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大学
-
细读美国大学
《细读美国大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学术著作,但其价值却不在一本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著作之下……一篇篇生文,如同一朵朵生活的浪花,折射出作者阅历的广泛、人情世故的练达、对真的追求、对善的渴望、对生活艰辛的藐视、对世间繁杂的喧嚣的超脱。分析精辟如“大学的用人之道”、幽默风趣如“当一回‘钦差大臣’”,融严肃的史料陈述于幽默之间的“学术自由的代价”,朴实无华的“大学里的民主”,一语道破玄机的“为大学排名”,以及关于留学打工的亲身体验,篇篇美文,如同下酒小菜,见不着铺张,却是无比的可口。 -
大学之修养
这是一本趣味盎然的人文修养读物,语言浅显,见识广博,具有深远阔大的时空跨度,且在层次、角度上各有不同,从多方面表述了作者在世纪交替之际的遐想与沉思,广征博引的论道令读者获益匪浅。虽然张信刚教授说自己在做节目时“往往事前准备不足到播音时才随想随讲。”但在这本书中处处体现了他的广博见识以及他广泛的阅读兴趣。张信刚教授对历史变迁和各类文化艺术的深刻体会通过浅显生动的文字和丰富多彩的事例呈现备受广大年轻读者尤其是高校学生的喜爱。 -
大学旧踪
本书对现代教育人文精神的挖掘,足以作为反省今日教育困境的参照。书里有多少我们今天难以企及、甚至从来不知的旧痕? -
大学有精神
本书是陈平原教授对年对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体制的思考,体现了一个人文学者对大学教育的关注和思考,对当前的大学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
北大往事
《北大往事(珍藏版)》的独特性在于,作者不是一般性地谈论一所声名显赫的大学,而是以个人经历的矿脉之中,去寻找最珍贵的化石。 因其鲜明的个人性,《北大往事》展示了一幅幅撼人心魄的画卷;既有对伟大事件的目击,也有对一已之私的挖掘;既有对精神世界的穷根究底,也有对儿女之情的沉吟回味。 在此,沉静者讲述了他们的骚动,世故者目睹了自己的死亡。 -
细读美国大学
本书作者亦庄亦谐的描述,将你带进了一个哲学的思考境界。美国大学管理,高深莫测。本书犹如开启了美国大学管理的一扇窗户,使我们窥见了大学管理者的智慧和尴尬、管理政治的奥妙和玄机、不同群体在大学中的利益摩擦、大学的理念与日益商业化的市侩之间的冲突。 本书也是一位先行者留给后来者的人生指南,从求学读书拿学位的每一个细节,从维持生计打工遭冷眼观人间万象,从立志奋斗寻找工作到处理人际关系,你都可以找到生涯规划的案例。总体上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使我们认识了比较真实的美国大学;而且,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语言风趣幽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具有广泛的读者面,尤其是对于准备去美国留学的青年学子,更是值得一读。 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院助理院长,在美国大学里既有教学经历,也有行政管理经验,本书是作者多年对美国大学运行机制的观察、研究及亲身体验的文字表述,对国人真正了解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学生及研究生培养、大学与政府及家长关系等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书中的一篇篇短文,折射出作者阅历的广泛、人情世故的练达、对真的孜孜追求、对善的渴望。 目录 题记 第一辑 “书”海拾零 从美国的“高考”说起 民主社会中的贵族 常青藤的光环 “仓储式”的公立大学 “自由教育” 教授就是大学 大学的用人之道 为大学排名 评估大学春秋 大学里的民主 学术自由的代价 师生之间 网上的莎士比亚 第二辑 就事论事 师道之难 言论自由与“政治上的正确性” 大学校长的言论(不)自由 淘气、传统、淘气的传统 记忆的编码 没有落地的靴子 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 大学不可承受之重 管理时尚与大学的效率 华尔街上的大学 浮想联翩说歧视 第三辑 人在“书”中 体验象牙之塔 来美国学什么? 自费生、公费生 宗教休克 留学打工记事 给教授打分写评语 当一回“钦差大臣” 附录 美国大学的分类与美新杂志的排名 美国高校的认证 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 平等权利法案与美国大学招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我所知道的普林斯顿
《我所知道的普林斯顿》怀想中的普林斯顿,学术圣地,如此宽容与儒雅。流连其中,你是一个朝圣者,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普林斯顿是作者在国外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也是最有感触之地。作者的笔锋掠过普林斯顿的历史、地理、文化,带着浓浓的人文主义气息。没有铺张与华丽的堆砌,简洁、平实的文风尽显大师风范,既是回忆,也是品位。这本书是一位学者对普林斯顿的体悟:正是因为普林斯顿的宽容和“大爱”,安德鲁·怀尔斯教授才有可能9年不出1篇论文,埋头苦干、静心研究,解决了困扰世界数学界长达360余年的一大难题——费马大定理,最终获得历史上唯一的菲尔兹特别成就奖;她也允许患有精神病的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静心地生活在校园内,并给予极大的关爱,终于使他在与疾病搏斗30年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充分体现了人类应该具有的“美丽心灵”。也许,这就是普林斯顿大学成为美国第一大学的真谛! 学术圣地普林斯顿,文化圣地普林斯顿,你所不知道的普林斯顿。 -
规则与潜规则
学术界有其正式和非正式的运行规则。正式的规则在教师手册里有明文规定,而那些支配着整个领域发展的潜规则常常难以发现,却在学术游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书作者作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用他们幽默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描绘了各自在学术界奋斗一生的成功经验——他们如何参透规则与潜规则的玄机,在学术界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这些世界顶级学者现身说法的讲述,揭开了学术界潜规则的神秘面纱,让你豁然开朗,引领你在学术研究这场漫长而充满活力的竞赛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
How to Win at College
