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明清史

  • 游道―明清旅遊文化

    作者:巫仁恕,狄雅斯(IMMA DI BIAS

    旅行團包套的「套裝旅遊」,你以為是現代的產物嗎?其實早在明清時期,中國已有各式各樣的旅遊活動,而且旅遊設施逐漸走向商品化,比起同時期的西方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是美酒佳餚、游船肩輿、旅遊導覽、遊伴相隨,皆讓旅途可以更舒適、更盡興。士大夫更是明清旅遊文化興盛的一大推手,旅遊也成為明清士大夫文化的重要一環。大家耳熟能詳的徐霞客,以長程的冒險旅行著名,然而,這樣的「壯遊」並非當時士大夫旅遊文化的主流。從大量的日記、遊記中,可以觀察到他們頻繁地出遊,大多是距離不遠的「淺遊」,而且具有休閒娛樂及社交功能。明清士大夫所撰寫的遊記,看似文學作品,實則背後反映了士大夫的身分焦慮感。遊記文體在書寫上的變化,涉及到士大夫試圖與其他人的旅遊活動作區分的策略轉變。到了晚清,曾與西方接觸的中國人所留下來的旅行記錄,更有助於我們理解當時中國人對西方人的看法與態度。 目次 楔子 上篇 明清大眾旅遊活動 第一章 大眾遊觀活動的盛行 第二章 明清旅遊設施的商品化發展 第三章 西方人對中國旅遊設施的評價 中篇 明清士大夫的旅遊風尚 第四章 明清士大夫旅遊風氣的興衰變化 第五章 明清士大夫日常生活中的旅遊實踐 第六章 明清士大夫旅遊活動及其功能 下篇 旅遊文本與文化建構 第七章 明清士大夫的旅遊文本 第八章 晚明遊記書寫的品味論述 第九章 清代遊記書寫的知識論述 第十章 晚清遊記對西人的情感與敘事 餘論 旅遊地景的再現
  • 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

    作者:梁方仲

    梁方仲先生的学生黄启臣先生将梁先生的著作重新整理,交由中华书局整体出版。文集之一、二、三,是将分别曾由中华书局、中州古籍出版社、广州人民出版社三家出版的论文集以及一些未刊稿重新编排,确定了三个主题,分别是:明代赋役制度、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论,这样的处理较以前单纯以论文集命名的方式更显主题明确。两部名著:《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收入文集之四、之五。将未刊之梁方仲先生《中国经济史讲义》和《读书札记》整理出来,分别列为文集之六、之七。对难以收入三个主题中的文章,归入之八杂稿中。梁集共八种。
  • 侯方域全集校箋(全三册)

    作者:侯方域 著,王树林 校笺

    《侯方域全集校笺(繁体坚排版)(套装上下册)》以《四部备要》本《壮悔堂全集》为底本,以下列诸本主校:  (一)商邱侯氏顺治间刻《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本,简称家刻本。  (二)康熙三十三年宋荦、许汝霖编刊《三家文钞·侯朝宗文钞》本,简称文钞本。  (三)乾隆十五年侯朝宗外孙陈履中、陈履平编刊《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之强善堂本,简称强善本。
  • 明通鉴(全六册)

