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地理
-
历史地理学读本
本书精选了国内外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学术论文,作者包括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斯波义信等中外著名学者。本书可供高校历史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
地图的文化史
本书是一部关于地图发展历史,尤其是亚洲地图发展历史的著作。书中主要以亚洲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地图学史以及亚欧地图学的接触交流为着重点,探隐发微,介绍了大量极具价值的新资料和新成果,为国内学界所不多见。 作者海野一隆是地图学史专家,本书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精华,也是普通读者了解地图学知识的上佳选择;书末附有相关资料及索引,更方便专家学者做深入的专门研究。 作者从所收集的数千幅在地图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地图、成为孤本的古老地图,早已散佚的地图的摹本中,选出一百八十余幅精品,在本书里呈献给诸位读者和研究家门。 这些弥足珍贵的图版,配以作者独到深入的阐释说明,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绘制地图的演变发展史,更可令读者了解地图制作的东方传统。 -
蓝色地中海(全二册)
一个时代的重要性完全取决于它留给后人的东西——无论那是学术、艺术,还是关于一个辉煌年代的记忆,抑或一位伟人的人格。从这个角度出发考察,则就地中海的历史而言,雅典卫城远比整个摩洛哥的历史更为重要。 在这一宗旨指导下,作者从独特的角度,以讲述地中海在几千年中如何成为所有沿海政权希冀掌控的对象(像古希借的海伦,万众凯觎),在一个又一个主人之间辗转飘零为脉络,本着“智慧远胜武力”这一信念,回顾了那些深刻地影响了我们自己所处时代的事件与人物;并力图揭示隐藏在行为表象之下的真实面貌——这远比关注其行为本身要有意思的多,因为只有这,才是真正的历史支柱。 -
从混沌到秩序
本书是唐晓峰先生在其讲课笔记的基础上扩充整理出来的,其目的是给地理学及其思想史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建构一个适合中国的地理学思想体系。本书对中国的“王朝地理学”及国外的地理学思想做了分析,借鉴了国外的前沿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自古形成的地理观念,让我们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更清醒地反思我们观念中的地理概念。 -
唐代交通图考
本书为严耕望先生史学著作的代表作,颇受国内外史学界的推崇。本书考订唐代的交通地理沿革,以区域分卷,按京都关内区、河陇碛西区、秦岭仇池区、山剑滇黔区、河东河北区、河南淮南区分为6卷,以路线为篇,如长安洛阳驿道、长安太原驿道等路线,考论沿途所经州府军镇、馆驿津梁、山川形势、道里远近,并及古迹诗篇,引证史料繁富,考订详核,每篇考论结果,皆绘制地图,颇便读者了解和应用。 序言 凡例 第一卷 京都关内区 第二卷 河陇积西区 第三卷 秦岭仇池区 第四卷 山剑滇黔区 第五卷 河东河北区 第六卷 河南淮南区 第七卷 江南岭南区(存目) 第八卷 河运与海运(存目) 第九卷 交通制度(存目) 第十卷 综结(存目) 附录一 地望无考馆驿录(存目) 附录二 唐代对外交通路线中文资料辑要(存目) 附录三 引用书目 附录四 成书后记(存目) 附录五 纲文古地名引得 -
房龙地理:关于世界的故事(上下册)(彩色插图珍藏本)
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房龙独到地从地理的角度来讲述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阐释人与地球——我们惟一的、共同的家园——的关系。既然我们的行星“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运转当中的公司”,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只有合作——而不仅仅是“拿走”,也不仅仅是“给予”——才能和平而有序。 本书精心插配了丰富的图片,为您直接传递地理、历史信息,使您更好、更直观地理解房龙,理解房龙地理。 -
漫话英国
《漫话世界系列丛书•漫话英国(最新全彩版)》主要内容:虽然“日不落帝国”早已夕阳西下,但是英国对世界历史和文明的巨大影响毋庸置疑。直至如今,女王和王室贵族也深受百姓们的推崇。而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等地因宗教和文化上的差异,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争吵,是英国国内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但是英国绅士的气质依然令人动容哦!你知道为什么英国从前号称“日不落帝国”吗?你知道正统的英国人一天喝几次茶吗?你相信英国和美洲仅仅因为几筐茶叶而发生战争吗?你知道曾经的“海盗”之国如何摇身一变成为礼仪之邦的吗?你知道“国际橄榄球在赛”有几个队参加,是哪几个队呈?你知道英国历史上一场30年的战争为什么叫“玫瑰战争”吗?你知道英国王室的起源吗?你知道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千年的恩怨情仇吗? -
地圖的歷史
