柳无忌、张含英、茅以升、林语堂、林砺儒、胡传揆、陈裕光、赵瑞蕻……或为当年这些大学的校长、主事,或为这些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亲身感受和实际观察,真切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这些名牌学府走过的道路和特有的风貌,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大学教育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思考和推进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也有某种参考,借鉴的价值。
  • 原本大学微言

    作者:南怀瑾

    原本大学微言,ISBN:9787309035513,作者:南怀瑾著
  • 致青年朋友

    作者:钱理群

    《致青年朋友》是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与大学生们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的产物和记录,收录了钱先生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十六篇演讲以及与青年人交流的五十通书信,他饱含着生命的激情,孜孜探寻社会的出路,苦苦求索生命的真谛,为广大青年朋友开启广阔的精神空间。 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告诉青年朋友怎么才能避免“外在的黑暗转化成内心的黑暗”,怎么才能面对黑暗,却唤醒内心的光明,永远活出生命的诗意与尊严。生命中有许多顺应我们生命本性的东西,能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生命的无穷乐趣,当你“以婴儿的眼睛去发现”这个世界,拥有“黎明的感觉”时,学习探索的乐趣可以使人进入一种忘怀的境界,甚至可以超越生命。我们需要开创一个大的生命境界。 他还告诉我们,在这个不尽完美的世界中,在这个处处充满物欲诱惑却让人精神委顿的现实世界中,青年应该有怎样的担当。今天的中国不能没有梦,而青年人又应该从那里开始出发?青春是美丽的,大学犹如我们人生的盛夏,在大学里,我们要收获三样东西――知识、友谊、爱情。在大学期间要打好专业知识的底子,更要打好精神世界的底色。我们要对社会、历史、民族有所承担,也需要对自我的生命有所承担,要担此重任,我们必须在“苦痛的沉默”中“沉潜十年”,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和境界去应对复杂的现实和人生。他相信这个时代的青年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覃彪喜

    这本书的作者以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过来人身份,结合自己在求学、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经历,跟大学生深入、全面地谈论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考研、留学、求职、创业等方面要注意的问题,观点新颖、全面、深刻、实用。 书中的很多观点跟目前一些主流的观点完全背道而驰,对于那些信奉金科玉律的人来说,作者完全就是一个颠覆传统的另类。比如说,大家都认为逃课是不思进取的表现,作者却说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很多人都认为考研是大学生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出路,作者却把考研比喻成了痛苦的安乐死。如果你在看目录的时候对作者这些观点无法接受,请不要因此而搁下这本书。作者写这本书无非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你平等地交流一些想法。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作者身边现实的生活。这些生活在作者身边的大学毕业生比任何一个权威的案例都更为生动而真实。虽然你可能梦想着成为比尔·盖茨之类的风云人物,但是,你将来更大的可能只是成为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这些平凡的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员:毕业时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然后挤着公交车上下班,接着盼望老板给自己升职、加薪,最后,你在某个恰当的时候选择自主创业。请原谅我无法让你摆脱这种平凡的模式,我所能做的,只是让你在这条平凡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坚实。
  • 大学何为

    作者:陈平原

    本书从历史记忆、 文学阐释、精神建构以及社会实践等层面,思考大学作为人类社会极为重要的组织形成,是什么、有什么、还能做什么。 本书将论文与随感、演讲与问答、历史与现实、宏大叙事与私人记忆掺和在一志,造成一种明的“对话”状态,论及理想与现实、中国与西方、制度与精神、个人与国家等,正好对应中国大学改革的“进行时”。 本书聚焦大学在急遽变化的当代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将人文作为大学的核心,集中精力在文化、精神、价值层面上思考大学问题,以人文学者里少有的冷静温和的调子来讨论大学问题的复杂性和改革的代价,赞成“保守疗法”。
  • 大学精神档案・近代卷(上)

    作者:何光沪,秦晖,任不寐,袁伟时

    当下,中国的大学日益壮大。然而,我们的大学生及至我们的知识阶层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重大事件面前并没有保持应有的清醒与个人的尊严。这种精神状况恐怕是基于对人类文明的知识匮乏或者误解……有鉴于此,这套书对人类有史以来的经典的思想文献进行了选择性的汇集,以期为中国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大学教育提供一些基本的精神,为中国知识界尤其是大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观念和知识,以达致中国公民精神境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