    作者:[清]夏燮撰,沈仲九标点

    《明通鉴》是继司马光《资治通鉴》和毕沅《续资治通鉴》所作的明代编年史。在本书以前,有明末谈迁的《国榷》,清季陈鹤的《明纪》,都用编年体记述明代的史事。《明纪》共六十卷,陈鹤本人只写成五十二卷,后八卷是他的孙子克家续成,一八七一年由江苏书局刊行。《国榷》的成书很早,因为在当时是禁书,无法刊布,只有几种传抄的稿本,日久颇多散失,一九五八年才由本局排印出版。这两书似乎本书著者都没有见到,体例和详略都不很相同。《国榷》有点近乎《通鉴长编》的性质,分量特别多,字数几达本书一倍有余。《明纪》又太简略,只占本书的十分之四。本书繁简较为适当,而且附有考异,便于参考。 本书除正编九十卷外,在明太祖未即位前,别为前编四卷,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郭子兴起兵濠州开始。又有附编六卷,纪崇祯十七年五月明福王在南京称帝以后的事,直到清兵攻下台湾为止。连正编共一百卷。书前有义例、目录和与朱莲洋明经论修明通鉴书。据义例说,他还著有考证十二卷,并且仿司马光的例另撰目录,都未见刊行。原书一八七三年(清同治十二年)初刻于江西宜黄官署,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又由湖北官书处重校刊行,现在依据湖北刻本标点排印。 著者用二十余年的精力着成此书,除依据《明实录》、《清实录》、《明史》、《御批通鉴纲目》、《御批通鉴辑览》等官书外,还参考各种“野史”、说部和各家文集,把他认为不敢深信的,仿照司马光《通鉴考异》撰成《考异》,并依胡三省注《通鉴》例分注正文之下。这种方法可说是比较完善的。但是著者只凭个人的力量写成这部二百万字的巨著,搜集的史料也不能十分完备,和司马光为撰《通鉴》奉政府命令设局置官固然不能相提并论,即和《续通鉴》相比,也不像毕沅那样有许多门客赞助。《续通鉴》已经远远不及《通鉴》,这书当然更免不了有许多缺点。某些地方著者的识见不免陈腐狭隘,而在许多根本观点上则又极其谬误。如通鉴竭力避免语怪,本书却杂有很多关于灾异和鬼神的迷信记载。所附的评论,多数采取清官书中的“御批” 之类,还对清帝竭力颂扬。记事也大部分以清朝的官书为标准,尤其是对农民起义,对国内少数民族和国外邻邦,都站在清政府的立场上叙事评论。至于明朝末年对满洲的交涉,更完全依据清人歪曲史实的记载,和《国榷》对照,就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另一方面,著者在别一著作《中西纪事》中所表现的极为浓厚的爱国思想,也贯穿在本书中,却是值得重视的。如本书最后部分,著者对于明末反清的忠臣志士,极力加以表扬,并且采集了许多当时禁书的记载,甚至对明史不给张煌言立传和“太湖义旅但载云间,山寨殷顽不登只字”也提出大胆的批评。 本书一九五九年由我局排印出版,距今已久。此次再版,为全新排校,修改了一些不规范的异体字和旧笔形字。
  • 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作者:傅衣凌

    集前题记 卷一 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一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若干问题的商榷 ——附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的原因 二 我对于明代中叶以后雇佣劳动的再认识 ——兼质罗耀九先生 三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的考察 四 论乡族势力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干涉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的一个探索 五 论明清社会的发展与迟滞 卷二 农业、手工业 六 明末清初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富农经营”的初步考察 七 清代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一个探索——江西新城《大荒公禁栽烟约》一篇史料的分析 八 略论我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规律——休休室读史札记 九 清代中叶川陕湖三省边区手工业形态及其历史意义 卷三 商业、贸易与市镇 十 明代浙江龙游商人零拾——明清商业经济史札记之二 十一 明代江西的工商业人口及其移动 十二 明清时代河南武安商人考略——明清商业经济史札记之三 十三 明清时代徽州婺商资料类辑 十四 从一篇史料看十七世纪中国海上贸易商性质 十五 论明清时代的棉布字号 十六 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 卷四 财政、金融 十七 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 十八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福建金融风潮史料摘抄 十九 清末厘金制起源新论 卷五 阶级、阶级斗争 二十 明清时代阶级关系的新探索 二十一 伴当小考 二十二 《王阳明集》中的江西“九姓渔户”——附论江西九姓渔户与宸濠之乱的关系(休休室读史札记之一) 二十三 明代苏州织工、江西陶工反封建斗争史料类辑——附论手工业劳动者在农民战争中所起的作用问题 二十四 明末清初闽赣毗邻地区的社会经济与佃农抗租风潮 二十五 明季奴变史料拾补 二十六 明末南方的“佃变”、“奴变” 二十七 太平天国时代的全国抗粮潮 二十八 关于捻变的新解释 二十九 太平天国时代团练抗官问题引论——太平天国时代社会变革史研究
  • 国榷(全六册)

