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历史学
-
罪孽的报应
德国有心结,一提到犹太人,德国人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猛增。 君特·格拉斯说,“有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痛回忆,德国就应该永远分裂。” 倘若说人类史上最黑暗的篇章是可以“应对”的话,那么德国人总体而言可谓应对自如。战后德国人曾经“无力哀悼”,然而如今,对国家罪行的内疚转化成一种美德,对比某些国家的死不悔改,甚至成为一种优越感的标志。 日本缺心眼,正如麦克阿瑟所说,日本人在政治上就是个十二岁小孩。 原文部省大臣藤尾正行曾这么说:“日本近代史上没有令人羞愧的篇章。” 有了广岛和长崎原爆造成的冲击,日本人在谈论战争罪时,感到有资格反戈一击,指责“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保守派首相依然年复一年地参拜供奉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而形形色色的委员会把教科书里有碍爱国自豪的史实一概阉割干净。 二战结束七十年来,当正义的一方欢呼胜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危险的民族”,又是如何面对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表面看来,德国人对大屠杀的彻底反省,日本对侵略责任的抵死不认,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在历史的阴影下,关于奥斯维辛、广岛、南京这几个炼狱之所,关于历史的胜者审判和历史的纪念泛滥,以及为了实现“正常化”的努力和手段,两个看似迥异的国度,实则都充满了难以分辨是非的灰色地带。走访历史的暧昧角落、捕捉冠冕堂皇话语之下的潜台词,同时作者也不忘一再追问:究竟该由来偿还,这罪孽的报应? -
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
本书围绕着清末民初这个特殊时段(大致囊括1898-1918二十年),就"晚明想象"这一特殊话题展开讨论,意图重现上一个世纪之交出现并流行于全国上下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无报不谈明末事",从能够提供当时情境、氛围的材料入手,力图回到现场,体察这种叙述和想象之所以发生并呈现彼种情态的现实缘由和历史渊源,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 自序:"站着读书"与"三十而立" 导言:一场叙说历史的话语盛宴 第一章 从江湖到庙堂:晚清的"晚明三大家" 第二章 "国族"还是"文化":论"遗" 第三章 论"士"与结"社":历史的"写作"与"模拟" 第四章 风流云散:晚明"艳迹"的黯然回眸 第五章 野史·小说·名物文章:文体决定下的内容 第六章 寓教于乐的尴尬:走向"通俗"的晚明叙事 尾声:回归书斋的"晚明想像"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一个人的情书"·"逃向世界" -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被恩格斯称为“一部天才的著作”。马克思分析当时法国的“活”的历史,不仅入木三分,而且不同于以往的历史著作,即别人回忆和总结历史,而马克思则因为运用了唯物史观,因而在这部著作中,就像是在云层俯视一样,精准地分析了路易·波拿巴的独裁的图谋,马克思还分析了法国农民、工人、资产阶级民主派、共和派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乱象背后的玄机,从而为读者剖析了当时的法国缘何让一位野心家堂而皇之地实现了其逆历史而行的称帝企图。 此版本为注释插图版本,200多幅珍贵精美插图和众多注释,让每个人都能在阅读这部马克思旁征博引之作时,更有收获,更有思考。 -
“感觉主义”的谱系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 当代历史研究,在突破旧有意识形态的控制之后,又亟待超越学科专业壁垒,建立起与当代思潮变动之间的关联,进而具有广阔的视野、通达的问题意识及超越局部事件的洞察力。本书荟萃了作者近十余年间对此问题的持续思考,是史学界努力建立新研究范式的一次卓见成效的尝试。 -
社会学家与历史学家
1988年,历史学家罗杰·夏蒂埃在法国文化电台接待了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同他进行了五次对话。本书全文收录了这五次对话,并将其再现于当时的知识和政治背景中。这些对话既表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也反映出他们对相互差异的清醒认识。社会学家与历史学家就他们各自的学科及其社会作用展开了较量。 2002年初,布尔迪厄突然去世。法国文化电台重播了这五期节目,以示缅怀。 -
世界史
《世界史》(第四版)(英文影印版)是以个人之力撰写世界通史,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是一时并称的两部成功的范例。麦克尼尔眼中的“世界史”,焦点在四大文明(中东、印度、中国、欧洲),他特别致力于结合考古新发现来描述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地理、交通、技术、文艺等等,人类文明的诸要素一一展现在他的生花妙笔之下。 大家手笔,深入浅出,《世界史》文字之简明流畅,是一般教科书所不及的。自1960年代问世至今,《世界史》一直在英语世界中畅销不衰,既是历史专业大学生的理想教科书,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首选入门读物。 -