The only guide to getting ahead once you’ve gotten in—proven strategies for making the most of your college years, based on winning secrets from the country's most successful students What does it take to be a standout student? How can you make the most of your college years—graduate with honors, choose exciting activities, build a head-turning resume, and gain access to the best post-college opportunities?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star students at universities nationwide, from Harvard to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How to Win at College presents seventy-five simple rules that will rocket you to the top of the class. These college-tested—and often surprising—strategies include: • Don’t do all your reading • Drop classes every term • Become a club president • Care about your grades, Ignore your GPA • Never pull an all-nighter • Take three days to write a paper • Always be working on a “grand project” • Do one thing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you know Proving that success has little to do with being a genius workaholic, and everything to do with playing the game, How to Win at College is the must-have guide for making the most of these four important years—and getting an edge on life after graduation. -
大学精神档案(古代卷)
当下,中国的大学日益壮大。然而,我们的大学生及至我们的知识阶层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重大事件面前并没有保持应有的清醒与个人的尊严。这种精神状况恐怕是基于对人类文明的知识匮乏或者误解…… 有鉴于此,这套书对人类有史以来的经典的思想文献进行了选择性的汇集,以期为中国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大学教育提供一些基本的精神,为中国知识界尤其是大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观念和知识,以达致中国公民精神境域的提升。 本卷选录的是古代各大文明的经典文献,展示了与浮华的当代相距最远的那些时代的文明精神。与那些时代已经隔膜得太久太久的我们,今天暂且坐下,左手捧茶右手展卷,聆听智者的声音,跟随先哲的足迹,追溯文明的起源,探索人类的精神,或许,可以医好我们的当代之“病”…… -
大学精神档案(当代卷)
认识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 这里献给读者的主要是值得中国知识阶层好好读读的20世纪的文献,有的篇章则是2l世纪的记录。全书以“苦难记忆”开篇,然后分九个单元分别阐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极端年代”、“革命年代”……人们用各种词语描绘20世纪。决定20世纪世界面貌的是几件大事:上半叶在1929年至30年代初达到巅峰的历次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下半叶科学、技术神奇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持续的发展;贯穿其中的则是苏联的崛起和瓦解。 这些事件深深地震撼着中国人的心灵和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对中国人来说,如何认识这些历史事件,至今仍是尚待彻底解决的问题。无论是19世纪大清帝国的沉沦,还是20世纪中国走过的如此迂回曲折的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反映。百年回眸,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认识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以资本主义的形式出现,这是历史的必然和不幸。它是黑白参半的怪物。与高楼大厦一道映入眼帘的是贫民窟;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是杀人艺术的精进;富强的西方与贫弱的被奴役的东方孪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噬下1000万无辜冤魂,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以5000万刷新了杀人记录,其中2500万是中国人,还有几百万犹太人。人们激愤地诅咒:垄断、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道义的愤慨,国破民困的积怨,归结为一句话:冲破旧世界的牢笼! 面对作为典范的西方社会经济如此不平等的现实,应该让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子一役”!这是孙中山在世纪初提出的救世方案。可是,他的继承者蒋介石国民党交出的成绩单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加上政治上特务横行、恣意剥夺公民自由的专制统治。 另一批中国人冀图从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大智慧,用以自救和救人。杜亚泉、梁漱溟、张君劢和后期的梁启超、章土钊都曾为此大声疾呼。可是,除了牵强的比附和一厢情愿的设计,中国自身传统中缺少的正是作为现代社会基础的市场经济、个人自由及其保障机制——法治、民主和宪政。 人们曾把苏联的崛起看作新世界的曙光,但密封的大墙一旦裂开,人们清晰看到的是:无法让本国人民吃饱肚子的农业集体化,是以饿死500万人为代价的;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几个五年计划实现的工业化不过是建筑在沙滩上的大厦;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视人如草芥的古拉格群岛! 经过明末清初以降400年中西文化的冲撞,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标志,不少中国人终于大彻大悟:承认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是相同的;“与国际接轨”逐渐成了流行用语,并在一些领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现代社会或现代性的核心是公民的个人权利即个人自由;各种制度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运作的。这是现代社会的底线,也是检验一切思想观点正误的试金石。早在19世纪90年代,面对甲午战争失败的严峻局面,严复破门而出作狮子吼:“身贵自由,国贵自主。”中西国家盛衰的关键在于“自由不自由”! -
