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地理

  • 外国地名探源

    作者:刘伉

  • 简明圣经史地图解

    作者:梁天枢

    作者花费十余年时间,依华人研读《圣经》的需要绘编而成的,系全球首度出版属于中国人的第一本圣经史地图解,也是目前中外最完整的圣经图解书籍,堪称“地球中有历史,历史中有地理”。对一般读者而言,书中的圣经历史与故事更具可读性。
  • 再说长江

    作者: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栏目组

    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力求用真人、实事来表述长江的现状与历史性的变化。从对长江的说与看,扩展到了思考,开阔到了生态、人文、发展等多个领域,并以人为主体,以故事为核心构成了表现手法上的特色,从而揭示出一个更广阔、更鲜活、更生动也更耐人寻味的新时代的新长江。 本书是中央电视台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的图书版,以简练深厚的文字、丰富多彩的照片向读者展示了一条亿万年生生不息的大江;一条孕育了伟大民族的大江;一条蕴涵着丰厚历史的大江;一条充满了时代活力的大江。
  • 古代交通地理丛考

    作者:王文楚

  • 后现代地理学

    作者:(美)苏贾

    在批判社会理论中,人们过去往往偏重于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沉湎于历史的想像;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地理、空间的漠视。本书对这种倾向提出质疑。作者严厉批判“历史决定论”及其对地理学想像的限制作用。在论述福科、伯杰、吉登斯、贝尔曼、杰姆逊,特别是亨利・勒菲弗等“后现代地理学先驱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主一种历史的和地理的唯物主义,即对空间、时间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作根本性的再思考。
  • 世界奇观

    作者: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世界七大奇观就摄住了人类的想像力,自古以来的伟大奇观让我们目瞪口呆。尽管古代奇观闻名于世,但类似的名录还是几经编撰,其中更是包括了某些更令人奇的自然奇观。在这本图片丰富的书中,国家地理学会提供了将近40个奇观——它们都是世界上最迷人的景致(或地点)。   从吉萨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巴拿马的运河和金门大桥,这里展现的是人们曾经想像和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奇迹。这里同样展现了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景色——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澳洲的大堡礁、非洲薄雾笼罩中的维多利亚瀑布——不仅如此,我们还提供了大约两百张生动的照片和图片以飨读者。   三十五个自然和人造奇观,从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到大西洋中部的深海海沟,从亚历山大港耸立的灯塔到多伦多国家电视塔的尖顶,这本好看的书通过探索横扫了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和全部世界,创造出一本独一无二的《世界奇观》。
  • 地圖上不存在的國家

    作者:尼克.密道頓(Nick Middleto

    世界比你想像得,更廣大! 恭喜你,這應該是全世界最便宜划算的旅行! 打開這本書,跟著英國皇家地理學家兼BBC旅遊作家米德頓先生的導覽, 歷遊五十個不存在地圖上,但真實存在這世界上的國家, 挑戰你所認知的「國家」,重新描繪你所看見的「世界」! 大家應該都有看過世界地圖吧,甚至可以清楚用手指出五大洲許多國家的名字。但很多人恐怕不知道的是,世界地圖畫出來的是一回事,它沒畫出來的又是另一回事;這世上,許多不在地圖上的國家確實存在著,而他們的存在,正挑戰著我們對「國家」的定義,也勾勒出你所不知道的世界! 說到「國家」的定義,比較沒有爭議的是,一九三○年代的「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第一條條文就揭櫫了國家的四個基本要件是:固定的居民、明確的領土、有效的政府、和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就算具備這四個沒有爭議的要件,仍有不少「眉角」讓你消失在世界地圖上,例如: ●聯合國的席位是一個指標,但就算拿到了席位卻也不是國家地位的保證,因為位子馬上 就可以換人坐(要坐好坐滿很難),像臺灣就是一例。 ●某些「非國家」則是以「部分自治」的形式委身於其他受承認的國家裡。如卡賓達(Cabinda) 在安哥拉、拉科塔(Lakotah)在美國、西藏(Tibet)在中國,格陵蘭(Greenland)在丹 麥。 ●有些領土則是由個人或小團體宣告獨立的「微國家」,如面積渺小外加人丁稀少(只有 四個人!)的龐蒂尼亞(Pontinha)。佛維克(Forvik)則是建國者為了個人因素,而硬 要搞出一個國家。 ●更有不少國家案例是島嶼,而這絕不是巧合。島之所以為島的地理孤立性,讓「天然獨」 變得輕鬆容易,甚至不少微國家還會特地跑去新誕生的島嶼成立,如彌涅爾瓦 (Minerva)、西蘭公國(Sealand)。 總之,書中收錄的這些不存在地圖上的國家,最後都因為各種匪夷所思的原因,而被排除在正常國家的圈圈以外。但是,只要有機會,你都可以扎扎實實踏上這些國家的土地。本書整合了五十個精彩的建國/亡國故事,並在地圖上標出他們的地理位置。每個國家的形狀,都在頁面上以鏤空方式呈現,讓我們從洞中窺見這些國家們的故事,讓這些不存在的國家重新開展你的世界觀。
  • 地球的故事