    作者:谈迁

    《国榷(繁体竖排版)(套装共6册)》内容简介:编年体史籍。明末清初谈迁撰。全书正文104卷,卷首4卷。约428万余字。作者家境清贫,以力、文墨事务为生。其以诸家明史粗浅,实录又多有失实,故以《明实录》为聿,遍考群籍而编此书。记事起于元天历元年(1328),迄于南明弘光元 年 (1645)。其中万历以后70年篇幅居全书三分之一。该书的特点是对于《明实录》中避而不淡的一些重要史实,敢于直书;对于明代重要事件,经常将自己以及诸家的评论并列于后;对于所收史实进行了精审考订。该书清代及民国间均无刊本,故未经改纂。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张宗祥据蒋氏衍芬草堂和卢氏抱经楼两抄本互校本。
  • 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

    作者:卜正民,布鲁 主编

    这本书本身有它漫长且复杂的历史。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视野上观照,针对欧洲与中国两方诠释中国的过程加以处理的原创构想,系承李约瑟。李约瑟以自己所致力之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业绩,来肯定中国对世界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文化的贡献。……在他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欧洲业已经历社会、经济以及知识的转化,而中国却并未发生这些转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物质生活组织所产生的诸种因素,而此乃当今学者才开始分辨出来的问题。 本书试图描述的知识轨迹:开始于欧洲的独特性,而终结于中国的特殊性…… 本书的曲折之旅时,我们并不知道完成这趟旅程所需的漫长时间,以及在途中将产生的友情关系。
  • 阅世编-清代史料笔记

    作者:叶梦珠撰,来新夏点校

    本书作者叶梦珠为清初上海人,将大半生的亲历亲闻笔之于书,详细记录了明清之际上海地区乃至太湖流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人事等各方面的情况。全书共10卷,分为水利、田产、学校、科举、士风、赋税、食货、交际、纪闻等28门,资料极为丰富。
  • 千山夕阳

    作者:王振忠

    《千山夕阳:王振忠论明清社会与文化》内容为:文化依存于人的生活:当一个民族经历着一百多年的生死挣扎,一心只想着救亡图存,其文化心态当然也就很难平衡,总是大起大落,大取大舍,矫枉过正。到了21世纪,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向西方传统学习的必要,但激进者却一定要喊出“全盘西化”;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保存固有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但国粹派却一定要提倡“尊孔读经”;大多数人都了解应该汲取多元中外文化传统的滋养,但在文化论坛上却仍能听到“打倒孔家店”、“崇洋媚外”、“推翻吃人的礼教”、“痛打帝国主义的文化走狗”这样的充满激情与暴力的偏执口号,交又喊话,来回挑衅。
  • 聚合与流散

    作者:赵园

    《聚合与流散: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在完成后,易堂诸子在我,已非漠不相关的异代人,他们由故纸中走出,径直走人了我的世界。对于明清之际,我的兴趣始终在士大夫的处境与命运,包括展开在上述伦理关系、日常情境中的命运。明中叶以后,士人对当代士风之恶浊,批评不遗余力,我由明代及明清之际的士人那里,却常能遭遇极清明纯净之境,赤子般的真挚与热诚。易堂诸子涉世均不够深,应当属于“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的一类,是天性的诗人,尽管不以诗名。我想,光明俊伟的人格,任何时候都会令人神旺的吧。至于某个人物的魅力,自然会销蚀在时间中,但它们毕竟以其短暂的存在照亮过他人,即令细微如爝火,也是美丽的。易堂诸子孜孜于“求友”,以他人丰富自己的人生。
  • 清稗类钞(全十三册)

    作者:徐珂 编撰

    《清稗類鈔》是清末民初徐珂編撰。匯輯野史和當時新聞報刊中關於有清一代的朝野遺聞、以及社會經濟、學術、文化的事蹟,時間上至順治下至宣統,間有上溯天命、天聰、崇德者。 《清稗類鈔(套裝全13冊)》分門別類,按事情的性質、年代先後,以事類從,共有九十二類一萬三千餘條,記載較為完備。既有稗於遺聞,也可以資為談助,對研究清代歷史的學者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普通讀者而言亦具備相當的閱讀價值。
  • 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

    作者:[美]张春树,[美]骆雪伦

    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其中既有朝代更迭所带来的政策的变化,也有经济发展造就的思想观念的飞跃,同时也有西学经由传教士进入中国所产生的冲击。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本书通过翔实的资料考订和缜密的分析,以李渔的生活经历和作品作为研究个案,深入剖析了作为传统文人的李渔所折射出的现代性意识。反映了这个动荡时代对传统文人的影响,以及他们面对变化时,在思想观念上的回应。
  • 士林交游与风气变迁