瘟疫与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错综复杂。目前,诸如气变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主要环境问题,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而不容回避的威胁。 -
蒙塔尤
转自:http://www.qiji.cn/books/detailed/127.html 蒙塔尤是法国南部讲奥克语的一个牧民小山村。1320年,当时任帕米埃主教(后为教皇)的雅克·富尼埃作为宗教裁判所法官到此办案。在调查、审理各种案件的过程中,他像现代侦探一样发现和掌握了该山村的所有秘密,包括居民的日常生活、个人隐私以及种种矛盾、冲突等,并把它们详细记录下来。 法国著名学者勒华拉杜里以历史学家的敏感和精细发现并利用了这些珍贵史料,并以现代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再现了600多年前该村落居民的生活、思想、习俗的全貌和14世纪法国的特点。 -
以色列史
《以色列史》主要选收国别史、地区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国别史为主体,适当辅以地区史。计划共出版80种,2年内出齐。文库编辑委员会特邀我国世界史学界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精心遴选著作。编选者和学术顾问一致认为,每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只选一种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种应是在学界已获得广泛定评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应为著名史学专家,原出版者也应是知名的出版机构。 -
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
《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是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话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展现凉城话“绘景摹声”特点及其变化为角度 进行探讨。首次对凉城话内部进行了分片描写;发现了凉城话中的“以声像意”现象;详尽描写彰显凉城话表现力的三音节词语和四字格词语;以社会语言学和方言 学理论为基点,调查研究凉城话代际传承中的变化,结果显示凉城话中一些晋语核心特征的语言变项正在突变,语音、词汇、语法的社会分层已明显。 -
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第2版)》是对古希腊人民及其历史遗产的致敬之作,将古希腊政治、军事、社会、文化和经济史融为一炉。四位作者讲述了从青铜时代到希腊化时期的古代文明故事。《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第2版)》内容广泛,既包括标准化的政治和军事史,也不乏对农村生活、物质文化、宗教习俗、妇女待遇、同性恋和奴隶制等问题的探究。第二版增加了考古学、比较人类学、社会史等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发现。还在初版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社会文化材料,包括妇女与家庭生活、宗教、同性恋和田径等多个方面内容。 -
葛剑雄写史
本书是一本普及性的历史著作。全书约15万字,分为16篇,另有序一篇。中国的大学者不愿意作普及性的工作,因此中国虽不缺少见解独到的史学专著,但面向普通读者、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历史知识并在关键处加以议论对读者进行正确引导的读本一直少见。本书作者葛剑雄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在史学领域的建树早已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本书从春秋、两汉、三国、南北朝、唐、五代、宋、明、清等朝代选取了十六个有代表性并对当时及后代历史发生巨大影响的事件,夹叙夹议,以点及面,对中国历史进行了一次照相似的扫描。其中有对今人不太注意的历史事件的深刻挖掘,也有对今人错误的历史认识的颠覆性纠正。虽然只有16篇,但涵盖了从春秋到清末的3000年历史,就好比是某个人一生各个阶段的16张照片,能让人粗略而直观地认识到他的整个人生。 序言 片断一 战国:胡服骑射 片断二 西汉:轮台罪已 片断三 西汉:庙乐之争 片断四 新朝:王莽改制 片断五 东汉:谁主神器 片断六 三国:汉魏禅让 片断七 北朝:鲜卑汉化 片断八 南朝:江陵焚书 片断九 唐:玄武真相 片断十 五代十国:冯道长乐 片断十一 五代十国:亡国诸君 片断十二 宋:天书封禅 片断十三 宋:道君末日 片断十四 明:悲剧海瑞 片断十五 清:雍正“赐地” 片断十六 清:乾隆“肃贪” -
史学导论
“我们为什么学习历史?”“我们该如何构建关于过去的知识?”“过去留存至今的资料是否可靠?”“当前历史学家的关注点在哪里?”这是每个关注历史和历史学的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论题复杂,有时甚至显得矛盾,但约翰·托什在这部作品中成功地证明他是一位值得钦佩的导师。他客观公正的观察和妙笔生花的文采,使这些论题得到明晰和全面的阐释,使读强烈意识到我们的历史知识在多大程度上是受资料特性和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制约的。无论专业的历史学者还是以阅读为乐的历史爱好者,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与启迪。 本书每章附有内容概括,并在页边对读者可能不熟悉的术语和概念进行了注释。同时还有一些图解性的资料贯穿全书,而在每章结尾处提供的进一步阅读的书目也为读者提供了不少便利。本书自出版以来受到广泛欢迎,多次修订,此次出版的是第四版的中译本。 -