    作者:(美)房龙

    《地球的故事》是房龙关于人类地理的力作。他用文学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把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千姿百态展现在你的面前。
  • 中国的名山大川

    作者:谢凝高

    《中国的名山大川》内容简介: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类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这就是编者的最大愿望。
  • 山水中国·山西卷

    作者:段宝林,江溶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又言“山水有清音”,中国人对山水的亲近其来有自。北大出版社拟以“山水中国”二十卷图文丛书,对各省区的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等作全景式的扫描,每卷配以近200幅插图,文采焕然,图绘精美,以深沉厚重的文化内涵和蕴藉流畅的叙述笔调,区别于时下流行的以资讯为主的旅游指南和以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纯学术著,使读者在阅读中体味“行走”,尽赏锦绣中华。首批六卷:北京卷(上下),宁青藏卷,浙江卷,陕西卷,河南卷,山东卷已于2005年1月出版。 本丛书的主编段宝林,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已退休。编著有《中国民间文学概要》、《中国民间文艺学》、《笑话的喜剧艺术》、《文艺上的雅俗结合律》、《民间文学词典》等十余种。江溶,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系任教。1980年调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编辑,现任编审。先后编审学术著作近百种,其中《文艺美学丛书》三十种。负责国家“八五”、“九五”重点图书项目《中国文化大观系列》。   正是为了帮助读者朋友在旅游中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本丛书熔景观审美,掌故传说、山水诗文和风土人情于一炉,送大家一本“山水故事大全”本丛书能以现在这样的面目问世,是许多同道和朋友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套丛书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山水故事”,一是“山水情怀”。 山山水水背后“故事”的丰富多彩,是中国山水的主要特色,由于悠久的文明与历史积累,长期的农耕生活陶冶,使得我国山水背后的“故事”特别多,亦即是说,人文景观特别丰富,历史文化的积淀特别深厚。 本丛书熔景观审美,掌故传说,山水诗文和风土人情于一炉,送大家一本“山水故事大全”。 山水情怀,是我国先民在长期农耕社会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心态。 本丛书以现在这样的面目问世,是许多同道和朋友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为保护文化遗产踏遍青山的罗哲文先生和顾棣、李玉祥、吴荫南、李翔德等著名摄影家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山水艺术图片,为本丛书增添了浓郁的古典诗意。
  • 蓝田

    作者:张小军,李玉祥

    蓝田,是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坐落于闽东古田县大东山区的谷地之中。历史上,从宁德沿海至闽北的古道沿村而过,可以想见当年山路挑夫的矫健身影和溪边驿站的点点灯火。如今,宁(德)古(田)省道从村落中央穿行,厚实的水泥路夹带着车轮扬起的尘土,将这个曾经十分富庶的僻静山村切割成两半。村西的大路下面,据说至今还掩埋着因宋代理学家朱熹到蓝田书院讲学,而使儒学风行蓝田乡里的古碑,上面刻着蓝田人的历史骄傲:“先贤过化之乡。”……
  • 从紫禁城到楼兰