從地圖看歷史──第一本全方位、最完整的地圖文明史 從亞歷山大圖書館到Google Maps,從石刻地圖到GPS定位系統, 地圖是如何反映歷史、影響文化,見證變遷和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古希臘人如何得知世界有多大? 托勒密後的黑暗中世紀,如何藉由印刷工藝「文藝復興」? 瓦爾德澤米勒地圖的十二板塊,說明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場騙局? 在平面上呈現弧形表面,麥卡托如何成為現代製圖之父? 當Google Maps掌握了定義和呈現世界的權力,我們的未來要往那裡去? 想像一個沒有地圖的世界,人們如何旅行?現在手機裡有地圖,電腦上有Google Maps, Facebook的出現更繪出一幅新的社群圖譜──數位革命對地圖的改變遠超過各時期所有地圖學的總合。讓我們回到一萬四千年前,穴居人首次在石頭上刻下地圖開始,是否地圖的產生──甚至啟動了人類大腦的擴張與發展? 關於地圖的事實代表一本世界演變史:西元前的扁平世界,中世紀的宗教奇想,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十六世紀晚期的三角測量、十八世紀的經度確立、二十世紀的飛航與空中觀測。到了今日,拜全球定位系統、衛星導航之賜──世界的中心不再是耶路撒冷或是帝國首都,我們開始Me-Mapping──從自己的位置規劃路線。走到哪裡,「你」就是地圖,就是世界旋轉的樞紐。地圖確實描述每個時代對世界的看法,掌握你我之所以為人的線索,並反映出發現與好奇,衝突與毀滅──也標記出權力的更迭。 地圖即故事,地圖即生命。地圖的力量能迷惑、能振奮、能煽動,能無聲傳遞迷人的故事,講述我們曾經經歷以及即將前往之處。作者以其獨特的眼界,解說地圖如何表達、又如何巧妙在時間長流中重塑了歷史。地圖在這本書中,不僅是用來觀察周遭世界的跳板,還反映出更具定位的自己。 (如果蘋果公司讀過這本書,應該就不會在地圖軟體上跌了這麼大一跤。) -
中国十八省府
《中国十八省府》作者威廉·埃德加·盖洛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曾四次到中国长途旅行,对中国的长江、长城、十八省府和五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考察。盖洛敏锐地意识到20世纪初的中国处在社会大变局的前夜,故而在1911年前对中国内地的十八省府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考察。在考察过程中,盖洛注意考察和记录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新变化。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初清朝灭亡前夕真实的社会图景。盖洛还大量收集中国的地方史志资料,对各省府的历史掌故进行介绍,并和西方城市发展作对比。 -
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
本书主要研究历史地理学的两大分支学科,即历史地貌和古地图。首先在引论中阐明历史地貌学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和古地图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意义。第一篇论述长江中下游河床与湖沼演变的历史过程,提出江汉洞庭地区历史上的“跷跷板”演变模式,为中下游河湖演变趋势和必须确保荆江大堤等问题,提供理论根据和背景资料。第二篇研究上海地区成陆的全过程,重新论证成陆过程中几条岸线的确切年代和位置,直接为大型工厂、深水码头选址以及兴建上海长江大桥等建设服务。第三篇讨论黄淮海平原河湖地貌演变过程和方法,着重分析海河形成全过程和湖沼湮没原因,并对先秦九河进行重新认定,为海河综合整治、黄准海平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历史借鉴。第四篇古地图研究,着重对出土的放马滩地图和马王堆地图进行深入研究,确认我国先秦、汉初的测绘技术和制图水平,已属世界先进,丰富了中国地图学史内容和制图理论。本书集作者一生的研究精华,既有学术价值和存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
扬子江上的美国人
《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从上海经华中到缅甸的旅行记录1903》原外文版出版于1904年,是一本考察长江地理地貌及沿江风土人情的游记。书中一百多幅照片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是来华外国专家系统考察和研究长江的第一部著作。 -
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
本书以中国历史地理学专题研究为主,也包括一部分中国地理学史和历史文献学研究。 在历史经济地理领域,着重探讨了战国时期北方重要水利灌溉工程漳水十二渠的创始人以及长江三峡地区的农业开发进程问题。在历史军事地理领域,主要考证了战国至秦汉之际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和军事设施的地理问题,其中包括魏国西长城的走向、闾左的身份与其地域来源的关系、巨鹿之战与刘邦还定三秦之役、楚汉彭城之战、韩信平齐之役、垓下之战等重要战役的地理进程。在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方面,论述了史念海和侯仁之两位学科创始人的主要学术贡献。 在地理学史领域,重点阐述了唐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以及明代地理学家章潢的学术创见,并剖析了清代徐松的历史地理名著《唐两京城坊考》所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 在历史文献学方面,着力论述了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四部分类体系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演化轨迹,并揭示出书籍装帧史上之卷轴时代卷与帙的对应关系。同时,还对一些重要典籍及典籍研究著述,进行了考订和评议。 全书内容,在研究方法上,重视文献考证,侧重通过常见文献,解决学术研究中悬而未决的关键疑难问题。 -
历史的地理枢纽
