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地理
-
皇权旁的山西
本书以“表里山河“的山西为研究案例,尝试探讨中国地域文化形成模式。历史上山西常在京师左右的政治地理特点,使其长期呈现外向型的区域发展格局,迟至清中期以后,通过省级政区的长期确立和晋商的地域性转变,最终形成以太原为中心都会,晋中为核心区,包含晋南、晋东南、晋北各文化亚区的地域文化概念。 研究进一步指明在两千年集权政治体制下,中国地域文化受到行政层级和经济网络双重规整的重要特征。该结论得到陕西、福建、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等有代表性省份比较研究的支持。 -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全两册)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集中对我国西南地区从上古到明清时期的历史地名加以考释,以时间顺序分为六篇,每篇先列概说,然后再一一详考地名。《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套装共2册)》对现存的文献资料基本搜罗殆尽,考证严密,是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工具书。 -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内容简介:中国是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她东南濒临太平洋西部边缘海,西北深入亚洲腹地,北部为蒙古高原,西南与南亚次大陆相接。南北跨温、热两大气候带,地形和气候条件多样复杂,有着丰富的水利、生物和矿产资源。中国人民的祖先很早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以及人们为求生存不断地改造着周围的自然界,在全新世以来约1万年的时间里,中国辽阔土地上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各族人民相继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如铁器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种种变革,以及人类对自然界愈来愈多的索取,等等,都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按照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过程、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变化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可分为三大部分进行简述:一、自然环境的变迁;二、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三、历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 -
水經注疏
杨守敬、熊会贞撰写的《水经注疏》,是明清以来郦学研究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发展,代表了郦学地理学派的最高水平,备受学术界重视。经著名学者段熙仲、陈桥驿整理的新校点本,糅合北京、台北两种影印本之长,兼收已有的研究成果,融入个人的研究心得,更臻完善,被学术界称誉为“除了熊氏最后定稿本以外最完整的《水经注疏》版本”。今新编“水名索引”,改正部分讹误,予以重印,以应读者之需。 《序》曰[一]《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二]及其气流屈石,精薄肤寸,不崇朝而泽合灵宇[三]者,神莫与并矣。是以达者不能测其渊冲而尽其鸿深也。昔《大禹记》[四]着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共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五]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阙旁通,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倡导者矣。今寻图访迹[六]者,极聆州域之说,而涉土游方[七]者,寡能达其建照,纵仿佛前闻,不能不犹深屏营[八]也。 余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识绝深经,道沦要博,进无访一知二之机,迟无观隅三反[九]之慧。独学无闻,古人伤其孤陋,捐丧辞书,达士嗟其面墙。默室求深,闭舟问远,故亦难矣。然毫竹阙天,历箭时昭,饮河酌海,从性斯毕。窃以多暇,空倾岁月,辄述《水经》,[十]布脚前文。《大傅》曰,「大川相间,小川相属,东归于海。」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经有缪误者,考以附正。文所不载,非《经》水常源者,不在记注之限。 但绵古芒昧,华戎代袭,郭邑空倾,川流戕改,殊名异斗,世乃不同,川渠隐显,书图自负[十一]或乱流而撮诡号,或直绝而生通称,枉渚交奇,[十二]洄湍决液,[十三]躔络枝烦,条贯系伙。[十四]十二经通,尚或难言,轻流细样固难辩究,正可自献径见之心,备陈舆徒之说,其所不知,可却盖阙如也。所以撰证本《经》[十五],附其枝要者,庶备忘误之私,[十六]求其寻省之易耳。[十七] -