    作者:斯文·赫定

    《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是20世纪著名的探险家、地理学家,也是被后人誉为“西域探险之父”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撰写的一部有关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中国西部考察的纪实探险游记。 曾发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这次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活动,不论在新疆探险史上还是在中外合作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中瑞联合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组建,中国学者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的探险考察中有了自己的地位,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中外合作的多学科的大型科学考察。 1926年的冬天,斯文·赫定来到中国,他带来了一支由瑞典人、德国人及丹麦人组成的探险队。但考察还在筹备中,就遭到北京学术界的一致反对。经过近六个月的谈判,斯文·赫定和北京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就即将进行的考察达成了如下协议:本次考察由中国瑞典双方共同组成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旭生)和斯文·赫定分别担任双方团长,团员有中方人员10人,欧洲人员17人(瑞典5人,丹麦1人,德国11人)。考察内容包括地质学、气象学、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考察团采集和挖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文物矿物质样品等等,都是中国的财产。 1927年5月9日,斯文·赫定和徐炳旭率领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离开北平,前往中国西北开始长达7年的考察活动。实地考察一直持续至1933年。 在《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这部探险游记中,斯文·赫定以通俗生动的笔法记录了1927年—1933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整个考察探险过程,记录了考察路途中许多有趣和罕见的人文、民俗、地理等景观,以及考察队一路上遭遇和发生的一系列或有趣或悲伤的事件,给读者栩栩如生描画出了探险考察队的一路所见所闻和所感,呈献给读者许多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逸闻趣事。 《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文笔生动活泼,记事精彩,融通俗性、趣味性、猎奇性于一体。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一本具有较高可读性的探险游记译作。
  • 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

    作者:朱海滨

    《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内容简介:宋代以后,浙江是中国的文化大省。“文化之邦”的含义,不仅包括精英文化方面的繁荣,还包括通俗文化的方方面面。《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运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以学术(儒学学派及进士数量)、风俗(民间信仰、节日、婚姻、丧葬习俗、堕民、九姓渔民)、方言与戏剧等文化要素为切入点,对近世时期(宋元明清)浙江的文化区域特征与地域差异展开具体而深入的描述、分析、总结,解剖其形成、发展、成熟的自然与人文背景,并挖掘其深层次的制约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地域文化进行了文化区划,揭示了区域文化中心的变迁轨迹。《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为认识中国各地传统地域文化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了一个典范,也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 印尼 etc.