    作者:魏泉

    《士林交游与风气变迁:19世纪宣南的文人群体研究》主要内容:讨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非我辈所长与所愿;我们的兴趣是。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权利。偶尔有空.则品鉴历史.收藏记忆,发掘传统.体验精神。甚至做梦、写诗。关注的不是区域文化,而是都市生活;不是纯粹的史地或经济。
  • 二重奏

    作者:黄一农

    本书充分运用红学界丰盛的成果,利用网络时代的文史研究新环境、新方法,发掘新史料并,带入新视角,对曹家先祖、家族血缘世系、姻亲网络等进行精致的考证,对曹雪芹个人的交游、《红楼梦》在清代的流传、影响研亦有深入研究。其中对纳兰家六姐妹的考证是亮点之一,长女嫁曹雪芹二表哥福秀,此女嫁乾隆孝贤皇后之弟傅恒,另女所嫁弘庆的祖母——密妃王氏,更是曾在康熙南巡时于苏州寻获断绝音信二十年的父母,并在乾隆初年首获允回家省亲的嫔妃,可能就是贾元春的原型。
  • 清诗史(上下)

    作者:严迪昌

    《清诗史(上下)》,本书运用“诗文化学”批评方法,关注并契入科举文化、隐逸文化、地域文化、家族文化诸基因,以认辨清代诗歌繁富杂的诸多特定现象。
  • 快雪堂日記

    作者:(明) 冯梦祯

    《快雪堂日记》内容简介:一国一郡文献之兴替,其大端往往与世运相陵谷。予观夫嘉禾一府而略知天下之变且不信哉!嘉兴艺文肇自前汉。自漠以来,严忌之赋,见绿班书,陆玑之注,荣列四库。迄两晋舆宋,陆、顾大族屡变文华。 唐宋之际,若陆德明、刘禹钖、张九成,并学究书院,思极人文,缛彩郁于云天,逸响振于金石。元之吴镇,英华秀发,波澜浩荡,笔有余力,词无竭源。明清之降,更成大观。若清江有诗、士林有品、墨林有琴、倦圃有书,缘情托兴,比符诗骚,皆一时之选也。推延至清,则嘉禾文光,照映当时,胜流遍地,诗家如云。若利瓦伊钧有梅会之选,钱陈群有八子之集,沈季友、胡昌基更谱一郡之诗系。若竹坨大佬,词兼诸体,才思横溢,闻其风者,海内景慕,后之文者,往往继踵芳尘,若孟举、悔余辈,皆高吟宋调,宏利苍然,非同凡流,若箨石宗伯,淳然古音,视曝书亭较深,视樊榭山房较大,张秀水诗帜而自成;尔,若寐叟鸿儒,植经入史,沈酣佛典,发为辞章,则奇气喷溉,鱼龙变幻,莫识其端,其波澜巨笔,同光之中,推为魁鳌。长水文华,秀州伟杰,千载而来,气逼云天,冠盖吴越。
  • 两个女人一个清朝3

    作者:郭厚英

    《两个女人一个清朝3:盛世曙光与孝庄太后》内容包括顺治初期,叔嫂搭配之政治格局形成;走死的李自成;弘光朝的血色悲歌;孝庄与多尔衮的政治联姻;孝庄的清算,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等。讲述了清王朝移入北京,孝庄伊始在国家军政中展现锋芒。她积极配合多尔衮打垮了李自成,又一举摧毁了朱由崧小朝廷。后来,孝庄通过自导自演的一场“太后下嫁”的政治好戏巧妙地化解了多尔衮的内心猜忌。多尔衮猝死,孝庄迅即对多尔衮政治集团发起重磅出击,成功护住了顺治帝的政治地盘。顺治年间,军事上,一开始有李定国的两蹶名王,郑成功的兵围漳州;朝廷中,则有陈名夏、陈之遴之南党与冯铨之北党冱寒的政治争斗。于是,孝庄向顺治帝举荐洪承畴定南方军事,最终解决了朱由榔这个心腹大患。而对于南方士大夫的收服,则从顺治朝一直伸延到了四大辅臣时期。进入后顺治时期,鳌拜束手被擒是孝庄政治秀的又一次高超运用。发生于康熙帝与吴三桂之间的军事对决,是孝庄对年轻康熙帝的一次重大政治考验。至孝庄的生命落幕,康熙帝已经成长为一代大有作为的明君,清王朝的盛世曙光已然出现。
  • 国朝耆献类征