数学分析(下册)
《数学分析(下)(第2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教育部“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创建优秀名牌课程数学分析”项目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精品项目的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数学分析(下)(第2版)》以复旦大学数学系近20年中陆续出版的《数学分析》为基础,为适应数学教学面向21世纪进行改革的需要而编写的。作者结合了多年来教学实践的经验体会,从体系、内容、观点、方法和处理上,对教材作了有益的改革。 《数学分析(下)(第2版)》分上、下两册出版。 下册内容包括: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Euclid空间上的极限和连续、多元函数的微分学、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与场论、含参变量积分、Fourier级数八章。 《数学分析(下)(第2版)》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数学专业数学分析课程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选用。 -
大学之道
本书所选的北大诸位校长、学长的经典文献,是老北大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主。 北大的精神性各应该是未来中国的精神性格。 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北大的精神传统。我们应该珍视、铭记这些传统,以此纪念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 -
人与国家
这本书关注的主题是大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民。其重点有二方面:一是穿越遮蔽,激活历史记忆;二是张扬现代国家理念,重铸现代社会伦理。 -
大学之理念
本书全面阐述了科学与学术的本性、精神、人的存在,理性、研究、教育与传授、交流、大学作为一种制度等内容。 -
大学的理念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作者于1852年在都柏林所做的一系列演讲,第二部分是10篇关于大学学科的演讲和论文。本书充分表现了西方高等教育中所遵循的精神原则和操作方法,对于正在进行重要变革的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应该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大学的理念》导读 一 纽曼的论证/[001] 二 内容分析表/[005] 三 反思的问题/[O11] 《大学的理念》界定与诠释 前言 第一卷 大学教育——分九讲阐述 第一讲 导言/[033] 第二讲 神学——知识的一个分支/[046] 第三讲 神学对其他知识分支的关系/[063] 第四讲 其他知识分支对神学的关系/[083] 第五讲 作为自身目的的知识/[104] 第六讲 从与学习的关系看待知识/[123] 第七讲 从与职业技能的关系看待知识/[143] 第八讲 从与宗教的关系看待知识/[163] 第九讲 教会对知识的职责/[184] 第二卷 大学科目——在一些演讲和论文中的论述(选文四篇) 选文一 基督教与文学——在哲学与文学院的演讲(1854年11月)/[205] 选文二 英语中的天主教文学(1854年一1858年)/[219] 选文三 基督教与自然科学——在医学院的演讲(1855年11月)/[246] 选文四基督教与科学研究——为理学院写的演讲稿(1855年)/[264] 注释 评论:再思《大学的理念》 解释性论文导言/[289] 纽曼时代的纽曼——马莎·麦克马金·加兰德/[295] 纽曼的大学与我们的大学——弗兰克·M·特纳/[312] 神学与大学:纽曼的理念与当前的现实——乔治·M·马斯登/[332] <大学的理念》中自我的悖论——萨拉·卡斯特洛一克拉伦/[348] 纽曼与电子大学的理念一乔治·P·兰多/[369] 建议阅读书目 评论人介绍 译后记 -
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又称《四书章向集注》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吸取借鉴并利用前贤的研究成果,在辑录前贤注解之同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来抒发理学的精义集结而成。《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儒家最著名的经典,是中国古代文人必修之书,影响非常之大。为了方便现代读者阅读参考,除采用横排简体字而外,特意半原文中的字句夹注移在段后集中注释,标出注号与原文相照应。 -
大学中庸译注
《四书》是中国儒家的著名经典,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其中《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以前没有独立成编。南宋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并为其作章句集注,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两朝的科举以八股取士,而八股文的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取,因此《四书》便成为南宋以后士子的必修书,其影响达七百年之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阅读儒家经典的需求,《大学》、《中庸》作为《四书》中的两部,当然在率先阅读的范围之内。本书以王文锦先生的《礼记译解》为基础,精选了包括《大学》、《中庸》在内的十四篇文章,重新编排,采用横排简体,使广大读者在《大学》、《中庸》之外,还可以了解一些古代的礼乐制度和儒家的基本思想。 -
在MIT上学
本书作者佩珀·怀特曾就读于MIT的机械工程系,他凭借睿智的眼光、情文并茂的描写,对自己早年在MIT辛酸的求学、生少和创业经历进行了全景式的回放,以“身在其中”的方式展示出MIT的独特风貌,带给读者关于人文精神的深刻反思。在与作者共同缅怀这段黄金岁月的过程中,相信每一个对MIT心存向往的人,都能够身临其境,切实体验到在MIT学习、生活的每一个平实的日子。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