    作者:Elizabeth Pisani 伊莉莎

    你認識印尼嗎?對於真實的印尼,你了解多少?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當今地球上每30個人就有一人以它為家 豐富的天然資源引發各國覬覦,長年飽受殖民剝削與衝突戰爭蹂躪 踏入這個不可思議的萬島之國,走遍13000餘座島嶼,揭開它神祕多變的面紗…… 《華爾街日報》與《經濟學人》雜誌「2014年最佳著作」 李美賢(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前《四方報》總編輯)強力推薦 1945年的印尼獨立宣言曾許諾:「將盡速解決權力轉移及其他事宜。」70年後的今天,這個全世界人口第四多的國家仍在處理「其他事宜」,並熱烈擁抱民主,致力多元發展。印尼雖有8000萬居民無電可用,臉書用戶卻多達6400萬人。它是地球上資源最富裕、最迷人的國家之一,但也因為政治腐敗無能而千瘡百孔、百廢待興。 印尼人口約2億5千萬,是南亞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從西北的蘇門答臘開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為界,向東延伸將近5000公里,與東帝汶、巴布亞新幾內亞相鄰,海域直到澳大利亞北方。在綿延數千里的廣闊領域中,充滿了文化的多樣性,有360個不同民族和719種語言。 歷史上,印尼曾出現佛教與印度教王國,但穆斯林商人所帶來的伊斯蘭教,讓印尼成為今天世界上擁有最多穆斯林人口的國家。荷蘭東印度公司殖民統治印尼長達350年(1596-1942),基督教因而進入印尼。二次大戰期間又被日本統治三年半。 華人到印尼發展的歷史也有幾百年,明朝鄭和下西洋,曾停留在印尼三寶瓏(Semarang)、Demak與Tuban。19世紀末,從福建、廣東開始有大量的華人移民。今天印尼華人大約有2千萬人,但卻控制了印尼的經濟。1960年代蘇哈托主政期間開始對華人採取強硬同化政策,禁用中文。1998年5月,因為亞洲金融風暴引發的經濟動盪,轉化為激烈的排華暴動,華人慘遭迫害。 在這複雜的殖民經驗、多種族、多語言、多宗教的龐大國家中,獨立後的印尼一路走來備極艱辛。1998年蘇哈托下台,結束32年的軍事威權統治,印尼開始進入民主化的改革時期,解除對華人的許多壓制規定。 2014年9月的印尼總統大選成為舉世矚目的大事。新總統佐科威接掌政權,比之於緬甸、寮國、柬埔寨、越南、泰國,讓世人對這個南亞最大的民主國家另眼相看。佐科威也展現了強大的企圖心,計畫五年內停止輸出女傭,2019年提供全民健保、十二年義務教育、福利家庭儲蓄計畫、簡化投資手續,期待建立一個海洋大國。 對於這樣一個崛起中的南亞大國,我們了解多少? 本書作者皮莎妮精通印尼語,曾於25年前擔任路透社駐印尼特派記者,10年後又以衛生組織的醫學研究者身分返回故地。2011年,她再度重遊印尼,跑遍印尼的大城小鎮、窮鄉僻壤,不僅發現印尼綻放著數不盡的魅力,也找到這個充滿歧異的國家緊密相連的環節。她旅行一年有餘,以摩托車、公車、渡輪探訪印尼群島各地方,甚至以冒險方式鑽探許多走到一半就沒有的路,以及絕大多數印尼人也不曾去過的巷弄與社區,無疑是對這個國家和地方分權自治後各地狀況的巡禮。皮莎妮跋山涉水兩萬公里,途中曾拜會地方顯要,留宿農民、漁夫、牧人和護士家中,那些人的住處往往坐落在地圖沒有標示出來的蕞爾小島上。她觀察印尼人民生活的實際狀況,不僅親訪被遺忘的地區,更是融入當地原住民的生活當中,參與他們的傳統儀式,以幽默、有趣的筆調,描述這個多樣性島嶼國家的種種奇特文化。 自1997年金融風暴導致三十年威權統治的強人蘇哈托下台,1999年通過地方自治相關法案、2001年開始實施以來,印尼正式進入地方分權自治的新時代。省和地區自此擁有前所未有的高財政預算和行政自主權。印尼近年來是個受國際媒體關注、充滿發展機會與希望的「金磚」大國,是不可錯失的投資地。印尼擁有1億1千萬名年齡低於25歲的青年人口,這些讓人覬覦的年輕勞動力在做什麼?皮莎妮在本書中給了讀者非常多而鮮明的畫面,但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她發現隨著民主化的進展,政治權力的去中央化已經很明顯。各地方的語言重新被肯定,各個種族的傳統文化再度被挖掘。 《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一書共分前言、結論和一至十三章,皮莎妮將所見所聞編織在一起,並深入剖析印尼近代歷史、貪汙政治制度、種族宗教認同、僵化官僚體制,以及傳統「黏稠」文化。膽大而風趣的她透過細膩觀察和生花妙筆,描繪出一個令人心醉神馳的國家。 