西洋番国志 郑和航海图 两种海道针经
西洋番国志 郑和航海图 两种海道针经,ISBN:9787101020250,作者:(明)巩珍著;向达校注向达整理向达校注 -
雍录
本书记载关于周、秦、汉隋、唐五朝都城丰、镐、咸阳、长安的专著,其内容除一般地方志所记述的沿革、山川、宫室、坊里及传说外,作者又对其记述内容作了进一步考证解说,对史料的可信与否作出考证,且以地理考证见称,尤为可贵的是大体保存了吕大防和阁本《长安图》的原貌,为历来研究长安地理者所重视。是书的点校以明吴刻本为底本,按以明李经刻本及有关史料,校语加于文中,便于阅读。书后附有据本条目编的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读者对象:历史、地理教学、研究及爱好者。 -
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国家:疆域与人口》由各领域卓有名望的专家撰写,内容厚积而薄发,行文严谨而鲜活。面向的读者群体也极为广泛,既可以是国内读者,也可以是海外华人;既可以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通俗读物,也可以作为中华青少年追溯与了解祖国文化之源的可靠读本。《我们的国家:疆域与人口》每册约10万字,插图约80幅,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具有表述准确、尊重历史、极具可读性等特点。 -
美国历史地图
《美国历史地图》通过对一系列里程碑式事件的生动描绘,全面展示了美国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包括政治——从反对奴隶制的斗争、黑人选举权的斗争,直到当下,包括2008年总统大选的结果;军事——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和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到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并新增了几幅有关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地图;社会——包括美国印地安人的命运、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涨以及当今的人口迁移和移民情况;交通——从十九世纪的铁路和运河,到航空旅行人数的增长以及当今的太空探险;经济——从早期的农业和工业,到当今的城市化进程和环保问题。修订后的地图全面展示了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关注了奥巴马总统的医疗保险政策及其首次出访情况。新增地图展示了当今美国与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等国关系的发展情况。 -
坤輿萬國全圖解密
歷史真相往往「隱藏」在最明顯的地方 只是被經典權威學說的「想當然」誤導和蒙蔽 李兆良的《坤輿萬國全圖解密:明代測繪世界》是一本關於世界史研究的專著,從不同角度重新審查幾百年來關於世界地理大發現的歷史經典學說,從而得出新的演繹。 《坤輿萬國全圖解密:明代測繪世界》可以看作是有趣的歷史偵探個案,也是嚴肅的研究論文集,在繁多的徵引中,夾以趣味性片段,希望提供史學界一點新思考,起普及史學的作用。 《坤輿萬國全圖解密:明代測繪世界》 挑戰了世界史三大經典學說: 1. 明代鄭和下西洋止於東非洲 2.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3. 利瑪竇把西方的世界地理知識帶來中國 本書發現: 利瑪竇進獻給明神宗的圖, 實際上是中國人繪製的。 而《坤輿萬國全圖》是明代中國人繪製的世界地圖, 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中國文獻。 本書也說明了世界地理大發現始於鄭和時代, 明代中國人測繪的第一份世界地圖。 六百年的鄭和懸案,終點在哪裡,一直是懸疑。同時,美洲開發的史料有不少矛盾,也無法解決。本書聚焦在《坤輿萬國全圖》,比較了14至19世紀間六百多份地圖,綜合世界史原始資料,分析地名、語源、地形、按語。