法国史学革命
本书是法国年鉴学派的批评史,考察了这一史学研究群体自《年鉴》杂志1929年创建之日起六十年的发展历史。毫无疑问,年鉴学派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史学革新运动。在所谓“新史学”的发展过程中,它是最为重要的推动力。 年鉴群体将传统的历史学与地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种社会科学相结合,把治史领地扩展到了广阔的人类活动领域,开创了一系列的新方法,如问题导向的历史、比较史,历史心理学、地理史、长时段史、系列史、历史人类学等等。 彼得·伯克区分了年鉴学派的发展过程中的三代学人。第一代包括创建者吕西安·费弗尔与马克·布洛赫,他们与传统史学体系开战,创建了《年鉴》杂志,鼓励跨学科合作。第二代由布罗代尔主导,他已经被誉为同时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第三代包括杜比、勒高夫、勒华拉杜里等当代著名史学家。伯克的分析丝丝入扣,简明扼要,年鉴运动的关键经典与支脉源流均一览无遗。 -
执拗的低音
王汎森编著的《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精)/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是“复旦大学:光华杰出人文学者系列讲座丛书”之一,以作者的讲演稿为基础加工而成。主要通过对近代历史资料和著作的分析,挖掘在历史研究中容易忽略的非主流现象,从而解析在历史转型的关键阶段,一些处于边缘地带的思想者们被甩出主流视野的思考。 -
小历史与大历史
这里的所谓“小历史”,就是那些“局部的”历史,比如个人性的、地方性的历史;也是那些“常态的”历史,日常的、生活经历的历史,喜怒哀乐的历史。社会惯制的历史。这里的所谓大历史。就是那些全局性的历史,比如改朝换代的历史,治乱兴衰的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典章制度的历史等等…… 以往我们的传统史学对大历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问题出在人们用某种绝对化的,单一化的宏大叙事模式去研究这些问题,抽去了这个“大历史”的生活基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生活基础还给“大历史”,这个生活基础就是我们所谓的“小历史”。这个“归还”的工作一旦结束,大,小历史的区分也许就不再需要了,历史本来就是一个,就像生活本来就是一个那样。 本书是历史田野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社会发展史研究的理论专著。以往我们的传统史学对大历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问题出在人们用某种绝对化的,单一化的宏大叙事模式去研究这些问题,抽去了这个“大历史”的生活基础。本书做的,就是把这个生活基础还给“大历史”,这个生活基础就是我们所谓的“小历史”。这个“归还”的工作一旦结束,大,小历史的区分也许就不再需要了,历史本来就是一个,就像生活本来就是一个那样。 -
人类与大地母亲
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上下卷),ISBN:9787208107038,作者:汤因比 -
国史探微
本书共收作者的论著十四篇,原作都是英文。
十四篇的排列,大抵依照论文的性质,以类相从为序。第一篇中国的世界秩序,第二篇朝代兴衰刍论包罗较广。第三篇作息考,第四篇女主考,第五篇人质考,第六篇明代地方政府,这四篇是社会史政制史。再下六篇是经济史。末后第十三、十四篇是史学史。
-
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本书取材自李剑鸣教授开设的史学方法课程,前身为此课程的教学讲义。为初学者简要梳理史学方法论,并介绍了古今中外史学大家的治学经验。 -
历史的观念
《历史的观念》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哲学著作之一。此书为柯林武德遗作,最初于1946年由诺克斯编辑成书,极受学界关注。199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由杜森编辑的《历史的观念》(增补版),澄清了诺克斯版编纂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增收了柯林武德在1926-1928年间所做的历史哲学讲演稿。篇幅增加三分之一,有助于读者了解柯林武德思想的原貌。 这部理论性的学术著作,之所以能够成为畅销书,几十年来一直受到读者重视,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一,它要言不烦地梳理了西方人的历史观念的演变,从古希腊到现代,各阶段的特征一目了然;二,作者兼有历史学和哲学两方面的思维训练,所论问题切中历史学的核心,不给人隔膜之感;三,作者思路明晰,语言简练,将深刻的哲学思想用平白晓畅的语言娓娓道来。 * 历史哲学这一课题的研究者,在近代西方是哲学家远多于历史学家,像克罗齐和柯林武德这样以哲学家而兼历史学家的人,并不多见。 ——何兆武 * 1926年和1928年的讲稿尤其重要,它们包含了柯林武德对其历史哲学思想所做的首次全面阐述。因此,通过它们,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第一阶段得到了完好记录。他后期历史哲学的许多著名观点都是在这些讲稿中第一次被阐述,从而为更好地理解他的观点提供了一个非常珍贵的机会。 ——扬•冯•德•杜森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