得獎紀錄 《華爾街日報》與《經濟學人》雜誌「2014年最佳著作」 名人專文推薦 李美賢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張 正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前《四方報》總編輯 國際媒體一致讚譽、強力推薦 過去25年,作者皮莎妮先後以駐外記者和愛滋病流行病學家的身分,在不同時期住過印尼,對這個集詭譎、矛盾、神祕、挫折、魅力於一身的國家深深著迷,喻之為「身材巨大的壞男友」。印尼擁有13000多座島嶼,居民種族超過360個,方言達700餘種──民族、文化混雜是荷蘭殖民與日本占領的結果之一。皮莎妮歷經一年時間隨機周遊印尼諸島,行腳兩萬公里,途中去過首都雅加達,也待過叢林和小村莊,為了深入了解印尼的風土民情,曾與農民、政客、教士、漁夫、老師、軍人、護士等人交談,也參加過未成年小新娘的婚禮、剽悍年輕人的馬術競技,甚至陪死人喝過茶。她透過親身體驗,為這個全球人口第四多、努力在現代世界尋求自我定位的國家塑造出迷人風采。── 《書單》雜誌 大膽而熱情的皮莎妮在書中帶領讀者搭乘五花八門的交通工具,從喧囂紛亂的雅加達,走向印尼最小、最偏遠的島嶼和鄉村。旅程結束時,我們會感到筋疲力竭、灰頭土臉、口乾舌燥,也會開懷大笑,自認對這個複雜多變、動人心弦的國家有了一番了解。這是一部深刻隽永且充滿趣味的旅遊紀實上乘之作!── 威倫茨(Amy Wilentz),《雨季》(The Rainy Season)作者 皮莎妮足跡遍及擁有13000餘座島嶼的印尼,並透過流暢的筆調駕輕就熟地闡述第七世紀以來的印尼史,敢於嘗試完成這類壯舉的著述(或作者)寥寥無幾。── 葛里斯沃德(Eliza Griswold),《第十條平行線》(The Tenth Parallel)作者 本書作者對一個違反世俗觀點的國家做了深入的描寫……是值得對印尼有興趣的人拜讀的好書,也適合每一位想了解其他開發中國家應如何克服內部問題以創造驚人成就的讀者參閱。── 納瑟(Vali Nasr),《伊斯蘭資本主義的崛起》(The Rise of Islamic Capitalism)作者 很難想像寫這本書需要投入多少精力、毅力和高深的背景知識,幸好皮莎妮兼具了這些特質。就算你不認為你對印尼感興趣,也要開卷一讀──內容饒富趣味,可挑動你無窮的好奇心,讓你感受到作者的熱情,窺知印尼對地緣政治的信心和實驗。── 拉金(Emma Larkin),《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Finding George Orwell in Burma)作者 本年度最引人入勝、最具知識性的遊記之一……皮莎妮的作品甚至能激起旅行行家的好奇心和旅遊癖。── 《護照》雜誌 我們彷彿身歷其境地看見了全球第四大人口國的廬山真面目。── 《自覺》雜誌 本書及時填補了印尼相關著作文獻的缺口,對印尼有細膩深入的刻畫,駕輕就熟地描繪了一個錯綜複雜的國家。──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取材廣泛,言之有物……皮莎妮是個閱歷豐富的觀察者,對印尼的奮鬥歷程瞭若指掌。── 《紐約客》 文采不俗,趣味十足……坊間有助於一般讀者了解印尼的著作屈指可數,本書為箇中翹楚。── 《經濟學人》 一部成就非凡的遊記佳作……皮莎妮象徵一股自然力量。── 《華爾街日報》 本書是即將造訪印尼的旅人必備的良伴。── 《衛報》 內容深刻扎實,具娛樂性而無陳腔濫調,富知識性而不令人厭倦。── 《雅加達郵報》 筆調鋒利、融入政治觀點的遊記。── 《金融時報》 對關注印尼的讀者而言,書中趣聞猶如罕見的可口小菜。── 《紐約時報》 洞悉印尼的趣味通俗讀物……為21世紀的「國家紀實」見聞錄提供了一個範本。── 《亞洲書評》 是認識印尼不可或缺的指南……透過事實與趣聞凸顯該國的諸多矛盾。── 《亞洲之家》 本書讀來刺激有趣,並深入訪查印尼這個國家得以持續運作以及偶遇失敗的過程與原因。── 東尼‧惠勒(Tony Wheeler),寂寞星球出版社共同創辦人 皮莎妮精彩敘述旅途中的動人細節和趣味故事。── 《西雅圖時報》 皮莎妮習慣在旅遊故事結尾提供一針見血的評論,令人激賞。── 《雪梨晨鋒報》 皮莎妮的文字充滿想像力──用詞犀利且精彩,彷彿傳遞一張蓋上異國郵戳的明信片。── 《邦諾書評》 皮莎妮以逗趣的幽默感吸引了讀者……創造了一個能讓印尼的新訪客和常駐者同感新鮮的作品。── 新曼陀羅社 這本書說明,在一個極其複雜多元的國家當中要建立一套可充分實現和永續經營的政治體制還有多少努力空間,以及為什麼我們有必要更加關注當地的現況。── 澳洲《每月》雜誌 許多人認為,印尼是個擁有皮影戲和香料群島的神祕國度,而看過《我是殺人魔》這部電影的觀眾,則可能因為其中描繪的1960年代印尼反共大屠殺事件,而在心中留下巨大的陰影,但是皮莎妮用分析精闢、情感豐富的新作,為讀者呈現了一幅脈絡較為清晰的印尼圖像。── 《前景雜誌》 觀察入微、內容有趣、結構嚴謹的著作。作者文字流暢,以外地人的眼光看出印尼的異常與獨特之處。── 《文學評論》 一名勇於冒險、活力充沛的作家揭開了一個奇妙多變國家的面紗。── 《科克斯書評》
  • 上海