數據顯示:1602年的《坤輿萬國全圖》的主要訊息與利瑪竇時代的歐洲並不相容,而是源自一百六十年前中國已有的訊息。由此得出難以反駁的、驚人的結論:明代中國人首先到達美洲和澳洲,並繪製地圖,是明代中國人開拓了世界地理大發現的局面。西方15、16世紀的世界地圖,在某種程度上來自鄭和時代中國散佚在外的地理資料。作者用刑偵推理,質疑世界史三大經典理論,還原歷史真相,補充了鄭和下西洋的結局,破解了中西交通史六百年的懸案。 過去四百餘年,尤其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在「西學東漸」的衝擊下,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力,創造力,由懷疑到抗拒,有人甚至要全盤推翻本國文化、科學、宗教、藝術、政治、經濟,競以西洋為宗。這本書不只為歷史翻案,更重要的是掙回民族自尊和自信。面對東西文化的融合,以一種不亢不卑,去蕪存菁的態度,尋找合理的發展道路。 前言(文摘) 這本書是另一本書的前言。沒有這本前言,你大概不會看另外一本書。 這本書挑戰了世界史三大經典學說: 1.明代鄭和下西洋止於東非洲; 2.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3.利瑪竇把西方的世界地理知識帶來中國。 當新訊息與傳統觀念衝突時,究竟採取怎樣的態度,是固守成見,還是追尋真相?這是分辨科學工作者的標準。兩種觀念矛盾牽涉到國家民族的榮譽,是接受真相,還是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是世界公民與狹窄民族主義的分野。 通過地圖、字源,和比較原始歷史文獻,去探索世界上第一張最詳細的世界地圖,得出的結論與世界史的三大經典學說不符,開始了我對這課題的好奇心。 這本書不是休閒的書,但是愛看偵探小說的會喜歡。它不只是談歷史地理,也不是為了鄭和翻案而寫,是嘗試用現代科學研究態度和方法去揭示歷史真相,用刑偵推理方法去追尋新的證據,偵破一宗六百年的歷史懸案,在過程中探討中西文化交流的思想誤區與將來的路向。這本書集中比較《坤輿萬國全圖》與先後兩百年內的世界地圖和地理大發現時代的文獻,尋求答案。 如何看古地圖?總結經驗,研究古地圖得注意幾點原則和常識: ‧16世紀歐洲繪製世界地圖者一般不是探險者,他們的任務是把收集的訊息匯集成圖。想像不能比親歷真確,抄本無法比正本精細正確。 ‧繪圖人最熟悉的是最接近自己家國的地域,離開家國越遠,越含混不清、簡單、失真。 ‧每一幅地圖都有時間印記,地名的顯隱可以決定成圖年代。 先把答案說了。運用上述三條規則,深究之下,《坤輿萬國全圖》上有許多特點足證不是來自歐繪地圖,而是基於明代中國鄭和時代的訊息繪製的。這裡先把要點列舉,然後詳細討論。 ‧《坤輿萬國全圖》全部用中文繪製,是當時最先進、最詳細、正確的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利瑪竇的序言清楚表明該地圖曾參考中國一統志、方志繪製。 ‧《坤輿萬國全圖》上的地名,一半沒有在同時代的歐繪地圖上出現,有些從來沒有歐洲文獻記載。 ‧《坤輿萬國全圖》許多地名、地理出現在歐洲人「發現」以前。 ‧《坤輿萬國全圖》不標示天主教教宗領地,與利瑪竇作為歐洲耶穌會會士的身分不符,時代不符。 ‧歐洲發現者命名的美洲城市和16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的重要地名沒有出現在《坤輿萬國全圖》,於理不合。 ‧其他同時代歐繪地圖上地名地域拼寫不統一,混淆東西南北,唯獨《坤輿萬國全圖》正確無誤。 ‧根據發音,《坤輿萬國全圖》有些地名原文不是歐洲文字,是中文翻譯為歐洲文字。 ‧對照現代地理地形,《坤輿萬國全圖》一些地名的中文意義比歐洲翻譯清楚、準確。 ‧《坤輿萬國全圖》某些特有的地名是實際根據勘察的,地名與地貌吻合,具有原創性。西方世界地圖抄襲時往往錯誤移位,與地理不符。 ‧按照地名的顯隱和圖上註釋,《坤輿萬國全圖》的原繪製年代與原始訊息是1420-1440年代,即明代中國鄭和時代,而不是1602年。 按以上多方證據的分析,排除了《坤輿萬國全圖》是西方繪製的世界地圖,實際上它是中國繪製的世界地圖。事實也排除《坤輿萬國全圖》成圖於1602年,真正原來成圖時代是1420至1440年左右,不超過1460年,與1602年相差140至180年。刑偵科學的時間證人差幾分鐘可以改變一宗案件的判決。超過100年的誤差絕對可以破解這宗歷史懸案。 《坤輿萬國全圖》的藍本是一直以為失佚的鄭和地圖,利瑪竇時代應該還存在。鄭和地圖原圖已經不存,但訊息保留在《坤輿萬國全圖》上。其他當時西方的世界地圖均不同程度抄自鄭和時代遺留在外的中國資料或地圖藍本。利瑪竇來華後,西方地圖按中國的世界地圖更正,而沒有相關的勘察文獻,利瑪竇實際上把中國所知的世界地理原材料介紹給西方。以前說中國人發現美洲「苦無證據」,現在辯護席該換個位置了。西方應該提出文獻證據為何西方地圖的地理與地名先於地理發現,否則,現有的「經典」學說應該按照現有資料文獻更正。 -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本书包括:从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行政区划的由来、两度回光返照——郡县制的“封建”变形、两千年三循环——行政区划层级的增减等内容。 -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历史地理学》打破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传统模式,突出了人地结合、以人为本的主题,主线鲜明,立意高远。作者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诸因素进行了辩证的分析综合,建构了新的颇有特色的理论框架,同时在表达体例样式和具体内容方面均有新意。该书反映了国内对中国历史地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同时精选200余幅地图和图片,力求图文并茂。《中国历史地理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历史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元、明时期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
道里邦国志(附税册)
《道里邦国志》详细记述亚、非、欧三大洲西起法兰西、西班牙,东至中国、新罗、倭国、麻逸、北及罗斯(古俄罗斯),南达印度洋诸岛国的民间风俗、宗教文化、历史遗迹、经济特产及各国之间的路程,描绘出9世纪的国际贸易路线图。它详细介绍了犹太商人、罗斯商人及伊斯兰帝国的穆斯林商人在国际贸易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中国的诸港口、河流、物产以及海上航程的记述,为研究唐代中外贸易史提供珍贵的资料。 -
地理学(全二册)
斯特拉波的《地理学》一书是现存的唯一一部这样的地理学著作:它范围最广泛、内容最全面地描述了直到罗马帝国时代的整个古代西方世界。他认为地理学应包括数理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大部分:前者以天文学和数学为基础,后者研究地表和大气圈的自然现象。他指出要很好地认识地理学,必须掌握有关天文学、数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理学史等基础科学知识。 -
地理发现史
主编推荐: 《地理发现史》既是有趣的科普书籍,也是真实的冒险传奇。可以说,这是凡尔纳其他科幻著作的灵感来源和知识依托。 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曾经对凡尔纳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视的确实他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 内容介绍: 《地理发现史》介绍了自公元前5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近三千年中著名旅行家和航海家的故事,阐述了人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打开地球的大门,地球上的空白点是如何随着科学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地理观念的扩大而越来越少的。而新土地的发现也伴随着残酷的殖民战争、对整个种族肉体的消灭,对多少世纪以来当地人民所建立的独有的文化的摧残。 地理开拓的历史也包括了对遥远国度里的自然风貌与人文形态,更是包括旅行者自身精彩的传记。这一次,凡尔纳用地理冒险纪实满足了我们的求知与冒险的欲望。 -
世界地理大发现
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选取外国近五十次在人类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地理探险与发现,详细介绍和再现了这些地理探索活动的背景、起因、过程和结局,阐述了它们的历史意义及启示。主要是自近代早期以来西方文明世界对未知的域外地理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同时兼收古代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以及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北欧的日耳曼人的地理考察和探险活动。从古代世界第一个航海民族腓尼基人的航海探索和海外殖民,到挪威、英国探险家对南北两极的探险与发现,本书描述的对象,时间上下3000年,范围涉及七大洲五大洋。 本书为一部具有学术文化价值的普及读物,作者均为相关学术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内容以第一手的信史资料和世所公认的说法为基础,同时糅命脉有关地理发现的神州传说和逸闻趣事,并将有争议的说法院和观点作为存疑并列。这是一部人类探索和认识地理世界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人类挑战自我、征服自然的英雄史诗。 -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三册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