本书包括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哈麦金德的两篇论文:《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与《历史的地理枢纽》。两篇文章虽然都不很长,影响却广泛而深远,特别是后者,我们就以它作为书名。这两篇文章都是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的。《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在1887年1月份宣读,立即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应,把英国的地理教学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奠定了今日英国地理学的思想基础。这篇论文被认为是英国地理学的一篇经典文献。《历史的地理枢纽》于1904年1月份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则影响到世界政治。八十年代初,一个美国人把此文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潘恩的《常识》等十六种书并列,称为“十六本改变世界”的“巨著”。 -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详细描述了中国历朝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内容有秦汉以来中国各朝代温度和干湿(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植被和水体变化过程,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影响。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可供有关决策部门,地理学、气候学、历史学、经济学以及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科教人员、高年级学生参考使用。 -
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
中國歷史很多課題之中,最基本而又最困難的一個,莫過於中國文化的起源。在中國文化起源這個異常廣泛的課題之中,中國農業的起源是一個重要的專門課題。 中國農業起源於黃土區域。為比較深刻瞭解中國農業的起源,治史者必須對黃土區域的古自然環境有正確的認識。本刊上編將近代中國科學界對黃土多方面研究的結果,作一極簡單的摘要,以充本刊中編和下編的必要科學背景知識。 -
中国地图学史
《中国地图学史》系美国芝加哥大学《世界地图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政治文化中的中国地图、观察与文字之间的中国地图、人文学科中的中国地图学、传统中国地图学及其西化问题等。《中国地图学史》是在芝加哥大学版《世界地图学史》第二卷第二册《传统东亚和东南亚的地图学史》(1994年出版)的基础上翻译整理成书。作者以宏观视野旁征博引,广泛利用中国古代资料,引证西方学者研究成果,可以补充中国地图学史研究之不足。 -
六朝事迹编类
《六朝事迹编类》是列入书局古籍规划中“中国历代都城资料选刊”中的一种。张忱石先生点校,曾于199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现已版权过期。张忱石在原书基础上,加上专名线,并修正一些错误,在书后补充了人名索引,使本书增添了价值。 -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是为北京大学课程《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开发和文化景观》编写的教材。以中国区域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为视角,阐述大地域、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形成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缘政治结构,在区域地理环境制约下,水陆交通线与城市的分布,地区开发的模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中国文化区域的划分,文化扩散与融合,区域民间文化的特征。本教材与多媒体讲授相结合,按中国黄土高原、河西走廊、西北内陆、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淮海平原、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岭南地区、东北平原与山地、蒙古草原等大自然区的划分来讲授区域历史地理。(1)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从区域的角度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区自然环境、经济与文化历史地理的综合性认识,适应学术研究和经济文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区域性研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是对以往的整体性、概括性描述之不能自圆其说的批评和补充,也是学术研究与现实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接口”。因此,我们期望这门课程和教材的内容能够对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有些新的启发。 -
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探险与征服(全彩图本)》中15世纪,一个时代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拉幕的绳子操纵在葡萄牙手中。葡萄牙厚积薄发,数度扬帆出海,终于打通了印度航线,财富滚滚而来,以崭新的姿态在欧洲崛起。西班牙也不甘落后,几乎是在同时,西班牙在航海探险事业上取得的突破足以和葡萄牙一争雄长。接下来剧情的发展峰回路转,英国、法国、俄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纷纷登场,各逞英豪,要在地理大发现中分一杯羹。在这些航海探险与掠夺贸易的过程中,发现美洲,完成环球航行,一个个陌生的角落接连被发现,世界逐渐被连在一起,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一个个人们谙熟的名字永久地载入航海史册。人类从此以全新的眼光和思维模式来审视自己赖以生存的这颗蔚蓝色星球。这一连接人类几大文明区域的时代,人们称之为大航海时代。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