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邵燕祥
-
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
此书是邵先生到1958年的自传,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着那个时代。 -
邵燕祥自述
如果我们按照习惯把过去的事情叫做历史的话,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和遭际,不也是历史么?普通人的人生,对于我们不是比王朝盛衰、宫闱秘闻更加亲切么?——邵燕祥 本书系是“大象人物聚集书系”的姊妹篇。二者有同有异,相同的是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不同之处在于所选择的人物不再是被他人聚集扫描的对象,而是一个叙述的主角,向读者讲述自己人生的艺术追求。与“聚集”相比,这种现身说法也许更让读者感到亲切。 -
人生败笔
沧桑文丛 -
一个戴灰帽子的人
“文革”前夕,一位右派分子的迷失 诗人、作家邵燕祥晚年深度反思、直指人心,大声疾呼: “我们曾经被欺骗,我们也曾经互相欺骗。我们不能再欺骗后人了。" 这部《一个戴灰帽子的人》忆述的,是一九六○至一九六五年间的一段生活、工作经历,是邵燕祥人生之路的一个横截面。这几年,经过了反右、大跃进、反右倾、大饥荒以后,处在“文革”爆发之前,似乎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是社会政治风云依然鼓荡翻卷,暗流汹涌,“树欲静而风不止”。 虽然沾了特赦战犯的光,邵燕祥先生被摘掉了“右派分子”那顶沉重地压在头顶上的“黑帽子”,但特有的政治烙印迫使他不得不继续“夹着尾巴做人”。这到底是怎样一种苦境呢?他的心情、心态、心境究竟如何?他历经了怎样的内心挣扎?他如何才能在准良民贱民的地位,获得一种生活的平静、精神的安宁而不至于心理失衡呢? 头上扣着的帽子变成了灰色。此种特殊生存状态、精神状态,邵先生一言以蔽之曰“苟活”。当然,这不过是现在的看法,当时则并非作如是观。 -
柔日读史
《柔日读史》是邵先生1989年后在一种极特殊心情下的读史杂感集。因为心情的特殊,所以文章的感觉、格调自然也就比较特殊。 -
宿命的召唤
处在社会大转折、大变动、大重组的世纪交,丛刊强调听从时代的召唤,保持对社会现实关注,守望知识者精神家园,坚持独立思考,期待以深厚人生内涵与斐然文采兼融的散文,回应鲁迅在本世纪之初发出的“立人”的呼唤。 -
我的心在乌云上面
本书为我社"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之一。 作为著名随笔杂文家的邵燕祥,堪称我国当代的杂文大家。其作品沉实犀利,思想深邃,艺术厚重,是有责任感、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 此书收入他的作品五十余篇,均为其从未结集出版过的新作。 -
奥斯维辛之后
奥斯维辛是纳粹希特勒所设的一个很有名的集中营。书名借用“奥斯维辛之后”,即指人类一次重大灾难之后。作者的视野从中国扩展到外国,“以天地之心为心”,对国际事物见解独到。这些涉外文字,时生悲悯,时生义愤,还有不少疑窦,形成“国际题材”的随笔杂文。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 -
教科书外看历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作者以历史的睿智,杂文家的犀利,诗人的激情,择取中外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加以新的阐释和发挥。所谓“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这部书里,作者倒做了一个出色的实践家。 -
找灵魂
这是一份知识分子改造史的个案。从1946到1976这风雨苍黄的三十年,“运动”如潮来。多少次夤夜彷徨,多少次无心之失,点滴记录在作者的旧日卷宗。作者自云,再次披阅这些旧卷宗时,从文学写作的追求与失落入手,却发现了一个整个人格扭曲蜕变以致丧失良知的轨迹,这如此深刻地发生在自己身上,虽不完全意外,仍然十分震悚。抉心自食,百般况味。既然已经悟到过去一个历史时期内的自欺欺人之可悲,那么,除了遵循求真和求实的原则,就别无他途来拯救曾经失落和迷途的灵魂了。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