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 第一卷
目錄 一編 庫車阿克蘇烏什之古名 (1) 中國载籍中之梵衍那 (8) 魏略西戎傳中之賢督同汜復 (13) 蘇毗 (20) 玄奘沙州伊吾間之行程 (22) 景教碑中敍利亞文之長安洛陽 (34) 支那名稱之起源 (36) 唐元時代中亞及束亞之基督教徒 (49) 馬可波羅行紀沙海昂譯註正誤 (71) 諸蕃志譯註正誤 (71) 宋初越南半島諸國考 (119) 關於越南半島的幾條中國史文 (149) 二編 庫蠻 (1) 塞語中之若干西域地名 (46) 漢譯突厥名稱之起源 (48) 漢譯吐蕃名稱 (54) 高麗史中之蒙古語 (57) 南家 (71) 中國载籍中之賓童龍 (74) 南海中之波斯 (79) 葉調斯調與爪哇 (96) 蘇門答剌島名之最古記錄 (105) “瀛涯勝覽”中之麒麟 (110) 真臘風土記補註 (114) 占城史料補遣 (120) 右研究十三篇見於《通报》者三篇,見於《亚洲报》者七篇,見於《远东法国学校校刊》者三篇。其中七篇撰人伯希和,四篇撰人費瑯,一篇撰人戈岱司,一篇撰人鄂盧梭。 一九三三年二月一日馮承鈞識 三編 “蒙古侵略時代之土耳其斯坦”評註 (1) 荨麻林 (54) 蒙哥 (71) 四天子說 (84) 四編 莎兒合黑塔泥 伯希和 (1) 漢明帝感夢遣使求經事考證 馬司帛洛 (17) 秦漢象郡考 馬司帛洛 (48) 唐代安南都護府疆域考 馬司帛洛 (54) 李陳胡三氏時安南國之政治地理 馬司帛洛 (103) 安南省道沿革表 馮承鈞 (124) 五編 玄奘記傳中之千泉 (5) 黑衣大食都城之漢匠 (7) 梵衍那考補註 (10) 畏吾兒文殘卷中之地名 (14) 突厥語與蒙古語中之驛站 (17) 斡耳朵 (23) 元秘史舊蒙文中之一段訛誤 (24) 評長春真人西遊記譯文 (29) 澳門之起源 (39) 評王國維遺書 (52) 評中國歷史商業地圖 (72) 蒲陶 (82) 押不廬 (84) 中亚史地叢考 (110) 牟子考 (160) 右選考證之文十五篇,並出《通报》,其中十四篇皆屬伯希和教授近年撰作,惟“押不蘆”一篇乃勞費氏遺筆。兩年來命兒輩筆受,現既集而成帙,可續《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諸編之後也。 一九四O年二月二十九口馮承鈞識 -
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一大盛事,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航海活动。然而,下西洋档案没有完整的保留下来,郑和本身又没有什么著述,今人所见下西洋原始资料中最重要的一部,即马欢《瀛涯胜览》,顾名思义就是海外游记。他的这部海外记录,具有丰富内涵,让更多世人了解下西洋的盛事,描述了世人鲜为人知的海外世界。 现存郑和下西洋三部基本文献,包括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都是当时跟随下西洋的人所著。其中,马欢《瀛涯胜览》一书,出自亲历下西洋的通事(即翻译)之手,更具原始资料性质,弥足珍贵。马欢《瀛涯胜览》是三部基本文献中史料价值最高的一部,是研究郑和下西洋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从原始资料出发研究,才能对历史提出有说服力的解释。作为原始资料,郑和下西洋研究的深入,离不开对于《瀛涯胜览》的利用与研究,因此,对《瀛涯胜览》成书及其版本的整理和探讨,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基础工作;其中对版本流变的了解,可以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下西洋的原貌。近年郑和下西洋研究在国际上趋热,然而,大部分人的研究满足于成型的资料汇编,少有研究者对于基本文献加以整理、考证和研究,以致社会上仍很不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三部基本文献。作为基本文献却受到冷落,这是不正常的。忽视了基本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将影响学术研究的水准和公正评价。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