    作者:倪锡英

    《上海》是“都市地理小丛书”中的一本,丛书源自1931-194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都市地理小丛书”,在《上海》中,倪锡英先生抛开了“地理”给人留下的枯燥乏味之印象,不仅用真实、简明、生动的笔触和大量珍贵的图片记载了南京的历史沿革、地理形势、交通、名胜、古迹等方面,对南京的人事片段、生活印象也有着颇为细微、贴切的描写,从而给我们留存下了那个时代南京的特色与印记。
  • 城市的标志

    作者:张红霞

    大凡一座世界名城,都有一个使其声名远播的符号,我们称之为城市的标志。 虽然每一座城市都有它在历史地理上的限定性,但是,追求城市文化精神的塑造,却是没有限定的。城市标志,可以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可以是一座雕塑,也可以是一座教堂或庙宇……它们大多会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创作、设置的时候,它们或许会有某时某地或某事件的因素制约,但它们总会以其人文价值观的内涵而超越了一时一地之因素的制约,而具有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意义。
  • 村落

    作者:陈志华撰文,李秋香主编

    在中国大部分农业地区,乡土建筑的存在方式是形成聚落。 聚落是一个有机体,它是一个活的系统,各种各样的建筑是这个有机系统的一个成分,具有系统功能。聚落失去了它原有的某一种建筑,它的系统性便会遭到破坏,某一种建筑脱离了聚落,它的功能便会受到损失。 因此,乡土建筑的研究,基本的方法是以完整的聚落作为研究的单位,在某些情况下,以线形的、网络形的、或者团块形的聚落群作为研究的单位。当研究的思考集中在某一类或某一幢建筑上的时候,研究者也要时刻把它们放在聚落之中,不要孤立它们。 本书“乡土瑰宝系列”之《村落》,书中介绍了中国乡土建筑的有机系统——村落的类型、选址、结构、管理机制和社会功能,陈志华教授在“村落”中对村落形态、建筑形制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着精彩的论述。 “乡土瑰宝”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等在1989年以来进行乡土建筑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专题编写而成.文字凝练、平实,并配有丰富的手工绘图和精美的照片.具有历史档案价值和极强的观赏性。 本书介绍了中国乡土建筑的有机系统——村落的类型、选址、结构、管理机制和社会功能,陈志华教授在“村落”中对村落形态、建筑形制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着精彩的论述。
  • 寻城记·重庆

    作者:黄波,田飞,李七渝,李果

    《寻城记·重庆》作者以寻访者的身份走入重庆的老街旧巷,细述这些历史旧迹的过去和现在,有老城门,有教堂,有洋行,有领事馆,也有老公馆和古都遗址,以及这个有着厚重历史感的城市的老故事,将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不为多数人知道的另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
  • 历史城市地理

    作者:李孝聪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城市”涵义的界定 第二节 历史城市地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中国城市的起源及先秦城市的选址与形态 第一节 中国城市的起源与扩散 ??新石器时代晚期及青铜时代早期的城址 第二节 夏商时代城邑的兴起 第三节 两周时期的建城高潮 第三章 中国王朝时代前中期的城市 第一节 秦汉集权帝国大型都城的修建与地方城市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封闭式坊市制城市 第四章 中国王朝变革时代的城市 第一节 宋代的城市 第二节 辽、金、元时代的城市 第五章 中国王朝时代后期的城市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城市制度与城市形制 第二节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城市的地域分化 后记
  • 人类的家园

    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人类的家园——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故事》是美国著名作家房龙1932年出版的一本畅销书。出版后仅数月,仅在美国就销售了138,000册,第二年就出现了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瑞典文和中文等14种文字泽本。我们这个译文是根据1939年经房龙修订的伦敦版译出的。这本书以《房龙世界地理》的中译本书名在1933年介绍到我国后,很快成为大中学生的喜爱的读物。现在,相隔半个世纪,知道这本书的我国读者已经不多了。曾使房龙享誉世界的这本书,本书尽管写作于半个世纪以前,许多数据也有了变化,但是就整体来说,仍然是一本提供丰富的人文知识的有价值读物,其价值不令是将枯燥的历史地理内容演绎成饶和兴味的生动文字,而且让人强烈感觉到历史这个大舞台竟是如此恢宏,地球这个人类大家园竟是这般奇妙,斗转星移,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抚今追昔,能不为人类社会发展之迅速而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