    作者:(清)李桓

    《國朝耆獻類徵》亦名《國朝耆獻類徵初编》,清人李桓輯,是一部大型清代人物傳記资料彙编。 李桓(一八二七——一八九一),字叔虎,號黼堂。湖南湘陰人。累官至江西布政使,後因故罷歸。家居二十餘年,致力于收羅清代人物資料,輯成《國朝耆獻類徵初编》、《國朝賢媛類 徵初编》,另有《寶韋齋類稿》。 《國朝耆獻類徵初编》開纂于同治六年《一八六七》,歷時十五年成初稿,又七年校刊成書。是编共七百二十卷,其中包括《述意》、《總目》、《通檢》、《滿漢同姓名錄》三十二卷。 輯錄清天命元年至道光三十年(一八二八——一八五0)滿漠臣工士庶達萬餘人之傳志史料。先采國使館本傳,再及私家文集中的碑傳志銘等,凡所采摭,無論長篇短剳均錄全文,并随文附載文體及撰人姓名。傳分宰輔、卿贰、詞臣、諫臣、郎署、疆臣、監司、守令、僚佐、將帥、材武、忠義、孝友、儒行、經學、文藝、卓行、隱逸、方技十九類。以《欽定宗室王公功績表傳》、《欽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及續修各表傳冠首。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二又附增《國朝賢媛類徵初编》十二卷,分孝、敬、慈、節、列、義六類。全编搜集清代人物掌故资料極為宏博,如之後的《清史列傳》多取材于此,對清史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我社曾于一九九。年據光緒年間李氏初刻本整理、影印此書,很快售罄。此次重印,改為大三十二開本,縮拼影印,并重點做了如下四頊工作:一是對書中不易辨識的文字進行了一定的技術處理,力求清晰可辨。二是對書中缺漏、磨損之處,另找底本補齊,以求完璧信,三是新编漢語拼音人名《指宰輔至方技等十九類人物》索引于書前。需要說明的是,總目、卷前小目錄、篇前人名不一致處,所编索引以篇前人名為准;合傳則數人分别编人名索引,附傳人物則不另编人名索引;每卷間有補錄係已載者續輯或未载者補刊的,亦编人名索引。四是將此書重新编排分册,并新编目錄,以配合漢語拼音人名索引,便于閱讀與查檢。
  • 天崩地解:黄宗羲传

    作者:李洁非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清初三大儒。他早年多磨难,父亲作为东林党人被魏忠贤等“阉党”迫害致死,青年时期逢明末离乱,身为复社成员又遭吴大铖迫害。明亡后他投身抗清活动,一度以“游侠”形象往来于各抗清组织。终于在抗清一次次失败、清朝统治日趋巩固之后,他开始以孔孟为楷模,一边著书立说,一边坐馆授徒,立倡文明救世,质疑帝制法权,从朝代更迭的历史教训中,生发出积极进步的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本土生长的思想启蒙先驱。 本书作者多年研究明末清初历史,对黄宗羲思想有深切的理解认同。本书将传主的身世、生平重要活动和其学术思想,融会在相关历史资料的梳理之中,条分缕析,夹叙夹议,使传主的形象渐渐凸现、清晰,在阐述其思想时,对照现实并提出自己的深刻见解。作为一部思想家的传记,它在呈现传主思想价值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考探索,最终使其成为一部极具思想含量的作品。
  • 嘉定忠臣

    作者:[美]邓尔麟(Jerry Dennerl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为许多史料记载的清军入关后的两大暴行,而产生这些暴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个历史之谜。本书作者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莫斯特分校历史与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邓尔麟运用大量的原始文献、中外研究资料,从理性、客观的角度,以明末嘉定文人侯氏、黄氏家族的儒士为中心,全面解读明末清初文人儒士在清军入关后做出抵抗抉择的深层次原因,即他们的生平,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他们的科考和任官经历、思想和交际、与地方社会的关系等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原因,为我们揭示了明末清初那段历史的另一个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